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国故概论

一五 清魏默深《两汉经师今古文家法考序》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魏源曰:余读《后汉书·儒林传》,卫、杜、马、贾诸君子承刘歆之绪论,创立费、孔、毛、左古文之宗,土苴西京十四博士今文之学,谓之俗儒,废书而喟。夫西汉经师,承七十子微言大义,《易》则施、孟、梁丘,皆能以占变知来,《书》则大小夏侯、欧阳、倪宽,皆能以《洪范》匡世主,《诗》则申公、辕固生、韩婴、王吉、韦孟、匡衡,皆以三百篇当谏书,《春秋》则董仲舒、隽不疑之决狱,《礼》则鲁诸生、贾谊、韩元成之议制度,而萧望之等皆以《孝经》、《论语》保傅辅道,求之东京,未或有闻焉。其文章述作,则陆贾《新语》以《诗》、《书》说高祖,贾谊《新书》为汉定制作。《春秋繁露》、《尚书大传》、《韩诗外传》、刘向《五行》、扬雄《太玄》皆以其自得之学,范阴阳,矩圣学,规皇极,斐然与三代同风,而东京亦未有闻焉。今世言学,则必曰“东汉之学胜西汉,东汉郑许之学综六经”。呜呼,二君!惟六书三礼并视诸经为闳深,故多用今文家法。及郑氏旁释《易》、《诗》、《书》、《春秋》,皆创异门户,左今右古。其后郑学大行,骎淫遂至《易》亡施、孟、梁丘,《书》亡夏侯、欧阳,《诗》亡齐、鲁、韩,《春秋》邹、夹,公羊、穀梁半亡半存,亦成绝学。谶纬盛,经术卑,儒用绌。晏、肃、预、谧、赜之徒,始得以清言名理并起持其后。东晋梅赜伪《古文书》遂乘机窜入,并马、郑亦归于沦佚。西京微言大义之学,坠于东京。东京典章制度之学,绝于隋唐。两汉故训声音之学,熄于魏晋。其道果孰隆替哉!且夫文质再世而必复,天道三微而成一著。今日复古之要,由诂训声音以进于东京典章制度,此齐一变至鲁也。由典章制度以进于西汉微言大义,贯经术政事文章于一,此鲁一变至道也。道光商横摄提格之岁,源既叙录武进礼曹刘申甫先生遗书,略陈群经家法。兹乃推广遍集两汉《儒林传》、《艺文志》之文,凡得《周易》今文家:施氏学第一。梁丘学第二。孟喜氏学第三。孟氏学旁出京氏、焦氏第四。《周易》古文家费氏学第五。其流为荀氏卦气之学、郑玄爻辰之学,此外又有虞翻消息卦变之学。斯为《易》学今古传授大概也。《尚书》今文列于博士者,有伏生、欧阳、大小夏侯二十八篇之学。有孔安国古文四十余篇之学。东汉初,刘歆、杜林、卫宏、贾逵、马融、郑康成又别创古文之学,其篇次与今文同,而孔安国佚十六篇仍无师说。此皆不列于博士者。及东晋伪古文及伪孔传出,唐代列于学校,而伏、欧之今文,马、郑之古文,同时并亡。予据《大传》残编加以《史记》、《汉书》诸子所征引,共成《书古微》。斯《尚书》今古文传授大概也。《诗》则汉初皆习齐辕固生、鲁申公、韩婴三家。惟《毛诗》别为古文。郑康成初年习《韩诗》。及笺《诗》,改从毛。于是齐、鲁、韩次第佚亡,今惟存《毛传》。及宋朱子、王应麟始略采三家诗残文而未得条绪。明何楷、本朝范家相、桐城徐璈次第搜辑,始获三家诗十之七八,而余发挥之,成《诗古微》。此《诗》今古文大概也。小学以《说文》为大宗,历代罕究。国朝顾炎武始明音学,而段、王二氏发明《说文》、《广雅》,惟转注之说尚有疏舛,予特为发明之。此小学家之大概也。《礼经》则禘祫之义,王肃与郑玄抗衡。郑主纬书感生五帝之说,肃主人帝为始祖所自出之帝。输攻墨,一本墨下有守字。秦固失之,楚亦未得。而郑玄《周礼注》计口出泉,至宋遂启王安石新法之祸。惟宋朱子纂《仪礼经传通解》,分家礼、邦国礼、王朝礼、丧祭礼,合三礼为一书,集三代古礼之大成。又欲采后世制度因革损益以择其可行,国朝《读礼通考》、《五礼通考》实成其志。此则古今三礼之大概也。今采史志所载各家,立案于前,而后随人疏证,略施断制于后,俾承学之士法古今者,一披览而群经群儒粲然如处一堂。识大识小,学无常师,以为后之君子,亦将有乐于斯乎!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