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宋会要辑稿

崇儒一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宗学

【宋会要】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以世雄、仲爰之言,四月九日诏复置宗学。初,元佑六年,宗室令铄尝乞建宗学。及毕工,以赐蔡确家。至是,令铄之父知大宗正事世雄及同知大宗正事仲爰言:「愿诏有司,复以初旨。」复以初旨:本书《帝系》五之一四「以」作「依」。故有是诏。

崇宁元年十一月十二日,宰臣蔡京札子奏乞所在诸宫置学,添教授。逐宫各置大小二学,宗子、世符二学(颂)[须]添置教授二员,量立考选法,月书季考,取其文艺可称、不戾规矩者,注于籍。在外住而愿入宫学者外住:本书《帝系》五之一七作「外任」。,听依熙宁诏书、元符试法,量试推恩。其学制从本司参定。愿入太学(集)[律]学者律学:原作「集学」,据《帝系》五之一七改。,亦听。应宗子年十岁以上入小学,二十以上入大学,年不及而愿入者听从便。若无故应入学而不入,或应听读而不听读者,罚俸一月。再犯,勒住朝参。三犯,移自(下)[讼]斋自讼斋:原作「自下斋」,据本书本门一之一三改。。即两人不入学,本宫本位尊长罚俸半月。三人以上并犯者罚一月,十人以上罚两月。重者申宗正司,奏取敕裁。

二十九日,臣僚上言:「窃观宗子既以三舍考校德行艺文高下优平之法,即与内外庠序事体一同。缘本司长贰并系宗室,臣僚欲乞诸宫学别以儒臣专提举学事,或选宗正寺长贰,专以学事隶之。庶使上下相维,几察异论,官师无苟简之弊,以称陛下敦叙教养甚盛之举。」诏诸宫学差宗正寺长贰提举。《玉海》置院别都,增学宫邸。

崇宁以知宗、同知宗兼领学事。

三年五

月,置睦亲宅、北宅、广亲宅大学、小学各一员。广亲、北宅、睦亲、西宅、周王,宫、大学兼领小学各二员。五年,改称「某王宫〔宗〕子博士位〔国〕子博士之上宗子博士、国子博士:原文「宗」、「国」皆作空格,兹据下文绍兴五年条「宫学博士后来宗子博士,位序立班在国子博士之上」一段用例及《宋史》卷一六五,随文补「宗」、「国」二字。。

靖康之乱,宗学遂废,诸宫博士共十三员,立三舍法。《事类合壁》:宋朝胄监之外,复立宗学。始创于神宗,至崇、观而大备。中更祸乱,宗学遂废。南渡草创,为屋数楹,暂寓临安之睦亲宅。更化之后,以罗仲舒、范楷奏请,有旨迁睦亲宅于他所,而尽拓故基以为学焉。

大观元年十一月,承议郎、充睦亲宅宗子博士勾祖武札子:「伏见宗学,昨已蒙朝廷增复博士员缺。然一学规矩,责在正、录举行。今止以宗(学)[子]为之,其学生类皆同宫见属,纠正申举之际,未免或有牵制。欲乞凡当宫学生及一百以上处,并依大学、辟雍法,差命官正、录各一员。仍以宗子正、录副之。」从之。

十一月八日,南京外宗正司状:「承崇宁四年十月十四日敕:内外宫学正、录阙,并从朝廷差命官。续承崇宁五年二月四日敕:内外宫学正、录,可依旧条差补;所有差命官指挥,更不施行。」

二年三月戊午,两官仲緎唐突言:「宫学无官,宗子三经」公试不中,乞特与升补内舍。「有诏放罪,而大宗正司执政当行故也。

八月三十日,诏曰:「先王宾兴万民与教国子之制,比尝考之,其义不同。大司徒以六德教万民,而师氏之教国子则三德;以三行教万民,而于国子则三行而已。详于训士,而略于治亲。所教之道殊,

亲亲之恩异故也。崇宁教养宗子法,虽未究尽,然异于天下之士者,亲亲之恩有在乎是。今虽尝仿辟雍、大学修立制度,可参酌轻重,降于内外学法,使易以跋及,乐于劝向,以示惇宗亲厚之意」。《宋史长编》:九月己未,御笔:「宗室升贡试,或不中,自今许入国子学。」初,学制局议遣归本学,止以为庶士。既得辟雍,不可薄于宗亲。故有是诏。

三年三月十六日,朝散郎、礼部尚书郑允中奏:「乞同宗子中,上舍第而文行有称者,为宗子学官。庶几郎从其类,易以表率。」从之。

九月二十九日,御宝批:「知大宗正、同知大宗正事官既为属籍之长,兼见领管勾宗子学事,可并依宗正寺少卿例,诣学提按,及签书本学职事。」

四年八月乙酉,诏:「宗子升补上舍,系比旧日宗室应举之人〔得〕解,其赴贡士举试得解:原无「得」字,苗书梅等《宋会要辑稿 崇儒》(河南大学出版社二○○一年九月。下称苗校)据《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补。今从之。,系比省试。今不经殿试,便分三等命官,缘熙、丰未有此法可依,贡士已降指挥,并留俟殿试。其上中等人,遇唱名取旨。」

闰八月甲寅,工部尚书李图南上《宗子大小学敕令格式》二十二册,诏付礼部颁降。

政和二年四月庚戌,礼部言:「大观三年,贡士并宗子上舍,与进士同释褐,就琼林苑赐宴。今合取旨。」诏宴就辟雍,仍用雅乐,差知举蔡疑押宴。

四年,小学生近一千人,分十斋。十二月,颁《小学条制》。立三舍法。

五年五月,试小学生,优等四人,赐上舍童子出身。政和学制,宗正卿总治宗子大小学之政令,少卿贰之。

重和元年十一月九日,臣僚言:「诸宫学官承前弊,不暇升堂,则例皆传送口义,令诸斋抄录,以为文具而已。余事废弛,不言可知。欲乞严赐诫 ,诏令大宗正司检察措置。今看详,宗子学官不升堂讲书,合从违令笞(土)[士]科罪。今承朝旨,称有废慢,重寘以法。欲宗子学博士应讲书不集众升堂者,增从杖八十科罪。」从之。

宣和二年八月五日,中书奏:「元丰法,在京小学,止有就傅、初筮两斋,无直学等。」于是罢二舍教谕,选太学生为之。

三年六月二十七日,增置西南外宗院教授。

高宗绍兴三年六月二十三日,知大宗正丞谢伋言:「臣尝读《真宗皇帝实录》,咸平间,使辅臣选醇儒,授南北宅将军以经义。其后,常遴择名德之士以充其官。比年以来,选用寖轻,至或久阙正员。簿书期会之吏,得以摄事,使宗室何视以为模范哉 其大小学教官,欲望明诏三省遴择儒臣,以专训导。」诏各选一员。

四年,始置诸王宫大小学教授二员。隆兴省其一。

五年四月七日,同知大宗正事士禚言:「检准尚书省札子,知大宗正事仲琮申请数内一项,诸宫自来差教授官一十三员,记室一员。即今全阙。今先乞差大学教授二人,小学教授二人。伏望差注,其人从请给,并依在京法。」有旨依,仍令吏部讨论条具,申尚书省。本部将绍兴重修格检揭,即无宗子大、小学教授注格,按牍。取到大宗正司状:「宫学教授,后来改为

宗子博士,序位立班在国子博士之上。请给人从视大学博士。契勘在京系诸王宫大、小学教授,今欲依大宗正司供到事理施行。」从之。

二十九日,秉义郎赵公智言:「赵不(见)[凡]先系从义郎赵不凡:原文作「赵不见」,据下文及《宋史》卷二四七《赵士禚传》改。,宗学内舍生,有中等校定作免解人数,有旨特与换授宣义郎。公智先系宗学外舍,升补内舍。若比大学罢三舍恩例,合得免解。至依赵不凡例至:疑误。,换授文资。」诏赵公智特换授左承奉郎。

六月七日,礼部言:「诸王宫大、小学教授钱观复奏,乞复置宫学。送礼部,与所属曹部同共勘当,申尚书省。今据国子监状,祖宗朝凡宗室事,大宗正司治之。玉牒之类,宗正寺掌之。政和学制书:宗正卿总治宗子大、小学之政令而掌之,少卿贰卿之职事。崇宁以来,知大宗正司、同知大宗正事,兼领主管提按签书学事。今来宫学所隶宗正司与宗正寺,即本监难以指定。欲乞取会逐处指定施行。勘会诸宫教授,自嘉佑以来设置,仍立讲书课试规罚之法。累经兵火,元立一司条法,已是散失。见今国子监有政和学制,内该载宗学法令,有简便可行于今者。欲就国子监关借,抄录奉行。所有宗学一司条法,欲乞搜访,以备采择。合行事目,条画遵守。」从之。

七月六日,太常寺言:「大宗正司关称,已修盖大、小学了当。本寺欲乞今后每遇太庙别庙大祀,所差宗室充献言行事,前三日致斋,欲依本司条法,于学舍致斋内前一日于本庙

致斋。欲乞申明行下。」从之。

八月十九日,诸王宫大、小学教授钱观复等言:「今具本学条画事件:

一、宗子昔分为六宅,凡宅又各有学,学皆有官。今行在惟有睦亲宅一处,专以居南班官。其子弟之系外官者无几,所余外官无宅,散在民居邸店者不可胜数。欲尽令入学,则睦亲宅见在散居五间,除教官二员,各得直舍屋一间外,余讲堂三间,更无斋舍可以容处。欲各就宗子所在,讲说训导,非特与民间混杂,所居褊隘,又散漫不一,难以遍诣。欲乞就睦亲宅附近踏逐空闲地基,增广学舍,令应干到行在宗子,皆得入学,庶使内外宗子均被教养。

一、契勘国朝自嘉佑三年诏诸宫置教授,治平元年添置讲书及课试规罚之法,其制未备。至崇宁、大观间,诸宫各置博士十三员,立为三舍,升补与贡士一体,其法甚详。令创复宫学,止是行在及绍兴府南班宫邸,各置教授二员。嘉佑、治平讲书课试规罚之法,已经兵火,无有(生)[存]者。今乞删修见今合行条制付本学,以凭遵守施行。

一、宗学法,合轮讲书。今来宫学大学生人数至少,年格虽及,而经书全未通诵,尚须点授。若遽以大经义讲说,则义难开晓,恐成躐等。欲乞且讲《论》《孟》,可使易晓。候至稍通经旨,仍旧大、小经轮讲,庶以渐进,不为文具。其小学生日逐点授,或作诗对。所有大学生,年虽应格,学未成就,亦乞且依小学例,点授功课。其有学业

稍通,自依大学法。」并从之。

十二年七月,时因有宗子犯法,己卯己卯:《中兴小纪》卷三○作「乙卯」。,上谓宰执曰:「见宗学教官,今日率宗子讲书,作功课,庶使用心,不为恶事。」

十月己亥,上谓宰执曰:「今后宗子,许(令)[于]所在入学于:原作「令」,苗校据《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改「于」,今从。,令与寒士同处。仍别作斋,庶尽变积习,异时文行有可取也。」

十三年六月十九日,西外宗正司言:「据宗学教授李若虎申,敦宗院宗学教授与诸州教授事体一同,所有就任磨勘及荐举等事,乞依诸州教授条例施行。」从之。

七月二十六日,诏:「西外敦宗院宗学教授,许礼部、国子监长、贰依诸州教授体例,通行荐举。」

九月二日,同知大宗正事士太言:「臣仰惟朝廷崇建大学,教养多士,升黜之法备具,甚盛典也。而宗子亦蒙遴选师儒,置学教导。其间秀俊,虽可取之人,若未旌别,或不能自达。欲望许令宗学教官,如宗子有文艺可称,行已修洁者,保明以闻。乞量材升擢,或赐召试,其文理优长者,特与补授文资。庶几人人知劝,将见异材间出,以副圣主乐育之意。」上曰:「若令保举,恐其间有人情。可令保明申尚书省,取旨引试,庶得实才也。」

十二月五日,礼部言:「知南外宗正事士謜保明到宗子学谕李轸在学实及二年,委是文艺卓然,众所推誉。乞与免解。」诏免文解一次。

二十七日,礼部言:「昨在京日,有宫学教养在京睦亲等宅,宗室在外,就西南两外宗学教养,每遇科场,不以已未有官,并听赴国子监、

转运司请解。及无官,非袒免亲,许赴国子监取应。本部契勘,除内外宗室,须应举取应,自合遵依见行条法指挥外,昨在京日宗子学法,系行三舍。后于绍兴五年六月内,复置诸王宫大、小学,所有见在学教养宗子,许依进士科举法取应。未出官者,亦许入学听读,实及一年,方许参选出官。愿就举者,听。」从之。

