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康熙颜神镇志

颜神镇志卷之一下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山川古迹

论曰:自禹敷土,奠高山大川,每州必志其山川之有名者,以为镇望。三代封建,俱准此法。如鲁祀泰山,齐表东海,耑曳虽小,亦主东蒙,概可见矣。至于古迹,因人而成,阅时而废,昆明、巨鹿,铜雀金堤,黄鹤楼前,羊裘钓处,事有旷百世而相感者,诚不知其何心,情之所兴,不可禁也。镇虽僻小,然秀𪩘青环,名泉珠涌,孝女默感之源,先正潜修之处,父老犹能言之。余故为详志,以俟职方之续采。

禹山在镇西十五里山阴南北界淄、莱,领视群峰,绵亘长白诸山,城市西望,嵯峨如列屏,以上建禹王祠,故名。升巅远眺泰山,近览川河,烟岚苍漭,绰有齐封千里胜槩。表为原山,汶、淄诸水错出其间。俗传遇旱,禹山帽云天必雨。

八于寨镇西十二里,南连禹山,涧水中流,东出,为沙沟河,名大峪口。

凤凰山,在镇西南三里,一峰回注,北翔而南折,若凤凰之矫翼然。上建泰山碧霞行宫,俗因称为小顶。顶西二十余,上建泰山碧霞行宫,俗因称为小二尺余,不涸不溢,宝泉也。迤北山半名夕阳坡,建玉泉宫。折转东南,至山麓,别为神头,即颜文姜灵泉庙文。西南峰委蛇古长城。

文笔山在城南里许,开屏列障,即镇城来胍。少祖山也。一名峨岭,一名朝阳坡。东峰有文昌祠、奎星。楼西峰如蛾眉,初以儿戏,絫石为塔,高三四尺,直拱文庙。后科甲渐盛,遂称文笔峰云。

圃山在城南五里,下有仙洞,即隆冬草色常青。

峭岭山其在镇南十里。

瓮口岭在镇南十八里。山形绝险,两岸峭狭如瓮口。南运青石关。参政四明陈沂诗:万岭千山一道分,向空盘磴历青云。丹枫黄菊争秋色,白石苍风共夕曛。长剑倚峰当面立,净琴流水傍车闻。秦关蜀栈无逾此,绝险真穿虎豹群。

兵宪弇州王世贞诗:千秋此夹谷,驻马意徘徊。苍岭峰争向,青天线划开。人疑悬索度,水忆建瓴来。回首兵戈地,虚生命世才。

会仙山在镇南三十里,上有会仙洞。

黑山在镇东南十五里。山阿中夜有声如雨,俗传黑山夜雨,多黑石,可炼铁,约石一石,□□二斗。诸冶器取资,肇自康熙初年。

养全山在镇东南士五里。

□星山在镇东南二十里。

岳阳山在镇东南三十里。

小寨山在镇东南四十里。

五福山在镇东南四十里。

博山在镇东南五十里。

鹿角山在镇东南六十里。

鲁山在镇东南六十里。孔子登东山小鲁处。绝顶产美茶,味甲天下。

荆山,在城贡关外。旧有荆山寺。顶有石约一亩广□传文正公晾书处,名一亩石。寺久废,石尚存。后人建范公祠于山麓。

三泉山在镇东十五里,下有三泉。

大孤山在镇东二十里。

麻峪山在镇东四十里。

马鞍山在镇东五十里。形似马蔻,险削秀丽。上有僧房石室,绝顶可容千人。郡人大宗伯冯琦诗:天马蒲梢去巳久,兹山乃作马蔻状。万里雄风生顾盻,始知身在层峦上。百尺权奇石若盘,红尘不动玉珂寒。欲知金马山头色,请向铜龙署里看。

金鸡山在镇东六十里,内有青龙洞。

潭溪山,在镇东八十里,中有昭阳洞,世传梁昭明太子修行处。南有涧,深丈许,两崖悬石天成,长六尺,广尺余,俗呼仙人桥。东山峰峦峭立如烛,俗名天烛台云。

万山,在镇东北十五里,有土洞幽深,人莫测其际,韩广洋子修道处。

豹山道在城北二里许,东北循务子岭界,连黑由省峰,崖头突起如豹状,故名。

虎山,在城北二里许,县崖高三丈,上建镇武庙,为镇城水口捍门。下有螺星三石,夹水左右,最为秀气。河中建有石台。

来谷山,在镇西北十里,与禹山相联,相传为孔子相鲁定公会盟处。按禹山、夹谷俱属淄地,以去镇近,故并纪为□。舆图备考云:莱芜县为古夹谷地,兖州府峄县有夹山,以为即夹谷,并此夹谷而三矣。虹孰有为正乎,以正乎?以愚见度之,此夹谷离镇十里,离淄川四十里,山谷崱屶,车马难行,傍山并无市店村庄,嘉礼不野,合二千乘,翠华好会,曷为走北荒凉之区?至峄县之夹山,在兖治东南二百六十里,乃曾之南鄙也。窃意两君以玉帛相见,必于适中之地,齐君断不肯远离国土而从鲁公于南也。惟莱芜县南距泰安九十里,北距镇亦九十里。镇南有青石关,为齐、鲁分界,颇为适中。夹谷之会,指莱芜者近是。若峄县之夹山,自是山名,不得以山为谷也,俟高识正之。

