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宋会要辑稿

舆服一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大驾五副辂

【宋会要】

五副辂制如正辂,并驾六马,驾士四十人。神宗熙宁七年八月十二日,太常寺言:「大驾卤簿五辂之副,谨按《周礼 车仆》:『凡师,共革车,各以其萃。』释者谓萃各从其元,则诸辂之副宜次正辂。又羊车本前代宫中所乘,五牛旗盖古之五时副车也,以木牛载旗,用人舆之,失其本制,二者宜省去。」并从之。徽宗政和三年四月二十九日,(仪)[议]礼局上皇帝车辂之制,制五辂。凡玉辂用金涂银装,象辂、革辂、木辂及五副辂并金涂铜装。详辂。

卤簿法驾中有指南车。

卤簿法驾中有记里鼓车。

卤簿法驾中有白鹭车。

鼓吹车。制见前白鹭车下。

卤簿法驾中有鸾旗车,赤质曲壁,一辕上载赤旗,绣鸾鸟。驾四马,驾士十八人,服绣瑞鸾。

卤簿法驾中有辟恶车。

卤簿法驾中有耕根车,耕籍则以载耒耜。《玉海》:端拱元年耕籍,有司议乘玉辂,以耕〔根〕车载耒耜先驰。又请载于象辂,以重其事。明道三年,制如玉辂而无饰,驾士服绣凤衔嘉禾。绍兴十五年,诏来春亲耕。闰十一月二十三日,礼官言:「端拱亲耕,以耕根车载耒耜,耕籍使不乘车。」从之。侍中奉耒耜载于耕根车,耕籍使乘骑从行于仗内。

卤簿法驾中有进贤车,即古安车也。太祖干德元年八

月改今名。制并详见安车下。

卤簿法驾中有四望车。

卤簿法驾中有明远车,即古四望车也。干德元年八月改今名。制并详四望车下。

汉制:黄钺车(从)[乘]舆建之,在大驾后此与后条天头原批:「二条互移。」。

卤簿法驾中有黄钺车,赤质曲壁,中设金钺,锦囊绸杠。左武卫队正一人,在车中执钺。驾两马,驾士十五人,服绣对鹅。

卤簿法驾中有崇德车,本秦辟恶车也。太祖干德元年八月改。并详见前辟〔恶〕车下。

卤簿(中)[法]驾中有皮轩车。

卤簿法驾中有豹尾车。古者军正建豹尾正:原作「政」,据《宋史》卷一四九《舆服一》改。,汉制:最后车一乘,垂豹尾。豹尾以前即同禁中。唐贞观后始驾此车于卤簿内,制同黄钺车,上载朱漆竿,首缀豹尾,右武卫队正一人执之。驾两马,驾士十五人,服绣元豹。

舆服 宋会要辑稿 舆服一 皇后车辇

皇后车辇

【宋会要】

皇后车辇,唐制六等:一曰重翟,二曰厌翟,三曰翟车,四曰安车,五曰四望车,六曰金根车。国朝卤簿唯用厌翟车,其制箱上有平盘,四角曲栏,两辟纱窗,龟文,金凤翅。前有虚樻,香垆、香宝。绯绣幰衣、络带、明帘明:《宋史》卷一五○《舆服二》作「门」。。三辕凤首,画梯,推竿,行马,绯缯裹索。驾六马,金铜面,缨辔,铃襻,(裶)[绯]屉。驾士三十人,武弁,绯绣衫。常出止用正副金涂银装白藤舆各一正:原脱,据《宋史》卷一五○《舆服二》补。,上覆木榈屋,饰以凤。辇官服同乘舆平头辇之制。咸平中万安太后舆上设行龙六,制饰率有加焉。

徽宗政和三年四月二十九日,议礼局上皇后车舆之制:重翟车,青质,金饰诸末,间以五采。轮金根朱牙。其箱饰以重翟羽羽:原作「车」,据《宋史》卷一五○《舆服二》改。,四面施云凤、孔雀,刻镂龟文。顶轮上施金立凤顶:原作「丁」,据《宋史》卷一五○《舆服二》改。,耀叶。青罗幰衣一,紫罗画云龙络带二,青丝络网二,紫罗画帷一,青罗画云凤夹幔二凤:《宋史》卷一五○《舆服二》作「龙」。。车内设红褥及座,横辕上施立凤八。香樻设香垆、香宝,香 全饰以螭首。前后施帘,长辕三,饰以凤头,青缯(里)[裹](素)[索]。驾青马六,马有铜面,插翟羽,鞶缨,攀胸铃拂,青屉,青包尾。若受册、谒景灵宫,则乘之。

厌翟车,赤质,其籍饰以次翟羽;紫幰衣,红丝络网,红罗画络带,夹幔锦帷,余如重翟车。驾赤骝四。若亲蚕则乘之。

翟车,黄质,其车侧饰以翟羽;黄幰衣,黄丝络网,锦帷络带,余如重翟车。驾黄骝四。

安车,赤质,

金饰,间以五采,刻镂龟文;紫幰衣,锦帷络带,红丝络网,前后施帘;车内设褥及座,长辕三,饰以凤头,驾赤骝四。凡驾马鞶缨之饰饰:原作「质」,据《宋史》卷一五○《舆服二》改。,并从车质。

四望车,朱质,青幰衣,余同安车。驾牛三。

金根车,朱质,紫幰衣,余同安车。驾牛三。自重翟车以下,备卤簿则皆以次陈设。藤舆,金涂银装,上覆梭榈屋,龙饰,常行之仪则用之。

舆服 宋会要辑稿 舆服一 皇太子车辂

皇太子车辂

【宋会要】

皇太子车辂。至道初,真宗为皇太子,谒太庙,乘金辂;常朝则乘马。天禧中,仁宗为皇太子,亦同此制。徽宗政和三年四月二十九日,议礼局上皇太子车辂之制:金辂,赤质,金饰诸末。重较,箱画 文鸟兽;黄屋,伏鹿轼,龙辀,金凤一在轼前。设鄣尘。朱盖黄里。轮画朱牙。左建旗,九旒,右载闟戟。旗首金龙头,衔结绶及铃绥。八鸾在衡,二铃在轼。驾亦骝四,金方釳,插翟尾,镂锡,鞶缨九就。从祀、谒太庙、纳妃则供之。轺车,金饰诸末,紫油通幰,紫油纁朱里,驾马一。四望车,金饰诸末,青油通幰,青油纁朱里,朱丝络网,驾马一。轺车、四望车以次列于卤簿仗内。又详见公侯大夫车例内。

舆服 宋会要辑稿 舆服一 皇太子辂

皇太子辂

【宋会要】

孝宗干道元年八月十四日,礼部太常寺言:「讨论到立皇太子典礼,依礼例,皇太子受册,朝谒景灵宫,次朝谒太庙、别庙(太庙)合乘金辂,设仗。」诏从之。已而皇太子惇奏:「窃惟五辂之制,盖备天子法驾,虽至道、天禧中皇太子尝有乘辂谒庙故事,然施之臣子,终不遑安,乞免乘金辂、设仗,庶几少安分义。」从之。

七年二月十一日,礼部太常寺言:「皇太子受册毕,朝谒景灵宫,次朝谒太庙、别庙,宫僚导从如仪。其谒太庙,系合乘金辂、设仗。」诏依。皇太子惇奏:「准已降指挥,依讨论,令臣将来朝谒太庙乘金辂、设仗。窃惟载辂以出,天子盛容,仪物昭陈,等威斯在。今陛下以臣初升储贰,特示恩优,虽典故之有稽,在观瞻而可惧。冒昧以受,非分所安。伏望眷慈,听其控免。」诏从之。

九年七月二十三日,诏:「将来大礼,依《五礼新仪》,皇太子从祀,合乘金辂。」令有司排办施行。」二十八日,皇太子惇奏:「窃惟从祀郊丘,将谨骏奔之礼;许乘金辂,遽颁优异之恩。伏望圣慈,俯从恳免,岂独全臣子之分,且不紊司存之常。」诏依所乞,令学士院降诏。诏曰:「朕绍承圣绪,茂建储闱。守器宗祧,既夙闻于仁孝;贰体宸极,必求称于礼文。矧亲郊将事于紫坛,则从祀当承〔于〕金辂。兹典章之具在,岂恩意之敢踰。卿毓德粹温,挺资庄

重。谓方修于大报,期克谨于骏奔。备陈私意之难安,乃加力请;爰屈彝仪而俯徇,用协雅怀。勉申从欲之恩,益懋好谦之义。所请宜允。」

金辂色以赤,驾六赤马,驾士六十四人,制同玉辂,惟无玉饰。景佑五年,礼制局讨论,重加修饰,旗戟皆金涂,银龙头,制饰并如玉辂,唯无玉饰。轮衣、络带、旗旒、门帘、驾士服、马屉并以绯,轮辕以朱,马以赤。旧仪:祀还不乘金辂,止进大辇。皇帝仪卫此类下各条编序混乱,原批于逐条下标明调整次序。今参照其数码厘定为:首神宗元丰元年十一月条,次二年四月条,五月二日条、十月八日条,次徽宗崇宁二年条,次高宗绍兴九年条,十三年七月条,十四年十一月、十二月条,十五年七月条,次孝宗隆兴元年条,次干道元年二月十五日(原误「七年二月十五日」)、九月四日、三十日条,三年条,四年五月、十月条,九年元月、十二月十四、十七、二十五日条,次淳熙元年条,十五年条。

【宋会要】

高宗绍兴十三年七月二十二日,御前忠佐军头引见司言:「今后遇车驾行幸,乞轮本司官二员于驾前禁围内行马,提辖等子祇应,准备听旨宣问。如遇职事相妨,并报所属免。」从之。

十五年十月十七日,诏:「自今后遇后殿坐日并驾出,御马权免入殿,至于殿门外排立;如遇射殿引公事,依旧。」

孝宗隆兴元年正月十五日,有旨:「今后诣德寿宫起居,可于见窠差随(后)从、禁卫班直、亲从内减一千人随行。」

干道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诏:「今后诣德寿宫,其随驾禁卫诸班直、天武亲从及龊巷官兵等合支折食钱,并依前后已得指挥体例,等第支散,特免审奏。」

