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南畿志

南畿志卷之九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郡县志六

建牧

凤阳府考之秦、汉迄元,置郡国、州、军、府、路,城属参错,官随以殊。迨我国朝肇启中都,置府,增括南北,领县六州五,州属县七,实惟大郡,有逾三辅焉。

府知府一人,同知一人,通判一人,推官一人。经历司经历二人,知事一人,照磨所照磨二人,检校一人,儒学教授三人,训导四人。司狱欲司狱一人。税课司大使一人,永盈库大使一人,广储五仓大使一人。濠梁驿驿丞一人。十里城递运所大使一人,阴阳学正术一人,医学正科一人。僧纲司都纲一人,副都纲一人。道纪司都纪一人,副都纪一人。凤阳县知县一人,县丞一人,主簿一人,典史一人,儒学教谕一人,训导二人。王庄驿驿丞一人。临淮县知县一人,县丞一人,主簿一人,典史一人,儒学教谕一人,训导二人。红心驿驿丞一人。怀远县知县一人,县丞一人,主簿一人,典史一人,儒学教谕一人,训导二人。柳滩驿驿丞二人,阴阳学训术一人,医学训科一人。僧会司僧会一人,道会司道会一人。定远县知县一人,县丞二人,主簿一人,典史一人,儒学教谕一人,训导二人。税课局大使一人。池河驿、张桥驿各驿丞二人,阴阳学训术一人,医学训科三人。僧会司僧皆三人,道会月道会。二人。五河县知县一人,县丞一人,主簿一人,典史一人,儒学教谕一人,训导二人。上店巡检司巡检一人,安淮驿驿丞一人。阴阳学训术一人,医学训科一人。僧会司僧会一人,道会司道会一人。虹县知县一人,县丞一人,主簿一人,典史一人,儒学教谕一人,训导二人。阴阳学训术一人,医学训科一人。僧会司僧会一人,道会司道会一人。寿州知州一人,同知一人,判官二人,吏目一人,儒学学正一人,训导三人。税课局大使一人,军储仓大使一人。正阳巡检司、北炉巡检司各巡检一人。寿春驿驿丞一人,递运所大使一人,阴阳学典术一人,医学典科一人。僧正司僧正一人,道正司道正一人。霍丘县知县一人,县丞一人,主簿一人,典史一人,儒学教谕一人,训导二人。开顺镇巡检司、高塘巡棆司、下诸巡检司各巡检一人。阴子学训术一人,医经科一人。僧会司僧会一,道会司道会一人。蒙城县知县一人,县丞一人,主簿一人,典史一人,儒学教谕一人,训导二人。阴阳学训术一人,医学训科一人。僧会司僧会一人,道会司道会一人。泗州知州一人,同知一人,判官二人,吏目一人,儒学学正一人,训导三人。税课局大使一人,广济仓大使一人,副使一人。泗冰驿、龙高驿各牗。丞一人。递运所大使一人,阴阳学典术一人,譬学典科一人。僧正司僧正一人,道正司道正一人。盱眙县知县一人,县丞一人,主簿二人,典史一人,儒学教谕一人,训导二人。旧县巡检司巡检一人,阴阳学训术一人,医学训科一人。僧会司僧会一人,道会司道会一人。天长县知县一人,典史一人,儒学教谕一人,训导二人。城门乡巡检司巡揄一人,阴阳息训术一人,医学二。僧会司僧会一人,欲会司道会一人。宿州知州一人,同知一人,判官二人,吏目一人。儒学学正一人,训导三人。税课局大使一人。际留仓大使一人,副使一人。雎阳驿、大店驿、百善道驿、夹沟驿各驿丞一人,阴阳学典术一人,医学典科一人。僧正司僧正一人,道正司道正一公人。灵璧县知县一人,县丞二人,主簿一人,典史一人,儒学教谕一人,训导二人。税课局大使一人。固镇巡检司巡检一人,固镇驿驿丞一人,阴阳学训术一人,医学训科一人。僧会司僧会一人,道会司道会一人。颖州知州一人,同知一人,判官二人,吏目三人,儒学学正二人,训导三人。广积仓大使一人,税课局大使一人。颖川驿驿丞一人,阴阳学典术二人,医学典科一人。僧正司僧正一人,道正司道正二人。颖上县知县一人,县丞一人,主簿一人,典史一人,儒学教谕一人,训导二人。

