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县升降废置
熙河路。元丰五年二月十三日,熙河路加「兰会」二字。元佑四年八月二日,改为熙河兰岷路。元符元年八月一日,仍旧为熙河兰会路。崇宁四年正月一日,改为熙河兰湟路。宣和二年三月十五日,改为熙河兰廓路。绍兴九年,改为熙河兰巩路巩:原作「华」,据后文改。。
大观三年正月二十九日,诏曰:「国家诞受多方,靡间并包之度;奄有四海,咸归覆焘之仁。朕获承至尊,克绍先烈。惟湟川之沃壤,暨鄯成之奥区,失自有唐,复于今日。顾封陲之广斥,已轶河源;肆声教之遐敷,有光禹迹。民风丕变,边候不惊。乃眷四州,实控二道。金汤既固,庶无疆埸之虞;耒耜方兴,伫底坻京之积。爰绥有众,永孚于休。湟州赐名向德军,升为节镇,西宁州为宾德军,廓州为防御,洮州为团练。」
元符二年闰九月四日元符:原作「元佑」,据《长编》卷五一六改。,诏以青唐为鄯州,仍为陇右节度,邈川为湟州,宗哥城为龙支城。鄯州、湟州并河南北新收复城寨,并隶陇右,仍属熙河兰会路。
元符二年八月八日元符:原作「元佑」,据《长编》卷五一四改。,熙河兰岷路经略使孙路言:「王赡已收复邈川城王赡:原作「王瞻」,据《长编》卷五一四及《宋史》卷三五○《王赡传》改。。
邈川(孙)[系]古湟中之地,北控夏国、甘凉,西接宗哥、青唐,部族繁庶,形势险要。南距河州百九十余里河州:原作「河川」,据《长编》卷五一四改。,东至兰州二百余里,请建为湟水军。」诏路详累降约束指挥施行。
崇宁四年正月一日,诏熙河兰会路宜以熙河兰湟路为名「兰」下原衍「会」字,据上文及《宋史》卷二○《徽宗纪》改。。
政和七年三月二十三日,诏:「熙河鄯湟(日)[自]开拓已来,疆土虽广而地利悉归属羌,官兵吏禄仰给县官,不可为后法。仰本路帅臣相度,以钱银茶彩或以羌人所嗜之物与之贸易。土田既多,即招置弓箭手入耕出战,以固边圉。」
绍兴九年六月十二日,枢密院言:「熙河兰廓路经略安抚司奏:本路旧管一十州军,以熙河兰廓路经略安抚司为称。昨因兵火,将河外西宁、乐、廓等州官吏军民移那前来河里诸州,缘此行移止以熙河路经略安抚司称呼。今承枢密院札子,为迁割河南故地事,札付熙河兰廓路经略安抚司。本司所割别无廓州,未审如何称呼。」诏以熙河兰巩路为名。
熙州:狄道县,熙宁五年收复置,九年废,元丰二年复。
熙宁五年八月,以唐临州地羌人号武胜军地置镇洮军,十月改熙州、临洮郡、镇洮军节度。
兰州:元丰四年九月建州为帅府,以熙州为列郡。
兰泉县,崇宁三年建。
西宁州:旧鄯州,崇宁二年升为陇西节度,仍置都护。大观二年改为西平郡,作中都督府,寻为陇右节度,加宾
德军。
大观七年七月六日大观七年:按大观无七年,此有误。,详定九域图志所言:「新附州军除典籍该载可以斟酌外,今西宁州乞以西平为郡名,为中都督府;庭州以怀德为郡名,为下州。」
绍兴十四年三月十六日,诏岷州可改为西和州。
会州敷文院,崇宁三年建。
廓州,元符二年废为城,崇宁三年复为州,防御。
崇宁二年九月一日,熙河兰会经略王厚奏:「将来建置城寨,乞以鄯州为陇西节度,仍置都护;湟州为副都护。溪哥城乃古积石军,今当为州,乞置河南安抚司。廓州去鄯百里而近,止为城,置知城,其辟差官吏、分屯人马等悉条上。」并从之。
三年六月二十三日,熙河兰会路措置边事司言:「昨相度廓州建为宁(寨)[塞]城,已准依奏。今再相度,宜建为州镇,守疆埸以保边防。」诏宁塞城赐名廓州。
洮州,大观二年以临洮城升为州,团练。
乐州,旧邈川城,元符二年建为湟州,崇宁二年为副都护,大观二年赐名向德军节度,宣和元年改今名。
绥州,上郡,旧领陇泉、城平、绥德、延福、大斌五县,唐末陷吐蕃,熙宁二年收复,废为绥德城。
震武军,政和六年建。
至道元年五月二十日,诏灵州界定远镇宜建为军,仍以威远军为额。
太原府:唐大都督、太原尹、河东节度使。太平兴国四年平刘继元,降为军事州。嘉佑四年,复为太原府、河东节
度,大观元年升为大都督府。
平晋县,随晋阳县,刘崇改乐崇,建隆四年来降,以为平晋军,太平兴国四年改为县,熙宁三年废〔入〕阳曲县。
太原县,太平兴国四年废隶榆次县。
交城县,四年以县置大通监,宝元二年复来隶。
阳曲县,七年徙州治于县之唐明镇。
太(国)[平]兴国四年五月十日,诏曰:「乃眷太原,本维藩镇,盖以山川险固,城垒高深,致奸臣贼子违天拒命。因其悖逆,诖误军民。今既荡平,议须更改。当令众庶,永保安宁。其太原旧城并从毁废,仍改为平晋县,别于榆次县创立并州。」
政和五年四月六日,户部言:「太原府旧平(原)[晋]县,太宗皇帝复河东驻跸之地。熙宁初,以汾水溢而废,请复为县。」从之。
〔隆德府〕:旧潞州,唐昭义军节度。
崇宁三年升隆德军为隆德府,仍还昭德旧节。
黎城县,熙宁五年废隶潞城、涉二县。
〔平阳府〕:汾西县,太平兴国七年徙今治。
和川县,熙宁五年废为镇,隶冀氏县,元佑元年复。
襄陵县,天圣元年徙治晋桥店,熙宁五年废州,以乡宁县分隶。
元丰二年三月十七日,知晋州王说言:「百姓输纳、辞讼日远不便,酒税岁失官课。兼窃稽赵氏之先,季胜生孟增,孟增生衡父,衡父生造父,周缪王赐造父以赵城,今赵城是也。由此为赵氏,乃是国家得姓始封之地,不与
他县邑比。」故复之。
平阳府,旧晋州,升为平阳府。
政和六年八月二十八日,手诏:「祖宗以来,赐履践祚之地,皆建府号。晋、寿、齐三州,乃太宗、真宗、英宗封建之邦,有司失于申明,惧不足以仰对在天之灵而俯慰邦人之望,可并升为府,晋为平阳,寿为寿春,齐为济南。」
〔麟州〕:开宝五年十二月四日,诏曰:「眷彼麟州,地连金泽,怀柔镇抚,实曰要区。俾分节制之权,以重藩宣之寄。宜升为节镇,以建宁军为名。」唐建宁军节度,端拱元年以建州军额同,改镇西军。干德初移治吴儿堡。
新秦县,政和四年废银城、连谷二县并入。
庆历四年四月二十八日,帝谓辅臣曰:「上封者数请废麟州,以其馈粮劳民,其利害如何 」章得象曰:「麟州四面蕃汉户皆为元昊所掠,今野无耕民,故一路困于馈运。欲更为寨,徙其州少近(附)[府]州,以省边民之役。」帝曰:「州不可废,但徙屯军近府州别置一城,亦可纾其患也。」
