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经世奇谋

• 第十章 能言善道(能言类)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开宗明义]事理胜过辞藻,话一说出来,没有不切中人心的:若是言语虚污大不实,终究没有意义,更不会有任何作用。所以切要的话,有时一句就可以决定振兴国家的契机,半句就可以使整个局势大逆转;这样的言语,绝不是那些讲究修辞——所谓词繁词简的问题——可同日而语的啊!

292 孔子像天

齐景公对子贡说:“你拜谁为师?”

子贡说:“我拜孔子仲尼为师。”

景公说:“仲尼贤能吗?”

子贡说:“贤能。”

景公说:“多贤能呢?”

子贡说:“我不知道。”

景公说:“你知道他贤能,却不知道他多贤能,怎么可能呢?”

子贡说:“现在要是说天高,那么不论是老是少,是聪明是愚笨都知道;但如果问天有多高,大家都会说不知道。所以我只知老师贤能,却不知道他有多贤能。”

293 狐假虎威

楚王对群臣说:“我听说北方的国家都怕昭奚恤,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江乙回答说:“老虎想猎食,找到一只狐狸。狐狸对虎说:‘你不敢吃我,因为上帝命令我为百兽之王,如果你吃我,就违背上帝的命令了。你要是不相信, 我可以走在前头,你在后头跟着,百兽一看到我,没有不逃走的。’老虎信以为真,就跟着走,动物一看到,都纷纷走避。老虎不知道百兽是怕自己,还以为是怕狐 狸呢!现在大王有五千里方圆的领土,百万武装部队,交由昭奚恤专管,所以北方各国不是怕昭奚恤,而是怕大王的部队,就如同百兽怕老虎一般。”

楚王说:“对!”

294 杨朱成就大功,不计小节

杨朱晋见梁王,向梁王表示治理天下易如反掌。

梁王说:“先生有一妻一妾都管不好,有三亩田地都种不来,却表示治理天下很容易,为什么呢?”

杨朱说:“这是真的。陛下应看过羊呢!百来只羊聚在一块儿,要一个牧童肩上挑根木杖跟着,想要羊群向东,羊群就向东,要向西就向西。而如果要舜牵只羊,要舜肩上挑根木杖跟着,那天下就开始混乱了。

“我中说:‘大得可以吞船的鱼,不会游到溪谷里;能高飞的在鸿鸟,不会在脏地方休息。’为什么?因为心志远大的缘故啊!黄钟、大吕这种音律,不能配 合节奏复杂的舞曲,为什么?因为黄钟、大吕的音律十分单调啊!所以说处理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要成就大功,小的地方就不能斤斤计较。”

295 远水救不了近鱼

庄周很穷,有一次向魏文候(公元前 424~前 387)借粮,魏文侯说:“等我们收粮租的时候我再送过去给你。”

庄周说:“今天我来的时候,路旁牛车上有一要鲋鱼(好鲫鱼),叹着气对我说:“只给一点水,我就可以活下去了。”我说:“你等我,我为你去楚国,请 楚王引长江、淮河的水来浇灌你。”鲋鱼说:“我现在活在盆子里,随时都会死,急得不得了,你才说要为我去见楚王,引长江、淮河的水。你来的时候,只能在卖 鱼的店铺里找我了。”如今我急迫的时候才来借粮,要我等你收了粮租再给我粮食。等粮租来了,也只能在做工的地方找我了。”

文侯于是发了百钟(一钟六斛四斗)的粮,送到庄周家里。

296 楚国多士不受重用

卫国大夫蘧瑗,字伯玉,出使楚国,在濮水边上遇到楚国公子哲。

公子哲说:“我听说上等的士人,可以托他照顾妻室;中等的士人,可以托他传话;下等人士,可以托管财物。这三样能不私托你办呢?”

蘧伯玉说:“好。”

蘧伯玉见到楚王,出使的公务办完,就坐着与楚王闲谈,从容不迫地谈到“人士”的问题。

楚一说:“哪一国的士人最多?”

“楚国人士最多。”蘧伯玉回答。

楚王很高兴。

蘧伯玉又说:“为什么?”

