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阵纪注释

阵纪 卷四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摧 陷

必死不如乐死(1),乐死不如甘死(2),甘死不如义死(3)。夫一人必死,足敌十夫(4);十夫必死,足敌百夫;百夫必死,足敌千夫;千夫必死,足敌万夫;万夫必死,天下莫当,况义死者乎?设有义死之辈出,世固难敌矣。百人一心,则能陷千人之阵,乱千人之伍;千人齐刃,则能覆三军之众,杀万人之将;万人并力,则四海,震惊,无敌可向(5)。吴子曰:有一死贼(6),伏于旷野,千人捕之,莫不枭视狼顾者何也(7)?盖恐死贼突至,奋命伤人。所谓一人挺刃,万人避之,非万人皆不肖也,必死与必生之心不同。今能使千万众之气,如一死贼,而誓不俱生,则进不可当,退不可拒,虽有谋者,亦难克也。故善摧敌之坚,陷敌之势者(8),能使三军负必死之气也。善用必死之气者,当法诸杨素,方诸淮輞(9),考诸窦轨可也(10)。素每临战,必令弱卒赴敌,陷阵则已,不能陷者悉斩之。又令复进,不能陷者,更悉斩之,则将士惟知进退皆死,所向无不胜焉。 信之背水(11),亦置军于不能退走之地,谓无所往矣(12),无所往,则知非死战不能生,非疾斗不能出,自是并其力(13),齐其气(14),奋其命(15),一其死(16),而决之战。轨时赴敌(17),有部将稍却者俱斩之,拔队中小校以代(18),自率铁骑以殿(19),乃令之曰:“鼓发而有不进者,自后杀之。”士闻鼓声,无不争驰以进斗(20)。所以严刑为作气之基(21)。作气为摧陷之本,摧陷为决胜之权(22)。故善决胜者,必仗诸摧陷,能摧陷者,必振其死告(23),善作气者,必极其烦刑(24)。

[注释]

(1)必死不如乐死:命令士兵必须战死为必死;士兵高兴舷战死为乐死。意思是强迫士兵战死,不如让士兵明白了死的意义而高兴地去战死。(2)甘死:心甘情愿地去赋死。(3)义死:懂得为正义战死。(4)一人必死,足敌十夫:一个士兵抱定必死决心,足以抵抗十个敌人。(5)无敌可向:没有敌人可以进行较量。向,对着,接近。(6)死贼:亡命强盗。(7)枭视狼顾:枭(xiāo),猫头鹰,它在夜间捕食时左右窥察动静,即为枭视。狼奔跑时因害怕而常向后看,因称狼顾。用枭视狼颀形容人因有所顾忌而瞻前顾后。(8)摧敌之坚,陷敌之势:摧毁敌人坚固之阵或牢固营垒,打破瓦解敌阵的整体联系。摧、陷都含有摧毁打破坚阵之意,它们也有细微区别,摧是以强力打破坚阵的外部,陷是穿透敌阵,在内部捣毁全阵。(9)方诸:仿之于。(10)窦轨:隋唐时人。以资阳郡曹掾从唐寓祖起兵,讨王世充有功,任右卫大将军。(11)信之背水:即韩信在并陉之战中的背水阵战法。公元前204年,韩信统率汉军数万人与赵国的二十万大军战于并陉,韩信派轻骑二千人持赤旗迂回伏于壁垒之后,又以一万人背水为阵,以大将旗鼓诱赵军倾巢追击,背水士兵于死地求生,奋击不败,二千伏兵乘虚占领赵军壁垒,赵军见大营皆汉旗,全军溃败。(12)无所往:因前有敌兵杀来,后有河水阻路,故无路可走。无所往即为死地。(13)自是并其力:自然是集中全力死战。(14)齐其气,同时鼓起勇气。(15)奋其命:奋勇拚杀、不顾生命。(16)一其死:一同战死。(17)轨:即窦轨。(18)拔:提拔。小校:伍队长一级的小军官。以代:以便代替。(19)铁骑:身穿铁甲的骑兵。亦泛指精锐骑兵。以殿:以便。在后督段。(20)无不争驰以进斗:无不奋勇前进,与敌搏斗。(21)严刑为作气之基:用严刑作为鼓动士气的基础。(按:这与“义死”一说有矛盾,用严刑维持纪律是剥削阶级军队的本质反映。)(22)决胜之权:决定,胜负的关键。(23)必振其死气:必须振奋士兵们必死的决心。(24)必极其烦刑:必须尽量制订繁琐刑罚。

法曰(1):“刚柔皆得,地之刹也(2)。”又曰:“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3)。“然死地有特致之者(4),有误至之者(5),死气有令作之者,有目振之者(6)。恐其乱目也(7),禁妖祥之事(8);恐其惑心也(9),去狐疑之思(10)。乃焚其货财,忘其生路(11),使人人竖发裂眦(12),不待命令,而皆自为之战。所以发令之要,在必信从(13);作气之机,存乎心法(14)。且兵无常勇,亦无常怯,气使之耳。气强则勇,气懦则怯,气勇则战胜,气怯则战北。勇怯强懦,其由甚微(15),善作气者得乎机(16),善用机者决诸势(17),势莫为敌所用,而我常用敌之势也(18);气莫为敌所夺,而我常夺敌之气也(19)。故其攻击也,若迅雷飘风,其摧陷也,若崩溃倒决(20);其搏执也(21),若鸷鸟拿攫,使敌莫测我之所从来,莫御我之所忽及(22)。吴子谓战斗之场,止尸之地(23)。是以喻之如坐漏船中(24),伏烧屋下(25),若能厉气(26),舍死当敌之锋,则敌之勇者不及怒我(27),智者不及谋我(28),我反生而敌必死耳(29)。所谓必死则生,幸生则死(30)。能令人之必死者,励士之功也(31);能使令人之必从者(32),教戒之法也。故曰:“令以恩信行(33),气以振作勇(34)。”又曰:“士人尽力(35),我虽甚陷则不惧(36)。”

[注释]

(1)法:指《孙子兵法》的《九地篇》。(2)刚柔皆得,地之利也:强者和弱者都能得以发挥各自的力量,在于正确利用地利。利,一作理。刚,强。柔,弱。(3)携手若使一人:调动军队就象使用一个人那样容易。携手,带领,扶持。不得已:指军队之所以容易带领,听从指挥,是由于把他们放在不得已的处境造成的。只有不得已,才能奋斗。(4)死地有特致之者:有特意到达死地去的。(5)有误至之者:有误入死地的。(6)有自振之者:有在死地自己振作奋起搏斗的。 (7)恐其乱目:恐怕迷惑士兵耳目。(8)禁妖祥之事:禁止迷信活动。妖祥,占卜之类迷信活动。(9)恐其惑心:恐怕扰乱士兵的思想。(10)去狐疑之思:去掉疑惑心思。(11)。焚其货财,忘其生路:烧掉士兵的财物,使其忘记求生的退路。(12)竖发裂毗:指激发士兵对敌的仇恨情堵,使其在作战时个个都怒发冲冠、怒目圆睁。眦(zì),眼角。裂眦,眼角因瞪眼太大而裂开,极言其怒。(13)发令之要,在必信从:发布命令的关键,在于必须有信用。信从,信任、诚实,就是信赏必罚。(14)作气之机,存乎心法:鼓舞士气的要点,存在于对士兵思,想,性情的教育、训练,属于养成教育的内容之一。(15)勇怯强懦,其由甚微:勇敢,胆怯、坚强、软弱,出现这几种情况的原因是很微妙的。(16)善作气,者得乎机:善于鼓舞士气的人,成功于正确掌握时机。(17)善用机者决诸势:善于掌、握时机的人,根据敌我态势作出判断。决诸势,取决于态势。(18)势莫为敌所用,而我常用敌之势:有利的态势不要被敌人利用,而我却要经常利用敌人的有利态势,把敌人的优势变为自己的优势。如公元383年的秦晋淝水之战,东晋之所以以弱胜强,主要原因是秦没有发挥自己的优势。东晋谢安等人在作战指导,巧妙地把自己的劣势变为优势,把敌人的优势变成劣势,终于战胜了四倍于己的强敌。(1 9)气莫为敌所夺,而我常夺敌之气:士气不能被敌人夺取,而我却要经常夺取敌人的士气。(20)崩溃倒决:堤岸倒塌大水冲出,用以形容敌阵散乱瓦解之势。(21)搏执:捕捉。搏(bó),抓扑。执,捉拿、拘捕。(22)莫御我之所忽及:不.能抵挡我军的突然打击。(23)战斗之场,止尸之地:指战场就是流血牺牲的地方。亦作“兵战之场,立尸之地”。(24)如坐漏船中:好象在漏水的船中,用以比,喻身处危险境地,随时有覆灭可能。(25)伏烧屋下:伏在燃烧的房屋之下,用以比喻军情危急。“如坐漏船、伏烧屋下”均指士兵身处死地。(26)若能厉气;如聚鼓舞士气。厉,激励。(27)勇者不及怒我:,勇猛的敌人来不及触怒我军。指敌人精锐被阻,不能逞其威,不致于使我军因伤亡过重而发怒、失去控制。(28)智者不及谋我:聪明的敌人来不及打我的主意,无法使我上敌圈套。(29)我反生而敌必死:我军虽处死地,因舍死忘生奋斗反而求得生存,而敌人勇者、智者都不能施其技而遭到灭亡。(30)必死则生,幸生则死:抱定必死决心,拼命杀敌。就能生存,想侥幸求生、贪生怕死,不敢同敌。人拼杀,就会死亡。拳,侥幸、希望。(31)能令人之。必死者,励士之功也:能指挥士兵奔赴必死之地奋勇杀:敌,这是激励士气的一种本领。(32)能令人之必从者,教戒之法也:能让士兵一定服从命令,要通过好的教育训练方法。(33)令以信行,命令靠恩德和诚信来推行。(34)气以振作勇:土气靠鼓励才能勇敢起来。(35)士人尽力:士兵尽全力杀敌。(36)我虽甚陷则不惧:我军虽然深陷死地也不恐惧。

