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地藏菩萨本愿经浅释

利益存亡品第七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一九六九年宣化上人讲述于

美国三藩市佛教讲堂

利益,利益什么呢?利益存,利益亡。存就是在生的人,亡就是已死的人,这一品是对于在生的人也有利益,对于死亡的人也有利益,怎么样对在生的人也有利益呢?在这部经文里面就说明白了。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观是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脱获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恶缘。念念增益。是等辈人。如履泥涂。负于重石。渐困渐重。足步深邃。若得遇知识。替与减负。或全与负。是知识有大力故。复相扶助。劝令牢脚。若达平地。须省恶路。无再经历。

“尔时”:在说第七品<利益存亡品>的时候。“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地藏王菩萨这位大菩萨对佛就说了。“世尊”!“我观是阎浮众生”:我观察南阎浮提所有的众生,“举心动念”:举是举起来,举起来这个心,摇动他的念头,也就是你心里所起的念头,所打的妄想。“无非是罪”:阎浮众生举心就想什么呢?就想邪念,想淫欲念,想种种的贪念,一动念就是自私,就是妒嫉,就是障碍。

人家比我好的,就生一种妒嫉心;不如我呢?又生一种看不起的心,以为人不如自己,是很愚痴的,所以看不起别人。但对比你聪明的人,又生一种嫉妒心,你说这怎么办?对愚痴的,你也不提拔他;对于有智慧的,却嫉妒他。我们对于愚痴的,应该教化他,令他有智慧,令他生聪明,这样才对。但人却不肯这样做,所以这举心动念,无非是罪,都是造罪业,没有发菩萨心肠。菩萨心肠是谁若比我好,我越高兴,我越要尊重恭敬这个人,不能嫉妒这个人。若谁比我不好,那我越要想法子让他和我一样,这才是菩萨的发心。可是,我们众生没有发菩萨心,所以都是罪。

“脱获善利”:脱获,就把所有善的利益都丢掉,或者你做了一点善事,想要种善根,但是不久远;或者学佛法学了一年,不学了;或者学了两年,不学了;或者遇到一个什么境界,退道心了。所以说“多退初心”:最初发心要学佛法,或者最初发心想要出家。但出家一年、两年、三年,唉!出家也没什么,修道修了三年还没开悟,也没有证果,大概是没有希望了,于是就退心还俗,不出家了,这是出家方面。而在家学佛法的人呢?学了一年,佛在眼前,离我很近;学到两年,佛就远了,离我有十万八千里;学到三年呢?,佛到西天,到天边去了,这就是多退初心。所谓“学道不负初心,成佛有余”,你修行,若是最初想要学佛法的这个念头,或者要出家的那个念头,能不把它失掉了,那早就成佛了。

我们出家人,要自己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要出家?出家人要和在家人不同,什么地方不同呢?例如:在家人一天到晚好讲话,出家人就应该少讲话。用得着的,可以讲有用的话;没有用的话,不要讲那么多话。所谓“口开神气散”,你这口一开呀,神气就散了;“舌动是非生”,话讲多了,就有是非,不是“是”,就是“非”。一有是非,就与道不相应;神气散了,与道也不相应。我们修道的人要常常自己管自己,不要管旁人,要把自己管得好好的,这叫不退初心。若多退初心,那即使当初发很坚固的誓愿,但时间一久了,就忘了,这就是多退初心。

“若遇恶缘”:要是遇到恶的因缘,你说怎么样呢?他可不退了,就念念增长,一念一念往上增加,增加这个恶缘。我遇到很多人修道修得很诚心,以后遇到魔境,就随着魔转了,这就是恶缘。总而言之,对修道不相应,使得你不能修道,这都叫恶缘。“念念增益”:增益也就是增长,增长也就是增益,增益就是一天比一天多。我们修道要聚菩提心,聚集菩提心,一天比一天多一点,这就叫增益;你一天比一天少,这就叫失去了,丧失了。但我们对菩提心,往往不是一天比一天增加;而遇到恶缘了,就一天比一天增长。

