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可汗灭宋以后,南方的所谓“盗贼”特别多。《元史纪事本末》第一卷的标题,是“江南群盗之平”。
被《元史纪事本末》记载得最早的一位“盗贼”,是漳州的陈桂龙。他和侄儿陈吊眼,曾经在宋端宗景炎二年帮助过张世杰,其后据守高安砦,“有众数万”,一度占领漳州城。忽必烈派福建都元帅完者都与副元帅高兴去打他们,打到至元十九年三月,才杀了陈吊眼。又过了一个月,陈桂龙才投降。
比陈氏叔侄崛起得更早的,是所谓“建宁贼”黄华。旧《元史·世祖本纪》在至元十五年十一月辛丑日之下,有这么二十八个字:“建宁政和县人黄华,集盐夫,联络建宁、括苍、及畬民妇自称许夫人,为乱”。黄华在至元十八年被完者都招降,受委为“征蛮副元帅”,追随完者都击溃陈吊眼,积功升至“建宁路管军总管”,却又在至元十九年再反,有“叛众几十万”,“伪称宋祥兴五年”。祥兴是宋朝帝昺的年号。(祥兴五年相当于至元十九年,《元史纪事本末》把这件事错列在至元二十年。)
黄华声势浩大,一连攻破了崇安、浦城等县,几乎攻下了建宁府。忽必烈先派了卜怜吉带与史弼带两万五千人去打,其后又派刘国杰率领高兴、贾文备、贺祉等人会同江淮行省参政伯颜、福建行省左丞忽剌出去打,打到至元二十一年正月二十四日,才告结束。(旧《元史·世祖本纪》把黄华败走自杀的事记载在这一天。这一天可能是消息传到大都的日子,而不是黄华自杀的日子。)
黄华以后,最著名的是钟明亮。他是循州(广东龙川县)人,在至元二十五年四月左右起事,“拥众万余”,于至元二十六年正月进展到江西的赣州。五个月以后,他率领一万八千五百七十三人,接受江西行省左丞管如德的招安。主持“江西行枢密院”的月的迷失保荐他为循州知州,忽必烈可汗不肯,要月的迷失把他捆送到大都。又过了四个月(至元二十六年十月),他再度反元,回攻梅州(广东梅县区)。这一次,漳州、韶州、雄州(南雄),都有人响应他。他反到至元二十七年二月,又再度接受招安。然而,忽必烈仍要月的迷失把他捆送大都。月的迷失,和上次一样,无法办到。三个月以后,钟明亮又打到了赣州。此后,旧《元史》不再有关于他的记载。
旧《元史》却记载了不少此伏彼起的其他“盗贼”。到了成宗铁穆耳可汗大德年间以后才比较稀少。“盗贼”最多的一年,正是钟明亮开始起事的一年:至元二十五年。御史大夫玉昔帖木儿向忽必烈报告说:“江南盗起,凡四百余处。”
所谓“江南”,包括淮南及岭南而言,指的是南宋的旧壤。为什么南宋旧壤的盗贼,竟有四百余处之多?人心思宋,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张溥说得很好:“史皆目为盗贼,抑以大宋观之,亦有殷多士之伦也。”陈吊眼、黄华、钟明亮,事实上都是不甘心作奴隶的义士。元朝政府在行政与司法方面把南宋的遗民称为“南人”,置于所谓“汉人”(金朝的遗民)之下,又把“汉人”置于蒙古人及“色目人”之下,太不平等。
而且,正如福建按察使王恽所说:“由平宋以来,官吏残虐,故愚民往往啸聚。”“愚民”,诚然。不愚的,早就钻到元朝新政权的空隙之中,求个一官半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