十四年二月二十五日,户、礼部言:「准同知大宗正事士页奏:乞应行朝在外居住有官无官宗子,愿入学者,并许令赴宫学。仍依州学例,每日量给饮食。契勘今来应有官无官宗子,并许入学。切虑本学难以辩验指实。欲乞遇有入学宗子,须先经由大宗正司陈乞,令本司审实保明,开具年甲、三代、宫院,报宗正寺,行下官学,照会收管。兼契勘在京宗子,分隶六学教养。大小生员,各有立定人额。今欲置大、小学职事人各五人,大学生五十人,小学生四十人,通一百人为额。仍将入学宗子,并依州学例,日给饮食。内在京六学宗子学制有学规、斋规,并小学规,并系增损大学之制。今来合行申严,遵守施行。」并从之。

十一月一日,礼部言:「诸王宫大、小学,祖宗朝睦亲等宅宗子学,旧制〔置〕教授置:原脱。依下文「依旧制差正、录」例补。。崇宁四年,改为博士。绍兴五年,复置诸王宫、大、小学教授,教导诸宫院宗子。宫学教授与宗子博士所掌事体一同,见今遵守。今来乞复正、录,按政和学制书所载,宗子学正、录以尊卑序差,即得尊而不任事

者,听以次选。本学欲乞候修学舍就绪日,依旧制差置正、录。本部欲依所乞。」从之。

先是,赵不溢乞复置宗学博士、正、录,于是礼部看详,从其请也。《文献通考》:十四年,建于临安,学生以百员为额。大学生五十人,小学生四十人,职事各五人。置诸王宫大、小学教授一员,在学者皆南宫北宅子孙。若亲贤宅近属,则别选馆职以教授焉。

礼文之盛,诚阙典也。欲望睿旨,应行在宗子,每遇春秋释奠,并令散斋致斋,就太学〔倍〕〔陪〕位。所有诸路宗子,随其寄遇郡邑,亦令与此盛礼。庶几养成天校,益见秀杰。岂小补哉!」从之。 十五年八月六日,诸王宫大、小学教授陈孝恭言:「臣切观陛下肇新大学,教养之法,莫不备举。每岁春秋上丁释奠,自大学以至郡邑,笾豆簠簋之陈,登降楫逊之节,威仪孔昭,神明顾享。儒者荣观,莫此为甚。然臣切谓陛下亲睦九族,建宗子学,置教授官,而每岁宗子不获与上丁释奠之列,以

十六年六月八日,诏:「宗子不()人,与免文解一次。」以西外宗正司言「在学二年,文艺卓然,众所推誉」故也。

十七年七月十日,诏「宗子子涣特与免文解一次」,以西外宗正司言其「在学日久,文艺为众所推」故也。

二十年五月七日,诏「宗子学谕公回特与免文解一次」,以知南外宗正事士浯言「公迥在学,实及二年,文艺卓然,众所推誉」故也。

二十六年六月十六日,通判泉州黄祖舜言:「仰惟国家,祖功宗

德,子孙炽昌,怀负才能,固不乏人。然不加之训导,则虽有忠如朱虚、贤如河间、德行如东平,将无以自见矣。臣窃见仁宗皇帝朝,以吴充为吴王宫教授,方正清谨,名重一时。尝于宗司辟除听事,施设讲席,教导有方。秩满,作《宗室六箴》以献。当时命录赐南北宫,缙绅荣之。今西外、南外敦宗院,虽有教授,未尝讲说,宗子无课程之规,徒事虚文,无益治道。臣愚欲乞自今以往,谨择教官,以经明行修之士充选。间日讲说,课习程试如大学之制。岁终,以诸生程文真卷缴申礼部,下太学司业博士看详。词理优长者,与免文解;文学超异者,特与推恩。教授训导有功,亦乞量加褒擢。以此激劝,庶有成 ,仰副陛下惇忠睦族之意。」从之。

二十七年六月二十五日,诸王宫大、小学教授陈棠言:「睦亲宅南班官及其子弟讲解传授,旧制具存。向缘创复之初,有司建请,以未能通经,乞且讲《论》《孟》。至今逾二十年,唯讲此二书、周而复始,学官夫于申明,无有以六经讲授者。况今学校科举,正以经术为先。而宗学讲经,自有成法,特未举而行之耳。欲望令有司检会宗学法,将大、小经仍旧讲。」从之。

陛下偃武修文,崇儒重道。学 八月四日,宗正丞吴景戚言:「伏(检)[校]之设校:原作「检」。依下文文义改。, 于幅员。惟是宫学兴复,既已历年,止有敝屋数间,萧然环堵,释菜无殿,讲说无堂,逼近通衢,又无廊庑,师儒斋几,卑隘浅陋。生徒诵读游息之地,抑又

可知。岂有仙源流衍,英材众多,傅经肄业之所,乃苟简如此邪 迩者学官尝有陈请,事下有司,行移会(间)[问],犹未营造。意者官司财用有限,力未能及。欲望捐内府之钱,建立黉舍,以幸宗室。乞于(令)[今]宫学之侧,令临安府计置,度量修盖。」从之。

三十年,孝宗为建王。时光宗与庄文魏王就傅,以王十(明)[朋]兼小学教授。

孝宗干道二年十二月十五日,知西外宗正事赵子英言:「西外敦宗院宗学生公诜等状,乞依南外宗学已得指挥,于宗子月给将仕郎绫纸内,取拨一道,变转价钱,专充宗学钱粮。乞下福州依例施行。」从之。

淳熙元年六月十五日,西外宗正司言:「训武郎主管台州崇道观赵不麈,因子姓搔扰市户,强取民财,奉旨不麈、善诱送西外,善评,汝资送南外宗学教导。今据宗学教授陶敏功申,不麈年六十六,见患风疾,窃虑医药饮食之类不便,别(教)[致]不测。欲乞许令自便」。从之。

三年九月二日,知南外宗正司赵不敌言:「乞依西外宗司公使库岁给钱数,每次给降不理选限将仕郎绫纸二道,下泉州转变见钱三千贯文省付本司,充三岁公使。仍自今年为始。」从之。

四年五月二十一日诏:「西、南两外司宗子,元犯凶暴杀人至死,永锁闭拘管之人,遇恩赦别行取旨外,其不带《永》字,已经展年人,量元犯(经)[轻]重,如已经赦,合行放免者,与放免。」从判太宗正事嗣濮王士輵请也。

十二月十九日,南外

宗正司言:「本司昨缘住罢卖酒,公使匮乏,无可支遣。乞依西外宗正司例,岁给度牒。」诏户、礼部于泉州合起发钱内支拨三千贯,其度牒更不给降。

五年闰六月五日,诏:「大宗正司诸宫院医官,特令更添置小方脉一员,共三员,宿直祗应。」干道五年八月十三日,同知大宗正事士籛言:「元差宿直医官三员,近降指挥减罢,止差小方脉一员。乞依绍兴府大宗正行司例,更存留大方脉一员。」至是本司复请添置,故有是命。

六年三月二十八日,新除右監門衛大將軍忠州防禦使權知大宗正事不(息)[ 癸]言忠州:《宋史》卷二四七作「惠州」。不息:上引作「不 癸」, 適《水心文集》卷二六《趙公行狀》亦作「不 癸」。:「蒙恩特换南班,有司创置,合陈请事件:

一、不息系外官换授南班,格法不同。所有请给支赐,乞依累政宗官已得指挥,依旧法全给。

一、西南外宗司皆有公使钱物,唯大宗正司日前多是三公、使相知判,各人自有岁赐公使等物,不曾陈乞。今不息系庶官换授,若不陈请,窃虑陪费不赀。

一、在法,遥郡防御使,不该差破书表客司,抱笏殿侍,盖为南班依官序差破。今来不息系管宗司职事,并趁赴朝参,难以无人使令。乞逐色各特差一名。

一、不息已系转至朝奉大夫,今年初遇大礼,合该奏荐子孙一名。乞依前宗官令已得指挥,于文资内安排。」

招并从之。内公使钱,缘不息官系遥郡支给,令户部每岁特支钱五百贯。候转官至应给日住支。

七年,英国公未就传,大理正王尚之乞选儒臣

为东宫小学教授,上令讨论典故。正月二十六日,以正字杨畅兼皇太子宫小学教授。

四月十五日,右领军卫将军陈龟年以伴读皇孙《孝经》《论语》终篇,迁秩。

八年七月十七日,知宗正事不(息)[ 癸]言:「宗室犯罪,未至拘管,乞于诸王宫学置自讼斋,使之循省。」赵雄等奏:「若附太学自讼斋,规矩见成,不劳措置。」上曰:「不若只(今)[令]宗司自盖造。」

十年五月三日,诏增置小学教授一员,以何澹、郑锷同兼。

十二年四月二十四日,澹及罗(黠)[点]兼皇孙平(赐)[阳]郡王府教授罗点:原文作「罗黠」,《宋史》卷三九三作「罗点」。又:「阳」,原作「赐」,据《宋史》卷三七《宁宗纪》一改。」

十四年十二月十四日,权知大宗正事不黯言:「乞将西、南两外敦宗院及诸郡县主宗室、宗女、宗妇,合得孤遗钱米,委本路提刑常切觉察,遇有积压不支去处,严催督,庶假监司之势,宗室获免饥寒。如有提刑党庇,遵奉不虔,亦乞施行。」诏令户部检坐见行条法指挥,申严约束,毋致违戾。

十五日,诏大宗正司减后行二人、巡视亲事一人、衣粮亲事官一人、步军司差到看管兵士二人。以司农少卿吴燠议减冗食,下敕令所裁定,故有是命。

十六年二月一日,诏敦宗院改为睦宗院。

八月二十九日,知大宗正事不黯言:「西、南两外司官属,只有宗教一员系选人,无许举改官之制。乞特降指挥,许每岁发改官状一纸举宗教。」从之。

绍熙二年二月十四日,大宗正司言:「太保安德军节度使充万寿观使嗣秀王伯圭奏:本位南班宗室,合与不合

主管事 」诏特依所乞,令就行主管。

六月二十二日,诏皇伯太保嗣秀王伯圭除判大宗正事。

二年七月二十七日,宰执进呈礼部、国子监看详到王奭乞选择宗属附大学教养等事,上曰:「祖宗别设宗学之意,所以优待宗子,自是难令衮同在太学。」先是,诸王宫大、小学教授王奭言:「宗庠之设,凡事具文,有名无实。欲量立数十员之额,于宗属中择其年少而未仕,与夫有官而年未及参选(若)[苦]贫而(顾)[愿]自奋于学者,依国子生附太学例,于大学辟一斋以处之。就于公厨日添钱粮养赡月书季考之类,皆可责办。」学官令尽用太学规程,礼部、国子监看详:「今若移宫院之学于上庠,又以学官业宗子规矩,即与祖宗旧法不同。且如崇宁元年指挥,罚俸勒住朝参等事,皆非用太学规程。兼宫学教授既有专职,难以更贵学官兼领。进呈之次,故圣谕如此。

(崇宁)庆元六年十月七日「庆元」前:原有「崇宁」二字,眉批又注云:「崇宁二字去」,故兹删除。,诏:「西、南外宗司官,岁举教授改官,许逐司每任内互举一次。」以知南外宗正不戒、知西外宗正公迥言:「淳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九日敕节文:外宗官,许岁发改官状一纸,与本司教授。照得二宗司官教授宗司:原作「司宋」,据上文乙正。,皆以三年为任。初一年可发一纸,至第二、第三年,见在教授,不可再发。又别无可举之官,乞各将任内合发宗学教授举状,两司只就岁发未尽之数,通融互举。」故有是命。

嘉泰元年四月十九日,诏将潜邸府改充开元宫,并

大宗正司。却将大宗正司改作百官廨宇。

开禧七年七年:原书眉批:「案,开禧止三年,此七年误。」。八月癸卯,复建宗学,置博士、谕各一人,弟子员百人。

嘉定七年五月二十四日,都省言:「本朝典故,在京旧有宗学,西南两外宗司,亦各建学。渡江以来,西南两外宗司置学如旧,而行在宗学尚未修复。」诏三省条具以闻。

八月二十六日,诏临安府踏逐空闲地,建宗学。其学置六斋,生员以一百人为额。遇补试年分,申请补入,隶祭酒司业,置宗学博士、宗学谕各一员,前廊职事四员。每斋长、谕各一员。其合行事,令国子监长、贰条具申尚书省。

