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般若品第二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一九六九年宣化上人讲述于

美国三藩市佛教讲堂

次日。韦使君请益。师升座。告大众曰。总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复云。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

“般若第二”,各位都知道什么是般若了,也有的还不知道,所以再讲一讲。般若,是梵语,翻译成中文,叫“智慧”,翻译成英文,就叫wisdom。名字虽然不同,但是意思是一样的,wisdom就是智慧,智慧也就是wisdom。智慧有三种:有文字的智慧,叫文字般若;观照的智慧,叫观照般若;实相的智慧,叫实相般若。因为般若具足这三种的意思,这叫多含,所以不翻;又尊重不翻,因为智慧轻贱,般若尊贵,所以就没有翻。

六祖大师第一讲的是行由,第二就讲般若。讲般若的因缘,就是因为一班人请求讲般若,所以说“次日”:就是第二天。前边讲到韶关去,有一千多人,说完法后,这第二天。“韦使君”:就是韦璩,“请益”:又想听多一点佛法。“师升座”:六祖大师就升起他的法坛来。“告大众曰”:对大众说,“总净心念”:你们现在都要把心念清净了,不要打妄想,要一心听法,这叫总净心念。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他先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之后“复云”:就又说了,“善知识”:你们这一班人,都是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觉道”这种智慧。“世人本自有之”:世界人本来统统都有;在佛,不多一点点,在众生,也不少一点点,这叫本自有之。“只缘心迷”:就因为有执着,有一种迷;迷,就是不觉悟,也就是执着。“不能自悟”:不能自己明白。“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所以必须藉着大善知识;就是明眼善知识,他深入一切诸法实相,所以他能指示你,导引你,令你明心见性。

“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你应该要知道,无论你是愚痴的人,是有智慧的人,这佛性没有分别,是一样的。“只缘迷悟不同”:就因为其中有迷又有悟不一样,“所以有愚有智”:所以才有愚人,又有智慧的人。

吾今为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使汝等各得智慧。志心谛听。吾为汝说。善知识。世人终日口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口但说空。万劫不得见性。终无有益。

“吾今为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六祖大师说,我现在为你们说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的法,“使汝等各得智慧”:使你们每一个人,都得到自己本有的智慧。“志心谛听”:你要专心来听我讲,“吾为汝说”:我现在给你们大家讲一讲。

“善知识,世人终日口念般若”:世界的人,天天口里念这个“般若、般若、般若、般若”。“不识自性般若”:不认识自己的本性般若,不认识自己本有的智慧。“犹如说食不饱”:就好像什么呢?就好像你一天到晚念食谱,说这个东西好吃,那个也好吃;但是只念一念;念一念,不会饱的。所以说“口但说空”:口里说般若,说这个般若就是空。“万劫不得见性”:你尽做口头禅,说说而已,不去实做,你就等到一万个大劫,也不得见性,不能自己见到你本有的般若。“终无有益”:这样始终也不会对你有益处的。

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梵语。此言大智慧到彼岸。此须心行。不在口念。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电。口念心行。则心口相应。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

“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梵语,此言大智慧到彼岸”:这是梵语。在中国来说,摩诃,就是大;般若,就是智慧;波罗蜜,就是到彼岸。“此须心行,不在口念”:这个法,必须要你心里真能放下,真能把一切看破放下,什么都空了才可以;不是口里念念,一天到晚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你口念,却不实行,那是没有用处。

“口念心不行”:你口里念般若,心里不照着般若的智慧去做事。就是你若见到自性的智慧,就不做糊涂事,就没有无明了;你要是还有无明,那就是心不行。“如幻如化”:就是虚妄幻化的。“如露如电”:也就像露水和电光石火似的。

“口念心行,则心口相应,本性是佛”:你口里念,心里也行般若;口念心行,就是依照般若去做。这就能见到自性是佛,自己本性本来就是佛。“离性无别佛”:自性是真佛,若离开自性,就没有其他的佛。所以我们在佛教里讲,人人都可以作佛,只要你修行;你不修行,可不能成佛。修行什么呢?就修行你自性,不是向外驰求,不是到外边去找;你自己回光返照,反求诸己,你在自己本身那个地方找。

何名摩诃。摩诃是大。心量广大。犹如虚空。无有边畔。亦无方圆大小。亦非青黄赤白。亦无上下长短。亦无瞋无喜。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无有头尾。诸佛刹土。尽同虚空。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复如是。

“何名摩诃”:什么叫摩诃呢?“摩诃是大”:摩诃,翻译成“大”字。什么又是大呢?“心量广大”:人的心量广大。“犹如虚空,无有边畔”:量等虚空。好像现在我们造火箭,打到月球去,这是因为心先想到月球去,所以现在就成事实。所以说心量没有边畔,没有边际的。“亦无方圆大小”:也没有一定的限度,不是说心是四方的,或者心是圆的;或者心是大的,心是小的。这个心就是无大,大而无外;无小,小而无内。你说它大,没有比它再大的了;你说它小,也没有比它再小的了。

“亦非青黄赤白”:心量也不是青黄赤白黑,有一种颜色的表现,也没有的。“亦无上下长短”:也没有上,也没有下,也没有长,也没有短。“亦无瞋无喜”:自性本来也没有瞋,也没有喜,是中道的。“无是无非”:也没有是,也没有非。你若有是有非,那就不是你的真心。“无善无恶”:也没有一个善心所,也没有恶心所。所以六祖大师开示惠明,就说“不思善,不思恶”嘛!因为本来自性是无善无恶的。“无有头尾”:这讲到哲学上了,哲学讲没有头,也没有尾。

“诸佛刹土,尽同虚空”:诸佛的刹土,和虚空是一样的。“世人妙性本空”:我们人自己本有的妙性,本来是空的,“无有一法可得”:没有一法可得,连一个法都没有,空的嘛!本来:

自性如虚空,真妄在其中;

悟彻本来体,一通一切通。

“自性真空,亦复如是”:你自性的真空,也就像上边我所说的道理一样。

善知识。莫闻吾说空。便即着空。第一莫着空。若空心静坐。即着无记空。

“善知识,莫闻吾说空,便即着空,第一莫着空”:你们各位,不要听我现在说般若是空的,你们就着到空上。首先最重要的,你不要着住到空上。“若空心静坐,即着无记空”:假设你说你一切都空了,心也空,身也空,世界也空,你就静坐在那个地方,这时候,你就着住到无记的空。怎么叫无记呢?就像死了似的,什么也不知道。虽然是活着的人,一坐就像死了似的,这叫无记空。

修道,我们修得真空里有妙有,不是说什么也不知道。什么都知道,还要什么都不知道,明明了了,清清楚楚的,像什么呢?“心清水现月,意定天无云。”你心里清楚,好像水里现出月光似的;意要是定了,好像天没有云彩似的,万里无云万里天。

善知识。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善知识。自性能含万法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若见一切人恶之与善。尽皆不取不舍。亦不染着。心如虚空。名之为大。故曰摩诃。

“善知识,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像”:这世界、这虚空,能包罗万有,万物的种种色色,一切的相貌,都可以包。“日月星宿,山河大地”,都在虚空里包着。“泉源溪涧”:水泉和源、溪涧,“草木丛林”:草木和丛林,都在虚空里包着。不单这个,“恶人善人”:恶人也在虚空里包着。虚空不会说:“啊!你这个恶人,我真想把你撵出虚空去。你这个善人,我特别欢迎你,你快到虚空里来吧!”没有这个,虚空没有这种分别。“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须弥山,这妙高山,“总在空中”:统统都在虚空里。“世人性空,亦复如是”:我们一般人自性像虚空,也就是这个样子。

“善知识”:各位善知识,“自性能含万法是大”:自己本性能包含万法,这就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万法都在每一个人自性里头包含着。“若见一切人恶之与善,尽皆不取不舍”:你若能见一切的人,或者他好,或者他不好,你也不取、不舍;也不说欢喜善的,不愿意恶的,不要这样子。我不是常对你们讲,那不好的人,终究有好的那一天,希望他改过。所以我有很多不听教训的徒弟,我教他向南边走,他偏偏往北边跑;我教他向东边去,他偏偏向西边跑。不听话,我也慢慢等他;我知道,等将来他一定会有听话的时候。尤其这一切善恶,都在自性里头包着,不要取,也不要舍。“亦不染着”:也不染着这种善恶的境界。什么叫染着呢?你一取舍,这就是染着了。“心如虚空,名之为大”:什么叫大呢?就是我们的心量等于虚空,所以就叫大,“故曰摩诃”:所以就叫摩诃。

善知识。迷人口说。智者心行。又有迷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自称为大。此一辈人。不可与语。为邪见故。善知识。心量广大。遍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应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来自由。心体无滞。即是般若。

“善知识”:各位善知识,“迷人口说,智者心行”:迷的人,口里说,不去做;有智慧的人呢?就实实在在去做,不是口头禅。“又有迷人,空心静坐”:迷人说什么也不想,空心静坐在那个地方。“百无所思”:什么也不要想。“自称为大”:说这个就是大了。“此一辈人”:这一等人哪,他落于顽空,“不可与语”:你不要和他讲话。为什么呢?“为邪见故”:因为他是邪知邪见,不是正知正见,所以这种人,你简直不要理会他。

