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细说民国创立

二三 秀才从军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朱和中是湖北省建始县人,考取秀才了以后,投身陆军,在陆军武备学堂读书。壬寅年(1902年),中俄密约的消息传到武昌,吕大森约集数百名武昌的文武各学堂学生在曾公祠开会,有朱和中在内。朱和中“义愤填胸,演讲激烈,手中所持之折扇,拍成片段”。吴禄贞邀请朱和中与吕大森,在当天晚上到水陆街十二号他的家里谈了一晚。“自后多人聚谈,则在花园山李步青(廉方)的住所。逐日夜间,必到李寓。秘密商谈,则在吴寓。星期日则在花园山公开招待各处来访之志士。于是远自东京,近自上海,莫不互通声气。”

吴禄贞是湖北省云梦县人,与朱和中同岁,也进过陆军武备学堂,入校不久,因成绩特优,被送到日本,在士官学校学骑兵,于壬寅年毕业回国,在张之洞下面充任学务处会办、营务处帮办、将弁学堂与护军全军总教习、武普通学堂会办。

事实上,他于回国以前,已经在日本接受了革命的洗礼。庚子年(1900年),他曾经秘密和唐才常回国,与秦力山、沈翔云负责大通方面的军事。事败以后,他又到了日本,继续在士官学校读书。

壬寅年,他于毕业后在秋天回到武昌。传说,他先被张之洞关了三天,召见,严词申斥,他“口如悬河,慷慨论天下事”,说动了张之洞,张之洞便在十天之内,一连给他上述的若干职务。

吴禄贞一面作了张之洞的“红人”,一面在暗中翻印了《猛回头》、《警世钟》、《黄帝魂》,散布到军学各界。《猛回头》是一本弹词。《警世钟》是一篇劝世文。这两本都是陈天华写的。《黄帝魂》为辑录清季报刊中有关反清革命的论著,编者署名“黄帝子孙之一人”,实为湖南善化(今长沙)人黄藻。

陈天华是湖南省新化县人,留日学生。他的《猛回头》似乎是专对清廷军队之中的汉人而发:“列位所吃的粮,虽说是满洲所出,其实他(满洲人)吃的都是汉人的,那里有粮与你吃?吃汉人的粮,仍杀汉人,列位可想得去吗?”末了的一段弹词与四句诗、两句成语,十分精彩:

那怕他,枪如林,炮如雨下?

那怕他,将又广,兵又精强?

那怕他,专制政,重重束缚?

那怕他,天罗网,处处高张?

猛睡狮,梦中醒,向天一吼,

百兽惊,龙蛇走,魑魅逃藏。

改条约,复政权,完全独立,

秀才从军

雪仇耻,驱外族,复我冠裳。

到那时,齐叫道,中华万岁,

才是我,大国民,气吐眉扬。

俺小子,无好言,可以奉劝,

这篇话,愿大家,细细思量。

瓜分豆剖逼人来,

同种沉沦剧可哀,

太息神州今去矣,

劝君猛省莫徘徊。

匈奴未灭,何以为家!

《警世钟》也是白话体,所“劝”的对象:(一)是做官的人,劝他们尽忠报国。不要对清廷尽忠。(二)是劝当兵的人,劝他们舍生取义。“人生终有一死,只要死得磊落光明。……千古莫不敬重大宋的岳爷,无非因他能替同胞杀鞑子。”(三)是世家贵族,劝他们毁家纾难。“只有把架子放下来,每年要用一万的,止用一千,所余的九千,来办公事,降心下气,和那平民党、维新党同心合德,不分畛域,共图抵制外国,一切大祸可免。”(四)是读书士子,劝他们“明是会说,必要会行”。“若现在的人,不多流些血,力救中国不瓜分,只空口说白话……那个肯信?”(五)是有钱的人,劝他们舍钱。这与劝世家贵族相同。(六)是穷人,劝他们舍命。这与劝当兵的人相同。(七)是新旧两党,劝他们“各陈意见”。(八)是江湖朋友,劝他们改变方针。“想做大事,也有不少。没有志气,只想寻几个钱度日的,也有好多。这等人就是起事,也没有什么思想,不过图奸淫掳掠四字。”(九)是教民,劝他们“当以爱国为主”,“人不要爱本国的,这真是耶稣的罪人了”。“我劝列位信教是可以信的,这国是一定要爱的。”(十)是妇女。劝她们“必定也要想救国”。“凡我的女同胞,急急应该把脚放了,入了女学堂,讲些学问,把救国的担子也担在身上,替数千年的女子吐气。”“女子若是想救国,只要日夜耸动男子去做,男子没有不从命的。”

吴禄贞用了《警世钟》、《猛回头》、《黄帝魂》等等宣传品,很吸收了一些有志的青年,便把他们介绍到各个部队之中当兵士。那时候,秀才投军成了风气。张之洞办文普通学堂,所收的固是秀才;办武普通学堂,也是通令了各县,调集秀才来省城投考。考不取武普通学堂的秀才们,很多自愿入营,当起码的兵士,甚至有已经考取了武普通学堂,而仍愿放弃读书机会,也干脆入营当兵的。

经吴禄贞介绍或鼓励而入营当兵的革命同志,前后有三十人之多。其中,胡瑛与张难先进了工程营,刘敬庵进了马队。刘敬庵是湖北潜江县人,原名贞一,字敬庵,一作“静庵”。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