八年四月五日,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危稹言:「窃惟宫庠乃国家亲睦教养之地,伏自绍兴复置以来,因陋就弊,阙典甚多。尝阅按牍,检会嘉定七年二月二十五日都省札子,范择能申请:『乞将本学殿堂后睦亲宅空闲位子壹所,量加修葺,展入宫学,以充讲堂斋舍。』已札下临安府,差官相视地段,打量画成图本,检计工费外,欲乞检照临安府已申事理,早赐施行。」诏今封桩库支拨官会三千贯,付临安府,委官同官学计置,如法修盖。

九年十二月五日,尚书省札子:「勘会昨已降指挥,兴复宗学,令隶祭酒司业。今来已将诸王宫学重行建造,合与改作宗学。仍参照国朝典故,宗学旧隶宗正寺,合议施行。」诏将诸王宫学改作宗学,仍隶宗正寺施行。同日,诏将诸王宫学改作宗学,仍照国朝典故改隶宗

正寺。《文献通考》:改教授为博士,又置宗学谕一员,并隶宗正寺,在太常博士之下。谕在国子正之上,俸给赏典,依国子博士及正体例。于是宗室疏远者,皆得就学,而彬彬可观矣。旋有旨复存诸王宫大、小学教授一员。

十年正月十四日,诏宗学博士班序在太常博士之下,宗学谕班序在国子正之上。其请给人从赏典等,并依国子博士及国子正体例施行。

三月十九日,宗正寺言:「宗学合行事件:

一、本学生员,照得期日已迫,恐妨补试。今欲且照已降指挥,将应曾得解宗子,附国学补试后场引试。所有合取员额,候引试讫,具终场人数申乞,取放施行。其合格人,依太学例,帘试讫妆供外,有阙额未补之数,合候后次补试,申取指挥。

一、放待补,今欲于逐举解发人数之外,亦与量放待补。每百人取一十五人为率,逐处给帖,前来妆试。若人数不及,照数取放。

一、外舍生,太学每岁二十人校定一人。今欲以一十五人校定一人,零分亦校定一人。

一、私试太学,每一十人取一人为合格,零分亦取一人。今欲以八人取一人,零分同。

一、公试太学,通榜二十人取三人,内鹃二等约三十五人取一人。今欲以五人取一人,内第二等以二十五人取一人。如有外舍校定,方许随榜据阙升补。以未有校定,依太学追补法。如追补不及格,理作校定用。

一、内舍生,太学每一十人校定一人,零亦校一人。

今欲以七人校定一人,余分同。上舍试年分,十分为优;非上舍试年,(入)[八]分为优八分:原作「入分」,据上文改。;余平等,次年奏名。若未有校定,不该升补者,以所得分数,岁终理为校定。

一、上舍试,太学间岁一试,每一十人取三人,分优、平二等。约一十二三人取一人,入优等。武学三岁一试,每三人取一。今宗学人数不多,欲以三年一放舍试,亦与三人取一人。内舍须及一十人,方放优等一人。

一、解试满年外舍生,太学约一十三人取三人。照得宗子赴监试系七人取三人,今欲以宗学满年生,依监试例,七人取三人。

一、两优,今欲以两入优等人,许赴殿试。除宗室舍得升甲外,视科甲高下补官,仍特与堂除教官差遣外,有中等、下等上舍,亦与依守年法赴廷试,并随科甲高下补授。宗室自有升甲升名体例,更不用攀用太学上舍恩数。将来生员增多,内舍及二十人以上,所有两优恩例,却申取指挥。

一、每月私试差官,今照监学训,合差宗博、宗谕充考校官,宗寺长、贰轮充监试外,有封弥誊录官,合委本寺丞、簿轮充。缘本寺簿时暂兼宗学谕,若令封弥誊录,委有相妨。今欲将封弥对读以丞充摄外,其剩录,权差本学监门使臣兼监。所有逐官,从例合破添给食钱。本学卷子数少,欲照监学官例,权从半支给。其使臣,本学量行支破,候成次序,别差宗谕。其丞、簿,却照监学例施行。

一、补试差官。今照得太武学补试本学,

除留正、录一员在外主行规矩外,余官尽行入院考校。今来本学只有博士及宗谕共二员,并合入院。照得初放补试卷子必多,窃虑考校不办,欲就院内共考校。及封弥、对读、誊录官,亦乞就差监试帘外官。

一、每月私试及公试、补试,纳到试卷,照得卷子兼合用印。所有木龊印、条印,乞照国子监例,径行雕造外,所有试卷,并封弥,誊录印记,行下所属铸造。

一、斋舍讲堂,合行命名。今欲权作四斋为额,从本学官撰拟,作「立爱」、「贵仁」、「大雅」、「信厚」,堂名作「明伦」。

一、职事。今欲通置学正、学录各一人,仍兼直学、学谕。各月给三千,每(廓)[廊]斋长、斋谕各一人,月给各一千。照得宗学建立之始,方行收补生员,所有大小职事,本学即未有校定分数可差。候补试开牓后,权于三名前选差属行稍高者充长、谕,权兼前廊。仍候岁终校定,及将来私试第一人、公试三名前,从本学正行差补。一、吏额。今欲差置职级、手分、楷书、正、录司各一名,共以五名为额。除本学见管二名元额,与理年递趱,余三名欲于他处官司且权行踏逐,抽差能书写、谙知行遣人补充。仍照寺监体例讫递迁。所有各人请给,欲照宗正寺见帮勘胥史资次等鹃。内职级依本寺正胥史例,手分依正胥佐例,贴书楷书并依权贴书例,正、录司依国子监正、录司例,请给支破外,其职级年劳解发恩例,取自朝廷指挥,送敕令所修定施行。

一、诸色等人,照得本学已立学舍,所有官钱物、书籍、柴米等,合差置专知官一人,于刑部差副尉充,立界更替。库子一名,同共掌管;攒司一名,并要能书写攒筭。内攒库仍各召保职,委有行止无过犯,库子须要有家产抵当人。公厨并供学官厨子共二名,饭局抬盘子一名,茶酒司一名。两廊四斋,共且置正斋仆二人,贴斋四人,甲头一人。逐人合支月给钱等,并乞照监学,请月给则例支破。

一、监门、监厨、巡防军兵等,(合)[今]欲临安府差指挥一员,(先)[充]监门兼监厨,及于本府差拨将兵一十人,充巡防看管,半年更替。差二人充把门子。

一、逐月私试并以后公试、补试等,今欲照监学例,且招置书铺二名。遇试,投纳试卷及充誊录。

一、每月私试,合差誊录人。今照两学例,就差本学书铺外,仍于吏部差书铺五名。试日卷子多寡,却令本学募人。

一、在学生员,合日破羊菜柴米等,今欲照两学三舍生体例支破。

一、养士钱米,今宗学兴复之初,支费未有定数,生员未有校定。上舍、内舍欲且五十人为额升供,依外舍生例支破。及学官每月私试考校,并顾仆杂支审粮等钱内有从半支给外,一年约度共费四千五百余贯文,米二百五十余石。乞下户部相度,于放补试日,行所属作料次逐旋支拨桩管。本学置历收附,斟酌多寡,具数申宗正寺关支。委本寺丞点对,送学官差库照数支拨。仍每月开具日支钱米申

寺,候岁终,赍赤历帐状千照赴寺验数,照对消豁讫,具申朝廷,别行支降施行。

一、照得已降指挥,宗学仍隶宗正寺施行。所有本学应干合行事件,并乞照礼部、国子监、太武学体例施行。」并从之。

二十七日,国子监言:「承左右司牒到提辖行在权货务都茶场赵汝伋有亲子崇巩、亲侄崇揆、崇总,并临安府保明申到通判临安军府事赵汝适有亲子崇缜、崇徇,监行在榷货务都茶场赵师固亲子布允,并乞赴本监补试。照得前举(识)[职]事厘务官牒到宗子(赵)[赴]国子生补试,缘未立宗学,本监已行收试了当。今有宗学,见行开补。所有宗子月书季考等,并照太武学体例施行,亦合有在朝职事厘务官牒试宗子国子补试项目。缘昨来宗学失于申明上件项目,是致逐官牒到宗子赴国子补试,本监难以收试,申取指挥施行。」宗正寺看详:「补试宗子,照得在朝职事厘务官,如系宗室,自合牒宗学收补。」诏送宗正寺照应收试施行。

二十八日,宗学博士危稹言:「本学元系诸王宫大、小学,已降指挥改为宗学。其生员见行补入,所有昨来诸王宫学,承大宗正司训遣到听读生员内未曾请解人,委曾在学听读,系转入大小功课簿生员,通约不过一二十人,亦当念其向学之心。欲与许赴今来补试。」从之。

四月二十日,宗学补试所言:「宗学生补试,检照已降指挥,应举取应曾得解并在朝职事厘务官,牒

试宗子,附国子试后场引试。所有合取员额,候引试讫,具约场人数,申取指挥施行。今来已引试经义、诗赋一场,据封弥所申,终场人数共五百二(卷)[人]五百二人:原作「五百二卷」,据下文改。,乞指挥取放人数。」诏通放三十名。

二十四日,宗学博士危稹言:「昨备申终场人数,去后恭被省札,通放三十人。以终场五百二人论之,其数诚为稀少,难为取放稍多。特宗子解试例是七人取三人,省试则七人取一人,其选取之路本宽。今国家加恩皇族,又置宗庠,使由舍选以入,可谓隆厚。而制必稍优,以示劝厉。不敢比类解省试陈乞,止乞十人取一人,增放五十人,庶几上副朝廷建立宗学之初意。」诏更增一十名,以四十名取放。

朝廷所以兴复宗学之意,本以加恩皇族,宜有优异,以示激劝,缘宗子进取之涂素宽,难以太学舍法律之。况太学虽约一千四百人为额,而住学者多止三百余人。其外舍校定约七十人,则是名曰二十 二十八日,宗正寺言:「宗学博士危稹、主簿兼宗学谕钱抚札子,本学自补试放牓二日后,即行帘引,于四月三十日升供,可预沾季者,止有一十三人。五日后,虽间有参学人,即不在沾季之数。今来合引私试,方议区处,告假求去者日有其人。扣所以然,皆云人数既少,又多孤经,月试限以八人取一人,则一日纔可取二人。外舍限以十五人校定一人,则一岁纔可校人一。其选既艰,无以为铢积寸累之地。窃

人校一人,实则四人以校一人。故本学向来条具,乞用武学舍法,每月私试,与每岁外舍校定,皆欲以一十人取三人。比之太学虽若稍优,然宗子皆是实在学者。太学以实住学者四人以上校一人,本学以实在学者三人以上校一人,其所增初不为多。若依今来所乞,以见沾季人计之,岁终外舍校定亦不过四人而已。乞照武学舍法,取放私试及校定人数。俯念立学之初,宗子在学数少,特与照武学例放行。候将来补满一百人元额,却行别议规制。

一、本学补试,节次承降指挥,取放四十人。今来已有生员共一十三名,帘试参学了当。内一(右)[名]为患出假外,见供一十二名私试,承已降指挥,八人取一人,零分同。今生员止有一十二名,若照上项分数,只合取二名,无以示立学劝勉之意。照得武学私试,十人取三人。今来若照武学例取放,亦止该取四名。本学校定,承已降指挥,一十五人校一人,见今(往)[住]学生员共一十三人,若照上项校定人数,尚未该校定一人。照得武学外舍生例,十人校定三人,零分亦校一人。今来若照武学例,并筭零分,亦止该校四人。更合取自指挥。本寺照得宗学建立之初,参学生员尚少,若不权从所申,则无以示劝诱之意。」诏权依宗正寺所申,候将来取放生员及额日,却依元降指挥施行。

十一年二月二十日,宗正寺言:「宗学申,本学公试,已降指挥,照武学例,附

太学公试场引试。所有试院合支公使支供等钱,并杂物油酒等,今比拟下项:一、公使吃食等钱,今欲比附武学公试合支则例。一、宗正寺长、贰入院升补并将带人吏,今欲比附国子监长、贰入院升补并将带人吏则例。一、院内主行文字人吏二名食钱犒设等,并就差诸色祗应人合得引试犒设,今欲比附国子窠手分贴司并武学引试祗应等人合得则例。一、应于合用纸札、朱紫、柴炭、油酒杂物之类,并乞从诸司官比拟,条具数目,支拨施行。」从之。

十二年五月十九日,宗正寺言:「宗学职级年劳解发恩例,照得国子监人例年满格法,系补职级及五年,通入仕及三年,解发赴吏部补官。今来宗学与国子监事体一同,所有人吏年劳试补比换等事。乞依国子监见行格法体例施行。」从之。