“是等辈人”:就是这一类人。“如履泥涂”:这有个比喻,譬如走路,走到泥涂中了,走到泥涂中还不要紧,又“负于重石”:这个石也可以讲是石ㄉㄢˋ,在中国十斗为一石。重石也就是身上背负着很重的东西,或者一百斤,或者两百磅,这已经很重了,而他又走在泥泞的地方,一只脚到里面去,那只脚拔出来,但这只脚又陷进去了,走也走不动,在里边非常的困难。在这个泥泞的地方呀!这个脚拔出,那个脚又陷进去;那个脚拔出,这个脚又陷进去,这就叫泥涂。你没有拿重的东西,勉强还可以在这个地方走路,现在你又有重的东西。什么是你重的东西?就是你的恶业。什么叫泥涂呢?就是三恶道,三恶道就是泥涂。

“渐困渐重”:所以在这个泥涂里头,一步比一步的困难,一步比一步重量增加。“足步深邃”:足步是一步比一步陷得深。啊!这你看怎么办?“若得遇知识”:要是得遇善知识。善知识就是佛,或者菩萨,或者有大智慧的善知识。“替与减负”:替他负担这个重担,因为他自己负担就不能走了,唯有遇到善知识,才能帮他减负,替他负担。“或全与负”:或者完全帮他负担,或者负担一半。“是知识有大力故”:这个善知识有大的力量,“复相扶助”:又扶助他,教他怎么样走。“劝令牢脚”:就劝他说你小心一点,走稳当一点。“若达平地”:要是从泥涂里,走到平地。“须省恶路”:省就是你要知道,要觉悟,以前走的那个恶路。“无再经历”:不要再跑到泥涂里面去,不要再走到那个险路上去了。

世尊。习恶众生。从纤毫间。便至无量。是诸众生。有如此习。临命终时。父母眷属。宜为设福。以资前路。或悬幡盖。及然油灯。或转读尊经。或供养佛像。及诸圣像。乃至念佛菩萨。及辟支佛名字。一名一号。历临终人耳根。或闻在本识。是诸众生。所造恶业。计其感果。必堕恶趣。缘是眷属。为临终人。修此圣因。如是众罪。悉皆消灭。若能更为。身死之后。七七日内。广造众善。能使是诸众生。永离恶趣。得生人天。受胜妙乐。

地藏王菩萨又称一声“世尊”,说是“习恶众生”:习恶的一切众生,“从纤毫间”:从最少的恶呀!“便至无量”:就聚集到无量无边那么多。“是诸众生有如此习”:所有的众生都有这种的习惯。“临命终时”:假设他要是临命终了,到死的时候,“父母眷属”:或者父母,或者他的眷属,“宜为设福”:应该为他作福德的事情,“以资前路”:帮助他前进,向前走的道路,就是他或者到地狱,或者是托生做人,都会得到好处,这就是前路。

“或悬幡盖”:或者悬挂幢幡宝盖。“及然油灯”:或者在佛前点灯。“或转读尊经”:或者念《地藏经》、《金刚经》,其他一切大乘经典,这叫尊经。“或供养佛像”:或者在佛像前面设供来供养佛。“及诸圣像”:或者其他菩萨,其他罗汉的像都可以。“乃至念佛菩萨”:或者念佛的名字,或者念菩萨的名字。“及辟支佛名字”:或者念辟支佛的名字,辟支佛就是缘觉。“一名一号”:念每一尊佛,或者菩萨,或者辟支佛的名号。“历临终人耳根”:要使令临命终的人能听得清清楚楚。“或闻在本识”:或者在他没有死以前,神识还没有散尽以前,使令他清楚的听见。

本识就是指第八识,这第八识去后来先,所以有句偈颂说:

浩浩三藏不可穷,

渊深七浪境前风,

受薰持种根身器,

去后来先作主翁。

浩浩是大的样子,三藏是指第八识──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又叫藏识,为什么说三藏?这个三藏,就是说过去、现在、未来的种子,都在八识里头藏着,所以说浩浩三藏不可穷。在这个三藏的藏识里边,就好像大海里边的波浪似的,无穷无尽,所以说不可穷尽。而我们人的心念,也好像水波浪那么多,无穷无尽,因此才说不可穷。“渊深七浪境前风”,这个很深的、渊深的,七浪,就是第七识。第七识,又叫传送识,它把前六识的意思传送给第八识,所以说境前风,这是好像前边那风吹来似的。

“受薰持种根身器”,受薰,因为这个第七识交给第八识了,传送给它,所以它受薰。持种、有这个种子在里边。根身器,根身器界都在这种子里边。“去后来先作主翁”,死的时候第八识最后去,生的时候第八识先来,所以说去后来先作主翁。因为你打妄想是作什么的,都是由第八识来支持,因此这也叫作主翁。经文里的本识就是指第八识,在诸识已经分散了,走了,眼识也没有了,耳识也听不见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都没有了,但第八识还没有走。在这个时候你帮他念经、念佛,或者是作什么功德,让第八识听见,这就叫闻在本识。

