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阵纪注释

阵纪 卷一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募 选

募非握机(1),无以合众(2),众非精选,无以得用。所以倏忽而能合千百万者(3),必握其机也;以数百卒而能横行敌境者,善用其命也(4)。善握机,能应变于仓卒;善用命,能出锐于不穷(5)。故募贵多,选贵少,多则可致贤愚(6), 少则乃有精锐。

[注释]

(1)握机:掌握关键和要点。(2)合众:招来、合拢众人。(3)倏忽(shu-):迅速。(4)善用其命:善于让士兵听命效劳。(5)锐:锐气。这里指训练有素的士兵。(6)致:招引、引来。

最喜诚实,独忌游闲(1),不在武技勇伟(2),而在胆气精神。宜于乡落田农,深畏市井狡猾(3)、衙门玩法(4)、崛强偏拗(5)、宿留女相(6)、阔论迂谈(7)、胆小力弱之辈。于是首取精神胆气,次取膂力便捷(8),须二十岁以上,四十岁以下者选之。但四十以上,胆气精力,日渐衰惫,不任劳苦,是为老兵。然虽衰惫,而有武技兼人(9),手足利捷,曾经战斗,惯识夷情者(10),又当别选为司教、司战(11)。乖觉晓事(12),诚慎细密(13),备谙山川进退险易者(14),宜充哨探巡察。胆力倍人,精神齟众,而智识过一队者,立为伍队之长(10)。更于伍队长内,拣选材艺伎俩堪作千百夫长者(16),为一营之司率(17)。负出群异众之才,果敢凭凌之气者(18),宜即举为偏裨将(19)、部曲侯(20)。捷能飞檐走壁,而杀人放火;技能奇巧异人,而骇世惊俗;术能窥天测地,而预知吉凶之类,俱应选入中军(21)。

[注释]

(1)游闲:无业游民。(2)武技勇伟:武艺高超身材高大。(3)市井狡猾:城市诡诈之人。狡猾,原指神兽名。 (4)衙门玩法。善于诉讼而又蔑视法律的无赖。 (5)偏拗(一niu)偏见固执。拗同扭。 (6)女相:指女妓。(7)阔论迂谈:谈论漫无边际、陈旧不合时宜。(8)膂力(lu一):体力。脊椎骨为膂。(9)兼人:胜过别人、一人抵得两人。(10)夷情:夷,古代泛指少数民族。又称外国人为夷人。(11)司教、司战:掌管士兵操练和作战训练的教官。(12)乖觉:灵敏机警。 (13)诚慎细密:诚实,谨慎,办事精细。(14)谙(ān):熟悉。(15)伍队:古代军队编制,五人为一伍,一百人为一队。(16)千百夫长:千夫长为古武官名。千夫长帅二千五百人。又称千夫,统千人之帅。百夫长为率百人,即一队之长。(17)司率:即统领一营的军官。营为营垒。(18)凭凌:指行动迅速,善于攀登。(19)偏裨将:偏将和裨将,均为副将。(20)部曲侯;武官名。地位在将军之下,古代将军皆有部曲,大将军营五部,部有校尉一人,部下有曲,曲有军侯一人,曲下有屯,屯长一人。部曲侯即为将军下属。(21)中军:古代行军作战分左右中或上下中三军。主将居中军,发号施令。

为心膂之用(1),大率其选务精(2),而其用在胆。伶俐而无胆者,临敌必自利;有艺而无胆者,临敌忘其技;伟大而无胆者(3),临敌必累坠;有力而无胆者,临敌心先怯,俱败之道也(4)。噫!日有短长,月有盈缩,一卒之才,乌有全具。苟无全具,须于四种内选之(5),分其类教之。而我之号令明严,进退有制,而卒之艺高技熟,乐奉指麾(6),则胆自张,气自振矣。吴子谓:短者持矛戟(7),长者习弓弩,强者掌旌旗(8),勇者司金鼓,弱者给厮养(9),智者为主谋。”虽未尽选兵之详,大略亦是。

[注释]

(1)心膂之用:心膂为身体的重要部位,这里指为指挥枧关选拔人才。(2)大率,大抵、大概。(3)伟大:身体魁梧高大。(4)俱败。全都失败。(5)四种:指前文所说的可以充当司教和司战,伍队之长、司率、偏裨将的四种人选。(6)指麾:指挥。麾,指挥作战用的。旗子。(7)吴子:即吴起(?–前381年),战国时兵家。卫国左氏(今山东曹县北)人。善用兵,初任鲁将,继任、豫将,屡建战功,被魏文侯任为西河守。文侯死,遭陷害,逃往楚国,不久任令尹(即相),辅佐楚悼王实行变法,促进楚国富强。悼王死,被旧贵族杀害,变法失败。著《吴子》四十八篇,佚,今本《吴子》六篇是否系后人所托,尚有争论,难以断定。 (8)旌旗:旌,古代旗的一种。缀—旄牛尾于竿头,下有五彩析羽。用以指挥或开道。又是古代.旗的通称。旌旗泛指旗。(9)厮养:养马之役为厮,烹炊之役为养。厮是厮的异体字。吴子谓以下至“厮—养”引语出自《吴子兵法•治兵》第三。

* * *

今之选卒,多以三百斤铁石器,令其试力,然亦一说也。但徒试其力,而不观其精神,是粗砺钝汉耳(1)。臣谓能举铁石器,而更观其耳目伶俐,手足便捷者为中选。年齿膂力、耳目手足如式(2),而胆艺过者为上选。身躯伟大而胆气武技倍者为头领,年齿相若,耳目手足如式,而力不能举重,涉远者为下选。中有勤于学艺,敢于作气者(3),即是用命之士,又当复选于中上之上。或无学无才,无谋无识,而谬夸张大,云有秘能神术者,是为误军之奸。无艺无力,抑亦衰年,托分倩书(4),弄喉掉谎(5),来求录用者,是为乱纪之卒。独乡野之人,惧官是谚,诚信易于孚感(6),而且不敢度测我笼络之术(7),即绳以重威(8),使其入伍,便畏军法,继以恩信。彼既畏法,便知感恩,畏法感恩,心自制服。制得其心,则士可用,此承平选士不易之规也(9)。

[注释]

(1)粗砺(-lì):在粗石上磨。这里指用笨法选人。砺,磨石;磨。钝:愚笨。 (2)如式:符合标准。(3)作气:振奋勇气。(4)托分情书:托分,凭关系寄托。倩书(qìng-):求情书信。 (5)弄喉掉谎:用花言巧语撒谎。(6)孚感,信服感动。 (7)笼络之术:用小恩小惠笼络军心的办法。 (8)绳以重威:用最威严的军法来衡量、要求士兵的行动 (9)承平选士:在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的局面下选拔士兵。

设若一时有急,或当乱离,欲驱老幼,用乌合(1)、集市人(1),而能必胜克敌者,另是一段机宜,与前之募选远异。大抵不出:致之以死魁(3),而使其人自为战也(4);重诱以爵赏(5),而使其慕战乐斗也;激发以忠义,而启之以怨仇也;悚告以利害(6),而悟之多方也(7)。此当与知兵豪杰心会意符(8),而变化之耳,似不可对迂生庸将争口舌之利钝焉(9)。惟束伍以致其节(10),因力以授其器(11),信必以服其心(12),分门以教其技(13),此四语无分有急、承平,但欲用兵,便不可缺其。

[注释]

(1)乌合:比喻没有组织,象群鸦的暂时聚合。(2)集市人:召集城镇市民。 (3)致之以死地:把士兵送到必死之地。死地一词出自《孙子•九地篇》,《孙子》云:“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韩信用此术取得井陉之鼠的胜利。所谓死地,按孙子所说,“疾(拚命)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 (4)人自为战:每个士兵独立地去奋战。韩信的井陉之战就是“驱市人而战之”、“使人人自为战”。(见《史记•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卷九十二)(5)重诱以爵赏:用官爵和金钱财物对士兵进行重赏,诱使其奋勇作战。(6)悚告以利害:用生死利害关系警告士兵,使之懂得自己的危险处境。悚(song):恐惧。(7)悟之以多方:用多种方法使士兵明白情况。(8)知兵豪杰:懂得兵法的将领。心会意符;心领神会,彼此心中明白。(9)迂生庸将:指不懂得兵法和用兵的谋土和将领。争口舌之利钝:指辩论如何作战、谁是谁非。(10)束伍:约锚、管束队伍。以致其节:以便能达到有节制、听从指挥。(11)因力以授其器:根据士兵的体力发给合适的兵器。(12)信必服其心:说话,发布命令都要讲信用,必需使士兵心服。(13)分门以教其技含分门别类的教士兵武艺技术。

束 伍

凡束伍之法,在疾而条理(1),严而简便。设或兵士募齐,随即过堂,唱名便选,选定就编伍队。每队用蓝旗押下,记其本管营伍(2),本身籍甲(3)、年貌(4)、疤记,尺寸、觔力(5)、住居、习艺(6),分投填注,牌册明白(7)。次日,兵士各领腰牌(8)、衣甲、旗帜、器械。官目各领腰旗(9)、符号、声色(10)、马匹,或布古人已成之阵(11),或演自我新变之图(12)。

[注释]

(1)疾而条理:快速而有秩序。(2)本管营伍:军官自己管辖下的士兵所属单位是何营、何队、何伍。(3)籍甲:籍贯和户口。甲,古代户口编制单位,一甲设甲长一人。(4)年貌:年龄和面貌特征、长相。(5)觔力(jin-),觔,斤的异体字。觔力为筋骨之力,指举物的重量。(6)习艺:熟悉某种武艺技术。(7)牌册;牌是发给士兵的凭证,册是士兵的登记簿。(8)腰牌:官兵身份的验证,均须随身携带,出入营房以腰牌为凭,以防奸细混入。(9)官目:军官下属办事人员。腰旗:军官的指挥旗。(10)声色:金鼓号角之类为声,各种旌旗符号为色。声色为指挥机关号令标志,训练、行军、作战均以声色为调动军队的信号。(1 1)布:排兵布阵,演练阵法。(12)图:阵图。