“善知识,心量广大,遍周法界”:六祖大师说:善知识呀,你们都是很有智慧的人,心量的广大,是遍周法界,法界是没有不包的。“用即了了分明”:用,就是了了分明,好像镜子照物似的,物来则照,物去则空。“应用便知一切”:应用的时候,就知道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知道一切即是一,一也就是一切。知道自性能生万法,万法还归自性。“去来自由”:自性是去来自由的。“心体无滞”:心的本体没有滞塞,没有不通的。“即是般若”:没有不通,就是明了一切,就是不愚痴;不愚痴,就是般若。

善知识。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莫错用意。名为真性自用。一真一切真。心量大事。不行小道。口莫终日说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夫自称国王。终不可得。非吾弟子。

“善知识”,“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般若从什么地方来的呢?从自性生出来的。“不从外入”:不是从外边来的,所以你不要到外边去找。“莫错用意”:你不要错用了你的心;意就是心意。“名为真性自用”:你不用错,这就是你自己会用真性了。“一真一切真”:你一样若真了,样样都真了。“心量大事”:这心量是广大的一种事情,“不行小道”:不走小路。

“口莫终日说空”:六祖大师,又恐怕人着到空上,又说,你不要口里一天到晚,就说空、空、空、般若、般若。“心中不修此行”:你心里头不修这个般若行。“恰似凡夫自称国王”:好像普通的老百姓,自己封自己是国王。“终不可得,非吾弟子”:你这样子,始终也得不到自性的,这不是我的徒弟。为什么不是我徒弟呢?就因为他不听话,教不要着空,他单要着空;教不要着有,他又单着有;要他不要有desire淫欲心,他单不断淫欲心,他说:“喔!这没关系,不要紧,慢慢的,慢慢来!”

善知识。何名般若。般若者。唐言智慧也。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世人愚迷。不见般若。口说般若。心中常愚。常自言。我修般若。念念说空。不识真空。般若无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

“善知识”:六祖又说,各位善知识,“何名般若”:什么叫做般若?“般若者,唐言智慧也”:所说的般若,是梵语,在唐朝的中国话,就叫智慧。“一切处所”:所有的地方,“一切时中”:任何的时候,“念念不愚”:就是念念明明了了,念念不迷,念念不愚痴,念念没有无明。“常行智慧”:常常用智慧去处理一切的事情,“即是般若行”:这就是修的般若行门。

“一念愚即般若绝”:你若一念愚痴了,般若就断绝了。断绝是个比喻,并不是真正地断绝了。因为真正的智慧,没有生,也没有灭,怎么会断绝呢?这是个比喻,就是在你愚痴的时候,般若不现前。“一念智即般若生”:你若是不愚痴了,不迷了,这就是般若生。

怎么叫迷呢?举一个例子来讲。譬如人家说喝酒,这是不好的;抽香烟,这是不好的;吃迷魂药,这是不应该的。但是你就不相信,这就叫般若绝。有人告诉你说不好,你还不相信;你若是有智慧的人,怎么会这样子呢?有人教你,说抽烟、喝酒、吃毒药,是不对的,你就改了,这就是般若生,就是聪明。人家教你,你不相信,心里还不明白;你说,这不是愚痴,是什么呢?所以愚痴的人,就明明知道不对的,他还要去试一试,这就是愚痴,这就是般若绝。你一念智,有人说,这个是不对的,你就改了,这就是般若生。

“ “世人愚迷”:世界上人哪,愚痴得不得了,不但一个人愚痴,多数人都是愚痴的。“不见般若”:他自己不知道修般若。“口说般若,心中常愚”:口里说智慧,心里常做一些愚痴的事情。所谓做愚痴的事情,就是不应该做的事情,你去做了。“常自言”:他常常自己说,“我修般若”:我修行智慧。“念念说空,不识真空”:念念他说这空就是般若;般若有二十种的空门,要空一切,可是他不知道真正的空。好像经典懂一点,咒也会持几句,经也会念几句;但是就是自己毛病不改,这就是口头禅。天天说空、空,说般若,可是他没有真正改了毛病,这是不知道真空。真空了什么呢?要把你的无明空了,要把你的习气毛病空了,要把你所不明白、所做的糊涂事空了,这叫真空。

“般若无形相”:般若没有一个形相。前边没说嘛?它不是长短方圆,也不是大小,也不是青黄赤白黑。什么呢?“智慧心即是”:你的心里生出智慧,没有无明,智慧明明了了,能知道是法非法,这就是智慧心,就是般若。“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你若能这样解释,这就是般若的智慧。

何名波罗蜜。此是西国语。唐言到彼岸。解义离生灭。着境生灭起。如水有波浪。即名为此岸。离境无生灭。如水常通流。即名为彼岸。故号波罗蜜。

“何名波罗蜜?此是西国语”:西国语,就是印度语。“唐言到彼岸”:在中国的话,就叫到彼岸。“解义离生灭”:解义,到彼岸的意思,要是解释明白,就是离生灭;离开生,离开灭,没有生灭了。什么叫彼岸呢?彼岸是对此岸而说。此岸是什么呢?此岸就是生死;彼岸是什么呢?彼岸就是涅槃。在生死和涅槃中间,经过一些什么呢?经过烦恼的大海,烦恼就像海似的。因为有烦恼,所以就有生死、有涅槃。你若烦恼没有了,生死就是涅槃,涅槃也就是生死;生死、涅槃,这二种都是名字而已。有生有死,这叫生死;没有生死,这叫涅槃。你若是没有烦恼,有生死,也会没有生死了。

所以我们为什么在这儿受生死?就因为有烦恼!这句话很重要的。我们各位记着:我们为什么有生死啊?就因为有烦恼;为什么有烦恼?就因为有无明。什么是无明?你不明白事情,那就是无明。什么事情你不明白?你说什么事情你明白?你明白什么事情?你知道你不明白什么事情,那就是无明;你若知道你明白什么事情,那就是般若,就是差这么一点点。

“着境生灭起”:你着到境上,就有了生灭。“如水有波浪,即名为此岸”:现在各位应该明白了,什么叫彼岸?什么叫涅槃?涅槃就像水,本来没有波浪,你生出来风,就有了波浪。风是什么呢?风就是无明,波浪就是烦恼。你若不着在境上,就像水没有波浪似的,心如止水;没有波浪,就没有生死。这个道理说得很清楚的,我们在这个地方应该用用功。怎么我的心里,就有这么多的杂念呢?这么多杂念,就是波浪。你若没有波浪,生灭就了了;生灭没有了,生死也就了了。你有生灭,这就叫此岸。

“离境无生灭”:你离开境界,就没有生灭。“如水常通流”:就像水常常运行不息一样的。通流,是水常常运行不息,就是智慧光明遍照的意思。“即名为彼岸”:这就叫彼岸。“故号波罗蜜”:所以这叫波罗蜜。

这一段经文很有用的,你若是能用一点功研究明白了,那你一生的受用,都无穷无尽的。

善知识。迷人口念。当念之时。有妄有非。念念若行。是名真性。悟此法者。是般若法。修此行者。是般若行。不修即凡。一念修行。自身等佛。

“善知识”:六祖大师说完前边这个般若波罗蜜的道理后,又叫一声,各位善知识!“迷人口念”:迷人只知道用口来念。“当念之时”:当着他口念的时候,“有妄有非”:他有妄念,还有不正当的念。“念念若行”:依照般若行,就是不做愚痴的事;他念念若依照般若去行,“是名真性”:这就是依照自己的真性去修行。“悟此法者”:明白了这种法的,“是般若法”:这就是般若法。般若,就是不愚痴,你不做糊涂事,就是不愚痴。

什么叫糊涂事?这糊涂事很多很多,你所做的事情,本来不应该做的,你去做了,这都是愚痴的行为。最要紧的,就是淫欲心!有这种淫欲心,本来不应该做的,但是你到那糊涂来了,什么都忘了,把般若也忘了,波罗蜜也忘了;那时候,也忘了念,连念都不念了,就任性去做这一些糊涂事,这就是最愚痴的。但是最愚痴的事情,人欢喜去做,就是欢喜去愚痴,不愿意修般若法。

“修此行者,是般若行”:你不行愚痴事,就是般若行。“不修即凡”:你不修般若行,就是凡夫。“一念修行”:你若修行般若行;就是断欲去爱,没有淫欲心。“自身等佛”:自身就是等于佛一样的。

善知识。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善知识”,“凡夫即佛”:凡夫就是佛。佛是从什么地方开始的呢?从凡夫这儿开的始。以前佛也是凡夫来着,因为他修般若法,所以成了佛。我们为什么做凡夫?就因为我们不修般若法,不修般若行,专门地性流为情;把性变成情,情又变成欲。性流为情,情流为欲,这就是凡夫。你若是能把欲归回来到性上,不摇不动,不被无明所转,这就是佛。

