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宋会要辑稿

仪制九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告谢

宋朝凡宰臣、亲王、使相、枢密使、节度使降麻制日,并诣崇政或延和殿辞免,若不得请,即告谢。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以下、宣徽使、殿前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以上、节度使新授或加恩,并即日捧官告 牒叙谢。宰臣领使或自余差遣并同。贵近者或延座赐茶。中书、枢密或再坐已起,亦殿门使臣奏闻再坐,余官俟次日。观文殿大学士至宝文合直学士、三司使、三师、三公、东宫三师、三少、左右仆射、尚书丞郎、大夫、中丞、太常、宗正卿、宾客、常侍、给事、谏议、中书舍人、知制诰、待制、三司副使、知杂御史及三馆、秘合校理、检讨、校勘、编修、京朝官以上三司判官、主判官、开封府判官、推官、 牧判官、审刑院详议官、两使留后至刺史、驸马都尉、上将军、统军大将军任钤辖以上、升朝官判司天监及翰林天文、直医宫院者、内客省使至合门祗候、内常侍、枢密都承旨至逐房副承旨新授加恩及诸般差遣,并告谢。其不带职官,如权知开封府、通进银台司、审官、审刑、三班兼 牧使、管勾景灵宫、会灵祥源观、修起居注、在京紏察刑狱、提举诸司库务、判刑部、太常、宗正、司农、大理、太府寺、国子监、流内铨、南曹、登闻检院、 院、诸三宫记室、咨议、翊善、侍讲、开封府司录、两赤知县、发运、转运使副、提点刑狱、府界提点公事、巡抚经略使、押赐亲王生辰、

国信使、契丹、高丽、交州、夏州国信使副,并特令告谢。其日,皇帝临轩,合门使殿上口奏,舍人引出当殿再拜。稍前告谢,又再拜退。如已起居初出,更不再拜。内客省使及待制、秘书监、三司副使、上将军、观察使以上仍先通今今:疑误。或当作「名」。,后告谢,余官止引出,不通名。宣赐章服者谢恩再拜讫,赴东厢服赐服,再引出再拜。又前告谢,再拜退。

真宗景德元年三月,翰林学士梁颢等言:「详定合门仪制,旧例,皇城内监当库务及在京盐曲、商税、榷货务、香药榷易、粮料院并告谢。今请在内监临如殿庭每日祗应库务使臣初授命日,并许告谢。其余在内库务及盐曲等院,如京官不带职,供奉官以下不带合门祗候,及左右军巡使,并不告谢。如有特旨,不在此例。」从之。

四年七月二十一日,交趾进奉使黎明昶授峰州刺史,副使黄成雅授殿中丞,乞告谢,从之。

大中祥符四年六月九日,合门言:「臣僚授恩命差遣该告谢,不拘时于崇政殿令勾当殿门使臣(使臣)奏入告谢,殊乖体式。自今惟降麻制及中书、枢密院依旧例不拘时奏入,其余臣僚乞令中书、枢密院札送崇政殿门,方得奏引。其非时转官、授急速差遣,便令辞发,及有特旨令引者,不限此制。」从之。

天禧二年八月二十四日,秘书监、知礼仪院、判秘合杨亿请比类三馆直馆校理例,自今遇差遣,许赴便殿告谢。从之。

四年四月,诏:「应告谢臣僚,自今令合门并依官叙合班,惟班首出班致词。」旧制:告谢皆各

有陈叙,及合班,悉如前殿之制。

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诏:「自今 臣受命,免其告谢。」

干兴元年三月,仁宗即位,未改元。合门请:「自今告谢臣僚,自后殿退,将所授官告 牒宣头诣内东门,合门遣吏收接,附内东门使臣进呈。俟皇太后圣旨放谢,即再拜退。」从之。

仁宗天圣元年八月,合门言:「准诏,文武官告谢者,并合门供报承旨司,及关报入内内侍省。缘告谢臣僚多俟皇帝出宫,实时趁班,两处供报,深虑漏落。今请应告谢官前一日计会合门编排班次供报,次日引赴崇政殿告谢。所有合该仪制当日内告谢及急速差遣者,不在此例。」从之。

二年正月二十五日,翰林学士、权三司使事李谘言:「伏见合门条制,文武官该告谢者,须隔日先申合门。窃缘在京监左藏库、三粮料、商税、曲院及司录参军、两赤知县并皆告谢。若以侍从近臣一例隔日关报,实恐有伤国体。欲望自今应大两省以上、三司使副、知开封府凡受恩命差遣,并许当日告谢。」从之,其刺史、合门使以上亦如此例。

九年六月二十二日,诏:「文武臣僚除授差遣,除依(议)[仪]制许当日告谢外,其余除假并限三日内告谢。」

神宗熙宁二年十月二十五日,修定合门仪制所言:「奉使契丹国信使副、亲王及臣僚生辰使并入谢。窃详景德通好之后,务欲增重其仪,故命使至今庭谢。然自来不过正衙,盖是出于一时。及亲王、臣

僚生辰使亦皆入谢,窃恐未合事体。况臣僚差遣,只于后殿告谢者甚多。今欲请契丹国信使副、亲王及臣僚生辰使并只令告谢。」从之。

三年六月二十五日,诏:「自今磨勘大使臣,依审官东院例引见,更不告谢。」

四年五月三日,合门言:「自来臣僚告谢,并用札子写所授官职、差遣奏知,后通某人告谢,惟中书、枢密院、宣徽使并降磨官不写札子。今合门已一例用札子奏知,寻着为例。」从之。

八月十三日,东头供奉官李延迥等言:「奉宣差充合门看班祗候,乞告谢。」合门看详系新置,欲乞令告谢。其见谢辞并依内殿崇班体例。从之。

十月二十五日,合门言:「新定仪制:枢密都承旨、承旨、副承旨、逐房副承旨新授加恩及差遣,并告谢。」诏中书检正、枢密院检详官新授加恩及差遣,并告谢。

五年二月十六日,诏:「自今谏官新授加恩差遣,并令告谢。」

元丰五年正月九日,济阳郡王曹佾告谢,命坐。上对之涕泣,抚谕久之,以慈圣光献丧除故也。

高宗绍兴四年三月二十六日,合门言翰林学士綦 礼差兼史馆修撰告谢。礼部称:虽史馆修撰,与修国史事体一同,与无立定条法与:疑误。。诏依修国史官体例。

六年五月九日,合门言:「范冲除翰林侍读学士,见乞朝谢,见行杂压仪制即不该载。缘学士正谢日合赐鱼袋、鞍辔马,所有范冲正谢日,未敢便依翰林学士恩数 赐。诏

范冲应干恩数,并依翰林学士体例。

八月二十七日,诏:「侍读、侍讲在法虽无详许告谢之文许:原作「详」,据《建炎要录》卷一○四引三省奏改。,多系前执政及从官兼充,理合正谢。令 令所于《合门格》内修入。」时以前执政孟庾提举万寿观兼侍读,受告申审,故有是诏。

九年四月二十九日,合门言:「权吏部侍郎范同兼实录院修撰,会到实录院称修撰与史馆修撰事体一同,未敢依史馆修撰官便令本官告谢。」诏依史馆修撰体例。

十三年二月三日,诏:「今后宰臣、执政官转官加恩正谢,合赐衣带、鞍马,并令全赐,更不减半。」详见赐衣服分物。

孝宗隆兴二年六月二十一日,合门言:「初除带御器械官,授宣命讫,合告谢正谢。今来除授系环卫官兼领,已降指挥,朝参、侍殿、请假、参假并依御带体例,授告讫,即未有许告谢正谢指挥。」诏令正谢。

干道七年五月二十七日,合门言:「据新授临安府推官陆之望下到榜子,乞朝谢。契勘开封府判官、推官杂压系在六曹郎中之下、直龙图阁之上,其六曹郎中并直龙图阁并该告谢正谢。今来临安府判官、推官依杂压次序合该正谢,内告谢合门条法即无该载。」诏依六曹郎中例告谢。

