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佛说阿弥陀经讲录

佛说阿弥陀经讲录第二天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道源法师讲述

诸上善人慈悲,道源讲几句话打打闲岔!昨天已将‘戊二表位叹德’一科讲完,今天接讲‘戊三列上首名’。

戊三、列上首名

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俱絺罗、离婆多、周利槃陀伽、难跎、阿难陀、罗侯罗、憍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摩诃劫宾那、薄拘罗、阿冕楼驮,如是等诸大弟子。

‘上首’就是上座,如现在学校‘班长’的意思。这一千二百五十个大比丘叫什么名字呢?因为不可能把每个人的名字都列举出来,所以只列举上首的名字,也就是‘上座’的名字,一共有十六位,称为‘十六尊者’。

‘长老舍利弗’,‘长老’,就是德腊俱尊的意思。他的功德很‘长’,戒腊很‘老’,称为‘长老’。说到戒腊,出家人不是以世俗上的年龄来论定的,而是从受戒后结夏安居的那一年算起,初夏的比丘就是第一年的戒腊,二夏就是第二年的戒腊,功德和戒腊又长又老的,即称为‘长老’。‘长老舍利弗’,不单是舍利弗才称为长老,‘长老’这两个字是一直贯通到下面这十五位尊者的,在一千二百五十个大比丘中,他们十六位都是德腊俱尊的长老。

这十六位尊者都是上首,为什么把舍利弗列为第一名呢?因为舍利弗在声闻众中‘智慧第一’。梵语‘舍利弗’,华言‘身子’亦译‘鹙子’,‘身’与‘鹙’都是他母亲的名字。因为他的母亲身材窈窕,故名为‘身’;眼睛像鹙鸟的眼睛那样美丽,故名为‘鹙’。印度的风俗与我们中国不同,中国人对于父母的名字有忌讳,若取了与父母同名的是为不敬。印度则相反,用父母亲的名字来取名,才是最尊敬的。舍利弗就是用他母亲的名,母亲的名字称为‘鹙’,他就称为‘鹙子’;母亲的名字称为‘身’,他就称为‘身子’,‘弗’就是子的意思。

第二位‘摩词目犍连’,华言大采菽氏。‘摩诃’即大,采菽氏是他的姓,他在声闻众中‘神通第一’。

第三位‘摩诃迦叶’,华言大饮光,也就是隐蔽之意。他身上的光明很大,只要有他在的地方,所有的光都会被他身上的光明吸饮去了。他身上为何有这样大的光明呢?原来过去有一尊佛像的金脱落了,当时有一个讨饭的女子,生活很困苦,为了求佛的加被,每天都到佛前去礼拜。礼拜时,他看见佛脸上的金脱掉一块,心里很难过,心想若我有了钱,一定要为佛装金。她发了这个愿马上就有感应,一天走到路上捡了一枚金币。印度以前最尊贵的钱是用黄金造的,这枚金币可卖得很多钱,等于发了一笔财,这下可满她的愿了,于是就拿到金店里去找打金的师傅。而迦叶尊者的前身就是这个造金师,他见了这贫穷讨饭的女子,就问道:‘你从那里得来的金钱呢?’贫女答:‘我在路上捡的!’造金师再问:‘捡了金钱,为什么不买衣服穿,买些吃的,或者住间好的房子呢?’她说:‘我曾经发了愿,要为佛像装金的,我不能用这些钱,请您替我把佛像装金,我就满愿了!’这下子把造金师傅感动了!世上竟然有这样的人,宁愿贫穷得没饭吃,捡到钱还要为佛装金。造金师就说:‘好,我也随喜你的功德,我去替佛像装金不要工钱!’从此以后,第二生,贫女和造金师两人都感得了果报,身上有光明。到了释迦佛成佛时,他们的善根都成熟了,同时都出了家。男的叫迦叶比丘,女的叫迦叶比丘尼。我们现在所造的释迦佛像,佛旁有两位侍者,一位年轻的是阿难尊者,另外一位较老的就是迦叶尊者。迦叶尊者抱拳不合掌,就因为他曾为佛亲手装金,十指的光明特别大。若是合掌,光明刺眼,来礼佛的人,眼睛便会睁不开。因此佛开方便,令他抱拳,不必合掌。释迦佛灭度后他是第一代祖师,这位大饮光尊者是‘头陀第一’,头陀华言抖擞,即抖擞精神,精进用功,终身修持头陀苦行,故称为头陀第一。