“烦恼即菩提”:这个烦恼,也就是菩提;你若没有烦恼,也就没有菩提了。说:“那我这烦恼不要去了,就留着。”留着?留着还是烦恼,烦恼就是烦恼。要怎么样呢?要把烦恼用科学的方法锻炼一下。怎么锻炼呢?就把烦恼改一改。怎么改呢?这个改也不是改,就是返本还原。你看见手心和手背,这手背,就比方是烦恼,这手心,就是菩提,你只翻过来,就可以了;也没有多,也没有少,你只要翻过来就是。你不翻过来,就差这么一点点,就烦恼是烦恼,菩提是菩提;你若一翻过来,就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也就是我常常讲的,去柏克莱也讲:“烦恼菩提冰是水,生死涅槃法即空”。那个冰,就是水。你若明白,那法也空了!你没明白,才有法;你明白了,人空法空了。

“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你前念愚痴,就是凡夫,后念有智慧,开悟了,就是佛。你“前念着境即烦恼”:你前边的念着住到境:“噢!这地方是三藩市,三藩市和纽约不一样。”三藩市和纽约,本来是一样的,都是大城市,不过在你的分别心上,你就分别:“噢!三藩市这么样子,纽约是那么样子;三藩市没有下雪,纽约常常下雪。”那是你的分别心,根本都是一样的。你若不着到境上,那就没有那么多分别心,就没有烦恼!所以说前念着境,即是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你前面着到境界上,分别三藩市和纽约different(不同的),不同就有烦恼。后念离境,“噢,这都是空的!三藩市、纽约,都是这样子,分别干什么?”离开即菩提,不分别即菩提。

但是讲是容易,你真能不分别,那不是很容易的事。这种境界,你要是懂了,也没有家,也没有国;家败了,国也亡了,什么都没有了。这叫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叫应无所住而生其身;这身体到什么地方都可以的。你看这妙不妙?这个地方,就是菩提。

你何必叹气呢?能这样子,就这样子;不能这样子,慢慢也可以这样子。

性定魔伏朝朝乐,妄念不起处处安

你自己性若定了,没有那么多妄想,朝朝都是快乐的。你妄念若不起,在哪一个地方,都是安乐的。为什么你觉得不安乐?就因为你有妄念;没有妄念,到处都是极乐世界。

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最尊最上最第一。无住无往亦无来。三世诸佛从中出。当用大智慧打破五蕴烦恼尘劳。如此修行。定成佛道。变三毒为戒定慧。

“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最尊最上最第一”:六祖大师,又叫一声:“各位善知识,你们自性里,都有无量的智慧。摩诃般若波罗蜜的法,就是你自性本具的,不需要向外驰求。这种法,是最尊贵的,也是最高尚的,最第一的;没有比这个法,再尊贵、再高尚、再第一的了。“无住无往亦无来”:自性的般若智慧,是没有着住的,没有往,也没有来。“三世诸佛从中出”:过去的诸佛,是从摩诃般若波罗蜜生出来的;现在诸佛,也是从摩诃般若波罗蜜生出来的;未来的诸佛,也是从摩诃般若波罗蜜这一种最高、最上、最第一的法,生出来的。

“当用大智慧打破五蕴烦恼尘劳”:你应该用你的大智慧,不要用小智慧。大智慧才能打破五蕴的烦恼尘劳,小智慧就打不破五蕴。色、受、想、行、识你都看不空,五蕴打不破,烦恼就会有,尘劳也不能断;所以你想要有真正般若,必须要先照见五蕴皆空。《心经》上不是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你看!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还要多时呢!少的时候,他就照不破五蕴皆空。所以我们现在也应该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才可以的。把这一切的烦恼打破,尘劳也打破。你没有烦恼,没有尘劳,这就是本性的般若现前。

“如此修行,定成佛道”:你若这样修行,决定可以成佛道的,没有一点疑问。“变三毒为戒定慧”:你把你的贪瞋痴,变成戒定慧。这只要你一反过来,那就是了!贪瞋痴,你若不变,就是贪瞋痴;你一变,就是戒定慧。所以就看你变不变,你一变,就属于般若;你不变,就属于愚痴。

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何以故。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若无尘劳。智慧常现。不离自性。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着。不起诳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

“善知识,我此法门”:六祖大师又说,各位善知识,我这个法门,“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从这一种的般若,而生无量的般若;从一种的般若,生出八万四千的智慧。八万四千的智慧,也就是八万四千的般若。“何以故?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为什么说有八万四千的智慧呢?因为世界人都有八万四千尘劳。你把尘劳一变过来,就是般若。“若无尘劳,智慧常现”:你若把尘劳变了,智慧就都现前;可是“不离自性”:般若智慧,是不离自性的。

“悟此法者”:你明白这种法的,“即是无念”:就是无所念。“无忆”:也没有所回忆。“无着”:也不着住。这时候,你无念、无着、无忆,“不起诳妄”:你一切诳妄的念头也不起。“用自真如性”:用你自己的真如自性,“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你用你的智慧,来观照一切法;不要用你那个分别的识心,要用智慧。“不取不舍”:对一切都不取着,也不舍弃。“即是见性成佛道”:这个就叫见性,也就是成佛。

善知识。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须修般若行。持诵金刚般若经。即得见性。当知此经功德。无量无边。经中分明赞叹。莫能具说。此法门是最上乘。为大智人说。为上根人说。小根小智人闻。心生不信。何以故。譬如天龙下雨。于阎浮提。城邑聚落。悉皆漂流。如漂枣叶。若雨大海。不增不减。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常观照故。不假文字。譬如雨水。不从天有。元是龙能兴致。令一切众生。一切草木。有情无情。悉皆蒙润。百川众流。却入大海。合为一体。众生本性般若之智。亦复如是。

各位“善知识”,“若欲入甚深法界”:你想要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得到法的滋润,“及般若三昧者”:和般若智慧的这种妙定,“须修般若行”:你就应该修行般若的行门。什么是般若的行门呢?“持诵金刚般若经”:你应该念《金刚经》。六祖大师就是从《金刚经》上开悟的,所以他主张一切人也都念《金刚经》。持,就是执持;诵,就是诵念。执持而诵念,不要间断,不要忘了,要念《金刚经》,“即得见性”:就可以见性。

念经必须要不打妄想,不要念念经,就打起妄想来,或者生种种的杂念。以前有一个人,天天念《金刚经》,有一天,他作了一个梦,梦见有一个鬼,请他念经来超度他,好像我们现在七月十五,来超度过去的父母。这鬼说:“请你帮我念一点经,超度我。”他答应了,说:“你要念多少经呢?”说:“念一卷经就可以了。”这个人第二天就帮他念经,正念到一半的时候,他的工人给他送了一杯茶来,他就这么一摆手,心里说:“不要!”他还继续念经。这天晚间,这鬼又来了,说:“你答应给我念经,你念了一半;还有一半没有念呢!”他说:“怎么样子?我给你念一卷经了!”这鬼说:“你念是念一卷经,但是你念到中间,有‘不要’两个字,所以后边经的功德,就都不要了,都没有了。”这个人一想:“是啊!我中间有‘不要’两个字,是我不要茶,不是不要经。”但是在经上加上“不要”两个字,鬼神以为他不要功德了,所以大约经的功德,鬼神给抢去了。他一想,说:“那好了!我再给你念一卷经。”于是乎,又给他念一卷经,中间没有掺杂上“不要”两个字。这一天晚间,这鬼很欢喜就来向他叩头顶礼,多谢他给自己念经的好处。

所以你们念《金刚经》,切记不要掺上“不要”两个字。你在那儿念:“须菩提,须菩提”,不要说:“须菩提,不要,不要须菩提,不要须菩提。”那须菩提就跑了。所以念《金刚经》,是非常有感应的。

“当知此经”:你们应该知道这部经,“功德无量无边”:这功德太大了,没有数量,也没有边际。“经中分明赞叹,莫能具说”:经中赞叹《金刚经》,那是很清楚的,我现在不要完全说;可是“此法门是最上乘”:《金刚经》这个法门,是最上乘的法门,“为大智人说”:是为大智慧人说的,“为上根人说”:《金刚经》,是为有最上根的这种人说的。

“小根小智人闻”:小根,就是善根浅薄的人、小智的人,他若听见这个经,就“心生不信”:他就说:“没有这个道理!念经?念经有什么好处?你不吃饭,看你可不可以活着?你天天念经,我看看你不吃饭可不可以?”所以小根小智的人,听见这个经,他心生不信。

“何以故”:什么原因他不信呢?“譬如天龙下雨”:好像天上龙下雨似的,“于阎浮提,城邑聚落”:所有的城市、聚落,“悉皆漂流”:都被水所漂流,“如漂枣叶”:就像漂一片枣树叶子那样子。“若雨大海”:这个雨要是落到大海里头,“不增不减”:大海,就表示大根大器的人。他一闻法,知道这个法,是自性本具的,所以他就生出信心。小根小智的人,就像那小草似的,一下了雨,就把它冲得反而死了,他不相信大乘法。