政和四年四月十四日,详定九域图志所编修官蔡经国子:「照对旧《九域图志》并载麟州管下新秦、银城、连谷三县,各有所管堡寨、山川界分。本州岛今供却只作新秦等县,其银城、连谷并属新秦,本所致未敢便作新秦一县修立,合取自朝廷指挥。」诏麟州管下新秦等三县,今后只以新秦县称呼。其银城、连谷县并废罢,并入新秦县。
府州:崇宁元年改为靖康军,建炎元年改府州靖康军额为保成军。
政和五年八月二十日,诏以府州为荣河郡。
建炎元年七月二十七日,知府州折可求言:「府州军额旧系永安军,缘犯陵名,准朝旨改为靖康军,又与年号相碍,乞行改称。」诏以保成军为额。
绛州:宋朝升防御。
代州:干德元年升防御。
唐林县,景德二年废隶崞县。
隰州吉乡县,熙宁五年废慈州,来隶,即县治置吉乡军使。
忻州定襄县,熙宁五年废隶秀容县。
岚州楼烦县,唐楼烦监,咸平五年移宪州治于静乐县,以此城依旧为楼烦县,隶州。
汾州孝义县,熙宁五年废为镇,隶介休县,元佑元年复。
宪州:熙宁三年废宪州宪州:原作「岚州」,据《宋史》卷八六《地理志》二改。,十年复置。
静乐县,咸平二年升县为军,五年徙宪州于静乐县,仍并玄池池:原作「地」,据《宋史》卷八六《地理志》二改。、天池二县入焉。熙宁三年州废,县隶岚州,十年复置州,来隶。
政和五年八月二十日,宪州为汾源郡。
慈州:文城郡,团练,领三县。熙宁五年,废州为吉乡军,以文城县为镇,入吉乡县,隶隰州。省乡宁县,析其地隶晋、绛二州。六年,省昭德县为镇,隶滏阳县。
不统县,政和五年为宁丰郡。
辽州:乐平郡,军事,领四县。熙宁七年州废,省平城、和顺二县入辽山县,隶平定军,榆杜县入威胜军武乡县。元丰八年复。
平城县、和顺县,熙宁七年废州,省二县为镇,入辽山县,隶平定军。
榆社县,熙宁七年废为镇,隶威胜军武乡县,元丰八年复置州,县复来隶。
〔岢岚军〕:唐岢岚军,后废为岚谷县,太平兴国五年复为军。
岚谷县,五年自岚州来隶,熙宁三年废,元丰六年复。
宁化军:太平兴国五年以岚州宁化县置军。
宁化县,五年以岚州之固军为县来隶,熙宁二年废县二年:《宋史》卷八六《地理志》二及《元丰九域志》卷四均作「三年」。,元佑元年复,崇宁三年又废。
崇宁三年七月六日,河东路察司奏:「宁化军管下倚郭宁化县户口不多,职事稀简,昨熙宁中已经相度废罢。至元佑间,止缘本路有合兴复县镇,一例却复为县,即别无利害,乞依旧废罢。」从之。
威胜军:太平兴国二年以潞州铜鞮县乱柳石围中建为军。
铜鞮县、武乡县,二年自潞州来隶。
沁源县沁:原脱,据《宋史》卷八六《地理志》二补。,六年废沁州来隶。
绵上县,宝元二年自大通监来隶。
太平兴国二年四月四日,八作使李继升言:「先受诏,潞州北乱柳石围中修筑城池毕。」诏曰:「要冲之地,控扼攸宜,特筑军城,以壮戎备,宜以威胜军为名。」
平定军:太平兴国四年以并州广阳县建军。
广阳县,
四年改平定,自并州来隶。
乐平县,四年自并州来隶。
辽山县,熙宁七年废辽州来隶。
沁州:阳城郡,军事,领三县。太平兴国六年废州,以和川县隶晋州,沁源县隶威胜军,绵上县隶大通监。
晋宁军:元符二年八月二十四日元符:原作「元佑」,据《长编》卷五一四改。,枢密院言:「河东路经略使林希奏,元丰中进筑米脂、葭芦、吴堡三寨。以岚、石之人始戍河西戍:原作「戊」,据《长编》卷五一四改。,然密睇麟、府,犹迂十舍。自前年复葭芦后,筑神泉、乌龙乌:原作「为」,据《长编》卷五一四改。,通接麟、延,稍相屏蔽,岚、石遂为次边,麟、府不为孤绝,实自先帝经始葭芦,为今日通道之根本。望建葭芦为军,以章先烈。」诏特建为晋宁军。
大观三年九月九日,河中安抚使洪中孚奏:「昨准御前札子,晋宁军管下临泉县,元系拨到石州定胡县十分之四。晋宁系极边,兼本路安抚只有一县,户口不多,恐未能资一军六寨之费。若将定胡县并归本军,有无未便。诏仰帅臣契勘闻奏。取到人户状,别无不便。」从之。
静乐军:咸平二年,以宪州静乐县为军,五年废入宪州。
咸平五年五月八日咸平:原作「熙宁」,据《宋大诏令集》卷一五九改。,诏曰:「列城障寨,控制外蕃,审其形势之宜,当处要冲之地。俾迁治所,用壮边陲。宜以静乐军置宪州乐:原脱,据《宋大诏令集》卷一五九补。。」在静乐东南,领楼烦、玄池、天池三县,治楼烦。至是,以地非要害,且卑隘多水潦,遂议徙置。初,岚州静乐县北三十里有寨,因县为名,咸平二年为军,至是置州,徙静乐县治郭下,废玄池、天池二县入焉。以楼烦县
隶岚州。
大通监:太平兴国四年,以并州交城县置监,以沁州绵上县隶焉。宝元二年,以交城县还隶并州,俾知县兼领监事,以绵上县隶威胜军。
永利监:咸平四年建河东(推)[榷]盐院为监。
淮南路,太平兴国元年分东西路,后并一路,熙宁五年复分二路。
绍兴五年正月二十四日,三省言:「依近降德音,淮甸累经残破,理合权宜减省。今条具:承州欲权废为高邮县,隶(阳)[扬]州,兴化县依旧隶泰州。舒州欲废三县,蕲州欲废两县,和州、滁州、楚州、无为军等处,欲并废一县。仍令逐州守臣量度户口多寡、地里远近,各具合废县分申帅司,保明申尚书省。其废并去处,各置监镇官一员。」从之。
绍兴五年七月七日,诏高邮县升为军额,差知县兼军使,祇以见任官吏、军兵为额,更不增添。从都督行府请也。
三十一年四月十九日,权发遣淮南路转运副使杨杭言:「扬州高邮县元系军额,昨缘兵火,一时权宜为县。今来户口在淮东最为盛处,第去扬州辽远,民户输纳不便。兼县界所管运河堤岸接连,湖泺深远,豪右猥通奸利,虑致引惹生事,乞依旧改为高邮军。所有合置军事判官、录事、司理、司法参军、兵马都监、监在城酒税务、高邮县令、县尉兼主簿,乞各置一员,指使共置四员,更不须添差不厘务指使之类。其合置官,
许漕司同本军守臣踏遂委可倚仗之人奏辟。自余合行事件,乞依盱眙军元降指挥体例施行。仍乞下所属给降见钱二万贯、米三千石,应副支遣。」诏知军就差吕令问,钱于扬州绍兴三十一年分未起经总制钱内、米于常平米内,并依数支拨。余从之。
皇佑三年正月二十四日,诏江宁府、扬州、庐州、洪州、福州并带提辖本路兵甲贼盗公事,益屯禁兵。仍分淮南为两路,扬州为东路,庐州为西路。