四年五月十四日,中书门下省奏:「契勘每遇车驾诣德寿宫起居,逐处差拨祇应人,殿前司六百二十九人,皇城在内巡检司三百九十一人,崇政殿四百四十九人,共计一千四百六十九人。每遇四孟,车驾诣景灵宫行礼,逐处差拨祇应人,殿前司八百七十五人,皇城在内巡检司五百二十八人,崇政殿五百二十一人,共计一千九百二十四人。」有旨于左藏南库支绢二千匹,令文思院制造从驾人衣服,发赴所属桩管,遇驾出,关请服着。

十月五日,合门状:「契勘近来每遇驾出,(驾出)路上诸色人公然服便及乘马、坐轿,并无色号人往来喧闹。欲乞今后遇驾出,令临安府差人于驾(上)

上编栏止约,及龊巷军兵依旧例约栏,不得放行。如有不伏止约诸色人,并 轮及马下人,即得收捉,赴临安府依条断遣。有官人止根问姓名,具申朝廷,取旨施行。」有旨依。

九年正月二十五日,有旨令合门自今后每遇驾出,御后殿坐,宰执百官并仪卫等并赴后殿起居,殿上登辇,出后殿门。驾回入祥曦殿门。

神宗元丰元年十一月(一)十三日,详定正旦御殿仪注所言:「正旦朝会,用黄麾仗及以车辂、舆辇充庭,乞先颁降,以本所祇应职掌及诸司〔办〕排仪仗班次等人赴大庆殿,豫审度容布仪仗、辇辂等地,具图以闻。」诏车辂未设,余依所请。

二年四月二十三日,详定正旦御殿仪注所言:「按周制,天子太常垂旒曳地,诸候入(庙)[朝],亦载龙旗弧韣。故《考工记》曰『弧旌枉矢,以象孤也。』郑氏注:『旌旗之属皆有弧,以张縿之幅。』觐礼天子,祀方明,公侯伯子男皆就其旗而立。汉诸侯、 臣朝,十月,设兵张旗职。若旒縿缠竿,则彩章不着。今正旦御殿旗帜不展,恐失礼意。伏请张旗帜,以昭文物。又按《开元礼》及《开宝通礼》,朝日依时刻,将士填街,诸卫勒所部列黄麾、大仗屯门,及陈于殿庭。今元会既设黄麾大仗于庭殿,门外亦陈仪物,而不辟殿门,甚无谓也。臣等谓〔宜〕辟大庆殿门,为得礼意。」从之。

徽宗崇宁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三省言:「诸殿仪卫无总率之人,虽管军臣僚侍立两朵殿,然亲从、亲事官属、皇城司马军

不隶步军,既非管辖,则或有违犯,难于按举。」诏遇御殿,应左右仪卫人令侍立管军臣僚兼提辖。非御殿,各随所隶。

高宗绍兴九年六月十八日,诏:「今后后殿坐及射殿引呈公事,日景已高,令文思院依旧制制造卫士青凉伞十柄,差仪鸾司指说,札付合门施行。」

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诏:「大朝会于常御殿权设,垂拱殿权免驻辇、设帘,止设椅子,称贺班绝,过大庆殿后幄。」

合门言:「旧例:正朝会,垂拱殿设帘,殿上驻辇,候起居称贺班绝,乘辇,枢密知合门官、枢密都副承旨、诸房副都承旨前导,管军引驾至大庆后幄,皇帝降辇,入次更衣。今来垂拱殿过大庆殿,经由道路与在京不同。」故降是诏。

十二月二十六日,合门言:「正旦朝会大庆殿上寿,皇帝出东合,殿上合鸣鞭。今来殿上以设臣僚坐次,委是窄隘,乞权免鸣鞭。」诏可。

孝宗干道元年九月四日,礼部太常寺状:「已降御笔手诏,皇子立为皇太子。今具合行申请事件。将来大庆殿行册礼,依仪,其日尚辇陈舆辇于龙墀,伞扇于沙墀。其舆辇欲乞依降兴二年发册体例,权不张设。所有伞扇,乞于大庆殿下随宜张设。」有旨依。三十日,兵部言:「已降指挥,皇太子受册毕,十月十八日,紫宸殿特坐,引皇太子称谢,望参官令赴起居,依仪制设仗。本部契勘绍兴十三年六月六日紫宸殿望参,排设黄麾角仗一千五十六人。今欲乞依前项指挥施

行。缘见排办使人到阙朝见黄麾角仗一千五〔十〕六人,欲乞就用排设。」从之。

七年二月十五日,诏:「皇太子受册日,有司备黄麾仗列于大庆殿,并设宫架乐,令兵部及太常寺各行条具,申请施行。」

九年十二月十四日,兵、礼部状:「准都省批下白札子,为大朝会设仗,送逐部同共讨论,申尚书省。一、兵部契勘所承批下前项仪仗一节,本部照得绍兴十四年大朝会已降指挥节文,契勘自来合排设黄麾大仗五千二十七人。缘大庆殿比之在京地步窄狭,权减三分之一,用三千三百五十人随宜摆列外,绍兴十三年已降指挥,视朝于文德殿,排设黄麾半仗二千四百一十五人。所有今来正旦朝贺节次,本部今讨论指定,欲乞依绍兴十三年指挥,用黄麾半仗二千四百一十五人排设。」有旨依。

袍,即御座;皇太子、文武百僚并服常服称贺。所有合设黄麾半仗,乞令兵部排办施行。」有旨依。 十七日,礼部太常寺状:「勘会将来正旦朝贺,今欲比附《政和五礼新仪》月朔视朝仪,皇帝御大庆殿,服

二十五日,兵部状:「左右金吾卫仗、六军仪仗司申:今来正旦朝贺节次,已降指挥依绍兴十三年用黄麾半仗二千四百一十五人。本司勘会昨绍兴十三年已降指挥,视朝合于文德殿排设黄麾半仗二千四百一十五人。本司开具合行事件:一、合用部辖统制将官各二员,请纳仪仗旁头一十人,并执擎仪

仗人兵二千三百六十四人,合于殿前司差拨。一、契勘仪仗并合于殿前随宜排设,所有大旗三十四口,合于殿门外排设,前一日卓立,依例量留人兵三十四人,部辖将官二员,守宿看管。其余仪仗,至日守丽正门入殿排立守:疑误。。一、合差库部金吾司人吏共五人充职掌祇应,所有法服系于祗候库关(谓)[请]。一、应合用仪仗、法服等,系请纳仪仗旁头于祗候库关请。一、执仗人兵、职掌旁头系入殿应奉之人,合用敕入殿门号,具数于皇城司关请。一、应奉依例于前二日报皇城司,前一日关职掌旁头,入殿摽认地分。一、金吾司合差本司官二员充摄上将军。一、金吾司合差引驾排列四色官碧襕共三十人,缘逐司无空闲人共差拨,乞依例于本司闲慢厅分摘那差拨,前来应奉,候毕日依旧发还。」有旨并依。

淳熙元年十一月九日,兵部言:「将来冬至朝贺,其仪乞黄麾角仗一千五十六人排设。」从之。

十五年十月十六日,合门言:「生辰人使到阙见辞日,行门禁卫,诸班直亲从等令殿门外分两壁排立,迎驾起居;朝见日,仪仗排设。」从之。

元丰二年五月二日,详定正旦御殿仪注所言:「正旦御殿,合用黄麾仗。按唐《开元礼》,冬至朝会,及皇太子受册、加元服、册命诸王大臣、朝宴蕃国,皆用黄麾仗。本朝故事:皇帝受 臣上尊号,诸卫各帅其属,勒所部屯门、殿庭列仗卫。今独修正旦仪注,而余皆未及。欲乞冬会等仪注悉加详定。」从之。

十月八日,详定朝会御殿仪注所请制大黄麾一,当元会陈仗卫建于御厢之前,以为表识。其当御厢之后,则建黄麾幡二。上批:「黄麾制度,考详前志,终是可疑,宜且阙之,更俟讨求。」黄麾幡仍旧。详见旗物制度。

舆服 宋会要辑稿 舆服一 皇太后仪卫

皇太后仪卫

【宋会要】

仁宗天圣元年五月二十七日,太常礼院言定皇太后出入护从仪式及诸班直、宽衣天武人数,及随行诸司仪卫体式,诏依。殿前指挥使每班四十四人,如逐日轮番内宿,不及元额人数,即于御龙直并骨朵直长行内权差二十五人,代殿前指挥使应内宿者随从。

七年二月二十五日,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郑守忠等请如殿前都指挥使例,从皇太后驾,从之。

英宗治平元年五月十六日,诏:「皇太后尊居母道,时遘家艰,闵子哀荒,勉同听览。恭惟神德之至静,实厌事机之久烦。万国多虞,则共济天下之务;惟时无事,亦宜飨天下之安。当极尊崇,以称朕意。应合行仪范等事,令中书、门下、枢密院参议以闻。」

十(十)[七]日诏:「皇太后令称圣旨,出入唯不鸣鞭,他仪卫如章献明肃太后故事。」

六月六日,中书、枢密院参详(列)[到]皇太后驾出合设护卫等,御龙直至宽衣、天武人数,并同章献明肃太后故事。其 从物、 底箱差辇官,打椅子、踏床子、伞差御龙官、御燎子,茶床床:疑当作「库」。、御厨、仪鸾司、翰林司、法酒库、内酒坊坊:原作「比白」,据下四年四月七条改。、入内内品、入内院子、尚衣库、合供扇,临时取旨定数。祗候库、内衣物库、新衣库、香药库并入内都知、内侍省都知已下,并随行祇应。内臣二人驾前引喝。诏依。

九月二十七日,入内供奉官吴士安等言:「皇太后未尊无已前此句疑误。,有鞍辔库、奶酪院、翰林院、化城殿,果子库、内东门司并从。又执擎从物、檐子辇官、内夫人车马亲事官此句疑误。、车子、官健、教骏等,欲定数送入内内侍省施行。」诏差供御辇官三番,次供御五十人,下都五十人,车子五十量,内金铜车五量,并随车子辇官、官健等,马六十四四:疑为「匹」之讹。,左右院教骏七十人,拢马亲事官百八十人,余悉依奏。」