蘧伯玉说:“伍子胥生在楚国,逃往吴国,做了吴国宰相,带兵攻打楚国,毁了楚平王的墓。衅贫黄生在楚国,跑到晋国,治理七十二县,政绩良好,路上掉了东西,不怕被人捡去,城门不用关,也没有盗贼。这二位都生在楚国,但吴、晋懂得重用他们。”

“今天我来的时候在濮水附近遇到公子哲,他说:‘上士可以托他照顾妻室,中士可以托他传话,下士可以托他保管财物,这三样可不可以托你?’我看公子哲出国,不知道会到哪里发挥他的治国才能呢?”

楚王听了,派使者坐专车一辆,副使专车两辆,到濮水附近去追公子哲。

公子哲回到楚国,受到重用,是蘧伯的功劳。

297 甘茂挟外自重拜上卿

甘茂因为被诽谤而离开秦国,想投奔到齐国,出关时,遇到苏代。对苏代说:“你听说过住在东水附近的处女吧?江水附近的处女当中,有一个很穷,家里没 有蜡烛,她和其他处女一起纺织。其他处女嫌她穷,又来共用烛火,想赶她走,她说:“我缺少烛火,所以都先来这里,帮各位扫地铺席,各位何必舍不得一点烛火 呢?”其他人一听,觉得有人先来帮忙扫地、铺席也好,就收留她了。现在我受困,被秦国驱逐出关,希望能像处女一般为你打扫铺席,请留我吧!”

苏代说:“好!不但收留,还希望齐国能重用你。”

苏代于是先到秦国,游说秦王说:“甘茂是一位不凡的人,某家在秦国历代以来都受到重视。从到鬼谷,所有地形上的情况都十分了解。他如果以齐国的名义约集韩、魏两国,反过来设计秦国,对秦国是很不利的。”

秦王说:“即使如此,那该如何呢?”

苏代说:“不如准备厚礼,用高薪请他回来;如果他回来,就将他安置在鬼谷,终身不让他再出鬼谷一步。”

秦王说:“好。”

立刻委任甘茂为上卿兼宰相,派使者带宰相的官印到齐国去迎接甘茂,但是被甘茂婉谢了。

苏代回到齐国,对齐络王说:“甘茂是一位贤人,秦国委任他做上卿,拿相印来迎接他。但甘茂感谢大王收留,所以希望成为大王的臣子,因此不回秦国,如今大王如可礼遇他呢?”

齐王说:“好。”

立刻任命甘茂为上卿。而秦国同时也解除对甘茂家族的限制,并恢复对齐国的往来。

298 苏秦一席话换十座城

秦惠王将女儿嫁给燕国太子,这一年,恰好燕文侯去逝,太子登基,成为燕易王(公元前 329 年)。燕易王刚即位,齐宣王就趁燕国国丧之际,出兵攻燕,占据了十座城。

燕易王对苏秦说:“当初你来到燕国,我父亲帮你,使你见以赵王,才完成六国合纵的大业。如今齐国却先攻打赵国,然后又攻打燕国。你主持六国合纵的大业,天下都在笑你了。你能为燕国取回齐国侵略的土地吗?”

苏秦很惭愧地说:“请让我为大王效劳。”

苏秦见到齐王,一拜再拜,先低头庆贺,然后爷头哀掉。齐王说:“怎么一下子庆贺,一下子又哀掉呢?”

苏秦说:“我听说饥饿的人之所以下吃鸟嘴一口就吃掉的食物,是因为吃了与饿死没有两样。现在燕国虽然弱小,却是秦王的女婿。大王贪图燕国十座城,却与强大的秦国结仇;就好像当燕国是雁阵,却设想到秦国躲在背后,袭击燕国,却招来天下的精兵;这不等是饥饿的人吃下乌食一般吗?”

齐王脸色一变,说:“那该如何是好呢?”