第四位‘摩诃迦旃延’,华言大文饰,因为他说话很有文采,造的文句也都很文雅,所以称大文饰,他是论议第一。佛经里有一段公案故事,可证明他的辩才无碍:印度的外道,都是邪知邪见。根本邪见有两种,一种是断见,一种是常见。断见的外道,执著人死之后,就永远断灭了,没有来生来世的。常见的外道,相信人死后来生仍转为人。这些说法都与佛说的不一样,佛说各人造善造恶之业因不同,所得的果报亦不同,怎么会人死了就断灭呢?既然所造的业因不同,怎么还会永远转生为人呢?所以就有三善道与三恶道之分。这些外道都不相信有六道轮回之说,有一天见了迦旃延尊者,就来问他的道理说:‘你们世尊讲六道轮回,要是造了恶业,就会堕到地狱里受苦,若真的会堕到地狱里受苦,怎么不来向我们报告一声,他是怎么样受苦的呢?可见这个地狱是不存在的!’迦旃延答他说:‘这个地狱等于人间的牢狱,若有人犯了法被关到牢狱里,他想要回来向你报告一声也没办法,因为他已失去自由了。而地狱的苦比人间牢狱的苦何止千万倍,而且一点自由都没有,又怎么能够回来向你报告呢?’外道听了又说:‘你们世尊说,若是升到天堂就可以享天福,一升到天上去,感得果报就有神通,有神通当然是任运自在了。但是,我们也没有看见他回来向我们报告呢?’迦旃延说:‘我们这个人间,污浊不堪,臭气很重。而天堂的境界清净无染,那些天人在天堂里享天福,以后若再想回来,却受不了人间的臭气,犹如大粪坑一样的臭,好不容易脱出粪坑,又怎么肯再回到粪坑里来呢?所以他不肯回来,当然就不会向你们报告!’因此称迦旃延尊者为‘论议第一’。

第五位‘摩诃俱絺罗’,华言大膝,是舍利弗的舅父,他是‘答问第一’,一问一答,百问百答。

第六位‘离婆多’,华言星宿,他是父母祈祷星宿而生的,故取名星宿。他所说的佛法决定正确,不会颠倒错乱,故称‘无倒乱第一’。

第七位‘周利槃陀伽’,华言继道,为‘义持第一’。为什么他名为继道呢?因为他母亲生他哥哥的时候,是在道路旁生的,而生‘周利槃陀伽’的时侯,也是在道路旁生的,故称继道。根据印度当时之风俗,出嫁后之女子要生产时,都应回娘家生。以前交通不便,全靠走路,他母亲娘家又离得很远,而且在快要生产时才回去,因此还没有走到娘家,孩子已生出来了。若不了解印度风俗习惯,一定还怀疑他的母亲为什么生小孩都在路旁生的?原来是不得已的事。后来哥哥出家了,他也随著哥哥从佛出家。释迦佛当时规定出家弟子,每天必须背诵一偈,一偈有四句佛法。周利槃陀伽因根机愚钝,一个偈总是背不出来,他哥哥谴责他说:‘你如此愚笨,不能出家,还是还俗去吧!’他被哥哥谴责后,哭泣不已,佛怜愍他,派他做为佛的侍者,拿了扫帚扫地。佛就叫他背诵扫帚两个字,周利槃陀伽笨到连扫帚两个字都不会背,记得‘扫’就忘了‘帚’,记得‘帚’又忘了‘扫’。释迦佛大慈大悲,不但没舍弃他,反而权巧方便诱导他。后来,因将一把无相扫帚,把心地见思烦恼,扫得一干二净,证到阿罗汉果。且能摄持义理,通达一切佛法,圆融无碍,所以是‘义持第一’。由此可见,修行不怕愚钝,只怕不肯用心,若肯用心,下愚可得上智。背诵扫帚,即能证果,若用功念佛,岂能不成佛吗?