谨其出入(1),必由营门,而士卒不得与邻营他伍私相通好,所谓能使畎亩之夫(2),一鼓就列者(3),即此理也。伍列既定(4),禁令已出,伍长必识五人之情性音声,队长必察一队之胆力强弱。自偏裨将,以至于伍队长,由上而下,各以结状甘结于大将军处(5),结云:并不致其有懒惰、怯弱、嫖赌、为非、逃脱、顶替等情,犯者甘与同罪。少有犯禁违令,即时处以重刑,更严连坐(6),使其心知畏法相信也,士畏我法,令乃行矣。令既行,则随手指麾,驱之特易(7)。故曰:“伍定而后令行,令行而后教戒(8),教戒而后阵坚(9),阵坚而后节制自重(10)。”

[注释]

(1)谨其出入:严格盘查出入营房的士兵。(2)畎亩(quán-):田间、田地。(3)一鼓就列:击一遍鼓士兵马上站好队列。(4)伍到既定:部伍序列已经编成。(5)结状:签押、陈述。甘结:向长官承担责任而签字的保证书。保证书的文字事先由军官拟定印好,士兵只须签字。大将军:武官名。始于战国,为将军的最高称号,职掌统兵征战。汉代大将军多由贵戚担任,职位甚高。有时大将军之前冠以大司马、骠骑之类称号。隋唐宋元时,武散官亦有大将军,非实职。明初,徐达为大将军,位始复重。明清两代在战时设大将军,或在大将军之上再加其他称号,如奉命、靖远、抚远等,督师出征、统率全军作战,战后即罢。(6)连坐:古代的一种刑法,一人犯罪,家属、亲族,邻居等连带受处罚。(7)驱之:调动、派遣士兵。(8)教戒:教诲训戒。(9)阵坚:队形阵列坚固不易摧毁。(10)节制自重:约束自然就严、纪律自然就加强。

* * *

伍编而分列(1),分列而阵成(2)。但编列之义,古今诸将,用各不同,然不外乎前、后、左、右、中(3),若出五法,便似无源之水,取之即竭也。周制以五人为伍(4),二十五人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二千五百人为师,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小国一军,次国二军,大国三军,天子六军。而臣之编法(5)。五人为伍,五伍为队,五队一百二十五人为哨,五哨六百二十五人为总。五总三千一百二十五人为营,五营一万五千六百二十五人为镇。大约用一万八千人成一镇也,以二千三百七十五人为奇零之用(6),余皆仿此,其杂队易伍(7),奇正相变之时(8),每徹二而存三(9),分三而合二(10)。

[注释]

(1)伍编:指按伍、队为单位编制军队。分列:分别排列队形。(2)阵成:由队列组成阵形。(3)但:只是。古汉语中,但不作但是解。然:然而,但是。(4)周制:周朝的军事制度。周朝,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灭商后建立。公元前256年为秦所灭。共历三十四王,八百多年。(5)臣:作者何良臣自称。(6)奇零:剩余的,不成整数的。这里指机动兵力,即正兵、奇兵之余,由大将掌握。奇为单数,零为余数。(7)杂队易伍:变换队形。(8)奇正相变:奇兵和正兵交换位置,是阵形、队列演练的内容之一。奇兵是作战时乘敌不备而突然袭击的部队。正兵是作战时从正面出击,与敌交战的部队。《孙子•势篇》:“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这里讲的“奇正相变”就是孙子所说“奇正相生”。“奇正之变”。由此可见,奇兵和正兵是不固定的,是可以互相转化的。(9)徹二而存三:徹同撒,撤去二份保存三份,指撒去正兵的五分之,保存五分之三。(10)分三而舍二:将所存三份与二份再合并起来。这句话和上面一句话,便构成“奇正相生”的情形。

* * *

授器之要(1),因其短长(2);编列之宜(3),随其地势。每以枪、筅、弓、弩、标、铳为长兵(4),刀、镰、钗、钯、牌、斧为短器(5)。其错杂利钝(6),须教以不泥(7)。故令年力稍大,而有胆气者,习长牌(8)。年力壮健、进退庄,重者(9),习狼筅(10)。年少利便,手足轻捷者,习藤牌(11)。年壮伟大,杀气精神者,习长枪。骁勇活泼(12),而运转飞腾者,习短器。形小体轻,而坚健伶俐者,习鸟铳药弩(13)。老实本分,力能肩负,而甘为人下者,为火兵(14),以火兵而殷勤学艺,自致精锐者,亦必举为头目。所以步队有火兵以供本队饮食:怕),骑队有汲养以赡本队水草(16),车乘有典轭掌爨(17),以司进退食息。其各兵器械,当刻本营本队本兵姓名于上,以油漆罩之,无使模糊混杂,庶遗弃可稽(18)。仍置短柄黑伞一把,装之以囊,背袋一个,以绳二条,跨于两肩,腰间系紧,且不碍于用艺。其鞋袜,号衣,盔甲、短刀、碗筯,干粮、茶脯及救急药饵、盐、梅之类悉贮于内(19)。或漆竹筒,少可带酒,以解倦也。须坐卧不离身畔,以备率后调遣,最忌任意饮水,恐堕毒奸,亦愿徒生疾病。

[注释]

(1)授器之要:发放兵器的要领。(2)因其短长:根据士兵的短处和长处。(3)编列之宜:编排队列的适当方法。(4)枪:长矛。筅(xiǎn):古代兵器,又称狼筅,长一丈五尺,重七斤,有竹铁两种,附枝节九层或十层、十一层,利刃在顶,长一尺。由明将戚继光创制。弩(nu):用机械发射的弓,也叫窝弓。其种类很多,或用脚踏、或用腰开,力强可远射。有数矢并发称连弩。《周礼•夏官•司马》始有弩的记载。标:古兵器,即标枪。宋代始仿。制使用。明代标枪有长的,铁锋重大。也有短铁标枪。铳(chóng):古代的火器。又称鸟铳,火铳。点燃火绳,发射铅子杀伤敌人。明代有神机营、清代有火器营,均有鸟枪装备。(5)镶:即钩镰枪。钗:明代有短柄三钗,横钗平行,作波折形 钯:又称镜钯。可击可御,马上最便。牌:盾牌。(6)错杂剥钝:排阵时长短兵器交错配备使用,使吏其发挥不同的作用。(7)不泥:不死板机械地按既定办法执行,在战场上可以从实际变化的情况出发,灵活发挥兵器的作用。 (8)长牌:大盾。与敌交战时,大盾在前,与长兵器配合,防止敌弓矢及其他短兵器的杀伤,牌成长方形。(9)进退庄靈:进攻退却都很稳健不乱。(10)狼筅:见(4)筅。(11)藤牌:藤制的盾牌,成圆形,较轻便,可供单兵防御敌方兵刃矢石时使用。(12)骁勇:勇猛强悍。(1 3)药弩:火器。用扳机击发火药,发射弩矢。(14)火兵:即火头军,供部队饮食。(15)所以:表示“……的原因”。(16)汲养:取水于井为汲。供给粮食草料为养。 赡(shàn):供给。(17)轭(è):马具。形状赂作人字形,驾车时套在马的颈部。爨(cuàn):烧火煮饭。又作灶。(18)庶:差不多。可稽:可以查找。(19)盔甲:古代作战时护体之具。盔甩以护头,甲用以护身,均用金属制成。碗筯(wǎn,zhù):碗、筷。 茶脯(-fu):茶砖之类茶块。梅:话梅。梅可解渴生津。

* * *

伍束、列编、授器之后,当即戒以不浮(1),和以同义(2)。吴子谓:“教之以礼(3),励之以义,使有耻也。”夫人有耻,必知进死为荣(4)。退生为辱(5),大足以战,小足以守。惟其心能和(6),其气能激(7),则士不劝而自战,不守而自固矣。为将用兵之道,已得大半。故《法》曰(8):“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阵;不和于阵,不可以进哉。”(9)务令将吏与军士,情同父子(10),义若兄弟,疾病相扶,患难相救,寒暑饥饱,苦乐均之。不得倚强梁而凌卑弱(11),恃先进而欺后来(12)。必遵教令以习艺,必知忠义以自持(13),一入伍,使其便识生死必共之情,是为不浮而同义也。

[注释]

(1)戒以不浮:教育士兵不要虚浮,保持谆朴品质。(2)和以同义。用共同的道义和思想维持士兵的和睦团结。义,属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可以指道德、道义、道理,或者行为。(3)教之以礼:用礼制对士兵进行教育。所谓礼,是维护奴隶制和封建制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其核心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上下有别,贵贱有等。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一项重要制度和精神支柱。 (4)进死为荣:冲锋陷阵而死是光荣的。(5)退生为辱:退却逃避交锋而保存生命是耻辱。(6)惟:只有。心能。和:心能平和安静。(7)气能激。勇气能激发、鼓动起来。(8)《法》:指《吴子兵法•图国第一》。(9)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阵皇军中不和睦,不可以列阵。 不和于阵,不可以进战譬阵列不协调,不能交战。(10)情同父子。可以进战譬阵列不协调,不能交战。(10)情同父子:《吴子兵法•治兵第三》曾说,“与之安,与之危,其众可合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废,投之所往,天下莫当。名曰父子之兵”。(11)倚强梁:依仗强横的人。(12)恃:凭着。(13)自持:自己克制,保持一定的操守、道德准则。