二年四月九日,太常礼院言:「皇太后驾出,仪卫乞下皇城司添差行宫司人员百人祇应。」从之。

四年四月七日,诏:「太皇太后已定仪范,皇太后合设仪卫:御龙直、骨朵子直差都虞候、都头、副都头各一名,十将长行各共三十人。弓箭直、弩直差指挥使、都头、副都头各一名,十将、长行各共二十人。皇城司亲从官一百人,执骨朵宽衣天武官一百五十人,充围子行宫司人员共一百人,入内院子五十人,充围子皇城司亲事官八十人。打灯笼灯:原作「金」,据《宋史》卷一四四《仪卫二》改。、短镫马、拢马亲从官,金铜车、木车随车子祇应人,擎檐子供御辇官、执擎从物等供御、次供御,并下都辇官等,人数不定。都知一员,御药院使臣二员,内东门司使臣二员,内酒坊御厨、法酒库、仪鸾司、奶酪院、翰林司、翰林院、车子院、御膳素厨、化成殿果子库,并从。遇出新城门,添差带器械内臣。」

五月十七

日,诏:「皇太后出入用黄罗伞、掌扇,差入内使臣二人引唱,准备取赐茶酒等。」

神宗元丰五年正月九日,诏:「自今皇太后行幸,百司仪卫宜依太皇太后万岁日施行。」

八年正月十二日,御辇院言:「太常礼院定皇太后仪卫,御龙、骨朵子直都虞候、都头各一人,十将、长行各三十人;弓箭、弩直指挥使、都副、都头各一人,十将、长行各二十人。内外诸司局务监官,每遇皇太后出,差官管押。乞自今轮本院监官随行。」从之。

元丰八年六月十二日,诏:「皇太后出入仪卫,依治平四年四月内参定。」是年八月十五日,宰臣又进呈皇太后行幸仪物礼例,至是优有此诏。

哲宗绍圣元〔年〕十月六日,诏皇太后新增仪制内,带御器械内侍更增二人。

舆服 宋会要辑稿 舆服一 皇太妃仪卫

皇太妃仪卫

哲宗即位,尊朱贵妃为皇太妃,出入乘檐子。有司请用牙鱼凤为饰,伞用青。

元佑三年,太皇太后诏有司寻绎典故,于是檐子饰以龙凤,伞用红。」

九年,群臣议改檐子为舆,上设行龙五,出入由宣德东偏门。帝以皇太后谕旨令太妃坐六龙舆出入,进黄伞,由宣德正门。于是三省议:「皇太妃坐龙凤舆,伞红黄兼用;从皇太后出入,止用红。」

舆服 宋会要辑稿 舆服一 常行仪卫

常行仪卫

仁宗康定元年九月七日,参知政事宋庠上言:「车驾行幸,非郊庙大礼,具陈卤簿外,其常日导从,惟前有驾头,后拥伞扇而已,殊无典礼,所载公卿奉引之盛。其侍从及百司官属,下至厮役,皆杂行(导)[道]中,步辇之后,但以亲事官百许人执檛以殿,谓之禁卫。诸班劲骑,颇与乘舆相远,而士庶观者,率随扈从之人夹道驰走,喧呼不禁。所过有

旗亭市楼,垂帘外蔽,士民凭高下瞰,了无忌惮,逻司街使,恬不呵止,威令弛阙,玩习以为常,非所谓旄头先驱,清道后行之慎也。且自黄帝以神功盛德,犹假师兵为营卫,则防微御变,古今一体。按汉魏以降,有大驾、小驾之仪。至唐,又分殿中诸卫、黄麾等仗,名数次序,各有施设。国朝承五姓芜残之弊朝:原阙,据《长编》卷一二八补。,事从简略,每鸣鸾游豫,尽去戈戟旌旗之制,仪卫寡簿,颇同藩镇。此皆制度放失,惮于改作之咎。谓宜专委一二博学近臣,讨绎前代仪注及卤簿令,以乘舆常时出入之仪,比之三驾诸仗,酌取其中,稍增仪物,严其法禁,上以示尊极,下以防未然,革去因循,其在今日其:原作「宜」,据《长编》卷一二八改。。」诏太常礼院与两制详定,遂会奏诸班直禁兵、步骑为禁卫,仍旧数,复增清道马百匹,弓矢为五重。骑而执(罕毕)[罼]者一,骑而执衙门旗前后四,骑而执绯绣凤氅二十四,雉扇十有二,皆分左右。天武兵徒行者执柯舒,亲从兵增其数为三百,殿前指挥使增为二百,并骑。左右相对开二门,间容二丈,以拟《周礼》之人门拟:原作「礼」,据《长编》卷一二八改。。凡前牙门旗后,后为牙门旗。前为禁卫,辄入者论以法。禁乘高下瞰,垂帘外蔽,夹道喧呼驰走者,颇着于令。其后废弛。

凡街巷宽阔处,仪卫并依新图排列,如遇窄狭街巷,禁卫只用亲从官二重,御龙直(上)[二]重,雉扇随辇。其(后)[殿]前指挥使、天武官,并权分于驾前后随行。候至宽阔处,乘舆徐行,仪仗却依旧排列。或驾幸园苑、官观、寺院并臣僚宅,即清道马、仪仗、殿前指挥使、天武官更不入,却于外排立。其随驾臣僚及诸司人,自依常例随从,候驾行,依次排列。或臣僚宅在巷内,前去不通人行处,其仪仗、殿前指挥使等各于巷口排立,止绝行人止:原脱,据《宋史》卷一四四《仪卫二》补。,余并如故。时详定阅习既毕,或言新制严密,虑违犯者众,因不果行。

舆服 宋会要辑稿 舆服一 卤簿杂律仪仗

卤簿杂律仪仗

太祖建隆四年八月六日,南郊仪仗使刘温叟言:「兵部取到唐明宗朝仪仗字图,导驾用三引,诸司法物人数极多。周太祖用六引,其数差少。今请用六引,其卤簿准近例不给。」又定兵部仪仗五千一百人,太常寺鼓吹仪仗八百五十人,太仆寺车辂四百八十人,殿中省仪仗二百六十人,司天监法物二十一人,左右金吾卫冬冬鼓及喝探二百五十人,左右金吾仗执皁纛、等六百七十六人,六军执旗枪等五百五十二人,宫苑司六人,从之。

十八日,南郊礼仪使陶谷言:「按礼令,大驾车辂三十六乘。今太仆寺见管只二十八乘,内(王)[玉]辂等二十五乘,本寺见修饰。余安车、四(乘)望车、辟恶车三乘,望亦令修饰。所阙白鹭车一、革车一、属车六。又令文旧有副车,近代停废,望并下有司修制。又金吾将军、左右十二卫将军引驾押仗,自来只着紫衣,今请依《开元礼》,各服本色绣袍。金吾以辟邪,左右卫以瑞马,骁卫以雕威,威卫以赤豹,武卫以瑞鹰,领军卫以白泽,监门卫以狮子,千牛卫以犀牛,六军以孔雀为文,并下所司修制。又仪仗内所著五色画衣既法五行,合依其序。望以五行相生之色为次,黑为先,青、赤、黄、白次之。又仗中有具装人马甲,自来止以常铠甲给之,今请依式别造,用补坠典。」从之。

九月二十八日,南郊大礼使范质言:「大驾仪仗,除执持法物,马步兵队计百八十五队,

用骑军大将军六人,郎将、都尉九十人,骑士四千四百四十六人,步军将军二十人,郎将、都尉八十二人,校尉四人,主帅二百九十八人,并骑、步人六千二百七十六人。白泽旗二队,九十骑;夹道佽飞、铁甲佽飞二队,七十二骑,左青龙旗一队,四十骑;右白虎旗一队,四十骑;朱雀旗一队,四十七骑;玄武旗一队,五十七骑;散手翊卫二队,六十骑;亲勋翊卫二队,四十八骑,翊卫二队,五十六骑;凤旗、飞黄旗、吉利旗六队,二百四十骑;斑剑二十四队,千五百三十六骑,诸卫马四十八队,千九百二十骑;钑戟六队,二百四十人;夹谷二十队,三百六十人;步甲四十八队,千四百四十四人;黄麾仗二十四队,二千二百九十二人;殳叉仗二队,千人掩后。」诏:「马步兵队以上军充,其大将军、将军以军主、都虞候充,如不足,即通用指挥使。其中郎将、都尉以指挥使、副指挥使充,如不足,即通用军使、都头。其校尉及主帅以军使、副兵马使、都头、十将已下充。」

干德四年五月九日,帝亲阅诸州法物,旧用彩绘者皆令易以文绣。

褟衣、导引。 六年十一月十七日,诏节度使已下除在京巡检及押仪仗外,并令服

太宗太平兴国九年六月十六日,宰臣以东封,议导驾仪卫。帝曰:「此行盖为告谢天地,与苍生祈福,广陈仪卫,即是劳扰,非朕意也。但一如令式。」

真宗咸平五年十月十四日,诏南郊仪仗,遣宫苑使康仁宝、内园使李神佑于御路分左右编排,引驾官不得多带从人,止以见任官为例。俟至青城,于御营四面巡警,仍给弓剑器械。

十一月,诏南郊引驾官、中书、枢密院一行在东,亲王一行在西,余依官次。

景德二年九月二日,〔上〕封者言:「国家郊祀有期,仗卫,司天监十二神舆、行漏,殿中省芳亭、凤辇等,旧制太重,望减制稍轻。」诏卤簿使王钦若与内侍同详阅修饰。

大中祥符元年四月二十三日,详定所言:「按唐明皇封禅备法驾,请准故事,告飨太庙及乘舆出京、封泰山、禅社首、御朝觐坛,并用法驾。其所过州县,即不排仪仗。」从之。

五月九日,详定所言:「皇帝出京日,欲具小驾仪仗。太常寺言三百二十五人「言」字疑衍。,兵部五百六十六人,殿中省九十一人,太仆寺二百九十九人,六军诸卫四百六十八人,左右金吾仗各百七十六人,司天监三十七人。」从之。初,有司定告庙、出(言)[京]、泰山、社首山并用法驾。帝以前诏惟祀事丰洁,余从简约,乃再命详定,而有此制。

