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埃及艳后

第6章 克利奥帕特拉与恺撒 CHAPTER VI Cleopatra and Caesar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如上一章提到的那样,亚历山大城发生事件时,军营中的埃及艳后焦急不安,她不确定自己要怎么办才能得到最好的结果。她非常想回到亚历山大城,因为她很清楚恺撒有控制埃及事态发展的至高权力。当然,她也急切地想向恺撒讲述自己的经历。她知道托勒密十三世和波提纽斯在与恺撒交流,他们正竭尽所能争取恺撒的支持。然而,此时自己身处异地,心声无人倾听,冤屈无处申诉,甚至早已被人遗忘。在这种情况下,她急切地想回到亚历山大城。

不过,最让人犯难的是如何达到目的。埃及艳后不能率领军队直接向亚历山大城进发,因为托勒密十三世的军队严密地包围了贝鲁西亚,完全切断了通往亚历山大城的道路。她也不能带随从孤身前往,因为波提纽斯下令全国各地,包括城镇、村庄都要有军官和士兵严密把守,因此她一定会被拦截。埃及艳后没有船,所以无法由海路前往亚历山大城。就算千方百计到达亚历山大城门下,她也无法安全穿过街道抵达恺撒下榻的宫殿。整座城市,除了恺撒的住处,都在波提纽斯政府的监管之下,她要达到目的必须面对重重困难。

然而,埃及艳后还是决心一搏。她派人送信给恺撒,请求恺撒接见自己,她想争取他的支持。恺撒回信让埃及艳后想办法回亚历山大城。于是,她带着随从,乘小船沿海岸到达亚历山大城。在这次危险的行程中,埃及艳后的仆人竭尽全力帮助她,其中一个叫阿波罗多洛斯的仆人功不可没。她的队伍到达亚历山大城后,趁着夜色来到城墙下。阿波罗多洛斯在城墙下把埃及艳后裹在毯子里,用布包起来,再用皮鞭系住,看起来就像一捆普通的包裹。然后,他把包裹卷扛在肩上进了城。埃及艳后那时大约二十一岁,身形苗条,所以包裹不重。阿波罗多洛斯来到恺撒下榻的宫殿门前,门卫问他扛的是什么,他回答是送给恺撒的礼物。就这样,阿波罗多洛斯装成挑夫的样子顺利通过大门,安全地把包裹送了进去。

包裹打开后,埃及艳后出现了,恺撒完全被眼前的景象迷倒了。事实上,在那种情况下,各种复杂的情绪使她原本美丽、生动的脸庞及自然迷人的举止更加动人。埃及艳后因冒险经历感到异常兴奋,也为自己死里逃生感到喜悦。一方面,她对通过这种奇怪方式见到的这位大人物充满强烈的好奇和兴趣;另一方面,这种兴趣和好奇又被羞涩的神态掩盖。在这种陌生环境中,女人意识到异性用热切的目光打量自己时,羞怯是天性使然。

阿波罗多洛斯扛着里面藏有埃及艳后的包裹进了恺撒的宫殿

与埃及艳后的对谈使恺撒对她的印象更加深刻。她聪明活泼、观点新颖,而且表达贴切,这些与美貌无关的特点使她成为令人愉快的伙伴,她彻底赢得了这位强大征服者的心。对她深深的依恋使恺撒在处理姐弟俩的王权问题时,在情感上有所倾向。实际上,在埃及艳后被驱逐出亚历山大城时,她的弟弟,也就是她的丈夫,当时只有十岁或十二岁,他们的婚姻有名无实。而恺撒那时大概五十二岁,他有一个结婚快十年的妻子,叫卡尔普妮娅·皮索尼斯。卡尔普妮娅·皮索尼斯当时在罗马城过着简朴、安静的生活。她性格随和、温柔,全心全意地依赖丈夫,对丈夫很有耐心,时常包容他的错误。一想到丈夫那强烈、不受羁绊的野心经常会使他陷入困境,她就焦虑不安。