大观元年十二月十二日,诏:「东南久安,兵寡势弱,人轻易摇,或遇水旱,巨盗窃发。当谨不虞之戒,用消奸萌。可以扬、杭、越、江宁、洪、荆南、福、潭、广、桂为帅府,选侍从官或带职人为帅,仍兼总管。真、润、明、江、虔、靖、邵、泉、封、邕为望郡,选曾任监司、郎官、卿少以上人为守。」
扬州:唐淮南节度,建炎元年升为帅府。
天长县,唐县,周改天长军,至道二年复为县来隶,建炎元年升为军,四年废为县,绍兴十一年复升为军,十二年复为县,隶盱眙军。
高邮县,开宝四年以县建高邮军,熙宁五年军废,县来隶。
广陵县,熙宁五年废隶江都县。
泰兴县,建炎四年割隶泰州,绍兴五年依旧来隶。
绍兴五年二月二十八日,诏楚州淮阴县、泰州兴化县并废并为镇。
宿州:临涣县,大中祥符七年隶亳州大:原作「宋」据《宋史》卷八八《地理志》四改。,天禧元年复来隶。
灵璧县,元佑元年以镇升为县,七月废为镇,七年二月复为县,政和七年改「零」为「灵」。
大中祥符七年正月二十一日,诏割宿州临涣县隶亳州,其税户差徭依真源县例施行。天禧元年,县复,还隶宿州,但析天净宫、大李一乡隶亳州蒙城县。
元佑元年四月二十五日,户部言;「宿州零璧镇在符离、蕲、虹三县之中,盗贼转徙,艰于迹捕,良民不得安业。欲乞将三县近零壁镇乡管割隶本镇,仍以本镇为县。」从之。
保静军,旧宿州,建隆元年升为防御,开宝五年升为保静军节度,刘豫改为防御州,绍兴九年收复,依旧。
楚州:盐城县,开宝九年自泰州来隶,绍兴元年拨隶涟水军,三年还隶。
(连)[涟]水县,太平兴国三年自泗州隶涟水军,熙宁五年废军「熙宁」二字原脱,据《宋史》卷八八《地理志》四及《元丰九域志》卷五补。,县来隶。建炎四年升为军,绍兴五年复为县,十一年陷,三十二年收复,依旧来隶。
建炎四年五月二十四日,诏:「楚州涟水军虽有军额,自来秪差知县,隶楚州,事力单弱,可令依旧额,更不隶楚州。其合行事件,并申取镇抚使指挥施行。」
绍兴元年八月九日,诏楚州管下盐城县拨隶涟水军。以权发遣涟水军吴诚申,收复楚州盐城、山阳两县。枢密院言:「勘会山阳县虽吴诚收复,系楚州倚郭,合还楚州。」时朝廷虑涟水军养赡吴诚所部军马不足,故有是诏。
三年二月十八日,权发遣楚州杨揆言:「盐城县系产盐地分,全藉课税应
副本州岛。并涟水军旧系本州岛属县,近改军额,将盐城县拨隶涟水军。本州岛屯戍用度不少,乞依旧将盐城县拨还本州岛。」诏依,其涟水军听楚州沿淮安抚司节制。
五年闰二月十九日,诏涟水军依旧充涟水县,隶楚州,知县兼充军使。以淮东安抚司言,涟水军地界不广,户口凋瘵,依德音可以并省,故有是诏。
三十二年三月三日,淮南东路安抚、转运、提刑司言:「涟水县旧隶楚州,昨缘金贼占据,地界隔绝,权隶海州。今收复了当,兼每楚州对岸,相去海州二百余里,地程遥远,乞将涟水县依旧拨属楚州。」从之。
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江淮东西路安抚使司言;「涟水县已得旨隶属海州,昨差忠义(纯)[统]制郭升知县事。缘本县去海州二百四十里,道路艰远,乞升为军额,隶本路帅司。」从之。
淮阴县,熙宁十年(沂)[析]、泗州临淮地入焉,绍兴五年废为镇,六年复。
吴城县,绍兴三年废为镇。绍兴三年十一月九日,淮南东路安抚、提刑司言:「楚州吴城县所管止有八十八户,乞依旧为镇,隶淮阴县,差置武臣监镇,废罢巡检、县尉。」从之。
六年八月一日,楚州言:「据士民景升等状,乞将淮阴镇依旧为县。」从之。
海州:东海县,开宝三年以朐山县东海监为县。
泰州:周为团练,干德五年降军事。
泰兴县,干德二年徙治
柴墟镇。
兴化县,建炎四年拨隶高邮军,绍兴五年军废,复来隶。是年废为镇,十九年复为县。
绍兴五年三月八日,诏泰州泰兴县并柴墟镇及遵化乡拨隶扬州。以知扬州叶焕言:「前任守臣汤东野、宋孝先在任已得指挥,将泰兴县并柴墟镇、遵化一乡拨隶扬州,因虏人侵犯,权隶泰州。上件县镇乡不经虏人入境,即有税入可助扬州经费,乞还隶扬州。」故有是诏。
绍兴二十年八月四日,诏复泰州兴化镇为县,从本路诸司请也。
泗州:招信县,旧名昭义,干德元年自濠州来隶,太平兴国元年改,建炎四年拨隶濠州。绍兴二年复,十一年隶天长军,二十年隶盱眙军。
建炎四年九月十七日,诏泗州招信县特割属濠州。以刘纲言:「蒙朝廷指挥,(今)[令]纲带万人听吕颐浩使唤,余人发归本镇。缘纲世居泗州。所统之众类多土人,今朝廷已分泗州隶赵立镇抚,令纲所部却归滁、濠,则人各思归,势必离散。」尚书省勘会,刘纲世居招信,理宜措置分隶,故有是诏。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九日,枢密行府言;「泗州淮河南岸盱眙、招信两县,欲将扬州天长县升作天长军,其盱眙、招信两县拨隶本军。所有知军并盱眙知县,从朝廷选差曾经边任、历练民事武臣充。仍于盱眙县置榷场,专差有才干官一员措置管干。」从之。
〔真州〕:干德二年,以扬州永正县迎銮镇为建安军。大观元年升为望郡,政和七年为仪真郡。
扬子县,旧名永正,雍熙二年自扬州来隶,大中祥符六年改。
六合县,至道二年自扬州来隶。政和七年为静海郡政和七年为静海郡:据下条所述并参《宋史 地理志》,政和七年改通州为静海郡,而此系于「六合县」后,当是衍文。。
通州:政和七年以通州为静海郡。
高邮军:开宝四年以扬州高邮县建军,熙宁五年废军,并以县隶扬州,元佑元年复置。绍兴五年废为县,隶扬州。是年十月为军使,三十一年复升为军。建炎四年五月二十四日,诏高邮军可改为承州,分割泰州兴化县隶属。其扬州泰兴县旧属泰州,却依旧拨还。
涟水军:太平兴国三年以泗州涟水县置军,熙宁五年废军,以县隶楚州。绍兴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以海州涟水县建军。
滁州:来安县,绍兴五年废入清流县,十八年复,干道九年闰五月三十日废为镇,隶清流县。绍兴十八年八月十八日,诏复滁州来安镇为县,从本路诸司之请也。
绍兴五年闰二月十九日,淮南东路宣抚使司言;「滁州欲废一县。今权知军州事(河)[何]洋躬亲诣本州岛管下清流、来安、全椒三县量度户口多寡。数内来安县残破尤甚,户口数少,今乞废并属清流县。其来安县只置监镇一员,欲就差承节郎、权来安县尉张仲武充监镇,管干本镇公事,兼监税,余官属并罢。」从之。