因 势

得机略者(1),不逼人之穷(2),不攻人之锐(3),不启人之未及(4),必因其盛,而致之弛(5),击其虚而待其疲,取其无备,而疾袭其迟。是以用兵之术,惟因字最妙(6),或因敌乏险,以为己固(7),或因敌之谋,以为己计(8),或因其因,而复变用其因(9),或审其因,而急乘其所以因(10),则用因而制胜者,不可言穷矣(11)。敌虽有智,吾必知其不能逃我之所因也(12)。吴子谓占将察才(13),因形用权,则不劳而功举(14)占故敌处高燥(15),不利水草(16),因而困之;敌便水草,已处卑下(17),因而灌之(18);敌居不便(19),出入艰难,粮道远绝,因而凌之(20);敌地广大,食匮兵少(21),四守失隘(22),因而急之(23)。敌将贪利,可贿可啗(24);上骄下怨,可间可离(25);愚昧轻信,可慑可诱(26);喧嚣不整,可薄可欺(27);乘劳务利,可袭可击(28)。虑进疑退,众必失依(29);人有归志,将不能禁(30);开险塞易,其军必迷(31)。若夫敌人疲怠,饥渴惊疑,前队未营(32),后军未涉(33),偶值晦冥,风雨忽作,故可因敌之势以致胜也(34)。我勇且谋,士卒死战,进如骤雨,发如飘风,故可因我之气以决胜也(35)。阙山狭路(36),大阜深涧(37),龙蛇盘磴(38),羊肠狗门(39),险堕飞鸟(40),守在一人,故可因地之利以必胜也(41)。三者得一,敌已挫亡,俱得用者,所向莫当。所以善用兵者,必因敌用变也(42),因人而异施也(43),因地而作势也(44),因情而措形也(45),因制而立法也(46)。故曰:能者用其白为用也(47),木能者用其为已用也(48)。用其自为用,则天下莫不可用(49),用其为已用,则所得者鲜矣(50)。

[注释]

(1)机略:枢要谋略。(2)不逼人之穷:不逼迫陷入绝境的敌人。《孙子•军争》:‘穷寇勿追。’即指对陷入绝境之敌,逼迫太甚,反而激励了敌人拼命的勇气。不如先削弱其斗志,再行歼灭。(3)不攻人之锐:不进攻锐气正盛之敌。(4)不启人之未及:不启发敌人了解未掌握的情况。(5)必因其盛,而致之弛:一定要利用敌人正盛的锐气,然后使之松弛下来。 (6)惟因字最妙: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在用兵方法中,只有顺应形势或利用某种条件是最巧妙的方法。如《孙子兵法》所说“因利而制权”、“因粮于敌”,“兵因敌而制胜”,“行火必有因”、“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吴子兵法》所说“因形用权”等等,均为“因”字的妙用。(7)因敌之险,以为己固:利用敌人险要地形,作为自己的坚固屏障。(8)因敌之谋,以为已计:利用敌人的计谋,作为自己的计策,即所谓将计就计。(9)因其因,而复变用其因:利用敌人所依赖的条件,经过自己改变这些条件之后,再加以利用。(10)审其因,而急乘莫所因:审察敌人的凭借条件,然后迅速加以莉用。乘,趁着、凭借,引申为利用。(11)用因而裁胜:运带顺应形势、利用敌人的条件这种作战方法而取胜。不可盲穷:说不完。(12)不能逃我之所西:敌人不能躲避我巧妙利用敌人凭借的条件给敌人的毁灭打击。(13)占将察才:判断敌将的才能、作战指挥能力。(14)因形用权:根据敌人暴露出来的虚实之情采取对付办法。不劳而举:不花费太大力气就能成功。(15)敌处高燥:敌人处于高而干燥之地。(16)不利水草:缺乏饮水和草料。(17)卑下:地势低下。(18)因而滋之:利用水向低处流的特性,淹没敌人。(19)敌居不便:敌人驻扎在交通不方便的地方。(20)因而凌之:这里指利用运输不便、军粮不足的困难,困扰、袭击它。凌,侵犯、欺侮。(21)食匮兵少:粮食不足、兵力太少。匮(kuí),缺乏、不足。(22)四守失隘:四面防守缺乏险要地形。(23)因而急之:这里指利用敌人兵少无险可守的弱点,快速打击消灭它。急,疾速。(24)可贿可啗:指敌将贪财图利,就可以用钱财收买、引诱他。啗(dàn),同啖瞰,吃,给……吃,引申为利诱、引诱。(25)上骄下怨,可间可离:将领骄傲,士兵怨愤,可以离间官兵关系。(26):可慑可诱:可以威慑、诱惑敌人。(27)可薄可欺:指没有纪律和饮秩序的军队,可以用近战欺凌敌人。薄,迫近。(28)乘劳务利,可袭可击:趁着敌人的疲劳,寻找有利战机,可以袭击敌人。(29)虑进疑退,众必失依:进退疑虑,举棋不定。士兵们必然失去依靠。(30)人有归志,将不能禁:士兵们没有斗志。都想返回,将领无法禁止。(31)开险塞易,其军必迷,开放险要之地,堵塞平坦地带那些军队必然迷乱,无所依托。(32)前队未营,前锋部队还没有安营。(33)后军未涉:后卫部队还没有渡河。此句与前句均指部队尚未站稳脚跟,没有摆好阵势。(34)因敌之势以致胜,利用敌人的态势来战胜敌人。(35)因我之气以决胜:凭借自己的士气来取得胜秘。 (36)阙山狭路:险要山口、狭窄道路。阙山,空缺之山,即山口。(37)大阜深涧:大山深沟。(38)龙蛇盘磴:指地形险要。磴(dēng),踩。(39)羊肠狗门:狭窄弯曲的山路和狭小的关门。(40)险堕飞鸟:地形险要,飞鸟无法飞过。 (41)因地之利以必胜:利用有利地形来取得必然胜利。(42)因敌用变:根据敌人的不同情况不断改变对策。(43)因人而异施:根据不同的敌人采取不同的措施。(44)因地面作势:利用地形造成有利态势。(45)因情而措形。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措施和方法。(46)因制而立法:按规定确定法令。(47)用其自为用:使用自己创造的方法。自为,自己制造。(48)用其为已用,使用別人已经用过的方法。(49)天下莫不可用:指自己能革新创造,就没有不可以使用的方法。(50)所得者鲜矣:指墨守成规,收获就一定很少。

* * *

举不轻(1),势不逆(2),以一匹夫,而能施德义,协人心(3),信刑赏(4),新政令(5),使人不敢逆其命令,而必为之致用者(6),惟伊尹(7)吕望、孙武、穰苴、管仲、吴起、韩信,孔明之辈能之。且轻举者必败也(8),逆势者必亡也(9)。善兵者,当窥识数子之不逆势,不轻举,而又能致人于必用之处(10),是得用因之根本矣。所谓因人之势以伐恶(11),则黄帝不能与争威:因人之力以决图(12),则汤武不能与争胜。故能得其因而乘其因者(13),则万军之将可擒,而四海之英雄可制也。言兵者,动辄夸淮阴能驱市人,用乌合,谓其致胜有神术焉,此不通乎用兵之本甚矣。淮阴所处之时,有可驱之势(14),有可合之机(15)。故因其时,顺其势,而鼓舞之,迂误之,激烈之、率然之、死陷之(16),使人人无不怒目攘臂(17),齐勇皆战者何也?盖六国恨秦仇之深(18),万姓怨秦法之惨(19),傲然若焦热(20),倾焉若苦烈(21),鸡犬不相宁、贵贱不相憀(22),不独人心去秦(23),而天亦厌秦久矣(24)。忽起兵山东,项、刘继峙(25),淮阴适际其时(26),辄握其略(27),独开孙子九地之窍(28),乃因势而,驱用之(29),握机而死致之(30),是易于启发耳(31)。假使彭、黥而亦识此窍(32),则淮阴又未可恃以必能也。臣是以知淮阴生于斯世(33),欲废兵本(34),外节制(35),抗监司(36),驱市合,以战而必胜。以攻而必取,吾断未敢为之许(37)。所以因时顺势,而利导之者(38),能者之事也;悖人逆天,而抗时势者(39),妄者之事也。信固得共时顺其势(40),而为能者之事矣。学兵之士,当究其时事之可否难易(41),而得失其人(42),幸勿为豪杰所欺笑焉(43)。孙子曰:“胜可为也(44)。 敌虽众,可使无斗(45)。策之而知得失之机(46),作之而知动静之理(47),哟之而知死生之地(48),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49)。”故策者欲因其得失也(50),作者欲因其动静也(51),形者欲因其死生也(52),角者欲因其有余不足也(53),使深间不能窥,故因其间(54),以为我用也(55)智者不能谋,故因其谋以为我计也(56)。勇者不能斗,故因其勇以为我力也(57)。所以能因敌转化(58),用敌于无穷(59),因形措胜(60),用形于不竭者为之神(61)。

[注释]