第八位‘难陀’,华言喜。他是佛的亲弟,威仪、容貌都是第一,故称‘仪容第一’。佛出世七天后,他的母亲就别世升天了,怎么还会有个亲弟呢?其实是同父异母的亲弟,是他姨母‘摩诃波阇波提’生的。佛的母亲‘摩耶夫人’别世后,净饭王继娶摩诃波阇波提夫人,生了小孩后,非常高兴,所以就取名为‘喜’。后来佛把他度出家。难陀怎么仪容第一呢?我们知道,释迦佛是一丈六尺高,难陀比佛低四寸,即一丈五尺六寸高。释迦佛具有三十二相,他有三十相,且威仪又好,一举一动与佛差不多,威仪、容貌都是特别庄严的,故称为‘仪容第一’。

第九位‘阿难陀’,华言庆喜,即庆贺欢喜,乃佛之堂弟,在佛成道之日所生的。净饭王在此日,得到悉达多太子出家成道之报喜,又得到王弟‘斛饭王’生子之报喜,为庆贺这双喜临门,故取名为‘庆喜’,他是‘多闻第一’。

第十位‘罗侯罗’,为佛的亲子。这里顺带一提,就是佛的一家人,除了他父亲净饭王,要统治国家无法出家,其他的家人先后都出家。其中包括他的亲弟难陀,他的养母摩诃波阇波提,还有他太太耶输陀罗及亲子罗侯罗全部都出了家。梵语‘罗侯罗’,华言覆障。‘覆’是闭覆,‘障’是障碍。因为他有闭覆的障碍,他在母亲的肚子里,闭覆了六年才出生。为什么他会有这种障碍呢?因为罗侯罗的前生也是个修道人,自己住在山洞里修行。有一次正想打坐的时候,有一只老鼠跑来跑去,扰乱他用功,想把它打死,又不能犯杀戒。最后想了一个办法,就拿一种带刺的东西,把老鼠洞堵起来,这只老鼠就被困在洞裹无法出来。这样经过了六天,老修行才想到老鼠被困在洞里,虽然不会扰乱我,不过在洞里没有东西吃,会被饿死的。心里越想越不安,也就无法用功。于是就把带刺的东西拿开,好让老鼠出来。因为这个因缘,把老鼠堵在洞里关了六天,致使今生投胎到他母亲肚子里时,被关了六年才生出来,所以才有闭覆之障。罗侯罗是密行第一,密行就是他修行时别人看不见。他出家时才九岁,那些大比丘证了阿罗汉果,他也一样证了阿罗汉果。大家很奇怪,他只是个小孩,天天在玩耍,是怎么修行证果的呢?释迦佛就对大家说,他修行用功,你们不知道,这是密行,故称为‘密行第一’。

第十一位‘憍梵波提’,华言牛哃,他是‘受天供养第一’。牛哃就是牛吃草的样子。憍梵波提为什么会得这种果报呢?这是他的余报,也就是五百世以前是个小沙弥,他看见一位老比丘,这位老比丘牙齿都掉了,吃饭时嘴巴很难看,小沙弥见了在旁边大笑的说:‘看你吃饭的样子好像牛吃草。’老比丘说:‘小沙弥,你可别乱说啊!我是个阿罗汉,你毁谤我将会堕地狱的,你要赶快求忏悔!’小沙弥一听说是阿罗汉,心里很害怕,就赶快向老比丘求忏悔说:‘我说的是游戏话,没有恶心要毁谤您,请您饶了我的罪。’他当下求忏悔,仅仅免了堕地狱之报,来生来世就转了牛。而且连转了五百世的牛,果报算转完了,今生才转到人道来,加上多生的善根成熟,见佛得度,也证了阿罗汉。可是还有余报,吃饭时就像牛嚼草的样子。大众僧一起吃饭时,看见他吃饭的样子都会发笑,但笑了就有罪过,因为他是个阿罗汉。于是佛对他说:‘你不要在人间受人供养了,你去受天人供养吧!因为天人有五种神通,一看就知道你前生前世的果报,就不敢毁谤你,也不会取笑你的。’所以他称为‘受天供养第一’。大家听了这个公案后要慎重,不要随便造口业,虽是说了一句游戏之言,招来的果报就太严重了。