军能戒以不浮,和以同义,则目无科克虚空之弊耳(1)。然科克之弊,起自奔趋承奉(2)、乞誉求名、既得患失(3)、钻刺应酬之事不已故也(4)。伍队虚空之弊,始自塘报、健步、巡绰、哨探、差遣、跟随之役占多故也(5)。当事者不筹良策,惟行禁裁(6),殊不知此项不但不可裁,而抑亦不可少用(7)。然则如之何而处之也?必以召募精能之辈,另置奇零杂流之队可也(8)。科者又欲省费(9)势必取诸卫所军余(10),及府州县民快代之。夫军余民快之来者(11),多包顾积年,熟于玩法,且其效用不敌募卒十之一,而其工食尤不减于募卒之需,况深重军情(12),大不利于积玩(13),为国省费,讵在此乎(14)? 至如庸将贪饕(15),故意虚空(16),复有纳班卖假之弊(17)。甚于科克之咎者,是以知实伍之法(19),苟非同志英杰(19),诚通上意(20),明察下情,相胥而振(21),恐终不能致充足而得实用矣。且伍不实,则教不行,教不行则进退自相縻絷(22)。未有伍不实,教不行,进退縻絷,而能变化个测,以命于无穷者也。以是而知实伍力用兵之至要(23)。

[注释]

(1)科克虚空:侵吞士兵军饷为科克,虚报士兵人数以领取空额军饷为虚空。(2)奔趋承奉:急于奔跑承旨奉行。(3)既得患失:获取既得利益之后又害怕丢失。(4)钻刺应酬:在官场钻营,交际往来。不已:没有完结。故:原因。(5)塘报:紧急军情报告。明朱闲帧《涌幢小品•塘报》十二:“今军情紧急走报者,国初有刻期百户所,后改曰塘报。”清代的邸报也称塘报。健步:这里指军队中徒步赶路传递信息的人。巡绰(一chuò);巡查缉捕。绰,有抓取的意思,旧指缉捕为绰。占多故:各种差役占了许多名额的缘故。(6)惟行禁裁:只是实行限制名额和裁减兵员的办法。(7)……抑亦:而且。(8)奇零杂流之队:作战部队以外另外建立的一支服杂役的部队。(9)议者:有的人说。(10)卫所:明代的军事编制,于要害地区设卫,防区可包括几个府,下设千户所、百户所。大抵五千六百人称卫,一千一百二十人称千户所,一百十二人称百户所,百户所设总旗二,每总旗辖五十人,设小旗十,小旗辖十人。军士有军籍,世袭为军,大部分屯由,小部分驻守。军饷大部分由屯田收入支给。其军官,卫称指挥使,所称千户、百户。(11)军余民快:指兵痞和游民。(12)深重军情:军队中问题严重。(13)积玩:积,指上文的“包顾积年”(包雇长年老于世故的人)。玩,指上文的“熟于玩法”(熟习违法作奸而又能逃避制裁之徒)。(14)讵(jù):表示反问,相当现代汉语的“难道”“哪里”(15) 贪饕(-tāo):饕,特别贪食的意思,贪饕连用,是指贪婪的很。(16)故意空虚。有意让军队不满额,以便从中作弊。(17)纳班卖假:掩盖弊端,贩卖假货。纳为藏,班同斑。(18)实伍之法:使军队的兵员充实、编制健全的方法。(19)同志英杰:志向相同的杰出人物。(20)诚通上意:果真能领会皇帝的意图。(21)相胥而振:相机进行整顿。胥(xù),等待。 (22)縻絷(mí,zhí):牵牛绳和绊马索。这里指互相牵执、束缚。(23)至要:最重要的。

教 练

世称练兵,而不知练兵之法者多也。苟不得其法(1),虽朝督暮责(2),无益于用。善练兵者,教艺有师,教战有率(3),列不攒挤(4),亦不迁疏。前看心,后看背,左右看两肩,此系整行齐伍之要言(5)。短兵有长用,长兵有短用,长短因其宜(6),举手无不利,此是教艺用器之切语。以形色之旗教其目(7),以金鼓之声教其耳(8),以进退之节教其足(9),以长短之利教其手(10),以赏罚之信教谴心(11),此即五教不易之大纲,五教既熟,器具亦精,乃使其意气和顺(12),情性逸闲(13)。鼓而进(14),金而止(15),同其心,一其气(16),指之前,麾之后,顾之左,应之右,散之无方(17)聚之不可(18),计其梆铃、板钹、笳角之节(19),觱篥、锁叭、哱罗之音(20),起火、坐炮、卧笛之号(21),悉皆变队易伍,出伏用疑(22),分合奇正,进退远近,无穷不测之密令也。他如动静启息(23),解结徐疾(24),错杂纷纭,方圆曲直,轻重众寡,斜锐广狭(25),昼夜风雨,行坐卧立,履峻临险(26),每变皆习,习之既久,必致允协(27),而得其神化(28),虽散处乡闾田野(29),自是不失矩度(30),率然遏变(31),亦能以仓卒当之(32)。

[注释]

(1)苟:如果。(2)朝督墓责:早晚监督责罚。(3)率:领队、统率。(4)攒挤(cuán,ji):聚集、捅挤。(5)整行齐伍:使队列整齐。行(háng):行列。(6)长短因其宜:长短兵器凭借各自长处发挥作用。 (7)以形色之旗教其目:用各种形状和颜色的旗帜训练视力。(8)以金鼓之声教其耳:瞩锣、鼓声训练听力。 (9)以进退之节教其足:用节制前进后退训练步法。(10)以长短之利教其手:用长短兵器的使用训练手上功夫。(11)以赏罚之信教其心:用赏罚讲信用培养(士兵的)思想,树立威信。(12)乃(nǎi):副词。于是、这才、就。(13)逸闲:安逸从容。 (14)鼓而进:古代作战击鼓为号,闻鼓声即前进。练兵也以鼓为令。《吴子兵法•治兵》:“一鼓整兵,二鼓习阵,三鼓趋食,四鼓严辨,五鼓就行。(15)金而止:古代作战,击金为收兵、停止战斗的信号。《周官•地官•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之音声,以节声乐,以和军旅,以正田税。”《吕氏春秋•不二》:“有金鼓,所以一(统一行动、统一指挥)耳。”高诱注曰:“金,钟也,击金则退,击鼓则进。”金,鼓是古代练兵、作战时用以指挥的号令,又可以助军威、壮声势。后来改用锣。(16)一其气:一齐鼓起勇气。(17)散之无方:没办法散开。 (18)聚之不可:不能任意集中起来。(19)梆铃:巡更用以表示集散所用的响器,用挖空的木头或竹筒做成,称为梆子。铃有两种,内有舌,球丸摇动发响,无舌相碰发音。板钹(bó—):板。类似乐器中打节拍的响板。钹,铜制圆形的击乐器,与锣鼓乐中的镲类似。笳角(jiā—):笳,古管乐器,汉代流行西域少数民族间,初以芦叶为之,后以竹制成。角,古代军中的一种乐器, 也可用作练兵、作战的信号。以牛角、海螺等角状物做成。(20)觱篥(bì,lì):又作筚篥、悲栗。簧管乐器。以竹为管,上开八孔,管口插有芦制的哨子。锁叭:即唢呐。簧管乐器。从波斯、阿拉伯传入,管口铜制,管身木制。 哱罗(bó一):古时军中的一种号角。戚继光《练兵实纪•练耳目》:“凡吹哮罗,是要各兵起身,再吹一次,是要马兵上马,车兵附车,步兵执器械,立齐。” (21)起火:鞭炮中的一种能起飞的炮,炮身附一根芦杆,点燃火信,即可起飞,被称为原始的火箭。坐炮:鞭炮中的一种炮,放在地上,点燃火信,可腾空而起,有二响和三响二种。 卧笛:古笛为竖吹,后为横吹,横吹为卧笛。(22)出伏用疑:指布置埋伏、使用疑兵。(23)启息:开与止。(24)解结徐疾:分解、结合、慢慢。迅速。(25)斜锐:斜、直。(26)履峻临险:在险峻地形上行军。(27)允协:相称、协调。 (28)神化:变化无穷。(29)乡间:泛指乡村。闾(lu)为里巷的门。(30)矩度:规矩、尺度。(31)率然:突然。(32)仓卒当之:用临时应变的办法对待。

其法以十人学战,而教成百人,百人学战,而教成千人,千人学战,而教成万人,万人学战,而教成三军(1)。于是,严禁令,宽赦宥(2),开发人之志意(3),杜塞人之奸回(4)。尉子谓(5)明乎禁舍开塞之道者(6),此也。教练经月,而有武艺不精,进退不熟,变号不识者,治之以法(7)。教师、司战、伍队长连坐有差。三限不精熟者(8),重按以令(9),仍扣月饷,以赏能者。教师、司战、伍队长同罪,千把总、偏稗将连坐有差(10)。必使其历深溪也不烦舟楫(11),凌山阬也不待钩梯 (12)。所谓径其绝地(13),拔其恃固(14),独出独入,而人莫之能止。敌在山。缘而上攻(15),敌在渊,没而下从(16),其奋击也如怒霆(17),其轻迅也如飙风(18),致之于死亡之地,而人莫敢自为之计(19)。能如是,乃可称教练之卒(20),用兵之雄(21)。

[注释]

(1)三军:指上、中、下三军。(2)赦宥(一you):赦罪。 (3)志意:志向和意图。(4)奸回:奸恶邪僻。(5)尉子:即尉缭。战国中期军事家,曾对魏惠王讲论用兵取胜之策。《汉书•艺文志》兵形势家有《尉缭》三十一篇,今存五卷,计分二十四篇。一说尉缭为战国末秦国大臣,魏大梁人,入秦游说,被秦王政任为国尉,因称尉缭。原姓失传。《汉书•艺文志》杂家有《尉缭》二十九篇,今佚。(6)禁舍开塞:禁舍是禁止人们的不法行为和舍弃个人私利,开塞是清除通往胜利道路上的障碍。(7)治之以法:用军法给予处分。(8)三限。再三限定期限。 (9)重按以令:用军令严加治罪。(10)千把总:明代武官名。明初京军三大营置把总,嘉靖中增置千总,均南功臣担任。以后职权日轻,至清代为武职中下级。军官,位次于守备。有差:各有区别、各不相同。(11)不烦舟楫:不须动用船只。楫(jí),船桨。(12)凌山阬:逾越山丘。阬(kāng),大土山。不待:不依靠。(13)径其绝地:经过险恶而无出路的地方。《孙子•九地篇》,云:“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六韬•战车》云:“太公曰:……陷之险阻而难出者,车之绝地也。”这里,采用了《六韬》绝地说法。(14)拔其恃固:除去士兵依靠的坚固物体(15)缘:攀援。(16)没:深入水中。从:追赶。(17)怒霆:发怒的疾雷。(18)飙风(biāo):暴风。(19)自为之计:为自己活命找出路。(20)教练之卒:训练有素的士兵。(21)用兵之雄:善于用兵的杰出人物。