孝妇河在城南三里,水经注作泷水,出长城中寰。宇记云:古名孝水。齐有孝妇颜文姜,事姑孝养,远道取水,不间寒署,感灵泉生于赛内,文姜常以缉笼盖之,自是不复出汲。姑怪共须水即得,值姜不在,入室发龙观之,水即喷涌,坏其居宅,遂以成河,故俗呼为笼水。亦名孝泉,又名孝妇河。后人即于臬上立庙,使水出庙中。阶下砌石为方塘,外建木闸,使其澄,使其澄泓潴蓄,然后出流成河。至镇北门。秋谷范水会龙泉水入焉,北经淄川,般水入焉,萌水又入焉。又凡经长山县西,又北经邹平县东鱼子沟木入焉。又北经新城县、高苑县,入小清河,合流东北至赙兴县,又至乐安县高家港入海。

麓王泉在孝泉南百步,出于道旁,混混涓涓,水暵不□。祀孝泉可三之一。上有黑龙王庙,不知建自何年,仅容一席。康熙辛丑夏大旱,通判叶先登祷于此,随雨,乃扩庙而新之,有记入遗文。大洪泉在龙王泉西凤凰山之南麓,冬春不见,夏秋霖雨,则县崖瀑布,触石如雪,漰渹之声,闻于数里,真奇观也。合龙王泉诸水入孝河。里人户部主事李时飏,易名白云泉,有诗:白鹤冲霄化白云,还来山泽伏氤氲。神龙夜半行云雨,斥作砰雷万里闻。

白羊河,在大洪泉南六里许,出西山,流入瓮口道水南有巨石,方广八丈许,俗称为钓鱼台。

支离泉,在永济桥北,右注孝水。昔有道士刘支离咒此水有奇异,立碣书符于泉上,今移于玉清宫。

老犍泉,在镇南十里焦家山,水流如线,大旱不竭,雨不溢。

二女泉出城南龙泉寺中。志称古有二女纯孝所。感,遂涌双泉。相去十余步,甃石为池,西圆东方,各广五尺,深丈许,澄泓清冽,百脉散发,滭滭上泛,悉若连珠。故明正德间,同知周更名珍珠泉,而人缘寺遂号曰龙泉,都不知有二女矣。然西池南畔二女堂,遗址尚存,石柱岿然,古碣半灭,其所从来,不可泯也。两源既合,西流出寺,北,至郭西折,至大士祠,引注石沼,鱼藻澄映,游人乐憩焉。又北折至城南门下,分泒为两:一循外墉西注,经赵侍御迎翠亭,水硙周塘,涟□□折,尽成雅观矣。其经流至城西南角,北折过禹石门,周西城而北入范水。一入南水门,又分流焉。其泻注者,循内墉而西,至云梯北折入泮池。又北经厅署西垣下,西折出西水门,与前水会。其平流者,自南门而北,合范泉支流,出北水门,入范水。其中泒则自隅首西折,过察院及厅团前,西与泮池尿会,而署内引其余波,北注达观池,绕委蛇轩,至鸡鸣阁后,汇为巨沼,西出亦与泮池水会,并出西水门,绕西城而北入范水。愁渠流故道也。康熙年,镇人孙廷钟又自西门疏泒西流北折,经前街、大街,出北阁门,由外廛而下,注孝妇河,是曰新渠。西关居民,人余清□,户听潺湲矣。其开渠引言,载著咏遗文中。要之,镇泉虽多,率临深岸,湍流迅逝,疏引恒艰。独此源泒,高原曲□诚阓,长畦分润,比户浥清,人甚便之。间值春夏,□而不流,则槔戽竞集焉。人力所及,不废周溉,其诚泉涸,则大旱之征,不恒见也。

虎趵泉,在镇东南三十里,传孝子王让庐墓所感。

石马泉在镇东南三十里,世传孝妇颜文姜汲水处。其泉八角,水味南甜,比若大旱不竭。

金驹泉在镇东南山头南峪,晶濙可鉴毫发,岁旱不涸。鲁有金驹出没,不知何说。泉上层峦奇峻,形如旧笔,俗呼料远台。又日笔山。

泉河头,在镇东南五十里,即淄水下流。按淄,木齐大川也,出莱芜原山之阴,多伏流,俗谓上下十八漏。迳岳阴山,东麓有泉名泉,河头水入焉。又北迳马陵,俗名长峪道。又东□圣水,又东北迳乐安,合时水入海。即禹贡淄水东北至青州博兴入海者是也。桑钦水经注不误。