二十三日,详定所言:「天书出京至泰山日,合用仪卫。今参详自出京日,创新几褥置玉辂中,备仪仗导从七百五十人,前后部鼓吹,中使二员夹侍,仍遣官充使。」从之。

九月十一日,诏定仪仗内导驾官从人之数,亲王、辅臣、宣徽、三司使四人,学士、尚书丞郎、节度使三人,给谏、知制

诰、大卿监、三司副使、枢密(丞)[承]旨、客省、合门使、金吾大将军、押仗、鸣珂、内殿崇班已上二人,余皆一人。仍命通事舍人焦守节、西京左藏库副使赵守伦左右巡察之。卤簿使上言:「鸾驾仪仗合使人马,兵部员僚三人,步卒五百五十六人,职掌五人,骑;太仆寺牵驾步卒百九十四人,职掌五人,骑,驾辂马二十六匹;殿中省员僚二人,步骑卒八十九人骑:疑衍。,职掌十人,骑;六军司员僚六人,骑,步卒四百二十五人,排列官六人,左右金吾仗员僚二人,骑,步卒九十七人;带金驾天武官一人,职掌二十九,骑;司天监员僚一人,骑,步卒三十二人,职掌四人,骑;太常寺马军乐官三百人,职掌二十五人,骑。」

诏并以殿前司天武神勇将军充之。

三年八月十七日,详定所言:「告太庙、祀后土,并用法驾。车驾出京、还京、初至及离祀所行宫、半程往还西京,并同鸾驾。又车驾经西京,合用仪仗。其留司太仆寺见管车辂法物,望令留司、留台先行修饰。又朝觐坛仗卫,请令诸司比御殿(列)[例],于法驾内,量取戟、槊、旗等陈设。又二引内宝鼎令河中尹,望令太仆别造车上题牓。」并从之。

二十一日,诏定天书仪仗为一千六百人。初止千人,东封涂中,分当驾仪仗以申崇奉。还至含芳园,以仗卫简省,遂益人数。至是始为定式。

六年十二月十二日,天书扶侍使赵安仁、权三司使林特上天书车辂鼓吹仪仗。帝御崇政殿,召宗室辅臣观之。

八年正月一日,玉清昭应宫表告上圣号用鸾驾仪仗。旧制用二千一百二十三人,诏添及三千人。

仁宗明道二年二月三日,御天安殿阅太仆寺新制车辂。

景佑五年七月十一日,诏太常礼院详定卤簿仪物,有未合典制者厘(整)正之。仍令内侍张永和等领工修饰。既成,帝亲阅于大庆门外。

九月,天章合侍讲贾昌朝言:「南郊卤簿,车驾出宫诣郊庙日,令执球〔杖〕供奉官于导驾官前分列迎引,至于斋宫。切以球(仗)[杖]非古,盖唐世尚之,以资翫乐。其执者皆亵衣,锦绣珠玉,竞为侈丽,既不足以昭文物,又不可以备军容。常时豫游,或宜施用。方今夙夜斋戒,亲奉大祀,端冕颙昂,鼓吹不作,而乃陈戏赏之具,参搢绅之列,导迎法驾,入于祠宫,稽诸典仪,未为允称。况导引官自有两省员数悉备,不烦更有此色供奉官在前迎引。欲乞今后乘舆出诣郊庙日,权令撤去球(仗)[杖],候礼毕还宫,鼓吹振作,即依例程排列。又大驾卤簿有羊车前列。按羊车本汉、晋之代乘于后宫,隋大业中增金宝之饰,驾以小驷,御以屮僮,自是以来,遂为法从。唐制兼有辇车、副车之名。国朝因循,尚未改革。伏以郊祭天地,庙见祖宗,车服所陈,动必由礼。至于四望、耕根之类,兼包历代,皆或有因,岂容后宫所乘,参陪五辂参陪五:原作「三倍玉」,据《宋史》卷一四五《仪卫三》改。 欲望今后大驾卤簿内不用

羊车,傥施禁中,自有前制。又大驾卤簿仪卫甚众,有司虽依典礼,名物次第、兵仗数目预先分布,及五使量行按阅,其如(彼)[被]差职掌吏员兵伍素不闲习,行列先后多失次序,所持名物,亦或差互。押当官但以行事为名,从便趋进,失其处守。切谓三载亲郊,国之大事,旁陈象物,仰法干行。四方之人,观礼于是,宜详制度,以显光华。欲乞今后大驾卤簿前后仗卫次第,于致斋前命仪仗命:原脱,据《宋史》卷一四五《仪卫三》补。、卤簿使令有司执簿籍,率押当官员人吏暨诸卫、诸省执仗兵士为将领者,自殿门至郊庙分定行列之处,详视先后次序及器仗名品,无令差忒。严戒押当官、职掌人吏等不得绝离位处。所冀阐朝家稽古之法,示圣人飨帝之诚。」诏送礼仪使宋绶与太常礼院详定以闻。绶等言:「卤簿内有诸司供奉,盖资备物以奉乘舆。今昌朝所奏,以斋宿之时,不可陈翫乐之(句)[具]车 ,欲望祀前一日应供俸官等令宿于幕次,候皇帝行礼毕,降坛导引至青城;由青城前引归大内。又按后汉刘熙《释名》曰『:原作「羸」,据《释名》卷七改。 、羊车,各以所驾名之也。』《隋书 礼仪志》曰:「汉氏或以人牵,或驾果下马。』此乃汉代已有,晋武偶取乘于后宫,非特为掖庭制也。况历代载于《舆服志》,自唐至今,着之礼令。欲望且依旧陈列。其卤簿、仪仗,每遇南郊前,五使预行点阅素备使、备:原作「日」、「队」,据《宋史》卷一四五《仪卫三》改。,各认地方。欲望下仪仗、卤簿使至时更切照检,务令整肃。」从之。

皇佑五年十月二十一日,御延和殿,召辅臣观指南车。二十四日,太常礼院言:「《唐六典》,一曰神宝,二曰受命宝。将来南郊仪仗内,请以镇国神宝在受命宝之前。」从之。

嘉佑二年八月,太常礼院言:「大庆殿恭谢,请如明堂故事,用法驾仪仗。」从之。

神宗熙宁七年八月十二日,太常寺言:「准诏看详兵部大驾卤簿字图。切闻制器尚象,故有其数者必有其义。后世所用车驾仪仗,多杂秦汉以下制度,盖取一时之华观,而传袭已久,未易厘改。今但择尤非礼制者欲请减罢,及排列次序略行更易。五辂各有副,陈列于后,相去隔远,理有未顺。按《周礼 车仆》:『凡师,共草车,各以其萃。』郑氏以谓萃各从其元,则诸辂之副,宜亦如此。请副辂各移在正辂之后。羊车本宫中游幸行乘,请减罢。」并从。

元丰中,大驾卤簿仗下官一百四十六员,执仗、押引从军员、职掌诸军诸司二万二十二百八十一人。礼仪使司差官一百二员,尚书兵部诸队一万三千一百四十三人,门下省一百五十八人,内侍省官四员,殿中侍御官二十一员,仗下五百八十三人,太仆寺官一员,车辂下一千一百二人,太常寺鼓吹一千六百八十人,司天监一百五十人,殿前司捧日、奉宸队四十人,左右金吾仗司官五员,执仗四百四十七人,左右街司本使下引从各十二人,皇城司九人,御辇院官一员,辇官三

百七十七员,养象所押象

官一员,骑象簇引三十人。法驾比大驾减太常卿、司徒、兵部尚书、白鹭车、崇德车、大驾车辂五副、进贤车、明远车,余并三分减一。鸾驾本名小驾,大中祥符元年改此名。又减县令、州牧、御史大夫、指南车、记里鼓车、鸾旗车、象辂、耕根车、黄钱车、豹尾车、小辇、小舆,余并减半。旧用二千二:原作「一」,据《宋史》卷一四五《仪卫三》改。,祥符五年告太庙,至七千人。黄麾仗用大横鼓吹部、太仆寺金玉辂、殿中省大辇,其制无定,然减于鸾驾。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十一月十四日,中书省、尚书省送到太常寺状,具到南郊一行仪仗人,兵部计二万一千五百七十五人,从之。

政和七年四月十八日,礼制局言:「皇佑已来,明堂当一郊,故诣太庙、景灵宫行礼,陈法驾,卤簿,回宿文德殿,即转仗,自宣德门陈列,南至天汉桥。今明堂郊飨后次年行礼,故不诣太庙、景灵宫。即车驾不出皇城,惟列仗于宣德门外。所有卤簿仪仗,更不排设。」从之。

高宗绍兴十二年七月十八日,太常寺言:「准诏详定制造仪仗车辂等制度。检会国朝典故,五辂之制,惟玉辂以玉饰之。玉辂以礼,金辂以宾。今依次序,当先造玉辂。所有仪仗,按本朝文德殿视朝及大庆殿册命所有黄麾仗共二千二百六十五人,制度之数,最为酌中。今详定,欲依此制造。」从之。

先是,臣僚言:「国朝考定制度,郊庙之礼,具陈卤簿,则有三驾诸仗之盛。恭闻皇太后銮舆还阙,陛下方将奉迎于郊,而仪卫弗讲,诚为缺文。乞诏大臣集礼官、博士搜举往宪,举行旧章。」有诏:「车辂仪仗委工部尚书莫将、户部尚书张澄同内侍邵谔制造。既而将等言:「按《周礼》:玉辂锡樊缨十有再就,建太常十有二旒以祀;金辂钩樊缨九就,建大旗以宾。郑氏注曰:『以宾,谓以会宾。』又按《晋舆服志》曰:『金辂,建大旗九旒,以会万国之宾。』本朝文德殿视朝,及大庆殿册命,用黄麾仗二千三百六十五人,陈腰舆于东西朵殿本条重文「腰舆」下有「小舆」二字,详见下。。今检照降到图册内同黄麾仗,又有紫宸殿黄麾角仗,排设仪仗、法物等,用一千一百一十五人。又照孙授所进册内本条重文「册」上有「图」字,详见下。,黄麾仗系用一千二百四十五人,并有御辇院左右金吾仗等处三百一十八人。」事下太常寺,至是详定上焉。

