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戴丽三医疗经验选

茧唇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林××之子,二岁,尚未断乳。发热自汗,上下唇肿痛,下唇肿势特剧,自汗不止,焮肿之状如蚕茧,食乳困难,日夜啼哭,由楚雄来昆就医。先经西医诊断为口腔炎,服西药无效,肿势益甚,始求余诊,此时病已迁延二十余日。诊其脉,濡软无力,舌润。以乳幼小儿罹患此症,体功元气既已不足,此时如忽于固本,妄投清凉消肿之剂,势将促其恶化。考其唇肿之状,名日“茧唇”。其发热者,虚热也。而自汗亦属卫虚不固,津液外泄,阳越之候。《内经》云:“脾气通于口,脾之荣在唇”。《医学心悟》谓是症:“唇上起小泡,渐肿渐大如茧,此心脾郁热所致。”《寿世保元》治本症大要云:“审本病,察兼证,补脾气,生脾血,则燥自润,火自除,风自息,肿自消。若患者忽略,洽者不察,妄用清热消毒之药,或用药线揭去其皮,反为翻花败症矣。”惟二书所列施治之方于此症多不可取。细审此症,初起固属心脾郁热,胃浊不降,只因不能及时施治,或过服清凉消炎之剂,日久元气损耗,胆胃浊气上逆,以致病势转甚。当此之际,治疗之法,应标本兼顾,既求补虚而化郁热,又求消肿以止疼痛。因法仲景《金匮》治狐惑一症:“其面目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刚声嗄,甘草泻心汤主之。”拟方:

炙甘草6克 炒黄芩6克 干姜6克 白洋参6克

法半夏9克 川黄连2克 大枣2枚

此方尤在泾渭为“使中气运而湿热化”。陈元犀谓“补虚而化湿热”。徐大椿渭“蚀于喉为惑,即热淫于上之意”。病者茧唇,自系热淫于上,然病势至此,已呈虚象。宜补虚化湿热,舍此莫属。方中自洋参补脾肺之虚,并健运中气而化湿热。芩、连泄热,得干姜之温则虽寒而不滞,干姜虽热,得参、草之润而不燥。奇正相倚,并得法夏之降逆,使芩、连清降之热得以引而下行。故上方服一剂后,患儿即安静不啼,且能入睡。翌日热退汗止,唇肿渐消。二诊继以养胃阴善后。处方;

金石斛6克 瓜蒌根6克 沙参9克 元参9克 麦冬9克

粳米15克

连服二剂,唇肿全消,病遂愈。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