恺撒立刻对埃及艳后的事产生了极大兴趣,对她个人投入了最柔情的关注。而埃及艳后不可能不回应恺撒的好感。事实上,恺撒就好像忠心的朋友一样支持着她的事业,保护她,想方设法让她快乐,这对她来说是一种新的体验。她被迫下嫁给自己的弟弟,无论从年龄还是理解力上看,弟弟都比不上她,而且现在弟弟已与她不共戴天。当然,从剥夺埃及艳后的继承权并把她驱逐出境这件事上看,弟弟只不过是被阴险狡诈之人利用的工具。但这并不能改变埃及艳后对弟弟的看法,反而使她更加憎恶、鄙视自己的弟弟。在亚历山大城法庭上,朝中官员都将矛头指向埃及艳后,他们希望她离开,因为她弟弟比较容易控制。以前,埃及艳后总是被一群自私自利、唯利是图,并与她势不两立的敌人包围着。现在,她好像第一次有了朋友—一个支持、维护她的护花使者。这个男人有迷人的个性和风度,有高贵而大度的灵魂,而且位高权重。他爱她,她也情不自禁地用爱回应他。埃及艳后把自己的事业完全交到恺撒手上,把自己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他身上,她让自己完全受制于他。

在复位问题上,埃及艳后寄希望于恺撒完全是值得的。此时,恺撒从叙利亚调遣的援军还没到达,他在亚历山大城处境危险,仍存在防御不足的风险。恺撒看重自己的地位,但他丝毫没有因此减少信心和傲气,立刻着手帮助埃及艳后复位。当时,恺撒虽然无法行使他在埃及的最高权力,但当他偶然登陆埃及发现这里因继位问题产生纠纷时,他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有权调停此纠纷。这正表明了当时罗马在人们心目中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也集中体现了恺撒的天资和性格特征。

埃及艳后到达亚历山大城后不久,恺撒就请来了年轻的托勒密十三世,并力劝他让位给埃及艳后。恺撒告诉托勒密十三世这样做是对的,也是权宜之计。可托勒密十三世现在已经到了有独立看法的年龄,他宣称自己完全不同意这样的安排。在对话过程中,他了解到姐姐已经到达亚历山大城,而且就藏在恺撒的住处。他深受刺激并愤怒不已,怒气冲冲地离开了恺撒的住处。他在大街上将自己戴惯了的王冠从头上扯下来扔在地上,狠狠踩了几脚。他以最激烈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和委屈,向人们宣布自己被背叛了。他主要是抱怨姐姐为了王位向恺撒屈服,做出了可耻的勾当。他在街上做这一切的目的是激起民众对恺撒和罗马人的仇恨。托勒密十三世的性格和托勒密家族的其他成员相似,他的妒火和怒气并非出于友善,以及对姐姐名声和自己荣誉的考虑,其真实原因可能是他产生了恐惧,他怕姐姐通过卓越的护花使者获得强大的影响力,从而夺取王权。

最终,在波提纽斯和阿喀琉斯的共同推动下,托勒密十三世的强烈抗议升级为一场席卷城市的暴力骚乱。他们抗议埃及艳后和恺撒联手。受到煽动的民众开始集会,大家同仇敌忾。了解真相、知道托勒密十三世愤怒原因的人开始采取行动;而另一些不明所以、只知道突然爆发的骚乱是为了攻击罗马人的民众也开始采取行动。在这种情况下,不论知情与否,大家都准备好加入反对外来入侵者的暴力行列中。还有一些人,或许是一大部分人,什么都不清楚,只听说王宫外发生了暴动就急着去凑热闹。

在亚历山大城,托勒密十三世和朝中官员没有充足兵力。自从恺撒到达此地后,在很短的时间内接二连三发生了很多事,而托勒密十三世的主力军队仍在贝鲁西亚。现在,抵抗恺撒的兵力主要是由年轻国王手下的几个卫兵带领的一群民众组成的。

恺撒的一小部分兵力驻守在被围攻的宫殿周围,其他士兵分布在城市的各个地方。但恺撒似乎一点儿也不惊慌,他没有躲藏起来保护自己。他把士兵派遣出去,下令捉拿托勒密十三世,并要求士兵把他带回来。恺撒所带的士兵和罗马的精兵一样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装备精良,个个士气高昂。他手下的军队似乎总是被一种热情鼓舞。此时无论民众数量多大,情绪多愤怒,恺撒的军队都完全可以对付。他的士兵突出重围,成功地把托勒密十三世抓了回来。