仪制 宋会要辑稿 仪制九 辞谢

辞谢

【宋会要】

国朝凡宰臣、亲王、枢密、宣徽使、参知政事、枢密副使参假,一如起居之仪。使相亦然。亲王、使相并西出,中书、枢密揖升殿。奉使朝辞及使回,并如使相朝觐之仪。并升殿问圣体。枢密使以下如节度使仪。谢恩则宰臣、亲王、使相通唤,余官皆侧立,候通起居毕,致辞,再拜舞蹈讫,有赐物者跪受,又再拜舞蹈讫,退。如坐垂拱殿,即不通唤,其日只引三班。三司使、副使、学士、两省侍郎、文武升朝官、京官、内客省使至合门祗候见者喝赐酒食。假日,崇政殿不通官。凡通判、都监、驻泊以上,则赐,余皆不赐。三司使、学士、东宫三师、大夫、内客省使并宣徽使伴;两省常侍、给谏、舍人、待制、中丞、三司副使、东宫三少、尚书丞郎、大卿监、上将军、统军、宣庆、宣政、昭宣使并客省使伴;客省使至合门副使就食本厅;文班庶子以下、武班大将军、诸司使以下即通事舍人伴。谢如常仪。辞者致辞三三:疑误。,再拜不舞蹈,赐物跪受,如中谢。二月以后赐窄衣或衫子分物,十月以后赐披 分物,亦只赐通判、驻泊以上。供奉官至奉职医官、待诏亦如上仪,惟奉职以下止门谢。使相朝觐者有通唤,又致词,又谢茶药、御筵及赐衣物,又跪受讫,升殿门。圣体若有抚问,或收进奉物者,各拜舞称称:其下疑脱「谢」字。又升殿奏事,赐茶,拜舞讫,退。节度使则不通唤,不谢御筵。使相赐酒食,枢密使伴;节度使宣徽使伴;余并客省使伴。谢如常仪。辞日,使相、节度使皆曲宴毕,叙辞。赐衣物,跪受讫,服其服入谢。拜舞讫,退。两使留后、观察使已下则不问圣体,防御使至刺史止于致词拜舞讫,退。留后以下无曲宴,余如此仪。其进奉恋阙者并不谢。流内铨引对旨授幕职、州县官

者,前一日以铨状进呈。至日,判铨官引入起居致词,就客省使侍立位,俟幕职、州县官谢辞讫,又引再拜而退。仍于殿门外宣词戒励。方镇、节度使遣子弟来见者,亦附奏起居。留后以下即否,忠佐以下差领放牧者又赐衫子放:疑误。、食茶。僧尼、道士入见,有进香合等者,皆通事舍人接进。父老入见者, 赐茶酒,又传宣抚问。举人群见者,前一日习仪,至日俟崇政殿奏公事退引见。旧以国子监解元为首,后用开封府解元。其群官得假者皆门辞。假回者待制、知杂御史、上将军、刺史、合门祗候以上及三馆、秘阁、三司、开封府官僚、银台、审刑、审官、纠察刑狱、皇城司、监当库藏官特令入见,余悉门见。请假三日内只随班起居,三日以上并参假。其门见谢辞者,秘书监、上将军、观察使、内客省使以上得拜殿门 上,及升殿,止拜御座前,余皆拜庭中。凡班见者先之,谢次之,辞又次之。先宰臣,次亲王,次枢密使带平章事者,次枢密、宣徽使、参知政事、枢密副使,次内职班、内客省、引进、四方馆、合门使、枢密都承旨,宣庆、宣政、昭宣使亦同此班。次诸司使、副使、承旨、崇班,次横行副使,次枢密副都承旨、副承旨、诸房副承旨、逐房副承旨,次通事舍人、合门祗候,次内常侍、内供奉官、殿头,次(拱)[供]奉官,次使相班,次三司班、三司使副使,次学士、台省班、文明殿学士,次龙图阁直学士、中书舍人、知制诰、待制、御史大夫、中丞,次常侍、给谏,次起居郎至正言、侍御史至监察,次文班三师三公、东宫三师三少,次仆射、尚书,次丞郎,次节

度使,次太常、宗正卿及诸大卿监、詹事,次两使留后、观察使,次庶子至五官正,次防御使至刺史,次武班统军上将军,次大将军至将军,次诸军马步都军头至副都军头,带团练使以上者别班。次厢都指挥使,次军头、都指挥使至诸军副军头,次杂班教坊使、副使,次翰林天文、医官、书画琴棋待诏、艺学,次京官,次中书、枢密主事,堂后官带京朝官者自如本班,无正官者入此班。次行军副使,次幕职、州县官,次诸道牙内都指挥使已下,次三司孔目官至句押官,次僧道、父老百姓。其分司官诣阙者从本官班入,宗室谢恩者各于本官别班入。

太祖干德二年八月五日原书天头注云:「太祖以下当是杂录。」,诏:「自今群臣见谢辞,并先赴内殿对,后赴正衙。」事见正衙。

太宗淳化二年六月五日,知杂御史张郁言:「按令式:每假日,百司不奏事。陛下忧勤万机,每遇旬假,亦亲决政事。迩来文武群官多就假日辞、谢,贵就便坐,以免舞蹈之仪。欲望自今假日除内职及将校外,合门不得引接辞、谢接:原作「按」,据《长编》卷三二改。。其受急命者,不在此限。」从之。

至道三年十月,诏:「京朝官差充知府州军监、通判、知县及监临物务得替者,限三日随榜子于合门投纳家状,方得引见。其家状合门逐旋封付审官院。短使回者,亦具名报审官院。」

真宗咸平元年十二月,诏:「京朝官差知州、通判、知军监、县场及监临物务者,差定后不得更赴朝参,限五日朝辞,除程更与限一月。如违,三日已上别具闻奏。」

景德元年七月二十九日,御史台言:「检会应文班朝官、京官、节度行军司马、节度、

防御、团练副使、武臣将军、率府、郎将已上,并合请诣正衙谢及辞见。内节度行军司马、防团副使回不见。使相、诸道节度使及管军节度使、防御使已上,并合正衙谢及辞见。幕职、州县官等只赴正衙谢,无辞见。准淳化二年 节文:文武官中见、中谢及朝辞后,次日须便诣正衙。或急速差使,虽放衙辞,亦须具状报台。如有违者,夺一月俸。应内诸司职官并管军将校但授遥(都)[郡]已上及合门通事舍人已上,凡授恩命,并须诣正衙谢。其中见、朝辞更不诣正衙。」诏:「应文武臣僚合赴正衙谢并辞见者,宜令合门一依前后 条晓示,违者御史台弹奏。」时工部员外郎朱台符差充陕西转运使,已朝辞,不赴正衙辞,乃下是诏。

三年四月二十二日,诏:「京朝官内殿崇班已上得替,得先具民间条例利害,实封于合门通进后条例:《长编》卷六二引此诏无此二字,疑衍。,方许朝见。」

十一月十四日,新授翰林学士杨亿中谢于长春殿,帝以亿疾新愈,特诏免舞蹈。

四年正月十四日,给事中梁周翰参假兼门谢,差医官看候。诏(令)[今]后殿参假免舞蹈。

大中祥符二年六月二十七日,诏:「知府州、兴州刺史折惟昌随行蕃官首领等引见,如不过殿,候到座殿公事退引见,兼赐对见朝辞例物。」

三年二月十九日,合门言:「今月十五日崇政殿群臣见、谢、辞及上殿奏事,仅及亭午。欲望自今朔望除三司、开封府、审刑院外,其余非急速公事,并令于别日敷奏。所

有见、谢、辞臣僚并百官起居日,欲只引两班。」从之。

八月三十日,河中府遣虞乡县令氏昭度部送进工(者)薛南及父老、僧道诣阙奉迎车驾,对于崇政殿,赐以缗钱,即令辞还。近制:假日合门无辞见之例,以其众远来,特引对而遣之。

四年五月六日,合门言:「自今内职将校请依文武官例,假日不许辞见。」从之。

六月十八日,合门言:「蕃部入见,只御龙官四人排立。缘蕃部数多,望自今更增行门六人排立。」从之。

七月八日,诏合门:「自今文武臣僚充安抚使、副、都监及提点刑狱之类,但系同差带职名者,并令一班辞见。内有合重行异位者,即依常例。」先是,帝宣示宰臣曰:「朝廷每命臣僚充使、副出外同勾当诸事,辞见之际,多以文武班例及资品高下,合门不令同列,甚无谓也。」故有是诏。

六年四月二十五日,流内铨言:「今后应有选人引见,已得圣旨,不便谢恩,及于札子外妄称别有劳绩,及唐突侥求恩泽者,所犯人且未与改官,仍乞令合门、军头引见司告示。」从之。

八年五月三日,荣王元俨降封端王,谢恩于宣明殿。旧例:降封止门谢,至是特许入谢。

七月,三司言:「文武官差出,朝辞赐绢者起今每疋给钱一千充直。」从之。

八月十八日,合门言:「文武臣僚为公事取勘勒住起居者,罚放后勘所并不关报,臣僚又不便谢恩;亦有奏乞权且令起居者,又为已趁起居,亦不谢恩。欲乞今后为公事勘罚者,令勘

所画时关报,晓示本人,限五日内谢恩。出限不赴,依不赴起居例责罚。」从之。

天禧元年十月二日,尚书右丞兼宗正卿赵安仁言:「自今除前后殿臣僚依旧奏覆公事,其崇政殿、承明殿及再座诸司常务显有条例,只令本司施行讫奏知,更不引见。其审官、三班院、流内铨亦令分日引入。」诏合门今后引见人日,不得过两司。