(1)举不轻:行动不轻率。(2)势不逆:不违背形势的发展。(3)协人心:使人心和协。(4)信刑赏:刑罚和奖赏要诚信。(5)新政令;革新朝政和法令。(6)必为之致用:一定能做到实角。(7)伊尹:商代初期大臣。伊为姓,尹为官名。曾助汤灭桀,太甲继位后因破坏商汤法制,被他放逐,悔过之后才被接回。(8)轻举者必败:作战轻举妄动必定失败。(9)逆势者必亡:违背事态发展趋势必定灭亡。(10)敌人子必用之处:使用人才能用在必须使用之处。(11)因人之势以伐恶:顺应敌人的态势惩罚邪恶的势力。指不与强大之敌硬拼。(12)因人之力以决图:利用敌人的力量来决定胜负。图,图谋,策划。决图指计谋的较量。(13)得其因:得到凭借。乘其因:利用敌人所凭借的条件。(14)可驱之势:可以驱使乌合之众的形势。(15)可合之机:可以交战的时机。合,交战。(16)迂误之:令士兵进行迂回行动,使敌人无法设防,制定错误的作战计划。死陷之:把士兵置于死地。陷,陷入。(17)攘臂:因振奋或发怒而挽袖伸臂。攘(rǎng),捋(luo),挽。(18)六国:指战国时的魏、赵、韩、齐,楚、燕六国。这里指六国灭亡以后的残余贵族。仇:指秦灭六国之仇。(19)秦法:秦朝的法律。(20)傲然若焦热:急躁、忧烦不安。(21)倾焉若苦烈:指六国覆灭,遭受了极为猛烈的振动。(22)贵贱不相憀:富贵和贫贱都没有依赖。憀(liáo),赖、托。(23)不独人心去秦:不只是人心背离了秦国。(24)厌秦:讨厌秦国。(25)项、刘继峙:项羽、刘邦继续对立。(26)适际其时:正遇到那种时机。(27)辄握其略:独立运用他的谋醋,不受他人牵制。辄,专擅、独断。(28)独开孙子九地之窍,唯独韩信揭开了孙子九地的诀窍。孙子九地,即《孙子兵法》的《九地篇》,九地指散地、争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围地,死地这九种不同的作战地区。(29)因势而驱用之:根据形势用兵。驱用指驱使乌合之众。(30)握机而死致之:掌握时机,并用必死来达到胜利的目标。(31)易于启发:容易激发士气。(32)彭、黥:指彭越,黥布。(33)斯世:指明朝这个时代。(34)欲废兵本;想废除用兵的根本原则。兵本指选练、号令,赏罚、战阵以及使百姓亲附、士兵乐战,义死等基本问题。(35)外节制:疏忽对军队的节铡。外,疏远。(36)抗监司:对抗朝廷派来的监察官。(37)断未敢为之许:决不敢对他赞许。(38)因时陨势,而剥导之:根据不同时间的不同情况、)顷应事物发展趋势,而加以引导。(39)悼人逆天,而抗时势:背离人情违反自然法则,又对抗当时形势所趋。(40)信固:诚然可以相信。(41)当究其时事之可否难易;应当考究当时事情能不能办和难易程度。(42)得失其人,街量将领优劣。(43)幸勿为豪杰所欺笑:千万不要被天下英雄们所耻笑。(44)胜可为:以下这段话,出自《孙子•虚实篇》。胜利是可以争取到的。“可为”是指创造条件,争取胜利。《孙子兵法•形篇》:“胜可知而不可为。”与这里的。可为“并不矛盾,“不可为”是指不具备条件时,将领是不能凭主观意志取胜的。“可为”与“不可为静都以条件为转移。(45)敌虽众,可使无斗:敌兵虽然众多,也可以使敌不能发挥战斗力,不能与我交战。(46)策:筹算。得失之机。指敌人作战计划的优劣、胜败的关键所在。(47)作:动作,这里指挑动性动作,诱使敌人轻易应战。动静之理:行动规律。(48)形:示形诱敌。死生之地:指敌人所处关乎生死存亡的地形。(49)角:较量,指试探性进攻。有余不足。指敌人兵力部署充实和薄弱之处。(50)因其得失:根据敌人计划的优劣,加以利用。(51)因其动静,根据敌人行动规律,确定攻击目标。(52)因其死生:根据地形是否对敌人有利,选择我军的攻击点。(53)因其有余不足:根据敌人兵力部署的虚实情况,以便作战时避实击虚。(54)因其间:利用或收买敌方派来的间谍。(55)以为我用:让敌人间谍为我方使用。可以用假象迷惑间谍,获得错误情报,使敌人失算。也可以重利收买敌人间谍,提供敌人军情,给敌人送去假情报。(56)因其谋以为我计:利用敌人的计谋制订我方作战计划。(57)因其勇以为我力:利用敌人的勇力作为我军的力量。采用离间,策反的办法均可以把敌人力量变为自己的力量。(58)因敌转化:根据敌情改变自己的对策。(59)用敌于无穷:用变化无穷的方法利用敌人的弱点。(60)因形措胜:根据敌人暴露的情况安排取胜的战法。措,安置。(61)用形于不竭:用无穷的方法利用敌人的自我暴露。

车 战

法曰(1):车与步战于易(2),则一车能当卒八十人;战于险,则一车能当步卒四十人。车于骑战于易,则一车能当十骑;战于险,则一车能当六骑。大约车用得法,十乘能胜千人,百乘能出万卒。虽曰步不胜骑,骑不胜车,然有骑无车,则一骑不能当一卒也。务使步不离车,骑不远毂(3),进退有制,循环反复,得用车之法也。凡车利结营,犹便涉远(4),宜于广易阳燥(5),不利于卑湿洼洳(6),所以贵高而贱下(7),进止殒从其道焉(8)。其犯坚众也(9),必先走其雷电(10),继以小戎(11),急出驰车(12), 或突或冲(13),火乱其西,弩射其东,半骑半徒,伏奇从锋(14),晦冥不便,谨壁勿攻(15)。车营被围,急击有七:敌之行伍未定(16),前后未屹(17),急出轻车击之;士卒无常(18),旌旗乱动,急出武刚击之(19);不坚行阵,人马纵横,急出火车击之;进退疑怯(20),三军互惊,急出弩车击之;远来乱合(21),暮不能去(22),急出冲车击之;吏贪,务掠(23),令不能止,急出骁骑击之;敌阵既,整(24),辎积又多(25),围厚不解(26),急出神兽车、离合车、霹雳车三方击之(27)。出车有制,驰骤得机(28),敌虽万匝(29),克之必矣。所以欲挡胡马之冲,非车壁不可(30); 砍挫胡马之锐,非车击不可:欲逐套卫之虏(31),非车攻不可;欲弥隙塞罅(32),而却胡马之不入,非车守不可:欲出塞开边(33),以建不世之业,非车行不可。然用车之要,总不外治力前拒(34),整束部伍而旷野最宜鹿角,广地则便军车,是以知战车必不宜少,又乌可不用耶?故知节制奇正之用者。必不舍是(35)。欲应变于仓卒间,远伐于数千里者,亦不舍是。故曰:“非车无以致远,非车无以行制(36)。” 惟善用车战者,不限南北,无拘山水,无论重轻(37),不泥分合(38),实在用者之何如耳,不可以车为无益于军用也。

[注释]

(1)法:泛指兵法。(2)车与步战于易:车兵与步兵在平坦地带作战。(3)步不离车,骑不远毂:步兵不能离开车兵,骑兵不能离开车兵。指作液应当使步兵、骑兵,车兵互棍配合。毂,车轴可以穿过的圆木,周围与辐条连接.可以泛.指车。(4)利结营:有利于扎营。指用战车围成墙壁,防敌偷袭。便涉远;便于长途行军。(5)宜于广易阳燥:指:战车适合在开阔、平坦,干燥地区扎营、作战。 (6)卑湿洼洳:潮湿泥泞地带。(7)贵高贱下:注重在高处行进,不走低洼处。(8)进止须从其道:前进停止必须遵守车兵的原则。《吴子兵法•应变》,“凡用车者,阴湿则停。阳燥则起,贵高贱下,驰其强车,若进若止,必从其道。”可见,氏以上数语乃出自《吴子》。(9)犯坚众:进攻坚固敌阵和众多的敌兵。(10)必先走其雷电:必须首先象雷电一样出动坚固大战车袭击敌人。(11)继以小戎:接着使用小型战车。(12)急出驰车:快速出动轻快战车。(13)突:急速向前或向外冲。冲:撞击。(14)半骑半徒,伏奇从锋:指车兵发起攻击时要用一半骑兵和一半步兵配合,作战,伏兵和奇兵发挥精锐部队的作用。从,同纵。(15)谨壁勿攻:谨慎防守营地不要进攻。(16)行伍隶定:没有列好队形。(17)前后未收:前队与后队还没有聚拢起来,未形成合围。(18)士卒无常:士兵行动秘情绪不正常。(19)武刚:即坚固的武刚车。(20)进退疑怯:前进后退都迟疑胆怯。(21)远来乱合:远路而来,骤集混乱。(22)暮不能去:天黑不能离开。(23)吏贪务掠:将士贪图钱财,醉心于抢劫财物。(24)敌阵既整:敌阵已经整理就绪。(25)辎积:军需用品。(26)围厚不解:包围圈兵力雄厚,无法解围。(27)三方击之:从三个方向突击包围圈。(28)驰骤得机:奔驰。骤集都合时机。(29)万匝(zā):一万圈。指重重包围。 (30)车壁:用战车组成壁障,以阻骑兵。(31)套卫:指今宁夏,内蒙古河套地区。(32)弥隙塞罅:弥补防线上的漏洞缺髓。(33)出塞开边,开赴长城以外边地垦殖荒土。(34)治力前拒:保持战斗力、阻止敌:兵接近。(35)舍是:离开战车。是,这。这个。(36)行制,约束部队、便于指挥。(37)重轻:指部队行装的轻重。(38)不泥分合:不拘泥骑兵阵列分散和慕的队形变化。

骑 战

骑者,军之伺候(1),便于奔冲,利于速斗,踵我败军(2),绝彼粮道,击便寇也(3)。 然顿之则老(4),宜于平易,畏于险阻林谷陂洳(5),无令自苦(6),是以用骑而必避之道有八焉(7):敌人佯走(8),反我轻车(9),夹我毒弩(10),骑之致败一也(11)。追北长驱(12),逾,险不止(13),奇伏或起(14),直绝我后(15),骑之致败二也。地势四守(16),惜如天牢(17),往入虽易,退不可逃(18),骑之致败三也。茂林丛木,大谿深谷(19),驰骤絷缧(20),战道窘促(21),骑之致败四也。欲进而隘窄难从(22),既出而迂远难到(23),彼之寡弱,可以击我之众暴(24),骑之致败五也。大阜在前,高山在后,左右夹以厄塞,敌处表战(25),战必艰难,骑之致败六也。既进而不能退,队远而不能收(26),敌又据我粮本(27),扼我阵头(28),骑之致败七也。沮泽渐洳(29),草秽蕃蔓(30),敌或现隐(31),扑我聚散(32),骑之致败八也。用骑而取胜之法亦有四焉:敌人初至未列(33), 率然摧其先部(34),击其左右,捣其心腹,谓之突冲(35)。敌或整治,冀有斗心(36),必谨吾翼骑(37),倏忽往来,进如霆震,合如风云,扬尘鼓烟(38),令白日昏,疑以神兽,杂以小戎,密更号令(39),变化不穷,谓之术击(40)。敌处平易,结阵不固,据无险阻,卒无战心,当急令骁骑薄猎前后(41),翼击两旁, 断其粮道,以骤袭弛(42),以夜为昼,其心必恐,其败不救,谓之乘乱(43)。敌暮欲归无制者(44),其众必杂(45),令我铁骑十而为队(46),或伏或驰,散而星布,起如乌飞,继以毒弩,按号发机(47),敌虽百万,其势必疲,谓之威劫(48)。