盱眙军:旧泗州盱眙县,建炎三年升为军,四年废为县,绍兴十一年隶天长军,十二年复升为军,割天长、招信两县来隶。
建炎三年六月一日,诏盱眙军并依天长、高邮军例施行。
建炎四年九月二十二日,诏赵立除楚泗承州涟水军镇抚使,兼知楚州,王林知承州。天长军依旧为天长县,隶扬州;盱眙军依旧为盱眙县,隶泗州。以(立)[赵]立等奏,承州天长军镇抚使薛庆援扬州应敌未到,庆下统制王林权承州事,故有是诏。
绍兴十二年九月九日,中书门下省言:「盱眙县系与泗州对境,使人往来,直至天长军,沿路别无管待去处。」诏盱眙县升为军,天长军依旧为县,隶本军。
九月十六日,知盱眙军沈该言;「初置本军,合用印以『盱眙军印』四字为文,乞行铸造。本军官属除通判从朝廷选差外,昨来天长军有判官一员右文林郎施璋,司理一员右迪功郎胡望之,司法一员右迪功郎孙守信,兵马监押一员保义郎向居仁。今乞依上件员数就差,候臣到任,取会(遂)[逐]官愿状,先次借职,申朝廷别给付身。如合别行差人,即乞从该踏逐,具姓名申朝廷辟差。天长军昨添置指挥使二员,许臣踏逐有心力能干之人,不以大小使臣、校副尉、下班祗应,不依常制辟差。搉场全藉有才力之人管干,切虑内有不勘倚仗之人,欲乞从臣踏逐,申朝廷对换,各不理遗阙。本军未有常赋,所有官兵请给及过往批
请等支遣,乞依天长知军刘武经例,下本路转运司或近便官司支拨钱米应副。本军公使库合除岁赐钱物及许造酒数目,乞候该到日,体访天长军例,别具数目申乞给降施行。」勘会天长县见有寄桩曹烜银,诏令沈该于前项银内取拨一千两,(片)[并]令胡纺于近便大军米内支一千石,津发前去,应副支用。余从之。
绍兴元年四月八日,通判建昌军庄绰言:「窃见大观中忌讳日广,君、主、龙、天、万年、万寿之类,县邑称呼名字例皆改易,有识观之,以为靖康之谶。欲乞应缘避前项众字所更县邑乡村寺院等名,并令如故。」进奏院供到元避字去处,海州龙苴巡检等处,诏并令改正,更有似此去处,令所属申尚书省。进奏院状:海州龙苴巡检,今改为苴城巡检,邠州龙泉镇改为清泉镇,汝州龙兴县改为宝丰县,西京龙门镇改为通洛镇,嘉州龙游改为嘉祥县,循州龙川县改为雷乡县,袁州万载县改为建城县,处州龙泉县改为剑川县,鼎州龙阳县改为辰阳县,济南府龙山镇改为般水镇,龙州改为政州,化州石龙县改为罗川县,河中府龙门县改为河津县,中山府龙泉镇改为云泉镇,衢州龙游县改为盈川县,常州武进县万岁镇改为阜通镇,秀州青龙镇改为通惠镇,吉州龙泉县改为泉江县,涪州武龙县改为枳县。
绍兴十年八月二日,尚书省言:「收复到宿、亳、徐、海州,未(会)[曾]拨隶路分。」诏宿
州、海州隶淮东,亳州隶淮西,徐州隶京东。
西路。绍兴五年六月九日,淮西安抚使言;「舒州合废三县,相度除桐城、怀宁两县依旧及存留望江县外,欲将太湖县并入怀宁,宿松县并入望江县。蕲州欲废罗田县为罗田镇,隶蕲水县;废广济县为广济镇,隶蕲春县,仍置监镇务一员,兼烟火公事。和州乞废乌江县并入历阳乌江县后「乌江县」三字当衍。,无为军乞废巢县为镇。」从之。
寿春府:旧寿州,政和六年升为寿春府,刘豫改为寿州,绍兴九年收复,依旧,寄治安丰县。十二年置安丰军,遂废。绍兴三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以寿春县为寿春府,淮北寿春府为下蔡县。干道三年十二月十五日,寿春府改为安丰军。
蒙城县,旧隶亳州,绍兴九年来隶。
绍兴九年四月十八日,枢密院言:「寿春府见于本府安丰县寄治,其旧府系在淮北,今已交割地界了毕。」诏寿春府自合隶淮西路,其移治令孙晖相度闻奏。孙晖奏,寿春府旧城系淮河沿流去处,委是利便。从之。
六月十六日,寿春府言,乞将蒙城县依旧隶本府,从之。
隆兴二年十月五日,吏部言:「昨降旨,寿春县改为寿春府,安丰军改为安丰军使,隶属寿春府,今合以『安丰军使兼知寿春府安丰县事兼营田』为称。」诏王希吕差权安丰军使兼知寿春府安丰县事兼营田,日后令吏部依条差注。
六安军:政和八年以寿春府六安县升为军。
蕲州:罗田县,元佑八年以石桥镇升县,绍兴五年废为镇,是年复。
广济县,绍兴五年废为镇,六年复。
绍兴五年十月十三日,蕲州言,乞将罗田镇依旧为县,从之。
绍兴六年正月二十二日,提点淮南两路公事言;「相度蕲州广济县,乞依舒州太湖、宿松县例,免废为镇。」从之。
天长军按天长军属淮南东路,应移前。,周以扬州天长县建军,至道三年废,县还旧隶。
舒州:太湖县,绍兴五年废入怀(军)[宁]县,是年复。
宿松县,绍兴五年废入望江县,是年复。
绍兴五年七月二十七日,诏舒州太湖、宿松县仍旧,前降废并指挥不行。
和州:乌江县,绍兴五年废为镇,七年复。绍兴七年四月二十二日,司农少卿樊宾言,和州乌江自改为镇之后,户口日渐增盛,乞依旧为县。从之。
二十八年二月二十二日,礼、户部言:「西和州申,本州岛元系岷州,后改为西和州,其间名称未正。乞改纯礼观为天庆观,广慈院为报恩光孝禅院,酒税务为在城清酒商税务。镇司并厢司烟火公事委都监,市令司委知录,其余户婚民讼归倚郭长道县,或理断未尽,许诉于州。」从之按此条西和州乃属秦凤路,在今甘肃,不应置此。。
光州:宣和元年为光山军节度。
光山县,绍兴二十八年改为期思县,三十一年依旧。
五年七月十四日,诏
光州褒信县移治淮南上由市,以褒信为镇为名,择土豪首领补下班祗应,充监镇兼烟火盗贼公事。以淮西宣抚使司言近伪界故也。
绍兴二十八年五月十二日,诏改光州为蒋州,光山军额为宁淮军,光山县为期思县,光化军为通化军,光化县为通化县通:原作「遵」,原批云:「原本作『通』。」按本书方域五之一九亦云改为通化县,据改。。
安丰军,旧寿春府安丰县,绍兴十二年升为军,割寿春府六安、霍丘、寿春三县来隶。绍兴三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即县为军使,兼寿春府安丰县事。干道三年十二月十五日,安丰县使依旧为县,隶本军。
干道二年九月十七日,吏部言:「寿春府已改安丰军,安丰军使依旧改作安丰军,其属邑知县欲依旧并兼主簿、监税。」从之。