舆服 宋会要辑稿 舆服一 绍兴卤簿

绍兴卤簿标题原作「卤簿三」,据下文内容改。

【宋会要】

高宗绍兴十二年七月十八日,太常寺言:「准诏详定制造仪仗车辂等制度。检会国朝典故,五辂之制惟玉辂以玉饰之。玉辂以祀,金辂以宾。今依次序,当先造玉辂。所有仪仗,按本朝文德殿视朝及大庆册命所有黄麾仗共二千二百六十五人,制度之数,最为酌中。今详定,欲依此制造。」从之。先是,臣僚言:「国朝考定制度,郊处三百一十八人。」事下太常寺,至是详定上焉此条重出。上条天头原批:「下接九月十八日条。」此条天头原批:「高宗绍兴十二年至详定上焉已见上条,此删。」。

九月十八日,上御射殿,临轩再坐,令百官观玉辂毕,宣宰执赐茶。

十三年正月十五日此条天头原批:「此下廿页有重文。」,诏制造大安辇了毕,官属转官、减磨勘年有差,选人比类施行,余并犒设一次。

二月十八日,兵部侍郎程瑀等言:「将来郊祀大礼,用国初大驾仪仗,总万一千二百二十二人。除已有黄麾半仗二千四百八十三人,玉辂、腰舆、小舆、大辇、平辇、逍遥子下一千九人,共三千四百九十二人法物仪仗外,见阙金辂、象辂、革辂、木辂、芳亭、凤辇、属车、宝舆等一千二百七十三人,天武、捧日、奉宸队等六千四百五十七人,共七千七百三十人法物仪仗。望下所属取会应奉官司合用数目制造。」诏依,合用文绣,并以缬充代。

庙大礼其陈卤簿,则有三驾诸仗之盛。恭闻皇太后銮舆还阙,陛下方将奉迎于郊,而仪卫弗讲,诚为缺文。乞诏大臣集礼官、博士搜举往宪,举行旧章。」有诏:车辂仪仗委工部尚〔书〕

莫将、户部尚书张澄同内侍邵谔制造。既而将等言:「按周(辂)[礼]:玉辂锡樊缨十有再就,建太常十有二旒以祀;金辂钩樊缨九就,建太旗以宾。郑氏注曰:以宾,谓以会宾客。又按《晋舆服志》曰:金辂,建大旗九旒,以会万国之宾。本朝文德殿视朝及大庆殿册命,用黄麾仗二千三百六十五人,陈腰舆、小舆于东西朵殿。今检照降到图册内,又有紫宸殿黄麾角仗,排设仪仗法物等,用一千一百一十五人。又照孙绶所进图册内,黄麾仗系用一千二百四十五人,并有御辇院左右金吾仗等括号内系重文,当删。。」既而差兵部郎官钱时敏、军器监刘才邵、主簿宋贶专一点检催促,参订样制造制,令本部长贰提举。是年十月毕工,造车辂官属第一等转一官,第二等减三年磨勘,第三等减二年;造仪仗官属第一等减三年磨勘,第(三)[二]等减二年磨勘,第三等减一年。内选人并比类施行,余各犒设一次。

八月二十三日,太常寺言:「将来郊祀大礼,车驾前后部并六引合用鼓吹令丞已下至执色人共八百十四人,并指教使臣一名,前后摆拽,导引作乐,在京并合骑导。切恐今来经由道路窄狭,相度欲乞止令步导。」从〔之〕。

《宋史》以下引《宋史 仪卫志》三、五之文,多有错讹,今换用本书。:高宗初至南京,孟太后以乘舆服御及御辇仪仗来进。建炎初,诏东京所属起发祭器、法服、仪仗赴行在所。十一月,帝郊于扬州,仪仗用一千三百五十五人。仓卒渡江,皆为金兵所焚。绍兴十二年,有司言:「天子起

居,

当备法驾,况太母回銮,将奉郊迎。」遂令工部尚书莫将等检会本朝文德、大庆殿旧仪,下太常定,用二千二百六十五人。于是始备黄麾仗,庆、册、亲飨皆用焉。是年冬,玉辂成。明年,郊,准国初大驾之数,一万一千二百二十二人。内旧用锦袄子者以缬缯代,用铜革带者以勒帛代。而指挥使、都头仍旧用锦帽子、锦臂袖者,以方胜练鹊罗代;用絁者以紬代。禁卫班直服色,用锦绣、金银、真珠、北珠者七百八十人,以头帽、银带、缬罗衫代。旗物用绣者,以错采代;车路院香镫案、衣褥、睥睨,御辇院华盖、曲盖及仗内幢角等袋用绣者,以生色代。殿前司仗内金鎗、银枪、旗干,易以漆饰;而拂扇、坐褥以珠饰者去之。帝曰:「事天贵质,若惟事华丽,非初意矣。」十月,卤簿器物及金象华木四辂、大安辇皆成。太常又奏,前后六引鼓吹八百八十四人,旧制骑。今路狭拥遏,欲止令步导。从之。十六年,始增捧日、奉宸队,合一万五千五十人。卤簿之制备矣。

绍兴卤簿。宋初,大驾用一万一千二百二十二人。宣和,增用二万六十一人。建炎初,裁定一千三百三十五人。绍兴初,用宋初之数,十六年以后,遂用一万五千五十人;明堂三分省一,用一万一十五人,孝宗用六千八百八十九人,明堂用三千三百十九人。以后,并用孝宗之数。

绍兴用象六、副象一。干道用象一,淳熙用象六而不设副,绍熙如干道,庆元后不设。

六引。第

一引,清道二人;孝宗省之。幰弩一人,骑;方伞一,杂花扇二,曲盖一;外仗青衣二人,车辐棒二,告止、传教、信幡各二,戟十。第二引,清道二人;孝宗省之。幰弩一人,骑;鼓一,钲一,大鼓十;节一,三,皆骑;方伞一,杂花扇四,孝宗省为二。曲盖一,幢一,麾一,皆骑;大角四,铙一,箫二,笳二,横吹二,笛一,箫一,觱栗一,笳一;外仗青衣四人,孝宗省为二。车辐棒四,孝宗省为二。告止、传教、信幡各二,仪刀十,戟二十,弓矢二十,孝宗皆省为十六。刀盾二十,二十。孝宗并省。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引,并同第二引。内花扇、大角各二,青衣二人。孝宗朝,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引内大角省为二,余并同第二引已省之数。

金吾纛队。纛十二,孝宗省为六。押纛二人,孝宗省为一。押衙四人,孝宗省为二。上将军四人,将军四人,孝宗省之。大将军二人,

孝宗省为一。犦十二,并骑。孝宗省为八。朱雀队。朱雀旗一,犦二,弩四,队前后引、押各天武都指挥使一人,骑。龙旗队。引旗一,风师、雨师、雷旗、电旗各一,五星旗五,摄提旗二,北斗旗一,护旗一,左右卫大将军一人。金吾引驾骑,神勇都指挥使;次弩、弓、矢、各四,并骑。

太常前部鼓吹。鼓吹令二,府史四人,管辖指挥使一人,帅兵官三十六人,孝宗省作十四人。 鼓十二,金钲十二,孝宗鼓、钲并省为十。大鼓六十,孝宗省作二十四。小鼓六十,孝宗省作三十。节鼓一,铙鼓六,羽葆鼓六,歌工二十四,拱宸管二十四,孝宗歌工、管并省为十八。箫、笳各三十六,

孝宗朝,箫十八、笳三十四。长鸣六十,中鸣六十,孝宗朝,并省为十八。大横吹六十,

孝宗省为二十四。笛十二,

孝宗增为十八。觱栗十二,桃皮觱栗十二。

持钑前队。骁骑都指挥使一人,将军二人,军使四人,并骑。称长一人,灵芝旗二,瑞瓜旗二,双莲花旗二,太平瑞木旗二,朱雀旗一,甘露旗二,嘉禾旗二,芝草旗二。绛引幡一,孝宗省之。黄麾幡一,青龙、白虎幢各一,金节十二,、罼各一,叉一,钑戟五十。孝宗省为四十八。

六军仪仗。第一队,军将二,卒长二,骑。熊虎旗二,赤豹旗二,吏兵旗、力士旗二,戈六,矛四,戟四,钺四,白柯枪五十。平列旗二十,在仗外分夹旗枪。第二队,军将二,卒长二,骑。龙君旗、虎君旗各三,黄熊旗四,赤豹旗二,吏兵旗、力士旗各一,戈六,矛四,戟四,钺四,白柯枪四十。平列旗二十,分夹仗外。第三队,军将二,卒长二,骑。通直官二,吏兵旗、力士旗各一,熊虎旗二,龙君旗、虎君旗各一,天王旗四,十二辰旗各一,戈六,矛、戟、钺各四,白柯枪三十。平列旗二十,分夹仗外。孝宗朝,第一队,军将、卒长各一,龙虎旗、赤豹旗、吏兵旗、力士旗各二,矛四、戈四、戟二、钺二、白柯枪三十,平列旗十四,余同。第二队军将、卒长各一,龙君、虎君、黄熊、赤豹旗同。戟六、钺六、戈四、矛四、白柯枪二十。第三队,军将、卒长各一,吏兵、力士、熊虎、龙君、虎君、天王旗并同,十二辰旗十二,通直官二,白柯枪十,平列旗十二。

龙墀旗队。天下太平旗一,排仗大将二人夹之;五方龙旗各一,为三重。赤在前,黄在中,黑在后,青左、白右。次金鸾旗一,左,金凤旗一,右;狮子旗二;君王万岁旗一;日旗一,左,月旗一,右。御马十匹,分左右,为五重。中道队。左右卫大将军一人检校,骑。日月合璧旗一,庆云旗二,五星连珠旗一,祥光旗、长寿幢各一。

金吾牙门第一门。牙门旗四,次监门使臣六,分左右,骑。孝宗省旗为二,监门为三。金吾细仗。青龙旗一,左,白虎旗一,右;五岳神旗五,分前、中、后、左、右,为三列;五方神旗五,陈列亦如之。五方龙旗二十五,相间为五队,每队赤前、黄中、黑后、青左、白右。五方凤旗二十五,相间为五队,陈列亦如之。五岳旗在左,五方旗在右;五龙旗在左,五凤旗在右;四渎旗,江、淮在左,河、济在右;押二人,分左右,骑。

