简介
首页

细说隋唐

一一 杨素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和隋朝两代关系最为密切,且又在整部隋史上发挥极大作用,包括正反两方面作用的大臣,可推杨素。

杨素,字弘道,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他的祖父、父亲都是北周的官员。

杨素征战有术,隋文帝、隋炀帝对他恩宠有加。

有一部美须髯,有一副好仪表,有一手好书法,有一肚子好学问,加上有一个好门庭,杨素年纪轻轻就胸怀大志。他善思,实干,敢作敢为。北周权臣宇文护看重他,引为高级文官,随即升任大都督。

周武帝之际,时任汾州刺史的杨素父亲杨敷,在对北齐的战争中以身殉职,却未得朝廷褒奖。杨素为父亲鸣不平,上表申论道理。申表如泥牛入海,没回音。杨素接二连三地上,上得周武帝大怒,命推出斩首。杨素毫无惧意,且大呼:“臣事无道天子,死得应该!”这股英雄气打动了周武帝,非但被免了死,且为父亲争得了大将军的赠号,为自己取得了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的美职。

紧接这一大奇事后,杨素又制造了第二件奇事。周武帝让杨素拟写诏书,他信笔写去,片刻便成,辞藻优美,义理服人。周武帝鼓励道:“你若自强不息,何愁不富贵。”若是寻常官员听到君主这般说,肯定激动不已,磕头如捣蒜,千谢万谢君恩浩荡。可杨素却应声答道:“只恐怕富贵来逼臣,臣无心图富贵!”杨素自负得无以复加,胸襟宽阔的周武帝倒也丝毫不计较,遂成北周一段佳话。这是乱世,也是英雄惜英雄的时代,杨素生当其时。

不止有文才,杨素的武略同样十分了得。在漫长的平齐过程中,他率领父亲的旧部,连续立下了汗马功劳,基本上是每战有功。然后,他调转兵锋,先后多次重创陈军,下了数地。由此,他被封为县公。

许多人在读隋史时,常误以为杨素是杨坚的亲戚。其实不然,杨素与杨坚在血缘上毫无瓜葛,他与杨坚的关系,纯粹是政治关系,起始于北周末年。在杨坚当了丞相秉执朝纲后,杨素才靠上去。对文武全才的杨素,杨坚是求之不得,即刻委任为汴州刺史。杨素途遇尉迟迥起兵,杨坚加他为大将军,全权负责对尉迟迥之子尉迟胄的战事,他成功地完成了使命,晋爵清河郡公。

隋朝开国,“富贵”终于“逼”到杨素的头上,加上柱国;三年之后,成了御史大夫。可他仍狂放得很,口无遮拦。他的妻子郑氏极为泼悍,杨素忍不过,有次发火说:“我若作天子,卿定不配作皇后!”郑氏跑去告御状,隋文帝不是周武帝,以妄言之罪罢免了他全部官爵,还算手下留情,放了他一条生路。

平陈之前,杨素以高超的谋略上了一计。这一计上得隋文帝满意,让他担任了信州总管,主持这一块防区的军事准备。杨素准备的是水师,他命造大船,名曰“五牙”。这是地道的楼船,上有楼五层,高一百多尺,前后左右安了六拍杆,可容八百名战士。另外,还依次造了“黄龙”、“平乘”、“舴艋”等战舰。

这支水师,是中国历史记录中数得上的水师,不仅战舰容量大,且舰只数量可观,并能大小相互组合、彼此照应。

伐陈开始,像韩擒虎、贺若弼一样,杨素被任命为行军元帅,换言之,也就是方面军最高负责人。他率领水师沿江而下,以三峡为第一攻击目标。三峡既有陈军重兵把守,又地理形势危峻,是易守难攻的去处。诸将忧惧,可杨素胸有成竹地将日战改为夜战,亲自指挥数千艘“黄龙”轻缓而行,另派一部从岸上偷袭陈军大营,两下合力,拿下了三峡。

首战告捷,杨素释放了所有的俘虏,以秋毫无犯的军令,挥军进入陈境。纪律严明,且有仁义之风,杨素所部得到了陈人的赞扬。水师顺流东下,满江旌旗蔽天、铠甲耀日,容貌雄伟的杨素端坐在中间的大船上,威风凛然,引得观望的陈人惊叹道:“清河公就是江神!”