范泉在城东关荆山之麓,秋谷之口,范公祠下。其泉方二十步,深八尺,晶濙见底,冬夏不竭。其欱吐之奇,不亚百胍。肃立观之,泉初出时,如鱼口𪡋喁,呴濡细沫,忽而累累绳贯,百道争飞,水难火齐,眩人心目。镇多名泉隹丽,当以此为第一。正泒从桥上为石槽,导入城北,折出水门,合秋谷水入孝河。

双泉在城东关秋谷涧底,瀑布尺余。

荆泉在荆山之阳,与双泉合。

观音泉出秋谷口,合双泉、荆泉、范泉绕东关北流,西折至北门,会二女泉,合流入孝河。

圣水泉在镇东五十里,其水涌跃,不亚孝泉,流入太河。

太河在镇东六十里。

梁庄泉在镇东北六里,入孝河。

倒流河在镇东北十里,发源淄石涧侧,西北流入孝河。凡水流东南,此注西北,故名。东岸底石有金星,可为砚。淄砚即此。

许家泉在镇北五里掩的店南头孝河之滨。

康谷泉在镇北五里。

沙沟河在镇西北十里,发源龙伯峪,东北入孝妇河。

彰义泉在镇西十里。

古迹

长城东见于荆山,环文笔,西南至凤凰山,遗址俱存。相传齐人筑以拒鲁处。

秋谷即荆山之麓也,旧传范文公读书处,因建祠于此。章丘县志云:公读书长白醴泉寺中。公母嫁齐,居秋口,相去百里,往来省亲,寓迹于此。后知青州。秋口即秋谷也。镇别驾和清诗:龙泉之东秋谷口,涌出寒流漱璎玖。谁种长松绿蔽天,繋云两岸垂杨柳,凉透襟裾署气微。范老藏修岁时久,云间片石读书台。篮舆直上荆山陡。平看翠璧夹长川,鸟鸣不见红尘走。相逢月色满山堂,况有清人载斗酒。罔南罔北尽桃林,问花开后还开否。待得春归约再来。招寻肯负攀枝手。恣游何处问高风,千载古人吾尚友。

营栏在城西南,俗传为唐郭汾阳东征驻兵之处。时军乏食,颜文姜化为村妇馈饷,且指贼伏处,遂胜之。后索报无迹,始知为神化。今文姜庙中尚有汾阳祠,或其征云。

马栅,在镇西南九里青石关下,悬崖探覆丈余。俗传汾阳东征歇马处,号大马棚、小马棚。又传齐闵王伐鲁,经此。

雕窝洞,古迹避乱处,在石炭坞南峪。旧有巨雕巢于洞上,若伺守然。近山民毁巢,雕不至。

阿峪。双洞自小寨山迤西北,两岸悬崖数丈,洞居山半,盘旋三层,中注活水,不溢不竭。又双洞错峙,穿巷两户,若天设,非土著不悉。

白石洞,在镇西北十里,接夹谷山。镇人赵进美览胜,易名曰过雨岩台日霜烟台,有记□。入自石峪二三里,多桃树,一径在蒙茸中,拒蹇足者。又里许,忽有数百丈石岩,真如张屏,松形如盖,才二三尺。根出石上,幔岩而生。岩下有地亩余,外即深溪,道士略施垣户,岩俯之,稍忘风雨日霜烟台。道士言:半夜尝有大石走岩上,若雷,忽落溪下,亦不怪也。循岩而南,径才受趾,木叶傍蔽,得安步。望厈离下二丈许,手足在石鎼蹅人肩作蹬,上垂手引之,半执绳,犹缩缩无人色。匍匐入,便开明,可一间,有穴可通数处,为道士所塞。近外凿石,长可六七尺,孔如圆月,卧而不视。百里中山川田地,慨然满目。在厈下初不知有窗隙,但巉石中忽见头面,且闻人语也。遽呼酒乐甚。时三四小伶,或吹萧吹笙,吹横竹,吹霜管,山石若裂,又若云气中风将吹去。客有不能登者,布席穴下,闻吹声,皆仰视。余作诗一首,诗亦恍惚,不知是何等语。孙依之仰卧,怏书之,甚淋漓。相劝数合而下,复循岩南折,东数百步为石室,泉从石隙下,极寒洌。道士云:虽大旱,可供六七人。至此。岩愈峻,不得往,遂返霜烟台。日巳落,乃别。道士相牵而下,未出峪,巳昏黑,回望一星荧荧然,知其搆灯矣。

附诗:岩石既奇绝,千仞倚苔藓。所贵上高寒,俯视下深远。细泉都逶迤,短松亦鬘鬋。偃卧夕阳中,唤起看烟满。

岩高林亦深,山静石乃出。石鐻闻人声,仰首见落日。吹笙数大嚼,远怀正瑟瑟。微步巉𪩘中,云气已至滕。

颜神八景镇通判山右任齐和清诗:黑山暮雨雁飞斜,峨岭晴岚啼乱鸦。孝水澄清□妇泽,阳坡绕翠近人家。禹山积雪阴无日,仙洞岁春地早花。秋谷高风贤址在,珠泉印月□新茶。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