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法华经说什么

(2)佛教的人生观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人生观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做一个人活在世上,应该体现出一定的价值,不能空过一生,不能懵懵懂懂的混过一生,更不能造业作恶过一生。我们应该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拥有好的人生观才能创造出有益高效的人生价值,我们的存在才有意义。我打个比喻,曾经有两个要好的朋友在饭店里喝酒,酒过三巡的时候,张三不胜酒力,李四还要继续喝。张三说:“哥们儿,我不行了,你自己喝吧。”李四说:“兄弟,咱哥俩感情如何?感情深,一口吞。再来几杯,醉死算了,反正活着没意思。”张三一寻思,自己虽然有点钱,整日忙忙碌碌,实在活着没名堂,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醉死算了。结果朋友俩经常一起喝闷酒。就这样醉生梦死地度过了好几年,对于工作当然越来越没兴趣,最后两人都酒精中毒,从脂肪肝演变成肝癌,丢下年轻的妻子和襁褓中的儿女,走上了不归路。这个例子便是没有人生观指导生活的下场,醉生梦死地度过了短命的一生,给世上留下的只有遗憾与苦难。如果他们早日学习佛教,情形就会为之一变,因为佛教能够给大家提供健康的人生观。所以,我们应该树立佛教的人生观。佛教的人生观是什么呢?佛陀指示我们,要利用我们有限的生命,转恶成善、转邪成正、转染成净、转识成智,这么四个“转”字,就包含了佛教积极利他精神的人生观。

转恶成善

转恶成善,就是依我们信仰佛陀的信心、愿心,断灭五逆十恶等三世罪障的现生利益,成就大善根种性。什么是五逆?即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即破坏佛教的团结)。这五种极端罪恶的行为,任犯一种,即堕无间地狱,所以又叫无间业。什么是十恶业?即杀生、偷盗、邪淫、妄语、恶口、两舌、贪欲、瞋恚、愚痴等十种不善业。要断除三世罪障,即不仅仅断除现在世的五逆十恶,还要去除过去世、未来世的罪孽。断除恶业,成就善业,即行十善业,可以感得人天果报。

修善行,我们就要先皈依佛法僧三宝,明白因果道理,勤修五戒十善,这样子可以走上“转恶成善”的道路。严守杀、盗、淫、妄、酒五戒,可以保持人生,不致堕落恶趣。修持十善业,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死后可以根据修持的品位上升诸天,享受天道的快乐。当然这是最初阶段的学佛,我们还要更进一步,修习转邪成正。

转邪成正

转邪成正,在佛教来讲还是属于人天乘。我们做人,这一生结束以后,要想不再堕落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就不能再造堕三恶道的因。地狱、饿鬼、畜生要感受刀途、火途、血途的苦楚,一生中受尽诸般磨难,是很痛苦的,没得学佛的机会。所以邪知邪见很可怕,不但将失去人身,还要受万劫的苦楚。什么是邪知邪见呢?即邪心取理,颠倒妄见,不信因果,断诸善根,作阐提行,是名邪见。要转邪成正,就要修习八正道,即八种求趣涅盘的正道。八正道又作八圣道、八支正道、八圣道分等名称,是三十七道品中,最能代表佛教的实践法门,即八种通向涅盘解脱的正确方法或途径。释尊转法轮时,所说离乐欲及苦行的二边,趋向中道法门的,即指这个八正道。

八正道

(一)正见,又作谛见。即见苦是苦,集是集,灭是灭,道是道,有善恶业,有善恶业报,有此世彼世,有父母,世有真人往至善处,去善向善,于此世彼世自觉自证,成就佛道。

(二)正思惟,又叫正志、正分别等。分为无欲觉、恚觉及害觉,即我们意业的清净,没有过分的贪求,在恶劣的环境中也能心平气和地为人民服务,更没有整人害人之心。

(三)正语,又作正言、谛语。即离妄言、两舌、恶口、绮语等业,有所言说,即与道相应,与善法相应。

(四)正业,又作正行、谛行。即离杀生、不与取等业,就是做接近善法的工作。

(五)正命,又作谛受。即舍咒术等邪命,如法求衣服、饮食、床榻、汤药等诸生活之具,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对财物要取之有道。

(六)正精进,又作正方便、正治等。发愿已生之恶法令断,未生之恶法令不起,未生之善法令生,已生之善法令增长满具。有的人说我们佛教消极,那他是不知道佛法,愚昧无知的结果。佛陀教导我们要精进地生活,不要懈怠。

(七)正念,又作谛意。即以自共相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八)正定。即离欲恶不善之法,修习初禅乃至四禅。

转染成净

佛教的人生观,就是首先要学人天乘的善法,再进一步要修解脱行,也就是转染成净。染就是染污,指我们内心的染污、烦恼无明之法。净,即远离烦恼,清净之义,是法性之法。《摄大乘论释》卷十三中说,生死之法为不净品,涅盘之法为净品。现在社会上搞环保,为什么搞环保呢?就是近年来,环境污染重——水源污染、空气污染等,导致生态不平衡,给地球带来很多的灾害。在佛教来讲,首先污染的是内心的污染,内心污染造成环境污染。假若内心不污染,环境就会干净,生态就可以保持平衡。所以佛法的环保工程是治本,从心理上根治污染。当然,要标本兼治,但首先要治本。内心有污染的众生就是凡夫,没有污染的就是圣人,所以转染成净,就是一条成佛作祖之路。

由于人们烦恼重、无明重、不信因果、不信三宝,只见眼前(的利益)不见未来、只看到自己这个空间没有看到他人的空间,所以处处损人利己,造成很多不应该的染污现象。所以我们佛教,除了做好人之外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求得三业(身口意)清净。内心不起烦恼污染,口业清净,就是语言干净,身体当然也不会有过激行为,更不用说去害人了。身口意三业清净,才可以得到解脱。这就是佛教的解脱行。宣说这一种解脱行,是佛出世的因缘,它是三乘所共修,也就是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共同修习。要成就佛道,都要走这条必经之道。诸位居士除了做个好人,奉行三皈、五戒、十善之外,要进一步提高,必然要走这条道路,这就是转染成净。

转识成智

最后一个是转识成智。普通的俗人,心有分别,认识不清,颠倒重重,既有烦恼障,又有所知障,不能以智慧来观察人生,观察宇宙间万事万物,所以不能处处为他人着想,一门心思总想着自己。不能以他人之苦为自己之苦,不能以他人之乐为自己的乐。因此佛教讲,在修解脱行的基础上发菩提心、发悲悯心、发广大心。广大心就是“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在此基础上,行动上就修四摄六度。四摄就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样的菩萨精神行动,在唯识学上讲就可以转八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成四智(一大圆镜智,二平等性智,三妙观察智,四成所作智),断烦恼障就证得涅盘,断所知障就证得菩提。转凡夫有漏的八识成为佛的四智,即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

转恶成善、转邪成正、转染成净、转识成智,既是我们远大的理想,也是我们学佛的最高目标。这就是佛家的人生观。我们要以这种观察思维来对待人生,珍惜光阴,使人生不虚度,创造人生价值,这样就活得有意义。从这四个“转”字来说,我们要走的路很长,也许前方布满了荆棘,但我们不怕重重困难,以坚韧的毅力,迎难而上,以实现我们的最高目标——完成佛道。这是第一点。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