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细说元朝

一四 消灭花刺子模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哲别在戊寅年(1218年)灭了屈出律所篡占的西辽;成吉思可汗在次年,己卯年,御驾亲征,征“回回国”。

所谓“回回国”,便是花剌子模。花剌子模原为中古波斯的一省,其中心城市为兀笼格赤,就是今天乌孜别克共和国的乌儿干奇,在咸海东南、阿母河的南岸。

花剌子模自成一国,是在公元11世纪之末、塞尔柱突厥人的朝代瓦解之时。关于塞尔柱突厥人,我在前面已经略有交代。他们之中的秃赫鲁勒在1055年打下巴格达城,受当时的哈里发(伊斯兰教教主)之封,作苏丹(俗世之主)。此人的侄儿阿勒普·阿儿思阑,在1071年战胜东罗马,俘虏了东罗马的皇帝罗芒弩斯第四。阿勒普·阿儿思阑的儿子马力克·沙把伊拉克和叙利亚并入版图,死于1092年。死后,马的弟弟土土希与马的儿子马赫谟德等人争立,塞尔柱帝国瓦解。马力克·沙的其他三个儿子是:巴奇雅罗克在位十年(1094~1104);穆罕默德在位十四年(1104~1118);桑加儿在位三十九年(1118~1157)。

桑加儿所能真正统治的地方,仅有忽喇桑(忽儿珊)。他在1141年(西辽德宗康国八年,南宋高宗绍兴十一年)被耶律大石战败。三年以前,他与花剌子模的阿特西斯有过很大的冲突:占了花剌子模,但不久又失了花剌子模。

阿特西斯的祖父努希·的斤属于突厥种,自幼被人掠卖为奴,渐渐因功脱籍,升迁到马力克·沙下面的花剌子模总督。努希·的斤的儿子,是阿特西斯的父亲库特布德丁·穆罕默德;此人在马力克·沙死后,僭号,自称“花剌子模·沙”。

阿特西斯对桑加儿作战,对耶律大石投降。阿特西斯的儿子伊勒·阿儿思阑夺占忽喇桑的西半部。伍勒·阿儿思阑的儿子塔卡希夺占忽喇桑的其余半部,加上伊斯发韩。

塔卡希死于1199年,儿子阿拉·乌德丁·穆罕默德继位。这一个阿拉·乌德丁·穆罕默德和乃蛮余孽屈出律勾结,推翻了西辽直鲁古。他不把成吉思可汗放在眼里。

阿拉·乌德丁·穆罕默德在屠寄《蒙兀儿史记》中被称为“阿剌哀丁”,在冯译《多桑蒙古史》中被称为“摩诃末”。我在本书本节以下,简称他为“阿拉·乌德丁”。

阿拉·乌德丁自从在1199年即位以来,先后脱离西辽的羁绊,并吞撒马儿干与浩儿国。

撒马儿干的“突厥人伊儿汗”朝代,于耶律大石以后,一向是西辽的藩属。这朝代的末了一个汗斡思蛮与阿拉·乌德丁合谋,对西辽独立,情愿改奉花剌子模为宗主国,改以献给西辽的岁币献给花剌子模。不久以后,斡思蛮后悔,对所娶的花剌子模公主冷淡,而对所娶的西辽公主宠爱,并且屠杀撒马儿干城内的花剌子模侨民。阿拉·乌德丁于是在1211年兴兵讨伐,杀掉斡思蛮,将撒马儿干据为己有。

浩儿国,位于今日阿富汗的西部,国都浩儿城在海喇特(herat)的东南。它的国王也是突厥人。最后一个,马赫谟德,在1213年被哈里发纳昔儿派人刺死,阿拉·乌德丁的胞弟阿里·息儿当时在浩儿城作客,乘便僭夺王位,向撒马儿干城的阿拉·乌德丁请封。阿拉·乌德丁派使臣去,赐锦袍给阿里·息儿,就在阿里·息儿试穿锦袍之时,被使臣杀死。于是,浩儿王国亡国,土地变成了花剌子模帝国的直属领域。

其后,阿拉·乌德丁又战胜发儿斯国的国王撒德,收发儿斯国为藩属,取该国的赋税三分之一为岁币。里海西岸阿塞儿拜依姜国的兵,也被阿拉·乌德丁战败。国王欧斯拜克纳贡称臣。