京官司欲照六曹寺监此名疑有脱误。,一体施行。从之。

十二年八月三日,臣僚言:「大宗正司专纠合宗盟之职,所宜望实素着,乃能观听具孚。今以嗣秀王兼总,深为允当。乞今后除授知宗,须择老成更练之人,庶几肃示表仪,同归信厚,尤称陛下强宗之意。」从之。详见《宗室杂录》。

十四年三月八日,类试宗学公试所言:「宗学兴复之初,补中生员四十人,公试取放,每十人取放四人。嘉定十一年公试终场三十二人,申明朝廷,令第二等取一人,第三等取放二人,余九人并作四等。嘉定十二年公试终场二十六

人,再行申明,于第二等、第三等内各增放一名。十三年公试十六人,亦依十二年例取放。今来公试五十二人,所乞第二等、第三等,各行增添取放,兼照诸经多寡不齐,通融混取。」诏:「宗学公试与于第二、第三等内更添放一名,余并作第四等取放。仍将诸经通融混取。」

四月一日,从事郎行宗学谕范楷札子奏:「臣备数宗庠,职在训谕。兹遇陛下加惠同姓,增广黉宇,经始不日,幸已落成。桥门显敞,堂庑深邃,规模鼎新,群日增焕。甚盛举也!然学馆虽盛,而教养之事犹未尽备。臣不容不冒昧言之。臣闻五学之建,上亲为首;同姓之蕃,近属尤亲。国家始立宫学,所以训诸王之近属;继创宗庠,所以徕四方之宗亲。因其初意而增崇之,非固欲使新间旧、疏踰戚也。今睦亲之宅,广为学宫;教授之官,转为博谕。曩之宫学,一变而为宗庠矣。由试而入者则预教养,而前日近属之亲尝列为弟(干)[子]员者,反不获周旋于其中。一遇讲说,仅得旅进退于馆下,寄一食于公庖而已。虽有勤敏嗜学者,思欲登名于籍,有不可得,甚非国家亲亲之始意也。又况学校之广十倍于前,而养士尚仍其旧。区宇宏大,弦诵寂寥,亦非所以崇教化、肃观瞻也。曩者中兴,初建太学,每岁二补。其后,岁一补。又其后,始三岁一补,着为定式。盖创建方新,招徕贵广,理所当然。今必拘三岁而一试,复限以已请举之人,员额不宽,来者宜少。夫亲者

既不获与,疏者又未尽来,虽儒馆之新,恐直为观美耳。欲望圣慈,俾前隶宫学诸生,并特许附公、私试。其公、私试皆中选者,即与正补。宗学生凡隶宗盟者,仍于今岁特与放补一次,不以请举为限。因复诸王宫大、小学教授一员,以广训迪。俾诸王近属之子孙,年十五以下者,亦许试小学生。如是,则远近宗属,皆相勉以兴于学。以厚人伦,以睦同姓,顾不韪欤 臣不胜拳拳。」

后批送部勘当,申尚书省。本部连送国子监勘当:「今据本监申送,众官聚议,今据宣教郎国子博士许应龙等状申,令聚议,开具申礼部,备申都省,取自朝廷指挥施行。一、范宗谕奏札乞将前隶宫学诸生并特与附公、私试,及诸王宫子孙年十五岁以下者亦许试小学生,仍复诸王宫大小学教授一员。今聚议,照得宫学旧有教授,所以训诸王之近属。今宫学改为宗(祥)[庠],教授转为博谕,四方之宗亲由试而入者,皆预教养,而近属反不获预,申请委实允当。今欲乞复置教授一员,以广训迪。仍(今)[令]旧籍宫学诸生,并特附公、私试。如两试皆中,与补宗学生员。十五岁以下,亦许试小学生。庶几亲 宗属、长幼子孙,皆被作成之赐。一、奏札内又乞特放宗学补试事,今聚议,证得宗学昨来只与已发举人就补,所以来试者寡。虽两次取放,仅得九十名,自今在学不满三十人。今来学舍增创,十倍于前,合广招徕之路。欲从所陈,证太学

初建体例,特与放补一次。不以已请举为限,于今秋附试场,排日引试。仍乞先期行下诸路州军,晓示施行。本监所据众官聚议申到事理,备录在前。今勘当,欲从众官聚议申到事,备申都省,取自朝廷指挥施行。」诏从礼部勘当到事理施行,札付宗学。

七月十四日,宗学言:「(大)[太]学体例,有医官二名,以为坐斋诸生缓急疗治之备。今来宗学规模增广,生员众多,虽收太医免解生邵良臣一名,未曾申明请给,是致本人未专奉职。今照得太学有医官二名,分番宿直。每名除本监月支审粮钱五贯文外,有合药等钱,系属左藏库帮支。昨收太医免解生邵良臣,每月亦于本学支给审粮钱五贯文。所有合药钱,乞下所属帮收。」从之。

八月十三日,都省言:「仍复诸王宫大、小学教授一员。照得枢密院编修官正除,特与命词给告。今来诸王宫大、小学教授,亦合一体施行。」诏今后正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特与命词给告。

十六年十一月十九日,都省勘会行在大宗正司,近朝廷科降钱物,鼎新修盖,已一切圆备,合义指挥。诏令知宗宗丞,自今后照百司例,每日入局,不许在内居止,亦不许转借与人充解。

十七年正月二十七日,诏将宗学上舍与注教官差遣,仍在太学曾升补内舍人之次注书。先是,臣僚言:「国家中兴,文风尤盛。故虽麟趾之公子,亦皆亹亹学问,博古通今,英材辈出。陛下首建宗学,置

儒师之官,严书考之法,甚盛举也。故近者宗子繇宗学而出官者,援舍选之例,得为教官,诚是也。而宗子之在殿试科甲而为教官者,亦绝无而仅有。臣谓天族贵胄,非寒素之士。师资之间,诚意不接,则责善之道,或致相夷。故宗子之在舍选者,宜证殿试前名,优与差遣。其州郡教官,并不得差宗室。」既而都省送国子监看详,国子博士胡刚中等聚议:「宗室殿试第一甲人许注教授,系自干道年着令分明。宗学生由舍选而注教官,则始自近年复建宗学之后。比因臣僚奏请,今宗子在舍选者,宜证殿试前名,优与差遣,不许注授教官。都省批谓殿试第二至第五人,及太学两忧释褐人,并补文林郎、从事郎注职官。自第六召以下除教官外,止注判司簿尉。若别议优与差遣,窃虑阶官资序,有碍铨法。窃详都省所批,见得事理分明。臣僚优异之说,若与注职官,委碍铨法。若不许授教官,止令退而注判司簿尉,则非惟无以称优异之说,而殿试甲科、宗学舍选,却恐遂成虚文。」故有是命。

六月三日,臣僚言:「臣闻上之开设学校,贵乎教养之两尽;下之讲明学问,贵乎师生之相资。师生日亲,则教养无愧矣。臣读《学记》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遂尊然后士知敬其学。』三代之学,所以淑人心,粹化原者,亦惟范模之功是赖。仰惟国家设成均以风四方,创建宗学为我宋亿万斯年之计,猗欤休

哉!士生斯时,鱼跃鸢飞,抑何幸邪!谓宜(告山)[涵]养作成,光明 伟,追《棫朴》官人之盛,衍《丰水》数世之仁。超迈前古可也。而臣拳拳愚忠,有愿为(升)[陛]下告者。臣起自诸生,粗识学校事体。有司成以总其纲,列官师以任其职。月有私试,必公心去取,使营求者不得以行其私。旬有堂课,必详与批抹,而传斋者亦足以示其劝。点请生员,以扣击其所得;所复问难,以考验其所蕴。朝夕接密,而师生举无隐情。闻见既广,则器识自充。异日致君泽民之业,实基于此。今乃不然。臣不欲悉数其故,长贰有兼(识)[职],间不入局,则学官足纔及直舍,而旋即命驾矣。不闻延见佳士,尚何考德问业之可望 还舍既不许接见生员,自应质疑辩惑之无因。规矩昭揭,固非所以绳善类也。不肃则踰者无所忌惮。出假者节,盖欲其一意肄业也。不检者乃肆行而自贻伊戚。试有得失,各安其分可也。彼黜者乃诬谤喧传,至于下有司究问。此何等士风,而见于有道之世耶 负陛下教养之恩多矣。今之宗室非不备,饩廪非不丰 识治者谓有养而无教。是诚可咎耳。昔韩愈晨入太学,招诸生而诲之。视此,宁无愧乎 臣受恩思报,有见辄言。事有关于风化之大者,尤当不避仇怨。欲望圣慈下臣此章,以示三学,使知以天子学校为念,以诸生讲明学问为急。勿 私情,一洗旧习,丕变士风,不胜斯文之幸!」诏从之。

崇儒 宋会要辑稿 崇儒一 太学

太学

【宋会要】

建隆三年六月,以(右)[左]谏议大夫崔颂判监事左:原作「右」。《长编》卷二、《群书考索》后集卷二六作「左」,据改。赐之。 ,始聚生徒讲学。帝诏中使以酒

开宝八年,国子监上言:「生徒旧数七十人,先奉诏,令分习五经。内有系籍而不至者,又有住京进士诸科,常赴讲席。缘监生元有定数,欲以在监习业之人,补充生徒。」诏令元系籍而听习不阙,得(千)[予]秋赋。系籍而不至者,听于本贯请。其未入于籍而听习者,或有冠裳之族不居乡里,令补监生之阙。宋初,增修国子监学舍,周显德二年,以天福普利禅院建国子监。修饰先圣、十哲像,画七十二贤及先儒二十一人像于东西廊之板壁。

大中祥符二年四月,国子祭酒邢昺言:「欲望自(令)[今]补荫出身人,将来差遣,并须先于国学听书二年。候满日,本学牒送审官院,依条试验,方与差遣。」诏国子监:「如内有年及二十五以上,愿就差遣者,试习经书。或有讲学,据其所业,考试闻奏。」

庆历二年闰九月,天章阁侍讲、史馆检讨王洙言:「庠序之设,教化所先。自项学徒,未愻师业。国子监每科场诏下,许品官子弟投保官家状,量试艺业,给牒充广文、太学、律学三馆学生。多或至千余人,即随秋试,召保取解。及科场罢日,则生徒散归,讲官倚席。若此,但为游士寄应之所,殊无国子肄习之法。居常讲筵,无一二十人听读者。以圣朝经籍道崇,儒雅日盛,岂兹学校弗着彝规 必若稽于唐汉,率之令典,则虑改作为重,尚难丕革。诚能少加程约,亦将有所招来。况之前日,渐可驯致。欲望自今应国子监,每遇科场敕下,授纳取解家状日已前,须实曾附本监听学满五百日者,许投状。令本授业学官取文簿勘会诣实,依例召京朝官委保,方得取应。每十人之中与解三人。其未系监生欲求试补者,亦不限时月。每有一二十人投状,即逐旋量试艺业收补。只令在监听学,簿管姓召。仍每日讲筵,应系听读生徒,并于本监授业官前亲书到历。如遇私故出入,或疾告归宁,并于判监官处具状乞假。候回日,于名簿开记请假日数。若满一周年已上不来参假者,除落名籍。大率数年一遇科场,若听学五百日者,许取文解,在其间游息之日多矣。然于学校之版、齿位之叙,必众于今日也。愿下学官参议施行。」诏国子监详定以闻。本监请:「自今去经试补学生去:疑误。,并依起请,听读满五百日,方许取解。已得国学文解,省试下者,止听读一百日,许再请解。并十人与解三人。所有逐日听读,亲书到历,如有请假,托人代书,其不到及代书人,实殿三举,仍落名籍。学官故纵者,科违制之罪。律学即日一仍旧制。释奠先圣,学官帅生员陪位,近岁多不遵行。自今每遇释

奠,见在监听读生员,并须陪位。学徒 居,宜较文艺,以激进修。自今后每月两次轮差学官两员出题目,量加考试,第其优劣。唐置六学,皆品官子弟充员。其庶人子弟,亦有四门学。今国学除七品已上子孙许召保官试补外,八品以下至庶人子孙,例不收补。自来虽有此条贯,每遇科场,多有冒称品官子孙,难以详别,致容假妄,或兴讼诉。自今欲依仿唐制,立四门学,以八品以下至庶人子孙补充学生。不唯渐革偷薄,亦以示国家育材之广也。附监生徒听读已久,须正系生员名籍。自今每岁一补试,差学官锁宿对弥,精加考校,取文理相通者,具名闻奏,给牒收补。内不合格者,且令理日,依旧听读。后次与试。若三试不中者,便不在试补之限。」从之。