孝宗五龙、五凤旗止各一队,共省四十旗,余同。

八宝舆。镇国神宝左,受命之宝右;皇帝之宝左,天子之宝右;皇帝信宝左,天子信宝右;皇帝行宝左,天子行宝右,为四列。每宝一舆,每舆一香案,舆、案前烛罩三十二。引宝职掌八人,侍宝官一人,内外符宝郎各二人,扈卫一百人。碧襕二十人,夹扈卫之外。

孝宗省碧襕为十二,余同。

殿中伞扇、舆辇。方伞二,孝宗省一。朱团扇四,孝宗省二。金吾四色官六人,孝宗省为二。押仗二人,骑,金甲二人,执钺,进马官四人,骑,千牛卫大将军一人,孝宗省之。千牛卫将军八人,孝宗省为二。金吾引驾官二人,导驾官四人,并骑导。大伞二,孝宗省一。凤扇四,孝宗省二。夹伞而行。前同。腰舆一,凤扇十六,夹舆。孝宗省为四。华盖二,排列官一人,香凳一,火燎一,小舆一,逍遥子,平辇。

驾前诸班直。驾头、鸣鞭、诞马、烛罩三百三十人。孝宗省为二百一十人。前驱都下亲从官一百五十人,孝宗省为四十五人。东西班六人,孝宗省为二十二人约拦。殿前指挥使四十二人,东第三班长入祗候五十人,班直主首九人,孝宗省为三人。茶酒新旧班一百六人,孝宗省为四十四人。开道旗一,纛一十二,钧容直三百七十人,驾回则作乐。孝宗干道元年省之,干道六年以后再用。吉利旗五,五方龙旗五,龙旗二十,孝宗省之。门旗六十,孝宗省为三十。殿前指挥使、引驾骨朵子直四十人。分左右,夹门旗外。驾头,驾头下天武官二十二人,孝宗省为十七人。都下亲从一十六人,孝宗省为八人。茶酒班执从物殿侍二十二人,又都下亲从二十二人,孝宗省为十七人。剑六人,孝宗省为三人。麋旗一,人员一,孝宗省之。殿前指挥使、行门二十二人,鸣鞭十二人。孝宗增为一十四人。次御龙直百二十人,孝宗省为八十六人。快行五十人,日、月、麟、凤旗各一,青龙、白龙、赤龙、黑龙旗四,人员二,引驾千牛上将军一人。

王辂奉宸队。分左右,充禁卫,围子八重:崇政殿亲从围子二百人,为第一重;从里数出。御龙直二百五十人,为第二重;崇政殿亲从外围子二百五十人,为第三重;御龙直、骨朵子直二百五十人,为第四重;御龙弓箭直二百五十人,为第五重;御龙弩直二百五十人,为第六重;禁卫天武二百五十人,为第七重;都下亲从围子三百人,为第八重。孝宗以上并同。天武约拦二百人,孝宗省作百八十八人。在禁卫围子外,编排禁卫行子二十一人,快行五十九人,孝宗省为四十二。管押相视御龙四直八人,孝宗省为四人。照管行子御龙四直二十四人,孝宗省为八人。天武六人,孝宗省之。禁卫内拦前崇政殿亲从三十二人,孝宗省作二十五人。

驾后部。扇筤,大黄龙旗一。驾后乐:东西班三十六人,钧容直三十一人,并骑。孝宗此下增招箭班三十四人。扇筤,扇筤下天武二十二人,孝宗省作一十七人。都下亲从十六人,孝宗省作八人。茶酒班执从物五十人,骑。孝宗省为三十人。

大辇。辇下应奉并人员合六百一十四人,分五番;孝宗干道元年省之,六年以后复设。御马十疋,为五重。

持钑后队。神勇都指挥使二人,骑,重轮旗二人,大伞二,孝宗省为一。朱团扇八,孝宗省为四。凤扇二,小雉扇二十二,孝宗省凤扇,而减雉扇为六。华盖二,孝宗省为一。俾倪十二,孝宗省为六。御刀六,玄武幢一,绛麾二,叉、细十二,孝宗省为六。骁骑都指挥使一人,骑,总领大角。大角四十。孝宗省为二十。

太常后部鼓吹。鼓吹丞二人,典吏四人,孝宗省为三人。管辖指挥使一人,羽葆鼓六,歌工二十四,拱宸管十二,箫三十六,笳二十四,铙鼓六,小横吹六十,笛十二,觱栗十二,帅兵官十人。孝宗歌工十八,拱宸管十二,箫十八,笳二十四,饶鼓六,笛十八,节鼓一,小横吹三十,觱栗十八,桃皮觱栗十二,羽葆鼓吹六,帅兵官八人。

黄麾幡一,中道。金辂、象辂、革辂、木辂各一,每辂诞马各六在辂前,驾士各百五十四人。干道元年省之,六年以后复用。掩后队。中道。宜武都指挥使二人,大戟、刀盾、弓矢、各十五。

金吾牙门第二门。中道。牙门旗四,分左右,孝宗省之。监门使臣六,分左右,骑。孝宗省为三。玄武队。并骑。中道。虎翼都指挥使一人,犦二,玄武旗一,、弓矢各十,孝宗并省为五。弩五。外仗。分左右道,以夹中道仪仗。清游队。并骑。白泽旗二,捧日指挥使二,弩四,弓矢十,十六,左、右吾十六,骑。天武都头二人,弩八,弓矢十二,十二。孝宗弩、弓矢、并省为六。佽飞队。并骑。拱圣指挥使二,虞候佽飞二十,铁甲佽飞十二。前队殳仗。都头六人,骑,殳、叉六十。后队殳仗。都头四人,骑,殳、叉四十。

前部马队。第一队,捧日都指挥使二人,角、斗、亢、牛旗各一,弩四,弓矢十,八;第二队,捧日都指挥使二人,氐、女、房、虚旗各一,弩、弓矢、如第一队;第三队,天武都指挥使二人,心、危旗各一,弩、弓矢、如第二队;第四队,天武都指挥使二人,尾、室旗各一,弩、弓矢、如三队;第五队,拱圣指挥使二人,箕、毕旗各一,弩、弓矢、如第四队;第六队,拱圣都指挥使二人,奎、井旗各一,弩、弓矢。如第五队;第七队,神勇都指挥使二人,娄、鬼旗各一,弩、弓矢、如第六队;第八队,神勇都指挥使二人,胃、柳旗各一,弩、弓矢、如第七队;第九队,骁骑都指挥使二人,昴、星旗各一,弩、弓矢、如第八队;第十队,宣武都指挥使二人,毕、张旗各一,弩、弓矢、如第九队;第十一队,虎翼都指挥使二人,觜、翼旗各一,弩、弓矢、如第十二队;第十队,广勇都指挥使二人,参、轸旗各一,弩、弓矢、如第十一队。孝宗省为七队,二十八宿旗每队四,弓矢、每队六,余同。

步甲前队。第一队,捧日指挥使、都头各二人,骑,下同。鹖鸡旗二,青鍪甲、刀盾二十;孝宗刀盾省为十二,下并同。第二队,捧日指挥使、都头,貔旗,朱鍪甲、刀盾;第三队,天武指挥使、都头,万年连理木旗,黄鍪甲、刀盾;第四队,天武指挥使、都头,芝禾并秀旗,白鍪甲、刀盾;第五队,拱圣指挥使、都头,祥鹤旗,黑鍪甲、刀盾;第六队,拱圣指挥使、都头,犀旗,黄鍪甲、刀盾。孝宗改黄鍪甲为青鍪甲,余并同。

金吾左右道牙门第一门。牙门旗四,分左右,监门使臣八人,并骑。孝宗旗省为二,使臣省为四人。步甲前队第七队,神武指挥使、都头,鹖鸡旗,青鍪甲、刀盾;第八队,神武指挥使、都头,麟旗,朱鍪甲、刀盾;第九队,骁骑指挥使、都头,白狼旗,黄鍪甲、刀盾;第十队,骁骑指挥使、都头,苍鸟旗,次白鍪甲、刀盾;第十一队,虎翼指挥使、都头,鹦鹉旗,黑鍪甲、刀盾;第十二队,广勇指挥使、都头,太平旗,黄鍪甲、刀盾。自二至十二队,人、旗、刀盾,数列如第一队。孝宗内去鹖鸡旗、麟旗而用庆云旗、瑞麦旗。

金吾左右道牙门第二门。牙门旗四,分左右,监门使臣八人,并骑。孝宗旗省为二,监门省为四人。

前部黄麾仗。第一部,殿中侍御史二员,骑,下同。绛引幡二十,孝宗省为十。犦二,捧日指挥使二,都头五,并骑,下同。黄氅五十,孝宗省为二十。鼓四,斧十,戟、弓矢二十,三十,孝宗省为二十。弩十;第二部,殿中侍御史,天武指挥使、都头,青氅,鼓,斧,戟,弓矢,,弩;第三部,殿中御史,拱圣指挥使、都头,绯氅,鼓,斧,戟,弓矢,,弩;

孝宗省作三部。第四部,殿中御史,神勇指挥使、都头,黄氅,鼓,斧,戟,弓矢,,弩;第五部,殿中御史,骁骑指挥使、部头,白氅,鼓,斧,戟,弓矢,,弩;第六部,殿中御史,广勇指挥使、都头,黑氅,鼓,斧,戟,弓矢,,弩。自二至六部,数列并如初部。

青龙白虎队。并骑。青龙旗一,白虎旗一,虎翼都指挥使二,弩四,弓矢十,八。

班剑、仪刀队。并骑。武卫将军二人,捧日、天武、拱圣、神勇指挥使各二人,班剑六十,仪刀六十。次骁骑、骁胜、宣武、虎翼指挥使各二人,班剑六十,仪刀六十。

亲勋、散手、骁卫翊卫队。并骑。中卫郎四人,翊卫郎二人,亲卫郎二人,卫兵四十,甲骑四十在卫兵外。左右骁卫、翊卫三队。并骑。第一队,左右骁卫大将军二人,双莲花旗二,弩四,弓矢十,孝宗减弓矢为六,下同。十六;孝宗减为八,下同。第二队,广勇指挥使二人,吉利旗,弩、弓矢、数如初队。