* * *

前之所以教练武艺,节制行列者,总为张胆作气之根本(1)。兵无胆气,虽精勇,无所用也,故善练兵者,必练兵之胆气。夫人之胆有大小(2),其大小不可预知;气有勇怯,其勇怯不能凭识(3),人而胆小,虽勇弗用,胆不以气(4),虽大弗张(5),是以气为一身之用,死生荣辱系焉(6)。能作其气,而张其胆,则胆与气俱用之矣。然非绝技,不能卫张胆之身,所谓暴虎冯河者(7),徒恃其胆力也(8)。设若两军初交,有人重被枪刃而先踬(9),一军之气挫矣。虽千百人有胆气者见之,亦必馁抑(10)。假使于百人负胆气者,更精武艺,而节制素行(11),自谓无所往矣(12)。无所往则固,而胆气自十倍于常时。将必骋其艺(13),奉其制(14),凭其胆,奋其气以登凌,其一人之先踬者,亦必忘其伤,振其怒,随千百人以决进。故善练兵之胆气者,必练兵之—武艺。

[注释]

(1)张胆作气之根本:放开胆量、鼓足勇气的基础。(2)夫:发语词。那个的意思,可不翻译。(3)凭识:任人认识。(4)胆不以气:指有胆量没有勇气。(5)弗张:不能放胆。(6)系:关联。(7)暴虎冯河。空手搏虎、徒步渡河。比喻冒险蛮干,有勇无谋。冯(píng),涉水。(8)徒:只,仅仅。(9)重被……:遭受严重……。 踬(zhì):绊倒。(10)馁抑:丧气、压抑。(11)素行:一向就实行。 (12)自谓无所往:自信没有去不了的地方。(13)骋(chéng):尽情施展,不受拘束。(14)奉其制:遵守他的规制。

军而无阵(1),犹人之无四维(2),虎之无山谷,不可以一日存也。阵而定整(3),出有节也,入有制,予有权也(4),夺有衡也(5)。负胆气者,不得独先而致蹶(6)。精武艺者,不得恃技乱冲;其进也,齐勇合一(7),如奔潮之入钱塘(8);其止也,如崇山深林,使敌敢望而不敢进;其变也,分如掣电(9),合如乌云,聚散率然(10),倏忽万状;其退也,前忽为后,后忽为前(11),虎正龙奇(12)。旋转乾坤(13)。故善练兵之武艺者,必练兵之阵法,是以阵法为武艺之纲纪(14),而武艺为胆气之元臣(15),而我之号令又为阵法之司率也(16)。戚继光曰(17):“操手足之号令易,而操心气之号令难(18)。”斯言最当。如武场演跳,进退分合,纵认真教习,不过谓之筌蹏(19),其无方之应变,实出武场教习之外。所谓将之所麾,莫不从移(21),将之所指,莫不前死(22),能必令其无难,方可称练锐之卒(23)。故使士卒熟识我之阵法,而莫待其预测我之用变化也。

[注释]

(1)阵:古代练兵、作战都按一定的规距排兵布阵,以伍、队为基础,组成变化多端的阵形,作战时是战斗队列,练兵时是训练士兵辨别视听号令、步法、以及组织性、纪律性的实战演习编队形式。(2)犹:好象。四维:维为结物的大绳。也象征能使事物固定下来的意识或力量。古代统治者把礼、义、廉,耻叫四维。《管子•牧民》,“四维张刚国令行”,“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四维又作四隅解,东西南北为四方,四方之角称四维。这里所说人之四维盖指礼,义、廉、耻四种道德观念。(3)阵而定整;阵形排定整齐,有秩序。(4)、(5)予有权、夺有衡:予夺指奖赏、惩罚,权衡指考虑周到、全面衡量,奖罚不当均无益于治军。 (6)独先而致蹶:单独一人冲锋陷阵遭受挫折。蹶(jué),倒下,跌倒,引申为受挫折。(7)齐勇合一:把齐心,勇敢统一起来。(8)奔潮:奔腾向前的潮水。钱塘:即浙江省钱塘江。江源出莲花尖,注入杭州湾,全长410公里。江口呈喇叭状,海潮倒灌,潮头壁立,波涛汹涌,有如万马奔腾,十分壮观,潮头可达3.5米高。 (9)分如掣电:散开象闪电一样迅速。掣(chè)电,电光划过,比喻疾速。(10)率然:轻飘飘的样子,比喻轻快如云飞。(11)前忽为后,后忽为前:指队列在行进闻变换方向,犹现代操练时向后转走,排头变成排尾,排尾变成排头。(12)虎正龙奇:也是阵内队形变化的一种名称。虎、龙均为阵内不同方位的称号或代表着承担的主攻、辅攻、游军等任务,凡龙虎豹犬,天地风云、甲乙丙丁等皆为阵内不同方位、兵种代号。变化阵形后,代号与位置也都随之变更.如排阵时,龙的方位排正兵,虎的方位排奇兵,一经变阵,龙可以变奇兵、虎可以变正兵。故云虎正龙奇。(13)旋坤转乾:坤,乾与龙、虎一样也是阵内方位代号,乾为天、坤为地,变阵时也可以旋转其位置。(14)纲纪:治理,管理、综理。(15)元臣:大臣。这句话中的元臣是辅助的意思。(16)阵法之句率:掌握阵形变化方法的主宰。 (17)戚继光(公元1528—1587年):明代抗倭名将,著名军事家,宇元敬,号南塘,晚哆盂渚。山东蓬莱人。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有《止止堂集》。(18)语出《练兵实纪•杂集•练心气》卷一,这里引文与原文稍有文字出入,原文是:“操手足号令易,而操心性气难;有形之撮易,而不操之操妙。”(见《墨海金壶》丛书,一〇四册,《练兵实纪•杂集》第十页)这句话翻译过来是:掌握训练手足的号令容易,掌握训练思想和勇气的号令困难:有形的训练容易,没有实际训练的训练困难。”(根据《阵纪》引文译出)(19)筌蹄(quán、tí):筌,竹制捕鱼器具。蹄,马牛羊等动物趾端坚硬的角质层组成的变形物。《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后来以筌蹄比喻为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和工具。(20)实出武场教习之外:指无法预计的各种变化,在武场演习训练是遇不到的,只能在战场上才能碰到。(21)莫不从移:士兵看到将领挥动指挥旗,没有不服从命令的。(22)莫不前死:士兵看到将领发出冲锋的指令,没有不冒死前进的。(23)练锐之卒:经过训练的精锐士兵。

* * *

平时学艺,器械须重;临阵,器械宜轻(1),此为练手之力。学战必以重铠(2),使其负重利便(3),则临战身轻。古者练足囊沙(4),日渐加重,每跑里许,不令气喘,是得捷趋之法也(5)。大凡人之气力,日用则强,日惰则脆(6),故不令以 其安闲自疲,抑不使其劳顿太过(7)。水兵宜习陆战,陆军须惯水情,习惯既便,入舟则知水用,登陆不泥变分(8)。况水陆之战,其机相同(9),他如车骑之用(10),数变正奇,马步之出(11),妙在首尾(12),三者迭更(13),翼前伏后(14),若使应变熟娴,器艺利便,视听一齐(15),就可取胜,原无异巧神术也。吴子谓:“治兵之要(16),教戒为先(17);为国之道(18),先戒为宝(19)。”故人常死其所不能(20),败其所不便也(21)。知兵者能深思必自得,不观北人乘马(22),南人架舟,习之也。苟能分科督教(23),其艺自精,其习相成(24),艺精习成(25),犹耳目手足之从心,自然浑化(26),无所梗滞矣(27)。

[注释]

(1)器械宜轻:平时训练使用重的兵器,是为了锻炼体力、臂力,作战使用轻便武器是为了更得心应手地使用它,在搏斗中更易于杀伤敌人。(2)学战必以重铠:作战演习,必须穿重的铠甲。(3)科便:因利乘便的略语。这句话的意思是乘身穿重铠练兵造成的身体上强壮的优势,到临战时,身体就会变得灵巧轻捷。 (4)练足囊沙:在小腿绑上沙袋练习跑步,可以增足力和腿部力量,能提高速皮和耐力。也有的背负沙袋,收到同样效果。(5)捷趋之法:跑得快的方法。(6)脆:软弱,脆弱。易折,易碎为脆。可以引申为脆弱。(7)抑:或者。劳顿:劳累困疲。(8)不泥变分:不拘队形的变化与分合。(9)其机则同:指水陆之战阵法变化的枢要关键或原理是相同的。(10)车骑:战车和骑兵。(11)马步:骑兵和步兵。(12)妙在首尾:指骑兵和步兵出击时机的选择是在战斗开始和快结束战斗的时候。(13)三者迭更;车、骑,步三者轮流出击。(14)翼前伏后:前阵设两翼保护正兵,奇兵埋伏在后。(15)视听一齐:遵守号令,行动一致。(16)治兵之要:练兵的要领。关键。(17)教戒为先,教育和训戒放在首位。(18)为国之道:治理国家的办法。(19)先戒为宝:优先考虑戒备防务方面的事情,是最重要的。(20)死其所不能:死是因为没有本领。(21)败其所不便:失败是因为不善于灵活处置意外事变。(22)不观:不是看到了吗?(23)分科督教:按科目分别进行专门监督训练。(24)其习相成:学习技艺是靠互相补充促进积累起来的。(25)艺精习成:精湛的武艺是勤习熟练形成的。(26)自然浑化:自然协调,浑然一体。(27)梗滞:梗塞,阻滞。

