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清宫外史

三 雲南報銷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就為的閻敬銘整頓積弊,戶部的許多黑幕,逐漸被掀了起來,最駭人聽聞的是以戶部侍郎署理尚書的王文韶和另一名軍機大臣,牽涉在一樁報銷案內,傳聞納了巨賄。

這樁報銷案,屬於邊遠省分的雲南。向來軍費報銷,是戶部司官與書辦的生財大道。雲南的報銷案在上年年底就已經發動,派出糧道崔尊彝和永昌府潘英軍,攜帶巨資,來京打點。走的是太常寺正卿周瑞清的路了。

周瑞清是軍機章京,為他向王文韶、景廉遊說。時機甚巧,「董太師」為張佩綸一道彈章,在京察案中刷了下來,王文韶署理部務,大權在握,足可了事。但戶部書辦要十三萬銀子,講價講不下來的當兒,閻敬銘快將到京,怕他不受賂遺,公事公辦,所以戶部書辦讓步,以八萬兩銀子了結。

凡是軍費報銷案子,雖由戶部主管司承辦,但一定要知會兵部和工部,牽涉既廣,難包內幕不會洩露,倘或說了無用,則徒然結怨,不過私下誹薄嘆息而已。如今閻敬銘大刀闊斧在整頓,便有熱心的人揭露弊端。消息傳到御史陳啟泰耳中,多方打聽,人言鑿鑿,便上了一道奏摺,指參周瑞清,而且說明存銀處所,語氣中也關連到戶部堂官,自然不能不辦。

但是,查辦的諭旨,十分簡單,只說:

「御史陳啟泰奏:太常寺卿周瑞清包攬雲南報銷,經該省糧道崔尊彝,永昌府知府潘英章來京匯兌銀兩,賄託關說等語,著派麟書、潘祖蔭確切查明,據實具奏。」

不提王文韶和景廉,同時只指派刑部滿漢兩尚書查辦,知道內幕的人心裏有數,王文韶和景廉是軍機大臣,當然要先作回護之計,所以只當作通常弊案,輕描淡寫。清流中人,雖然寶廷和陳寶琛已放了福建和江西的鄉試考官,去掉了兩枝健筆,但張佩綸、鄧承修,以及後起之秀的盛昱,都在京內,大為不滿,私下表示,倘或刑部不能秉公查辦,就連麟書和潘祖蔭一起參。

麟書聽得這話,大起恐慌,潘祖蔭卻相當沉著,抱定按部就班、公事公辦的宗旨,首先就指派司官去打聽雲南糧道崔尊彝和永昌府知府潘英章的下落。

這要找吏部,因為崔尊彝和潘英章都是升了官進京引見的,潘英章是在上年九月裏到京的,引見過後,十月中旬「驗放」,過了兩個月領到「部照」,應該早就回雲南永昌府上任去了。

崔尊彝原來是個補道,分發雲南,派充「善後局總辦」,也就是雲南軍務的後路糧台,軍費報銷正該由他主辦。他是這年春天放的糧道,進京引見以後,六月初十「驗放」,十二天以後就領到了「部照」,卻不回雲南到任,請假回安徽原籍掃墓。

「這就有毛病了。」麟書對潘祖蔭說,「閻丹翁是五月裏到任的,不久就有雲南報銷案的傳聞。崔尊彝是案內主角,十二天拿到部照,快得出奇,且又請假回籍,這明明是聽得風聲不妙,有意避開。」

「這話不錯。不過,我們該按規矩辦,逃得了和尚逃不了廟,回籍也好,赴任也好,只要案子裏要傳他,盡可行文該管省分辦理,這不必擔心,現在要防商人逃走,先動手要緊。」

於是即時知會步軍統領衙門,去抓兩個人,一個順天祥匯兌莊的掌櫃王敬臣,一個是乾盛亨匯兌局的掌櫃閻時燦,因為陳啟泰的原摺中說:崔尊彝和潘英章「匯兌銀兩」,就是由雲南匯到這兩處地方,而且存貯備用的。

王敬臣和閻時燦已經得到消息,雖感驚慌,卻並未逃走,因為一逃便是「畏罪」,再也分辯不清,所以等官差一到,泰然跟隨而去。

帶到刑部衙門,由秋審處的司官審問,因為是傳訊證人,所以便衣談話。先帶王敬臣,供稱是雲南彌勒縣人,到京已經五年,在打磨廠開設順天祥匯兌莊,專做京城與雲貴兩省的匯兌生意。

「雲南善後局崔總辦,有沒有從昆明匯款到你那裏?」

「不知道。」王敬臣答道,「小號向來照同行的規矩,認票不認人。」

「永昌府潘知府,拿票子到你那裏兌過銀子沒有?」

「有的。」

「甚麼時候?」

「從去年冬天到今年春天,陸續取用,不止一次。」

「一共幾次,總數多少?」

「總數大概六萬多銀子,一共幾次記不得,小號有帳好查的。」

「你開個單子來。」

王敬臣退了下去開單子。趁這空隙提閻時燦,他是山西票號發源地的平遙縣人,在巾帽胡同開設乾盛亨匯兌局。

問他的話跟問王敬臣的相同,一樣也開了單子,由昆明匯來的銀子,每處都是六萬七千兩,但崔尊彝另外在順天祥借用了兩萬八千兩。

「這樣看起來,你跟崔總辦是有交情的。」秋審處司官抓住這一點追問。

「崔總辦在雲南多年,署理過藩台,雖沒有交情,名氣是知道的。」王敬臣又說,「他借銀自然有保人,小號不怕他少。」

「保人是誰?」

「就是永昌府潘知府。」

「那麼,你怎麼又相信潘知府呢?」

「回老爺的話。」王敬臣答道,「潘知府是現任知府,『放京債』的當然相信。」

「好,我再問你,崔總辦、潘知府在你鋪子裏取了銀子,作甚麼用?」

「那就不知道了。」

問到閻時燦,也是這樣回答。京裏的匯兌莊及票號,都結交官場,凡有外官來京打點,都由他們牽線過付,崔、潘二人的銀子作何用途,決無不知之理,只是他們要推諉,無奈其何。唯有交保飭回。

這下一步,刑部六堂官的意見不同,有的主張正本清源,先傳崔尊彝、潘英章到案,弄明白了案情再說,有的卻以為不妨請旨令飭周瑞清先遞「親供」。

商量結果,讓周瑞清先遞「親供」,有許多不妥,第一,片面之詞,礙難憑信;第二,周瑞清是軍機章京,案情未明瞭以前,不宜將軍機處的人牽涉在內。因此決定奏請飭下雲南及安徽的督撫,飭令潘英章,崔尊彝「迅速來京,赴部聽候質訊。」

上諭照准,而且對太常寺卿周瑞清作了處置:「著聽候查辦,毋庸在軍機章京上行走。」

周瑞清被撤出軍機,「聽候查辦」,而且用的是明發上諭,可見得慈禧太后對這一案的態度,是要秉公辦理,不問周瑞清有何背景。因而便頗有人為王文韶擔心。

於是關於京朝大老明爭暗鬥的流言,傳說甚盛,有人說,這是李鴻藻所領導的北派,對繼承沈桂芬衣缽,在南派最得意的王文韶的打擊;有人說,董恂丟官,疑心是王文韶想奪他的戶部尚書,所以指使他的會試門生陳啟泰報復。說法不一,而都對王文韶不利。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