金吾左右道牙门第三门。牙门旗四,分左右,监门八人,并骑。孝宗旗减为二,监门减为四人。捧日队三十四队,左右各十七队,

孝宗减为十队,左右各五队。每队引一人,押一人,旗三人,枪五人,弓箭二十人。

后部黄麾仗。凡六部,第一部至六部,并同前部黄麾仗,惟无绛引幡、犦。

孝宗减为三部,仗数亦同前部黄麾已减之数,并去犦、绛引幡。绛引幡二十。孝宗减为十。

金吾左右道牙门第四门。牙门旗四,监门八人,骑。孝宗旗减为二,监门减为四人。

旗、鹖鸡旗各二,青鍪甲、刀盾二十; 步甲后队。第一队,捧日指挥使、部头各二人,骑,孝宗减刀盾为十六,逐队并同。旗,黄鍪甲、刀盾。自二至六队,数列并如初队。 第二队,天武指挥使、都头,芝禾并秀旗、万年连理木旗,朱鍪甲、刀盾;第三队,拱圣指挥使、都头,犀旗、鹤旗,黄鍪甲、刀盾;第四队,神武指挥使、都头,苍鸟旗、白狼旗,白鍪甲、刀盾;第五队,骁骑指挥使、都头,天下太平旗、鹦鹉旗,黑鍪甲、刀盾;第六队,虎翼指挥使、都头,鹖鸡旗、

金吾左右道牙门第五门。牙门旗四,监门八人,骑。孝宗减旗为二,减监门为四。

后部马队。第一队,捧日都指挥使二,角端旗二,弩四,弓矢十,十六;孝宗弓矢减为六,减为八。第二队,捧日都指挥使,孝宗更用天武。赤熊旗,弩、弓矢、;第三队,天武都指挥使,孝宗更用拱圣。兕旗,弩、弓矢、;第四队,天武指挥使,孝宗时更神勇。天下太平旗,弩、弓矢、;第五队,拱圣都指挥使,犀旗,孝宗用龙马旗。弩、弓矢、;第六队,拱圣都指挥使,芝禾并秀旗,孝宗用金牛旗。弩、弓矢、;第七队,神勇都指挥使,万年连理旗,弩、弓矢、;第八队,神勇都指挥使,驺牙旗,弩、弓矢、;第九队,骁骑都指挥使,苍鸟旗,弩、弓矢、;第十队,宣武都指挥使,白狼旗,弩、弓矢、;第十一队,虎翼都指挥使,龙马旗,弩、弓矢、;第十二队,广勇都指挥使,金牛旗,弩、弓矢、。自二至十二队,数列并如初队。

《中兴礼书》:建炎二年八月二十八日,诏令东京所属官司般取起发仪仗、法物赴扬州行在应副郊祀大礼。十一月二十二日郊祀大礼,共享仪仗一千三百三十五人。绍兴十三年二月九日,诏:「将来郊祀大礼合排设卤簿并仗内六引,令礼、兵部、太常寺讨论合排设名件数目,申尚书省。」十四日,试兵部侍郎兼侍读、资善堂翊善程瑀等言:「勘会三驾卤簿,大驾以郊飨上天,临御九伐;法驾以祭方泽,祀明堂,奉宗庙,耕千亩;小驾以恭园陵,亲搜狩。将来郊祀大礼,合用大驾。缘《宣和重修卤簿图》大驾系象六头并六引仪仗、鼓吹,及前后部黄麾仗内设

车舆、辇(路)[辂],其驾士并 擎人各有执着服色物件,大段数多。今来创行制造,窃虑不前。兼有司见今度地修建圆坛,去处不远,难以排列。礼、兵部、太常寺契勘昨建炎二年扬州郊祀,所用仪仗系于大驾卤簿内从权裁定,总一千三百三十五人。今讨论欲参照祖宗旧仪及扬州郊祀人数,重别增损,并将昨来亲飨黄麾半仗分为二部,及中道设辇辂、腰舆等行列。所贵随宜添置,前期易为办集。」小贴子:「契勘汉祀天南郊,用法驾三十六乘,亦用小驾十三乘,未尝有定制。国初创立大驾卤簿一万一千二百二十二人,今来欲权约用国初大驾人数之半。」诏依国初大驾卤簿人数,大驾三引,中道象六。中道分左右为三重,各持铁钩一名跨其上。又准备象一。

绍兴十三年郊祀,用象一,簇象兵级旗枪等共二十九人。自十六年至二十八年,用象六,准备象一,簇象兵级旗枪等共五十七人。干道元年至九年,如绍兴十三年之制。淳熙三年,如绍兴二十八年之制,执旗枪一名,次击锣一名,次小鼓一十二人,管押节级二人,前引执铁钩一名在中,次执旗枪四人,次执石钩二人,次执钩二人,次执旗枪四人,次执石钩二人,次执旗枪二人,次执石钩二人,次执铁钩二人,次执旗枪四人,并分左右行象外,为一十二重。

马端临《通考》:高宗中兴后,唯设大驾、法驾及黄麾仗。大驾卤簿,郊祀用之;法驾,

明堂用之;黄麾大仗三千三百五人,大朝会用之,视政和旧仪减三之一。黄麾半仗二千四百五十人,正旦朝会、上尊号、册宝、亲飨用之。亲飨太庙,兵部设黄麾仗,自和宁门至太庙棂星门外,鼓吹二百三十六人。又黄麾半仗一千四百九十九人,册皇后、皇太子用之。黄麾角仗一千五十六人,冬至朝贺、至宸殿望参、金国使贺正旦生辰、受玉宝、皇帝御正殿、皇太子称谢起居用之。黄麾细仗五百人,奉迎册宝、玉牒、国史、圣政、会要、日历、御集、宝训用之。细仗一百人,进呈圣德事迹、经武要略及独进玉牒用之。凡郊祀卤簿,用六千四百九十六人骑。立大旗十一,并执仪仗官兵三千三百五十六人、马一千九十八匹,摄殿中侍御史、诸卫将军等五十一人。御辇院伞扇、舆辇二百三十八人,控御马天武等四十四人,太常寺鼓吹、乐工五百八十八人,左右金吾司碧栏等三十五人,总辖检察仪仗、兵部郎中各一人,职掌十二人,辂下驾士等二百六十一人,车辂院般法物十人,诸班直等一千八百四十六人,马执龙旗五十四人,步执龙旗三十三人,击鞭六人,驾后大黄龙旗三人,捧日甲马队三百人,天武二百人,奉宸队一千二百五十人。翰林司兵士二人。

淳熙十二年八月,枢密院言:「大辇于前九十日入宝,于前六十日伞扇,于前四十日阅习,并差殿前(同)[司]兵及、步军司辇官。」从之。

卤簿明堂用四千一

百四十八人,卓立大旗十一,步执仪仗官兵二千二百五十八人,摄殿中侍御史、诸卫将军及伞扇、舆辇等并同郊祀之数。唯逍遥辇下减十人。诸班六百六人,马执龙旗五十四人,步执龙旗三十三人,击鞭十四人,奉宸队五百人。驾后大黄龙旗五人。

不设金、象、革、木四辂及太安辇。

大驾卤簿仪仗及六引用鼓吹八百八十四人。内鼓吹令丞二人,府史、典史各四人,指挥使二人,帅兵官四十六人,歌色四十八人,金钲十七人, 鼓十七人,大鼓一百一十人,小鼓六十人,中鸣六十人,铙鼓十七人,拱辰(官)[管]三十六人,羽葆鼓十二人,觱篥二十九人,小横吹六十人,箫八十七人,笛二十九人,节鼓一人。此绍兴十三年之制。法驾三分减一,鼓吹用五百八十八人。内令丞四人,府典史、指挥使、帅兵官、歌箫、觱篥、笳笛、拱辰管、大小横吹、节鼓四百三十八人,金钲、 鼓、羽葆鼓、大小鼓、中辰鸣一百四十六人。此乃绍兴十三年之制也。

严更警场旧制:严鼓一百二十四,金钲二十四,鸣角一百二十。绍兴十三年,以地狭,移于棂星门外,止用鼓角各六十,金钲二十。

六引服饰:犦、左右金吾将军:金铜甲胄,披赙解结锥。左右金吾街仗司:花脚幞头、碧罗袄、紫绿罗袍、金铜带、仪刀、乌皮履。执仪仗者:幞头武弁、平巾帻、锦帽、鸾彩、抹额缬、胜蛇铜革带、紫绯罗绣袍、紫紬宽衫、绯紬袍、青罗黄紬银褐、绯皁紬宝相花衫。驾

前殿前指挥使:细甲、方胜练鹊缬衫、绿罗甲、弓箭、银剑、蒜瓣朵红紫罗帽带。殿前左右班:粉青绯紫三色大搭缬罗衫。长入祗候:五十二人,合色头须、镀金帽环,青红二色。茶酒班殿侍:紫罗印皁斜搭衫。茶酒班十人,内红拂扇二人,御龙直执从物八十三人,珠巾、方胜鹊衫。行门二十四人,金银甲、方胜鹊衫、金束帛珠帽、银骨朵。内押行门:缠枝袍;行门:花袍。御龙直二百五十人员,黄狮子缬衫。长行:方胜鹊衫。内殿直已下二百五十人员亦如之。长行:白师子缬衫。殿前指挥使编排禁卫:紫罗皁花衫。驾头扇筤下各天武三十一人,白师子衫。东西班乐三十六人,紫帽带。招箭班三十六人,幞头束带。亲从围子、行宫殿门中道左右壁:帽、镀金束带。其衫皆以白师子缬,余并方胜练鹊。遥郡刺史衫以罗云雁,都指挥使以御仙花,都虞候以簇四金鵰,御前忠佐以宜男方胜,正副使以黄师子,正副都头以方胜练鹊,控马亲从以青莲,执烛笼亲从二百人以宝照。余从驾并以白师子。执烛二十二人,衫亦如之,镀金带。军头引见司人员四人,帽子、方胜练鹊衫。等子八十三人,帽子、(围)[团]花宝照绯缬罗衫、镀金带。左右骐骥院御马六:特勒雕、拳毛騧、佛耳、赤騧、黄青骓、滴露紫。控马执七宝百节鞭、杌子。御马五十人,缬衫、皁纱帽、金镀银师带。禁卫班直等:绯绿罗红盘鵰背子。