绍兴十二年正月十九日,诏安丰县升为安丰军,以寿春、霍丘、六安三县隶本军。绍兴十二年四月十九日,权发遣安丰军事于泽言:「安丰县升为军,其安丰县即未有存废指挥。」诏安丰军许置倚郭安丰县。
庐州:大观二年升为望郡。
梁县,旧县与孝宗御名同音,绍兴三十二年十月三日改。绍兴三十二年十月三日,试给事中金安节等言:「庐州管下一慎县,与御名同音,合避。」诏下给舍,案本州岛图经,县在陈为梁郡,至隋开皇初郡废,为今名,今欲从旧改作梁县。从之。
安庆军:旧舒州,政和五年改德庆军,绍兴十七年改为安庆军。
利丰监,伪唐鬻盐之所,在通州城南,太平兴国八年移治州西南琅山,后废。
海陵监,伪唐于泰州海陵县置鬻盐监,开宝七年移治于如 ,后废。
盐城县,伪唐于泰州盐城县置鬻盐监,太平兴国二年隶楚州,大中祥符二年废为仓。
临安府:淳化五年十月十四日,诏曰:「浙右奥区,余杭故壤。闾阎旧俗,有延陵廉让之风;组练雄师,知孙武训齐之令。控于沧海,实曰大藩。宜更节制之名更:原无,据《宋大诏令集》卷一五九补。,用洽底宁之化。杭州、镇海军改为宁海军。」大观元年升为帅府。建炎三年十一月三日敕:「杭州两浙都会,今以边面移帅司在镇江府,于控扼未便。其守臣可令带浙西同安抚使,领杭、湖、严、秀四州,仍杭州为临安府。」
临安县,旧名安国,太平兴国三年改今名,隶顺化军。五年军废,县复来隶。
南新县,熙宁五年废县为镇,隶新城县。
苏州:平江府互见。后唐中吴军节度,政和三年升为平江府、平江军节度。五月十七日,手诏:「朕获承圣绪,抚有方夏,乃睠三吴之重镇,实惟二浙之名区,俗号富饶,民知礼义。昔在绍圣,尝建节旄,有司因循,未遑表异。朕仰稽故事,俯酌师言,爰即军名,肇新府号,以慰一方之望,以彰上帝之休。俾亿万年,永有庆赖,岂不伟哉!苏州可升为平江府。」
润州:镇江府互见。唐为浙江西道团练观察,亦为镇海军节度。开宝八年十月二十日,诏曰:「镇海之号,丹徒旧军,自浙西之未平,命余杭而移置。爰兹 复,方披化条,宜别赐于军名,用永光于戎阃。其润州旧号镇海军,宜改为镇江军。」大观元年升为望郡,政和三年升为
镇江府、镇江军节度。
湖州:唐宣德军节度。
越州:大观元年升为帅府。绍兴元年十月二十六日,诏越州升为绍兴府。守臣陈汝锡言:「车驾驻驆会稽,阅时滋久,它日法驾言还,恢复之功必自越始。愿加惠此州,易一府额,锡之美名,以彰临幸之休。」故有是诏。十一月十七日,又言:「本州岛既升为府,欲率官属、士庶、僧道、耆老诣阙称谢。」从之。
嵊县嵊:原作「剩」,据《宋史》卷八八《地理志》四改。,宣和三年以剡县改。
干道八年五月十一日,诏以绍兴府诸暨县枫桥镇为义安县,置知县、县丞、主簿兼尉、监税各一员,割诸暨之长阜、大部、长宁、东长安、西长安、泰、南乡、紫 、花亭、花山十乡隶焉。从本路诸司请也。
唐浙东观察使钱镠置望海军,大观元年升为望郡。
常州:宜兴县,旧名义兴,太平兴国元年改。伪唐以常州安国县建衣锦军,太平兴国三年改顺化军,五年军废。
绍兴二十七年二月六日,知临安府荣薿言:「江阴军本常州属县,建炎之初,沿江守御,权改为军,候士马宁息依旧。臣前知常州,备见本处虽改为军,于朝廷初无所补,而民间实备其害。盖财赋本出一县,而官兵请(终)[给]、券食公库、将迎使客,乃供一州之费,遂使(遥)[徭]役科率,倍于他州,而又常州失此一县之赋,两皆受弊。欲乞将江阴军复改为县。」从之。中书门下省言:「江阴军依旧为县,
所有见管禁军凡三百八十七人。」诏存留兵官一员,其军兵依旧在县防拓,请给、赏赐如旧。二月二十三日,宰臣沈该等奏事,上曰:「江阴罢军为县,兵民不肯听从,遂集众宣哄,若不行遣,何以号令天下 顷年诸郡盗贼勿发,便与招安,补授官资,是乃诱之为盗,不可不治。可委监司体究以闻。」
应道军,旧温州,晋静海军节度。太平兴国三年降为军事,政和七年升为应道军。建炎二年正月十日,诏应道军额依旧为温州。又诏温州既非节镇,即不合置天宁观,其开元寺依旧给还寺额。建炎三年罢军额。
〔台州〕:天台县,唐为唐兴县,梁为天台,晋为台兴。
〔处州〕:剑川县,宣和三年以龙泉县改。
龙泉县,宣和三改剑川县,绍兴元年依旧。
严州:旧睦州,宣和元年为建德军节度元年:原作「九年」,据《宋史》卷八八《地理志》四改。,三年改今名,仍为遂安军。
淳安县安:原作「化」,据《宋史》卷八八《地理志》四改。,元青溪县,宣和三年改。
桐庐县,太平兴国三年自杭州来隶。
〔衢州〕:盈川县,宣和三年以龙游县改。
龙游县,宣和三年改为盈川县,绍兴元年依旧。两浙路总论。
江南路,太平兴国元年分东西路,后并一路。真宗天禧四年,复分二路。
绍兴元年正月十日,尚书省言:「今措置:建康府、池、饶、宣、徽、信、抚、太平州、广德、建昌军,为江南东路;江、洪、筠、袁、虔「虔」上原衍「处」字,据《宋史》卷八八《地理志》四删。、吉州、兴国、南康、临江、南安军,为江
南西路。其江南东西路提刑并提举茶盐官,并依今来分定州军管干职事。鄂、岳、潭、衡、永、郴、道州、桂阳监,为荆湖东路;鼎、澧、辰、沅、靖、邵、全州、武冈军,为荆湖西路。其湖南提刑并提举茶盐官,并改充荆湖东路,其荆湖西路合创置提刑并提举茶盐官。」从之。
东路。绍兴元年,以建康府、池、饶、宣、徽、信、抚、太平州、广德、建昌军,为江南东路。四年,拨抚州、建昌军依旧隶江南西路。
陛下驻驆江宁,改为建康,虽已付本府施行,缘诸路未尽知行幸所临,欲乞模勒亲笔,镂板行下,庶始知陛下进援中原、以 建康府:天禧二年二月四日,诏曰:「朕祇畏旻穹,保宁基构,荷鸿休之总集,佑丕绪之绵昌。利建懿藩,实惟元嗣。表兹南纪,允谓名区。式示壮猷,特崇巨屏。升州宜升曰江宁府,军额曰建康军节度。」建炎元年升为帅府。建炎三年五月九日,诏江宁府改为建康府。宰臣吕颐浩言:「伏(围)[图]恢复之意。」从之。其亲笔令建康收掌。
〔太平州〕:芜湖县、繁昌县,开宝八年自升州隶宣州,太平兴国二年自宣州来隶。
当涂县,太平兴国二年置州,以县为治所。
徽州:宣和元年以歙州改。
江州:伪唐奉化军节度,开宝八年降军事州,大观元年升为望郡。
南康军:太平兴国七年以江州星子县置军。
星子县,太平兴国三年以江州星子镇升为县,七年为南康军治。
广德军:太平兴国四年以宣州广德县置军。
广德县,四年自宣州来隶,为军治。
