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礼记今注今译

第四十 儒行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孔子为儒者表率,其弟子所得或具体而微,或仅有圣人之一体。传至战国末季,儒分为八;故其持论不免有所偏差。本篇盖假托孔子与鲁哀公答问之辞,集众儒之遗绪以综述儒者行为。后人或以为踳驳,不足与经教并列。然任何学说之发展,必有偏至,兹篇列举诸端,正可从而窥见儒说衍进之大全。宋世帝王尝以之颁授学子,盖能践言而笃行之,斯不愧于为儒了。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夫子之服,其儒服与?”孔子对曰:“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1,长居宋,冠章甫之冠2。丘闻之也: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也乡3;丘不知儒服。”

今注

1 逢,宽大。掖,袖子。

2 章甫,殷代帽子的名称。

3 乡,如其乡人而不标奇立异。

今译

鲁哀公问孔子说:“老先生所穿的衣服,是儒者特有的服装吗?”孔子回答说:“丘年少的时候,住在鲁国,穿着大袖的衣服;长大之后,住在宋国,宋国是殷的后代,所以又戴着殷代传下的章甫帽。丘曾听人说:君子的学问要通博,衣服要随俗,丘不知道什么是儒者特有的服装。”

哀公曰:“敢问儒行。”孔子对曰:“遽数之1不能终其物,悉数之乃留2,更仆3未可终也。”

今注

1 遽,匆忙。

2 留,迟久。

3 更仆,更番替换侍者。

今译

哀公又问:“请问儒者的行为准则?”孔子回答说:“儒者的行为很多,匆匆忙忙地不能讲完,如果一一地讲,要花很多时间,讲到仆人换班也讲不完。”

哀公命席。孔子侍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

今译

哀公使人摆设了座席,孔子陪坐,说:“儒者像筵席上的珍宝,等待诸侯的聘用,早晚用功研究学问以等待别人的请教,心怀忠信以等待别人的推举,力行不倦以等待别人的选取,他们自修立身经常都是这样的。

“儒有衣冠中,动作慎,其大让如慢,小让如伪,大则如威1,小则如愧,其难进而易退也,粥粥若无能也2,其容貌有如此者。

今注

1 威,畏惧。

2 粥粥,柔弱的样子。

今译

“儒者所穿戴的衣服帽子,得其中度,不异于常人;行为谨慎;对大事的推让,辞貌宽缓,有如傲慢;对小事,始辞而终受,有如虚伪;做大事时再三考虑,好像有所畏惧;做小事时亦不放任,有如有所愧慊;他们不急躁于进取而轻易于退让,看似柔弱无能,儒者的容貌是这样的。

“儒有居处齐难1,其坐起恭敬,言必先信,行必中正,道涂不争险易之利,冬夏不争阴阳之和2,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其备豫有如此者。

今注

1 齐难,郑玄说是齐庄可畏难。

2 郑玄说:止不选处。孔疏说:冬温夏凉,是阴阳之和处,此并为世人所争,唯儒者让而不争。

今译

“儒者平日的起居行动,都很严肃而勤勉,他们的一坐一立,都很恭敬,讲话有信用,行为不偏差;在路途上,不计较艰险或坦易的便利;冬天、夏天,不计较冷暖舒适。但是爱惜生命以期为世用,保养身体准备有所作为。儒者的防祸害、行善道是这样的。

“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立义以为土地1;不祈多积2,多文以为富。难得而易禄也,易禄而难畜3也,非时不见,不亦难得乎?非义不合,不亦难畜乎?先劳而后禄,不亦易禄乎?其近人有如此者。

今注

1 土地,立身之处。儒者立身于仁义,故不祈土地。

2 积,聚财。

3 畜,养育。供人衣食使为臣仆。

今译

“儒者不以金玉为宝,而以忠信为宝;不希求土地,而立身于义理;不希求多所积蓄,而以多学得文章才艺为富有。儒者是很不容易罗致的,但很容易供养,虽然容易供养,却难以羁留。儒者不在适当的时候不见人,那不是很难罗致吗?义理相合则留,不合则去,不是难以羁留吗?儒者先做而后谈供养,这难道不是,并不在乎供养吗?儒者待人接物是这样的。