“是诸众生”:所有一切有罪的众生,“所造恶业”:他在生所造的恶业,“计其感果”:算计算计他所应该受的果报,“必堕恶趣”:一定会堕落三恶趣。“缘是眷属,为临终人修此圣因”:因为他家里的人为这个将死的人,修此圣因,作种种的善事。“如是众罪”:那像前边所说他所造的种种重罪,“悉皆消灭”:都会消灭没有了,洁净无余。

“若能更为身死之后”:假设在他死了之后,还能为他在“七七日内”:在七七四十九天之内。因为在七七之内,地狱审判中,这罪还没有决定,若你能为他“广造众善”:为他作种种善事。“能使是诸众生”:能使令有罪恶的众生,“永离恶趣”:永离地狱、饿鬼、畜生。“得生人天”:得生到人间或天上去,“受胜妙乐”:受非常快乐的这种妙乐。

现在眷属。利益无量。是故我今。对佛世尊。及天龙八部。人非人等。劝于阎浮提众生。临终之日。慎勿杀害。及造恶缘。拜祭鬼神。求诸魍魉。何以故。尔所杀害。乃至拜祭。无纤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结罪缘。转增深重。假使来世。或现在生。得获圣分。生人天中。缘是临终。被诸眷属。造是恶因。亦令是命终人。殃累对辩。晚生善处。何况临命终人。在生未曾。有少善根。各据本业。自受恶趣。何忍眷属。更为增业。譬如有人。从远地来。绝粮三日。所负担物。强过百斤。忽遇邻人。更附少物。以是之故。转复困重。

“现在眷属,利益无量”:若眷属能为临终人念佛名字,念菩萨名字,念地藏菩萨名字,或者阿罗汉、辟支佛名字,或者诵读一切的经典。这样,不但这个死的人,能受这种非常微妙的特别快乐;同时他在生的眷属,也得到无量无穷的利益。“是故”:因为这个,所以“我今对佛世尊”,“及天龙八部”:天上的龙等八部鬼神。天龙八部是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伽和“人、非人等”。“劝于阎浮提众生”:我用我的慈悲心,对佛菩萨、天龙八部、人非人等,劝阎浮提众生。“临终之日”:在临死的这一天,“慎勿杀害”:不要去杀害。“及造恶缘”:或者造种种恶缘,“拜祭鬼神,求诸魍魉”:求一切的外道鬼神,及一切的山妖水怪。魍魉是山精水怪之类的。

讲到这个地方,有一首偈颂为大家讲,偈颂上说:

有等迷人不安康,对神期许赛猪羊,

杀生冤业前生事,如何雪上又加霜;

休勿认定是猪羊,改头换面几千场,

如车轮转相还报,云海腾空无处藏。

“有等迷人不安康”,说有这一等愚迷的人,他做事情做得不安康。不安康,就是不妥,也就是做得不好。“对神期许赛猪羊”,中国有个错误的风俗,而在西方就没有那样的风气。怎样呢?中国人对死人叫白事,结婚叫红事;白事就是丧事,红事就是喜事。无论丧事、喜事,都杀猪宰羊的,用这些猪羊供鬼神,或者用鸡、鸭去求神祭拜,你没看见有的人拿鸡到城隍庙之类的地方去拜吗?这一类的人就叫“有等迷人不安康”,这是由于他不懂规矩,因此不安康,所以做的事情都不妥、不合法。“对神期许赛猪羊”,对着神像面前祈祷说:若保佑我那死去的爸爸或妈妈,或是哥哥弟弟,不堕地狱。那等过几天,我再杀只猪、杀只羊来供养你,给你吃,这么拿猪羊来做赌注。