昔汤以良车七十乘(1),必死六千人(2),戊子战于郕 (3),胜之於巢门(4)。武王以虎贲三千人(5),简车三百乘(6),甲子渡于汜(7),胜之于牧野(8)。齐桓公以锐车三百(9),教卒万人(10),威行海内,天下莫当。晋文公造五两之士五乘(12),锐卒千人,先接诸侯(13),莫之能难(14)。阖庐选多力者五百人(15)。利止者三千人(16),以为前阵,与荆五战而五胜(17),东征庳庐(18),西伐巴蜀(19),北迫齐鲁(20),令行中国(21)。以王霸之兵(22),亦未尝不以选练至精,而能致用。今之时将(23),兵不知选,选不知练,练不知精,精不知令,而欲驱骄脆疲老不堪之卒(24),将应命率然以克敌者,不亦难哉。

[注释]

(1)汤:商朝的建立者。又称武汤、成汤、成唐、天乙、武王。 良车七十乘:轻捷坚固为战率。春秋时车辆叫乘(shéng),一乘由四马驾驶,甲车乘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2)必死:即后来的敢死队。(3)郕((hēng):古国名。在今山东宁阳东北。戊子:指日期。《尚书》、《竹书纪年》、《史记》等文献均不载此日。(4)巢门:巢,为巢国。夏、商均有此国名。在今安徽省巢县一带,传说商汤放逐夏桀于南巢,即此。巢门疑为巢国之门。(5)武王:西周王朝的建立者。姬姓,名发。虎贲(bēn):勇士。一作近卫军。(6)简车三百乘:周军兵力,史书记载不一。《尚书•牧誓》作“武王戎车三百两(辆),虎贲三百人。”《史记•周本纪》为:“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逸周•书•克殷解》云:“周车三百五十乘。”《吕氏春秋•论威》“武王虎贲三千人,简车三百乘。”《阵纪》所说与《吕氏春秋》合。这里的戎车、简车均为兵车。(7)汜(sì):直水名。发源于河南巩县东南,北流经荣阳汜水镇西,北注入黄河。甲子:即公元前1027年2月4日。(前1027年是根据《史纪•周本纪》集解;所引《汲冢纪年》“自武王灭殷,以至于幽王,凡二百五十七年”一语推算而成。)(8)牧野:地名。在今河南淇县南。一作坶野。(9)齐桓公(?–前643年):春秋时齐君。姜姓,名小白。他取得齐国政权后,任用管仲进行改革,国富兵强,为春秋时第一霸主。锐车:进退迅速的战车。(10)教卒:经过训练的士兵。齐相管仲推行寓兵予农的政策,士兵也从农民中选拔那些“有拳勇股肱之力,秀出于众者”,(《国语•齐语》)然后再进行专门军士训练。(11)晋文公(前697—前628年):春秋时晋国君。姬姓,名重耳。即位后,整顿内政,增强军力,使国家富强,曾号令诸侯,为春秋第二霸主。五两之士五乘:配备一百二十五人的特大战车。两,指二十五人。《吕氏春秋•简选》:“晋文公造五两之士五乘。”注:“两,技也;五技之人。”此注与原意不合,今不从。(12)锐卒:精选的艺高、健壮、勇敢的士兵。(13)诸侯:指周天子分封的各国国君。一旦受封,世代相袭。(14)难:为难,引申为对付。(15)阖庐(hé一)(?一前496年):一作阖闾。春秋末年吴国君。名光。他用专诸刺杀吴王僚而自立。曾灭徐国、破楚国,一度攻占楚都郢,一时称霸东南。后被越王勾践打败,重伤而死。 多力:超群之力。(16)利止:利足,腿脚伶俐,善于奔跑。止,趾的本字。《易•噬嗑》:“履校灭趾。”《释文》本作“止”。《汉书•刑法志》:“斩左止。”注:“止,足也。”(17)荆:即楚国。(18)庳庐(bì):古地名,按《左传•僖公》二十七年。(晋军)“搜于被庐”。此被庐属晋地。庳庐疑为被庐。(19)巴蜀:指四川。巴为古国名、郡县名、州名、出名。古国在今四川省东部。蜀,古族名、国名。古族分布在今四川中部偏西。(20)齐鲁:西周初分封的齐国和鲁国。齐国始封之君为姜尚(太公),建都营丘(今山东淄博市东北)。领地相当今山东北部。鲁国始封之君为周公旦之子伯禽,建都曲阜。领地在今山东南部,即泰山以南地区,汶、泗、沂、沭水流域。(21)中国:古代中国概念与近代中国以及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整体的中国这个概念完全不同。当时指中原各诸侯国。(22)王霸:王业与霸业的合称。王业是先秦儒家推崇的事业,主张以德行仁政,可以称王天下。霸业是以力假仁义,即用暴力和仁义结合夺取天下。(23)时将:当时常见的将领。(24)骄脆疲老:骄横、脆弱、疲惫、士气低落。

致 用

人莫不有贤愚,才莫不有奇拙(1),识莫不有浅深,事莫不有穷竭。善用人者,必尽其贤愚;善用才者,必尽驭其奇拙(2);负远识者,必预得其浅深;善料事者,先已判其穷竭。固亦有假人之长,以补其短,用人之才,以发其气,所谓天下无粹白之狐(3),而有纯白之裘者(4),取诸众白也。惟大将军能致其所长,而必益之以长(5),因其所短而故适宜其短(6),乃能统率贤不肖之志(7),则其力自并(8),而用自神(9)。顾欲得贤而才(10),静而大,识天时地利人事之用,明分合进退盈虚之情,而复能礼下豪俊(11),举让同列者(12),令其总揽计谋,赞应仓卒(13),揆度天道(14),绥保万民(15),太公所谓“心腹一人” (16)。采行能,公赏罚,酌安危于未萌,决嫌疑于可否,公所谓“谋士五人”。校灾祥,明去就,验谶推时(17),司占审候(18),太公所谓“天文三人”。远近险易,山泽斥滷(19),形势利害(20),无失其所(21),太公所谓“地利三人”。考历代之兴亡,究术家之同异(22),制械选兵,教战作气,太公所谓“兵法九人”。预备蓄储,通达饷道,量寡计多,损益出入,太公所谓“通粮四人”。执锐披、坚(23),风驰霆击,力能攫虎(24),乱敌部伍,太公所谓“奋威四人”(25)。旗鼓令下,鬼慑神疑,條忽进退,三军一齐,太公所谓“伏旗鼓三人”。高固壁垒(26),深险堑沟(27),任重持难,严我守御,太公所谓“股肱四人”(28)。考校艺文(29),博论今古,拾主将之遗(30),补主将之过(31),释已成之仇(32),弭未然之祸(33),太公所谓“通才二人”。施卓异之事,行诡谲之谋(34),应变无穷,非人所测,太公所谓“权士三人”。察颜观色于军中,因往知来于四境,太公所谓“耳目七人”。犯险难(35),攻轻锐,而心无所疑,恃威武,勤激劝,而使人奋励,太公所谓“爪牙五人” (36)。播主将之德能于远近(37),挫敌人之声势于无形,太公所谓“羽翼四人”。开阖敌情(38),伺察奸变,因其所来,即以为间(39),太公所谓“游士八人”。能为谲怪之事以误人(40),依托鬼神之灵以惑众,太公所谓“术士二人”。治金疮于阵上(41),疗疾病于营中,太公所谓“方士三人” (42)。计营垒之增减,算资粮之缺饶,太公所谓“算法二人”。《六韬》之《王翼篇》篇,则以七十二人各尽所长,分统轻重,为股肱羽翼之佐也。然太公之书,真伪固未可考(44),但尽人之才,以致其用,似不失为王者之略耳(45)。

[注释]

(1)奇拙:不寻常和笨拙。(2)驭:驾驭、支配。(3)粹白:纯白,没有杂色。 (4)裘:皮衣。(5)益之以长:发挥他的长处。(6)适宜其短:适合他的短处。 (7)不肖:不成器的人。(8)自并:自然合并在一起。(9)自神:运用自如。(10)顾:特,但。(11)礼下豪俊:对杰出人物以礼相待。(12)举让溺列:对同事能推荐辞让。(13)赞应:辅助、协助、应对问、答。(14)揆度:考察、推算。 (15)绥保:安抚保护。(16)太公:指姜太公,名尚,又称吕尚、子牙。初为太师,后助武王俊纣,封于齐。(17)验谶准时:检验预言,预兆,推算历法。谶(chèn),利用宗教迷信制作隐语和预言,作为吉凶的符验和征兆。(18)司占审候:掌管观天象预测吉凶,也包括预测天气变化。(19)斥滷(lu):亦作泻卤、写卤。土地含有过多的盐碱成分,不适耕种。(20)形势:一为地理形势,指地形的高下平险之势,有利的地理形势,对军事具有重要的战略、战术价值。一指军事力量(兵力强弱、装备好坏、阵形气势诸因素)所造成的力量对比。一指权力地位。一指事物发展趋势。这里指地理形势。(21)无失其所:不要失去应该占有的地形地利。(22)术家:古代擅长天文历算的学者。(23)执锐披坚:手执锐利武器,身披坚硬的铠甲。(24)攫(jué):抓取。(25)奋威:发扬威力。(26)高固壁垒:高高筑起坚固的军营围墙,或防御工事,使成为进攻或退守的坚强依托。(27)深险堑沟:深而险要的壕沟。壕沟和壁垒都是古代战争中设置的防御体系中的主要防御结构。(28)股肱:大腿和手臂(从肘到手腕的部分)。用以比喻辅弼大臣或左右谋士。(29)艺文:古代文化典籍、图书文献。(30)拾主将之遗:补充主将遗漏、忘记的东西。如为主将制订的军事计划提出补充意见。(31)补主将之过:弥补主将的过失。(32)释已成之仇:解除内部产生的仇—恨、矛盾。(33)弭未然之祸:消除尚未形成的灾祸。弭(mí),消除。(34)诡谲(jué):变化多端的诡诈计谋。(35)犯险难:冒着危险、艰难。(36)瓜牙:爪和牙是鸟兽用以攻击和防卫的武器。引申为武臣和得力助手,亲信。(37)播:传播。(38)开阖(hé):古代控制商品供求的术语。《管子•乘马》:“开阖皆在上,无求于民。”意思是国家用抛售或收购谷物等重要商品,以调节物价、控制市场、增加财政收入。这里的开阖敌情是指派人侦察敌情、收集情报。(39)即以为闻:这里指敌人派来间谍,就以敌人的间谍为间谍。实际上是反间谍策略。(40)谲怪:欺诈怪异。(41)金疮:受到金属兵器的杀伤即为金疮。(42)方士:古代求仙、炼丹,自言能长生不老的人。秦汉时盛行。后泛称医、卜,星、相之流为方士。这里所讲方士指军中的医生。(43)《六韬》:古代兵书。战国秦汉间成书,伪托吕尚编成。全书分《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部分共六十篇,故称《六韬》。所记为周文王、武王间太公兵战之事。此书东汉后盛行,影响较大,宋朝颁予武学,为《武经七书》之一。《王翼篇》:属《龙韬》的一篇,全篇记述统帅机构人员构勾成及职能。(44)“真伪固未可考”一语似已不能成立了,关于《六韬》真伪问题,早巳解决。从宋代到清代许多学者都指出是托名姜太公的作品,已成定论。尚未解决的问题是成书时代,一说在秦汉间成书,一说在战国秦汉间的长时期内成书,非一人一时所作。举书暂采用后一说。(45)王者之略:指《六韬》的价值不失为王者的韬略,足以成就王业。