[注释]

(1)伺候:探察、守候。(2)踵我败军:掩护我方败军撤退。踵(zhong),跟随。(3)击便寇:袭击轻装便捷的敌人。(4)顿之则老:受挫、疲惫就失去战斗力。(5)畏于险阻林谷陂洳:指骑兵害怕在山地、树林、山谷、池塘、低湿地带作战。(6)无令自苦:不要让骑兵陷于困境。(7)用骑而必避之道;使用骑兵作战必须要避免失败的办法。(8)佯走:诈败假装逃跑。(9)反我轻车:反击我方轻便战车。(10)夹我毒弩:从两旁夹击我方杀伤威力很强的毒弩。(11)致败:招来失败。(12)追北长驱:追击敌人败军而长驱直入。(13)逾险不止:越过险要地区而不停止进军。(14)奇伏或起:指敌人的奇兵和埋伏之兵若是出动。(15)直绝我后,径直切断我军退路。(16)四守:四面有险阻的地形,如四面防守。(17)天牢:指山险环绕,易进难出的地形。(18)往入虽易,退不可逃;指进入天牢地形容易,退出来就不可逃脱被歼命运。天牢四周皆险。从任何地方退出都因险阻而难逃。(19)大谿:大山谷。 (20)驰骤:絷缧:奔驰受到拘禁。骤,奔驰。絷缧(zhi、16i),捆缚、束缚。拘禁。(21)战道窘促;战场狭窄,骑兵交,战势必困迫。(22)欲进而隘窄难从:想前进。而两山间山道狭窄难行。(23)既出而迂远难到;已经走出隘地,又因道路曲折遥远难以到达目的地。(24)众暴:兵力众多,强大。暴,急骤、猛烈。(25)表战:外线作战。(26)既进而不能退,队选而不能收:指已经走进山地狭窄地带,不能退出,行军队列太长。不能集中。(27)据我根本:指敌军大兵压制我军的指挥机关。(28)扼我阵头:指敌兵掐住了我军阵列的前部。(29)沮泽:(ju):水草聚生之处。渐洳:低湿之地。(30)草秽蕃蔓:杂草茂盛、荒芜。 (31)现隐:指敌兵埋伏在草丛中,时现时隐。(32)扑我聚散:袭击我方聚集和分散的部队。扑,击。(33)初至未列:刚刚到达尚未摆列阵式。(34)率然摧其先部:突然打击敌人的先头部队。(35)突冲:突然冲击。(36)冀有斗:心:打算交战,冀,希望。(37)翼骑:两翼的骑兵。(38)扬尘鼓烟:指骑兵往来奔驰如雷霆风云,使烟尘漫灭飞扬。鼓,吹。(39)密更号令:秘密变更号令。(40)术击:施展技术方法袭击敌人。(41)薄猎前后。指以轻骑急速掠过,前后奔驰,既可相机给敌以杀伤,叉可以动摇敌之军心。(42)以骤袭弛:用奔驰的骑兵。袭击松懈之敌。(43)乘乱:追逐混乱之敌。(44)敌暮欲归无制:天黑时敌兵都想回营而无法控制。(45)其众必杂:敌人的士兵们一定是杂乱没有秩序。(46)铁骑:精锐骑兵。 (47)按号发机:听从统一号令发射弩箭。(48)威劫:用强大威力袭劫。

骑战之机,不外乎八险四利,而分合聚散,犹宣条理(1)。然非杂以车徒,进退无本,终是势孤,恐为智者所苦,故曰轻凌之队、奇伏之队、跳荡之队、突冲之队、踵军之队、游奕之队者(2),为其驰骤便捷,利于邀击奔趋,而不宜于正守老顿也(3)。太公曰:“骑与步战于易,则一骑能当步卒八人,战于险,则一骑能当步卒四人。大约十骑走百卒(4),百骑走千人耳。”惟马之所处,必乘水草之便,适饥饱之宜(5),冬欲其温,夏欲其凉,勤剔毛鬣,谨其四下(6)。齐其进止(7),惯其奔冲(8),调戢视听(9),使无惊骇,人马相亲(10),然后可使。衔辔鞍勒(11),必令固完,况马之为病,不伤于驰逐始末(12),即伤于饮食失宜。吴子曰:“日暮道远,必数上下(13),宁劳于人,慎勿劳马(14),常令有余(15), 备敌覆我(16),能明此者,横行天下。”(17)

[注释]

(1)犹宣条理:仍然畅达井井有条。(2)轻凌、奇伏,跳荡、突冲,踵军、游奕:均为轻骑兵,其任务分别为追击、伏击、突阵、掩护、巡哨等,故有不同名称。踵军又作限定日期到达接应地点的骑兵队。 (3)正守老顿:指正面防守和久驻疲惫。 (4)十骑走百率:十名骑兵可追击百名步兵。(5)适饥饱之宜:指适合牧养战马。(6)勤剔毛鬣:经常剪除长鬃。鬣(1iè),马鬃。谨其四下:特别注意修蹄换掌。 (7)齐其进止:指训练战马服从号令,使战马前进和停止都能统一行动。齐一作闲。(8)惯其奔冲:使战马习惯于奔驰冲击。(9)调戢视昕:遮蔽马的耳目。戢(jí),掩藏。在战马两耳旁以一挡片,使马直视、只听前后声音,不受左右声、物干扰。(10)人马相亲:指士兵爱护战马,战马熟习士兵,互相亲近。(11)衔:马嚼子。辔(pèi):驾驭牲囊用的缰绳。鞍勒:马鞍和带嚼子的笼头。 (12)驰逐始末:指战马奔跑的过程中。始末,从头到尾。 (13)日暮道遂,必数上下:天黑路远,人要经常下马,以减轻马的负担。(14)宁劳于人,慎勿劳马:宁可让人劳累一些,也不要使马过分劳顿。(15)常令有余:指使马经常保持充足体力,以备随时作战时发挥作用。(16)备敌覆我:防备敌人袭击、倾覆我。(17)吴子的这几句话见《吴子兵法•治兵》第三。

步 战

大率步兵先立老营为守(1),然后分兵数处,以听指麾。因变奇正,虽杂骑队出战,亦必迭更(2),迭更之术,叠阵法如。故进必轻凌,退必持重(3),变必率然(4),乃得用步之要。其次务险,其次务隘(5),务险隘者握用寡之机也(6)。法曰(7):步兵不能当车骑之蹂躪,必依丘陵林木险阻以为固(8),广易则用拒马、储胥、剑刃、疾藜(9),倘一时拒马不便,即伐木为鹿角营。守者为驻队,战者为锋队,枪筅镰牌,因势雨出,布伏突奇,必火必弩(10),若能稍间车骑,变以乌云(11),动即令人无措。故教步战之法,起号即阵(12),举号即战,而变号则易奇正(13),临战而忘教习者斩之。遇险而畏进趋者斩之,偶值形势险阻,须因地而为方、圆、曲、直、锐之营,以自待也,只勿失积卒,握奇之旨。如韩信之用死地,李嗣源之救幽州(14),张睢阳之聚散掩击(15),岳武穆之野战更番(16),杨素之立陷阵令(17),李靖之作六花营,吴璘之用三叠法,戚继光之变鸳鸯势(18),俱当为步战之纪(19),而臣之连环,因之二图(20),间以车骑,亦可谓之有制。然喊声欲齐而震(21),鼓声欲重而沉(22),战气欲扬而锐(23),死心欲必而刚(24),艺必求其精练,兵必杂其短长。司马法曰:“兵不杂则不利,故长兵以卫(25),短兵以守(26),太长则难犯(27),太短则不及(28),太轻则锐(29),锐则易乱(30),太重则钝(31),钝则不济(32)。”学者能因其机,适其宜(33),而通变之,是得步战之妙。步兵抵暮,须列布城,设拒马,环储胥,以为营壁,伍队长旗上,宜悬铁线灯笼,灯外有罩,罩外以油布为之,或更夜徙,抑备袭偷(34),如举号罩起,一望尽为火城,敌虽有见,亦必惊悚。其传箭支更(35),又在因时立制,但夜营以至静至幽为本。

[注释]