十一月二十四日,诏:「京朝官使臣辞见及谢,并赴崇政殿。」

三年三月二十八日,彰信军节度使王能入辞,以疾,止对于崇政殿,仍命其子琪掖而升。又乞免辞日御筵及亲王宴饯,并从之。

(三年)四月,诏:「先令得替官员及转运使副、两省、御史台官出使还,并具民间利害及采访官员治迹善恶等事合门通进,方得入见。访(问)[闻]自是合门须令指陈事状,方许朝见。其间事理不得精详,举保卤莽,或非本意,出自他求。宜令自今如有所闻见,即依前诏;如无利害,亦不须令投进文字,便许朝见。」

七月二十一日,新授三司使李士衡以足疾,表求谢于长春殿门,从之。

四年四月二十七日,合门言:「请自今庶子以下至京官、合门祗候至三班使臣并为一班。文武群官值假三日,则朝见辞谢于崇政殿。其酒食缗帛赐于门外。」从之。时帝不豫,故从省约之制。

五月,御史台言:「三班使臣先准诏,诸处勾当回,限七日须得朝见。如违,即三班申宣徽院勘问。所有不带职京官望依例,如违,即诸司

寺监申举。」从之。

衙谢在放朝假内者并放,当升殿奏事者实封以闻。」 九月二十二日,诏:「文武官辞见谢合过正衙及幕职、州县官对

十二月三日,承天节假。放文武群官、幕职、州县官、契丹使前后殿起居、正衙辞谢,其自外到阙者并门见。至十一日后仍旧。

二十二日,诏:「应文武官及京官使臣、幕职、州县官遇双日,并令门见及辞谢,只曰依旧。」

干兴元年二月二十九日,仁宗即位,未改元。中书门下言:「新授恩命,臣僚告谢后,望令便赴本职勾当,候释服后谢恩。」从之。

三月十八日,礼仪院言:「准诏,自今遇只日视事,双日不坐,辞见谢班令与合门参议。今请文武官见谢辞并就只日,事干急速,亦许就双日。自来合系门辞见谢者,亦许就双日。三班使臣、京官、诸道进奉衙前等并许不限双只日。僧尼道士凡有进奉,并就只日。」从之。

四月二十六日,合门言:「双日文武官望并许见谢及辞。」从之。

十一月,皇城司言:「乞今后朝臣使臣差使出入见辞日,并以职位、姓名报皇城外门人员,以凭奏闻。」从之。

仁宗天圣元年三月,诏合门:「应差遣出外臣僚,如朝辞日合该上殿,并令先五日报合门朝辞月日。合门候到,实时申枢密院。」

。欲望自今京朝官但是差遣除授假告出入,并令入殿。」中书 三年六月八日,右巡使李纮言:「京朝官监当知县及新除京官假告出入,多就殿门外辞见谢,况幕职、州县官尚得对

门下请自今京朝官及内职殿直以上但系亲民差遣授恩命,并就只日见、谢、辞,自余监当及短使差遣许于只日殿门外放辞见。从之。

十一月,合门言:「流内铨引见选人,内前凤翔府支使林茂先、前虔化县尉杨文敏不合唐突。」诏并特放,仍令铨司自今戒励选人,引见不得唐突。如违,依条施行。

四年八月十四日,监察御史王沿言:「京朝官授差遣,多不即入辞,妄贡封章,希求恩奖。中书门下检会旧条,京朝官受 后不得更赴朝参,限五日朝辞,除程与限一月。又承明殿奏事官不得妄陈劳绩,侥求章服恩泽。如违,委入内内侍省申奏。今请下御史台,应新授京朝官并以条 晓谕,违者弹纠闻奏。」从之。

辞谢。其再试进士及诸科赐出身试衔人等特放辞,候假开依旧。」以新及第举人率多寒士,食贫京阙,特降恩旨。 五年四月九日,诏:「以并值假故,应新注幕职、州县官与免对

六年四月二日,诏:「今后幕职、州县官等磨勘,宜令流内铨一依近例,具节札子并脚色,前一日进内。候降出,仰主判官员看详。内有须合覆奏事件,于前殿再审取旨后,崇政殿引见。其元进御批札子,候引见讫,实封送中书。其审官、三班院亦准此例。」

十二月二十七日,中书门下言:「以假故多,其见、谢、辞官并正衙并欲权放,候上元假开仍旧。」从之。

七年十一月,诏合门:「应三班、审官院、流内铨引见官员、使臣内官品一

般者,令一处谢恩。」

八年六月七日,诏流内铨:「选人自今引见或谢辞有失仪者,依条责罚后,更不书于历任状内。」

景佑二年十二月十五日,合门言:「自除中书、枢密院降麻臣僚当日一齐谢恩外,余班不引。遇常朝、假日见谢辞只引左班。今后臣僚须前一日前下牓子,皇亲将军已下有在假、年小及臣僚年小,降到告 ,差承受送赴私第宣赐。」从之。

四年七月二十五日,诏:「今后如遇假日后殿座,京朝官不该辞见者,内有急速事,许令辞见,余依常例。」

庆历二年五月十二日,诏:「自今应臣僚入见并辞谢,如值假故,不御前殿,即依旧制并放。若事急速,许令后殿见、谢、辞,及放正衙,并系临时特降朝旨,即不得辄自上章陈乞。」时权御史中丞(贯)[贾]昌朝言:「护国军节度使兼侍中张耆赴河阳,武安军节度使高化赴相州,乞免衙辞。河阳节度使杨崇勋复平章事,乞免衙谢。兼闻上件官等并乞只于后殿见辞者。按近制,臣僚见谢辞,并合在前殿,仍诣正衙。除假故外,若事急速,或许于后殿,或免过正衙,并系临时特旨。耆等位为节制,久去朝阙,辞见不由前殿,出入不诣正衙,或扶以拜官,或揖而受赐,既称衰疾,且昌宠荣。虽圣上眷待老臣,特推异数,犹宜避免,以示恪恭。岂可辄上奏封,自求优便 今国家外扞边寇,方任武臣,所宜并示恩威,不可专用姑息。仍恐文武臣僚自此益更轻慢朝廷之仪。」乃

下是诏,仍牓示朝堂。

皇佑二年六月,诏:「臣僚移任求朝见,留京师毋得(过)十日。」

四年六月,诏:「武臣除丧者自今如文臣例,先给告身,然后入见。」

至和元年六月十九日,合门言:「臣僚参假,内官高者通官位,卑者只通姓名。勘会仪制并不载定,并通班合门祗候因循承例,以致差互。今后应参假臣僚并令通官位、姓名。」从之。

八月七日,诏:「自今将相迁拜见辞之礼,令合门以故事举行。」初,知制诰韩绛言:「比年以来,国家多失故事。且将相迁拜、迎授、见辞、劳饯,各有宠数,或当行而辄罢,或假予之非宜,遂使恩礼所及,颇失其称。请下有司申明旧制。」故下是诏。

嘉佑八年四月六日,英宗即位,未改元。帝不豫,应文武臣僚并权放朝参、正衙见辞谢,俟平愈日依旧。至七月如故。

十月九日,诏:「前令合门、御史台自九月二十五日权放臣僚见谢辞,今宜如故。」

英宗治平元年六月二十五日,枢密使张升以迁吏部侍郎入谢,诏减其拜数。至受赐物,又令勿跪。以升老疾故也。

三年十一月,诏三班院、流内铨磨勘使臣、选人,权免引见。所进文字令中书覆奏。

十二月二十五日,大辽贺正旦寿圣节国信使副见于紫宸殿门外。明年正月,辞于殿门外。以帝不豫故也。

朝廷以职事官年七十以上及疾病疲癃者付御史台体量可否,以臣观之, 神宗熙宁二年正月二十三日,权监察御史里行王子韶言:「伏(比)[此]宜委

(宜)〔之〕有司,岂可每烦朝廷 又况内外职任颇有事繁务剧之处,其不能胜任者岂独老病 至于孱懦庸闇之人,亦能旷官败事者也。今必待朝旨,然后体量,则所察者少,而所遗者众,恐未足以澄清簪笏也。窃见得替赴任官亦有赴台参辞之制,自来只于朝堂与丞杂御史拜揖而已,徒袭旧仪,殊无义理。欲乞今后台参辞,并须诣御史台,每日令御史一人接见询察。遇有老病昏懦之人,即白丞杂再同审核。若委实不堪厘务者,并许弹奏。如是,则不待巡行天下,而能否粗别。」从之。

闰十一月十九日,合门言:「准流内铨牒,权同判铨龚鼎臣先患请假「患」下疑脱一字。。铨司于引见选人奏状内龚鼎臣下已书假字。今日朝参讫,为前奏内在假,更不趁引见选人。」诏:「今后诸司在假,如参日便赴奏覆引呈公事。」

三年二月十三日,权监察御史里行王子韶言:「自来节假放见谢辞、正衙,亦不到台参辞。其间颇有避见本台体量,多趁故冀幸免放。欲乞今后除朝廷非泛差遣及请假依旧外,其得替赴任并须赴台参辞。」从之。