“杀生冤业前生事”,杀生是一种冤业,你前生已经杀过生,今生又再杀生。本来这杀生的冤业,是前生造定的,现在今生又杀生,这就好像什么呢?就好像雪上又加一层霜似的,“如何雪上又加霜”,先前下的雪,本来就寒冷;而现在又加上一层霜,则更加寒冷。霜就是在没下雪之前下的叫霜。“休勿认定是猪羊”,你不要认定“猪”就是猪,“羊”就是羊。“改头换面几千场”,这个猪羊都是人托生的,人也可以做猪,猪又做人。你们有没有注意?你看哪个国家的人欢喜吃猪,哪个国家的人就都像猪的样子;哪个国家的人欢喜吃牛,哪个国家的人眼睛就像牛的眼睛似的。总之,哪个国家的人欢喜吃什么,哪个国家的人就像什么。好像泰国人不太爱吃猪、羊,而欢喜吃蛤蟆,所以泰国人的眼睛,那个样子都好像跟蛤蟆差不多。每一个国家都有他们的种类,所以说“改头换面几千场”,不知换过多少次了。

“如车轮转相还报”,就像车轮似的,转来转去。《楞严经》说“羊复为人”,羊既然可以为人,猪就不可以为人吗?不但羊猪可以为人,就是任何东西也都可以为人,不过换了个躯壳。换了个身体,你就不认识了。这个灵性由人身上搬到猪身上去;由猪身上又搬到人身上来,互相搬家。也就好像我们人住房子,由很高尚的高楼大厦搬到木屋区,搬到最坏的房子里头一样。我们现在做人就好像住高楼大厦似的;等你跑到猪羊里头去了,那就好像住小木屋,不好的房子一样。所以说:“如车轮转相还报”,互相还报。“云海腾空无处藏”,一个不明白的人,以为众生是各有各类。而一个得到宿命通的人,就知道人和一切众生都有连带的关系,默默之中,就是在人看不见的地方,好像大海似的,在虚空里头,云海腾空无处藏,谁也躲不过这个“因果”。因果在虚空里,在太空里,是永远存在的。种什么因,就结什么果,所以杀生就得杀生的报应,你做什么业,都是存在的,因此不要去求诸魍魉。

“何以故”:什么缘故呢?“尔所杀害”:尔就是你,你所杀害的猪羊。“乃至拜祭”:你去祭拜的那些个恶鬼邪神。“无纤毫之力”:它没有一点的力量来利益亡人,帮助这个死去的人。“但结罪缘”:只是增加罪的因缘。“转增深重”:罪的缘更加深重了。“假使来世”:假如这个死的人来世,“或现在生”:或者现在这一生。“得获圣分”:得到你做功德的好处,“生人天中”:或者生到人间,或者生到天上去。

“缘是临终,被诸眷属”:因为在临终时,被这一切眷属,“造是恶因”:做这种恶业。“亦令是命终人”:能使令命终的这个亡人,“殃累对辩”:殃就是殃累,也就是连累他有不好的结果。到地狱里又去和阎罗王辩论,譬如阎罗王说:“现在你家里人为你杀了很多的猪来祭祀鬼神。”那死去的人一定辩论说:“这不关我的事,我又没有叫他们杀,是他们自己杀的,我没有法子呀!”殃累对辩,在那个地方就辩论着,可惜地狱没有辩护律师,所以要自己这么样子去辩论。

“晚生善处”:明明应该早生到天上去的,也要晚很多的时间。“何况临命终人”:何况临命终的这个人,“在生”;在他生的时候,“未曾有少善根”:他从没有种过很少的善根。“各据本业”:他应该根据自己所造的业,“自受恶趣”:自己去受恶趣。“何忍眷属”:这一般的眷属怎么忍心,“更为增业”:更增加他们的业呢?所以人死了不应该为他杀生,不应该做恶事;应该吃斋、念佛、念经。

“譬如有人”:这有一个比喻,比喻什么呢?譬如有一个人,“从远地来”:从很远的地方来,“绝粮三日”:已经三天没吃饭了。“所负担物”:所负担的东西,“强过百斤”:有超过一百斤那么重。“忽遇邻人”:忽然间遇到一个邻居,“更附少物”:邻居又给他增加一些东西。

“以是之故,转复困重”:因为这个因缘,他的负担更增加了。这就是说这个人本来有罪业,你应该为他作福,减轻他的罪业,但你不单不为他作福,反而又为他杀生。他本来三天没吃饭,自己背了很多东西,已经走不动路了,你又给他增加一些负担,增加一些累赘,所以他负担更重了。表示这个人本来他就应该堕地狱,你又替他杀生,那他堕地狱的时间更久了,所以这叫转复困重。前边所讲有一个人,绝粮三日,所负担物,强过百斤,忽遇邻人,更附少物,以是之故,转复困重。这其中的“所负担物”譬喻五蕴;“强过百斤”,譬喻十恶。“忽遇邻人”,譬喻他家里的人,又帮他杀猪宰羊,这叫“更附少物”,更加重他的罪业。“以是之故,转复困重”:所以更加重他的负担,他的罪业更重了。