用兵如神,杨素一路扫荡过去,正可谓遇关斩将,逢军破敌。陈军望风披靡,以至巴陵以东未有敢守者,遂使杨素直至汉口。凯旋,被拜荆州总管,封越国公;不久升为纳言,再转内史令(宰相)。

陈朝政权虽然被灭,但江南人心尚未被收定,拥兵起事者此起彼伏。精于将略的杨素,再度挂帅出征,先后平定了李棱、朱莫问、顾世兴、陆孟孙、叶略、高智慧、汪文进、沈孝彻等各路造反者。经过杨素的经略,隋朝的根基才在江南扎了下来。

得胜回朝,杨素被命代苏威出任尚书右仆射,与高颎同掌朝政。

突厥达头可汗犯边,杨素再创奇功。原隋军与突厥交战,为防对方劲骑冲阵,每以车、步、骑三个兵种共同编阵,而将骑兵置于阵内。杨素出塞,审时度势,改变了原战术,将诸军一体编为骑兵。达头大喜,以为天赐良机,引十多万精骑迎击。然对阵的结果,是突厥大败,达头受重伤。

杨素是个常胜将军,他之所以能够常胜,除了精通兵法奥秘外,还在于有个妙法,就是用“斩”来约束军纪,提高战斗力。有犯军令者,无论轻重,立斩不赦;临阵,必寻部下过失,多则百余人,少则十多人,全部斩首;对阵,先令一二百人冲锋,不能克敌,全部斩首,再用二三百人冲锋,不成,再全部斩首。将士惧怕杨素之威,怀着必死之心上阵,表现出了攻无不克的高度战斗力。由此,杨素成了名将。再者,他是大权在握的重臣,对自己的部下即使轻功必给予重赏,而对其他部队的立功者多加以排斥,由是,他虽残忍,部下为了升官发财,很是乐意跟随他。

高颎得罪了隋文帝,杨素代为尚书左仆射,成为首席宰相。

位极人臣,杨素最高限度地实现了当年他对周武帝的一席话。

杨素不是高颎,他虽是文武全才的能臣,可他更是私欲多而公心少的“佞臣”。时朝廷围绕太子问题大起波澜,杨广处心积虑欲对杨勇取而代之。杨广通过伪饰,已赢得母后的欢心,为争取朝臣的支持,他不顾体面,卑躬屈膝地讨好作为百官之首的杨素。杨素自然知道杨广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为日后的“富贵”计,他迎着最大的风险下了赌注,抛弃已是太子的杨勇,而站到了准备“夺嫡”的杨广一边。杨素的考虑是:他和杨勇并无交情,若顺着已确定的政治格局来走,一旦杨勇按部就班地继了皇位,以一朝天子一朝臣的传统做法而言,他很难再继续保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如转而帮助杨广,一旦杨广争取到皇冠,那他就是最大的功臣,将可在隋文帝百年之后,依然大富大贵。

说得好听,杨素是足智多谋,说得难听,他是诡计多端。在易换太子的风波中,他首先弄清了独孤皇后的意图,然后使出一个简单却甚为有效的方法,在隋文帝之前,用谗言中伤杨勇,用谎言美化杨广。君主最难把握的,是对臣下言语的分辨,这是衡量他们昏明的一个重要标准。晚年的隋文帝是昏昧的,从理智判事,变为感情用事。他已讨厌杨勇,此时杨素的话,如同水银泻地,句句渗透了他的心。太子终于易人,杨素的计谋得逞。

杨广成为太子,恐手握重兵的蜀王杨秀遗为后患,再与杨素密谋,无中生有地罗织罪名,将他废为庶人。

作为首席宰相,杨素在用心用力,可他的心力不是用在治理国家之上,而是用在保权、保位、保私利。只要朝中有异己或他看不惯的人,不管对方官爵多重,功勋多高,必欲除之而后快。如贺若弼、史万岁、李纲、柳彧等,他都设阴计而将他们置于罪地或死地。对亲戚和附会的党徒,即使再无能、再庸碌,他必大力加以升擢,给予美官肥缺。朝臣奈何他不得,为避免迫害,为讨取富贵,纷纷逢迎他,以他马首是瞻。

不服者也有,兵部尚书柳述仗着是驸马,大理寺卿梁毗仗着一身正气,或上言,或上表,斥责杨素作威作福。说得隋文帝觉得杨素已权力过大,且有些心术不正,遂以优崇、关心杨素为名,暗中革去了他的实权。

隋文帝弥留之际,开始后悔易太子之事过于草率。时杨广严密守护着宫禁,控制父亲的一举一动,阻止朝臣与隋文帝相见。杨广有事致信向杨素讨教,然回信却被宫女误送给隋文帝。隋文帝大怒,加上宣华陈夫人说太子对她非礼,一气之下,大叫要召回杨勇。杨素为杨广采取紧急措施,矫诏将拟诏令的柳述等人抓了起来,让太子心腹宇文述统率东宫卫士前来“护驾”,另一心腹张衡入侍隋文帝。当天,对外宣布了隋文帝驾崩的消息。

隋炀帝登位,杨素再立新功,为新主平定了“造反”的汉王杨谅。

向来用阴谋算计别人的杨素,满以为从此能长保富贵,可他打错了算盘。比他更会算计的隋炀帝,只是利用了他,在利用之后,仅给了他表面的尊荣,背地里巴不得他快死。杨素患了重病,不肯服药,从此一命归西。

杨素的事情并未结束,他的儿子杨玄感在隋末掀起了一场特大风波。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