“儒有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1,见利不亏其义;劫之以众,沮之以兵2,见死不更其守;鸷虫攫搏不程勇者3,引重鼎不程其力4;往者不悔,来者不豫5;过言不再,流言不极6;不断其威,不习其谋7。其特立有如此者。

今注

1 委,赠送。淹,郑玄说是“浸渍”,就是“包围”的意思。

2 劫,威胁。沮,恐吓。兵,武器。

3 鸷虫,猛兽。攫搏,打斗。程,量度。

4 引,“举”的意思。

5 不悔,从一而终,不中途反悔。不豫,不做预谋,见到该行的就实行。

6 流言,谣言。极,穷极;不极,就是不追究起源。

7 习,俞樾说是“重”的意思。

今译

“把钱财物品赠送给他,用玩乐爱好来包围他,儒者亦不会见利忘义;拿很多人来威胁他,用武器来恐吓他,儒者亦不会因怕死而改变操守;遇到猛兽便上前搏斗,毫不考虑自己的勇武够不够,举重鼎亦不考虑自己的力量够不够,只问该不该做就动手;对于过去的事,不再追悔,未来的事,不预先妄加猜测,该做的就去做;讲错了的话,不会再讲,不听信谣言,亦不去寻究它的根底;常常保持威严,使人敬畏,不重视谋略,而常行所当行。儒者的特立独行是这样的。

“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其居处不淫,其饮食不溽1;其过失可微辨而不可面数也。其刚毅有如此者。

今注

1 淫,奢侈。溽,俞樾说与“蓐”字通,“丰厚”的意思。

今译

“儒者可以亲密而不可以威胁;可以接近但不可以逼迫;可以杀而不可以侮辱。他所居住的地方很朴素,饮食很简单;他有过失,别人可以轻微委婉地示意,而不可以当面一一指出。儒者的刚强严毅是这样的。

“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1;戴仁而行,抱义而处2,虽有暴政,不更其所。其自立有如此者。

今注

1 甲,铁甲。胄,头盔。干,小盾。橹,大盾,即挡箭牌。孔疏说:甲、胄、干、橹,所以御患难,儒者以忠、信、礼、义御患难,谓有忠、信、礼、义,则人不敢侵侮。

2 戴仁、抱义,是说尊重仁义,有如头顶手抱一般。

今译

“儒者用忠信作为盔甲,用礼义作为盾牌,来保护自己;无论是行动还是安居,都谨守着仁义,虽然遇到暴虐的政治,但也不改变自己的操守。儒者的自立是这样的。

“儒有一亩之宫1,环堵之室2,筚门圭窬3,蓬户瓮牖4;易衣而出5,并日而食6,上荅之不敢以疑7,上不荅不敢以谄。其仕有如此者。

今注

1 一亩,纵横各十步。宫,墙垣。

2 环,周围。堵,五版为一堵。室,房间。

3 筚门,用荆竹编成的柴门。圭窬,通往后院的旁门叫“窬”;圭窬的形状上尖下方,像“圭”的样子。

4 蓬户,以蓬草编成的户。瓮牖,瓮是陶制的盛器,牖是窗子,这是说用破瓮镶入墙壁所成的窗子。

5 易衣而出,孔疏引王氏的讲法,说“更相衣而后可以出”,“是合家共一衣”。一家人才穿一件衣服,似乎没有道理,这里所说的“衣”,可能是参加隆重宴会较体面的“外出服”,否则在家的人赤身露体,成何体统?