绍兴三年正月,造绯二千领,绿一千

领,以绢代罗。十三年,又以缬代绣。干道四年五月,文思院制从驾人衣服。庆元二年,皇后受册宝,排设逍遥、平辇人员各一人,辇官二十七(人)人员:帽子、宜男缬罗衫、镀金银柘枝带。辇官:幞头、白师子缬罗衫、镀金海捷带。

绍兴十二年,皇太后回鸾,上将躬迎于郊,命有司制常行仪仗。先是,石延庆请诏礼官参考康定中(当)[常]行仪卫,酌取中制,以正万乘尊严之分。工部尚书莫将等请先造黄麾仗二千二百六十五人。

三十一年四月,臣僚言:「天子之出,清道而后行,千乘万骑,称警言跸,旄头前驱,豹尾后殿,其往东驰道与阑出入者,皆有厉禁。自六飞南渡,务为简便,唯四孟飨献,乘舆躬行,前为驾头,后止曲盖。而爪牙拱扈之士,或步或趋,错出杂立,无复行列。至有酌献未毕,已舍而归。士民观者,骈肩接袂,杂虎士之中,而不闻有谁何之者。望诏有司讲求其当,凡车驾行幸,从驾禁旅以若干人为一列,相去各若干步;其乘马前导者皆预上其数,命有司绘为图,先一日以闻,别其副本报御史台。有不如令及不在图中而辄冒至者,许有司举之。蔽而不言,令御史台觉察。」诏可。

王应麟《玉海》:绍兴二十一年,明堂。五月十三日,有司陈法驾卤簿,视郊祀三分减一,用一万一千五人。

圣旨指挥,今岁冬日至郊见上帝,用遵太祖 孝宗隆兴二年二月八日,尚书礼部侍郎兼权兵部侍郎黄中言:「伏

皇帝典故,除事神仪物外,乘舆服御并从省约。本部已逐一条具外,独有五辂未敢轻议。窃详自来大礼,虽五辂并设,然考之《礼经》,玉辂以祀,金辂以宾,象辂以朝,革辂以即戎,木辂以田,而祭祀所用者,一玉辂而已。典辂之职虽曰凡会同军旅以辂从,而后郑释曰『王乘一辂,以其余辂行,亦以华国。』然则金、象、革、木四辂,不过为一时观美,非其所乘也。方承平时,五者并设,固不为过。今圣主方欲隆俭德而戒劳民,其乘舆服御之费,又无大于此四者,有司敢不钦承!所有今来郊礼,欲乞因时之宜,止用玉辂。其余四辂,权不以从,庶几有以仰副明诏,且于《礼经》无所背戾。」诏依,将来郊礼,除玉辂、逍遥、平辇外,其余车辇并从省约。

九日,兵部言:「契勘昨绍兴十三年郊祀大礼,依《政和五礼新仪》排设,国初大驾卤簿共一万一千二百二十三人;及绍兴十六年至二十八年郊祀大礼,增添(俸)[捧]月、奉宸队共一万五千五十人,并三十一年明堂大礼,依二十八年例三分减一,用一万一千五人。今承指挥,郊祀大礼乘舆服御、中外支费宜从省约。续承指挥,将来郊祀大礼,除玉辂、逍遥、平辇外,其余车辇并从省约。本部今条具将来郊祀大礼,除玉辂、平辇、逍遥乞令依旧人数外,所有大驾卤簿仪仗内六引前大象,欲依昨绍兴十三年例,止用象一头。其余一行仪仗数内八宝下人数,本部已牒门下后省裁损

施行外,(除)[余]仪仗人数依今来指挥合从省约,并乞依昨绍兴二十八年郊祀大礼人数内乞权行减半,用六千八百八十九人,随宜排设。」诏从之。

五月五日,礼部太常寺言:「已降指挥,大驾卤簿仪仗依绍兴二十八年郊祀大礼人数权行减半,随宜排设施行。今条具申请事件:一、将来郊祀大礼,奏严更警场并大驾卤簿六引、驾前后部 吹振作,比之仪仗人数稀少。今从省约,乞将 吹八百八十余人内三分减一,止用(八)[五]百八十八人;警场二百七十五人内三分减一,止用一百八十三人,随宜排设。一、合用 吹导引六州十二时奉禋歌降僊台词,从本寺具申学士院修润,降下教习。一、合借差军兵依今来三分减一,依例下所属借差。一、教习日分支破官钱,依今来减定人数开具名色,依例下量审院于本寺历内批放。一、合差般 奏严 军兵及合破绯方号并提点一行事务所、大礼五使,于贡院按习幕次及就殿前司教场摆拽,至期逐处排设。 吹警场、宿顿排办等,乞(于)[依]例关报所属排办。一、教习去处,乞依例于怀远驿下临安府擗截。其 吹警场服着、奏严 角、执色乐器、宣赦 筹等,经今六年,不曾修饰,脱落不堪。乞依今来人数开具,报所属斟酌抽换修饰施行。」诏并从之。

国朝典故,皇帝服通天冠、绛纱袍,乘玉辂以祀天。礼毕, 十月三日,太常少卿兼权礼部侍郎洪适等言:「伏

乘辇,合进金辂于端诚殿门外。而旧制:皇帝降舆,并乘大安辇还宫。近因臣僚奏请,不设四辂;而二月八日指挥,除玉辂、逍遥、平辇外,其余车辇并从省约。今岁郊坛礼毕, 臣以朝服前导,皇帝以朝服而乘平辇,切恐礼容不相称。若合用大安辇,即乞早降指挥,令有司从实修饰。」诏郊祀回,止乘平辇,冠服令礼官讨论。「适等窃考国朝典故,自建隆四年陶谷创建大辇,祀礼毕,皇帝朝服,乘大辇还内,历朝并无更改。政和四年北郊毕,乘大辇还斋宫,解严放仗,易常服,弃辇还内。按《唐会要》:明皇废辇不用,开元十一年祀南郊毕,骑还。自是行幸、郊祀,皆骑于仪仗之内。又见行仪制,车驾朝献日,合门并诸司官并常服乘马在驾前。适等参考古今沿革,唐制郊祀毕,尚是乘马;本朝北郊回,曾用常服,即郊祀驾回,亦可以不用朝服。兼唐制乘骑亦可用仪仗,见今朝献亦有臣僚乘马在驾前。今来郊祀回,止乘平辇,所用冠服,乞比附景灵宫、太庙。郊祀毕,皇帝自齐殿服履袍、乘平辇还内。今导驾官以常服前导,其奉迎及侍中奉请升辇,参知政事奏请进发,并传敕侍臣上马等,并乞于见行仪注同修改,关报施行。」诏从之。同日,礼部太常寺言:「勘会逐次郊祀大礼,皇帝自青城至大次并礼毕,自大次还青城,并系服通〔天〕冠、绛纱袍,乘大辇。今来欲乞并服通天冠、绛纱袍,乘平辇。」诏从之。

干道三年四月十一日,

三月十七日圣旨,今岁冬日至郊见上帝,可令有司,除事神仪物、诸军赏给依旧制外,其乘舆服御及中外支费并从省约,仍疾速条具以闻。窃见绍兴二十八年以前郊祀,舆卫、仪仗共享一万五千五十人。至干道元年初行郊祀,比旧数十分减去其六,止用六千八百八十九人。今参稽已减合用之数。今岁郊祀,舆卫、仪仗宜遵用干道元年已减之数,今来更不增减,庶几有合中制。」从之。 兵部侍郎陈岩肖言:「近者恭

马端临《通考》:干道四年,中书门下奏:「车驾诣德寿宫,用殿前六百二十九人,皇城在内巡检司三百九十一人,崇政殿四百四十九人,凡一千四百六十九人。四孟诣景灵宫,用殿前司八百七十五人,皇城在内巡检司五百二十八人,崇政殿五百二十一人,凡一千九百二十四人。以左藏南库绢二千匹下(衣)[文]思院制其衣服。

六年九月一日,诏:「将来郊祀,并用五辂、大安辇,一如旧仪。」

九年六月五日,礼部太常寺言:「勘会干道元年并干道三年郊祀大礼此下当有脱文。。

淳熙六年四月七日,礼部太常寺言:「今岁明堂大礼,检照《皇佑明堂记》并《政和五礼新仪》,明堂大礼用法驾卤簿,祀前一日,皇帝于太庙朝飨毕,乘玉辂至宣德门,入门降辂,乘舆归文德殿。卤簿中玉辂中:疑当作「首」。,次大辇,次金辂,次象辂,次革辂,次木辂。今明堂大礼所用卤簿,大辇、车辂欲依上件典礼施行。」从之。

十八日,太常寺言:「今次明堂大

礼,并排设大辇五辂,祀前一日,皇帝朝飨太庙毕,乘玉辂入丽正门,降辂乘舆,用平辇归文德殿宿斋。所有大辇并其余四辂,止合从后。」诏除大辇免行排设,余依已降指挥。

五月十二日,礼部太常寺言:「今岁明堂大礼,前一日,皇帝于太庙朝飨毕,乘玉辂诣丽正门。所由道路,乞是日朝飨太庙礼毕,皇帝于太庙棂星门外乘玉辂,经由皇城东新路入丽正门,至南宫门外降(舆)[辂],乘舆至文德殿上,降舆归斋殿。其仪仗、法物合在车辂前排列。」从之。

光宗绍(兴)[熙]二年四月十七日,礼部太常寺言:「淳熙十二年郊祀大礼,皇帝自太庙棂星门外乘玉辂诣青城,礼毕还内,上乘大辇。今年郊祀大礼,乞依体例施行。」从之。

七月十三日,提点添修五辂大辇黄迈言:「得旨:玉辂轴依例修换外,其余金、象、革、木四辂亦不堪应奉,乞行换造。」从之。

舆服 宋会要辑稿 舆服二 大驾卤簿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