今之为将,不坐于自满(1),则病于蔽忌(2),如格外之贤,无以自见(3),设当有事,势如拉朽(4),于是而知得致用之机权者(5),必无敌于天下。故军中宜有储将队(6)、材士队(7)、异术队(8)、秘技队,胆勇队、羞过队(9),激恩队(10)、敢死队、恨敌队、乞降队、亡命队,须另致一军,驭以诚信,为不时之使,必令其名实相称,无孤置队之义,则幸食自销(11),实用自得,又不可以省费为说也(12)。

[注释]

(1)坐于自满:因为自满而发生过失。(2)病于蔽忌:因:为遮藏、忌妒贤能而发生弊病。(3)无以自觅:没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和场所。(4)势如拉朽:失败的局面就象摧毁腐朽之物一样,比喻轻而易举。 (5)机权:时机和计谋。(6)储将队:将领储备队,实为军官训练队。(7)材士队:一指武勇士卒之队,一指谋士之队。(8)异术队:指误人、惑众的方术队。(9)羞过队:对,行为耻辱,有过错的士兵进行教育的专门部队。(10)激恩队:对士兵进行激励、恩德教育的专门部队。(11)幸食自销:得到供应标准以外的食物,在本认受用。(12)为说:为借口,说辞。

* * *

军中惟为使之才尤难,而一言之得失,则三解结死生系耳。有因隙立端(1),详言足意者(2),必能使人听;泛从古咎(3),隐喻今非者(4),必能使人悦;辨析至理,诂释德义者(5),必能使人信;启闭利害,喜怒疾徐者,必能使人行。欲其行也,至易而不难;欲其信也,至切而似实;欲其悦也,至效而弗妄(6);欲其竟也(7),至简而不烦。四者俱得,乃可为使于敌。他如蛇行蜮伏者(8),可使为探报(9);贫穷忿怒者,可使立功名;勇悍过人者,可使陷阵突围(10);弓夸中的者(11),可使潜射敌首;武技绝伦者,可使应危御急;过犯亡命者(12),可使后殿先驱(13);巧辨饶辞、利口便舌者,可使为激劝(14);精谙世故、熟识高低者(15),可使为门吏;清介不苟者(16),可使主分财;持正不屈者,可使为犯难;因显知微者,可使察敌情;博见闻、多智略、精异技、妙神术者,可使为隐辅(17);骁猛能格敌、恪密而沈审者(18),可使为心膂。

[注释]

(1)因隙立端:借题命意,借机发挥。(2)详言足意:说话深入透彻,能使人满意。(3)古咎:古人的过错。(4)隐喻今非:暗示讽喻现在的错误。(5)诂释:( gu):解释。(6)至效而弗妄:说话可靠有征验,而不虚妄。效,征验。(7)欲其竟:想让士兵善、始善终。竟:终了。(8)蛇行蜮伏:行走轻忽疾速如蛇,隐蔽起来象蜮藏入水中,不易被人发现。蜮(yù),据传是一种在水中能含沙射人的动物。又《诗•小雅•何人斯》:“为鬼为蜮。”《毛传》曰:“蜮,短狐也。”(9)探报:侦察敌情的士兵。(10)陷阵:深入或攻破敌人阵地。(11)中的:射中目标、射法精准。(12)过犯亡命:罪犯和逃亡在外的人。(13)后殿:为掩护大队撤退,担任阻击任务为后殿。(14)激劝:激励、勉励。(15)精谙世故、熟识高低:熟悉社会交际往来风气和处世为人的奥妙。(16)清介不苟:清高耿直、办事认真、不谋私利。(17)隐辅:不公开的助手、谋士。(18)恪密而沈审:恭敬、平静、沉着、明察。

吴子谓:“一军之中,(必有)虎贲之士,力能(一作轻)扛鼎(1),足轻戎马(2),搴旗取将(3)。(必有能者,若此之等。)选而别之,爱而贵之,是谓军命(4)。”又曰:“利(一作工)用五兵(5),材力健疾(6),志在吞敌者(7),必加其爵列(8),可以决胜。“《淮南子》曰(9):“鼓不与于五音(10),而为五音主(11);水不与于五味(12),而为五味调(13);大将不于五官之事(14),而为五官督。”唯其为五官之督也,则分统各有所司(15),而长短各有所便(16),其艺能之机窍(17),轻重之设施,所谓术业诚有专攻也(18)。使各任其所专攻,则弱者自强。,怯者自勇,虚者自盈,疲者自锐,且瞽人听聪(19),聋人视明,聋瞽不废,况专攻者乎(20)。

[注释]

(1)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多用青铜制成,圆形三足两耳,也有四足方形的。现存最大的商代司母戊鼎为四足长方形,重量875公斤。(2)戎马:战马。(3)搴旗取将:拔取敌人军旗、取下敌将的人头。搴(qiān):拔取。(4)军命:军队的生命 (5)五兵:刀、剑、矛、戟、矢等各种兵器的统称。利:会、顺利。(工:善于。)(6)材力健疾:身强力壮,动作敏捷。(7)志在吞敌:志在消灭敌人。(8)爵列:官爵和位次(职位)。(9)《淮南子》:汉淮南王刘安等撰。《汉书•艺文志》入杂家。内篇二十一、外篇三十三。今仅存内篇。内容大旨归于道家天道自然观,但亦糅合先秦各家学说。此书本名《鸿烈》。《隋书•经籍志》始题作今名。(10)鼓不与于五音:鼓音不入五音之列。五音:宫、商、角、徵、羽。(11)为五音主:指鼓声指挥五种声音的节奏和高低。(12)水不与于五味:水不列入酸、甜、苦、辣、咸五味。(13)为五昧调:指水可以调剂成五味,没有水,不能调剂五昧。(14)五官:周制一军设伍、两、卒、旅、师五级军官。《阵纪》作者编伍之法,一镇设伍、队、哨、总、营五级军官。(15)分统:指五官分别统领所属士兵。(16)长短各有所便:长、短兵器各自发挥其作用。(17)机窍:(qiào):变化与贯通。 (18)术业诚有专攻:武艺技术,各种职业确实都能专门去做。(19)且:尚且。(20)况:何况。

赏 罚

天子设绂冕以尊贤(1),制斧钺以诛恶(2),其赏至重,而其罚至深。能行诛于贵显(3),下赏于微贱(4)。则威自伸(5),而明不翳(6)。故杀及权幸(7),赏及牛童者,谓无论贵贱,不预恩仇(8),示至公也。《管子》曰(9):“明赏不费(10),明刑不暴(11),赏罚明,则德之至者矣。”又曰:“用赏贵诚(12),用刑贵必(13),诚则人知感,必则人知畏。”《尉子》谓:“发能中利(14),动则有功者,感其诚,畏其必靴。”礼贤不遗贱(15),赏功小厌多者,虚其心,重其报也。所以重连坐之刑,信崇赏之令(16),行诛大之权(17),厚下士之礼(18),刚军不治自整(19),艺不教而自精也。苟功不能赏,罪不能诛,事是而不能立(20),事非而不能废(21),则令不畏刑矣(22);劝不信赏矣(23)。进自不齐,退亦无制,使不齐无制,而能统众用兵者,未之有也。

[注释]

(1)绂冕(fú、miǎn):系印章或佩玉用的丝带为绂,绂的颜色依官位品级而不同。冕是大夫以上的贵族所戴的礼。(2)斧钺(yuè):兵器、刑具。钺,象斧子一样的兵器,又可以作处死犯人的刑具。 (3)行诛于贵显:贵族和地位高的官吏犯有死刑也要执行。(4)下赏于微贱:对有功的地位低下的人实行奖赏。(5)威自伸:威信自然树立起来。(6)明不翳(yì):明察、不被蒙蔽。 (7)权幸;权贵和宠臣。(8)不预恩仇;不受恩与仇的干预。(9)《管子》:旧题管仲撰,二十四卷、八十六篇,今佚十篇。据郭沫若等学者研究,当为战国秦汉间人托名写成。书中内容广包道、名、法,兵诸家思想,又有丰富的天文、历数、舆地、经济、农业知识,很有研究参考价值。(10)明赏不费:明确奖赏而不过分花费钱物。(11)明刑不暴:严明刑罚而不暴虐。(12)用赏贵诚:实行奖赏贵在说话算数。(13)用刑贵必:实行刑罚贵在不打折扣、姑息迁就,有罪必罚。(14)发能中刺:干事符合军中利益。(15)礼贤不遗贱:优待贤能时不忘记出身卑贱者。(16)崇赏:推崇奖赏。一作重赏。(17)诛大:处罚地位高的人物。(18)摩下士之礼:对下层士兵中的有才能者以厚礼相待。(19)不治自整:不加治理自然整肃。(20)事是:事情办的对。(21)事非:事情办的错误。(22) 令不畏刑,让士兵们不畏惧刑罚。(23)劝不信赏:劝说士兵不相信奖赏的诺言。