八月七日,合门言:「准编 ,自入伏后,审官、三班院、流内铨只许引一处,候秋凉,添上殿班依旧。今月十日秋分。」诏自今后一日只许引两处。

十二日,编修中书条例所言:「选人授差遣衙辞,流内铨缴进家状、三代表,别无行遣,欲乞今后罢进。」从之。

七年十一月十一日,诏河北副将令依合门班次入辞,所赐

人马、甲胄、弓箭、佩刀等,并令于后殿门赐谢。

九年五月四日,以大辽国母卒,贺同天节使于紫宸殿朝辞。告(衰)[哀]使未至,未辍视朝,故不辞于崇政殿。

元丰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御史台言:「准诏,辽使见辞日,并特起居。其前后三日内当起居权罢。二十六日紫宸殿辽使见,来年正月六日垂拱殿朝辞。若各用本殿班,即见日望参班赴,辞日六参班赴。」诏并用望参班。

六年四月十九日,诏:「自今见任官召赴阙,上殿讫,限次日朝辞回任,听候指挥。」

七年正月四日,文彦博言:「臣前辞阙下之日,尝奏得致仕后当亲辞天陛。臣今得请,欲赴阙廷。」降诏从之。

八年正月六日,大辽贺正旦使、副辞于紫宸殿门外。以帝不豫故也。

二十八日,以帝不豫,执政官入至福宁殿。王珪言:「合门见谢辞权放,内不许随放之人令入门见入:原无,据《长编》卷三五一补。。其上殿臣僚非召赴阙者有奏陈事,权令进入。」从之。

七月二日,太常寺、合门言:「西人见辞仪制,乞如嘉佑八年,见于皇仪殿门外。所有朝辞,缘太皇太后权同军国事,乞许垂帘日朝辞,或止令门辞。」诏见依嘉佑八年,朝辞诣垂拱殿。

哲宗元佑元年四月十八日,诏:「尚书侍郎除改别曹,免入谢及进马,仍不用初除恩例。给事中迁侍郎,如在一年内,除入谢外,亦如之。」

二十三日,新知颍昌府韩缜言:「故集贤校理、同修起居注江休复子懋相才质粹美,能守家法,皆因覃霈转官。会足疾,偶

稽朝谢,遂踰百日之限,然实未尝在假,有司不为申理。欲望许令朝谢,及量其材质,稍加擢用。」诏江懋相特许朝谢。

六月十三日,礼部言:「近制,尚书侍郎除改别曹免入谢,郎官亦当免。」从之。

二年六月八日,枢密院言:「元丰八年四月八日朝旨,应见谢并军回、过军并权令门见谢。按干兴元年例,军回人兵并系引见。」诏依旧引见。

元符三年正月六日,辽国贺正旦使、副辞于殿门外。以上服药故也。

六月七日,辽使辞于皇仪殿,又赴紫宸殿朝辞。

徽宗崇宁二年五月九日,臣僚上言:「窃见日近帅臣多是受命讫,数以乞对为名,不肯朝辞。既朝辞讫,又不肯起发,迟留都城,动踰旬月,只是谋为身计,殊不体朝廷所以遣之之意。欲乞今后除授边帅或身在阙下,或便路乞见,欲乞与越班奏事,限日朝辞讫,限日进发,庶几不至失事。仍乞令御史台纠察。」从之。

钦宗靖康元年五月十五日,诏:「监司、守臣见待次朝辞上殿人并免。」

高宗建炎四年十一月三日,合门言:「奉诏:今后臣僚投下见辞谢牓子,如经来年月违限,令召本等保识官二员,委保正身甘伏除名结罪,批凿印纸,方许引见谢辞。欲乞朝见自得替后限一年,谢辞以授宣告 札日限一月,如出限,即许召保。」从之。

绍兴元年四月十七日,合门言:「故例,臣僚见谢辞,并权放,候皇帝御殿日依旧。」从之。时隆佑皇太后上仙故也。

二年正月

二十四日,吏部侍郎李光言:「望检举见任郎中自建炎以来未经上殿人,并令引对。」从之。

八月九日,辅臣进呈左司谏吴表臣表,乞应郡守初自行在除授及自外罢任赴阙者,并令引见上殿。上曰:「郡守,民之师帅,若不得其人,千里受弊。」于是可其奏。

九月十二日,工部员外郎、宣抚处置使司主管机宜文字张宗元言:「随行将佐、使臣远路从军,不曾将带袍笏履,朝日乞许着紫衫。」从之。

三年五月八日,诏:「奉使官潘致尧、高公绘回,仰日下入门,不以早晚,服紫衫赴内殿朝见。」

四年四月十八日,新除起居舍人王居正言:「被旨,候到令引见上殿。缘见患喘渴,登对未得,望许令先次朝见,候痊愈日即起赴上殿。」从之。

八月二十六日,诏:「沿江帅守赴任,道由行在,权免朝见奏事,令取径路之任。」时以防秋,从臣僚请也。

十一月三日,诏:「监察御史田如鳌回自张浚军前,令内侍省于内殿引见。」

十二月二十二日,诏:「丁忧服阕及寻医侍养假满百日官如到行在,并许朝见、台参。」

五年二月十一日,御史台、合门言:「车驾亲征回,请依条令故事,俟还内次日,文武百官内殿起居,问圣体。」从之。

七年二月九日,都省言:「除授监司、郡守合朝辞上殿人,缘见在易月服内,皇帝未御正殿,引对未得,窃虑有妨起发之任。」诏并权免,如愿伺候上殿者听。

二十一日,合门言:「将来御殿,臣僚起居见谢等,内有该舞蹈官。欲权

免舞蹈叩头,候卒哭依仪制。」从之。时以徽宗皇帝、显肃皇后丧制故也。

三月十日,知建康府叶宗谔言车驾移跸到府,率本府应文武官朝见。从之。

九月二十二日,明堂大礼,应命官犯罪依今赦合该原免。如因结断未了,未合朝见人,特先次朝见。

八年十月十一日,诏:「今后应从官上殿,令次台谏、在面对官之上引。」

九年七月四日,诏东京耆老寇璋等诣阙上表,令四方馆引见。时复河南诸郡故也。

十一年十月十三日,诏御前统制官等各以职次高下轮替入见。

十三年正月十八日,合门言:「将来御前殿,合赴朝参臣僚切虑朝集不知仪范,难以整肃。自今后应在外臣僚、兵将官等到行在见谢辞,并应朝集等,并依合门仪制。如请降到内殿或放免见谢辞等指挥,并令合门执奏不行。」从之。

二月十一日,诏:「六参日依令引一班上殿,止引面对官。如值假,合后殿座日分,依令止引两班。」

四月五日,两淛西路提点刑狱公事王鈇言;「本司官系在平江府置司,每遇出巡到临安府,亦系部内。欲依两淛转运副使徐康国例,许免辞见。」从之。

十一月二十一日,诏:「臣僚已有差遣,受命讫,违五日之限不即朝辞起发者,令御史台弹劾。」从侍御史李文会请也。

十四年三月十八日,诏:「今后臣僚有面刺大字或烧炙之人,遇合见谢辞,并许趁赴。」详见常参起居。

十二月二十五日,诏:「自今后每遇紫宸殿使人见

辞,更不排设逍遥平辇。」

十五年十二月十一日,诏:「使人到阙、朝见、紫宸殿宴前一日,朝辞前二日,应奉官司并赴逐殿习仪。」

十七年六月三日,诏:「金国使人见、辞等,如遇垂拱殿、集英殿、紫宸殿阶下立班,于拜处宰臣、(使)使人令仪鸾司铺毡,今后准此。」

十八年十一月十三日,礼部、太常寺言:「来年正月六日人使朝辞使乐,系在上辛词官致斋之内。欲依治平故事用乐。」从之。二十三年五月十九日使人朝见,二十九年五月二十七日朝辞,并在夏至祭皇地祗致斋之内,亦引故事用乐。

二十年三月二十二日,诏:「今后人使见辞, 擎檐床等人令殿门外随仪卫迎驾,奏万福。」

二十五年十二月十八日,诏:「应召赴行在臣僚入国门日,令实时具状闻奏。」

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五日,诏:「三佛齐进奉人依仪从人门见,可依旧例俱令入见。」

二十九年十二月十七日,诏:「使人朝见,后殿起居班绝,垂拱殿座,权令宰执、侍从日参官一班,次使相至刺史一班,次马步军都指挥使以下一班,次马步军员僚一班,次馆伴一班。并令常起居次引使人。」