(1)先立老营为守:老营为步兵的大本营,指挥、后勤,医护均在此,各司职守,所以说先立老营为守。一说后军为老营。守,职守。(2)迭更:指步兵和骑队轮换出击。(3)进必轻凌,退必持重:指步兵进攻时应轻装快速,后退时应慎重施行。(4)变必率然:阵形、队列的变化要灵活机动。(5)务险:注重利用险地。务隘:注重利用隘地。险与隘均指地形险要难行,山高而危为险,两山之间的狭窄地为隘。(6)务险隘者握用寡之机也:善于利用险地和隘地就是掌握了用少数兵力抵抗多数兵力的关键。(7)法:这里的法泛指用兵方法。(8)以为回:作为坚固的凭障。(9)广易:广阔平坦。(10)布伏突奇,必火必弩:布署伏兵突然用奇,必须使用火攻、弓弩击敌。(11)变以乌云:变化为乌云阵。(12)起号即阵:发出号令立即排列成阵。号,泛指指挥信号,如金鼓、旗帜、笛号、喇叭、号炮等皆为号令。(13)变号则易奇正:变换信号就交替奇兵和正兵的位置。(14)李嗣源:即五代后唐皇帝明宗,为李克用养子。称帝前为后晋蕃汉马步军总管。李嗣源之救幽州,指发生在公元917年的后晋和契丹争夺幽州的一次战役。(15)张睢阳:即唐代张巡。因坚守睢阳,死于该城,故名。(16)岳武穆:即岳飞。武穆为其谥号。野战更番:指岳飞与金兵交战时,所布兵阵可以使士兵轮番出击、轮番休息,类似连环阵。(17)陷阵令:据《隋书•杨素传》载:“及其对阵,先令一二百人赴敌,陷阵则已,如不能陷阵而还者,无问多少,悉斩之。又令三二百人复进,还如向法(前法)。将士股栗,有必死之心,由是战无不胜,称为名将。”由此可见,陷阵令是临战所立必死之令,以必死求必生。(18)变鸳鸯势:变换鸳鸯阵原来阵形。戚继光所创鸳鸯阵的原势,最前面为长牌,藤牌,后随狼筅、长枪。作战时,原势随时可以变化,如变三才阵时,筅,枪居中冲敌,牌手在左右两侧护卫。这种变化,就是变鸳鸯势。(19)步战之纪:步兵作战的方法。纪,道。(20)二图:指三叠阵图、鸳鸯阵图。(21)齐两震;整齐和威严。(22)重而沉:指击鼓时加重捶击和沉着稳重。(23)扬两锐:指斗志昂扬和勇气旺盛。(24)必而剛:指战死的决心果断和坚定。(25)长兵以卫:长兵常用以保卫短兵进攻。(26)短兵以守:短兵常用以守护长兵与长兵之间空隙的。(27)难犯:难以刺杀敌人。犯,触犯,引申为危害。(28)不及:达不到目标。指兵器不能近敌。(29)太轻则锐:兵器太轻就变得细小。(30)锐卿易乱:细小就会轻易舞动,乱了招数。(31)太重则钝:太重就不锋利。(32)钝则不济:不锋利就没有杀伤效果。济,成,有利。(33)因其机,适其宜:掌握要点,恰当运用。(34)或更夜徙,抑备袭偷:或表示夜间时刻,还可以防备偷袭。(35)传箭支更:滴漏计算时刻。箭,漏下标记时刻之物。支更,计算夜间时刻。

水 战

江上之战,必处上游。水上之御,宜栅中流(1)。或因风纵火,或因霪用灌(2),或囊沙决堤(3),或顺逆故用(4),毋自处不便,毋自当逆风。舟宜坦而旋转便(5),器宜捷而火弩先(6),分更宜速(7),栅寨惟坚(8),旗帜须多张而数变,战士须轻佻而素练(9),此水战之机也。将须达其机,审其利,不得其利,必为所害也。故处水之军,绝水必远水(10),客绝水而来(11),勿迎之于水内,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敌(12),无自处其下而当客( 13)。所以视生据隘(14),察其所来,凡与敌遏于大水之泽,且止其傍(15),急令登高瞭望,必揣水情(16),得其广隘浅深,乃可决策。敌若涉水,半渡薄击(17)。我不欲战,拒水阻之,我必欲战,故去水稍远(18)。上确水沫至(19),我欲涉者,必待其定也(20)。敌船鼓噪而矢石不交者(21),兵器必少也;敌鼓促急而徐疾失度者(22),众必疑惧也;敌令小舟往来不定者,必有谋议也;敌既进而复退者,探而欲袭也(23);敌泊词扬帆者(24),欲出我不意也;敌火夜明,喧呼个绝者,恐而少备也;敌火数明,静寂无声者,治器欲战,不战即走也;敌近村落,而不登劫者(25),心有所怯也;敌未困穷,而求降请缚者(26),必有所图也。他如敌鼓无韵为伪声(27),敌兵不动为偶势(28),此庸将之所不筹(29),而智考必反其所计(30)。

[注释]

(1)水上之御,宜栅中流:水上防御。 (2)因霪用灌:利用久雨水涨,引水淹没敌人。(3)囊沙决堤:在河水上游用沙袋堵截河水,待敌从河中下游渡河时,决开积水,淹没敌人。楚汉战争时,韩信与龙且战潍水,韩信暗使人在上游盛沙在囊,以壅河水上流,引兵半渡,佯败退兵,龙且渡水追击,韩信使人决壅囊,河水滚滚而来,截龙且军为两半,龙且被击杀,全军大败。(4)顺逆故用:指水战中要巧妙使用顺流、逆流作战方法。故,巧伪、诈。(5)舟宜坦两旋转便:船只应平直宽广而且能灵活转向。(6)器宜捷兩火弩先:船上行船器械应当轻快,发射火箭的弓弩要安置在船头。(7)分更宜速。分散船队、更换船位应当迅速。 (8)栅寨幢坚:水营的木栅必须坚固。惟,为,是、只。(9)轻佻而素练:轻捷而且平时经过训练的。佻(tiāo),轻浮。(10)绝水必远水,横渡江河之后,必须在离岸远的地方扎菅,以掌握进退的主动权。(11)客绝水而来:敌人从对岸横渡过来。客,异地他乡之军队来到我方领土上作战,即为客军。(12)无附于水而迎敌;不要靠近岸去迎击敌人。以便留有回旋余地。(13)无自处其下两当窖,不要处在下游正对敌船逆水而战。(14)视生据隘。察看能保存自己的地方,把守险要之处。生,一说向阳。(15)且止其傍:暂且在岸边停船。(16)必揣水情:必须摸清水情。揣(chuǎi),测量、估量。(17)半渡薄击:当敌人部分渡河,部分未渡时迅速攻击.这时已渡之敌—尚未站稳脚跟,另一部之敌无法增楞.正是攻击的右利时机。公元前吴楚柏举之战后,吴军乘胜追击楚军,遭到清发水(今湖北汉川以北),吴王阖庐采纳其弟夫概的“半济而后可击”的建议,乘楚军已渡一部,部分未渡的混乱局面,发起攻击,大败楚军。(18)我必欲战,故去水稍远:我军打算交战,应该离岸边稍远一些的地方待机攻击敌人。(19)上雨水沫至:上游下雨漂来水沫。(20)我欲涉者,必待其定也:我军想要渡河,一定要等到水势平稳后再渡。(21)鼓躁:擂鼓呐喊,虚张声势。躁同噪。矢石不交:箭头,石块没有乱纷纷飞来。交,纵横交错。(22)敌鼓促急而徐疾失度:敌人的战鼓在开始时短促急迫,后来慢慢就不按规定击鼓,失去节制。(23)探两欲袭:探察虚实,准备进攻。(24)泊而扬帆:停船却又扬起风帆。泊(bó),停船,止息。(25)不登劫:不登岸袭劫。(26)敌未困穷,而求降请缚者:敌人没有走投无路,就请求束手投降,这未必是真降,应当加强戒备,孙子所说:“受降如受敌。”就是指认真对待投降之敌,必察真伪。(27)敌鼓无韵为伪声:敌人战鼓没有和协和节奏就不是真正进攻的鼓声号令。(28)偶势:对峙之阵势。偶,相对。(29)庸将:不高明的将领。不筹:不谋划。(30)反其所计:指聪明的将领一定会采用相反的计策对付敌人,打破对峙。

* * *

习水战之令,临汛官兵(1),无得脱衣夜卧,无得擅离本船,凡角掌一号(2),炮放一声,鼓擂一通(3),吏士皆严肃器具(4),听令而去。角掌二号,炮放二声,鼓擂二通,吏士各就本部旗方番,鱼贯摆列(5)。角掌三号,炮放三声, 鼓擂三通,大小战船,依次进发,左右前后,无得搀越(6)。临战而亡教习号令者诛之:迟行缓到,及退缩不至者,斩其捕盗(7);遇浅稽迟者(8),斩其扳招手(9) ,虽先到而不直射敌船(10),或傍擦(11),及使风不正者(12),斩其舵工、缭手(13);前船与敌交锋,而诸船不助,致敌突走,或陷先战之船者(14),傍观后到,捕盗、舵工俱斩之;敌船故弃物件于水,兵士恋于捞取,而不追战,许捕盗割其耳,回兵之日诛之,同船隐者连坐(15) ;一船胜敌,而诸船攒挤争功(16),不务分头追杀者,以军法治其捕、舵,同力胜者,不在令内也。

[注释]

(1)临汛:来到军队驻地。汛,军队戍守之地称汛,又称讯地。(2)角掌一号:吹第一遍号角。(3)鼓擂一通:擂第一遍鼓。(4)吏士;官兵。严肃器具:持兵器肃立。(5)鱼贯:象游鱼一样先后相续。(6)搀越:超越、抢先,不照顺序。搀(chān),抢。(7)捕盗:船上头目,一船之务,无所不理。(8)遇浅稽迟:因船只搁浅停留而迟到。(9)扳招手:撑篙和拉帆手。掌篙防止搁浅。(10)直射敌船:指船直冲敌船。(11)傍擦:两船擦近而过。(12)使风不正:没有把握风向,船偏离航向。(13)缭手:拉帆手。 (14)陷先战之船:最先交战的峪被击沉。(15)隐者:指收藏财物的士兵。(16)攒挤:聚集拥挤。攒(cuán),集中。

* *        *

海之战,所风虑涛不时,又虑迷失向往(1),当以斗建为正(2),加四时定之(3),知所进退矣。或昏晦之际,则以指南车子午针分其南北。故处水上之占验(4),与诸占家稍异者(5),似宜记之,如日晕主风,月晕主雨,风雨必从晕阙处来(6);星光闪烁不定,及云起四下散如烟雾者,皆主大风(7);云若车形,及海猪乱起,发风必猛(8);东风急而云起,愈急者必雨,最难睛;夏秋之际,海沙云起,即有飓风霪雨(9);水际靛青色,风雨连朝夕(10);水面浮黑灰,风雨时下来;海燕成群飞,白肚主风黑肚雨;日没后起胭脂红,及云若鱼鳞者(11),皆主不风即雨也。单日起风单日止,双日起风双日止。风起早晚和,须防来日多。昼起之风虑其久,夜起之风防其暴。夜闻九逍遥鸟叫,一声风,二声雨,三声四声断风雨。虾笼得纬鱼,风水作不止。水蛇盘在青芦稍,大水直至蛇盘处,望上水稍漫,望下水即至。

[注释]