* * *

善不可废,恶不可赏,废一善则众善衰,赏一恶则众恶归。赏罚不可以疏(1),亦不可以教(2),数则所及者多,疏则所不得者众(3)。赏罚不可以重,亦不可以轻,赏轻则人心不劝(4),罚轻则人心忘惧,赏重则,人心侥幸,罚重则人心无聊(5)。然小功不赏,则大功不立。若赏及无功,罚加无罪,行赏于人,而心怨恨,加罚于人,而心不甘者,下将叛背也。所以不令士卒轻刑而忽赏(6)。轻刑则将威不行,故严刑罚,以明必死之路。忽赏则上恩不重,故信庆赏(7),以开必得之门(8)。是以赏罚出自主将,必持至公,无容军中私议。凡赏有功,而有干请不赏者斩(9);凡罚有罪,而有干请不罚者诛。以我之耳目见闻已真,而信赏必罚,其所不见闻者,莫不闇化(10),安得容其干请不赏不罚者耶?故曰:“军中无二令”,亦不得市私思(11),借公议也。

[注释]

(1)疏:稀少。(2)数:频繁。(3)不得者众:得不到奖赏或惩罚的人多。(4)不劝:受不到激励和鼓动。(5)无聊:这里指心中无无底,无所寄托。(6)忽赏:不重视奖赏。(7)庆赏:奖赏。(8)开必得之门:打开士兵心灵的门户,使之树立起必争奖赏的信念。(9)干请:有所求而请托于人。(10)闇化:潜移默化。闇通暗,秘密、不显露;化,变化,转移人心风俗。(11)市私恩:贩卖个人的恩德,以拢络人心。

* * *

敌势轩然如决积水于千仞之上(1),巍然如转圆石于万丈之巅(2)。天下皆度吾兵不敢进,而吾之士卒,无不齐勇负气(3),虽死伤过半,而蚁进不止者(4),无他术焉,刑赏信也,必死故也。卒之所以能必死者,感上义之素隆也(5),而我之所以能令其必感者,为积恩之不倦,威令之素行也(6)。故曰:“施积恩者,不可与战。”然亦有军势迫穷(7),恐人离散,故数赏以安之;人力倦乏,已不用命,故数罚以督之,俱无济于事,是以赏罚须行于平日也。

[注释]

(1)轩然:高涌貌。千仞:七千尺。仞,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也有说是五尺六寸的。七尺为汉制,八尺为周制,五尺六寸为东汉制。(12)巍然:高大。(3)齐勇负气:齐心奋勇、鼓起勇气。(4)蚁进不止:象蚂蚁成群前进,不论死亡多少,都不停止。(5)感上义之素隆:感激君主恩义一向隆盛。(6)素行:经常实行。(7)军势迫穷:军情急迫。

* * *

能以威德服人,智谋屈敌(1),不假杀戮(2),广致投降,兼得敌之良将者,为不世功(3)。兵不赤刃(4),军不敢劳(5),而得敌之土地数千里,人民数十万者,为不世功。矢石锋交,突入敌阵,辄斩敌将,及部曲之长,因而摧破敌营,以致大胜,多获敌之粮草头畜者,为奇特功。敌势强盛,我军力竭,心怖欲走(6),有散急出奇兵(7),遏斩欲走之长(8),反兵死战,因而决溃大敌者,为奇特功。得敌之山川险易(9),进退利钝之情(10),因而斩关夺帜(11),屠城捣垒(12),威慑远境者,为上功。伏路出奇(13),生擒敌首,及奸细人员,因得机情(14),而偷营斫寨(15),致敌自挠,而我兵乘进者,为上功。别部受敌困危,有能引军力救,各保无虞(16),及夺回被掳,扶救伤残者,为中功。敌致境内,而高垒深沟,坚利甲兵(17),仅能固守,不致人民伤死者,为中功。奋力抵敌,或因救护而致重伤,或带重伤而复得敌级(18),并获敌中利用器具之类者,为下功。三数人共擒一敌,或共斩三五级,或人各得一二级者,为下功。自偏裨将以下,得不世功者,乃大将之望,当即表闻(19),拜左右副将、储将、材官、以至部曲长(20)。得奇特功,及上功者,亦即表闻,授以偏裨。得中下功者,重赏而复纪录。缉得军中与敌相通机事情实者(21),所犯腰斩(22),伍队官目连坐有差,其家私妻子,俱赏缉者。有能访举贤士、谋士、异士,或得其机略,因而以致胜者,劳所攀之人以千金外(23),酌彼士才之大小,功之高下,而授之以官。士卒背后有伤,以败兵事论,虽伤不恤(24)。伏路塘探在外(25),诵贼陡至(26),伏者已疏掩覆(27),探者致误驰报,法所当斩。或探伏者自谓探伏已失,罪不可逃,乃拼死直抵贼营,能建奇功者,免死复赏。赏罚之例,多载《战令》、《军范》二篇,故不绪叙,略其所原者,姑记之而复,少定其赏格云(28)。

[注释]

(1)屈敌:使敌屈服。(2)假:借、凭借。(3)不世功:非世所常有的功劳,世所稀有之功。(4)兵不赤刃:兵器的刃上不带血。指未经战斗。(5)军不称劳:军队没有经过劳累之苦。指军队没有交战。(6)心怖欲走:心里恐惧,打算败退逃跑。(7)奇兵:临时派遣的,执行特殊任务的小股部队。(8)遏斩欲走之长,阻止、斩首想逃跑的为首者、带头人。(9)得敌之山川险易:侦察到敌所占地理情况。(10)进退刹钝之惰:进攻、防御、精锐部队、薄弱环节等情况。(11)斩关,夺帜:攻占关口、夺取旗帜。(12)屠城捣垒:破城、捣毁营垒。屠城谓毁其城、杀其民。(13)伏路出奇:设埋伏、出奇兵。(14)机愤:机密军情。(15)斫寨:(zhuó):攻击营寨。斫,砍、击。(16)无虞:(yú):无忧患。(17)坚剃甲兵:(使)铠甲坚硬,(使)兵器锐利。(18)得敌首级:斩得敌人首级。(19)表闻:向朝廷上报请功。(20)储将:副将。材官:一为勇武之士,一为官名,汉置材官将军。魏晋以后,置材官校尉,领工匠土木之事。这里指将军以下的武官。(21)机事:军事机密之事。(22)腰斩:古代酷刑的一种,从腰部把身体断为两截。 (23)劳:犒劳,慰劳。(24)恤:抚恤、救济。(25)塘探:潜伏侦探军情。(26)陡至:突然到来。(27)已疏掩覆:已经疏忽隐蔽。(28)赏格:奖赏条例。

节 制

臣谓非分合(1),无能用众也(2);非奇正,不能(3)斗众也。节制行(4),则分合自闲(5),分合闲,则奇正自变。故节制之兵,或不能大胜亦不致大败,何也?解续不搀越(6),凌翼各轻利(7),左右角犄(8),前后顾应,曲直方圆(9),无不绳正(10)。动静死生(11),系乎旗鼓(12),离合聚散,不失行伍(13)。似勇而不勇,似怯而不怯,似治而不治,似乱而不乱。纷纭浑沌(14),驻足成阵(15),面面受敌(16),威无不振。所以有制之兵,勇者不敢独先也,怯者不敢私后也,只以火角幢幡为变化密号耳(17)。故其进也,使敌不可遏;其退也,使敌不可阻;其分合也,使敌不可测;其攻掠也(18),使敌不可防。此又节制而任战势者也(19)。

[注释]

(1)分合:兵力的分散与集中。(2)用众:指挥人数众多的军队。(3)斗众:调动众多士兵作战。《孙子•势篇》:“斗众如斗寡”。斗众即指挥人数众多的军队作战,斗寡即指挥人数较少的军队作战。(4)节制:控制、掌握。(5)闲:通娴,熟练,运用自如。(6)解续不。搀越:停止或连续都能依次进行,不相混淆。(7)凌翼各轻利:交错、调动两翼时,各自都很轻捷便利。凌:相犯、交错。(8)左右角犄:阵的左、右两角成犄角之势。,互相声援。犄(ji)角,分兵牵制敌人或夹击敌人为犄角,一作掎角。(9)曲直方圆:阵的变化形状,可分为弯曲,直线、方形、圆形。(10)绳正:按规则要。求排列队形,如准绳指正其行动。(11)动静死生:部队的活动和静止,死亡和生存。(12)系乎旗鼓:由旗.帜和战鼓来决定。旗鼓是指挥官调动军队的指挥工具。(13)不失行伍:指离散聚合都不破坏基本队形。(14)纷纭浑沌:旌旗混乱、士兵众多而杂乱为纷纭,队形散乱不整,阵势模模糊糊为浑沌。指训练士兵进行混战。《孙子•势篇》:“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这就是在乱中求治,在乱中求胜的作。战训练。(15)驻足成阵:停止街动还可以排列成阵形,这就是“似治不治,似乱不乱”。(16)面面受敌:兵力部置得很周密,可以对付四面八方的敌人进攻。(17)火角:紧急情况下吹的号角。幢幡(—chuáng、fān):变队形使用的旗帜。《大曰经疏》九:“幢但以种种杂綵幖帜庄严,计都相亦大同,而更加旒旗密号,如兵家作龟龙鸟兽等种种类形,以为三军节度。(18)攻掠:快速进攻。(19)任战势:作战时造成有利态势、利用有利形势。