建平县,端拱元年以宣州广德县郎步镇置县,来隶。
隆兴府:旧洪州,镇南军节度。先是,本军言系孝宗潜藩,乞依静江府例升为府额,隆兴元年十月二十五日,升为隆兴府。
新建县,太平兴国四年,析南昌县地置。
进贤县,崇宁二年以镇升为县。
赣州:旧虔州,大观元年升为望郡,绍兴二十三年改。
虔南县,宣和三年以龙南县改。
宁都县,旧名虔化,绍兴二十三年改。
太平兴国九年三月八日,以虔州虔村为永通军,割南剑州(流)[尤]溪、泉州德化县隶焉,寻废。
哲宗元佑元年三月十一日,户部言:「虔州虔化县陂阳、仁义两乡八千二百户,割属石城县,输纳不便,请还隶虔化县。」又言:「亳州蒙城县承恩乡第一都东至本县九十里,西至城父县三十里,乞就近割属城父县。」并从之。
绍兴二十三年正月二十二日,秘书省校书郎董德元言:「江西虔州,士大夫谓之虎头城,非佳名也。《左氏传》曰:『女用贽以告虔。』释云:『虔,钦也。』又曰:『虔,刘我边陲。』释云:『虔,杀也。』今虔之风俗,固有儒良美秀之家,以应虔钦之
,轻生而敢死。今天下之民举安矣,独此郡间有小警,臣意其各有以兆之。欲乞去其不令之名,赐以美称,则不令之实自此而销。属县有虔化,乞并更之。」中书后省言:「虔州本汉赣县,有贡水出自新乐山,至县郭东北与章水合流,名曰赣江。《太平寰宇记》云,晋永和五年,太守高珪置郡城于二水间,即今城是也。今拟改虔州为赣州。虔化县,据《隋 地理志》,旧曰宁都,仍欲复旧名。」从之。 义;而椎埋盗夺之习为多,又应杀虔之义。州有十县,地广人稠,大抵嗜勇而好
〔吉州〕:万安县,熙宁二年以龙泉县万安镇升为县。
龙泉县,宣和三年改名泉江,绍兴元年依旧。
〔袁州〕:万载县,开实八年自筠州来隶,宣和三年改名建城,绍兴元年依旧。
建城县,宣和三年以万载县改。
抚州:伪吴昭武军节度,开宝八年降军州事。
金溪县,淳化五年以金溪场置。
绍兴四年七月二十六日,三省、枢密院言:「抚州、建昌军自古隶属江西帅司,先因沿江置三大使,拨江东属郡江州、南康军隶江西,却拨抚州、建昌军隶江东。帅司系在建康府,相辽远,诸事不便。近者建昌军兵作过,朝廷遣兵并洪州帅司各已发差军马前去,建康府帅司尚未知事宜,远近利害灼然可见。」诏抚州、建昌军依旧隶江西路,南康军依旧隶江东路。
绍兴十九年十二月,诏于抚州管下地名詹墟置
乐安县,割本州岛崇仁县天授、乐安、忠义三乡及吉州吉水县云盖一乡隶属。仍将吉州吉水县迁莺一乡割还永丰县,(抚)
绍兴二十四年十一月五日,诏抚州(安乐)[乐安]县云盖乡复隶吉州永丰县,其永丰县迁莺乡依旧拨还吉州吉水县。初,绍兴十九年建置乐安县,以永丰县云盖一乡隶乐安,以吉水县迁莺一乡隶永丰县。至是,云盖乡税户张达等具状,陈本乡不通运漕,负(檐)[担]路远,难于输纳,故有是命。
筠州:绍兴十三年正月七日,户部言:「筠州士庶乞赐郡名,本州岛契勘,乞将所治高安县赐名高安郡,以慰一方士庶之情。」从之。
〔兴国军〕:永兴县,太平兴国二年,以鄂州永兴县建永兴军,以县为治所,三年改兴国军。
通山县,绍兴四年废为镇,五年复。绍兴四年正月二十五日,江西安抚大使司言:「兴国军通山县旧系羊山镇,隶鄂州永兴县。太平兴国中,改永兴县为兴国军,遂改羊山镇为通山县。近缘贼马劫虏人民,见在只有二百余家,乞改通山县依旧为镇,户税并隶永兴县。仍乞存留文尉,通永兴县旧尉共两员,每半年轮那一员前去主管镇事,捕捉盗贼。应合存留弓手并减省公吏人等,令江西常平司申明施行。」诏依,仍以通山镇为名。绍兴六年八月一日,江南西
路安抚、制置、转运、提点刑狱使司言:「兴国军通山镇税户石英等状,本镇元系通山县,昨被李成贼马杀戮,权废为镇,隶永兴县。今已及八百余户,至永兴县送纳租税,往回六百余里,人户艰辛,乞依旧为县。」从之。
通山军:大冶县,三年自鄂来隶。
南安军南安军:原作「南康军」,据《元丰九域志》卷六改。:大庾县,淳化元年以虔州大庾县建军,以县为治所。
〔临江军〕:清江县,淳化三年以筠州清江县置军,以县为治所。
〔建昌军〕:广昌县,绍兴八年置。
新城县,绍兴八年置。绍兴八年三月十八日,江西安抚、转运、提刑、提举司言:「建昌军南丰县天授乡揭坊耆并南城县黎滩市,乞各添置一县。」诏揭坊耆以广昌县为额,黎滩市以新城县为额。
荆湖路,咸平二年分南北路。
〔潭州〕:唐武安军节度,干德元年降防御州,端拱元年复武安军节度,大观元年升为帅府。大观元年十二月十二日,诏:「潭州居三江五湖之中,地大物众,亦尝僭窃;邵州最处极边,外制溪洞。除邵州已降敕为望郡,潭州为帅府,兼湖南路马步军总管。」
常丰县,干德三年以常丰场置德:原作「道」,据《宋史》卷八八《地理志》四改。,开宝中废隶长沙县。
衡山县,〔淳化〕四年自衡州来隶。
善化县,元符元年置。
益阳县,绍兴三年隶鼎州,五年还隶。
元符元年六月十六日,湖南安(拨)[抚]申:「潭州长沙、湘潭县户口狱讼繁多,乞将长沙县一十二乡数内
拨出附近五乡,及湘潭县管下八乡于内拨出两乡,共七乡,别立为一县,以善化为名。」从之。
绍兴三年四月十八日,知潭州折彦质言质:原注「缺」,今据《建炎要录》卷六四补。:「程昌禹申,乞将益阳县拨隶鼎州。契勘潭州例皆残破,今复割益阳县为鼎州,责办应副,必致意外生事。况益阳今为潭州屏捍,乞将常赋令湖南运司管认,应副鼎州使用,候杨么事息住罢。」诏且权隶鼎州,候贼稍息,取旨依旧。
绍兴五年七月五日,都督行府言:「益阳县属潭州,昨缘水贼作过,权隶鼎州,今杨么等已是平定,鼎州用度减省,欲令〔依〕旧。」从之。
衡州:绍兴九年三月二十三日,荆湖南路安抚、转运、提点刑狱司言:「衡州茶陵县当广南、江西两界,自茶陵至吉州永新县数百里,百姓山寨聚集无赖,出入为寇,官军不能深入。欲乞将茶陵县改作一军,于吉州永新县割地添置一县,隶茶陵,知县充军使,兼知衡州茶陵县事,依旧隶衡州。仍将管下衡阳、安仁、茶陵三县巡检于本军屯驻。」从之。
〔道州〕:营道县,旧名弘道弘道:原作「引道」,据《元丰九域志》卷六改。,建隆三年改。
大历县,〔干德〕三年废隶宁远县。
永明县,熙宁五年废为镇,隶营道县,元佑元年复。
永州:绍兴十八年八月二十五日,诏永州零陵县唐兴乡改为宋兴乡,祁阳县唐昌乡改为宋昌乡祁:原作「初」,据《宋史》卷八八《地理志》四改。,永隆乡唐兴里改为宋兴里。从邑人请也。