三年十一月一日,诏:「国子监、太学、天下州县学生径,更不立听读日限。进制兴学校,选儒士,充教授,咸有课试之法。」而谏官余靖极言其非便。故有是命「三年十一月」至「故有是命」:原为眉批,末有「加五年正月条上」,兹据移入。。

五年正月十二日,有司上言:锡庆院不可废。诏三司别择地,乃以马军都虞候公字为太学。

皇佑三年七月四日,诏太学设官,当以教导为职。此岁增以房宇,赐之土田,许置内舍生二石名。如闻未能充数,令宜以百人为限「皇佑三年」至「百人为限」,原为眉批,末注,加熙宁元年条上」,兹据移入。」

熙宁元年正月,谏官縢中、刘庠并言:「庆历中,太学内舍生二百员,并官给日食。近年每人只月支钱三百文添厨,其余自备,比旧所费殊寡。即今补试诸生一百五十人,方拨四五十人入学,足二百员数,余试中未入学者尚百余人。远方孤寒,待次多日,却归乡里,奔驰道路。今太学斋舍空闲甚多,欲乞增置生员一百人,作三百数。况本监岁收租课,足以供赡。」又谏官吴申言:「今太学生徒以二百人为限,其数啬狭。远方之士,逾年待次。伏乞学生不限员数,庶使向儒日盛,流化天下」。诏申庠再参定。申等言:「欲于内舍生二百人外,增一百员,名外舍生。逐旋补试,且令入斋听读,仍不给官中贴厨钱。候内舍生有阙,即将外舍生拨填。如此,则有广朝廷育材之意,亦不违先降学制。」从之。《山堂考索》:五月, 臣准诏议学校贡举,多欲变改旧法。独殿中丞直史馆判官诰院苏轼奏曰:「得人之道在于知人,知人之法在于责实。使君相有知人之才,朝廷无责实之政。则公卿侍从常虑无人,况学校贡举乎 虽复古之制,臣以为不足矣。臣愿陛下明敕有司,试之以法言,取之以实学。通经术者,虽朴(下)[不]废;鞘涉浮诞者,虽工必黜。则风俗稍厚,学术(追)[近]正。庶几忠实之士,不至蹈衰季之风。则天下幸甚。」上得轼议,喜曰:「吾固疑此,得轼议,释然矣。」知制诰宋敏求因转对上言:「州县有学舍而无学官,四方之士,轻去乡里者,以求师也。请州置学官,三岁一下务。得士三百人,今请二百人试诗赋论策,糊名通考之如旧。其百人,请如赦文,令(则)[州]郡论荐,转运使审核之。太学生则委判国子监官,御试随其所学而试之。学有师,故士不轻去乡里;随其所学而试之,则文辞、经艺、行实之人,皆无遗也。」其后官不数变易,太学建三舍,命举人以官,州置学官,三路

取百人,多敏求发之也。《玉海》:旧制,试补监生六百人,五月增为九百人。

四年十月十七日,中书门下言:「近制增广大学,益置生员。除主判官外,直讲以十员为额,每二员共讲一经。委中书选差,或主判官奏举,以三年为任。选人到监,五年与转京官。或教导有方、职事不修者,并委主判官闻奏,当议升黜。其生员分三等,以初入学生员为外舍,不限员;自外舍升内舍,内舍升上舍,以百员。内舍以二百员为限。其生员各治一经,从所讲之官讲授。主判官直讲,逐月考试,到优等举业,并申纳中书。学正、学录、学谕,仍于上舍内,逐经选二员充。如学行卓然尤异者,委主判及直讲保明闻奏,中书考察,取旨除官。其有职事者,授官讫,仍旧管勾。候直讲、教授有阙,次第选充。其主判、直讲、职事生员,并等第增添支食钱。」从之。

二十八日,诏殿中丞宋靖国、赞善大夫吕嘉问,相度锡庆院,建太学。从御史知杂邓绾所请也。绾言:「国子监粗容春秋释奠,斋庖之室,不足以容诸生。至于太学,即未尝营建,止是假锡庆院西北隅廊屋数十间,逼窄湫隘。又官司未尝葺治。今大新学制,学者闻风,坌然毕集,恐不足以容。乞特赐锡庆院为太学。」故命相其地建之。《文献通考》:生员纔三百人「生员」前:《文献通考》卷四二有:「四年,侍御史邓绾言:国家治平百余年,虽有国子监,仅容释奠斋庖,而生员一尢所容。至于太学,未尝营建,止假锡庆院廊庑数十间」,下乃接「生员纔三百人」云云。当补,方为完整。,请以锡庆院为太学。仍修武成王庙为右学。上以拟三皇四代胶、庠、序、学东西左右之制,下则可复于汉唐生员学舍之盛,乃诏尽以锡庆院及朝集院西庑建讲书堂四。诸生斋舍、官掌事者真庐略具,而太学楝宇始谨,足用议学校贡举。初,苏颂子嘉在太学,颜复尝策问王莽、后周变法事,嘉极论为非,在优等。苏液密写以示曾布,曰:「此辈唱和,非毁时政。」布大怒,责张琥曰:「君为谏官判监,岂容学官与生徒非毁时政而不弹劾。」遂以告安石。安石大怒,遂逐诸学官,以李定、常秩问判监,选用学官,非执政所喜者不与。陆佃、黎宗孟、叶涛、曾肇、沈季良与选。季良,安石妹婿;涛,其侄婿;佃,门人;肇,布弟也。佃等夜在安石斋授口义,旦至学讲之,无一语出己。其(没)[设]三舍,皆欲引用其党耳。

绍兴十二年十一月十二日,诏:「太学养士,权于临安府〔学〕措置,增展学:原无。苗校据《系年要隶》卷一四七、《宋史全文》卷二一上补。,其格法令礼部讨论」。先是,屡有臣僚言宜复太学,以养育人材。上以戎事未暇,至是,乃有是命。

十二月十二日,诏太学养士,权以三百人为额。礼部讨论,国子监养士,国初取补国子三百人为额。庆历三年,仍立四门学,以士庶子弟为生员。嘉佑三年,以四百五十人为额。七年,增一百五十人。庆历五年,为太学。皇佑三年,许置内舍二百人。熙宁元年,以四方士人盛集京师,遂以九百人为额。四年,以一百员为上舍。至元丰以来,养士以二千六百人为额。上舍一百人,内舍三百人,外舍二千人,国子二百人。昨来行在监学,止以元随从车驾三十六人为学生,故有是命。同日,又诏行在监学,置祭酒、司业各一员,太学博士三员,正、录各一员。

十三年正月癸卯,以岳飞第为国子监太学,前洋街。堂一曰崇化,淳熙十六年二月,改今名。斋十有二。「禔身」至「时中」。高阅拟斋名,在二月乙酉。旧太学七十七斋。

二月己卯二月己卯:《群书考索》后集卷二八同。《建炎要录》卷一四八作「二月庚申」。,国子司业高闶言:「陛下复兴太学,凡养士取士之法,当取圣裁。」上曰:「自有祖宗成法。」闶曰:「有庆历、元丰、绍圣、崇宁法,有司未知适从。若出于圣裁,则行之乃久。」闶又奏:「旧太学、辟雍皆有御书,今亦乞建阁,以藏御书。仍愿

特洒宸翰,加惠多士。」

时诏太学额外补中之人,许令待阙,候见阙日,与参长假人对拨。至科场年,许赴监,依不满年人例取应。二月二十二日,诏:「补太学生,以诸路住本贯学满一年、三试中选、不曾犯第三等以上罚,游学者同。或虽不住学,而曾经发解,委有士行之人,教授委保,申州给公据,赴国子监补试。其(令)[今]秋四方士人来就补试,恐有已到行朝,或见在路。其间有不曾住本贯学之人,难以阻回。权将执到本贯公据人,许补一次。」从国子司业高闶请也。

同日,国子司业高闶言:「今参合条具太学课试及科场事件如后:第一场,元丰法,绍兴、元佑、大观同。本经义三道、《论语》、《孟子》义各一道。今太学之法,正以经义为主欲依旧。第二场,元佑法赋一首,今欲以诗赋。第三场,绍圣法论一首、策一道。今欲以子史论一首,并时务策一道为三场,如公试法。」诏从之。

同日,国子司业高闶言:「契勘太学补试,依元丰法,合试经义一场。宣和法同。今为士人多习诗赋,(解)[鲜]通经义,难以纯用经义收补。其旧习经义士人,或不习诗赋,又难以纯试诗赋。窃见仁宗皇帝朝,判国子监胡瑗所补监生,只试论一首。(令)[今]秋补欲权依此例,且试论一道。系是经义士人素所安习,庶几均一。自绍兴十四年(秦)[春]补,并依元丰法。伏望睿断,以幸学者。自(令)[今]日始,永为定式。」诏从之。

二十七日,国子司业高闶言:「在京太学,讲堂及诸斋名。并系

神宗皇帝所赐。今来崇复国学,已兴修一堂,欲以敦化。并在京太学斋名七十有七,今来已兴修一十二斋,欲拟《禔身》、《服膺》、《守约》、《习是》、《允蹈》、《存心》、《持志》、《养正》、《诚意》、《率履》、《循理》、《时中》。从之。

三月三日,国子司业高闶言:「臣闻先王谨庠序之教,必先申以孝悌之义。国学旧法,或犯不孝不悌,固不在入学之限,而在学九年,不归省侍者,则斥而出之。徽宗皇帝慨念九年之远,非所以敦其养亲之心,特降御笔,立为三年之限。匿而不陈,仍重其(今)[令]。其法藏于有司,今尚存也。自罢舍法之后,专用旧制,而此法遂不复行。今国学落成有日,骏惠前烈,以章孝治,此其时也。愿诏有司,复立三年之限。」从之。

四月五日,诏大学补试及私试,并用誊录。从左迪功郎张保大请也。

六月十二日,知临安府王 言:「根括到本府城外居民冒占白地钱,月得二千八百余贯。欲充太学养士之费。若以三百人为额,除假故外,可以足用。」从之。

十九日,宰(职)[执]进呈差太学官文字,上曰:「初复太学,师儒之任,尤当遴选。须得心术正者为之讲明经旨,开谕后进。一有邪说,学者从而化之,为害非细。卿等切宜重择。」

二十一日,诏差礼部侍郎兼权直学士院王(尝)[赏]撰《兴建太学记》。知临安府王 有请撰记,下国子监勘会。国朝太祖皇帝重建国学,系翰林学(十)[士]陶谷撰记。徽宗皇帝御制《辟雍记》,系翰林学士薛昴撰序。及重修监学,翰林冯

熙载撰记,故有是命。

太学课试法太学课试法:《群书考索》后集卷二八、《建炎要录》卷一四八系于绍兴十三年二月己卯。,国子司业高闶言:「最先经术。」上曰:「经不易通。士习学诗赋已久,遽能使之通经乎 」闶曰:「先王设太学之意,惟讲经术而已。」上曰:「近侍读官程瑀亦论经术。」闶曰:「国初犹循唐制,用诗赋。神宗始以经术造士,逐罢诗赋,又虑不足以尽人材,乃设词学一科,试以杂文。」上曰:「诗赋亦杂文也。」闶曰:「取士以经义为主,不过三场,后加诗赋为四场,不能无碍。盖太学之法,旬有课,月一周之;(日)[月]有试,季一周之。若加一场,则课试之法遂紊。自元佑以来,虽增为四场,终不可行者,盖以此也。今欲经义第一,诗赋第二,论、策各一,第三。上可之。

庚辰,闶具分三场,乞永为定式。时闶又请时闶又请:本部一之三四、《建炎要录》卷一四八系于绍兴十三年三月三日。:「在学人,定三年归省之限。」诏可。上曰:「旧有九年之法,徽庙方改作三年,岂有士人九年而不省其亲者乎 」

七月壬申,时国学新成,补试生员,四方来者甚众,几六千人。丙子揭榜,取徐骧等三百人。

九月戊辰,知建昌军李长民言:「军兴以来,学政中辍,(令)[今]和议既成,儒风复振。郡邑长、贰,宜兼学事,以示偃武修文之意。」诏从之。

十月乙丑,侍御史(季)[李]文会论新除国子监丞石安庆轻儇无行。丁酉,上曰:「太学风化之本,使此人充监官,何以取重于士人 」诏即罢之。

十一月戊午,时上所写六经与《论语》、《孟子》之书,皆毕。桧请刊石于国子监,仍颁墨本,赐路州学。诏可。

十二月辛卯,新知永州熊彦诗上言,欲依嘉

佑、治平故事,补中监学生,命补给绫纸命(祠)[词]。诏从之。

十二月十七日,诏太学养士添二百人,令国子监措置,增展斋舍。先是,权以三百人为额。至是,删定官制,及有请,从之。

癸巳,上谓宰执曰:「学校者,人材所自出。人才须素养。太宗置三馆养天下之士,至仁庙,人才辈出为用。」秦桧曰:「国朝崇儒重道,变故以来,士人虽陷虏者,往往能守节。乃教育之效也。」上曰:「然。五代之季,学校不修,故无名节。今日若不兴学校,将来安得人才可用耶」