“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大乘人、最上乘的人,“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心就开悟,也明白了。“故知本性”:他就知道自己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般若本来是自性所具的。“自用智慧,常观照故,不假文字”:有智慧的人,他自己用自己的智慧,常常观照自己般若的智慧,不一定要认识很多字,才明白般若的智慧。

现在也说个比喻,“譬如雨水,不从天有”:雨不是从天上有的,“元是龙能兴致”:本来是龙可以下雨的。“令一切众生,一切草木,有情无情,悉皆蒙润”:一切的树木、一切众生,无论你有情无情,都得到这个雨的滋润。“百川众流,却入大海”:一切其他小的川流,都流入大海,“合为一体”:到大海里,成为一体。“众生本性般若之智,亦复如是”:众生般若之智,也就像天雨下到大海里一样。这个海,就是我们每一个人。自己本性的智慧,就无论是下多少雨,都流入大海里去,海也不增不减。所以才说:“佛法如大海,唯信可入。”你也唯智可入。你有智慧,才能到这大海里去;没有智慧,也不容易到的。般若的智慧,就和这个道理是一样的。

善知识。小根之人。闻此顿教。犹如草木。根性小者。若被大雨。悉皆自倒。不能增长。小根之人。亦复如是。元有般若之智。与大智人更无差别。因何闻法不自开悟。缘邪见障重。烦恼根深。犹如大云。覆盖于日。不得风吹。日光不现。般若之智亦无大小。为一切众生自心迷悟不同。迷心外见。修行觅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若开悟顿教。不执外修。但于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

各位“善知识”,“小根之人”:没有善根、善根浅薄的人,“闻此顿教”:听见以心印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顿教的法门。“犹如草木”:就比方草木一样,“根性小者”:这根性小的草,和小的树木,“若被大雨”:若遇到大雨,“悉皆自倒”:自己就都倒了,把根都露出了,“不能增长”:本来雨水是帮助草木增长的,可惜它的根太浅,所以反而被水冲倒,不能增长。“小根之人”:善根薄弱的人,“亦复如是”:也就像这一样的。

“元有般若之智”:本来所有的般若的智慧,“与大智人更无差别”:愚痴人和有智慧的人,般若自性本来没有分别的,就因为一个会用,一个不会用。“因何闻法不自开悟”:为什么小根小智的人,听见佛法,不开悟呢?“缘邪见障重,烦恼根深”:就因为他邪见太重,邪见障着,令他不生信心。烦恼的根深了,他的无明也重,生出的烦恼也就多了!“犹如大云”:就好像一块大云彩,“覆盖于日”:把太阳遮住。太阳光,就是自性的般若;这一块大云,就是你所有的邪见和烦恼,在遮障着太阳。“不得风吹,日光不现”:若没有风来吹,大云就不会走到一边去;不会走到一边,太阳光就不现出来。

“般若之智亦无大小”:般若的智慧,没有大,也没有小。“为一切众生自心迷悟不同”:因为众生有的习气深,造的业深,他就迷了;习气没有那么深,造的业也没有那么重,他就会悟,所以众生的迷悟不同。“迷心外见”:这迷人哪,心外求法¾¾向外驰求,“修行觅佛”:他不知道自性般若,本具自性的佛,他到外边去找佛,所以愈找愈远。“未悟自性,即是小根”:没有明白自己的本性,这就是小根。

“若开悟顿教”:若能闻这个顿教,即刻就开悟,“不执外修”:不执着,不去向外驰求。你要自性自悟,自己明白自性的般若。“但于自心常起正见”:你在你自己的心里,常常生起正知正见,不要生起邪知邪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你要是有真正智慧,就不会生烦恼;不会生烦恼,自然也就没有尘劳,所以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这就是见性。

善知识。内外不住。去来自由。能除执心。通达无碍。能修此行。与般若经本无差别。

“善知识,内外不住”:各位善知识,你修般若行,应该不住内,不住外;内无身心,外无世界。但也不是顽空,不是说:“哦!我身心也没有,这世界也没有了。”这变成顽空了,也不是。就是不着住──内不着身心,外不着世界。你能内外不着,就能“去来自由”:来,到什么地方来?去,到什么地方去?来,可以说是回来,回来到什么地方呢?到你身心那儿了!去,到什么地方去了呢?到法界去了!可是虽然有来有去,你还不要着住来去,这叫自由;你若着住到来去呢?就不自由了。来不自由,去也不自由,就有所挂碍。你内外无着,就来去自由。

来去自由,可以说是你的心来去自由,也可以说你的性来去自由;也就是说生死自由了。生,我愿意活着我就活,这是自由;我愿意死我才死,这是自由。如果我不愿意活着,我就不活着。说:“那是自杀。”不是的!你坐在那儿,如入禅定,自己怎么样死法,自己知道。也不必说是:“服一点毒,我知道这一定就会死的。”这不需要服毒,你坐在那儿就走了。你说这不自由吗?要是不自由,你就走不了。因为自由,所以我愿意走,我就走;我愿意活着,我就活着;我愿意死,我随时都可以死。

三祖为什么手抓着树,就可以圆寂了?就可以得大涅槃呢?就因为他生死自由,来去自由。我愿意活着,是永远都不会死的;我愿意死,即刻就可以死去,这样子叫来去自由。来去谈笑中,和你讲讲着话,就可以往生了,像道生法师,才好玩呢!一般人都反对他,说他讲经讲得不对,为什么你说阐提也有佛性?在《涅槃经》前边说,阐提无佛性。道生法师当时就讲:“我说阐提有佛性。”人家都反对他,说:“这个法师,简直发疯了,神经病!怎么讲经讲得这么样?经上都没有这么讲!”就骂他。谁都不和他讲话,赶快就走,就是默摈他。他就发愿说:“我讲的经要是合佛法、合佛心,将来我在法座上说着法,我就往生了。如果我讲得不合佛心,我这愿力不会满的。”以后他给烂石头讲经,烂石头就乱点头,接受他讲经的道理。以后他又讲经,正在讲得非常奥妙的时候,哦!这个法师往生了!就在法座上往生了。你说好不好玩?所以这叫来去自由。本来这个来去自由,讲起来太多了,我因为没有那么多时间,讲个大大概概给你们听就得了!

“能除执心”:能把你执着心除去,说:“法师,你这句话讲得正合吾意,正是对我的思想。我就是不愿意执着,我就是不想守规矩,你这有规矩,这就是执着。”这个你又错了!你除你的执着,能除执着心,就是不执着了。不执着,是教你不执着不对的事情;对的事情,你不能不执着。譬如说,守规矩才能成佛。说:“我不执着,我就不需要守规矩。”那你就不能成佛的。所以“是道则进,非道则退”,不合乎道的,你要不执着;合乎道的事情,你要拳拳服膺,你要持诵。为什么叫持诵呢?持诵也就是个执着;但是你是持诵《金刚经》,是修行。不是说:“我执着,我有一点小毛病,总也不想去掉,我也不想教人知道我这个小毛病。”那更是执着!说:“教人知道,我也不管他;他就说我不对,我也不理。我是无执着了!”你这是邪知邪见!你这种邪知邪见,可以说是愈修离佛法愈远。

“通达无碍”:你能离执着,就能通达无碍。通达无碍,就没有所障碍。“能修此行”:你若能修行这种行,“与般若经本无差别”:与《金刚经》,就一点分别都没有。你若不能修这个行门,那就是不合乎般若的妙理;你若能修行这个行门,就是般若的智慧现前。

善知识。一切修多罗及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经。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方能建立。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自不有。故知万法本自人兴。一切经书。因人说有。缘其人中。有愚有智。愚为小人。智为大人。愚者问于智人。智者与愚人说法。愚人忽然悟解心开。即与智人无别。

六祖大师又叫一声,说:各位“善知识”,“一切修多罗”:说所有一切的经典。修多罗,是梵语,翻译成中文,叫做“经”。经,是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契理契机,所以叫契经。“及诸文字”:和一切的文字。

“大小二乘”:大乘、小乘。“十二部经”:这十二部经有长行、重颂、授记、孤起、无问自说、因缘、比喻、本事、本生、方广、未曾有,加上论议。无论大乘、小乘,一切的经典文字和这十二部经,“皆因人置”:都因为人,才有这一些经典;如果没有人的话,这一些经典,都没有用了。“因智慧性”:是依照智慧性而说的法,“方能建立”:才能成立这一切的法。

“若无世人”:若没有人的话,“一切万法,本自不有”:这世界所有麻烦的事情,都是因为人才有的;若没有人了,什么麻烦事情都没有了。有麻烦事情,就有教你不麻烦的法;因为人有八万四千尘劳,所以佛说出八万四千种的法门。八万四千尘劳,就是八万四千种的麻烦;说出八万四千的法门,就是教你对治这些麻烦的事情;对治,就是令它没有了。好像这人有病,你用一点药,把病治好。人有这八万四千尘劳,用这八万四千的法门,把尘劳就都治好了。所以若没有人的话,一切麻烦都没有了。麻烦是谁麻烦呢?就是人的麻烦。要是没有人,什么麻烦都没有了!所以本自不有。