甘城驿驿丞一人,阴阳学训术一人,医学训科一人。僧会司僧会一人,道会司道会一人。

太和县知县一人,县丞一人,主簿一人,典史一人,儒学教谕一人,训导二人,税课局大使一人。

北原和巡检司巡检一人,阴阳学训术一人,医学训科一人。僧会司僧会一人,道会司道会二人。

亳州知州一人,同知一人,判官二人,吏目一人。儒学学正一人,训导三人。军储仓大使一人,税课局大使一人。

义门巡检司巡检一人,阴阳学典术一人,医学典科一人。僧正司僧正一人,道正司道正一人。

中都留守司正留守一人,副留守一人,协同佥书一人。经历司经历一人,都事一人。断事司断事一人,司狱司司狱一人。皇陵卫留守二卫,凤阳三卫,长淮、怀远二卫,名设指挥使、同知、命事。值抚司设镇抚、经历,曰铨除经历、知事。洪塘湖屯田千户所设正副千户及镇抚、百户,各千户所之辖于诸卫者,亦略如之。泗州、寿州、宿州、颖川、武平五卫及颖上守御千户所,其官制略同,而增省则不能同也。巡抚、都察院、在府治东南。泗州在治东。察院、在府治东南。临淮在庆寿坊。怀远在卜东门外。五河。蒙城在治西。泗州在乐育坊。定远、虹、天长、寿宗、颖上、太和俱在治东。宿州在登清坊。灵璧有二,在县治东西。霍丘、亳俱在治北。户部分司、在府治西南云济街。兵备分司在颖以南城东门内。弘治六年,徙于寿州,寻复于颖。公馆。在府治东,各属皆设。

凤阳府治在城内仁爱坊。初在旧城内,国朝洪武初,移治会同馆地,即今治也。永乐间,知府杨蕃重修。正堂之东为经历司,为永盈库,西为照磨所,翼以吏胥房科,南达千仪门,又南为大门,大门之东为旌善亭,西为申明亭,官廨分列,自堂后以次而南出焉。

儒学见学校志。司狱司、在府治东南。税课司、在旧城西关外。新城税课分司、在府治西北。淮河北岸分司、在府治东北二十里。濠梁驿在北。关城十里城递运所、在府治北十五里,准河北岸。广储五仓,四在府治西北二里。三在旧城涂山门外。阴阳学、医学、俱在府治东。僧纲司、道纪司。俱见方外志。凤阳县治初在府治东南,洪武十三年移于旧北城兵马司地,即今治也。儒学见学校志。王庄驿、在县东北七十里。预备仓在县者一,在诸乡者三。养济院。在县西比。

临淮县治旧在清流门内,洪武三年徙宣化坊,后屡徙庆寿坊。正统二年,淮水溢,听宇圯,知县徐逵复于宣化坊创建焉。儒学见学校志。红心驿在县治南六十里。预备仓在仪门东。养济院。在县治西。怀远县治在荆山东麓。儒学见学校志。柳滩驿在县南七十里。阴阳学、医学,俱在县治西。僧会司、见方外志。道会司在县东南三里鲧庙。预备仓一在县南三里,三在县西二上里,二在县东南三十里,二在东南五十里。养济院。在县南。定远县治在曲阳桥东北,洪武三年创建,二十六年重建。儒学、见学校志。税课局、在县治西攀桂坊。张桥驿、在县南四十里。池河驿、在县东六十里。阴阳学、在仪凤防。医学,在攀。桂坊。僧会司、道会司俱见方外志。预备仓。北里县西六十里。养济院。在木门外。五河县治在城东南隅,洪武元年,知县马骐创建。儒学见学校志。上店巡检司、在县西五十里,浍河北岸。安淮驿在县治北里浍河南。岸阴阳学、医学,俱在县治北。僧会司、道会司俱见方外志。预备仓旧在沱河西岸,今迁县治内。养济院。在县治西北。虹县治在古汴之阳。儒学、见学校志。阴阳学、医学,俱在兴仁坊。僧会司、道会司俱见方外志。预备仓在县治北。养济院。在西开外。寿州治即寿春府故址,洪武元年建。儒学、见学校志。军储仓。在州治北。税课局在城北,尚正阳巡检司、在州西六十里。北炉巡检司,在州东九十里。寿春驿。在淝河口。阴阳学、在州治西。医学,在城东街。僧正司、道正司。俱见方外志。预备仓在谁楼东一在州北三里。养济院。在州治东。霍丘县治在城市西。洪武六年,知县王镇创建。儒学。见学校志。开顺箔巡检司、在县南三百六十里。高塘巡检司,在高塘集。丁塔巡检司,在丁哈店。阴阳学、医学县治市南。僧会司、道会司俱见方外志。预备仓。淮阳、寿安三乡及布家埠、开顺铓各一所。养济院。左城外西南。蒙城县治在城西北隅。洪武元年,县丞赵麟因元故基创建。儒学、见学校志。阴阳学、在县治东。医学,在县治前。僧会司、道会司。俱见方外志。预备仓在济院。泗州治旧在迎恩坊。洪武八年移于西南百步,即古玄真观某为之。儒学见学校志。税课局、在州治克。泗水驿、在南门外。龙窝驿在城西七十五甲。递运所,在香花门外。阴阳学、在宣政坊。医学,在敷政坊。僧正司、道正司俱见方外志。预备仓。在州治内。养济院。在州治北。