苏秦说:“我听说,古时候善于处置事情的人,能转祸为福,反败为胜。大王如果真的能听我的,就立刻归还燕国的十座的城。燕国无缘无故地收回十座城, 一定十分高兴,秦王如果知道是因为秦国关系而归还燕国的十座城,也一定高兴,这种做法齐国少了仇人却是到知交,而一旦燕、秦一同臣服于齐国,那么大王号令 天下,谁敢不从?大王让秦国得到虚谷,而大王却用十座城取得天下,这就能够取得天下,这就能够完成称霸的大业了。”

齐王说:“好。”

于是归还燕国十座城池。

299 神箭手要懂得休息

苏历游说白起:

“楚国有个人,名叫养由基,是个神射手,站在杨树前百步,百发百中,围观的人都叫好。却有一个边路人说:“好!有资格让我教你射箭了。”养由基说: “大家都叫好,你却说要教我射箭!你先射射看!”这位路人说:“我不是要教你‘左支右钩’等射箭技巧,而是想告诉你射箭是需要休息的。射柳叶,百发百中, 如果不懂得休息,不多久就没力气了,那么拨箭钩弦,只要一箭不中,就前功尽弃了。”

“现在先生击破韩、魏,杀了犀武;北攻赵国,取下蔺离、石祁,功劳很大。如今又带秦兵经过东、西周,取道韩国攻梁国,如果攻不下来,不是前功尽弃吗?所以先生不如托病不去。”

白起听从他的话。

300 齐王无路远九鼎

秦国带兵逼近周国,想要九鼎(天子权威的象征)。周王很担心,颜率说:“大王不必提心,我到齐国讨救兵。”

颜率到了齐国,对齐王说:“秦国暴虐无道,想带兵逼迫周国以取得九鼎。我们周国的君臣商议过了,都认为把九鼎交给秦国,不如交给贵国。再说,救助即将危亡的国家可以获得美名,拥有九鼎又是贵重的宝物呢!请大王考虑吧!”

齐王于是出动五万名部队援救周国,秦兵也因而退兵。

齐国事后向周国要求九鼎,周王又提心了,颜率说:“大王不必担心,让我到齐国解决。”

颜率到了齐国,对齐王说:“周国因贵国仗义相救,君臣、你子才能保住性命,愿献上九鼎。请问要从哪条路将九鼎送到齐国呢?”

齐王说:“寡人将借道梁国。”

颜率说:“不行。梁国君臣想得到九鼎,计划放在晖台和沙海,图谋很久了,如果九鼎经过梁国,就出不来了。”

齐王说:“那么寡就借道楚国。”

颜率说:“不行。楚国君臣想得到九鼎,计划放在叶庭,已经图谋很久了,进了楚国。九鼎就出不来了。当初周伐商,取得九鼎,一鼎就须九万人拉挽。现在大王即使有那么多人,但是想由哪条路途回齐国呢?我实在为大王担心。”

齐国生气说:“你来了那么多次,还不是不给?”

颜率说:“我不敢期骗贵国,请赶快决定走哪条路,我国会搬九鼎等着。”

齐王无法可想,只好放弃。

301 丧子不哭的母亲

秦攻赵国长平,大败赵兵,大军凯旋而归,然后派人向赵国要求割让六座城再讲和。

赵国尚尚未下决定,这时楼缓刚从秦国来,赵王就找他商量:“给秦国土地好呢?还是不给好呢?”

楼缓谦让地说:“这不是我所能知道的。”

赵王说:“话虽如此,你不妨试着说说心里的话。”

楼缓说:“大王听过公甫文伯母亲的事吗?公甫文伯在鲁国当官,病死了,有十六个妻妾为他自杀。他母亲知道之后,不肯哭。管家问说:“哪有人死了儿子 而不哭的?”他母亲说:“孔子是贤人,被驱逐出鲁国时,公甫文伯没有追随孔子,现在死了,却有十六个妇人为他自杀,可见公甫文伯对长者(孔子)不好,只对 妇人好。”所以啊!同一件事,说法可以不同,人心也不同。我现在才刚刚从秦国回来,如果说不割让,实在不是好办法;如果说割让好,又怕大王认为我偏袒秦 国!所以我不敢回答大王。但要是大王要私下表示意见,我认为不如割让。”

赵王说:“好。”

302 楚王不做偷窃狂

楚国想攻打宋国,墨子就晋见楚王说:“有个人,放弃自己豪华的车子,却想偷邻居的破车;放弃自己质料美好的服饰,却想偷邻居的短粗衣;放弃自己家里的梁肉,却想偷邻居的糟糠。这是哪一种人呢?”