起先,民众对恺撒放肆大胆的行为感到震惊,继而被这种无礼的举动激怒,他们认为这是对自己国家的君主的冒犯。要不是恺撒及时想到了平息骚动的计策,这场骚动会愈演愈烈。此时,恺撒的目的已达成—既控制了托勒密十三世,又控制了埃及艳后。一天,恺撒登上塔楼或宫殿某个较高的地方,他身处高处,避免底下的民众向自己投掷武器。然后,他示意大家安静,向人们传达自己想要发表演说的愿望。

全场安静后,恺撒发表了一场优秀的演说,最终平息了暴动。他说自己并没有越权来裁决托勒密十三世和埃及艳后之间的纠纷,自己不是埃及的统治者,而是作为罗马的代表在庄严地履行托勒密十三世和埃及艳后的父亲托勒密·奥里特斯托付的职责。在这件事上自己并没有越权,唯一的目的就是以一种当事双方都认为公平、公正的方式解决问题,阻止内战发生。否则,一旦内战发生,一定会给埃及带来可怕的灾难。恺撒劝说民众散去,不要扰乱国家秩序。他承诺会立刻采取措施解决埃及艳后和托勒密十三世之间的问题,而且他相信自己一定会给所有人一个满意的结果。

面对骚乱的民众,恺撒慷慨陈词,演说气势如虹,极具说服力。他的演说像从前一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些人被说服,一些人保持沉默,还有一些仇恨、怒气未消的人发现大家纷纷和解,便偃旗息鼓。暴乱的民众被驱散后,恺撒继续监护着托勒密十三世和埃及艳后。

翌日,恺撒按承诺着手解决问题,他召集了亚历山大城的头面人物和朝中官员,让这些人聚在一起,然后把托勒密十三世和埃及艳后也请来了。托勒密·奥里特斯的遗嘱被精心保存在亚历山大城的档案馆中,这份遗嘱的权威副本已被送到罗马。恺撒让人把遗嘱原件取来向大家宣读。遗嘱内容完整、表述清晰,要求埃及艳后和托勒密十三世结婚,然后由两人作为国王和王后共同执掌王权。遗嘱承认罗马是埃及的同盟国,并且委托罗马政府为遗嘱的执行者和国王、王后的监护者。这份文件表述得如此清晰明了,似乎只需要宣读一遍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恺撒宣布审判结果:埃及艳后有权和托勒密十三世分享最高权力;作为罗马的代表和遗嘱执行者,恺撒有责任保护国王和王后的权力。众人对审判结果没有提出异议。

如今的王室中,除了埃及艳后和托勒密十三世,托勒密·奥里特斯还有两个孩子。一个是女孩,叫阿尔西诺伊;另一个是男孩,也叫托勒密。两个孩子年纪还小。恺撒认为,如果能为这两个孩子的将来做些打算,或许能够让亚历山大城的民众更满意,他们也就更容易接受审判结果。于是,恺撒宣布把塞浦路斯分给两个孩子作领地。这实际上是他赠给埃及人的礼物,因为当时塞浦路斯是罗马的领土。

除了波提纽斯,与会者似乎都对审判结果感到满意。波提纽斯一直和埃及艳后势不两立,他很清楚埃及艳后复位就意味着自己倒台、毁灭。他闷闷不乐地离开了人群,他不服审判结果,打算立刻采取有力措施阻止审判结果实现。

恺撒安排了各种庆典庆祝国王和王后重修旧好,庆祝战争结束。他认为庆祝活动有助于消除埃及民众心中还未完全消失的敌意,还有助于恢复城中秩序并使他与埃及人建立友好的关系。这些做法都会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人们赞同这些措施,并且积极配合恺撒,使措施生效。但波提纽斯和阿喀琉斯虽然表面上压制住了不满情绪,但私底下仍努力进行秘密筹划,他们计划削弱恺撒的影响力,再次立托勒密十三世为唯一君主。