(1)迷失向往:迷失方向,达不到预定目标。(2)斗建为正:北斗星斗柄所指的星辰叫斗建。在农历的不同巧份里,斗建的方向不同,如正月指寅,称建寅之月,二月指卯,称建卯之月,等等。但在我国,斗建方位大体在北方上空,所以古人不仅以北斗星运转计算月份,而且夜间依斗建判定方向。所“以这里称斗建为正。(3)加四时定之:配合春夏秋冬四季来确定方向。《鹖冠子•环流》说:“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可知斗建可指方向和季节。(4)水上之占验;水上溅气象的一种方法。占验原指占卜,应验,望气象预测吉凶,是一种唯心主义的方法。但其中也搜集了一些气象谚语,有一定实用价值。(5)与诸占家稍异:指水上占验与通行的陆地上的占验方法稍有区别。(6)晕(yùn):日、月周围的光带。《纪效新书•水兵》载水上占日月风云谚语说“日晕则雨,月晕主风。”与这里说的。日晕主风,月晕主雨”就不同。上旬所说“与诸占家稍异”即由此可证。(7)主大风:指“星光闪烁不定”、“云起四下散如烟雾”预示要起大风。(8)海猪,滚轴状黑色云团。(9)飓风霪雨:飓风为夏秋之交的一种大风,每有此风,即有海沙云起,俗称风潮,古人称为飓风,含有具四方之风意。有此风必有霖霪大雨同作。霪(yín),久雨。(10)靛青:青蓝色。(11)云若鱼鳞:即鱼鳞云。谚语有“天上鱼鳞云,地上水淋淋。”与此相同。

火 战

惟善用水火者,有震天之威,故力不费,而功倍之耳。法曰:“行火必有因(1),烟火必素具(2)。”因者,因天时之风燥(3),因敌处之荒芜也(4)。具者,具我之火器,无所不备于军中也。若得其天时,值敌之所处(5),乃用我之所素具。是以用火之法,考时审日(6),必得其风,顺纵烟尘(7),必取其便,发火自幽(8),致敌无救,绝守去路,勿令兵逃。如自犯火、覆地雷、霹雳火、轰山炮之类(9),悉皆神击,所谓发一机(10),以杀百万者也。此国出器之天兵(11),而亦守边之秘事。然中国之用,又无往不宜,如古之名将,雄战势、大战功(12),使敌无所措备,无所抵抗者,实无出于水火之利也。故火器有陆用、水用、战用、守用、伏用之不同,火制有飞火、烈火、法火、 毒火、神火之各异(13)。其势在火,其机在器(14)。孙子谓月在箕、壁、翼、轸为风起之日(15),固亦无可据验(16)。能乘天燥,复得地机(17),发其上风,火具神巧,便可称善用火战者。若拘以孙子五火四宿(18),末可谓其得火之用也。火之最难其法者,在种火走线(19),如地雷埋地数尺,远广数里,水雷入水丈余,沉伏港汊,但药线入土即潮,入水即烂,又乌能旬日数月不湿?俟火机一动(20),而即发之耶,况竹筒油蜡之类,悉不能挡水,此非巧过李载者(21),不得共秘也。其烧积燔营,放箭打炮,不过是迟速便滞(22),宜与不宜,巧法手法耳(23),何足道哉!所以善制火者,有不传之秘(24);善用火者,有心得之巧(25)。凡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26)。万一火发于外者,又当随时应之,无待于内发也(27)。火发而敏不动者,必有恃也,或空营也,宜少待勿攻,看其火势,内外极盛(28),乱则从之(29),静则白避(30)。如我入敌境,偶经蓊蔚之所(31),又在燥时,且值暮矣,必先削去营前丛茂,设若燔上风,当令我军寂然不动,亦以火烧营前之草,使两火相遇,草尽火灭。彼见火发,而我军安静,疑不敢进,惧而必惊,惊谰必退,急令毒弩神器,按黑伏于必由之路(32),授以密号,八面角起,鼓噪乱击,使敌莫知所逃,是谓以敌火而反其敌用者也(33)。

[注释]

(1) 法:即《孙子兵法》,以下引文出自《火攻篇》。行火必有因:使用火攻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因,凭借。(2)烟火必素具:发火器具、燃烧材料必须经常准备好。(3)风燥;大风和干燥天气。这里指大风和干燥天气是实施火攻的条件。公元208年,赤壁之战时,吴军使用火攻烧毁曹军战船,凭借的是东南风。当时,曹军数十万与吴军三万人隔江对峙,众寡悬殊,只有火攻,吴军才能战胜强敌。周瑜采纳黄盖诈降、火攻之计,事先约定诈降日期,准备了燃烧材料,万事俱备,如无东风,火攻无法实施。约定的日期到了,正值东南风刮起,各船发火后,顺风驶向曹军水寨,火势不仅吞没船舰,而且蔓延到岸上的营寨,曹军大败。(4)因敌处之荒芜;利用敌营附近的杂草林木进待火攻。公元222年吴蜀夷陵之战时,陆逊侦知蜀军营寨均为木栅,杂草林木丛生,又时当炎夏,有利于火便令士兵各持一束茅草,顺风点火,蜀军大乱,吴乘势全面反攻,蜀军死伤数万,刘备仅以身免,从此蜀国元气大伤。(5)值敌之所处:正遇到敌处在利于火攻的位置。(6)考时审日:指使用火攻要注意考察气候。(7)顺纵烟尘:顺风点火、放火器。(8)发火自幽:指发火要神密莫测。(9)自犯火:待敌触动而自燃的火器。覆地雷:大面积埋设的地雷。霹雳火:用抛掷火器或火炮发射引起的大火。轰山炮:火球一类的抛掷火器。(10)发一机:发动火器的机关。(11)天兵:指火攻杀伤力大,犹如天降神兵。(12)雄战势:壮大作战的威势。(13)飞火:用喷筒放出的火焰,可在空中随风飘。烈火:用火药和油燃起的大火。法火:用人工配制的带有毒烟毒火药所引起的火。 毒火:用干粪、皂角,硫磺、铜锈等物配成的火药,燃烧后以毒伤人。神火:用神秘形状的火器,喷出火焰、烟雾迷漫。可使人昏迷。(14)其势在火,其机在器:指火攻的威力在于火焰猛烈程度和杀伤力的大小,火攻方式的灵巧、变化在于器械不同构造。(15)月在箕、壁,翼,轸为风起之日:古代天文家认为只亮运行到箕,壁,翼、轸这四颗星宿位置时为刮风之日。这四颗星是二十八宿中的星宿。(16)无可据验,指月亮运行到四颗星宿位置时,为起风之日是没有根据的,无法得到验证。这话现在看来,是正确的。(17)天燥:气候干燥。地机:有利地形提的战机。(18)拘。拘泥。 五火:即孙子所说五种火攻方法。火人。焚烧敌军人马:火积,焚烧积储;火辎,:焚烧辎重车辆;火库,焚烧粮仓;火队,焚烧运输车队。四宿: 即指箕、壁、翼、轸四星。(19)种火走线:火源和引信。(20)俟(sì):等待。(21)李载:宋朝黎阳(今河南浚县东)人,进士,曾任知县,光禄卿。(22)便滞:灵巧方便,停滞不便。(23)巧法手法耳;指器械构造巧妙方法和使用器械时手操纵的方法。耳,语气词,而已、罢了。(24)不传之秘:指火器火药制遗方法是保密的,不传给外人。(25)心得之巧。指运甩火攻的方法是经过自己摸索创造出来的。(26)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者:指在敌人内部放火焚烧,要尽早在外面策应。(27)无待于内发:指适合从外部进行火攻,就及时实施。不能等待从内部放火。(28)内外极盛,指敌营内外火势猛烈。(29)乱则从之:敌营混乱就出兵攻击。从,追赶、放纵。(30)静则自避:敌营安静就自动退避。敌营被焚,仍然安静说明营是空的,敌兵必在附近埋伏,必须退兵。(31)蓊蔚:(wēng、wèi):草木茂盛。(32)按黑:摸黑。 (33)以敌火两反其敌用:用敌之火焚烧敌人。

夜 战

夜战之法:或伏或邀,或聚或散;发号即行,起炮便战;金之而止,鼓之而进;掌笛队分(1),吹角阵变(2);务于精少(3),必得向导;益以火鼓,乱敌部伍(4);一徐一疾,动静按机(5),敌莫知我之去处,亦莫识我之分移(6):敌如静固,故致其疲;敌将乱躁,直入不疑(7)。凡夜以车为壁(8),以步为守(9),以骑为候(10)。筹箭暗支(11),灯炬有制(12),须素令各卒熟认本营本队字号。设或进退合分,忽然举火,则辨别明如白昼,错误者斩之。须虑大风暴雨忽作,故阵于爽垲(13),以防水冲。急出候骑(14),严备掩袭(15),及观道路险易之情,敌人必走之径。若与对垒,或去营百步,每方燃火数堆,暗地可见敌之向往,风雨则以松节揽把为视(16)。设欲迁移,预立空营:数处,营外各有伏也。大抵夜营宜静,在智者必息火鼓,其所以备防之策,又无处不周匝(17)。古之名将,每务夜袭,谓其锐寡可以破坚众(18),疑伏足以慑方张(19)。所以用兵之妙,妙在夜战,然夜战之卒,非亡命不可也(20),非神术不可也,非积盗不可也(21),非强梁无赖。不可也(22),非骁悍不可也,非果敢不可也(23),非变通不可也(24),非绝技泼胆不可也(25)。能识是机,握是窍(26),敌之勇也,无所恃其勇(27);敌之固也,无所恃其固(28);敌之众也,无所恃其众(29)。风亦可进,雨亦可驰,冥亦无碍(30),晦亦自宜(31)。其制胜也,必使敌之无以逆料,抑使敌之无所不疑。

[注释]