世尊。我观阎浮众生。但能于诸佛教中。乃至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尘。如是利益。悉皆自得。说是语时。会中有一长者。名曰大辩。是长者久证无生。化度十方。现长者身。

“世尊,我观阎浮众生”:地藏菩萨说,世尊啊!我看阎浮提的众生。“但能于诸佛教中”:他只要能在佛教里头,“乃至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尘”:乃至于他做的善事,好像一根毫毛那么多,一滴水那么多,一粒沙那么多,一粒微尘那么多。“如是利益,悉皆自得”:他所做的善事,所得的功德,都是他自己的。“说是语时”:说这话的时候,“会中有一长者”:会中有一个大富长者,“名曰大辩”:这个长者的名字叫大辩,因为他具足四无碍辩──义无碍辩、法无碍辩、词无碍辩、乐说无碍辩,这四种无碍的辩才。“是长者久证无生”:这个大富者在很久以前就证得无生法忍,得到涅槃果位。“化度十方”:他教化度脱一切十方的众生,“现长者身”:他现出一位大富长者身。

合掌恭敬。问地藏菩萨言。大士。是南阎浮提众生。命终之后。小大眷属。为修功德。乃至设斋。造众善因。是命终人。得大利益。及解脱不。地藏答言。长者。我今为未来现在。一切众生。承佛威力。略说是事。长者。未来现在诸众生等。临命终日。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一辟支佛名。不问有罪无罪。悉得解脱。

这位长者就“合掌恭敬,问地藏菩萨言:大士!是南阎浮提众生”,“命终之后”:这个人死了之后。“小大眷属,为修功德”:他家里的人为他做种种的功德。“乃至设斋”:乃至于设斋,设斋就是供养三宝。“造众善因”:造一切善的种子。“是命终人”:这个临命终的人,“得大利益及解脱不”:他能不能得到大的利益,或得以解脱他的罪业呢?

“地藏答言”:地藏菩萨对“长者”说,“我今为未来现在一切众生,承佛威力”:我现在是藉着佛的大威神力。你看!地藏菩萨他不说是他自己的大威神力,而说藉着佛的大威神力,为什么呢?这表示他尊重佛,所以处处都将佛举在前面。“略说是事”:我略略的说一说这些事情。

“长者”:地藏王菩萨又叫一声长者。说“未来现在诸众生等”:所有一切的众生,“临命终日”:在临死的这一天。“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一辟支佛名”:他能听见一尊佛的名字,或一尊菩萨的名字,或一位缘觉──辟支佛的名字。“不问有罪无罪”:不管他有罪或是没有罪。“悉得解脱”:完全都得到解脱。为什么在临终的时候闻一佛名,或一菩萨名,或一辟支佛名,就能把他的罪业消除去了呢?因为人在临命终的时候,这暖、息、识这三种将要断的时候,暖、息、识这三种组织成一个命根,人死了,这命根就要断了。命根断,先没有暖气;然后,没有呼吸了;再来,识也就走了。这三种都断了,就临命终了,人死了就是命根断了。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人之将亡,其言也善。

人在临死的时候,会天良发现,良心就会发现自己一生所做的事,或者对、或者不对,都会有一种反省,这时候对自己所做不对的事情,就真正知道不对了。因为知道真正不对,所以就会生出一种忏悔心。忏悔心一生出来,所以就算他只听见一尊佛的名字,一尊菩萨的名字,或一尊辟支佛的名字,都可以灭罪无量,种无量的善根,灭无量的罪过。所以临命终是最要紧的时候,可是这也是最不容易发这种善心的时候。我们人为什么平时要念佛呢?平时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预备临命终的时候才能忘不了。因为你平时就念,临命终的时候就不会忘了。如果你单想要临命终的时候再念佛,再生善心,那是很不容易生出来的。但是若能生出来,那也是非常有效验的,只要一念忏悔,就可以将一切罪业都灭除了。