邵州:大观二年升为望郡郡:原作「县」,据《宋史》卷八八《地理志》四改。。
莳竹县,元溪洞徽州,元丰四年,诏以为莳竹县,隶邵州。元丰四年四月八日元丰:原作「熙宁」,据《长编》卷三一二改。以下所载「熙宁」四年、五年有关诚州诸条,参考《长编》,亦均为「元丰」之误。,诏河北路转运副(司)[使]贾青相度新建溪洞徽、诚州隶属湖南、湖北于(河)[何]为便以闻。后青具道里以闻,乃诏诚州治渠阳,隶荆湖北路;徽州为莳竹县,隶荆湖南路邵州。
桂阳军:旧桂阳监,绍兴二十二年升为军二十二年:原作「三年」,据下文及《建炎要录》卷一六三改。《宋史 地理志》亦讹作三年。。
平阳县,天禧三年置。
蓝山县,景德元年自郴州来隶。
绍兴二十二年九月十七日,诏升桂阳监为桂阳军,从本路诸司请也。
茶陵军:旧衡州茶陵县,绍兴九年升为军使。
武冈军:旧邵州武冈县,崇宁五年升为军。
〔绍兴〕十六年三月十三日,诏复桂阳监管下临武洞为县,从本路诸司之请也。
绍兴十一年九月一日,荆湖南路安抚、转运、提刑司言:「乞将武冈军绥宁县移入武阳寨为县,却移武阳寨入扶丛置寨。」从之。
绍兴二十五年四月九日,荆湖南路安抚司言:「欲于武冈军水头江北岸平广去处建立一县,以新宁为名,拨扶阳、恭和、宣义、零阳四乡隶之,知县、县尉、巡检,乞依绥宁、临冈等县体例,从安抚司踏逐奏辟,任满减三年磨勘。」从之。
绍兴二十五年四月十一日,诏武冈军于旧治复置绥宁县。以鄂州都统司言,收复到贼徒杨再兴元侵占地,数内绥宁县乞于旧处重置,故有是命。
开宝三年七月十七日开宝三年:《长编》卷六、《宋史》卷四九三均作干德三年,此误。,诏
以洽州复为懿州。时五溪团练使、洽州刺史田处崇上言:「先是湖南节度使马希范以潭阳县为懿州,命〔臣〕叔万盈为刺史。及马希萼袭位,改为洽州,请复其名。」从之,仍铸印赐之。
(熙宁)[元丰]五年七月三日,前湖北路钤辖、转运司乞移渠阳县治所以安集诚州户口,兼治贯保、小由等民户,从之。
(熙宁)[元丰]四年四月十二日,荆湖南路转运判官赵扬言,溪洞徽、诚等州置城寨毕,诚州乞建为郡,徽州为县。
(熙宁)[元丰]四年十二月十七日,相度新建徽、诚州朝散大夫贾青言:「准朝旨下朱初平奏,乞招纳元属溪洞地分道路以至地理远近,并附入州县图籍。」从之此条删略太甚,文义不明,参见《长编》卷三二一。。
(熙宁)[元丰]五年正月二十六日,知诚州谢麟言:「本州岛旁近户口或远隶他州,见有封疆不足城守,乞增割户口山川,降属县名额。」诏沅州新修贯保、托口、小由、丰山堡,控扼蛮蜑形势之地蜑:原作「蛋」,据《长编》卷三二二改。,宜以濒渠河贯堡寨为治所贯:原作「贾」,据《长编》卷三二二改。,置渠阳县,隶诚州。
熙宁五年九月十三日,知诚州谢麟言:「奉诏置诚州,未画地理四至,虑邵州莳竹县争占诚州新城管分虑:原作「庐」,据《长编》卷三二九改。,闻邵州已拨潼村属新城,潼村距诚州四十里,至莳竹县八十里,道路峡险,经九(垒)[迭]坡脚、大小盘拦,深山长林,正系湖南至诚州行旅之路。今属莳竹,比之诚州,地里已远。又遥隶邵州,二十二驿,或有冤讼,县堡不能决,去州既远,则民无诉。乞自昌蒲岭脊分水「自」原脱,「脊」原作「眷」,据《长编》卷三二九补改。,西属诚州,东属邵州莳竹。」从之。
绍兴五年六月十二日,中书门
下省言:「荆南峡州、荆门、公安军未分镇以前,系属(京)[荆]湖北路,昨缘分镇,遂罢转运、提刑。今来王彦差知荆南府,四川更不除镇抚,止置安抚使,其荆湖北路转运、提刑却合通管,内转运二员,理合分隶。」从之。
绍兴六年八月九日,知荆南府、充荆南府峡州荆门公安军安抚使王彦言:「靖康中,因祝靖等贼马占据荆南,公安知县程千秋召募人兵防捍,准御营使司将本县升为军,止是知县兼军使。后来复经残破,军城一空,止有百余家。今乞废公安军,依旧为县,庶得减省支用。」从之。
宣和三年四月二十日,诏:「五溪郡县,辟自先朝,中更弃地,虽已兴复,然经元佑之变,徭贼屡肆跳梁。盖缘荆南钤辖司去边稍远,难以弹压。先朝有意经画,其事未就。朕绍述先猷,敢忘继志 可分荆湖北路荆南府、归、峡、安、复州、荆门军、汉阳军为荆南路,带兵马都钤辖,治荆南府。分鼎、澧、岳、鄂、辰、沅、靖州为鼎澧路,带兵马都钤辖,治鼎州。」
北路。宣和三年四月二十日荆湖北路分为荆南路、鼎澧路指挥更不施行,并依旧例此条当有脱文。。
江陵府:古荆州,唐为江陵府、永安军、荆南节度。建炎二年升帅府。
华池县华池:按岳州无此县,疑是「华容之误」。,太平兴国七年自岳州来隶。
万庾县,干德三年升万庾巡为县德:原作「从」,据《元丰九域志》卷六改。,寻废。
枝江县,熙宁六年废为镇,隶松滋县,元佑元年复。
玉沙县,熙宁六年
废为镇,隶监利县,元佑元年复。
长林县,开宝五年隶荆门军,熙宁六年军废,复来隶。
当阳县,开宝五年隶荆门军,熙宁六年〔军〕废,复来隶。
公安(军)[县],建炎三年升为军,绍兴五年复。建炎三年六月二十一日,御营使司参议官高卫言:「公安县在荆江南岸,治(蒙吕)[吕蒙]城,三国六朝常为控扼之地。今欲升公安为军,知县带军使,兼松滋、石首、华容县都巡检使。」从之。
鄂州:唐武昌军节度使,后唐改武清军,太平兴国三年后为武昌军。
汉阳县,熙宁四年废汉阳军为县,来隶。
通城县,熙宁五年升崇阳县通城镇为县,绍兴五年废为镇,十七年复。绍兴五年九月二十一日,荆湖北路安抚使司言:「鄂州通城县旧系镇,熙宁四年升为县,今人民凋残,欲依旧为镇,隶崇阳县。」从之。绍兴十七年五月十八日,诏鄂州通城镇复为县,从本路监司之请也。
德安府:旧安州,唐安远军节度,晋降为防御州,后复为安远军,周又降为防御,建隆元年复为安远军节度,宣和元年升为德安府。
吉阳县,开宝二年废为镇,隶孝感县。
应城县,淳化元年徙旧县置治所。
云梦县,熙宁二年废为镇,隶安陆县,元佑元年复,绍兴七年十月移治仵落市,十八年还旧治。
景陵县,旧名敬陵,建隆三年改,熙宁六年废复州,以县来隶。
复州:景陵郡,防御,领三县。建隆三年,改(晋)敬陵县为景陵。至道三年,以江陵府玉沙县来隶。宝元二年元:原无,据《宋史》卷八八《地理志》四补。,废沔阳县入玉沙沔:原作「污」,据《宋史》卷八八《地理志》四改,。熙宁六年州废,以景陵县隶安州,省玉沙县入江陵府监利县,元佑元年复。