6 郑注说“二日用一日食”,孔疏说“不日日得食,或二日三日并得一日之食”,仕者虽节俭,亦不至于两三日才吃一次饭,而且饿着肚子,亦不能办事,依郑氏之说,似是说儒者的节省,将一日量的食物尽可能分作两日吃,这亦响应上文“饮食不溽”的讲法。

7 荅,王夫之说是“以礼进之”。不敢以疑,不自疑能力不及。

今译

“儒者住的是宽广十步的家,家唯四壁,荆竹为门,蓬草为户,破瓮镶就的窗子;通常只有一套外出的衣服,出门才换上;两日食一日的食物尽可能分食;国君采纳自己的建议,他不怀疑自己的能力不足;国君不采纳自己的建议,亦不去取媚于人。儒者的出仕态度是这样的。

“儒有今人与居,古人与稽;今世行之,后世以为楷;适弗逢世,上弗援,下弗推,谗谄之民,有比党而危之者,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虽危起居,竟信其志1,犹将不忘百姓之病也。其忧思有如此者。

今注

1 起居,日常生活。信,郑玄说:“读如屈伸之伸,假借字。”

今译

“儒者虽生于当世,但不忘稽考古人的行为;要使今世的行为,可做后代的模范;如或未遇政治修明的时代,在上位的人不提拔,在下位的人不推荐,那些好造谣取媚的人,联群结党加以陷害,但只能加害他的身体,绝对改变不了他的志向,虽然日常生活受到困扰,但终要伸展他的志向,而且始终没有忘记老百姓的困苦。儒者所忧所思是这样的。

“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幽居而不淫,上通而不困。礼之以和为贵,忠信之美;优游之法,举贤而容众,毁方而瓦合1。其宽裕有如此者。

今注

1 毁方而瓦合,去一己之圭角,以便团结。陈澔说:陶瓦之事,其初则圆,剖之为四,其形则方,毁其圆以为方,合其方而复圆,盖于涵容之中,未尝无分辨之意。

今译

“儒者学问广博而不停止学习,行为纯一而不断提高自己;不得志的时候不做邪僻的行为,通达于上的时候,力行正道,不为礼义所困。礼的本质严肃,而其作用贵在和合,忠信是礼的本质,故以为美;柔是礼的应用,故以为法则,推举贤人而容纳一般人,像陶瓦一样方而能合。儒者的宽容大度是这样的。

“儒有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程功积事,推贤而进达之,不望其报;君得其志,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其举贤援能有如此者。

今译

“儒者推荐人才,只问能力胜任与否,不因亲族关系便不推荐,或因旧雠宿怨便不推举。他们要考虑功绩,累积事实,推荐贤者而使他得到任用,不企求别人的报答。君主因得到儒者的帮助而得发展其志向,只求有利于国家,并不贪个人的富贵。儒者的推荐贤者,引用能者是这样的。

“儒有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相示也;爵位相先也,患难相死也;久相待也,远相致也。其任举有如此者。

今译

“儒者听到有益的话,便要告诉别人,见到有益的事,便要指示别人;有爵位,则彼此推让,遇到患难,则争相效死;自己将要升迁,若朋友仍在下位,便等待着一齐升迁;自己在此国得志,若朋友在他国不得意,虽路途遥远,亦必设法招致。儒者的荐举朋友是这样的。

“儒有澡身而浴德,陈言而伏,静而正之1,上弗知也;粗而翘之2,又不急为也;不临深而为高,不加少而为多;世治不轻,世乱不沮3;同弗与,异弗非也。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

今注

1 伏,顺从。静而正之,矫正于无形之中。

2 粗,郑玄说是“疏、微”的意思。翘,孔疏说是“起发”之意。陈澔说与“招其君之过”的“招”字同,举也,举其过而谏之。

3 孔疏云:世治之时,虽要群贤并处,不自轻也,言常自重爱。沮犹废坏,言世乱之时,道虽不行,亦不沮丧。

今译

“儒者澡洁身体,沐浴于道德,侍奉君上,陈述自己的意见,而顺从君上的施行,使其改正于潜移默化中,而君上并未觉察到;君上有过失,待适当的时机,举发其大端而劝谏,但又不操之过急;既得志,不故意在地位卑下的人前显示自己的尊贵,不在功绩少的人前显示自己功绩众多。社会安定,群贤并处,不轻视自己;社会混乱不安的时候,绝不颓丧自己的志向;不与见解相同的人结成党派,亦不非毁见解不同的人。儒者立身行为与众不同,是这样的。