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众罪。命终之后。眷属小大。为造福利。一切圣事。七分之中。而乃获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以是之故。未来现在。善男女等。闻健自修。分分己获。无常大鬼。不期而到。冥冥游神。未知罪福。七七日内。如痴如聋。或在诸司。辩论业果。审定之后。据业受生。未测之间。千万愁苦。何况堕于诸恶趣等。是命终人。未得受生。在七七日内。念念之间。望诸骨肉眷属。与造福力救拔。过是日后。随业受报。若是罪人。动经千百岁中。无解脱日。若是五无间罪。堕大地狱。千劫万劫。永受众苦。

“若有男子女人”:假设若有修五戒十善的男子和女人,“在生不修善因”:他虽然是受五戒十善,但是他不做善因,不修善的事情。“多造众罪”:他造很多的罪业。“命终之后”:生命终了之后,“眷属小大为造福利”:他的眷属,或者给他造一点小的福利,或者造一点大的福利。“一切圣事”:一切圣事,也就是善事。“七分之中而乃获一”:在七分之中,往生的人只可以得到一分。“六分功德,生者自利”:六分的功德,是由在生的人自己得到。

“以是之故”:以这种的缘故,“未来现在善男女等”:将来和现在这一切的善男女等。“闻健自修”:在耳聪目明,非常健康的时候,应该自己修善事。“分分己获”:在生时你自己做的功德,每一分功德都是自己得到的。“无常大鬼,不期而到”:怎么叫无常鬼呢?他到这儿的时候,你就不常了,但你也不会知道什么时候无常鬼会来。“冥冥游神”:冥冥就是很黑暗的。游神也就是游魂,也就是你的魂魄,也就是中阴身,又叫中有身。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这个中有身的有,就是“有缘生”的“有”。前五阴已灭,后五阴未生,在前后五阴未生的时候,叫中阴身。中阴身看大地如墨,看这个世界没有日月光明,所以叫冥冥游神。“未知罪福”:也不知道他是造罪呢?还是有福?

“七七日内”:七七就是四十九天,在中国因为佛法的关系,人死后在七七四十九天之内,会请僧、请道,为亡者超度念经。在这七七日内,也就是因为《地藏经》中讲明白了,说在七七四十九天内。“如痴如聋”:如痴,就像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人;如聋,也听不见什么声音。“或在诸司,辩论业果”:地狱有阎罗王,阎罗王不是一个而已,有十个阎罗王──十殿阎君。每一个阎君,下又分了很多部门,所以每一个阎罗王有五个司,各有鲜官(禁杀)、水官(禁盗)、铁官(禁淫)、土官(禁两舌)、天官(禁酒)这五种官,每一个阎罗王有这五种官,所以叫五司。这五司管人一生所造的罪业,哪一个司管哪一种罪业,犯哪一种罪业的亡者就到那儿受审问,审问就是到那儿辩论。

“审定之后”:辩论业果,所造的什么业,将来要受什么果报。审定之后,“据业受生”:根据他所造的业,就去受果报。“未测之间”:在还没有知道之前,“千万愁苦”:这时候很忧虑,很担心,不知将来自己是去做牛做马,做猪做羊,或者做人,自己也都不知道,所以千万愁苦。“何况堕于诸恶趣等”:更何况已经堕落到地狱、饿鬼、畜生这诸恶趣里了呢?

“是命终人”:临命终的这个人,“未得受生”:没有得到受生之前。“在七七日内”:在七七四十九天以内,“念念之间,望诸骨肉眷属”:在这七七四十九天以内,他念念之间,每一念之间都希望他的一切骨肉,骨肉就是他的亲戚眷属,他家里的人。“与造福力救拔”:能帮他念念《地藏经》,或拜拜《地藏忏》,或者拜拜地藏王菩萨,造种种的福利,供养三宝,来救拔他。“过是日后,随业受报”:过这四十九天之后,他随他自己所造的业,而去受他的果报。“若是罪人”,“动经千百岁中”:他经过千百岁的时间,“无解脱日”:没有解脱的时候。

“若是五无间罪”:假若是造了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这五种极端罪恶的罪,即会堕无间地狱,所以说是无间罪。五无间就是时无间:从初入地狱到终了的时候,这中间没有一时一刻可以停止受苦,所以叫时无间。形无间:一个人到地狱里,眼看他自己身满地狱,那么很多人也是同样身满地狱,这叫形无间。苦无间:从初入地狱后,所受一切罪器叉棒的苦刑也都是时刻没有间断。命无间:罪人到这种地狱里,其生命一日一夜,万死万生,也都是无间。果报无间:所受的果报也都没有间断。死“堕大地狱”:堕八寒地狱、八热地狱,种种大地狱。“千劫万劫,永受众苦”:到一千劫、一万劫这么长的时间,也永远在地狱里受苦。