三十年五月六日,诏:「朕以国(使信)[信使]至,勉从群臣上寿之请。既未御纯吉服,仪仗难以尽饰。人使朝见日,可止量增禁卫,更不设仗。」以显仁皇后服制也。

十一月二十七日,礼部、太常寺言:「金国使人到阙朝见日,依《政和五礼新仪》排设黄麾角仗一千五十六。

人使朝见,得旨未御纯吉服,止量增禁卫,更不设仗。今自十月朔纯吉服,所有仪仗合行排设。」从之。

三十一年五月二十七日,诏金国人使朝辞,御后殿东廊素幄。时闻钦宗皇帝讣音也。

十二月八日,太常寺言:「车驾巡幸视师,经由州府县镇官迎驾起居奉辞,缘在恭文顺德仁孝皇帝服制之内,并乞常服、黑带、去鱼。」从之。

三十二年三月十八日,诏:「人使朝辞,在京日经由垂拱殿过。缘垂拱殿非系人使立班处,可先后殿坐,次紫宸殿引人使朝辞。」

孝宗隆兴二年五月十三日,臣僚札子言:「朝廷除授,当杜私谒。今士风奔竞,廉耻汨丧,宜明示告戒,依已降旨,以半月为限,有既除授而不朝辞,与夫至而不见、辞而复留者,令有司具名纠劾以闻。」从之。

干道元年八月十四日,诏:「今后应文武知州军、诸路厘务总管、副总管、钤辖、都监见辞,并令上殿,批入料钱文历。如托故避免,并未得差除赴任,委台谏、监司按察,以违制论。」已而又诏:「内殿见辞奏事讫,亦令合门批上本官料钱文历照会。」

二年三月一日,尚书吏部侍郎陈之茂言:「近者建议之臣欲以初改官人时出圣意临轩引问,观其能否。窃见选人改秩,亡(士)虑百员,每班不下十人。若尽令引对,则一朝之顷,不能遍及;若止取一二,则余者幸免,政恐其间又多碌碌。尽弃之则非所以广恩,尽容之则又非躬亲顾问之意。乞止从都堂审察。」从

之。既而吏部言:「窃见故事:选人改官日,皇帝临轩引见,政欲观其人材。今立班之地相去稍远,乞令立班移近轩陛,逐一宣名。其间圣意或有所疑,即乞指名宣谕吏部侍郎令同到都堂审验。如不中选,即别取旨,免致一一紊渎圣听。」从之。

四年五月二十四日,臣僚上言:「自今如有身到国都,不曾朝见,而辄见宰执,干求差遣者,乞重寘典宪。」从之。

五年六月二十九日,诏吏部奏举改官人并权免引见,候引上殿班日依旧。时上目疾故也。

七年三月四日,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李显忠奏:「乞移屯诸军统制、统领、将佐、大小使臣与免朝辞。」从之。

仪制 ~ 赐服原校:「告谢」条下引见赐衣服分物,则此当作「赐衣服。」

赐服原校:「告谢」条下引见赐衣服分物,则此当作「赐衣服。」

【宋会要】

凡五月五日赐服,二府宰相至同签书枢密院事、亲王、三师、三公、使相、东宫三师、观文殿大学士、仆射、宣徽使、殿前都指挥使至马步军都虞候、节度使、驸马都尉,、勒帛。都尉须观察使以上。 、小绫勒帛,银装扇子二。旧式:大绫夹 五事。润罗公服、红罗绣抱肚、黄縠汗衫、熟线绫夹金吾上将军、皇亲刺史以上,五事、扇子并同宰臣,惟小绫勒帛。两使留后、观察使、四厢都指挥使、忠佐领团练使,,无润罗。 五事、扇子同皇亲刺史,惟大绫夹东宫三少、尚书、三司使至权发遣使公事、观文殿学士至枢密直学士,并同仆射,惟绫绣抱肚。旧式:尚书同待制,三司使同节度使。防御、团练使、刺史,同留后,惟绫绣抱肚。旧式同三司使,惟无润罗。御史中丞、阁直学士、宫观判官,,权中丞如待制之例,知审刑、判检院并同。 ,银装小扇子二。旧式大绫夹 四事。润罗公服、黄縠汗衫、小绫勒帛、熟线绫夹诸统军,四事。同中丞,惟无润罗,扇子无银装。诸卫上将军,同统军,惟增绫绣抱肚,又改小绫汗衫。常侍、宾客、丞郎、给谏、舍人、知制诰、待制、卿监、祭酒、詹事、三司副使至发遣公事,。旧式:三司副使如宫观判官。 五事。罗公服、绫绣抱肚、小绫汗衫、勒帛、大绫夹内客省使、延福宫、景福殿使,同防御使。惟扇子无银装。皇亲大将军、将军、诸司使、副使,,银装小扇子二。 四事。罗公服、小绫汗衫、勒帛、大绫夹少卿监、知杂、司业、庶子、谕德、郎中、枢密都承旨至诸房副承旨,横行使、宣庆、宣政、昭宣使、诸司使、大将军、入内省都知、押班,,无扇子。旧式:三司判官、判勾准此,知杂、入内都知并同员外郎,押班同承旨。 四事。罗公服、小绫汗衫、勒帛、大绫夹皇亲崇班以上,。旧式:有扇子而无银装。 三事。同诸司使,而无起居郎至著作郎、三院御史、员外郎、少詹事、率更令、博士、三丞、大理正以上、开封府判官、将军、横行诸司副使、枢密逐房副承旨、皇亲殿直以上,。 三事。同少卿监、而无通事舍人、承制、崇班及合门祗候,二事。同诸司副使,而无勒帛。中允至洗马、尚药奉御至五官正、合门看班、三司勾当使臣、京官任在京职事者,二事。罗公服、绢汗衫。今选人充馆阁职任同。幕职、州县官、三班使臣任在京职事当赐者,止罗公服。监文思院门紫絁衫。内侍、两省使臣。供奉官并紫罗公服。内常侍加小绫汗衫,内侍至黄门、入内殿头至奉辇管勾紫罗窄衫、绢襕。内侍祗候高品至后苑散内品、入内贴祗候内品至云韶部内品紫官絁窄衫、绢襕。其内侍非宿直及在京勾当不给。(至)[自]内后苑内品至散内品紫平絁窄衫、绢襕。寄班祗候、奉职、借职罗公服。殿直以上加绢汗衫。旧式:带器械高品以上并罗公服、绢

汗衫。

,扇子二。旧有银装。 凡诸军捧日、天武、龙卫、神卫、拱圣、骁胜、宣武、神勇、虎翼、步武、龙猛、吐浑、骁骑军都指挥使、诸班殿前指挥使、遥郡都虞候、御前忠佐马步都军头及遥郡副都军头,五事。罗公服、绫绣抱肚、黄縠汗衫、小绫勒帛、大绫夹不遥郡副都军头,五事并同都军头,惟小绫汗衫、小扇子二。捧日至神卫不遥郡都虞候及诸班内员僚、御龙四直都虞候、指挥使、御前忠佐步军副都军头已上、行门、殿前散直、钧容直指挥使,五事。并同都军头,惟绢汗衫。开封府马步都指挥使,,无扇子。 四事。罗公服、小绫汗衫、勒帛、大绫拱圣至骁骑及云骑、奉节、归圣、 忠、武骑、雄武、渤海、宁朔都虞候、捧日至神卫指挥使、殿前都指挥使知,、小绫勒帛、小扇子一。 四事。罗公服、绢汗衫、大绫夹内殿直散员、散指挥、散都头、散祗侯、龙旗、金枪东西班内员僚、外殿直都知,、小扇子一。 三事。罗公服、绢汗衫、大绫夹开封府马军、步军副都指挥使以上、牢城都指挥使,三事。同外殿直都知,而无扇子。拱圣至宁朔及骁猛、马直、步直、拣中龙神卫、契丹、飞猛卫、圣威、虎〔翼〕、神威、宣 、横塞、威猛、广勇、鞭箭、云捷、归明、雄武指挥使、捧日至神卫及御龙四直指挥使、教骏、广备、忠节、威武都虞候、殿前指挥使、副都知,、小扇子一。 三事。罗公服、绢汗衫、小绫夹内殿直至外殿直副都知、殿前散直都知,三事。罗公服、绢汗衫、勒帛。拱圣、归明、雄武副指挥使、教骏、骑御马、归圣、顺圣、勇捷、步斗尌、雄勇、广德、静戎、平塞、归化、顺化、忠节、桥道、清塞、广备、归恩、雄胜、威武、怀勇、 顺、怀爱指挥使、六军搭材都虞候、殿前指挥使、押班,,亦小扇子一。 二事。同威武都虞候,而无御龙四直都头,二事。同殿前指挥使、押班,而无扇子。皇城司都虞候,二事。罗公服、小绫汗衫。教骏至怀爱副指挥使、内殿直至外殿直押班、押蕃、御龙四直副都头、新立内员僚直行首、副行首、殿前散直副都知、押班、龙神卫剩员、保宁、搭材、窑务、广德指挥使、开封府六军副指挥使以上,罗公服。殿前指挥使、行门殿直及内殿直之进御弩者、钧容直、招箭班都知、副都知,紫罗旋襕、小绫汗衫。钧容直、招箭班押班、都(部)头、内园御辇、翰林、仪鸾、八作、绫锦、事材、车营务诸司都虞候,紫罗旋襕。捧日至神卫军使、都头、龙神卫剩员至广德副指挥使、 节指挥使、员僚直行首、(押)蕃已上、军头司副兵马使以上,紫罗宽衫、旋襕。捧日至神卫副兵马使、副都头、拱圣至鞭箭军使至副都头、军头司强壮及散指挥使、副指挥使以上、契丹、渤海、吐浑军使以下赴起居者,紫罗宽衫,绢襕。龙卫及骨朵子直、内殿直至内员僚直、殿前散直、招箭班及外殿直、散祗候、东西班权管指挥者、军头司散员至副兵马使、强壮副都头、散副都