再其后,于回历六一四年(1217~1218年),阿拉·乌德丁向巴格达城进兵,企图废掉哈里发纳昔儿,却没有获胜。

虽则小受挫折,阿拉·乌德丁仍然很志得意满。的确,他的版图很不小;他的军队也号称有四十万人之多。

在他看来,成吉思可汗不过是东南的一个小国君长而已。成吉思可汗派了三个人来看他,向他说:“我看待你,如同看待所爱的儿子一样……我不再需要别人的土地。我只要你我的臣民之间能够彼此通商。”

阿拉·乌德丁听了,觉得奇怪。他问三人之中的一个、在花剌子模出生的马赫谟德说:“成吉思可汗为什么要把我当儿子看待呢?这人有多少兵力?”马赫谟德说:“成吉思可汗的兵力,决不能与您的兵力相比。”于是,阿拉·乌德丁便打发这三人回去复命,答应通商,却并不称臣纳贡。

成吉思可汗得到阿拉·乌德丁的回信,果然便传旨“诸王、诸那颜、诸将,各出私货”,各派可靠的仆役一两人,随那原已去过一趟而现在回来的三个人,再去花剌子模,换取花剌子模的土产。结果,竟有四百五十人之多,结队而去。

他们去到花剌子模边界,锡儿河上的讹答剌,被当地的守将亦纳勒具克逮捕。亦纳勒具克向阿拉·乌德丁报告,说来了四百五十名间谍。阿拉·乌德丁说:“既然是间谍,立刻把他们正法。”于是,这四百五十人都不明不白地死于非命。

成吉思可汗接到消息,气得走上山去,向天祷告,发誓替死者报仇。1218年,哲别歼灭了屈出律的力量,次年(己卯年),成吉思可汗便在四月间下旨,御驾亲征,把漠北后方的事交给皇弟帖木格,漠南的事交给皇女阿剌合别乞。

他所动员的兵,据屠寄说,号“六十万”。这数目字,可能是超过事实很远,虽则畏吾儿、阿力麻里克、合儿鲁兀惕,都由国王亲自带兵来跟随成吉思可汗去作战。

成吉思可汗长驱直入,在九月间到达讹答剌城,留下察合台与窝阔台两个皇子攻打这讹答剌城,另派皇子术赤率领一军,向西北走,进攻毡的与养吉干;派阿剌黑、速亦客秃、与塔孩共率一军,向东南走,攻打别纳客惕。成吉思可汗本人,带着最小的皇子拖雷,率领一军,渡过锡儿河,直攻布哈喇城(屠寄写作“不合儿”,清代官方文书写作布加尔),切断花剌子模新旧两京之间的道路。新京是撒马儿干,旧京是兀笼格赤。

多桑说,阿剌黑等三人所率领的一军,只有五千人。其他三个军各有多少人,多桑不曾交代,看来,不会比这一军多到十倍以上。

这四个军的战事,都很顺利。察合台与窝阔台攻下了讹答剌。术赤一连拿下了昔格纳黑、讹吉邗、巴耳赤刊、额失那思、毡的,并且也拿下邻近的养吉干。阿剌黑等三人的一军,攻下别纳客惕,也攻下忽毡(浩罕,khojend, kokand)。成吉思可汗自己与拖雷所统率的一军,更是势如破竹,连下塞儿努黑、努儿,在庚辰年(1220年)阴历三月,取得了布哈喇城。城内的守军两万,在抵抗了几天以后,于夜间开城出走,被成吉思可汗的兵追及于阿母河旁,杀光。

成吉思可汗的次一目标,是撒马儿干。多桑说,他到了撒马儿干城下,巡视了三天,叫捉来的布哈喇等地的俘虏,每十人用旗子一根,装做兵士模样。(事实上俘虏每每奉令作战,随时可变为兵。)城内的守军,虽有四万人之多,却自以为比成吉思可汗的兵少。于是,在第四天早晨,开城出降。

四万人之中,以突厥种的康里人占多数。多桑说,这些康里俘虏,于投降之后完全被杀。

撒马儿干当时是中亚细亚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成吉思可汗挑选了若干壮丁当兵,又挑选了三万名工匠“分赏其诸子、诸妻、诸将”,剩下的还有五万人。这五万人在缴纳了二十万枚金币以后,被准许回到城里去住。(他们在投降以后,被命令在城外集中听候处置,如同其他各个归顺的城市的居民一样。)