“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慎静而尚宽,强毅以与人1,博学以知服2;近文章砥厉廉隅3;虽分国如锱铢4,不臣不仕。其规为有如此者。

今注

1 孙希旦说:与人,犹《论语》“可者与之”的“与”。这是说儒者性格强毅,但遇到别人合理的见解,还是顺从的。

2 郑玄说:博学以知服,不用己之知,胜于先世贤知之所言。“服”字作“服从”讲。俞樾云:“服”非畏服之谓,“服”当从“ㄗ”,ㄗ事之制也;知服者,谓博学。按上文慎静而尚宽,强毅以与人,慎静与尚宽,强毅以与人,均为相对之文,这里“博学”亦应与“知服”相对,若依俞说则不合。孙希旦云:服,行也;所学极其博,然博学则虑其泛滥而失归,而又能知其所当行。孙说是。

3 砥厉,磨砺。廉,棱。隅,角。此言近文章以磨砺气节。

4 二十四铢为两,八两为锱。“锱铢”是代表“微小”的意思。

今译

“儒者上则不做天子之臣,下不仕诸侯之国;谨慎安静而爱好宽和,刚强严毅而又能与人交往,广博学习而服膺贤人;接近文章,而能磨砺气节;虽裂土分封,但在他看来只像锱铢一般微不足道,其不臣不仕。儒者规范自己的行为是这样的。

“儒有合志同方1,营道同术2;并立则乐,相下不厌;久不相见,闻流言不信;其行本方立义,同而进,不同而退。其交友有如此者。

今注

1 合志同方,志趣相同。

2 营道同术,行为一致。

今译

“儒者有同一的志向,同一的行为;彼此有成就都感到欢乐,地位高下不相厌弃;久不相见,听到不利于对方的谣言,亦不相信;行为本于方正,建立在道义之上,大家志向相同就在一起,意见不同的时候就分开。儒者交朋友的态度是这样的。

“温良者,仁之本也;敬慎者,仁之地也;宽裕者,仁之作也;孙接1者,仁之能也;礼节者,仁之貌也;言谈者,仁之文也;歌乐者,仁之和也;分散2者,仁之施也;儒者兼此而有之,犹且不敢言仁也。其尊让有如此者。

今注

1 逊(孙)接,谦逊地待人接物。

2 分散,以财物赒济贫穷。

今译

“温柔良善是仁的根本;恭敬谨慎是仁的土壤;宽大充裕是仁的行动;谦逊待人是仁的能力;礼节是仁的外表;言谈是仁的文采;歌乐是仁的谐和;分散是仁的施与;儒者有这几种美德,还不敢说合乎仁。儒者的尊敬辞让是这样的。

“儒有不陨获于贫贱1,不充诎于富贵2,不慁君王,不累长上,不闵有司3,故曰儒。今众人之命儒也妄,常以儒相诟病。”

今注

1 陨,坠落。获,凋谢。陨获,郑玄说是困迫失节的样子。

2 充诎,盈满而失节。

3 慁,困辱。累,负累。闵,困病。有司就是官吏。

今译

“儒者不会因贫贱而困迫失节,不会因富贵而骄奢失节,不因君王的困辱、卿大夫的负累、官吏的刁难而违背道德,所以才叫作儒。现在大家对儒者的观念都不正确,常拿儒者当作笑话讲。”

孔子至舍,哀公馆之,闻此言也,言加信,行加义:“终没吾世,不敢以儒为戏。”

今译

孔子回来时,鲁哀公招待他住,听到这番言语之后,讲话更加有信用,行为亦更加合理,鲁哀公说:“我这一生,再也不敢拿儒者开玩笑了。”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