盱眙县治旧在慈氏山麓,元迁于第一山,毁干兵。国初,知县林廷秀仍旧基建。洪武十八年,知县史惟一重建。儒学见学校志。旧县巡检司,在旧县镇。阴阳学、在县治南。医学,在县治北。僧会司、道会司俱见方外志。预备仓。在治东北。养济院在治刺北。天长县治。元季毁于兵。国朝洪武初,县丞严直重建。儒学见学校志。城门乡巡检司,在县东非四十五里。阴阳学、在县前。医学,在县东。僧会司、道会司俱见方外志。预备仓。在县治南。养济院。在县治东。宿州治在城西北隅,即宋元旧基。国朝洪武元年,知州吴彦中重建。儒学、见学校志。税课局、在州治东。际留仓。在州治东。睢阳驿、在州东关。大店驿、在州东五十里。夹沟驿、在州北六十里。百善道驿在州西七十里。阴阳学在州治东。医学,在州治西。僧正司、道正司俱见方外志。预备仓。在州治东南。养济院。在州治东南。灵璧县治在城西北隅,本宋元旧基,国朝洪武元年,知县穆政建。儒学。见学校志。税课局在县治南。固镇巡检司、在固镇驿北。固镇驿。在县西南七十里。阴阳学、在县东南。医学,在县治西南。僧会司、道会司。俱见方外志。预备仓在县治东南。养济院。在县治东。

颖州治在北城内西北隅。洪武元年,州同知李添祐即元旧基创建。儒学、见学校志。广积仓、在城西北。原系颖川卫宽米仓,正统二年攺属本州。税课局、在北关。颖川驿、在东关外。阴阳学、医学、俱在北城内。僧正司、道王司俱外。忘公预备仓东四,南北四乡,各所。沈丘乡二所。养济院。在城东南隅。

颖上县治在通津门内,洪武三年创建。儒学、见学校志。甘城驿、在北关外。阴阳学、医学、俱在北关外。僧会司、道会司俱见方外志。预备仓。旧在禾稔门内,今迁县仓后。养济院。在颖阳门内。

太和县治在宣化坊。洪武三年,知县高士进即元旧基创建。儒学、见学校志。税课局、在县治西,比二里。北原和巡检司,右鼎北八十里。阴阳学、在县治西。医学、在县治南。僧会司、道会司俱见方外志。预备金凡二所。养济院。在县治西。

亳州治在城东门内。洪武五年建。儒学、见学校忘。军储仓、在城南街。税课局、在城市口。义门巡榆司,在义门镇。阴阳学、在城北街。医学,在州前街。僧正司、道正司俱见方外志。预备仓。在仪门左者二,在州治东者三,在马尚河卵东者三,在白龙庙出者二。养济院。在城内东北隅。