波提纽斯向所有他能引诱的人说,恺撒的真正用意是罢黜托勒密十三世,让埃及艳后独自掌权。波提纽斯鼓动这些人和自己一起反对恺撒的审判结果,他说这个结果只会让埃及落入一个女人的手中。他还制订了一个和阿喀琉斯有关的计划,那就是让军队从贝鲁西亚返回。如果三万兵力能顺利回到亚历山大城,继续受波提纽斯的指挥,那么到时恺撒及其三千士兵就只能任由他摆布。

不过,如果命令军队撤回,波提纽斯必须考虑到一件事—托勒密十三世还在恺撒的控制之下。恺撒可能会与官员交流,掌握波提纽斯的行动,从而阻挠行动展开。为防止风险,波提纽斯和阿喀琉斯商议,由阿喀琉斯逃离亚历山大城,奔赴贝鲁西亚恢复军队指挥权并率领军队返回首都。他们还约定在行动过程中及之后,除了服从波提纽斯亲自发布的命令,阿喀琉斯不得服从其他任何人的命令。

虽然城门和通向城门的各条大路都有哨兵把守,但阿喀琉斯还是成功地逃跑了,最后与军队会合。阿喀琉斯率领军队向首都亚历山大城行进,波提纽斯则在城里打探情报。他假装同意恺撒的审判结果,表面上与其搞好关系,实际上却在暗中筹划。他利用职务之便搜集情报,以便阿喀琉斯带领军队返回后能够接应。

一切都秘密地进行着。这些阴谋家异常狡猾,在制订和实施阴谋时很隐秘,导致恺撒对敌人的行动毫不知情。直到有一天恺撒突然听说托勒密十三世的军队正向亚历山大城行进,这支军队至少有两千精兵。然而此时,恺撒从叙利亚调遣的军队还没抵达。他别无选择,只能用仅有的一小股兵力保卫都城,保护自己。

恺撒决定先试着以托勒密十三世的名义发布命令,阻止军队向亚历山大城靠近。他手下的两位官员被派去和阿喀琉斯沟通,这两位官员分别是迪阿格利斯和谢拉皮翁。

当这两位官员带着托勒密十三世的命令出现在营地时,阿喀琉斯认为在听旨前杀掉他们是比较安全的做法,这样他就不会因接令后违抗命令而背负抗旨不遵的罪名。这种做法明显地反映了王权在古人心中的尊贵,国王的权威程度高到了让人难以置信的地步。阿喀琉斯很清楚如果能成功地抵达亚历山大城,攻占这座城,驱逐恺撒和埃及艳后,帮托勒密十三世重新独占王位,那么国王一定会欣喜若狂,从而忽视他为达到这一目的而做的不守规矩的事。当然,阿喀琉斯这样做算不上违抗旨意。他知道无论信使带来什么命令,都绝对不是出于托勒密十三世本意,而是受到恺撒的控制。但命令又是以托勒密十三世的名义发出的。古代军事独裁者麾下的官员都有一种普遍经验,那就是与其承担抗旨的罪名,还不如索性先杀掉信使,避免接旨行为发生,这样反而更安全。

因此,阿喀琉斯授意手下士兵抓了这两名官员并杀了他们。士兵把两人带走后,用刺刀刺死他们,然后把尸体抬走。但事实上,这些士兵并没有彻底完成任务。或许是他们对冷血的暗杀并没有兴趣,或许是恻隐之心让他们不忍下手。不管怎样,这两个人都伤得很重,但只有一个人死了,另一个人活了下来并最终康复了。

阿喀琉斯继续向都城方向前进。恺撒发现危险正步步逼近自己,于是亲自坐镇指挥,根据具体情势,尽可能做出最妥善的部署来保护自己。与来势汹汹的敌军相比,恺撒的军队规模太小,并不足以保卫整座城市。因此,恺撒让军队驻守在王宫、城堡及城里其他易于防守的地方。他派人在所有通向城中要塞的大街小巷上都设了路障,还命人在城门处建造了防御工事。他已经竭尽所能使并不完备的防御系统发挥出了最佳效果。此时,他也没有忘记努力地向外界寻求援助。他派船到叙利亚、塞浦路斯、罗得岛及其他一些从亚历山大城容易到达且有可能有罗马军队驻扎的地方,催促那里的当权者以最快的速度派遣援兵。