“故知万法本自人兴”:所以才知道,这所有的一切法,因为有一切人才产生的;若无一切人,何用一切法呢?“一切经书,因人说有”:所有一切的经书,都是为人说的;要是没有人,这一切经书就都用不着!“缘其人中”:因为在人的里面,“有愚有智”:有愚痴的和有智慧的。

“愚为小人,智为大人”:愚痴的人,就是没有智慧的人,就像小孩子一样;有智慧的人,就像大人一样。“愚者问于智人”:小孩子有不懂的事情,一定要问大人。“智者与愚人说法”:大人就给小孩子解说,说这是怎么一回事。“愚人忽然悟解心开”:这小孩子忽然间心里明白这一切的事情了。“即与智人无别”:就和有智慧的人,没有什么分别了。有智慧的人,只是一个明白,愚人开悟了,也就是一个明白。

善知识。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

“善知识,不悟即佛是众生”:各位有知识的人,你们应该要知道,不了悟,虽然就是佛,也变成了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你在一念这么短暂的时间,要是豁然开悟了,众生就是佛。这也就是觉者佛也,迷者众生。你迷了,就是众生;觉悟了,就是佛。一念觉,一念佛,念念觉,念念佛;你一念迷,一念是众生,念念迷,念念是众生。

怎么叫觉悟呢?觉悟情、欲,究竟有什么好处?情、欲是伤害自己身体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也是伤害自己生命最重要的问题;也是令你愚痴的最重要的问题。你一念欲心,就一念愚;你念念有这种情欲心,念念就愚痴。所谓:

业尽情空是真佛

业重情迷是众生

没有旁的地方,就是把染污的念头放下,那就是清净的念。那么染污的念是什么呢?就是这种欲念。再说得清楚一点,就是淫欲的念。这个淫欲念,又要分清楚了:你以身去实行淫欲念,这是身业的不清净;你在口里头尽讲绮语,尽讲这些问题,这是口业不清净;你在心里总想这种不清净的淫欲事,这是意业不清净。所以这身口意三业,你都要不犯,这就离成佛不远。

一般的人,背觉合尘。合什么尘?就是合这种不清净的尘。尘,是以染污为义。你一落到有这种的情欲,就有染污;你离开情欲,染污才离开。所以背尘,就合觉;你背觉,就合尘。你若染污,就不得清净;不得清净,就不成佛。你要清净,就不要染污;你若一染污,就是众生,这很清楚的。所以这才说:一念迷,就是一念众生,念念迷,就是念念众生;一念悟,就是一念的佛,念念悟,就是念念的佛。你看!这很容易的嘛!一点都不费事。

可是,还要有一点助缘才可以。怎么样要有助缘呢?你说:“我要清净。”那么最要紧的,不要有自私心。你若有自私心,就不清净;清净,也变成不清净了。你若没有自私心,一切都不是为我自己,就会清净。因为你没有贪心、没有瞋心、没有痴心、没有我见,这就是悟。所以才说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有的人说:“喔!所有的人都是佛?”不错,虽说众生是佛,但是你要悟了。你若不悟,说是佛,那还是就像前边经上说的,一个普通老百姓自称国王;这若教国王知道,一定把你抓去放到监狱里。为什么呢?你要造反!他说:哦!我这个国王在这儿做着国王,你为什么又要做国王?“天无二日,民无二王”,天上没有两个太阳,国家也没有两个皇帝。岂有此理,你也要做皇帝!所以一定要把这个皇帝打倒了。

“故知万法尽在自心”:故知,就是所以才知道;知道什么呢?知道万法原来是在自己心里生出来的。你既然知道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你为什么不在自心里修行呢?你自心只要去染污念、去尘,就见着真如本性。顿见就是立刻就见,不要等着,说:wait a minute!wait a minute!(等一等)不要wait a minute!立刻就见到了。见着个什么?见着真如本性啰!

菩萨戒经云。我本源自性清净。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净名经云。即时豁然。还得本心。

“菩萨戒经云”:在《梵网经》上说,“我本源自性清净”:说我本来的自性是清净的,没有染污。“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你若知道自己的心,见到自己的性,都可以成佛道。谁见到性,谁就成佛;你见到自性,你成佛,我见到自性,我成佛,他见到自性,也一样成佛。不会不平等的,是最公平不过了!你只要自己见到性,就成佛道了。

“净名经云”:《净名经》,就是《维摩经》。《维摩经》上说,“即时豁然,还得本心”:即时,也就是不要等一等,即刻。即刻什么呢?豁然开悟,豁然贯通焉。豁然,就是突然;突然间,也不知道怎么开的悟?哦!就开了悟。你看!奇怪了,这真是妙不可言!豁然还得本心¾¾自己识自本心,知道我的心是个什么样的。

善知识。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是以将此教法流行。令学道者。顿悟菩提。各自观心。自见本性。

“善知识,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六祖大师说,各位,你们都是有大知识的人哪,听见我给你们讲这么多法,你们可都开悟了吗?六祖大师自己称自己说:“我啊!一个不识字的人,我这么一个獦獠,一个边地的没有知识的人,在五祖大师那儿,一闻言下便悟。”忍,他尊重五祖,五祖本来叫弘忍,因为他是五祖的徒弟,就不能直接称师父的名字,所以就说忍和尚,只称一个字。

忍和尚,这个和尚受了好多气啊!怎么受好多气?你在前面没听见吗?因为要传法,受座下的人压迫。这一个一定要他传给神秀;那一个也对他说,神秀是最好的;另一个又去给神秀做说客,说:“和尚啊!你无论如何,不能把法传给旁人!你若传给旁人,那神秀他是放不下的,他就要用他这一党的人,把您传法的这个人杀了。”你想,这是不是受气?一个做和尚的,传法的自由都没有,要受人控制着:“您不能传给旁人哪!传他也不可以呀!一定要神秀才可以的!”你看这多受气的。

所以这忍和尚,唉!忍着忍着。忍着很久的时间,来了一个獦獠,“啊!我把法给这个獦獠,我不管你们这些东西!”于是乎,三更半夜的,把佛法秘密地交给这獦獠。你想是不是忍呢?这忍着忍不住了,所以把法传给这獦獠。我相信这是一股气,“好!你来欺负我,我传给一个不认字的人。你认字?活该你认字!”所以五祖大师忍不住了,把法传给六祖。但是六祖是他知音的人,所以在这儿就称:我这个和尚啊,真是忍得好辛苦喔!

五祖为什么传给他法?并不是说:“哦!这赌气,传给獦獠,他不认字,你反正把法传给我,我一赌气,传给旁人了。”不是这么样子,因为这个不认字的人最聪明,一听就开悟:“哦、哦,是这样子!我自性本来就清净的,我自性原来就是光明的,我自性本来就不动摇的,哦!我自性,这么妙啊!”五祖¾¾这个忍和尚¾¾一听,是这样子,是这样子!于是乎,就传给他法。

“顿见真如本性”:五祖大师,一给他讲法,他就顿见自己的真如本性。“是以将此教法流行”:所以我才将顿教法门流行,“令学道者”:使令所有的学道者,“顿悟菩提”:即时觉悟他自己的本心,见自本性,“各自观心,自见本性”。

若自不悟。须觅大善知识。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

“若自不悟,须觅大善知识”:你自己若不能悟的,你应该找一个明眼善知识,他是个过来人。所谓“欲问山前路,须问过来人”,你想要走山前这条路,你应该问过来人,说:“这条路,是到什么地方去的?”你若不问过来人,你问道于盲;不知道这条路,来个瞎子,却问他:“这条路,上什么地方去的?”他说:“哦,你就走吧!到什么地方去都可以的。”你看!再或者问:“这地方是不是虚空啊?”他说:“是的,这地方就是虚空。你走,没有可以挡着你的,是虚空的。”你看,这是不是虚空?“解最上乘法者”:知道最上乘法的这样人,“直示正路”:要指示你的正路。

是善知识。有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识。能发起故。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

“是善知识”:善知识,就是明眼的善知识,就是过来人。“有大因缘”:你和他必须要有一种大因缘,才能遇到这种善知识。“所谓化导,令得见性”:所谓善知识,他就化导众生,令一切众生,明自本心,见自本性。

“一切善法,因善知识,能发起故”:所有一切的善法,都因为有善知识,才能生出来;你一切的善根,也是善知识栽培、灌溉成就的。好像你遇到善知识,天天说法教化你,这都是增长你善根的。

“三世诸佛,十二部经”: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一切诸佛,和前面所讲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都是在人自性里,本来就自有的,不是在外边得来的。“不能自悟”:可是你自己不明白,“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你要找善知识,指示你本来自性清净的妙体,才能使你见到自己的本性。

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执。谓须他善知识。望得解脱者。无有是处。何以故。自心内有知识。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颠倒。外善知识。虽有教授。救不可得。若起正真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若自悟者”:若是自己明白了,“不假外求”:不假,就是不假藉;外求,就是向外驰求。这是说你若自己明白,不需要向外驰求。“若一向执”:一向,就是以前由来;执,就执着。你若从来就执着,“谓须他善知识”:说必须要外边的善知识,才能令你开悟,“望得解脱者”:希望得到解脱者,“无有是处”:你尽向外驰求,是不对了!你应该要自性自悟,自己知道自性本具的般若;你若尽向外驰求,这就是错误了!