楚王说:“他一定是患了偷窃狂。”

墨子说:“楚国的土地,方圆五千里,宋国方圆只有五百里,这就好像是豪华车子与破车的对比。楚国有云梦大泽,犀、兕、麋鹿,到处都是,长江,仅水里 头,鱼、鳖、龟、鼍的产量,可以说是天下最丰富的,而宋国可以说是边雉、兔、鲫鱼都没有,这就好象是梁肉与糟糠的对比。楚国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等木 产,宋却没有高大的树木,这就好像是质料美好的服饰与短粗衣的对比。所以我认为楚国要攻打宋国,就跟那个有偷窃狂的人同类。”

楚王说:“好吧!那我就不打宋国了。”

303 有些事不能不忘

魏信陵君(名无忌)杀了晋鄙(魏国带兵官),击破秦军,解除邯郸被围因的危机,救了赵国,赵王亲自出效外迎接。

唐睢对信陵君说:“我听人说:‘有些事无法得知,但有些事不可不知;有些事不能忘,但有些事不能不忘。’”

信陵君说:“怎么说呢?”

唐睢说:“有人恨我,我无法知知,但我恨人,却不可不知;别人有恩于我,不能忘记,但有恩于人,就不能不忘。先生杀了晋鄙,解除邯郸受困的危机,救了赵国,这是大恩,所以赵王出郊迎接。但你与赵王毕竟是在仓促之间会面,希望你能忘了对赵国的的恩惠。”

304 淳干宰一日荐七士

齐国大夫淳于宰,在一天之内就推荐七位贤士给齐宣王(公元前 455~前 405 年)。

齐宣王说:“你来!我听说:‘千里之内要是有一位贤士,距离就算很近,百代之间要是出一位圣人,时间就算很短了。”而你竟然在一天之内就

推荐七位贤士给我,那贤士未免太多了吧!”

淳于宰说:“不会吧!鸟嘛!羽翼相同的就住在一起;兽嘛!脚相同的就住在一块儿,一起行动。如果要到沼泽去找柴胡、桔梗(中药),几辈子也找不到; 但要是到髡、黍、梁父等山的南边坡地去找,随便也可以满载而归。事物都各有同伴,像我淳于宰,就是贤士的同伴。大王若是从我这儿征求贤士,就像是到河里舀 水,用燧石取火一般容易。我还想继续推荐贤士给大王,哪里只是七位呢?”

305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赵国即半出兵攻打燕国。

苏代为燕国游说赵惠王(公元前 298~前 266 年),说:“今天早上我来的时候,经过易水圳正出来晒太陽,突然飞来一只鹬鸟啄着蚌肉,蚌也不 某示弱,箝住鹬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有死蚌罗!”蚌也逞强他说:“我今天不松口,明天不松口,就有死鹬了。”鹬、蚌相争,都不肯放弃, 就都被渔夫抓去了。现在赵国想攻燕国,一旦燕、赵长久对抗,国力疲敝,我怕强大的秦国就可以扮演渔夫了。希望大王能深思熟虑一番。”

赵惠王说:“好。”

于是放弃攻打燕国的计划。

306 孟尝君削去报仇名单

孟尝君被放逐之后,又恢复相位,重回齐国。

谭拾子到边境去迎接,对孟尝君说:“您会不会埋怨齐国的士大夫放逐您,而想杀人呢?”

孟尝君说:“会。”

谭拾子说:“有件事是一定会发生的,有个道理是必然的,您知道吗?”