头以上、契丹、渤海、吐浑军使以上不赴起居者、教骏、骑御马军使、副兵马使、归明散员僚、诸司指挥使、副指挥使以上、军头司副都头以上,紫罗窄衫绢襕。御龙、弓箭、弩、钧容、契丹、吐浑等直、归圣至怀爱、龙神卫剩员至广德都头、副都头、六军喝探副都头以上、开封府步军副都头及诸司军使副都头以上,紫官絁衫子。御辇院供御辇官以上、车子院将、虞候,紫平絁衫子。外仗作坊前宿直者、军头司承局、御辇院下都辇官、车子院官健。紫南袖衫子。凡增立诸军并准视名额(第)[等]第给之。

凡在京诸色人,中书堂后官、枢密主事,二事。罗公服、小绢汗衫。前诸司使,二事。罗公服、绢汗衫。翰林天文、知历筭、御书、御诏、翰林医学、书艺、书直、艺学、御书祗候,前防御、团练副使当直奉职以上、宣词令、左右军巡使、中书主事、诸镇节度进奏官、教坊使,罗公服。中书录事、守当官以上枢密院令史、书令史、宣徽院前行、三司孔目官、教坊副使、色长、监承进司高品、学士院书诏孔目官、客省行首勾押官,紫罗宽衫。枢密院杂事、承进银台司贴房、三司勾覆官以上、宣徽院后行、客省、合门承受诸州进奏官、检鼓院纠察、(题)[提]举司府吏后行以上、秘阁典书、翰林医人,紫罗窄衫,绢襕。礼宾院、客省、军头司译语、御辇院专典、提举司贴司,紫官絁衫子。秘阁楷书、御辇院曹司、奶酪匠、学士院亲事官、皇城 钥库子,紫平絁衫子。内衣物库专典,二事。小绫背子、绢汗衫。军头司句押官以下。、黄绢等第给之。 黄绢汗衫。其品目均者准此,余以青绢紬、赤黄、皁杂布衫

凡十月一赐服,二府宰臣至同签书枢密院事、亲王、三师、三公、使相、东宫三师、观文殿大学士、仆射、宣徽使、殿前都指挥使至步军都虞候、节度使、驸马都尉、皇亲正任团练使以上,,都尉任观察使者方给润罗。 。旧式:大绫夹 宽对衣,五事。紫润罗夹公服、天下乐晕锦宽锦袍、小绫汗衫、勒帛、熟线绫夹皇亲遥刺史以上,并同正任团练使。惟簇四鵰宽锦袍。旧式:刺史以上并同亲王。东宫三少、尚书、三司(使)至权发遣使公事、观文殿学士至枢密直学士、内客省使、。旧式:尚书同丞郎。 紫润罗夹公服、簇四鵰宽锦袍、小绫汗衫、勒帛、熟线绫夹两使留后、观察使、四厢都指挥使、皇亲大将军、将军、诸司使、忠佐领团练使,。旧式:簇四鵰锦。 紫罗夹公服、川锦宽(绵)袍、小绫汗衫、勒帛、大绫夹统军上将军、防御、团练使、刺史、皇亲诸司副使,。 五事。紫罗夹公服、翠毛细锦宽绵袍、小绫汗衫、勒帛、大绫夹御史中丞、阁直学士、宫观判官,。旧式:知通进银台司、勾当三班、知审刑、判检院准此。 紫罗夹公服、师子大锦宽绵袍、小绫汗衫、勒帛、大绫夹常侍、宾客、丞郎、给谏、舍人、知制诰、待制、卿监、祭酒、詹事、三司副使至权发遣公事,五

。旧式:三司副使同宫观判官。 事。罗夹公服、绫绣夹抱肚、小绫汗衫、勒帛、大绫夹延福宫使、景福殿使,,余同统军。 五事。紫润罗公服、熟线绫夹金吾大将军,。旧式:同统军。 紫罗夹公服、红锦宽绵袍、小绫汗衫、勒帛、大绫夹少卿监、知杂、司业、庶子、谕德、郎中、横行使、宣庆、宣政、昭宣使、枢密承旨至诸房副承旨、大将军、诸司使、入内内侍省都知、押班,。旧式:三司判官、判勾准此,知杂同员外郎,内侍省都知、入内都知、副都知同横行副使,内侍省副都知、押班、入内押班同通事舍人。 罗夹公服、小绫汗衫、勒帛、大绫夹起居郎至著作郎、三院御史、员外郎、少詹事、率更令、博士、三丞、大理正以上、横行诸司副使、将军、皇亲率府率、副率、枢密院逐房副承旨,罗夹公服,小绫汗衫、勒帛。旧式:皇亲崇班以上同诸司使,殿直以上同副使。通事舍人、承旨、崇班、率府率、副率,紫罗夹公服、小绫汗衫。中允至洗马、尚药奉御至五官正、三司勾当使臣、京官任在京职事者,罗夹公服、绢汗衫。今选人充馆阁职任同。旧式:京官任亲王诸宫者惟无汗衫。幕职、州县官、三班使臣任在京职事当赐者,止罗夹公服。合门看班、军巡使,以紫绫绵旋襕为差。内侍、两省使臣,内常侍供奉官紫罗夹公服、小绫汗衫,入内殿头至奉辇管勾、内侍殿头至黄门,紫光色大绫绵旋襕;祗候高班内品至入内内品紫花絁绵旋襕,入内贴祗候内品至后苑散内品、内侍祗候高品至后苑散内品,紫小绫绵旋襕;(宰)[寄]班祗候、紫干色大绫绵旋襕。旧式:内常侍同宣事舍人,内侍并紫大绫绵絁襕,殿头以上带器械紫罗绵旋襕。

凡诸军捧日至骁骑军都指挥使、诸班、御龙四直、遥郡都虞候、忠佐马步都军头及遥郡副都头,翠毛细锦绵旋襕。不遥郡副都头(头),旧式:方胜宜男细锦绵旋襕。不遥郡诸班及御龙四直、内员僚直、捧日至神卫军都虞候、诸班至员僚直及殿前散直、行门、钧容直指挥使、忠佐步军副都军头以上、开封府马步都指挥使,盘球云鴈细锦绵旋襕。拱圣、神勇、骁骑、云骑、武骑、宣武、龙猛、雄武、虎翼、吐浑、广备、渤海、骁胜、宁朔都虞候、捧日至神卫及员僚直指挥使,师子大锦绵旋襕。拱圣至宁朔及顺圣、卫圣、归圣、奉节、广德、 忠马直、步直、威虎、云捷教骏、伴饭、骑御马、内员僚直、龙神卫剩员指挥使、捧日至神卫、御龙四直、员僚直、神勇、吐浑、渤海副指挥使、忠佐都虞候、开封府马步副都指挥使、供奉官以下权管军者,方胜练鹊锦绵旋襕。飞猛、横塞、神威、宣 、威猛、归明、雄武指挥使,红团花大锦绵旋襕。诸军副指挥使、勇捷、归化、顺圣、清塞、忠节、桥道、保宁指挥使、六军搭材都虞候、开封府马步都虞候以上,红团花中锦绵旋襕。六军厢虞候,细团花次中锦绵旋