“何以故”:什么原因呢?为什么说向外驰求是错误呢?你要知道,因为你“自心内有知识”:自己自性里,有真正的善知识;这个善知识,也就是你真正的智慧。“自悟”:你善知识自己明白。

“若起邪迷”:假设你自己起了邪迷。什么叫邪迷?邪,就是不正,迷,就是不明白。你不明白什么呢?不明白什么是不正当的。譬如有一切嗜好的人:赌钱的,这是赌钱的邪迷;抽烟的,这是抽烟的邪迷;好色的,这是好色的邪迷;好喝酒的,这是好喝酒的邪迷。这种邪迷,你不要以为是不要紧的,就因为这个不要紧,所以就愈迷愈深。小迷,你若认为不要紧,就变成大迷;你再觉得不要紧,就由大迷,变成老迷;老迷,你再认为不要紧,就变成死迷,到死的时候都迷,都不明白。啊!这是最可怜的。你看!由小迷变成大迷,由大迷变成老迷,由老迷变成死迷,最初就因为有个邪迷。

“妄念”:就是不真的念头、不实在的念头,虚妄不实,尽打妄想。“颠倒”:怎么叫颠倒?明明知道事情是不对的,还要去做,这是颠倒。明明知道不对,一定要说是对,这是颠倒。你所爱好不合法的事情,你要去做,这是颠倒;不单你要去做,而且还要影响其他的人,跟你一样,这是颠倒。所以这种颠倒,说起来太多了!想学佛法的人,一定要不颠倒,一定要不邪迷,那才能有所成就!

“外善知识,虽有教授”:外善知识就是良师善友,虽然教化你,你若是不听,那他也没有办法的。善知识,不像警察,你不守法律,他会把你抓去放到监狱里;善知识是没有监狱的,你不听,就希望你慢慢改过。善知识所教化的众生,这听话的众生,善知识一定欢喜;不听话的众生,善知识也不会恼怒他,但是心里就有戚戚焉,就不太欢喜。“救不可得”:善知识没有法子救得了你。

“若起正真般若观照”:你要在你自性里,生出来正真般若。正,就是不邪;真,就是不妄;般若,这是真实的般若智慧;观照,就是用般若的慧剑,斩断一切的邪迷,斩断一切的妄念,斩断一切的颠倒。如果你不用智慧的宝剑,把邪迷、妄念、颠倒都斩断,那你就是愚痴,没有智慧。没有智慧,就做颠倒的事。“一刹那间”:是很短的时间,“妄念俱灭”:所有的妄念就都灭了。怎么会灭呢?就因为你智慧剑这一照,就把妄念消灭了;就像雪,经过太阳一晒就化了,没有雪了。

“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你若认识你自己的本性,“一悟”,主要在这一悟,这一悟,就到佛地。你若一迷,怎么样啊?到了什么地方去了?就到了鬼地。一悟到佛地,一迷就到鬼地。一悟就是用智慧剑,把你的邪迷斩断了,明白了!明白就是佛。觉者佛也,迷者众生。

善知识。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着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运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

各位“善知识”,“智慧观照”:你用你本有的智慧来观照,“内外明彻”:内,是身心;外,指世界。明彻,就犹如琉璃筒一样,里边见到外边,外边也见到里边;也就是内无身心,外无世界。虽然无身心、无世界,而世界、身心宛然;虽然宛然,而不执着,这叫“识自本心”:认识本来自性¾¾这个真心¾¾就是内外明彻的,“若识本心”:你若认识自己的本心,“即本解脱”:不执着一切的尘劳妄想,就是得到解脱了。

“若得解脱”:你若得到解脱,“即是般若三昧”:这就是自性般若的定,“般若三昧”,“即是无念”:这个定是什么呢?定,就是无念;无念,也就是定。前边我讲无意,无意就是戒,这无念就是定;你再没有妄想,没有妄念,这就是慧。无意、无念、无妄,就是戒、定、慧;戒定慧现前,贪瞋痴就没有了。

“何名无念”:什么叫无念呢?“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你看!心不染着一切法,就是法空;法都空了,你为什么又要着住这一些习气毛病呢?有人说,看到这经文上说:“心不染着法”:他不染着法,可是染着在毛病上了。这毛病不去,你光不染着法,还是一样有毛病,那叫什么不染着?不染着法,就是不要说是毛病,连法都没有了。“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都应该放下,何况不是法,何况是那些毛病呢!你那些毛病若不放下,你到底学什么佛法?我问你!简直骗人呢!简直是自欺欺人!学佛法的人,就要去毛病。你有毛病,你会说几句佛法,那是一点没有用的!那简直是最愚痴的!所以“是为无念”:你不染着,无念就是定,就是般若三昧。

“用即遍一切处”:般若三昧,这种的定的利用,能怎么样呢?遍照一切处。“亦不着一切处”:虽然遍一切处,但是不着住到一切处,没有所著,犹如虚空一样。“但净本心”:就是教心里无染着,清净本性。“使六识”:使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出六门”:由六门出了。六门就是眼门、耳门、鼻门、舌门、身门、意门这六根门头。“于六尘中”:在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里边,“无染无杂”:你不要在六尘里,你参加一个股份。六识遇到六尘,也就是参加一个股份,和它们合起来做一个有限公司。你做了有限公司,这就有了染,也有了杂;要无染无杂,你不要去参加一个股份。“来去自由”:六识对着六尘,所谓:

眼观声色内无有,

耳听尘事心不知。

这是讲的什么?你不明白?你不明白,就要勤学佛法。来去自由,“运用无滞”:这个时候,千变万化,万化千变,应用无穷,运用无滞,没有滞塞的地方,“即是般若三昧”:这就是般若的定。“自在解脱,名无念行”:又有一个名字,叫自在解脱,又叫无念行。

若百物不思。常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

“若百物不思”:假设你说:哦!我坐在这地方,什么也都不想,不想一切,“常令念绝”:常使自己的念断了。可是你有这“常令念绝”的念头,“即是法缚”:这又变成法缚,又没有得到解脱,被法把你绑住了。“即名边见”:这叫边见,落于二边上,不是中道。

善知识。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法者。至佛地位。

“善知识”:各位有智慧的善知识,“悟无念法者”:你明白无念法的,并不是教你像死灰枯木。没有火的灰有什么用呢?是尘土而已!枯木有什么用呢?拿来烧火,烂木头都生不起火,这都是没有用的。这就是说你百物不思,“啊!我不要想,不要想,百物不想,我坐这儿,就不要想。”你有一个不要想,已经想了嘛!你这一个不要想,就像用石头压着草,说:“不要出来!不要出来!”你愈压,草越要拱,就是这样子。用石头若压在草上,草憋得更粗,长出来的更厉害。百物不思,常令念绝,就是这样子。那么要怎么样子呢?无念法者,没有念,就是要有定力,是不教你有邪念,是应该有正念的。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所有一切的法都明白了。为什么你明白一切法?因为你有定力了。

“悟无念法者”:明白无念法的,“见诸佛境界”:诸佛境界都明白了。诸佛的境界,现在你知道吗?是什么境界啊?你若知道,你就悟无念法了。说:“那我还没知道呢!”没知道,那你就不能说你悟无念法了!不要像某某人,什么都不知道,五重玄义也不懂,七种立题也不知道,就冒冒失失各处去讲经,骗一些不懂佛法的人,到处好像蚂蚁似的,往那儿咚咚咚咚跑,究竟干什么呢?不知道!还说学佛法呢!其实怎么?他就照英文的翻译本念一念。只有念,谁都会嘛!你会念,他也会念,但是我可不会!为什么呢?我不懂英文嘛!所以我不会念。这有什么意思呢?你要把经义讲出来!每一句,是什么意思,每一字,是什么意思,每一章,是什么意思,每一篇,是什么意思,要把意思讲出来,这才是讲经呢!说:“他不是这么讲。”根本他就不会讲,他又怎么会这么讲呢?所以不要跟着那一班蚂蚁似的,尽往蚂蚁那个地方跑。

“悟无念法者,至佛地位”:你明白了这无念的法,就可以到佛的地位。你看重要不重要?我这儿来听经的,都是人来听经,不是蚂蚁来听经。所以你不要看这儿人不多,但是都是想要学佛法的,不是像蚂蚁到那个地方去找蜜糖吃。我们这儿是找苦头吃,不是找蜜糖吃。

善知识。后代得吾法者。将此顿教法门。于同见同行发愿受持。如事佛故。终身而不退者。定入圣位。然须传授。从上以来。默传分付。不得匿其正法。若不同见同行。在别法中。不得传付。损彼前人。究竟无益。恐愚人不解。谤此法门。百劫千生。断佛种性。