孟尝君说:“不知道。”

谭拾子说:“死,是一定会发生的事;而追求富贵、摒弃贫贱则是必然的道理。拿市场来打个比方吧!早上的时候,市场人潮汹涌,到了晚上,市场就空荡荡 了;这并不是市场喜欢早上而憎恨晚上啊!为了求生存所以就争着去,为了避危亡所以就逃离,这是同样的道理啊!希望您不要心怀怨恨。”

孟尝君听了,就削去一份记有五百个他所怨恨的人的名单,不再表示要报复了。

307 骗夺丛神的赌徒

应侯(范睢)对秦昭王(公元前 306~前 251 年)说:

“大王听过恒思这地方有丛神(乡野林间草丛众多之处立祀为神)吗?恒思有个不良少年,要跟丛赌博,说:“如我胜丛神,丛就得把神借我三天;如果我输 了,就任凭丛处置。”于是左手替丛赌,右手替自己赌:结果赢了丛,于是把神借走了。过了三天,丛去找神,却要回不来了,边了五天,业就干枯了,过了七天, 丛就死了。

现在,国家好比是丛,权势好比是神,都是大王所有的,如果借给他人,

国家不是危险了吗?叫一百个搬动一个葫芦瓢,不如叫一个人拿着走来得快;再说要一百个人抬着瓢,瓢一定会破裂。如今我听说太后,穰侯专权,又有高陵君、华陽君,泾陽君等人相助,如果他们没看上国家这个大瓢(将国家比做瓢)就好,要是看上了,那国家不就像大瓢一般四分五裂了吗?”

昭王听了,很害怕,说:“说得好。”

于是废掉太后,将稷侯等人放逐到关外。

308 甘罗:十二岁的政治天才

甘罗,是甘茂的孙子。秦国宰相文信侯吕不韦想派张唐去帮助燕国,希望与燕国合攻赵国,以扩充黄河流域一带的领土。

张唐对吕不韦说:“我曾经帮秦昭王攻打赵国,赵国非常痛恨我,曾悬赏说:‘抓到张唐的赏百里的土地。’如果要我去燕国,一定得经过赵国,我去不了。”

吕不韦很生气,但并未勉强张唐。

甘罗问说:“君侯为什么这么生气呢?”

吕不韦说:“我亲自请张唐去帮燕国,他去不肯去。”

甘罗说:“我可以要他去。”

吕不韦叱责说:“滚吧!我亲自去请都不肯了,你有什么办法要他去?”

甘罗说““项七岁就当孔子的老师,而我现在已经十二岁了,君侯可以试试让我去劝他呀!何必发这么大的脾气呢?”

甘罗于是对张唐说:“你的功劳比起武安君(自起),谁大?”张唐说:“武安君曾经挫辱南方强大的楚国,威镇北方的赵国、燕国、屡战屡胜,攻破的城池不计其数,功劳当然比我大。”

甘罗说:“那依你看,应侯在秦国施政,比起文信侯,哪一个比较专权?”

张唐说:“应侯比不上。”

甘罗说:“先生明明知道应侯不如文信侯专权,应该也知道当初应侯想攻打赵国时,武安君作梗,结果一离开咸陽七里路,就死在杜邮的事吧!现在文信侯亲自请你去燕国,你却不肯去,我看你将不得好死。”

张唐说:“听你的,我这就去。”

张唐出发几天之后,甘罗对吕不韦说:“借我五辆车,让我先到赵国为张唐说明。”

吕不韦于是晋见秦始皇;然后派甘罗到赵国。

赵襄王(公元前 244 年)到郊外亲自迎接甘罗。

甘罗说:“大王知不知道燕国太子丹被送到秦国当人质?知不知道张唐到燕国去的目的?”