襕。殿前及行门都知,紫地紫花透身欹正绵旋襕。内殿直散祗候、散指挥使、散都头、散员、东西班、金枪、龙旗、内员僚、殿前散直、外殿直都知、皇城都虞候,紫罗锦旋襕。内殿直至外殿直及殿前行门副都知、钧容直、招箭班都知、副都知、诸班直、押番、押班、皇城等诸司都虞候,紫干色大绫绵旋襕。内殿直已下及殿前节级、十将、捧日以下军使至都头、员僚直行首、押番、伴饭、骑御马都使、副兵马使、勇健至保宁副指挥使、六军指挥使、军头司都指挥使至副都头、钧容、招箭押班、东西班小底、披带殿侍、开封府本城指挥使、皇城诸司等指挥使、忠佐军使、副兵马使,紫大绫绵旋襕。御龙弓箭、弩手、长行,紫花絁绵旋襕。东西班下茶酒殿侍之内宿者、内员僚、钧容、殿前散直长行,紫川大绫绵旋襕。诸军都头、副都头以上、内员僚、员僚、契丹、女真等长行、军头司散副都头以上、教骏、喝探、伴饭、军使、副兵马使、皇城等诸司副指挥使至副都头,紫小绫绵旋襕。玉清昭应宫杂役、十将,皁细绵旋襕。牛羊司放牧军士、外仗、作坊前宿直长行,黄绢绵袄。凡增立诸军各随名额等第给之。凡在官诸色人,前任防御使至刺史,翠毛细绵旋襕。供奉官以下、皇城内监库务及骐骥牧监文思院者,二事。罗公服、小绫汗衫。翰林天文、知历筭、御书、待诏、翰林医官、医学、书艺、书直、艺学、御书祗候、枢密主事、中书堂(行)[后]官、主事、学士院录事,罗公服。教坊使,紫罗绵旋襕。中书录事至守当官枢密令史、书令史、三司孔目勾押官,紫罗宽袍。前诸司使、教坊副使至色长,紫干色大绫绵旋襕。宣词令、左右军巡使、供奉官以下当直者,节度使进奏官、秘阁典书、三班监左藏库、文思院门及进奏店宅务者,教坊都知,紫大绫绵旋襕。枢密院杂事、承进银台司贴房、宣徽院后行以上、三司勾覆官、秘阁楷书、客省、合门承受、学士院书诏孔目官、诸州进奏官、客省、礼宾院译语、军头司押司官、检鼓院纠察、提举司府吏后行以上、翰林医人、天文院节级、御辇官节级以上,紫小绫绵旋襕。司天节级、天文院学生、理检院令史、秘阁、通进银台司亲事官、契丹译语、大内钥匙库子、奶酪匠、御辇下都辇官、车子院官健,皁紬绵旋襕。军头司承局以上、仪鸾卓帐匠。等第给之。 黄绢绵袄。其品目均者准此,余以赤黄紬绵袄、皁绢绵旋襕、绿平二宜紬袄子、绢夹

、小绫汗衫、勒帛。 凡赐外任初冬衣袄,使相、节度使、两使留后、观察使,五事。晕锦旋襕、大绫背子、夹尚书、管军四厢都指挥使以上及知益州,五事。次晕锦绵旋襕,余同观察使。学士、直学士、丞郎及知并州,。 三事。簇四鵰细锦旋襕、小绫汗衫、大绫夹给谏、舍人、待制、横行使以上,翠毛细法锦绵旋襕。防御、团练使及正刺史知

州者,等。 倒仙牡丹细锦绵旋襕。若任总管、钤辖者及他官知广州,皆赐三事:翠毛细法锦绵旋襕、小绫汗衫、大绫夹遥郡诸司使及益州钤辖,方胜宜男细锦绵旋襕。益州钤辖仍加小绫汗衫。诸司使、横行副使、副都军头以上,盘球云鴈细锦绵旋襕。大卿监至(陛)[升]朝官、诸司副使至供奉官、大将军至将军、内侍至高品以上,紫欹正绵旋襕。天圣年后改用紫罗。京官侍禁至借职、医官及幕职、知春州,紫干色大绫绵旋襕。河北、河东、陕西都转运使,旧亦止赐紫欹正,景德元年赐方胜练鹊大锦绵旋襕。其溪洞刺史,倒仙牡丹细锦绵旋襕。溪洞知州,方胜宜男细锦绵旋襕。溪洞都巡检使及陕西沿边巡检蕃官供奉官以上,方胜练鹊大锦绵旋襕。溪洞首领及陕西缘边蕃官刺史以上、知唐龙镇,红团花大锦绵旋襕。溪洞义军指挥使及陕西缘边巡检、蕃官侍禁以下、知丰州,红团花中锦绵旋襕。溪洞义军副指挥使及蛮界边寨指挥使、把截寨将以上。紫小绫绵旋襕。凡外任通判、都监、监判、巡检、驻泊、知城寨以上皆赐。荆南、杭、益州监临物务及真州榷货务、雄州榷场、泗州守桥、府界捉贼、巡黄汴河皆赐之。驻泊、就粮、屯驻本城诸军巡检随行者,皆降 书示谕,第赐衣袄。

凡诞圣节赐服,二府宰臣至同签书枢密院事,亲王、三师、三公、使相、东宫三师、观文殿大学士、仆射、宣徽使、殿前都指挥使至步军副都指挥使、节度使、皇亲遥刺史以上,,东宫三师、仆射无襜,驸马都尉任观察使以上准此。 。旧武:大绫夹 六事。紫润罗公服、红罗绣襜抱肚、小绫汗衫、勒帛、熟线绫夹东宫三少、尚书、三司使至权发遣使公事、观文殿学士至宝文阁直学士、中丞、宫观副使,,阁直学士无润罗,尚书同丞郎。 。旧式:大绫夹 五事。紫润罗公服、绫绣抱肚、小绫汗衫、勒帛、熟线绫夹殿前都虞候至步军都虞候、内客省使、延福宫使、景福殿使,五事。同节度使而无襜。两使留后、观察使、四厢都指挥使、皇亲大将军、将军、忠佐领团练使,。旧式:同步军都虞候, 紫罗公服、红罗绣抱肚、小绫汗衫、勒帛、大绫夹(雅)[惟]无润罗。金吾上将军,旧式同仆射。上将军、统军,同留后。常侍、宾客、丞郎、给谏、舍人、知制诰、待制、卿监、宫观判官、三司副使至权发遣公事、祭酒、詹事、率更令、防御、团练使、刺史、皇亲诸司使、副使、大将军,同留后。惟绫绣抱肚。旧式:知审官院准此,大将军同统军。少卿监、知杂、司业、庶子、谕德、少尹、郎中、横行使、宣庆、宣政、昭宣使、枢密承旨至诸房副承旨、诸司使、将军、入内都知、押班、皇亲殿直以上,。旧式:知杂同员外郎,两省都知并准此,押班无勒帛。 罗公服、小绣汗衫、勒帛、大绫夹起居郎至著作郎、三院御史、员外郎、少詹事、博士、大理正以上、

率府率、副率、横行诸司副使、枢密(使)逐房副承旨,三事。罗公服、小绫汗衫、勒帛。通事舍人、承制、崇班,罗公服、小绫汗衫。中允至洗马、尚药奉御至五官正、(阁)[合]门祗候、三司勾当使臣、京官任在京职事者,罗公服、绢汗衫。幕职、州县官充馆阁职任者准此。旧式:三司推官、巡官并同京官,编修、校勘者止罗公服。幕职、州县官、三班使臣任在京职事(常)[当]赐者,紫罗公服。内侍、两省使臣。内常侍同崇班,供奉官及寄班罗公服,殿头至黄门并紫罗窄衫,入内祗候、殿头至后苑散内品紫官絁窄衫。旧式:当直奉职内侍带器械者并罗公服,内常侍加小绫汗衫,小底以上并紫罗窄夹四,监祗候库内品紫罗官絁窄夹四。凡诸军捧日至骁骑军都指挥使、诸班及殿前指挥使、御龙四直、遥郡都虞候、御前忠佐马步都军头、副都军头,。 五事。罗公服、绫绣抱肚、小绫汗衫、勒帛、大绫夹诸班直、入内员僚、御龙四直、不遥郡都虞候、指挥使、钧容、行门散直、指挥使、忠佐步军都军头以上,五事。同遥郡都虞候,惟绢汗衫。开封府马步都指挥使,四事。同都军头,惟小绫汗衫。拱圣至宁朔都虞候、捧日至神卫及员僚直指挥使、殿前都知、伴饭指挥使,。 四事。罗公服、绢汗衫、小绫勒帛、大绫夹开封府马步副都指挥使,。 三事。罗公服、小绫汗衫、大绫夹拱圣至宁朔及云捷、雄武指挥使、捧日至神卫、员僚直副指挥使、殿前副都知、内殿直至外殿直及钧容、招箭班都知,三事。同马步副都指挥使,惟绢汗衫。内殿直以下副都知、御龙都头,三事。罗公服、绢汗衫、小绫勒帛。皇城司都虞候,二事。罗公服、小绫汗衫。拱圣至宁朔副指挥使、搭材都虞候、教骏至骑御马指挥使、伴饭副指挥使,二事。罗公服,绢汗衫。忠节至广德指挥使、教骏至骑御马副指挥使、御龙直副都头、殿前及内殿直以下押班、内员僚直行首、副行首、龙神卫剩员、保宁指挥使、副指挥使、伴饭军使,紫罗公服。捧日至虎翼军使副都头以上,御龙、内员僚、员僚直押番以上、钧容直都部头、军头使、散兵马使以上、忠节、搭材副指挥使,紫罗宽夹四。招箭押班、行门、殿直、皇城等诸司都虞候,紫罗夹旋襕。皇城等诸司副指挥使以上、法酒库都头以上、教骏、骑御马副兵马使以上、紫罗窄夹四。御龙直、骨朵子、内殿直至金枪直行门、天武官、军头司副押班、副都头以上、宫观杂役、副指挥使、内宿殿侍、招箭殿侍、钧容直,紫花絁窄夹四。御龙、弓箭、弩直内员僚至员僚直、教骏至喝探副兵马使以上、诸军诸司副都头以上、契丹、女真、渤海军头至长行,紫官絁窄夹四。枢密院大程官副都头以上、外仗作坊前宿长行。紫南紬窄四。凡增立诸军,各准视名额等第给之。