各位“善知识”:你看,六祖大师为什么成祖师呢?他就是不轻未学。他因为在五祖大师那儿,一般人都看不起他是乡下人,也看不起他是不识字的人,受人人的轻慢,他知道受人轻慢的痛苦,所以他不轻慢人。他叫任何人,不论是善知识,不是善知识,他都叫他们善知识。说“后代得吾法者”:将来得到我的法的,“将此顿教法门”:把这种顿教的法门,“于同见同行”:同见,见地是一样的;同行,修行是一样的,“发愿受持”:大家都互相发愿,受持这种法,“如事佛故”:就像供养佛、事奉佛一样诚心,“终身而不退者”:终身不退转,“定入圣位”:一定会成圣果的。

“然须传授,从上以来,默传分付”:传法是要传从上以来,就是从释迦牟尼佛,传给迦叶、阿难,乃至菩提达摩;菩提达摩,又传到二祖、三祖,乃至到六祖。这一代一代,默默相传,分付心印法门。“不得匿其正法”:不可以把正法藏起来不传,传一些邪法。

“若不同见同行”:假设见解不相同,修行也不相同,“在别法中”:他或者是个外道,“不得传付”:就不可传这种心印法给他。为什么呢?“损彼前人”:这对于前面的祖师,都有所损坏的,“究竟无益”:将来也没有什么好处。“恐愚人不解”:因为怕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谤此法门”:他谤毁这个法门;“百劫千生”:如果谤毁顿教的法门,就是百千万劫,百劫千生,“断佛种性”:他这是断佛种性的行为。

善知识。吾有一无相颂。各须诵取。在家出家。但依此修。若不自修。惟记吾言。亦无有益。听吾颂曰。

“善知识,吾有一无相颂”:我有一首偈颂,你们各人“各须诵取”:你们都应该念这个偈颂。“在家出家,但依此修”:无论你是在家人、出家人,都可以依这个偈颂去修行。“若不自修,惟记吾言,亦无有益”:你要是不修行,单记着我所说的偈颂,这没有什么用处,一定要躬行实践,实实在在去修行,才有用的。“听吾颂曰”:

说通及心通 如日处虚空

唯传见性法 出世破邪宗

法即无顿渐 迷悟有迟疾

只此见性门 愚人不可悉

说即虽万般 合理还归一

烦恼暗宅中 常须生慧日

邪来烦恼至 正来烦恼除

邪正俱不用 清净至无余

菩提本自性 起心即是妄

净心在妄中 但正无三障

世人若修道 一切尽不妨

常自见己过 与道即相当

“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说通,就是明白讲经说法。心通呢?就是宗通。宗,就是宗门,这个禅宗;禅宗就是讲心地法门。你明白讲经说法,也明白参禅修道,可是这种境界,就像太阳在虚空里一样;如日处虚空,就是无所著住,光明遍照,而不着到虚空。

“唯传见性法”:我所传的法门,就是要你明心见性。你明心,就无难事;见性,就不知愁。你明白本来的面目,才算明白佛法。“出世破邪宗”:这种的法门,是专讲出世的道理,破除旁门左道,把这外道的宗旨破了。

“法即无顿渐”:本来法没有顿,也没有渐,可是,迷人你就要叫他渐修;悟人,有智慧的人,他就明白顿法。所以迷的,就慢一点;根性利的,就开悟快一点。

什么叫顿教?我今天对你们讲一点真话;天天我讲经,都没有讲真话给你们听,今天讲少少的。为什么呢?真话不能讲多;讲多了你就不信。讲少你都不信,讲多了,更不信了!因为人不欢喜听真的话,不欢喜听真的道理,也不欢喜真真实实去修行,所以我没有法子给你们讲真法。我要等着,等机会,今天好像机会到了,因为讲到这个偈颂上,这个道理应该把它揭穿了。怎么叫顿法?顿,就教你断。断什么?断淫欲心。做得到?做不到?说:“这叫什么?这有什么用啊?”你不相信吧!不相信,我就不讲了,讲多,你更不相信。就是这么多:你顿断无明,无明也就是淫欲心。断得了?断不了?断不了,那你就不想听真的法。你若能断,那你就得着顿教法门。渐,渐是什么?说:“慢慢的,断不了喔,我要慢慢来唷!这怎么放得下啊?不可以的。”这就变成渐了。就是这一点点,明白了吗?你聪明的人,我给你一点哪,你就断了;愚痴的人,还舍不得,放不下。说:“这,我不相信这是真法,我不相信这是顿教。”所以我从来就不讲嘛!你若相信,你早就成佛了;就因为你不相信,所以到现在还拖泥带水,在六道轮回里转!你愿意转,你就转去啰!谁也不勉强你一定不要转的。

“迷悟有迟疾”:迷和悟,不过早晚的问题。你现在不断,将来你想要成佛的时候,一定要断的;不过你现在不想成佛,所以你也就不想断。“只此见性门”:顿法就是见性门。你若能断了你的淫欲心,你就可以明心见性。“愚人不可悉”:愚痴的人,不要给他讲,他不能知道的,你给他讲,他也不相信。好像我方才讲,教你断,你也不断,那就是愚痴。所以愚人不可悉,不可知道的,不明白。你告诉他,他也不相信。

“说即虽万般”:这个道理若讲起来,有千般、万般、万万般那么多的法门。八万四千法门,都是对治烦恼的,对治无明的。“合理还归一”:若合到根本的理上,还归一,就是一个理,就是这个顿法,教你顿断无明;顿断无明,就显出法性。“烦恼暗宅中”:你有烦恼,就像在黑暗的屋子里一样。“常须生慧日”:你若有智慧,就像在光明的太阳之下照耀着似的。

“邪来烦恼至”:什么叫邪来啊?我今天也告诉你们一点根本的法门,我若总也不讲,我看你们总也不知道。那个淫欲心来了,就是个邪;啊!这烦恼就至了。你不要以为那是快乐,那就是烦恼喔!“正来烦恼除”:什么叫正啊?就是你那般若智慧。你没有无明,那就是有真正智慧,烦恼就除去,无明就破了。

“邪正俱不用”:你不要有邪,也不要有正,邪正都没有,“清净至无余”:这就是无余涅槃。说是:“邪正俱不用;就有邪,由它邪了,正由它正,我就不管了。”不管?若不管,那你还在暗宅里头。邪正俱不用,这是已经超过去了,是过来人了;邪的没有,正的也不存。为什么有正呢?因为有邪,才显出正。为什么有邪?因为你有正,才显出邪。你若邪正都没有了,这就是清净至无余涅槃了。

“菩提本自性”:这个菩提,不要向外边去找;觉性是在你自己自性里边的。般若智慧,你自性本具的。“起心即是妄”:你生一个念头,起心动念,就是妄念。那本来清净无余涅槃,没有一切念的,没有意,也没有念,也没有妄;无意、无念、无妄。无意,就是戒具足;无念,就是定具足;无妄,也就是智慧具足。

所以“净心在妄中”:净心就是在妄里。就像冰里就含着水,水里也有冰的成份。“但正无三障”:你但要常常修持正法,离开你的三障。三障,就是业障、报障、烦恼障,这三种障碍。业障,你所造的业,障着你;报障,你的身体受这果报,障着你;烦恼障,你所有的烦恼,都障着你。

“世人若修道”:世界人若想要修道的话,“一切尽不妨”:什么法门,都可以成道业,你只要明白,一切尽不妨。你真正明白正法,行住坐卧都可以修行,不妨碍一切事的。“常自见己过”:要怎么样呢?首先你要见自己的过错,不要尽见人家的过错。不要好像照相镜子,尽向外边照;里边影像机的本身,它照不着。它不能自己回光返照,照影像机自身。你尽去看人家的过,人家的毛病:“唉!那个人真坏啊,你看他又喝酒、又抽烟、又吃毒药,真坏透了,你不能教化的。那个人,你看他又偷东西,你看那个人又杀生,你看那个人尽讲大话。”尽看人家的毛病,一点也没有自己反省:“哦!今天我有没有杀生啊?有没有起偷盗心啊?有没有生邪念啊?淫欲心呢?我今天有没有打妄语啊?有没有去喝酒啊?”不回光返照,不自己照照自己,总向外边照。这就是要修到一切尽不妨,常见自己过。“与道即相当”:这与道就相应;相当,就是与道相合,与道不违背,就合乎道。

我讲这一段偈颂,你们都记得没有?大约都记住了,我都记住了嘛!我相信你们听得这么注意,一定会记住。你若不相信,我记得清楚,我可以给你们念一念。我们把本子合起来,你看见了?我不是照本子念。(上人背诵:)

说通及心通 如日处虚空

唯传见性法 出世破邪宗

法即无顿渐 迷悟有迟疾

只此见性门 愚人不可悉

说即虽万般 合理还归一

烦恼暗宅中 常须生慧日

邪来烦恼至 正来烦恼除

邪正俱不用 清净至无余

菩提本自性 起心即是妄

净心在妄中 但正无三障

世人若修道 一切尽不妨

常自见己过 与道即相当

你记着这个,终身用之,也不能尽者矣!这个偈颂,六祖大师说得太好了,简单又明白!人人都容易了解。所以你把它记得,能会得这个意思,对于修道上,是特别有帮助的。

现在我打开本子念。我不是骗你们,说是我记得,然后照着本子念的。说:“我知道,你一定是过去念过嘛!”不错,你真聪明。我方才想要骗骗你们,又被你明白了!美国人真聪明。我头先讲,我从来不和你们说真正的法,有人说:“天天给我们讲法,我们以为是很真的,我们又写笔记,又这么忙,原来都是假的啊?”你这回可被我骗了!你现在想不被我骗,还不晚,还可以的。

色类自有道 各不相妨恼

离道别觅道 终身不见道

波波度一生 到头还自懊

欲得见真道 行正即是道

自若无道心 闇行不见道

若真修道人 不见世间过

你看这说得多好啊!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若见他人非 自非却是左

他非我不非 我非自有过

但自却非心 打除烦恼破

憎爱不关心 长伸两脚卧

睡觉去。长伸两脚卧,是不是睡觉去?