赵王说:“我知道了。”

甘罗说:“燕国太子丹到秦国当人质,表明燕国不敢欺骗秦国;张唐到燕国,表明秦国不敢欺骗燕国。秦、燕一旦合作,是想攻打赵国,以扩充黄河流域的领土。大五不如先给我五座城,用来扩充秦国在黄河流域的领土。然后秦国送回燕国太子,再与赵国合作,攻打燕国。”

赵王立刻割让五座城给秦国,秦国也送燕国太子回燕国。赵国于是攻击燕国,占据了上谷一带三十座城,让秦国分得其中十分之一的领土。

甘罗回报秦国,秦始皇就封他为上卿,又将当年甘茂所有的田地、房舍

赏给甘罗。

309 赵王不与两个燕国为敌

赵王,名武臣(陈人,即武信君),有一次由小路出边境,被燕国将领俘虏,随即将他囚禁,并要求赵国割让一半领土以赎回赵王。赵国屡派使者到燕国,但都被杀。赵国大将张耳、陈都很担心。

有一个赵国的仆役来到燕军营地,对燕国将领说:“先生知道张耳、陈余是怎样的人吗?”

燕将说:“贤人。”

仆役说:“先生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吗?”

燕将说:“想要回赵王。”

仆役笑着说:“先生不知道他们的打算啊!这两人辅佐赵王,各拥有赵国数十座城,早想自立为王,只有时机不允许了罢了。如今先生囚禁赵王,表面上他们 想要回赵玉,实际上却希望燕国杀掉赵王,然后瓜分赵国,自为王。一个赵国都很容易支付燕国了,何况有两个贤人当赵王,一左一右,借口燕国杀了赵王,出兵攻 打燕国,这不是更容易吗?”

燕将认为有道理,于是释放了赵王。

310 陈元方:十一岁能说理

汉朝时东元方,十一岁时,伺候袁公,袁公问他:“令尊在太丘施政时,不论远近,都受赞扬,他是怎么做的呢?”

元方说:“先你在太丘时,用道德来安抚强者,用仁义来照顾弱者,民众安居,久而久之,就更尊敬行父了。”

袁公说:“我当年当邺令时,做法也是如此。到底是令尊学我呢?还是我学令尊呢?”

元方:“周公、孔子,不同时代,却同受赞扬,举止动作,不论在何处,都是一致的;而周公不是学孔子,孔子也不是学周公。”

311 要找白头母先找鹦父

三国时东吴,有一次,一群白头鸟聚集在宫殿。

孙权问臣子说:“这是什么鸟?”

诸葛元逊(名恪)回答说:“这是白头翁”

当时张辅自认为是在座资格最老的人,怀疑诸葛元逊在开玩笑,于是说:“诸葛恪在欺骗陛下,我没听说有白头翁这种鸟名。如果有白头翁就有白头母,陛下不仿要他去找白头母。”

诸葛元逊说:“有一种鸟叫鹦母,却不见得有鹦父,陛下也不妨要张辅去找鹦父。”

张辅听了,哑口无言。

312 钟毓汗如水出,钟会汁流不出

晋朝时,钟毓、钟会兄弟,少年时即有美名,十三岁时,魏文帝(曹丕)听说此事,对他们父亲钟繇说:“带你的两个儿子来见我吧!”

于是下令召见。

召见时,钟毓脸出汗,文帝问他:“脸上为什么出汗呢?”

钟毓说:“天子威严,心中紧张,所以汗如水出。”

文帝又问钟会:“你为什么没有流汗呢?”

钟会说:“天子威严,心中紧张,汗流不出来。”

313 帝王得一,天下安定

晋武帝(公元 265~290 年)刚登基时,卜筮,想问晋朝能传多少世代,卜这的结果是“一”武帝很不高兴,臣子他们也大惊失色,没人讲得出话来。

侍中裴楷就说了:“我听古人这么说:‘天得到一就清,地得到一就宁,诸侯、帝王得到一,天下就安定。’”

武帝很高兴,臣子们叹为观止。

314 亡国之恸,岂止吴人

晋朝王浑带兵灭了东吴。(公元 280 年)当天在建业宫祭天地,以酒洒地,后来喝醉了,问吴国人说:“各位在亡国之后,会不悲伤吗?”

当时周子隐回答说:“汉朝末年天下分裂,三国鼎立,魏国先灭亡,吴国后灭亡,亡国的悲恸,恐怕不只吴国人才有吧!”