第十二位‘宾头卢颇罗堕’,华言不动利根,是‘福田第一’。因全名的梵语太长,简称宾头卢尊者。他奉释迦佛之命常住世间应供,应供就是给众生种福田,所以他是‘福田第一’。我们打斋供众,若能发至诚心,就能感动宾头卢尊者来应供了。

第十三位‘迦留陀夷’,华言黑光。他长得皮肤很黑,而且黑中发光,名为黑光尊者。其教化众生的能力最大,故称为‘教化第一’。

第十四位‘摩诃劫宾那’,华言房宿,房宿是星星的名字。他父母为了要生儿子,就祈求‘房宿星’,等儿子生出来后,就取名为‘房宿’。他的天文学很好,什么星星他都知道,故称为‘知星宿第一’。

第十五位‘薄拘罗’,华言善容,就是有慈善的容貌。他是‘寿命第一’,活到一百六十岁。十八罗汉像里面有一位长眉罗汉,两道白眉拖垂下来,就是这位薄拘罗尊者。

第十六位‘阿冕楼陀’,华言无贫,亦是佛之堂弟,乃甘露饭王之子。往昔劫中适逢饥荒之年,以一碗稗子饭,供养托空钵的比丘,该比丘已证辟支佛果。因此感得九十一劫,不受贫穷之报。现世善根成熟,遇佛出家,在闻佛说法的时候,常常打瞌睡,佛即呵责说:‘咄咄何为睡,螺狮蚌蛤类,一睡一千年,不闻佛名字!’因受佛的呵责,发愤精进,经七日七夜,不眠不休,致使双目失明!佛怜愍他,教他修持‘乐见照明金刚三昧’,而得天眼,能观三千大千世界,如观掌中庵摩罗果,故称‘天眼第一’。在阿冕楼陀尊者用功的公案里,我们可以了解到,用功不能太缓,亦不可太急。四十二章经有说,用功就像弹琴调弦一样,弦线上得太松,就弹不出声音。若上得太紧,一弹线就会断,要不松也不紧,才能弹出好声音来。所以你们听经时不用心听,一直打瞌睡,那就太缓了。假若你受了呵责,七天七夜不睡觉,把眼睛弄瞎了,那就是太急了。太缓太急都不如法,要不缓不急,才能用功,而得到真实的利益。

‘如是等诸大弟子’,这里是做个总结。‘如是’者,指以上所提的十六位尊者,‘等’者,等于一千二百五十位‘诸大弟子’。引大众同闻分三科,‘丁一,声闻众’,讲演已竟。

丁二、菩萨众

并诸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

‘并诸菩萨摩诃萨’,梵语‘菩提萨埵’,略译菩萨。‘菩提萨埵’翻成中国话为‘觉有情’,就是‘上求觉道,下化有情’的大乘弟子。‘摩诃’是大,‘摩诃萨’即大菩萨。在菩萨众中有三贤菩萨、十地菩萨、等觉菩萨。等觉菩萨都是大菩萨,下面列举的四位菩萨,都是等觉菩萨,也都是菩萨众中的大菩萨。

‘文殊师利法王子’,文殊师利华言‘妙德’。‘妙’者不可思议,文殊菩萨,为过去八佛之师;现在于释迦佛座前,示现菩萨之身,其功德不可思议,故称妙德。又译妙吉祥,凡有见其相,乃至闻其名,皆发菩提心,永脱轮回苦,其吉祥不可思议,故称妙吉祥。佛称为法王,为何他在众菩萨中独被称为‘法王子’呢?因为他在菩萨众中智慧第一,故称为‘法王子’。

‘阿逸多菩萨’梵语‘阿逸多’,华言‘无能胜’,‘阿逸多菩萨’就是弥勒菩萨。‘弥勒’是他的姓,翻到中国话称为‘慈氏’,名‘阿逸多’。没有那一位菩萨能胜过他的,因为他是补处菩萨之故,所以名为‘无能胜’。

‘乾陀诃提菩萨’,梵语‘乾陀诃提’,华言‘不休息’,就是精进用功不休息的意思。

‘常精进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前一位‘乾陀诃提菩萨’都是一样的。因为不休息就是常精进,意义相同,所以把不休息菩萨的梵音保留,以作分别。