“色类自有道”:色,可以说是有形有相的,这都叫色,有色相的;也可以说,你就在这种色,这种有形有相上,你若明白,你若了悟,你若能断欲去爱,不着住到色相上,自然就有道。不是要离开这儿,你另外去找道,不是的。“各不相妨恼”:你若认识,不被它所迷,这就叫各不相妨恼。

“离道别觅道”:你离开道,说是:“这个不对,我离开这个,另外找道。”那又头上安头了。就是:

见事省事出世界,

见事迷事堕沉沦。

你见到事,你就省悟,这就叫出世;你见着事,你就迷了,生了见惑,这就是要堕落沉沦。“终身不见道”:这一生,你也不会得道的。

你要得道,在什么地方修道呢?就是你一天从早晨起身到晚间,这个经过,你都做得合法,做得很正确的,不做邪僻的事,这就是修道。你若离开日用,另外去找一个道,那是终身不见道,你始终也找不着的。

“波波度一生”:波波就是辛苦的意思。“到头还自懊”:你辛辛苦苦这一辈子,到老了还自懊,就是自己后悔:“唉呀!我这一生,光阴都空过啰,啊!太可惜了!”就非常可惜自己,自己懊悔:“啊!怎么这么胡闹呢?唉!我这一生啊,若不是喝那么多酒,我怎么会愚痴到这样子?啊!我这一生,如果不赌钱,我怎么会穷得这个样子?我这一生,如果以前有人告诉我,我也可以修行嘛,唉!可惜没有遇着善知识。”遇着善知识,你也不认识;善知识教你的东西,你当耳边风,过去就算了!你不改自己的毛病,不去自己的习气,所以到头还自己后悔。

“欲得见真道”:你想要见这个真正的道。“行正即是道”:你修行正当的,不要有邪,不要尽见人家过错,尽给人家洗衣服。看人家那衣服:“嘿!他那衣服那么邋遢,我给他洗一洗。”怎么叫给人家洗衣服呢?就是看人家的过错,你看他:“嘿!这个人哪,妒忌障碍;这个人哪……”他就怕人家比他好,就是尽看人家的过错。行正即是道,你要行为是特别正确的。“自若无道心”:你自己若没有道心,不修道啊,“闇行不见道”:你尽做一些黑暗、见不得人的事情,那不是道。

“若真修道人”:假设是真正修道的人,“不见世间过”:不见世间所有人的过错。有的人说:“啊!这个末法时代太坏啰,没有佛法啰,修也不证果。”为什么你不证果?法本来没有末、没有像、没有正,你要是行持正法,就是正法时代;你若不见世间过,看一切众生都是佛,那你就是佛;你若看一切众生是魔,你自己也就是魔。所以啊,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若见他人非”:他人非,就是他的不对。“自非却是左”:你知道他人有错了,那你自己也就是错了,也就没对。佛看谁有过错来着?佛看一切众生,都是佛。

“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你不要跟着他去做错事;你见着他的非,你自己就参加一份,和他合了股,那你也就是错了。他错你不要错!你不要见他的错,你要存大慈大悲的心,对任何人都有慈悲心,怜愍众生:“啊!这个众生真是可怜,我一定要发愿,把他度成佛。”

好像有个嬉皮去年来这儿,虽然他魔里魔气的,但是还信佛。所以他说,我对他很有一种的忍耐心,能忍他。今年我的两个徒弟,就不能忍了,把这个嬉皮赶跑,他再也不来了。本来我是不同意,但是他们已经把他赶跑,就算了!今天稍微提一提,不应该看他的过错,你应该用慈悲心待他。

“但自却非心”:你自己把自己这个不对的心去了。“打除烦恼破”:烦恼就打破了。“憎爱不关心”:憎,就是讨厌这个人;爱,“哦!我对这个人哪,真爱这个人,爱得把我生命送给他,我都愿意。”但是这都是情。你要真正用慈悲心爱护一切众生:“噢!这个众生啊,我一定要发愿把他度成佛,他若不成佛,我也不成佛。”

好像今天有一个人要求皈依,这是果宁的弟弟。皈依以后要守规矩,信佛的人,不要还像以前那样子。若和以前一样,那人家说:“嘿!你看他,他信佛之后,还是那样子嘛,老样子还没改!”人家就不相信了。所以我发愿说:“皈依我的弟子,他若不成佛,我就在这儿等着;等着他,他要成佛了,我才成佛!”因为我没有旁的办法,只有发这个愿,等着你成佛。你们谁皈依之后,要快一点修行,不要尽教我等着;我等得时间久,我也讨厌,那时我或者:“啊!不等了,算了!”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伸长了两只脚,躺那儿睡觉,这正合懒人的胃口,懒人欢喜这样。可是长伸两脚卧不是睡觉,这是表示自由,表示无拘无束、无挂无碍。无拘无束、无挂无碍,所以才能远离颠倒梦想,得到究竟涅槃,是这个意思。你不要一看《六祖坛经》说长伸两脚卧,我就躺着睡觉去了。

欲拟化他人 自须有方便

勿令彼有疑 即是自性现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觉

离世觅菩提 恰如求兔角

正见名出世 邪见名世间

邪正尽打却 菩提性宛然

此颂是顿教 亦名大法船

迷闻经累劫 悟则刹那间

“欲拟化他人”:你想要教化众生。“自须有方便”:你自己要有方便权巧的法门,对什么众生,就要说什么法,不是执着的。“勿令彼有疑”:不要令众生听了法,而生疑惑心,不相信。“即是自性现”:这就是自己会运用自己的自性,自己光明智慧的性现前。

“佛法在世间”:什么叫佛法呢?佛法,就是世间法;世出世法,就是佛法。世间法,就是一般的法;佛法,就是在世间,而出世间,所以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不离世间这一切的般若智慧,“离世觅菩提”:你若离开世间般若的智慧去找菩提,“恰如求兔角”:就像你想教兔子生出犄角一样。你看!到什么地方去找有犄角的兔子呢?没有的。你若离开世间法,你想再另外找出世法,那就是好像在兔子头上找犄角一样。

什么叫世间呢?“正见名出世”:你有正见就是出世法。正见,就是觉悟。觉悟什么呢?觉悟你的淫欲心应该断的,这就是出世法。“邪见名世间”:你若认为自己随便你的欲念,听它去发展,尽跟着你的欲念来跑,你没有能教你的欲念跟着你,这是有邪知邪见,有淫欲心,这就叫世间。“邪正尽打却”:没有邪见,也没有正见;邪正尽打却,都不要了。“菩提性宛然”:没有邪正的存在,就是菩提性宛然现前,你不必再另外去找菩提性啰!

“此颂是顿教”:我现在所说的偈颂,是顿悟的法门,是成佛的法门。“亦名大法船”:也叫大法船。大法船能运载一切众生,从生死的此岸,经过烦恼中流,而到涅槃的彼岸。“迷闻经累劫”:你若是迷闇不明白,你就听见,也要经累劫,经很长的时间,才能开悟。“悟则刹那间”:你若是顿悟,能把什么都放下,把你所有的欲念都放下,刹那间就开悟;你真正地认识了,刹那间就开悟。

师复曰。今于大梵寺。说此顿教。普愿法界众生。言下见性成佛。时韦使君与官僚道俗。闻师所说。无不省悟。一时作礼。皆叹善哉。何期岭南有佛出世。

“师复曰”:六祖大师又说了。“今于大梵寺,说此顿教”:我现在在大梵寺里,讲说顿教的法门。“普愿法界众生”:我发愿,愿意什么呢?愿意法界众生,“言下见性成佛”:在讲这个偈颂的时候,就都一起见性成佛。

“时韦使君与官僚道俗”:在当时,韦刺史和他这一切的官僚、老道和俗人,“闻师所说”:闻六祖大师所说的无相颂后,“无不省悟”:没有一个不省悟的,统统都省悟。“一时作礼”:同时向六祖大师就都顶礼。“皆叹善哉”:大家都说,啊!真好了。广东话:好啰!“何期岭南有佛出世”:啊!真想不到,在岭南我们这一个獦獠的地方,竟有生佛出世!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