(1)掌笛队分:吹笛号要变化队形。(2)吹角阵变:吹号角要变化阵形。(3)务于精少:指夜战要尽量做到兵士少而精干。(4)益以火鼓,乱敌部伍:增加火光。鼓声,扰乱敌人军心和秩序。(5)一徐一疾,动静按机:指夜战动作有慢有快,行动和静止要见机街事。(6)分移:队形的变化、阵列的移动。(7)直入不疑:指敌阵发生动乱时,可以一直冲入敌阵,不必迟疑。(8)夜以车为壁:夜间用战车作环卫营帐的壁障。(9)以步为守:用步兵守卫营寨。(10)以骑为候:用骑兵作侦察。(11)筹箭暗支:暗中传递时辰信号。(12)灯炬有制:灯笼,火把要有秩序而齐备。(13)爽垲(—kǎi):地势高朗干燥。(14)候骑:探哨骑兵。(15)掩袭:乘人不备,突然袭击。(16)松节揽把:用松节油做成的火把。揽,持,把持。(17)无处不周匝:指夜间安营设防处处周密完备。周匝,环绕一周、赅遍、完全。(18)锐寡:兵少而精锐。坚众:阵坚兵多。(19)疑伏足以慑方张:疑兵和伏兵足以威慑士气正旺盛之敌。(20)亡命:原指逃亡在外的人。这里指军中的敢死之兵,摧陷敌阵可用亡命队。(21)积盗:惯盗。因惯盗习夜间行路,故用以夜战。(22)强梁无赖:强横又没有依归的人。(23)果敢:办事果断、作战勇敢的人。(24)变通:随机应变。(25)绝技泼胆:超群的武艺、凶悍胆大。(26)识是机:指认识夜战的关键。握是窍。指掌握夜战用兵的诀窍。(27)无所恃其勇:指敌虽勇猛善战。由于我善夜战,也无法发挥勇猛善战的威力。(28)无所恃其固:指敌虽防守坚固,出于我认识夜战的关键,也无法依靠其坚固。(29)无所恃其众;指敌虽人多势众。由于我在夜战中善于使用亡命、绝技泼胆之类的士兵,也无法利用人多这一有利条件。(30)冥亦无碍:天色昏暗也无妨碍作战。(31)晦亦自宜:黑夜作战自己也很适宜。

山林泽谷之战

孙子曰:处山之军(1),绝山依谷(2),视生处高(3),无登战隆(4)。又曰: 养生处实(5),军无百疾,大抵好高而恶下(6),贵阳而贱阴池(7)。所以山战宜居高阜,近水草,通粮道,握形势(7),以便击刺。故山上之战,不仰其高焉(9)。凡屯于高山,而四面受敌者为战隆(10),则为敌所栖矣(11),屯于中窊(12),而四面山高者为天井(13),则为敌所困矣(14)。在智者固不为人所羁栖(15),亦不为敌所囚困(16)。前后险峻,山水深大之处为绝涧(17)。周围险阻,急难退出者为天牢(18)。草木蒙密,不便驱驰者为天罗(19)。泥途坑阱,车骑陷没者为天陷(20)。两山相夹,涧道回狭,一人守之,万夫难越者为天隙(21),行军遇此,必亟去而远(22),敌若遭之(23),相机绝击(24)。两山夹近者为隘形,我若先居, 必须满隘口(25),作阵列以待,若敌先盈塞(26),阵而待我(27),不可从之(28),如隘处未盈(29),行列未就(30),急击勿疑。

[注释]

(1)处山之军:山地行军作战的处置原则。(2)绝山依谷:行军通过山地,要靠近有水草的谷地。绝,横渡、穿越。(3)视生处高:居高向阳。视生,向阳。(4)无登战隆:不登敌人占据的高地去作战。《孙子兵法》原作“战隆无登”。(5)养生处实:军队要驻扎在便予生活和占据坚实之地 (6)好高而恶下:喜欢高处而厌恶低下的地方。(7)贵阳而贱阴:注重在向阳处驻军,而回避阴湿地带。(8)握形势;掌握地形的高下平险。(9)不仰其高:不仰攻高处之敌。(10)四面受敌者为战隆: 指被敌人四面包围在高山上的战斗。(11)为敌所栖:被敌人围在山上。栖,停歇、处于山地。(12)中窊:(wā):中央低洼。(13)天井:山中的一种地形,四周山高,中央低洼,为兵家所忌。(14)为敌所困:被敌人包围在绝境。困,艰难,窘迫,使处于困境险地。(15)羁栖(ji):拘禁于山地。(16)囚困: 围困于低洼之地。(17)绝涧:两岸为高山峭壁,水从中间流过的地形。(18)天牢:四周环dq,易进难出的地形。(19)天罗:荆棘丛生,难于通过的地带。(20)天陷:地势低洼、泥泞易陷的地带。(21)天隙:两山间狭窄的谷地。(22)亟去而远:指行军到天隙时,急速离开远走。亟(ji),急,赶快。(23)敌若遭之,敌人要是遭遇天隙。(24)相机绝击:寻找机会用全力给敌人以毁灭性打击。(25)塞满隘口:把山谷口完全堵塞。(26)若敌先盈塞,要是敌人首先堵塞谷口。(27)阵而待我;摆好阵列等待我军。(28)不可从之:不能去攻击。(29)隘处未盈:谷口没有堵死。(30)行列未就:没有列好阵列。

太公有林战之法,以弓弩为表(1),戟楯为里(2),矛戟相与为伍(3)。树木疏处,战车居前,以骑为辅,更战更息(4),各按其部(5)。臣谓林战则车骑必为之困矣,矛戟又何能施之。必须速谨出入(6),各奋短兵;斩木开道,便利我行;毒弩烈火,迭进互更(7) ,审向察道,妙在晦冥;左右前后,远索敌情;半伏半击,犷猤腾凌(8),敌虽有见,莫得我形(9)。故林战与丛战相侔(10),其利害相半也(11),军纪以为当避(12),苟或遇之,胜在人耳。昼益旌旛,夜益笳鼓(13),无畏其强,必虑其火。法曰(14):处斥泽之军(15),惟绝斥泽(16),亟去无留(17);若交军于斥泽之中(18),必依水草,而背众树(19)。”臣谓若交兵于斥泽,则胜负未可为也(20),莫如翼出骁骑(21),展开道衢(22),整阵结伍,且战且行,必谨游殿(23),以备敌情。

[注释]

(1)以弓弩为表:弓弩手在前,最先进入战斗,以便杀伤较远距离之敌,使敌不得前进。(2)戟楯为里,戟枪和盾牌在内层,即在弓弩之后。(3)矛戟相与为伍:长矛与戟枪组成战斗队形,互相配合。(4)更战更患:轮番作战,轮番休息。(5)各按其部:指车兵和骑兵各自按其部属出击或巡查。(6)速谨出入:尽快控制进出树林。(7)毒弩烈火,迭进互更:毒弩和烈火交替进行攻击。林战使用烈火攻击似不合实际,敌我双方同处林中作战,以火攻敌,恐怕于己亦不利,除非己在林外。(8)犷猤腾凌:勇猛飞腾奔驰。犷(guǎng),凶悍。猤(jì),壮勇。(9)莫得我形:得不到我方实情。(10)相侔:相同。牟(móu):通侔,相等、等同。(11)利害相半:利益和危害各一半。(12)军纪:用兵方法。(13)昼益旌磨,夜益笳鼓:白天增加旗帜,夜间增加号角鼓声,以壮己声威,乱敌军心。(14)法:指。《孙子兵法•行军篇》。(15)处斥泽之军:盐碱沼泽地带行军作战的处置原则。斥,盐碱地。泽,沼泽。(16)惟绝斥泽;应当通过斥泽之地。惟,宜。(17)亟去无留:迅速离开,不要停留在斥泽之地。(18)交军,与敌军遭遇。(19)必依水草,而背众树:必须占领有水草的地方,后方要依靠树林。(20)胜负未可为:胜败难以预料,胜败也很难争取。(21)冀出骁骑:从两翼派出轻骑兵夹击敌人。(22)展开道衢:打开通道。(23)必谨游殿:必须加强侧翼巡查和后方警卫。

敌若强梁,急据高阜,两军角之,必有剩路(1)。其坚舍环龟之说(2),未可即处。地狭山高,左右壁陡,率与敌遇,两不便走,故彼不能来,我不得往,吴起谓之谷战,虽众不能用也(5)。须巧设伏奇,利在急出(4),选我轻足之卒(5),必登高陵;必死之士,以开前径(6);或分车步,四旁伏定(7)。敌必坚守营阵,不敢轻为进止,乃急出旌旖,移营谷外(8),半隐半出,更番挑之(9),且击且掳(10),继以骁骑,列强弩而冲(11),接短兵而斗(12)。臣谓行军而值山林泽谷险阻,是谓伏奸之地(13),控制之所(14),须疾过无缓。设或陡然遏敌,必观其治乱而击之也(15)。如不可击,只能谨我部伍,齐我进退(16),敌便不能为我乱耳。兵法以靶陆之军(17),右当背乎高阜(18),死地当在军前(19),生地当在军后(20)。然亦有故置死地于军后者(21)。又曰:丘陵堤防,必虑其阳,而右背之,是太凿矣(22)。惟善兵者自不拘执(23),何也?精锐之兵,势不勺御(24), 其镇静如山(25),其流利如江汉(26),其威烈如雷霆,虽历羊肠(27),过锯齿(28),缘高山(29),入深谷,涉大泽,渡重渊,而亦必不败者,谓人人无不腾凌张胆,一绝乎疑虑(30),堂堂然决战而去(31),所以致之死地亦胜也(32),致之险地亦胜也,致之陷地亦胜也。不能用兵者,虽处生地亦必死(33),虽处安地亦必危,虽处胜地亦必败,何也?人事不齐也(34)。故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35)。惟能尽诸人事者(36),自得地利之用(37),自合天时之宜(38)。

[注释]