王浑听了,露出惭愧的脸色。(王浑以前是魏人)

315 美人何必知姓名

晋朝时郭洗马来到洛陽,听歌妓唱歌,说:“很好听。”

石季伦就问他是什么曲子。

郭洗马回答说:“不知道。”

石季伦笑着说:“您不知道曲子,怎么能说好呢?”

郭洗马回答说:“这就好比见到西施,何必知道姓名,才能说她美呢?”

316 人才没有固定“产地”

晋朝蔡洪到洛陽就任,当地人间道:“先生刚来洛陽府施政,达官显要们受命,希望能在各地网罗人才,不论是否偏僻。先生是吴、楚一带的南方人,刚刚亡国,请间这种地方有人才可以响应这次的施政措施吗?”

蔡洪回答说:“夜光宝珠不一定出产在孟津河,手掌大的壁玉也不一定出产在昆仑山,大禹生在东夷,文王生在西羌,所以圣贤出生的地方,不见得是固定的。以前武王推翻商朝时,曾经将顽民迁到洛陽一带,各位先生难保不是商朝顽民的后裔啊!”

317 不捕捉,所以不放生

北朝使者李谐来到南朝,梁武帝(公元 50~549 年)陪他到处游历,有一次来到放生动物的地方。

梁武帝问他说:“你们国家是否也放生呢?”

李谐回答说:“我们不捕捉,所以也不放生。”

梁武帝听了,十分惭愧。

318 哪个李膺比较好?

梁朝李膺颇有才华,且口才很好。

梁武帝问他说:“现在的李膺比起汉朝的李膺,谁比较好?”李膺说:“我认为现在的比较好。汉朝的李膺,在昏庸的桓帝、灵帝时当官;而现在的李膺是在服待像唐尧、虞舜一般的国君。”大家听了都打从心里佩服。

319 帝王命非比寻常

南齐(公元 479~502 年)时魏宁因为擅长算命,被请去当宫廷的上宾。有一次国君将自己蛇年生的生辰年月日,假装是别人的生辰八字,拿去问魏宁。

魏宁说:“此人大富大贵,但今年必死。”

国君听了,大吃一惊,说:“这是我的八字。”

魏宁才转口慢慢地说:“如果是帝王的生辰八字,自然与臣子不同。”

320 比孔夫子还会当老师

唐朝时张后裔,本业住在并州,唐太宗(公元 627~649 年)曾经向他学过《春秋》。

后来太宗召见,请他吃饭,谈到以住求学的事,很悠闲地问道:“你看现在我这个当学生的怎样?”

张后裔回答说:“古时候孔子带了三千个学生,没有一个当上子、男的爵位。而我辅佐一个人,就当上万乘之主,我想我的功劳,比至圣先师孔子还高呢!”

太宗听了,很高兴。

321 水中见屈原

唐朝高崔鬼,是客杂乐的乐官,有一次唐太宗叫人把他的头按在水里,过了一阵子,才让他探出头来。

太宗问他说:“在水里看到什么了?”

高崔嵬回答说:“看到三闾大夫屈原对我说:‘我是遇到无道昏君楚怀王,才跳汩罗江自杀,而你遇到的是圣明君主,怎么也来了?’”

太宗听了大笑。

322 今佛不拜古佛

宋太祖(公元 960~976 年)刚到相国寺时,来到佛像前烧香,问说要不要拜佛?

庙里负责招待的僧人说:“不必拜。”

太祖问为什么。

这僧人说:“现在的佛不必拜过去的佛。”

这位负责招待的憎人读过不少书,口才很好,讲起话虽然像是民间杂剧演员,但恰能迎合皇帝的心意,所以太祖也就含笑点头。

而往后皇帝入庙不必拜佛也就成为固定的制度,一般的文化也认为相当得体。

323 上古贤人何书可读?

宋朝王安石刚当宰相时,表现得十分骄傲,在庙廷上目中无人。有一天,实施新法,生气地看着其他官员,说:“这些人都不读书。

这时,只有副宰相赵请简反驳说:“先生失言了,像上古时的皋、夔、稷、契这些贤人,又有什么书可以读?”

王安石听了,哑口无言。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