中都留守司在府治西,即故行大都督府也。洪武十四年建设。正堂之东为经历司,仪门之西为断事司,又西南为司狱司。吏曰厅在断事厅东。军器局在治之内。皇陵卫在府治西南十里,洪武二年创建。留守左卫在右甲第门内,洪武十二年创建。留守中卫在左甲第门内,洪武四年创建。凤阳卫在旧城宣化坊,故中立府治也。初设濠梁卫,洪武七年改凤阳卫。凤阳中卫在左甲第门内,洪武十二年,指挥万得创建。凤阳右卫在洪武门内,洪武十一年创建。怀远卫在府治北,洪武十二年,指挥朱斌创建。长淮卫在凤阳县粉团洲,洪武六年创建。洪塘湖屯田千户所在府治东北四十里,洪武四年,千户石梁创建。

泗州卫在州治迎恩坊。洪武十三年,指挥任亮即旧州治建。宿州卫在州治东南。洪武初,设守御千户所。永乐七年,调河南汝宁卫四所合为一卫。寿州卫在城西北隅,旧设安丰宁御千户所,洪武十三年改寿州卫。颖川卫在颍州治北,洪武十九年,指挥李胜创建。武平卫在亳州城东大街,洪武二十二年创建。颖上守御千户所在颖阳门外。洪武元年建。

学校

凤阳为圣祖龙飞之地,肇启中都。洪武三年,乃立中都国子监,以育天下之士。后定都应天,以监地为凤阳府儒学。至成化间,渐就倾圯,知府童锐一新其制。大学士丘濬记。弘治十三年,知府孟俊如其制而增治之。南为先师庙、桥门、泮池,北为明伦堂、四斋、岂经阁、馔堂、号舍、射圃罔不备。学士吴宽记。嘉靖十年,制增启圣祠,建敬一亭,贮宸翰六碑。详见应天学校志。属州县并设如制。社学在鼓楼西。独山书院。在府治界南独山麓。嘉靖十三年,御史张惟恕建。凤阳县儒学在县治东南,洪武以创建。弘治初,知县潘永嘉重修,规制同府学而差小焉。翰林易时畅记。社学。在县治东。

临淮县儒学在崇儒坊,即旧府学也。洪武中徙建。宣德间,主簿萧本芳重修。弘治间,知府孟俊撤而新之。学士倪岳记。嘉靖七年,经历王璋加修之。状元吕抽记。社学在丰乐坊。临淮书院。在曲阳门外。

怀远县儒学在县治东南王帛坊。洪武初,教谕王景章即故址创建。正统间,知县党质更造庙。庑、桥门、堂斋如制。侍郎陈琏记。定远县儒学古在县治西,宋淳熙间攺建于县治东南,后毁于兵。国朝洪武初,即旧基重建。社学在城同者四,在诸乡者二十有九。

五河县儒学古在县治东,元至大庚戌徙县治西北。国朝洪武三年重建。社学。在县治北。虹县儒学在县治东洪。武初建。社学。名县在。县西。寿州儒学在州治西,元为路学,经历路事岳复尝新之。马祖常记。国朝洪武初,因元旧基重建,庙学悉如制。社学。之在城隍庙右,一在儒学右,一在合肥坊南,三在税课局北。安丰书院。在正阳镇。

霉丘县儒学在县治东,洪武五年创建。宣德间,知县严敬重建。社学。十在察院东,一在开顺镇,一在高塘镇,在丁塔店。蒙城县儒学在县治东南。洪武四年因元荏某重建,庙庑堂斋如制。泗州儒学在州治西,元至治中创建。国朝永乐、景泰中俱尝修之。成化十七年,知州言芳既增饰庙庑,乃改建堂斋,作尊经阁,未就,知州娄鉴毕其役。正德辛已,复攺建如旧制。内翰刘戬、尚书杨震俱有记。社学。在州南走马街。甓山书院。在甓山之阳,旧为赵征君祠,嘉靖癸已,御史张惟恕改建。旰眙县儒学在县治之西,洪武初重建,后屡加修治,规制悉备。崇圣书院。在第二山。昔孔安国为临淮守,创立书院,右先圣燕居殿,今玻璃泉也,是其遗址。

天长县儒学旧在县治东,元至元六年,县尹郝称建。元季炖干兵。国初徙县前。洪武十五年,知县刘道源重建,郑仁宪、胡大有相继新之。嘉靖间,知县张怀邦建青云楼干其南。社学。在县治西,即始兴书院为之。