凡在官诸色人,诸镇进

奏衙内指挥使,四事。同诸司使。枢密主事、中书堂后官、主事、诸州进奏衙内指挥使,三事。同崇班。翰林天文、知历筭、御书侍诏、翰林医官、医学、书艺、书直、艺学、御书祗候、左右军巡使、左藏监门、奉职、诸州进奉判官、节度使进奏官、礼直官、副礼直官、学士院录事,罗公服。教坊使、副使,紫罗宽夹四,小绫汗衫。监(丞)[承]、进司、内侍、诸州进奏官、诸州进奉军将以上、中书守当官、枢密书令史以上、学士院孔目官、宣徽院后行、三司孔目官、客省、合门勾押官以上、教坊色长以上,紫罗宽夹四。诸州进奉人、枢密通进司杂事、客省、合门承受,紫罗窄夹四。客省、礼宾院译语,紫官絁窄夹四。三司勾覆官以上、尚衣库专典,小绫背子、绢汗衫。军头司承局以上,绢汗衫。其品目均者准此,余以紫花平絁等第给之。

太祖建隆元年二月,长春节,赐群臣衣各一袭。十月,始赐宰相、枢密、宣徽、三司使、端明、翰林、枢密直学士、见任、前任节度、观察、防御、团练使、刺史、诸军列校冬服有差。郡国长吏、边防将士遣使就赐之。

三年十月,始赐文武常参官冬服。先是,累朝以来,止赐将相、翰林学士、诸军大校,至是大祖谓侍臣曰:「冬服不赐百官,甚无谓也。」遂并赐之。

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十月,赐百官、诸军校百夫长以上冬服有差;将校之在外者及藩镇州郡悉遣赉以赐之。自是岁以为常。

九年五月,又赐文武臣僚时服。

真宗景德元年九月,赐河北、河东、陕西三路转运使副方胜练鹊锦袍。先是,河北转运使刘综言:「每岁朝廷遣使赐边城冬服,诸军将校皆锦袍,惟转运副使止颁皁花欹正,拜赐之际,颇用厚颜。」故有是命。

大中祥符三年九月,诏:「自今每遇节赐臣僚吃食,令内侍省差使臣就御厨先点检精细,即付客省宣赐。若有不堪,便回换,仍具以闻。」

八年五月,三司言:「端午合赐臣僚时服,以禁帑经火火:原作「史」。据《长编》卷八四,是年四月壬申荣王宫火,延烧内藏左藏库。此「史」字必为「火」之误无疑,据改。编排未得。」帝以时服不可后期,仍令先给诸军班及赐内侍。

九月,诏:「同玉清昭应宫副使户部侍郎林(持)[特]、给事中、知制诰同知审官院钱惟演冬服,并依学士例给锦袍。」时自三司使授,惟演尝知通进银台司,因上言,故给之。又诏赐注辇使冬服锦袍。使方(服)[胜]宜男锦,副使盘球云鴈锦,判官方胜练鹊锦。仍赐八节潦羊、法酒。

天禧二年四月,上封者言:「岁遣使臣赐府州、蕃郡冬服,悉召蕃部面给之,其使臣颇成留滞。望令麟府州驻泊石知颙及知府州折惟忠受之,纳于公库,召蕃部给付,冀免侵欺留滞。」从之。

仁宗天圣元年四月,诏:「自今三班使臣殿直以上,虽未经差使见赴起居者,并依例赐圣节公服;未经差使不赴起居者不给。仍令三班院勘会年小使臣及十五岁以上者令赴起居。」

九月,诏:「知舒州、秘书监李迪冬服特依丞郎例

支。」

二年二月,殿中丞李丕绪请止绝皇亲陈乞骨肉班行充(使)赐外郡衣袄。诏自今凡差衣袄使,其内出姓名者具知委结罪状以闻。」

三年正月,诏裁造院:「自今所造赐臣僚衣服,除端午、十月一并时传宣依旧造成送纳外一并时:疑误。,长宁、干元两节并只料段支。如欲请造成者亦听。」

四年八月,上封者言:「伏见每岁赐外郡中冬衣袄,旧例差翰林伎术官押赐。近年皇亲多陈乞骨肉,或诸司使副、合门祗候、京朝官亦充此使,颇闻张皇,过求事例。欲望降 止绝,庶免搔扰州郡。」枢密院请下逐路转运使觉察,如有违犯,具职位姓名实封闻奏,仍每遣使先取知委文状。从之。

五年九月,诏:「自今无得差朝臣押赐诸路衣袄,仍令御史台于朝堂牓谕。」时上封者言:「虞部员外郎李文晟、国子博士陈宗宪充逐路俵散衣袄,国家每岁遣伎术官将命赐服,实欲(同)[周]其阙乏,固不责于帘隅。近年以来,或差戚里及班行使臣,已为失体。今文晟、宗宪各居朝列,岂可与伎术之辈争利僭求 伏乞特行追寝。」故有是诏。

七年四月,三司言:「准诏,以赐臣僚中冬衣,内紫罗披袄袖节窄狭,缘欹正限丝三十两,紫罗限丝二十五两,欹正虽重,而不及罗。今勒工匠计料,每领添罗绢六寸制造。」从之。

七月,三司言:「每岁赐诸路州军文武臣僚、军员中冬衣袄,自京差驴骡骆、兵士等般赴逐处,费用劳扰。欲乞下三京、诸道州、府、军、监,每年预先计度,染练匹帛,依降下名件尺丈就便制造,系帐收管。只差降使臣赍诏敕至逐处取索赐予,具数申奏,照会除破。如无物帛,染练裁造不得处,即申转运司,于邻近州(运)[军]制造赴本处,或因上京衙前请领,附带往彼。其合支细锦、对衣处,即令使臣将带往彼。仍自来年十月一日为始。」从之。三司又言:「今行条件内,衣袄每领用绵八两,天下每年约支一十九万余两。今并以本处系官绵支赐。如愿请价钱,每两不得过八十五文。其逐色锦旋襕,令诸州军每年春初预具本处其年见管臣寮、使臣、军员合支赐诸色锦衣袄数目,因便纲差人运赍状上京计会,般请回州。凡天下州军约支锦色数目:盘球晕锦十六领,方胜宜男细锦二十五领,翠毛细锦二十六领,倒仙细锦一领,盘球云鴈细锦六十二领,簇四鵰儿细锦八领,黄狮子大锦五十七领。以上并在京织。方胜练鹊大锦二百二十四领,青州织;红团花大锦五百五十五领,真定府织;红团花中锦千二十二领,在京及真定府织,青荷莲锦三十三领,在京织;黄花锦七十四领,西京及真定府织;紫色罗及大小绫及绢等并令逐路就有物帛州军供造。仍从京封降逐件中等丈尺袄样各一领,并所破物帛尺寸及收剜子片数则例,下逐州军监,永充式样裁造。

支赐紫罗旋襕每领罗三十五尺八寸、绢三十五尺五寸,紫干色大绫旋襕每领绫三十四尺六寸、绢三十三尺七寸半,紫干色大绫旋襕每领绫二十七尺五寸六分、绢二十七尺三寸半,紫光色小绫旋襕每领小绫二十八尺六寸、绢二十七尺三寸半。如有愿请衣服段子者,乞依例折除下剜子,支与下项。若或有请价钱者,勒本州岛军估计见卖价例。如本处价与在京今来降去钱数不等,即令就小价支给。其紫罗及紫干色、光色大小绫旋襕各除折剜子表里,自四尺八寸有畸至二尺二寸凡四等外,若支价钱,即各并绵八两,共估钱自五贯四百八十至二贯三百八十凡四等。余并准所起请支给。」从之。仍令诸州军今后如有不依本官合破色额物帛,越外拣选上好绫罗,及曲要添料、加功织染,大破钱丝染色,并不依官定尺寸收附剜子,及所支价钱处有虚支,大破官钱,其所犯人并当严断。

九月,上封者言:「近年差伎术人赐诸路衣袄,徒启幸门,固无赏劝。欲自今除皇亲不差外,以先朝忠义、勋劳之家委的贫困子孙,并久在合门祗候宣赞、不出外任臣僚,与伎术官相兼差遣。仍须自朝廷选差,不得自有陈乞,违者勘罪严断。」从之。

仪制 宋会要辑稿 仪制一○ 官诰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