绍兴三十一年五月二日,诏太学、国子正、录兼讲。以臣僚请置六经博士,故有是命。

六月,诏太学博士、正、录各减一员。

三十二年,孝宗即位未改元。十一月二日,诏:「馆职学官,祖宗设此储养人材,亦欲待方来之秀,不可定员。」以殿中侍御史张震言:「臣前日尝奏陈复置正、录,以待宰执所荐之人。是将复开冗官之源,且立法不信,无以示天下。蒙陛下开纳,以谓其源不可不塞,圣意固已定矣。今已数日,而未施行。所除高遹,亦不复改命。则是必有以为不然者。冗官之减不减,不过一正、录而已,未为大费。而臣之所惜者,朝廷命令,朝行夕改,无以取信于天下。且当时国子监所减者正、录二员,太学博士一员,书库官一员,武学谕一员。今日正、录复置,则持是说以求进者源源而来。上之人既无以制之,则将尽为之复此员阙而后已。出令如此,其何以示天下乎 臣愿陛下无轻为一士而变已行之法,使人皆知上有所必守,则亦不敢徼求于法之外矣。」故有是命,余依奏。

隆兴元年二月二十三日,礼部言:「伏见已降指挥,应省试年分,于二三日间,许行开补。今岁未合补试,缘赴省试下第之人,已皆留此待试。有旨令礼部取见有无阙额,申尚书省,特与开补一次。本部续下国子监勘会,太学外舍生一千人为额,自今额足,即一尢见缺。欲乞将在学免解在假一百余人开补一次。候逐人参假日有阙,依次拨填施行。」从之。

六月二十九日,诏罢太学补试。每遇有试年分,本学刷具见阙人数,以诸州解发举人赴省试下者,随缺额多少拨(人)[入]。如阙多,则以逐州解额十分为率拨二分。阙少,则以逐州解额十分为率拨一分之类。临时斟酌,并从逐州解榜上名拨入。上名已过省,更不拨下名。其合拨人不愿入学者,听。不许以次人充填。其合升拨之人,并赴帘前试讫,注籍为太学生。先是,礼部侍郎黄中等言:「看详到百官应诏封事言,太学就补试者,每次不下数千人,多不(田)[申]本贯,保明给据。故其间或有隐忧匿服,不孝不悌,得罪于乡党闾里之人,有司无由知之。使其中选为太学生,岂不有玷士类 欲望行下州县补试之法,其补中本贯州学,从上拨入正额。给食者,(往)[住]学一年,堂试三次合格,不犯第三等已上罚,教官保明申州给据,方许赴太学补试。又士庶封事言,宜罢太学春试,而以州郡应举终场人数裁为定额。令州学每岁月书季考,取其秀者若干人,而贡之于太学。」都省送部,下国子监看详。本监契勘:「太学补试,虽有绍兴三十一年指挥,今(今)来臣僚条具弊事,令赴试之人,须管住本贯州学一年,私试三入等、不犯第三等以上罚,委教授保明申州,本州岛保明给据,前来赴试。其州郡往往卤莽,多不照应原降指挥次第保明,止是随壮给据壮:疑误。,泛称于贡举条例并无违碍。如此之类,十有四五。本监临时难以却回,再行保明,不免申取朝廷指挥,先次收试,然后勘会。其间或有隐忧匿服、曾犯刑责、得罪于乡党闾里者,无从稽考。又就试万余人,恃众喧呼,至有不请据,不纳卷,不引保,平白入场,称云失试卷,一面就帘前请准备试卷。或就前后两场赴试之人,不遵士检,亦无忌惮,理宜更革。」故有是命,皆本监请也。《文献通考》:始,三戚一补太学。遇覃恩,无免解法。帝始创行之。自是为例。省额增数十人。

干道元年三月七日,诏太学依旧补试,更不拨入省试下人。礼部言:「契勘太学收补外舍旧法,并系补试,取文理通者为合格。缘隆兴元年六月内一时指挥,依士庶封事,罢太学补试,以诸州解发举人赴省试下者随缺额多少拨入。是致陈兴宗等陈乞依旧法补试,国子监指定。若永罢补试,止拨省试下进士,即四方未

曾得解士人,更无可以入学之望,难以杜绝士人词讼。欲乞遵隆兴元年三月七日指挥,候省试了毕日开补。仍乞以本学在籍过省人数为额取放,立为定制。」故有是命。

二年二月八日,诏复置太学正、武学谕各一员。

二月,(时)[特]诏下省并曾请举赴补人,以太学过省阙额收补,额外勿增。在朝清要官期亲,许牒子弟作(侍)[待]补国子,别号考校,如太学生。遇有期亲任清要官,更有国子生不预校定外补及差职事,惟得赴公试、私试,科举则混试焉。旧公、私试皆学官主之,自淳熙后,公试仍锁院,降敕差官,学官不预。太学补弟子员故例,每三岁科举后,朝廷差官锁院。凡四方举人皆得就试,取合格者补入之,谓之混补。淳熙后,朝议以就试者多,欲为之限制,乃立待补之法。诸路漕司及州军,皆以解试终场人数为准。每百人而取六人,许赴补试。率以开院后十日揭榜。然远方士人,多不就试,则为他人取其公据代之,冒滥滋甚。庆元中,遂罢之。嘉泰二年,复行混补。就试者至三万七千余人,分六场,十八日引试云。

三年,黄伦以两优释褐。自绍兴建学至是,始有两优。用崇宁恩例,授承务郎国子录。《朝野杂记》:旧制,太学上舍生积枝已优,而舍试又入优等者,就化原堂释褐,号释褐状元。例补承事郎。太学正、录。淳熙初,郑鉴自明由此选,不四年而为著作郎,补郡。自明数言事,上甚善,久而稍厌之。六年,刘纯叟尧夫复以解褐除国子正。时王仲行为兵部尚书,奏言:「今两优释褐,初授京秩,即授学官,视状元、制科恩数过之,事理不当。乞先与外任。」时知滁州张商卿亦言:「令中上舍为学官,不数年便可作监司、郡守,狱讼财赋,非所素习,岂能保其不谬 乞先注职官。」上然之。十月丙申,诏兴殿试第二人恩例。

四年正月十一日,诏:「太学生黄伦升补上等上舍,特与补左承务郎,除太学录。」国子监言:「兴复太学已来,未有行过上等上舍事例。」至是,特有是命。九年十一月二十四日,郑鉴亦如之。

十二月二十一日,诏复置太学录一员,以敕赐同进士出身魏棪之为左迪功郎填阙,仍令有司给赐袍笏。

五年五月十四日,诏「太学补试,七人取放一名,零数更取一名。」以国子监公补试所言:「太学补试已行引试终场,内除国子生己有取放人数明文,所有太学生终场共五百五十八人。据太学具到今年已授官出学人阙额一百三十三人。照得在法,太学补试,以省试年分许行补试。仍将太学过省阙额补填取放,即不得额外别立增添名数。今来本所即未敢擅便据阙取放,合取自朝廷指挥。」故有是命。

六年六月二十三日,诏:「太学生员见有阙额,(时)[特]与放行。今来秋补一次,仍不得以得解人为限,并依干道二年以前指

挥体例施行,其武学增作一百人为额。今后太学阙二百人,武学阙三十人,取旨试补。」

七年正月九日,礼部国子监言:「勘会绍兴十三年十二月十一日已降指挥,补试中选学生,下所属给降素白绫纸付监,依仿祖宗制度,赞词书填给付。照得自复兴太学,补中学生出给绫纸,其替词有『复兴太学』四字。今来已是兴复日久,所有词语,欲乞朝廷敷奏,许令本监重别撰赞词,书填给付施行。」从之。

九年三月二日,起居郎留正言:「太学特文,四方视以为法。而士风厚薄,人材盛衰,皆可概见于此。国家取士,三场各有体制,故中选者谓之合格。数年以来,有司去取以意,士人志于得而已,程文多不中度。故议论肤浅,而以怪语相高。对策全无记问,而以浮辞求胜。大抵策尤卑弱,每刊行公、私等试文字,不足以传示四方。臣恐天下士子以谓朝廷好尚如此,随风而从,不读史书,见闻浅陋,人材风俗,所系实重。今次太学见引公试,望诏主司精加考校,诗赋取合律,经义求得体,论策以记问该博、议论渊源者,寘之上游。庶几传布四方,士子知所适从。于时政亦有所补。」从之。

九月二十一日,国子监上舍试所状:「勘会太学上舍试取人,依条通取不得过三分。人材不足,则阙之。今来干道九年太学上舍试,就试终场六十六人,依条每十人取三人,共取一十九人。外有二人六分有零,系少六分有零,取不及二十人。本所未敢便行将零分取放一名。」诏零分许取一名。

淳熙元年七月二十六日,诏太学置射圃。先是,知道州楼源言:「乞依旧法,许太学诸生遇旬假日,过武学习射。」礼部国子监看详:「太学生员数多,欲早晚习射。以武学射圃狭,兼太学生过武学,与告假人混杂,乞就太学自置射圃。」从之。

八月十二日,国子司业戴几先言「乞将太学私试习经义、文理优长,数外取放。」诏令礼部勘当以闻。既而礼部言:「太学格,每月私试,取人以十分为率,所取不得过一分。至岁终,外合校定,依条每十人取一人。系将每月私试合格积累分数,从上依分数名次校定。今来几先乞将二《礼》《春秋》文理优长之人,优加取放。即与岁终校定人数并无增加。止缘三经逐月就试人数,每经不过数人。若不稍加优异,窃恐习者愈少,渐致废绝。今指定,欲将二《礼》《春秋》,于考校日,如有文理优长,于合取分数量行取放;如无优长,止依元法。」从之。

二年二月八日,诏「太学养士钱,令临安府于系省钱内,每月贴支三百贯,应副支遣。」以司业薛元鼎言「缘节次补试,增展员额,复兴武学,目今匮乏」,故有是命。又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司业王速言:「目今有趁赴省试、公试住学生员,行食人数众多,支用不足。」诏每遇省试年分,令临安府于系省钱内,每月

贴支六百四十贯,应副一季。

六月四日,诏:「太学补试,今次士人倍多,将考铨试官于所降敕后,并带『兼考太学补试经义、诗赋』,仍添差三员。

七月八日,诏:「国子监试官等,各有亲戚、乡人赴补,将卷别作一行排定坐次。应帘内试官并不得干预帘外职事。如违令,本院长官觉察以闻。其今次太学补试,应考试官,本宗亲戚试中之人,并未得参学。候将来有国子试日,重行收试。」于是祭洒萧之敏自劾,诏放罪。

九月十九日,礼部侍郎赵雄言:「近日太学补试进士、多至万六千人,场屋殆不能容,理宜裁节。今欲依仿绍兴三十一年旧令,诸州教官,岁取本州岛士人住学最久,试中最多者,从上保明。仍别立定额。本州岛解额一名处,听保明五人赴补试;解额十名处,听保明五十人,至一百人止。州学保明申州,州申监,监申礼部。过数者,教官、守、贰坐之。人数不足者,听阙。其有驰鹜他州,要求保明者,依贡举冒乡贡条法科罪。」从之。

十二月十七日,太上皇帝庆寿赦应绍(熙)[兴]三十二年以前补中太学国子生,见年七十以上人,可令礼部保明以闻,特与补迪功郎。内舍、上舍生父母年七十以上,外舍生父母年八十以上,并与初品官,妇人与封号。已经官封者,父与转一官资,母与冠帔。令经所属自陈保奏。」

三年四月三日,礼部国子监言:「大小职事「大小职事」前:依下文十年十二月三十日「礼部国子监言」有「太学」二字。,该遇庆寿赦,参酌推恩人:内舍生永免文解。绍兴三十二年以前升补、已有升甲升等、占射差遣恩例人二名,候将来到部日,与循一资。贺表首名内舍生有平等校定人一名,与永免文解。内舍生永免文解,有平等校定人一名,侯将来过省,殿试唱名日,与升甲。上舍生免省,合该升甲人七名,侯将来殿试到部日,与占射差遣一次。内舍生永免文解,并上舍试中年等人一名,候将来过省,殿试唱名日,与升甲。外舍生永免文解人一名,候将来过省,殿试唱名日,与升甲。上舍生免解,将来合该升甲人三名,候将来过省,殿试唱名到部日,与占射差遣一次。内舍生永免文解,有平等校定人二名,候将来过省,殿试唱名日,与升甲。内舍生永免文解人三名,候将来过省,殿试唱名日,与升甲。内舍生有平等校定人二名,与永免文解人四名,候将来过省,殿试唱名日,与升甲。不系免解人二十四名,与免文解一次。学生并赐束帛。」诏并依拟定。内鲁秉礼、汪南金并特与免省,更不循资。潘贸已补官,更不与免解恩例。鲁秉礼、汪南金系举人,学录潘贸系外舍生,年七十八。