(1)两军角之,必有利路:指弱军与强军交战,弱军如抢先占领高地,据高临下而战,必能通向胜利之路。公元前270年,秦伐赵国,围阏与,赵王令赵奢将兵救之,在离邯郸三十里处安营增垒,十八.日不进军,秦将以为阏与唾手可得。赵奢令军一夜赶至距阏与五十里处,并采纳军士许历建议强占北山,秦军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秦师,秦军大败,随解阏与之围。 u2)坚舍环龟:四面屯守。《司马法•用众》说:“凡战,背风背离,右高左险,厉沛厉圮,兼舍环龟。” (3)虽众不能用:指在山谷中作战,虽然兵多也不能使用。语见《吴起兵法•应变》。(4)须巧设伏奇,制在急出:指谷战时应当巧妙设伏兵和奇兵。好处在于急速撤出山谷。(5)轻足之卒:轻装行进的士兵。(6)必死之士,以开前径:指用敢死队在前面开辟前进的道路。(7)或分车步,四旁伏定;把车兵和步兵分别埋伏在四周。《吴子兵法•应变》为“分车列骑,隐于四旁。”(8)急出旌旛,移营谷外:指乘敌不敢轻易行动时,赶快移兵山谷以外扎营。(9)半隐半出,更番挑之:指兵力布署时,使一部分隐蔽,一部分外露,轮番向敌人挑战。(10)且击且掳;一边打击敌人,一边进行袭扰。(11)列强弩而冲:设置强弩冲击敌阵。(12)接短兵两斗;接着使用短兵器进行搏斗。(13)伏奸之地:隐藏伏兵和奸细的地方。(14)控制之所:军事衙动受到限制,又容易被敌人围困的地方。(15)观其治乱而击之:观察敌军管理得好坏决定如何打击敌人。(16)谨我部伍,齐我进退:加强部队管理,统一指挥我军的进攻与后退。(17)兵法:指《孙子兵法•行军篇》。,外陆之军;处置步兵作战的原则。(18)右当背乎高阜:右翼依靠高地。一说右为上的意思,背靠高地为上。(19)死地当在军前:低地应该在军队的前面。《淮南子•地形训》:“下者为死。”(20)生地当在军后:高地应该在军队的后面。《淮南子•地形训》:“高者为生。”《孙子兵法:行军篇》:“平陆处易而右背离,前死后生。”(21)故置死地于军后:故意把死地安排在军后的。这句话是作者反驳孙子前死后生一语说的太绝对了。其实孙子在《九地篇》也说过此话。(22)太凿:是作者批评孙子所说“丘陵堤防,必虑(一作处),其阳,而右背之”一语太死板了。孙子的意思是军队在丘陵和堤防驻扎,必须选择向阳面,而且要背靠丘陵、堤防。何氏所驳太凿,可能指用兵不能机械地依靠高地。(23)自不拘执:自己不受局限,不死搬硬套前人的方法。(24)精锐之兵,势不可御:兵器良好、士气高涨的部队,攻势是不可抵挡的。(25)镇静如山林:安定静止时就象高山和树林。(26)流利如江汉:行军就象江河之水一样快速。江汉,本指长江、汉水,这里泛指江河。(27)虽历羊肠:虽然经过山间曲折小路。(28)过锯齿:通过高低不平的山路。(29)缘高山:攀登高山。缘,攀援。(30)一绝乎疑虑:完全除掉疑心和顾虑。(31)堂堂然:雄壮的姿态。(32)致之死地亦胜:把军队放在死地也能取得胜利。(33)虽处生地亦必死:虽然占据生地也不免灭亡。如韩信与陈余并陉之战,韩信军处死地,陈余军处生地,结果是陈余军覆灭。(34)人事不齐:指官兵不和睦、兵士不齐心。(35)天时:自然条件和气候。地利:有利作战的地形地势。人和:人心和乐、民众团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语出《孟子•公孙丑下》。(36)尽诸人事:指治军必须致力子官兵的团结,兵士的齐心。(37)自得地利之用。指官兵能齐心协力,自然就会自动的动脑筋巧妙利用地形,来对付敌人。收到实效。(38)自合天时之宜:自然能按自然条件和气候去进行作战。

风雨雪雾之战

风雨雪雾之际,最难用兵,此智者之所深畏,而勇者之所怯出也。惟能握其机,而善储其事者(1),又在此际为必胜,何也?疾风暴雨之时,人皆为我不能战,大雪重雾之际,人皆为我不能攻,其备自弛,其心必懈(2)。若乃储其事,握其机,斟酌阖辟(3),悬千黄金、万户爵(4),而复信之以必死之刑(5),置之以必死之地,将欲率众寡而众寡用命(6),驱强弱而强弱一心,自是一当百也。以一当百,则无不可胜者矣。但今之时将(7),无能知此术耳。人言戚继光能之,臣每究其浙闽用兵方略(8),不过稍识其毫末,若谓其能集古名将之大成,应机宜以不测,则臣未致以心许之也(9)。所谓用兵之势如转圆(10),决胜之机如发弩(11),圆者无一定之方(12),弩者有抹电之迅(13),然又不可无一定之主(14),抑未可以必迅为之(15),实在智者随时化变(16),应形于不穷也(17)。如营阵定而雨不止,马没蹄,车陷轴,步䠥躠(18),滞进退,妨驰逐,此士卒之灾也。其死生呼吸,系乎能将,是以安营必得萵燥,先浚水渠,密守界道,正防有此。方进战瑯当地阻,又值怪风陡作,雨注如倾,飞沙障天,怒霆夺魄,此战斗之灾也。霎时胜败(19),要在得机,风顺纵火,乘势捣之,逆则扎定阵甚(20),虑其迫我(21),须严令固垒(22),止众勿进(23),此亦用寡之时也(24)。俟天变少间(25),审势相机。敌若备严,谨守勿出,如我治彼乱,以轻锐乘之(26),而大阵不得妄动也。敌或顺势迫我,须令骁骑先驰径道(27),从夜焚毁其积聚(28),扑杀其老幼(29),敌见根本有失,势必退崩,取乱击之,此其大概也。如山寇海夷,惯在飓风忽作,注雨不止,重雾不开,大雪深厚之际为得志,何也?盖南军守以木寨(30),战以散卒(31),阵无壁车(32),出无侯骑,以脆弱步兵,遭此天变(33), 自顾且不暇,何能遍守其险阻,设或备御少疏(34),寇必乘疏掩懈(35),猿攀蚁附而入(36),况道路素知,入即得志不已也。胡马之来,关鄙重隔(37),而声息先闻,一当雨雪(38),彼且不利长驱,犹易为防戒耳。惟大风重雾,亦其乘势仗昧折墙夺险时也(39),善守者宜识之,然亦有因其时,反其势以致胜者也。故曰,能握其机,而善储其事者,又在此际为必胜。

[注释]

(1)善储其事:善于筹划和处理问题。(2)其备自弛,其心必懈:指在大雪重雾天气里,放松防备,失去警惕性。公元817年,唐宪宗派李愬讨伐反叛的蔡州节度使吴元济时,就是乘吴元济雪夜无备之机袭破蔡州的。(3)斟酌阖辟:采取开合之术。阖,闭、合。辟,开。阖辟与捭阖之意同,原指战国纵横家分化拉拢游说之术。这里指运用权谋手段,如恩威并用,赏罚兼施等即是。(4)悬千黄金、万户爵,悬赏千两黄金、万户侯爵位。(5)必死之刑:犯有死罪的士兵,就严格按照法令处死。(6)众寡用命;在兵多或兵少的情况下,兵土们都能服从指挥、拼命杀敌 (7)时将:指明朝当时的将领。(8)浙闽用兵方略:指戚继光在浙江,福建沿海平定倭寇的作战方略。 (9)未敢以心许之:不能从内心加以赞许。这句话说明何良臣对戚继光平倭方略不以为然,这显然是不公正的。(10)用兵之势如转圆:指挥军队作战要造成象从高山上滚下圆石一样的形势,不可阻挡。(11)决脏之机如发弩:掌握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机应象发射弩箭一样疾速。 (12)圆者无一定方:圆石转动起来没有一定方向。(13)抹电之迅:象闪电一扫而过的速度。抹,扫、闪过。(14)不可无一定之主:转圆和发弩应当有一定的节制,意思是要善于控制已经造成的形势。(15)抑未可以必速为之:恐怕不能一味去追求迅速。(16)化变:变化。(17)应形:适应情况。(18)步蹩躠:(一biē xié):步兵两脚盘旋行走。指道路泥泞,行走艰难。蹩躠,一指舞蹈时盘旋而行。一指匍匐而行貌。(19)霎时胜败:很短时间内决定胜败。(20)逆则扎定阵基:逆风情况下就巩固。加强阵列的基础。(21)迫我:逼近、逼迫我军,向我军袭来。(22)西垒:加固壁垒,抵挡敌人进攻。(23)止众勿进:使大部分兵力停止前进,(24)用寡之时:指大部人马不能投入战斗情况下,正是使用少数精锐部队之时。公元945年,后晋与契丹阳城之战,契处顺风,后晋处逆风险境。当时晋军在城阳(今河南登封东南告城镇)白团卫村被契丹军重重包围,契丹主耶律德光下令拔鹿角冲入晋军营寨,再顺风纵火以助其势。后晋都招讨使(唐,五代时的地方军政长官。)杜威主张;待风稍缓,再看情况可否出战。马步督监李贞主张趁风沙迷漫不知多寡,力战取胜。马军右厢副排‘阵使乐元福主张出精骑出奇不意袭击敌军,以少数兵力拄逆风中击溃契丹军,追逐二十余里。晋逆风用寡战胜了顺风用众的契丹军。(25)少问:短时间。(26)轻锐:轻装精锐的士兵。(27)径道;近便道路。(28)从夜焚毁其积聚:乘夜间掩护烧毁敌人粮库与财物。(29)扑杀其老幼:指袭击敌人的后方和老营,不是指乱杀平民,军令有规定入敌人之境,淫、杀平民百姓均为死罪。老幼如指百姓,则与军令矛盾。(30)南军:指江南军队。(31)战以散卒:作战时用散乱之兵上阵,没有战斗队形。(32)阵无壁车:排阵不用战车环卫。(33)遭此天变;遭遇恶劣气候。 (34)设或备御少疏:要是防御稍一疏忽大意。(35)乘疏掩懈:趁着疏忽袭击懈怠无备。(36)猿攀蚁附:指熟悉地形的人象猿猴一样攀登山路,象蚂蚁一样一个接一个前进。(37)关鄙重隔:险关、边远之地遥远相隔。(38)一当雨雪:一遇到雨雪。(39)仗昧:依靠隐蔽的行动进行某种军事行动。折墙:拆毁墙壁。夺险:夺取险要之地。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