讨伐花剌子模的工作,到了占领这新都城撒马儿干之时,可说已经完成了一大半。成吉思可汗去到渴石城避暑,叫哲别与速不台两人各率一万骑兵,去搜捉追捕花剌子模的皇帝阿拉·乌德丁。

一开始,阿拉·乌德丁就犯了战略上的严重错误:把自己的几十万兵分散在若干城市与乡镇,守“点”,让蒙古军横行于“面”,将这些“点”各个击破。

花剌子模军并不是不能打:在讹答剌城守了六个多月,在旧都兀笼格赤城也守了六个多月。花剌子模的人民也不是对君主不忠:各城人民之自愿投降蒙古军者极少。

阿拉·乌德丁不仅在战略上大错特错,在个人的表现上也十分怯弱,不敢和蒙古军交锋。以前,当篾儿乞惕的部长脱黑脱阿被蒙古军追击于额尔齐斯河旁之时,阿拉·乌德丁确曾主动地迎击蒙古军一次,先小胜而后小败。现在,蒙古军正式以他自己为讨伐对象,他竟然全无当年的气概,望风而逃。一逃,到巴里黑城(《大唐西域记》上面的“缚罗喝”);二逃,到尼夏普儿城;三逃,到卡斯芬城;四逃,到哈隆堡;五逃,到塞儿吉罕堡;六逃,到给兰镇;七逃,也就是最后一逃,到了里海之中的小岛,阿比斯浑。

他在阿比斯浑住了没有几天,病死。他的儿子札阑丁继承他的位置;离开阿比斯浑,领导本国军民,对蒙古军作战。

札阑丁是成吉思可汗一生所遇到的最强的对手之一。

札阑丁与成吉思可汗本人,仅仅打过一仗:于辛巳年(1221年)阴历十月在印度河边,德喇·伊斯马伊勒罕城(deraismailkhan)的附近。

在此以前,札阑丁对术赤、察合台、窝阔台三人在兀笼格赤城交过手。兀笼格赤之所以能够守那么久,与札阑丁之坐镇不无关系。

札阑丁于父亲阿拉·乌德丁逝世以后,深入民间,走了很多地方,鼓动反蒙的情绪,组织新的劲旅。海喇特等地的人民,纷纷杀死当地的蒙古官吏与驻军,对札阑丁响应。札阑丁所集合到麾下的,一时竟有六七万人。

札阑丁用这六七万人,于辛巳年阴历八月在巴鲁安旷野,击溃失吉刊·忽秃忽所统率的三万多蒙古兵。这是成吉思可汗自从率师西征以来,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所遭受的挫败。

这时候,成吉思可汗刚刚攻下巴米安城,听到失吉刊·忽秃忽的败讯,赶忙用急行军的速度,冲向札阑丁所驻扎的哈斯纳;到达之时,他才知道札阑丁已经先他在十五天之前离开了哈斯纳,向着印度的方向走。

札阑丁不留在哈斯纳,或走向巴米安,以迎击成吉思可汗,是因为他的部队发生内讧:花喇子模人额明·篾力克与突儿科曼人阿黑喇黑抢一匹虏获的战马。额明·篾力克用鞭子打阿黑喇黑,札阑丁不加以惩戒,阿黑喇黑一怒而带了他的突儿科曼兵士与胡鲁只·突厥兵士,自行撤退,而且唆动了浩儿兵士的指挥官阿加姆·篾力克带着浩儿兵士一同走,走向今日印度西北部的派夏蛙儿(《大唐西域记》作“布路沙布逻”)。于是,札阑丁也只得撤兵向南。

成吉思可汗在哈斯纳扑了一个空,向南追,在印度河(“申河”)的河边,与札阑丁相遇。成吉思可汗带来的兵,有六万;札阑丁剩下的兵,至多不过是两三万人而已。这一场恶战,起先是札阑丁的右翼获胜;后来,成吉思可汗冲断札阑丁右翼与中军的联络,并且用奇兵爬山,解决札阑丁依山而守的左翼。札阑丁战败,却能于战败之时,连人带马,从两丈的悬崖上跳进印度河,游水而逃。

成吉思可汗派了巴剌(千户)带兵到印度去搜,搜不到札阑丁。要等到窝阔台继为可汗以后,蒙古军才把札阑丁消灭。

凯旋的成吉思可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