为什么列举这四位菩萨作为代表呢?因为文殊师利菩萨是智慧第一的大菩萨,连他也相信净土法门,我们还能不相信吗?阿逸多就是弥勒菩萨,他是补处菩萨,当来下生成佛的菩萨都相信净土法门,我们还不相信吗?这两位菩萨表示要我们发信心的。发了信心就要发愿生到西方,发愿求生西方,就得精进用功。所以便列举了‘不休息菩萨’和‘常精进菩萨’给我们做榜样,只要我们不休息常精进,好好的用功念佛,一定能生西方的。

‘与如是等诸大菩萨’,像前面列举的这四位大菩萨的还有很多,而且都是大菩萨。‘丁二、菩萨众’讲演已竟。

丁三、天人众

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释提桓因’,华言‘能为主’,他能为天主。欲界有六层天,他是第二层‘忉利天’的天主,就是社会上所说的玉皇大帝。既然欲界有六层天,他不算最高的一层天,为什么把他列举出来做代表呢?因为每一尊佛出世,都是释提桓因出来请法的,而且佛讲经说法时,他们就来做护法,所以就把释提桓因列出来作为天人的代表。‘无量诸天大众俱’,指天众的人数很多,即有无量的诸天和无量的人众。‘大众’,包括四众弟子都在内,‘俱’就是俱集在一起听释迦佛说这部阿弥陀经。讲到这里把众成就讲完了,就是把六种成就讲完,也就是把‘通序’讲完了。

六种成就以‘主成就’为重要,但比较起来,仍以‘众成就’为重要。因为前面五种成就,皆为‘众成就’做准备,前面五种成就都准备好了,设无听法大众,讲经法会还是不能成就的。

(释疑)问:经中列举听法大众有三类,第一声闻众,第二菩萨众,第三天人众。声闻众是小乘弟子,菩萨众是大乘弟子,为什么把小乘弟子列在前面呢?

答:对于这个问题,蕅益大师各举三种理由,加以解释。声闻众列为第一者:为‘一、出世相故。二、常随从故。三、佛法赖僧传故。’一、出世相者,就是出家相,因为佛示现的是出家相,故将声闻众列为第一,以表僧宝之重要。二、常随从者,这些声闻众就是经中常提到的一千二百五十个比丘,只要佛走到什么地方,他们就随从到什么地方,所以称为常随众。三、佛法赖僧传者,这个理由很重要,佛教要具足佛、法、僧三宝。佛宝就是释迦佛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法宝就是佛说的一切经典,僧宝就是出家的弟子。佛宝和法宝必须依赖僧宝,才能流传到十方,流传到后世。佛在世时,以佛宝为重,佛涅槃后,以僧宝为重。因为没有僧宝,佛宝、法宝都不能住世,三宝就会灭亡的。有了僧宝,若没道场他会建立道场,并供佛宝让人礼拜;若没有经典,他会去印经典,这样三宝就具足了。若道场里没有僧宝,大家就不知道佛殿里所供的是什么佛,世人就会将佛像当神像来礼拜;也不了解佛经里讲的是什么,看不懂就把它当成废纸卖。所以没有僧宝,佛宝和法宝都不能流传于后世。因此奉劝听讲的四众弟子,出家二众要负责任度众出家,否则僧宝就没有继承人了。在家二众的男居士与女居士,你们都是三宝弟子,护持三宝是你们的责任,护持三宝首先要护持僧宝,护持了僧宝,也就是护持三宝。若有机会,大家可到泰国去参观一下,泰国的佛教非常兴盛,泰国的比丘仍如释迦佛在世时一样,每天必须出来托钵化饭吃。在家弟子供养这些出家人,如恭敬佛一样的恭敬他们,这点大家应向泰国的居士学习。另一点希望在家居士发心出家,有的居士说:‘我在家修行也一样,尤其是净土法门,一样可以往生极乐世界!’话虽如此,但有一点要注意的,释迦佛制戒时规定在家弟子不得收徒弟,这是劝导出家众要收徒弟,就是要度在家弟子来出家。如果在家弟子都不发心出家,僧宝没有继承人,不用多久佛教就会灭亡了,所以佛法赖僧传故。因有以上三种理由,故将声闻众列为第一。