在此期间,埃及艳后和托勒密十三世都待在恺撒的宫殿中,两人表面上都对恺撒的防御措施持合作态度。当然,埃及艳后合作的意愿是真诚、急切的,但托勒密十三世对恺撒和埃及艳后的事业就不是那么支持了。托勒密十三世虽然身不由己,不得不站在恺撒这边,但心底极其希望阿喀琉斯能成功,希望恺撒的计划失败。波提纽斯表现得更积极,实际上他极力掩饰着自己对恺撒的敌意。波提纽斯和阿喀琉斯秘密沟通着,不时向阿喀琉斯传递情报,告诉他城内发生的事和恺撒守城抗敌的安排;另外,波提纽斯还指导阿喀琉斯下一步的行动计划。行动时,波提纽斯非常谨慎、聪明,一直假装支持恺撒。他佯装非常热情地帮助恺撒加固可能被攻击的要塞,完成各项防御部署任务。

尽管波提纽斯老奸巨猾,但狐狸也有露出尾巴的时候,就在最后决战到来之际,波提纽斯的阴谋突然败露了。恺撒宫殿中的一个理发师,出于种种原因开始怀疑波提纽斯。由于整天闲来无事,理发师便开始监视这个宦官的一举一动,并向恺撒禀报。恺撒授意他继续观察,他照做了。最终理发师的怀疑得到了证实,证明波提纽斯罪名的决定性证据是他写给阿喀琉斯的一封信,这封信被人拦截下来并交给了恺撒,于是恺撒下令将波提纽斯处死。

当然,此事在宫中掀起了轩然大波。多年来,波提纽斯名义上是国家的执政大臣,实际上掌握着最高权力。恺撒处决波提纽斯的事情让很多人惊慌,因为他们虽然一直在为恺撒效力,但私底下还是希望阿喀琉斯能获胜。很多人都恐惧不安。有一个叫该尼墨得斯的人,他是负责监管埃及艳后的妹妹阿尔西诺伊四世的官员。恺撒提出的让阿尔西诺伊四世和她弟弟托勒密十四世共同掌管塞浦路斯的计划一直没有生效。因为就在审判结果宣布后不久,恺撒就得到了阿喀琉斯的军队正在逼近的消息,从而他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为即将到来的激战所做的准备工作上了,无暇顾及其他事情。此时,阿尔西诺伊四世和她的监管人该尼墨得斯生活在宫里。而此前该尼墨得斯参与了波提纽斯的阴谋,波提纽斯被斩首后,他觉得最安全的出路是逃跑。

该尼墨得斯决定带着阿尔西诺伊四世逃跑。这是非常危险的做法,但他最终成功了。阿尔西诺伊四世非常愿意离开,因为她现在已慢慢长大,骨子里那种贪得无厌、不计后果的野心开始蠢蠢欲动。这种野心似乎是整个托勒密家族每个子女性格中的必备特征。当时在王宫里,阿尔西诺伊四世无足轻重、无权无势,但她一旦能领导军队,就能成为女王。

刚开始,一切如她所愿。阿喀琉斯和他的军队热情地接纳了她。在该尼墨得斯的努力下,阿喀琉斯决定把王权转交给阿尔西诺伊四世,因为此时王室其他成员都被一个突然占领都城的外来者囚禁着,无法行使王权。阿尔西诺伊四世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称王了。

现在,双方都处于战备状态,埃及艳后和阿尔西诺伊四世之间的王位之争必将经历一场你死我活的恶战。埃及艳后有恺撒相助,军队由恺撒统帅。阿尔西诺伊四世则有阿喀琉斯和该尼墨得斯两员大将辅佐。仍被恺撒囚禁的托勒密十三世对斗争的复杂形势感到困惑,他不清楚自己希望谁赢。他无法预测哪一方获胜,也不知道谁取胜对自己来说是最好的结果。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