复次长者。如是罪业众生。命终之后。眷属骨肉。为修营斋。资助业道。未斋食竟。及营斋之次。米泔菜叶。不弃于地。乃至诸食。未献佛僧。勿得先食。如有违食。及不精勤。是命终人。了不得力。如精勤护净。奉献佛僧。是命终人。七分获一。是故长者。阎浮众生。若能为其父母。乃至眷属。命终之后。设斋供养。志心勤恳。如是之人。存亡获利。说是语时。忉利天宫。有千万亿那由他阎浮鬼神。悉发无量菩提之心。大辩长者作礼而退。

“复次长者”:地藏菩萨又对长者说,我再为你详细说一说。“如是罪业众生”:像前面所说这些造罪业的众生,“命终之后”:在他命终之后。“眷属骨肉”:他的家人,或者他的亲戚朋友。“为修营斋”:替他供养三宝。营斋就是做一点好的斋菜及好的饭,来供养三宝。“资助业道”:来帮助他这个业道,这个业当然是恶业了,帮助他把恶业减轻了。“未斋食竟”:在没有吃斋之前,“及营斋之次”:或者在做斋完了之后。“米泔”:米泔就是米汁。“菜叶”:就是菜的叶子。“不弃于地”:不能把它糟蹋、不能随便丢弃。“乃至诸食未献佛僧”:所有的斋菜做好了,在没有供佛之前,没有给僧人吃之前。“勿得先食”:不能自己先吃。

所以在庙上,或佛堂,你无论做什么东西,都要先供佛。本来在佛的诞辰,先要做点好的斋菜来供佛,供完佛之后,人才可以吃。供佛在中国来讲,有的用三碗饭菜,摆在佛前,要摆得正正当当,不是随便摆在一边,马马虎虎的。譬如三碗要摆在正中间,摆得很好看,齐齐整整,供水果也是。佛前摆供的地方,任何东西都不能放,这表示恭敬。你若随便放东西,那就表示不恭敬佛,为什么?譬如在一个人面前,你放了乱七八糟的东西,他也会不高兴的。要是不修边幅,马马虎虎,像猪狗那班人,那就无所谓。要是一个干净整齐的人,放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在他面前,他会不高兴的。尤其佛是一个最清净的人,所以你放得乱七八糟的在佛前,那是不对的。

佛前只可以摆佛的供果或供菜,其余的东西都不能摆。除了用三碗饭菜供佛,又有的用五碗,也有的用七碗,有的用九碗,也有的用很多很多的。尤其是供天,在佛前几张台桌都摆满了,完全用斋菜来供佛,一碗又一碗都摆得整整齐齐。不是用一个大大的东西摆在那地方,或者买了饼乾就那么放着,也不打开,那不是供佛,那等于在污辱佛一样。在佛前供东西,必须把它打开,不是用纸包着就放在那儿,这就是供佛,那不是的。这些问题我们都应该知道的,你在佛前供东西,你也不打开,就往那儿一摆,那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你就是给人吃东西,你也不能就这么一摆说:“你吃吧!”人家也不会吃的。

中国有“君子不食嗟来食”的事,好像要饭的人,当你给他饭时,又不屑的喊道:“喂!你吃吧!”他也不会吃的,这叫不食嗟来食,何况供佛呢?摆在那儿也不打开。我看见很多次,不过我也没有这么多时间来讲这些问题。现在佛法传到西方来,表面的仪式一定要知道,上供的碗一定要摆得正正当当,不能乱摆的,供果、花瓶也都要摆得正当,好像花瓶你摆得不对称,该摆在这个地方,而你摆在那个地方,这就不好看,就偏坠了。一切事都要有规矩的,说是这么多的规矩怎么搞得定呢?搞不定,那你就不要修行。修行就是处处都要合法,处处都要循规蹈矩。

还有,出家有出家的规矩,在家有在家的规矩。出家大徒弟要听师父的话;其余第二徒弟要听大徒弟的话;第三徒弟要听大徒弟、二徒弟的话,不能目无师长。做大徒弟不听师父的教化,这叫目无师长。你做第二徒弟一定要听师兄的教化,不能轻慢师兄;第三徒弟一定要听第一个和第二个的话。第一个、第二个叫你做什么,你一定要做;不做,那就是不守规矩。不叫你做什么,你一定就不能做,否则也就是不规矩。佛法里一定要有师长,你不能目无师长。