菩萨众列为第二者:为‘一、相不定故。二、不常随从故。三、表中道义故。’一、相不定者,菩萨是随类现身,有时现出家相,有时现在家相。不像声闻众固定是出家相,所以把菩萨众列为第二众。二、不常随从者,声闻是常随众,而菩萨游化十方,不常随佛,所以不列为第一众。三、表中道义者,声闻著空,凡夫著有。菩萨则内修观道,不住有。外度众生,不沉空。不住二边,是故表中道之义。因有以上三种理由,故将菩萨众列为第二。

天人众列为第三者:为‘一、世间相故。二、凡圣品杂故。三、外护职故。’一、世间相者,天人众都是在家的弟子,是世间相,不是出家相,所以列到最后。二、凡圣品杂者,天人众包含有凡夫,也有圣人;他的品类很复杂,所以列到最后。三、外护职者,天人从佛闻法时,都是做外护的职务,所以把他列到最后。因有以上三种理由,故将天人众列为第三,讲到这里把通序讲完了。

乙二、别序

别序者,别于一切经,这一段经文是单叙阿弥陀经的意义。莲池大师的疏钞里只有通序,没有别序。这是蕅益大师特殊手眼把此段经文列为别序,具有深益。别序亦名发起序,有此一段经文以发起正宗分。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在没有讲解经文之前,首先要知道,这部阿弥陀经在‘十二部经’中,属于‘无问自说部’,十二部经亦名十二分教。孤山大师颂曰:

‘长行(非偈颂之经文皆名长行)、重颂(重颂长行经文之义者)、并授记(佛为诸大弟子授成佛之记者)。

孤起(孤起之偈颂,非颂长行文者)、无问而自说(无人请问,佛自说者)。

因缘(经中所说见佛闻法之因缘者)、譬喻(经中所说种种譬喻者)、及本事(佛说诸弟子过去世之因缘者)。

本生(佛说自身过去世因缘者)、方广(说方正广大之真理者)、未曾有(记佛现种种神力不思议之事者)。

论议(以法理论议问答之经文者)、共成十二名。

广如大论三十三(详见大智度论第三十三卷)。’

现在讲解经文:‘尔时’,就是佛要开始讲阿弥陀经的这个时候。‘佛告长老舍利弗’,佛告诉长老舍利弗,以他作为当机者。我们要注意,就是本经不是舍利弗出来请问的,而是释迦世尊称其名,然后对他说的。全部阿弥陀经里的‘舍利弗...’,都是释迦佛叫的,凡讲一段,就叫一声舍利弗,佛怎么说,舍利弗就怎么听;自始至终舍利弗没有请问过一句。这是跟其他经不同的地方,其他经皆由当机者出来请问的,而这部阿弥陀经是‘无问自说’的。为什么不叫其他的声闻众,只叫舍利弗呢?因为舍利弗在声闻众中智慧第一,若智慧不够,听净土法门是不容易相信的,所以凡不相信净土法门的人,都是智慧不够者。菩萨众中智慧第一的文殊师利菩萨和声闻众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他们都相信净土法门,我们又怎么不相信呢?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注意这个‘是’字。‘是’指著娑婆世界。从娑婆世界往西方走,一直经过十万亿个佛土而后到达的地方就是极乐世界。一个佛土就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以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做单位。‘过’就是超过,要超过十万亿个三千大千世界那个地方‘有世界名曰极乐’。十万亿个佛土以外,就是十万亿零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了,那个世界的名字就叫做‘极乐世界’。

‘其土有佛,号阿弥陀’,极乐国土里有尊佛,号为‘阿弥陀’。阿弥陀佛的翻译在下面的经文里,释迦世尊自己会解释,现在暂且不讲。‘今现在说法’,佛有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阿弥陀佛是现在佛,现今还在极乐世界里讲经说法。讲到这里,把别序讲完了。