景陵县,熙宁六年废州,以县隶安州,元佑元年复。
常德府:唐朗州,周武平军节度,建隆四年降为团练州,大中祥符五年改鼎州,后为永安军额。以犯陵名,崇宁元年改为靖康军,政和七年为常庆军节度常庆军:《宋史》卷八八《地理志》四作「常德军」。,干道元年九月二十一日,以孝宗潜藩升常德府。
鼎州桃源县,干德二年析武陵县地置。
龙阳县,旧改为辰阳县,绍兴元年依旧,五年升为军,移治黄城寨,寻还旧治。三十一年复为县。绍兴五年七月五日,都督行府言:「鼎州龙阳县移于黄城寨地,仍升作龙阳军,置使一员,差军使兼知龙阳县事。」诏从之。是年八月十五日,诏于旧县重建,以知鼎州张觷言旧县高爽,黄(诚)[城]寨地低下,近江湖、有水患故也。
岳阳军:旧岳州,宣和元年升为岳阳军节度,绍兴二十五年改岳州军为华容军,三十一年依旧。
沅江县,旧名桥江,隶鼎州,干道二年改今名干道:原作「干德」,据《宋史》卷八八《地理志》四改。,来隶。
临湘县,淳化五年升王朝场为县,至道三年改。
绍兴二十五年六月二十七日,臣僚言:「岳州与岳飞姓同,顾莫之或改。按郦道元《水经》,汨水西径罗县,实本罗子之国,与纯水合
源,径纯山西北流,又西径玉笥山,又西为屈潭、罗渊,即今巴陵郡是也。纯之为(守)[字],有纯一不杂之义,乞改岳为纯。」从之。绍兴三十一年十二月五日,御史中丞汪澈言:「绍兴二十五年,臣僚(自)[白]札子,谓岳飞既已伏诛,岳州与其姓同,本路诸司审度,妄引汨水与纯水合源,乞改岳州为纯,额为华容。臣切谓岳飞之叛与不叛,固自有公论,以姓同而改州名,尤悖于理。恩、恭、严、徽、赣五郡易名,初非以姓同也。且岳之为义,以南岳衡山相直而得名,自隋、唐至宋朝为望郡。英宗皇帝初在潜邸,尝领岳州团练使,及登宝位,升军额为岳阳。岳州之名,其来久矣。若以同姓而改,则五岳岳庙亦可改乎 又光州、光化军以避虏(邹)[雏]之名,易『光』为『蒋』,易『光化』为『通化』,尤可切齿。乞改岳州、岳阳、光州、光化军名额,一依旧制。」从之。
〔归州〕:兴山县山:原作「仁」,据《宋史》卷八八《地理志》四改。,熙宁五年废为镇宁:原无,据《宋史》卷八八《地理志》四补。,隶秭归县,元佑元年复。
绍兴六年八月六日,都督行府言:「归州旧属湖北路,昨缘荆南失守,权拨隶夔路。后来朝廷又差解潜充荆南府归峡州荆门公安军镇抚使,即系湖北分镇地分,止是不曾正行交割。今来王彦复为荆南安抚使,迁于旧治,屯泊大军,其归州合依旧拨还湖北。兼归州薄有税入,可助本府经费。」诏依。所有归州一带捍御,专委本司措置,不管疏虞。
绍兴三十一年四月三日,知夔州李师言上言:「归州去夔路最近,去荆南最远。建炎四年内,本路
钤辖司亦尝申宣抚处置使司,割归州隶夔路,至绍兴五年依旧拨还湖北路。今乞割归州复隶夔路,所有归州岁起湖北路钱依旧。」从之。
辰州:招谕县,元佑元年废隶沅州麻阳县。
沅州:熙宁七年以唐叙、锦、奖三州地置。
招谕县,太平兴国七年析麻阳县地置,隶辰州,熙宁七年来隶,八年废隶麻阳县。
麻阳县,熙宁七年自辰州来隶,八年省锦州寨地入焉。
卢阳县,熙宁七年以叙州潭阳县地置。
渠阳县,旧渠阳寨,元丰五年升为县,元佑六年省为寨,崇宁二年复。
靖州:大观元年升为望郡。
永平县,崇宁二年以渠阳县改。
会同县,崇宁二年以三江县改。
贯堡县,元丰五年置。
绍兴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知靖州覃敌言:「本州岛永平县并无居民,止有东林一团,户口不多,欲将永平县移就州城倚郭旧都监廨宇充县。」从之。
〔汉阳军〕:汉阳县,周即鄂州汉阳县地建军,熙宁四年废,以汉阳县隶鄂州,省汉川县入汉阳县,元佑元年复,绍兴五年废为县,七年复。
汉川县,绍兴五年废为镇,七年复。
绍兴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诏汉阳军依旧拨隶荆湖北路。以枢密院勘会,汉阳军旧隶湖北帅司,与鄂州对岸,实为唇齿控扼之地。昨来拨隶德安府,相去三百余里,缓急措置后时。兼近降指挥,湖北帅臣于鄂州置司。
故有是命。
绍兴五年十一月五日,诏汉阳军汉川县废为镇。
绍兴六年八月十五日,权发遣汉阳军高舜举言:「本军于熙宁四年曾废为县,却于元佑元年复。元符元年,知军茹东济陈论利害事件,遂不曾废。今来本军累经残破,户口减少,官吏之费,深扰于民。兼鄂州见屯大军,无盗贼之患,与承平日事体不同,若废为县,委是利便。」都督行府勘会,已札下汉阳军,隶鄂州,知县带军使,乞令(道)[遵]守。从之。
绍兴七年闰十月二十五日,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岳飞言:「汉阳军元管汉阳、汉川两县,最是控扼去处。后来湖北安抚司一时申请,废军为县,隶鄂州。乞复为〔军〕。汉阳、汉川复为县,依旧将汉阳(军)
(信阳县)信阳军:旧隶京西北路,绍兴四年隶襄阳府路,六年隶京西南路,十九年正月隶淮南西路,是年三月来隶。
荆门军:开宝五年,即江陵府长林县建军,以长林、当阳二县来隶。熙宁五年军废,二县复隶江陵府,熙宁六年废为长林县,隶江陵府「熙宁六年」以下文义舛复,疑是衍文。,元佑三年复为军。绍兴十四年八月十三日,诏荆门军当阳县废入长林县,官员依省罢法,从本路监司之请也。绍兴十六年十一月十四日,诏复置(判)[荆]门军当阳县,从本路诸司之请也。
元佑四年六月二十八日,湖北转运司言:「荆南长林县已复为荆
门军,其诸军指挥人额并差拨屯驻人数,并合(入)[如]旧。」从之。
『hth』续东阳志原批云:「此条移第廿二页第二行,接湖州条下。」:
《宋会要》云:嘉泰元年三月二十四日,诏婺州东阳县添置县尉一员,盖以臣僚言东阳县为婺州难治之县,而永宁又为东阳难治之乡。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七 州县升降废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