你晚出家一天就是师弟,早出家一天就是师兄。谁先出家,谁就做大的;谁后出家,谁就是小的。不论年纪多大,你年纪一百岁,你晚出家,也是师弟;你年纪一岁,你先出家,就是师兄。以你出家那天,当做你出家的生日,所以临终时候,要计算僧腊多少年,如世寿六十,僧寿四十。尤其你出家受戒时,谁先受戒,谁就是师兄。即使一起去受戒,但比你先登坛受戒的人,就叫戒兄;比你晚受戒的人,叫戒弟。不过在戒坛里都是你称我“戒兄”,我也称你“戒兄”,没有称“戒弟”的,因为大家都是客气的,你就是戒弟,也都称你是戒兄了。还有在庙上出家的小沙弥,一定要听大沙弥的指挥;不听就是犯上,就是忤逆不孝,就是犯上作乱。尤其佛教出家的规矩,最注重长幼尊卑,没有长幼尊卑,好像在家那么样,是不可以的。

我平常也没有时间来讲这些供佛的规矩,所以马马虎虎的,就看看你们自己究竟是愚痴,还是智慧。若有智慧的人这是不需要教的,我从来没有人来教,但我一看就知道。愚痴的人,即使你教他,他也不记得。所以一切事,一切时一切处都表现出这个人有没有智慧。

食物在没献给佛僧的时候,勿得先食。所以在家人在庙上吃东西,必须要等到供过佛,出家人也来吃了,大家一起吃才可以。不可以在出家人还没吃之前,你先吃,这是不可以的。不只是供佛,供养三宝,都是要这样。“如有违食”:假使你不遵守这个规矩。“及不精勤”:或是不注意,不好好做,马马虎虎的,这叫不精勤。“是命终人”:供养三宝,不要马虎,如果你马马虎虎来供养三宝,那这个命终的人,“了不得力”:他一点好处也得不到。“如精勤护净”:如果特别注意,特别小心来保护这个饮食,使之清净。“奉献佛僧”:奉献要恭恭敬敬的。

记得去年有一次传供,大家跪在那里拿着东西供佛,斋菜装在盘里,或者碗里,我交给你,你交给我,这么轮着,然后都放在佛前。大家在庙上,很慎重的用很多斋菜来供佛,有几十百种都是不一样的,这好多种都装在四方盘里互相传供。有的用念珠来供佛,有的用衣服来供佛,什么都可以供佛的。但都必须是新的,都是好的;不可以拿不要的东西,烂的东西,坏的东西来供佛。好像某某人,他来供养三宝,买了一些香菜,却先把一些嫩的、好的,自己先留起来,而把一些老的,咬不动的,拿来供养我,表示他供养了,这完全没有功德。所以说奉献佛僧,为命终的人,你要是精勤、很注意、很小心的做这些斋菜,“是命终人七分获一”:这个命终的人,在七分的功德中,他能得到一分;其余六分,是活的人自己得到的。

“是故长者”:因为这个,所以长者!“阎浮众生”:南阎浮提的一切众生,“若能为其父母”;为他的父母,“乃至眷属”:或者是亲戚。“命终之后”:他死了之后,“设斋供养”:设斋就是设立斋菜来供养三宝。“志心勤恳”:志心就是至诚无以复加,非常诚恳的心。“如是之人”:像这样的这个人,“存亡获利”:在生的人也得到好处,死的人也得到好处。

“说是语时”:说这些话的时候,“忉利天宫”:在忉利天宫,“有千万亿那由他阎浮鬼神”:有很多很多阎浮世界的鬼神,“悉发无量菩提之心”: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大辩长者,作礼而退”:这位大辩长者向地藏菩萨叩头,向释迦牟尼佛也叩头作礼,然后就退到一边去。尤其是出家人,不单是向师父叩头,而且师弟也应该向师兄叩头,不是说像美国人,父母兄弟各不相干,你不管我,我也不管你,不是这样子的。你做师弟,就要如此,谁叫你做师弟来的?谁叫你出家晚来的?你出家晚,你就要恭敬师兄;不恭敬师兄,这就是犯过,就是犯佛教的规矩,将来要被火烧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