蕅益大师对阿弥陀经研究得最透彻,阿弥陀经有三个要点,就是信、愿、行。此三要点为阿弥陀经的三大纲要,信、愿、行三法亦称为‘净土三资粮’。正宗分所分的三大科,就是依著信、愿、行而分的。前面所讲的别序,也是叙述信、愿、行的。本经后面的流通分,还是讲信、愿、行的。在这一段别序里,蕅益大师是怎么解释的呢?要注意此段经文中的‘二有’、‘现在’皆是劝信序。‘有世界名曰极乐’,这是第一个‘有’,‘其土有佛’,这是第二个‘有’,极乐世界是依报,‘有’一个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正报,‘有’一个阿弥陀佛。释迦佛说法,有八万四千法门,归纳起来不出两种,一是‘有’门,一是‘空’门。佛是应机说法的,众生根机应该从有门入手,佛就跟他说有门的经;应该从空门入手,佛就跟他说空门的经。比方般若经等是属于‘空’门的经,如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都是要我们把相空掉的。心经也是属于空门的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都是从空门入手,可以得到利益的。阿弥陀经是‘有’门的经,绝不讲空。般若经讲三空,即我空、法空、空亦空。阿弥陀经一开始就讲两个有,依报有,正报也有。‘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在我们娑婆世界里,释迦佛已经过去了,弥勒佛尚未来!要怎么样才能亲近到佛呢?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今‘现在’说法,还没有过去,我们为什么不发信心呢?所以这一段序文是劝信的意思。‘有世界名曰极乐’,是劝愿的序文,我们为什么要生到那个世界去呢?因为那是个极乐世界。‘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你为什么要在娑婆世界受苦,而不生到极乐世界去呢?这是劝我们发愿的。‘其土有佛,号阿弥陀’,这是劝我们要持名念佛,持名念佛是个不可思议的行门,所以也叫‘持名妙行’。你应如何修行净土法门呢?就是持念‘阿弥陀佛’的圣号。所以信、愿、行三资粮在别序里都有了,这是蕅益大师以他的大智慧所发现的。

(释疑)第一、有的学华严经的人,但求生华藏世界,而不求生极乐世界,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因为他们只看过六十华严、八十华严,而未看过四十华严之故。四十华严最后一卷普贤行愿品,是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世界的。再者,他们亦未认清华藏世界的形状方位。华藏世界在虚空中形状像一个倒竖的宝塔,上面大,底下小,一共有二十层。每一层里面都有无量数的三千大千世界,我们的娑婆世界与极乐世界同在华藏世界的第十三层。有少数不善学华严的人求生华藏世界,而不生极乐世界,这是他根本不知道华藏世界是个什么样子,也根本不知道极乐世界是在什么地方之缘故。其实极乐世界就在华藏世界以内,唐朝一行国师,他依著华严经编了一部‘华严忏’,里面有四句回向偈,就是:

十方尽皈命 灭罪生净信

愿生华藏海 极乐净土中

学华严经的人,当然愿生华藏世界。可是,华藏世界有二十层,你要生到什么地方去呢?‘极乐净土中’,当然是生到华藏世界的极乐净土中了。娑婆世界也是在华藏世界内,可是娑婆世界是华藏世界的苦世界,极乐世界却是华藏世界的乐世界。虽然佛菩萨看苦乐是平等的,但是我们薄地凡夫受苦受乐就有很大的分别。因为生在苦世界是受苦的,生到乐世界则是受乐的。所以一行国师的回向偈,是愿生到华藏世界的极乐净土中。所以学华严经的人,千万别学偏差了。

第二、就是现在对科学常识懂得一点皮毛的人,自作聪明。说我们的地球一天一夜自转二十四小时,根本没有个东方,也没有个西方,我们天天愿生西方净土,都是迷信。他认为我们住的这个地球会自转,一转动,东方转到西方,那里有个西方呢?好像自高聪明。其实他不晓得‘从是西方’的‘是’,是指整个娑婆世界而言,地球只不过是太阳系里的其中一颗行星。地球会自转,它是绕著太阳转的。但太阳却是不动的,整个太阳系在虚空中是为一个单位,而且它有一定的东、西方位。佛经上所讲的单位不是太阳系,讲的是以三千大千世界来做单位的。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具有百亿日月,百亿四天下,也就是说一个三千大千世界里有一百亿个太阳。这一百亿个太阳在虚空中都有个固定的位子,不会转动变移的,有一定的东方,一定的西方,那怎么会没有西方呢?所以阿弥陀经上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这是说明娑婆世界,一定有西方,西方一定有个极乐世界。

到此别序讲演已竟,亦就是将序分讲完。今天就讲到这里,话说多了打闲岔,大众好好念佛吧!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