十一月十二日,南郊赦:「国学进士,先请后免,或先免后请,可并与免将来文解一次。六年赦同。

四年二月七日,诏:「两学敝甚,可与修葺。令南库支二万缗,委知临安府赵磻老修葺。其规模狭陋去处,令随宜展拓,务要如法,毋

致灭裂。」

二月十一日,诏:「太学文宣王像,并从祀一十二位,令重行塑绘。所有旧像,权迁于首善阁下。」

五月十五日,诏:「太学选差职事,依条长贰学官,以三舍生次第选补。即才行为众所知,听不次选。」既而国子监言:「淳熙二年四月三日已降指挥,将三舍生合差职事人,铨次科别,立定差格。前廊职事,先差中等上舍,上等释褐出官。次差下等上舍,次差内舍优等校定人,次差内舍平等校定人。诸斋长谕,先差上舍内舍,次差公试解试。谓本监解。第一人,次差外舍校定第一人,次差补试私试第一人,次差公试,解试外舍。校定、补试、私试上三名人。各须有行艺,均以升补及中榜先后高下为序,应格多者为上。内有曾经犯罚人,各在本等之下。本监窃详近降指挥,选差大小职事,既称各须有行艺,即不专用资格。于见行学令所载『才行为众所知,听不次选』正条,初无冲改。其前廊职事,尤当以行艺服众为先。今参照资格,于上舍、内舍通选行艺为众所推人充,庶几人法两得。」从之。

二十四日,诏就太学建造光尧太上皇帝御书石经阁。其见在石经《周易》、《毛诗》、《尚书》、《春秋左氏传》、《论语》、《孟子》外,尚有太上皇帝御书《礼记 中庸》、《大学》、《学记》、《儒行》、《经解》、五篇,不系太学石经之数。搜访旧章,重行模勒,以补《礼经》之阙。从知熙安府赵磻老请也。

八月十三日,礼部考试官施师点等申:「男括等各赴太学上舍试,委有妨碍。本部欲候别试院开院了毕,别行差官锁院引试」。从之。

十一月二十七日,礼部国子监言:「每遇科举年分,诸州依解额取定合格人赴省试外,乞将其余解发不到试卷,纽计终场人数,每一百人取三人,零分不及三十亦取一人,名曰待补大学生。考试院具姓名,申本州岛置籍。俟太学开补,本州岛给据,申国子监,赴补试一次。其以前曾实得解到省试下人,愿就补者,召保官一员。当年得解赴省人,只照元发解公据赴补。」从之。先是,监察御史潘纬言:「太学比年补试,繁冗太甚,中选者类多假手。欲自今秋科举为始,诸州依解额,取定合格试卷外,仍取备卷,作待补太学生。即于经义诗赋论策内,有两场或一场文理优长者,并行存留,许赴补一次。其实曾得解人每补,听试。」礼部国子监看详来上,故从其请。至淳熙十年八月九日,诏:「自今诸州解试终场人,以百人取六人充待补。」

淳熙五年五月二十七日,诏:「诸路州军曾实请解之人,令礼部参(诏)[照]贡籍,仍各缴元省试下公据,许赴补试一次。」

六月十三日,诏:「太学补试大院有合避亲之人,并送别院收试。若别试所有避亲孤经发回大院收试之人,止避所避之官,互送别位,依公精加考校。」

八月三日,诏:内舍校定优等,不以有无上舍试年分,并以十分为率。」先是,闰六

月二十三日,臣僚言:「国家以科举取士,内舍、上舍生两优,则月书季考,积累之久,行艺特异,众所推许,有人则取,无人则阙。盖十有余年,而不得一者。今也不然,两优则以岁额为定,纔五六分,便为优选。今乞两优校定十分以上,方得与选,无人听阙。」诏令礼部监学看详,礼部国子监言:「太学见行校定条令,本无立定分数。今乞将内舍校定,若遇上舍试年,优等以十分为率;如非上舍试年,优等以八分为率。已上不及分数,则阙之。仍乞将每岁所校人数,依条例以住学年月及上舍公、私试、孟仲季入等高下相压。若遇上舍试年,优等及十分,如非工舍试年,优等及八分,从上取两名作优等,余并入平等。庶几得中。」

十月一日,诏:「太学生年七十已上,该庆寿赦已补官人,虞拟、潘贸、季嘉言、何上民,并特差岳庙一次。」

六年九月,二十七日,诏国子监上舍试,零分取一名。

十月九日,诏:「太学两优释褐之人,与依状元体例,先与外任一次,然后授以职事官。」以给事中王希昌言:「天子临轩,策天下之士,取其尤异者一人曰状元。舍法选举,有司考校,取其两优者一人曰释褐。状元虽一命得京官,必出而为签判。而释褐之人,一命亦得京官,即入为学官。又贤良判入三等,方任京官、签判;入四等者,止得选入幕官。而宏辞中选者,亦不过止得选人教授。今两优之人,即以京官而为学官;释褐之人,方其未中也,固尝以学官为师矣。一旦中选,则与先生并列。方其未中也,固尝以学录、学谕为师矣;一旦中选,则向之为师者反在北面弟子之列。事之不当,莫甚于此。」故有是命。

十一日,诏「自今上舍试中两优之人,与依殿试第二名恩例。」既而知滁州张商卿言:进士之第一人也,必取之以签判,盖欲其先历州县。今上舍试中两优者,则便释褐,命之京秩,处以学官。不数年,便可为监司、郡守,狱讼财赋,非所素习,岂能保其不谬 乞自今上舍两优之人,依殿试三名前体例,且与资次,注授幕职官一次。候任满日,方与学官差遣。庶使入仕之初,稍更民事。」故有是命。

七年七月九日,诏:「自今国学程文,依旧法从国子监长,贰看详,可传示学者,方许雕印。」从臣僚请也。

九年八月四日,诏:「国子生今举(法)[发]解,依前降指挥,并送别院收试。」先是,二年七月十一日,诏:「自今国子生解试,并别院收试。其合避亲嫌官,不得差充别院考试官。」

九月十三日,明堂赦:「国子监干道八年省试下进士,实理十二年,可并与免文解。」

十年十二月十六日,太上皇后庆寿赦:「太学内舍上舍生,祖父母、父母年七十已上,外舍生年八十已上,并与封初品官,妇人与封号。已经官封者,祖父,父转一官资,祖母、母与冠帔。令经所属自陈保奏。」淳熙十三年庆寿赦

同。三十日,礼部国子监言:「太学大小职事,该遇庆寿赦,参酌推恩人:上舍免省四名,赴唱名日,已有升甲恩例。候将来到部日,与占射差遣一次。内舍生永免解三人,即无恩例。候将来过省,殿试唱名日,与升甲。上舍生永免解一名,已有升甲恩例。候将来过省,赴殿试唱名日,更与依格升名。内舍生今举得解一名,即无恩例。候将来过省,赴殿试唱名日,与升甲。内舍生前举免解,今举还试二名,并无恩例。候将来过省,赴殿试唱名日,与升甲。上舍生未该免解一名,系升补未及一年。候将来过省,殿试唱名日,已有升甲恩例此句前:疑有脱文。,与免文解。内舍生永免文解八名。外舍生永免文解二名,并无恩例。候将来过省,赴殿试唱名日,与升甲。内舍生今举得解,见陈乞升补上舍填阙一名,已有升甲恩例。候将来过省,赴殿试唱名日,更与依格升名。内舍生今举得解九名,内舍生今举还试一名,并无恩例。候将来过省,赴殿试唱名日,与升甲,上舍生系升补未及一年,未免免省此句疑有误。,今举不该免解一名,已有升甲恩例,欲与免文解。内舍生未该免解一十四名,外舍生未该免解四名,并无恩例,并与免文解一次。内三名陈乞该遇覃恩日升补内舍,及在外学四年已上,各承放行。今次省试,候将来过省,赴殿试唱名日,与依格升名。学生五百八十四人,各倍赐束帛。」诏并依拟定。

十一年五月一日,国子监言:「太学国子生二百六十八人阙额。」诏许依淳熙八年体例补试。

十二年七月二十八日,国子祭酒颜师鲁言:「太学内舍生旧例岁校十人,于十人之中,以三人为优。其后臣僚有请,以优校之士,间有六七分而得者,似为稍易。遂乞以十分为率,从上止校二名。分数既高,士之铢积寸累,偶应其格者,比之往年固艰,又从而损元额之一,不亦甚乎 且太学岁校三优,率亦间岁再试,视其中否,尚有守年者。今欲依旧与校优等三人,仍以十分为率。如不及,则阙之。庶(知)[几]士知所劝庶知:「知」疑为「几」字,盖涉下而误。。上曰:「既限十分为率,不必更减一名。可依奏。」

十二月十一日,诏:「太学上等上舍生易祓、颜棫(名)[各]特补文林郎,与职官差遣。」

十三年五月一日,诏:「太学外舍生应诜等十一人,年七十以上,并依庆寿赦,特与补迪功郎。」

八月四日,臣僚言:「向来太学解试,不差学官,岂不曰月书季考、习熟其文,虽去取之间未必容私,而众多之口易以兴(榜)[谤]。目今科场差官在复在复:疑误。,乞复依旧例,免差学官。」从之。

十一月二十三日,臣僚言:「近岁时创待补之法,州郡后秀,罗网无遗。惟是引试之期,常以六月,暑气隆炽,奔走道涂,多有暍死。省闱报罢之士,又以试期尚远,力不能待。且旧来太学补试用春秋二季,众皆便之。因干道八年再放补试,始用六月,循习为例。今倘仍旧止(旧)[就]三月引

试,则省闱报罢者,一尢留滞匮乏之忧。天气和平,无触冒炎暑之患。贡院见成夹截,可以就用。虽与殿试同月,缘补试系学官自行考校,与殿试不相妨碍。所有铨试,却俟殿试唱名毕。」从之。

十四年正月二十二日,礼部言:「国学免解进士季元有、国学进士卢献臣等所陈,欲依每举放行省该。所该庆恩,乞理作升(申)[甲]。缘昨来节次放行免解赴省,并系承朝廷特降指挥放行。」诏礼部将干道八年至淳熙十一年已令赴省试人,并(时)[特]令再赴今来省试一次。其庆典免解,俟过试,特许作升甲收使。既而四月五日,礼部国子监言:「元有暨钱震臣、李履、孙琰先庆典免解公据,赴部投纳试卷了当。欲将正月二十二日指挥放行免解公据换给升甲。」奉旨候过省日,许作升甲收使。

十五年五月十四日,臣僚言:「窃见太学礼义之所,教化所自出。诸生渐磨其间,正宜勉励术业,重惜名检,以为保国荣亲之举。近闻有冒同宗之服制,肆非所之燕游,若内舍生何寅者,死于非命,岂不负明时之教养 欲望戒敕太学师(孺)[儒]之官师孺:疑为「师儒」之误,盖用《周礼》「联师儒」之义。,谨生员之教,振举学规,勿容非礼之动;传播四方,有玷京师首善之化。」从之。

七月二十三日,国子祭酒何澹言:「窃惟太学兴建之初,月书季考,未甚严密。逮至绍兴二十七年,因本监长、贰申请,始建指挥,每月私试,并依贡举条制,锁院考校,仍不得过十数日。内监试官引试终场毕,先次出院,候考校毕,入院发榜。自后每月率以为常。窃谓既依贡举条例锁院考校,不应监试之官却乃先次出院。只缘在法,监试取摘试卷详定,不预考校,所以相承如此。再详法意,盖谓承平,学校养士额多,就试人众,为长、贰者难以遍阅试卷。今来每月私试多不过三百人以上,长、贰依贡举条例锁院考校,亦自不难。兼又临期入院发榜,一时所见,或未详尽。今乞向去私试,如遇就试人多,即长、贰同共在内,更不先出。如遇就试人少,即长、贰先发榜一日入院,明日折号,庶几可以子细看阅。」从之。