孙子曰:“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1)。”然非节制,何能立于不败之地。又曰:“无邀正正之旗(2),勿击堂堂之阵(3)。”堂堂正正者,节制之师也。节制之师,孙子且畏,况今之时将乎。荀子曰(4):“王者之军刹,将死鼓(5),驭死辔(6),百吏死职(7),士大夫死行列。鼓而行,金而止,以顺命为上(8),有功次之。令不进而进,犹令不退而退,其罪惟均”者(9),谓死其制也(10)。吴子曰:“兵以治为胜(11),所以居则有礼(12),动则有威(13);进不可御(14),退不可追,前却有节(15),左右应麾(16),虽绝成阵(17),虽散成行(18)。”“投之所往,天下莫当(19)。”谓有其节也。有其节、死其制,则强弱一其力,巧拙一其心,生死一其令,以无为守其正(20)。故明王不烦征讨, 而四夷自宾(21),将军不烦杀戮而威德自重。

[注释]

(1)不失敌之败:不失去战胜敌人的时机。语出《孙子•形篇》。(2)无邀正正之旗:不要迎击旗帜整齐的敌军。正正之旗说明敌军有周密部置,内部组织严密、井然有序、有所准备。邀,迎击、截击。(3)勿击堂堂之阵:不要进攻阵形威严、兵力雄厚的敌军。堂堂之阵说明敌军号令严明,训练有素、实力强大,不可轻率进攻。(4)荀子(约前313~前238年):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学术思想的集大成者,名况,又称孙卿。赵国人。著有《荀子》一书,三十二篇。他继承发展了先秦唯物主义思想,在逻辑思想、伦理政治思想等方面都有精采见解。其中有《议兵》一篇,论治兵之道。(5)将死鼓:主将亲自击鼓,指挥全军、进攻,关系全军生死存亡,所以至死也不能离开战鼓。死鼓即坚守指挥岗位。(6)驭死辔:驾驭兵车的,至死不能放弃马缰。(7)百吏死职:百官忠于职守。(8)以顺命为上:把服从命令放在首位。(9)均:相同。(10)死其制:为军队的纪律拼死作战。(11)兵以治为胜:以治理、训练士兵为胜利的基础。(12)居则有礼:平时恭敬有礼、服从命令、遵守军纪。(13)动则有威:有军事行动或作战,士气旺盛,有压倒敌人的威势。(14)进不可御:进攻时,敌人不可阻挡。(15)前却有节,很有秩序。(16)左右应麾:两翼部队听从指挥。(17)虽绝成阵:部队被切断,还能各自保持阵形。(18)虽散成行:阵形被冲散,还能保持行列。(19)虽散成行与投之所往二语之间,尚有“与之安,与之危,其众可合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数语。故在标点时,加了二个引号。见《吴子兵法•治兵》第三。(20)以无为守其正:用礼义、恩德来治理国家。无为,道家哲学思想术语,主张顺应自然变化,无为而治。汉代即用此术行“与民休息”之策,起过一定作用。儒家也使用无为这一观念,但与道家意思不同。孔子也讲“无为而治”(见《论语•卫灵公》),其含义是德治。朱熹也说:“圣人德盛而民化,不待其有所作为也。”(见《四书集注》)何良臣的无为含义是儒家德治。正,同政。(21)四夷自宾:四方少数民族自己前来臣服。

* * *

兵法:“师合而交绥(1),师退而不逐”者,谓两军各有节制,重防失覆者也(2),虑其佯北所诱(3),故奔逐不百步,恐为敌计所陷,故纵绥不三舍(4),所以知战道者(5),必先图不知止之败(6),恶在乎必往(7),若势必欲往也,须翼我进衢(8),闲我军退(9),谨束前后(10),胜乃不溃。孙子曰:“避其朝锐(11)击其惰归(12),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13),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治心、治气。治力三者(14),固用兵之切要,然非节制素行,则治字无处着落矣。又曰:“昼用旗幡,夜必火鼓。”若夫山川委曲,林树丛密之乡,旗幡不能遍观,虽昼亦得用火鼓,而更遣骁卒轻骑八方哨探焉。凡出军操演,圈猎扬兵(15),或传几路进发,行止寝食之间,兵不得离伍,伍不得离队,队不得离哨,哨不得离营,营不得离镇。设或停歇市镇郊原,虽粪土汙湿之处,自依次序而止,不得取便搀越,所谓行由路,集成营,遵节制也。摆列若远,偶传急令,首尾难到,则令伍队长高声传会,去而复转。伍队断滞者诛(16),兵卒助言者斩(17),更不得与别营人马挤杂混行,防有敌奸诈劫。唯善兵者(18),勇怯之用素分,动静之备必具。

[注释]

(1)师合而交绥:两军交锋而各自退却。绥:退军。兵法,指《司马法•仁本》第一。(2)重防失覆:严加防备、免遭失败和全军覆没。(3)佯北:假装失败。(4)纵绥不三舍:追击退却之兵不能超过九十里。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5)战道:作战用兵的规律。(6)先图不知止之败:先考虑到不懂得让军队及时停止前进而遭到失败的危险。(7)恶在乎必往:事情坏在一定要前往(追击)。(8)翼我进衢:保护我军通行的交通要道。衢:,四通八达的道路。(9)闲我军退:严守我军撤退路线的秘密。闲:秘密地、悄悄地。(10)谨束前后:严格约束先头和末尾的部队。(11)避其朝锐:避开敌军锐气。(12)击其惰归:在敌军疲惫、土气沮丧时攻击它。《孙子•军争篇》:“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指军队初上战场、士气正旺,锐不可当。正午时产生怠惰情绪,旁晚士气衰、竭,将士产生归心,所以选择出击的时机应避开锐气,攻击怠惰和暮气出现的敌军。(13)哗(huā):喧哗、声音杂乱。(14)治心:掌握军心。治气:掌握土气。治力:掌握军力。(15)围猎扬兵:通过打猎进行练兵。扬:显示。(16)断滞:断开,停滞阻塞;(17)助言:助,通锄,除去。助言,即使口令失传。(18)善:兵:善于治兵。

*       * *

嘉隆年间(1),浙直之南(2),山海多事(3)。其四方调募之兵,非无胆力技艺超绝者,但其稍与贼合,如臡蟹泥(4),观者无不丧魄。何也?盖缘节制不明,人心不一,以无制之卒,而用不芥之心,则进退自不应麾。固有负胆先登者死之,以致一军悚惧而自败。此将之过也。调集之兵卒,皆无制;应募之辈,尽系游闲。平时则重累资粮(5),临战则先为逋北(6),欲其劄定脚跟(7),犹不可得,又何能望其取胜?此将之过也。弓弩可以致远,矛筅利于接战,火器称为无敌,法颇善矣。及其鼓发,互相喧嚣,遗兵灭火(8),各务其逃,徒骑混杂,迷失队伍,军弃其将,号息其鼓,虽有斗心,犹犬之犯虎,此将之过也。臣谓斯时将乏贤明,兵集无制。兵无制矣,而为将者,又不能握淮阴用市合之机卵。设若一人踬蹶,万夫寒心,,纵有绝技骁勇,何益于用。虏云:“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谓其散漫有制,而更握战机者也。死诸葛走生仲达,谓其节制素行,故不敢轻侮之也。使有明将,而得精兵,教阅经年,销尽武场套子,如出猎行营,登山涉水,寝食晦冥之际,每习至精,率然遇警,必能使其驻足阵成,举手便战,施不尽之号,出无穷之变,或伏或起,或正或奇,曲折相连,首尾顾应,绝而不离,却而不散,似整不整,似乱不乱,所谓合亦成阵,散亦成阵,行亦成阵,坐亦成阵,敌固不知我之所以退,抑亦不识我之所以进,是为有制之兵也。将震惊天下,使智者亦不得窥测我之所从来,况山海之寇乎?惜乎四合之徒,万人万心,既无良将制练,且多中制挠之(14),将未得兵之情,而兵未达将之令,辄欲驱之赴死,战而不蹶者,未之有也。故云挠十数年,余寇虽殄灭(15),而民力竭矣。于是而知兵不在多,而在精。兵精而无节制,战未可恃也。将不贵勇,而贵良。将良而上不信任,事未可为也。

[注释]

(1)嘉隆:嘉靖、隆庆。嘉靖为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隆庆为明穆宗朱载垕(同厚)的年号。(2)浙直:浙江,直隶(南直隶)。(3)山海多事:指倭寇侵扰东南沿海。(4) 臡蟹泥(ní一):有骨的肉酱和蟹酱。(5)重累资粮:因供应大批粮食而成沉重负担。(6)逋北:(bu一):逃跑。逋,逃亡。(7)劄:扎的异体字。(8)遗兵灭火:丢掉兵器、灭掉点燃火器火绳的火种。(9)淮阴;指汉代淮阴侯韩信(?一前196年)。汉初异姓诸侯王。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初属项羽,后归刘邦,被拜为大将。为佐刘灭项立下功勋。汉朝建立,封为楚王,有人告他谋反,降为淮阴侯,后被吕后、萧何定计捕杀。他善于将兵,自称“多多益善”。著有《兵法》三篇,今佚。用市合之机:指韩信井陉之战中,“驱市人而战之”,“陷之死地而后生”一事。 (10)虏:这是对宋、金之战中的金人的蔑称。(11)岳家军:南宋初年,岳飞领导的抗金军队。当时诸军多以主将姓氏称某家军,如韩家(韩世忠)、张家(张俊)。岳家军训练严格、军纪严明,约束士兵“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所以,岳家军战斗力强,成为抗金主力。(12)散漫有制:能控制弥漫四散和放任的行动。(13)死诸葛走生仲达:指三国蜀、魏交战时,诸葛亮病死于祁山,魏军统帅司马懿率军追击蜀军,蜀军长史杨仪返旗鸣鼓,假装要进攻魏军,司马懿恐诸葛。亮末死,遂引军退回。这就是死诸葛走生仲达的典故。仲达是司马懿的字。(14)中制:意谓受到朝廷或上级过分干预或控制。(15)殄灭:(tiǎn一):消灭。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