十六年二月一日,礼部言:「太学堂名,上一字犯皇太子名,合行回避。乞改作崇化堂。从之。

是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右谏议大夫何澹言:「窃见朝廷以舍法取士,太学公试,乃外舍士子升进之阶,利害不细。常年则与铨试同在太院锁院,每遇省试年分,则铨试多在中夏。日子太迟,于是附试于省试之后,而就大院别委官以考之。所委官(官)往往以省试为重,以公试为轻。又其披阅省试文卷之余,精力各以疲惫,日子又复迫(捉)[促],未免卤莽,以求毕事。缘此,前后士子多不惬服。欲望今后省试年分,所有太学公试,令赴别院收试。庶几考官专精,升黜惟允。契勘省试别院卷子不多,例是先期开院。今若就考公试,实不相妨。又来春大院免解赴

省之人,异于常年,重以考校公试,力愈不给,必致两有所害。移附别院,尤为允当。」从之。

崇儒 宋会要辑稿 崇儒一 光宗

光宗

【宋会要】

绍熙元年正月十七日,宰执进呈何澹乞放行太学参长假人免解,留正等奏:「太学连两举,该恩免解,遂无科举,其侥幸不可言。今参长假人,多系赦后,又欲尽行免解,攀援冒滥,何时而已己」!上曰:「诚多侥幸。卿等更参酌,其间有可以放行者与放行,不可者即已。岂容一例放行也 」

三年六月二十四日,礼部侍郎倪思言:「国家开设太学,所以网罗天下之材。三岁一补,所以收拾科举之遗。自淳熙四年议者厌就试者之多,乃创为待补之说。盖欲以限节其来。来者既少,而取人之额如旧,中选之人得以侥幸。两浙、福建解额既窄,住学亦便,士子愿一试而不可得,则必巧为经营。远方之州,解额自宽,于补试无甚利害。纵或得之,住学亦非所便,虽中待补,第为虚名。于是有货卖文帖,改移乡贯,变易父祖之弊。近时臣僚屡有以为言者。可见此弊,人皆知之,不可以不革也。臣以为不若自今举罢去待补,只循旧制,每三岁放混试一次,以广其来。所取之额,初不增加,庶几不绝士子进取之望。而择之既精,得人必多。如臣言可采,更乞命侍从、台谏、学官集议施行。又臣契勘向者就补试者至以万计,缘贡院狭窄,若作一场,则不能容,若分作前后场,则必有两次就试之弊。臣窃见近者临安府转运司各建立贡院,若以经义、诗赋分作两处,同日引试,则无向者之患。」诏令集议。既而侍御史林大中、右正言胡(琢)[珣]、监察御史何异、曾三复言:「国家开设太学,本以混试招延士类。混试既弊,遂行待补。然关防之不密,考校之不精,抑又不能无弊。此议臣所以有放行混试之请。若以待补之弊尚多,遗才所宜放行混试,但来者既众,恐有喧哄蹂践之患。今若令有司措置,保其无他,即与权住今年诸州所取待补,然亦未宜径罢也。如明年场屋果无喧哄蹂践,则自放省试年分,即与放行。倘有未便,则待补既未尝罢,只就其间更加措置,便关防之密,考校之精,未为不善也。今若径罢待补,万一明年混试,致有 虞,而后举又复待补,恐非朝廷更制立事之体。」又吏部尚书赵汝愚、翰林学士李巘、权兵部尚书罗点、户部侍郎马大同、给事中尤袤、中书舍人黄裳、权工部侍郎谢申甫、起居郎楼钥、起居舍人张叔椿言:「窃惟待补之法,其弊已多,因仍岁时,弊将益甚。今欲易之混试,固足取快一时。然多士沓来,以数万计,非惟有司重有劳费,日力有限,较阅难精,亦恐道路奔冲,不无寒署之患;场屋湫塞,更多蹂践之虞。彼此相形,

得失居半。盖有根本之论。稍(始)[师]始古而言《文献通考》卷四二上「始」字作「师」,今从。。夫三代乡举里选之法,虽世远事异,不可遽复,然有教育作成之意,本诸天地,而合乎人情者,则虽百世不能改也。惟我国家,内自京师,外及郡县,皆置学校。庆历以后,文物彬彬,几与三代同风矣。逮至崇、观,创行舍法,所在养士,诚得党庠遂序之遗意。故一时学者,粗知防检,非冠带不敢行于道路,遇乡曲之长上及学校之职事,则敛容而避之。其风俗亦诚美矣。然其失也,在于专习新义,崇尚老庄,废黜《春秋》,绝灭史学。又罢去科举,使寒畯之士,舍此无以为进身之路。事理俱碍,旋行废革。此亦非舍法之罪,其时弊则然也。中兴以来,投戈讲艺,行都重建太学,诸郡复行贡举。士生斯时,可谓幸矣。然浮伪之风胜,忠信之俗微。有司颇以为病者,亦由州县之间,士之荣辱进退,皆不由乎学校。至论德行道艺,则惟取决于糊名,苟为雕篆之文,无复进修之志。其视庠序,有同传舍;视师儒,几若路人。月书季考,尽为文具,殊失朝廷教养之意。汝愚等拟远稽欲古制,近酌时宜,不烦朝廷建官,不劳有司增费,惟重教官之选,假守,贰之权,仿舍法以育才,因大比而贡士。考终场之数,定所贡之员,期以次年,试于太学,庶几士修实行,不事虚文,渐复淳风,仰 大化。有三舍之利,而无三舍之害,其法颇为近古。如蒙朝廷采录,所有诸州教养课试升贡之法,乞下有司详议施行。然科举事严,试期甫迩,其今岁待补试,欲乞且与依旧放行一次。」从之。《文献通考》:时朱熹门人或问三舍法如何,熹曰:「欠去根头理会。若太学无非望之恩,又于乡举额窄处增之,则人自安乡里矣。」《朱子语续录》:先生曰:「太学舍法坏人多,龟山尝立论。高抑崇曾见龟山太学初与,召为司业,善类颇属望。到彼,一切放倒,三舍法却在渠手中成,莫负了龟山否 」王子合曰:「闻那时只是取法于一旧老。」史浩曰:「秦会之是旧太学中人,想是据他向日所见行了。」先生曰:「高公不哈与承当。高公大率不立,五峰尝有书责他。」《文献通考》:朱子《学校贡举私议》曰:「学校必选实有道德之人,使为学官,以来实学之士。裁减解额(合)[舍]选谬滥之恩,以塞利诱之涂。盖古之太学主于教人,而因以取士,故士之来者,为义而不为利。且以本朝之事言之,如李荐所记元佑侍讲吕希哲之言曰,仁宗之时,太学之法宽简,国子先生必求天下贤士,真可谓人师者。就其中又择其尤贤者,如胡翼之之徒,使专教导规矩之事。故当是时,天下之士,不远万里,来就师之。其游太学者,端为道艺,称弟子者中心悦而诚服之。盖犹有古法之遗意也。熙宁以来,此法浸坏,所谓大学者,但为声利之场;而掌其教事者,不过取其善为科举之文,而尝得隽于场屋者

耳。士之有志于义理者,既无求于学,其奔趋辐凑而来者,不过为解额之滥、舍选之私而已。师生相视,漠然如行路之人;间相与言,亦未尝开之以德行道艺之实,而月书季考者,又秪以促其嗜利苟得、冒昧无耻之心,殊非国家之所以立学教人之本意也。欲革其弊,莫若一遵仁皇之制,择师之有道德、可为人师者,以为学官,而久其任,使之讲明道艺,以教训其学者。而又痛减解额之滥,以还诸州;罢去舍选之法,而使为之师者考察诸州所解德行之士与诸州之贤者,而特命以官。则太学之教不为虚设。而彼怀利干进之流,自无所为而至矣。如此,则待补之法固可罢去,而混补者又必使与诸州科举同日引试,则彼有乡举之可望者,自不复来,而不患其纷冗矣。至于取人之数,则又严为之额,而许其补中之人,从上几分时赴省试,则其舍乡举而来赴补者,亦不为甚失职矣。其计会监试、漕试、附试之类,亦当痛减分数,严立告赏,以绝其冒滥。其诸州教官,亦以德行人充,而责以教导之实,则州县之学,亦稍知义理之教,而不但为科举之学矣。」

绍熙四年四月二日,礼部言:「国子监申,(玉)[王]松年等一十七人,并系试中上等小学生,欲将逐人照绍兴元年郑榗等比类诸州待补试中名额放行,今来补试一次。」从之。

四日,诏令临安府学生,依绍熙元年已放行人数,许赴太学补试一次。从府学生应辅等请也。

五年正月一日,庆寿赦:「太学、武学曾预拜表大小职事,临安府学正、录,并依淳熙十年十二月三十日已得指挥推恩人姓名,开具应得恩数闻奏。学生并有官学生,各倍赐束帛,小学生、府学生各赐束帛。

【宋会要】

崇儒 宋会要辑稿 崇儒一 宁宗

宁宗

庆元元年四月九日,权吏部尚书兼侍读兼直学士院兼实录院修撰楼钥等奏:「准庆元元年正月二十五日敕节文,臣僚上言,议覆太学混补,以示初政之优恩。又谓待补之法,行之稍久,冒滥之弊,不可不革。今岁适当大比,乞令两省侍从台谏集议施行。诏赴钥等详审。臣僚乞用礼部贡院之外,以临安府转运司两贡院添处之,请因其说,更加措置。礼部贡院通别试所,约容一万五六千人。临安府转运司两贡院,约可分授万人。今欲以诗赋人尽于礼部贡院引试,经义人临时约度人数,径分两处收试。仍各差监察御史一员监试,职事二员出题。才候试毕,封弥官即将真卷每一百轴作一封,仍取御史印押。其出题官及帘外封弥监门等官,径自出院,御史亲押上件已封卷子,并赴礼部贡院封弥所,就令日下各卷弥封打号,发过誊录所,一处誊录混考。御史候封弥所交收卷子尽绝讫,即自

出院。如此,则题目俱出于一,而同日三处引试,亦免重迭之弊。俟来年省试毕日施行。兼照得自来补试,止系监学官考校。今试卷倍多,合从朝廷添差职事官以下,同共考试。其今年发解科场,更不取待补人,即合预先行下诸路转运司,遍牒州军照应施行。」贴子称:「旧法,赴太学补试士人,并令经本贯出给公据。今来放行补试,亦合行下,照旧法给据施行。」诏从集议到事理施行。

三年三年:《文献通考》卷四二作「二年」。,以国子生员多伪滥,制自今职事官期亲、厘务官子孙,乃得补试。凡监学生皆给绫牒,若告谒在外,遇科举,则试于漕司。

嘉定五年八月二十五日,承议郎国子博士徐自明札子奏学校舍法事,数内至肄业胶庠者:「自外舍有月校,而公试入等者,曰内舍。自内舍有月校,而舍试入等者,曰上舍,有定序也。然曩年省试,系在孟春之中,故大廷唱第,多在孟夏之月。近省试既无仲春,故廷唱展在仲夏。所以孟夏之月,虽已中春官,而未经廷对者,犹未出学住膳。而当年公试新中内舍者,或未有阙可填,则不得以占三季之考,行内舍之食。其妨进取而碍月书,学者常患苦之。不惟是也,一岁之中,校优者三,而校平者已常。预平校者,或再中平校,止用其前者之一足矣。而间有顽忍不予者,或未肯与豁除,必待授以逊状。是二者至有相邀以利,相讦以讼,启纷争而丧廉隅者,风俗至不美也。今欲于省试之年,其已中春官者,遇入孟夏下旬,即乞预行住膳。使以次升补者,不妨占季行食;而内舍已满百三十人之数,即不得于四月分先期借食。又于每岁之中,有再中平校者,亦乞先与豁除,使下名得以序进,庶几廉逊之风行,乖争之俗熄,不至坏学者之心术,而启学校之纷纭。臣所谓严升舍之选者,此也。如臣言可采,乞行下国子监看详施行。」后批送国子监看详,限十日申尚书省。本监寻送博士正录看详。今据宣教郎太学博士陈贵谊等申,数内至于舍法二弊:「诸生已中春官,而未经廷对者,当于四月下旬预先住膳;所有特奏名,候省试开院日,行下诸斋根刷。如愿就特奏名试,亦乞依此施行。其前已中平校,而复有平校者,当于当年校定人数,即与豁除。其详已备见于札子所陈,参之物论,皆谓允协人情。亦乞行下本监施行。贵谊等今聚议申监,乞备申朝廷施行。本部今看详,欲从博士正录看详到事理施行。伏乞朝廷指挥施行。」诏从国子监看详到事理施行。(舒大刚校点)

崇儒 宋会要辑稿 崇儒二 在京小学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