宿州儒学在州治东南。元至元二十五年,知州左炳建庙学。胡祇遹记。国初,知州吴彦中即旧上重建。正统初,御史彭勖更新之。学士王直记。成化庚子,知州张黻于明伦堂西建号舍若干间及会讲亭,修庙庑、尊经阁,作会馔堂。罗景、庄昊俱有记。社学二在察院南,二在马神庙西。

灵璧县儒学在县治东。洪武初,知县穆政因元旧基重建。社学二。在东关,一在西关,在南关,三在北关。

颖州儒学,宋景祐肇建于西湖上,国初复建,寻圯于河。洪武十年,徙子南城内。正统壬戌,尝葺而新之。成化巳丑重惰。社学在北门外。西湖书院。在西湖之南。宋欧阳修守颖时,乐共风土,八致仕,复筑室于此,后圯于河。

颖上县儒学,古在寿春门外,元季毁于兵。国朝洪武四年,知县车诚创建于县治之东。

社学

一在县前,一在东关,一在北关,一在西正阳,二在江口镇,三在南照镇。太和县儒学在县治东南。洪武初,知县马良因元旧基重建。社学。在北门内。亳州儒学洪武初因故基重建,在州治之东。正德间迁于州治西南。社学一在城隍庙西,一在北关,二在牛市。西在诸郊者四。准南书院。在州治东。进士科洪武辛亥秦亨,宫州人,御史。乙丑、杨吉、寿州人,参议。李裕、寿州人,知县。孙仁,寿州人,知县。戊辰陈文铭,临淮人。甲戌郭或蒙城人。庚辰、周铨、怀远人,都衔史。王能、凤阳人。卢广、寿州人,御史。王郁。灵璧人,衔史。永乐甲申刘志学、五河人,知县。赵琰、凤阳人。洪清。太和人,侍读。详卯、苗衷、定远人,尚书兼学士。郭震、临淮人,参政。吴斌。五河人,御。史壬辰周常,定远人,佥事。乙未李芳、颖上人,给事中,谪县丞。盛能。牓上人,知府。戊戌车义、临淮人,知府。叚莓,怀远人,大理寺正。辛丑、陈璇,定远人,按察使。甲辰黄寿、五河人。丁宁。五河人,知府。宣德丁未,李贵、定远人,主事。刘逊。肝眙人,言外郎。正统丙辰,陈翼、虹人,户部尚书。杨镛。怀远人,参政。壬戌魏贞怀远人,御史,死土木之难。乙丑、赵昂,寿川人,通政司参议。戊辰李宽、盱眙人。戴昂。宿州人,御史,谪知县。景泰辛未靳敏。肝眙人。甲戌张僖、灵璧人,参政。天顺丁丑。柳瑛、临淮人,佥事。杨定。定远人,翰林检讨。庚辰陈耀、灵壁人。郭升。颖州人,参政。甲申张谨、定远人。黄澄、凤阳人,参议。陈道。助贻人刑部内书。成化丙戌王得,灵壁人,太仆少卿。已丑、顾佐、肺淮人,户部尚书。乙未、汤鼐、寿州人,御史。张超。临淮人,应天府丞。戊戌王楫、虹人,参政。李经。临淮人。辛丑、汤玘、凤阳人,副使。陈延、定远人,知县。王岳。灵璧人,长史。甲辰、黄金、定远人,参议。黄广、颖上人。陈大章。盱眙人,太仆少卿。丁未孙儒、凤阳人,参议。李葵、颖州人,命事。纪镛。翰林检讨。弘治癸丑,李濬、凤阳人,给事中。谢朝、宣临淮人,郎使。孝、岳河。人合事。丙辰、徐联、长淮卫人,副使。戴达。灵辟知府。已不周钺、宿州人,知县。储珊。颖州人,命九。壬戌、赵永。临淮人,礼部侍郎。乙丑、陈钺。凤阳人,主事。正德戊辰,张永泰、定远人。王芳。五河人命事辛未、余翱。定远人,御史。甲戌,姚凤、怀远人,郎中。曹骢、霍丘人,郎中。薛惠。亳州人,郎中。丁丑。孔阴、临淮人,知府。李绍贤、泗州卫人,行人。王昆、灵璧人,如县。田秀。霍丘人,太仆丞。辛已、胡明善。霍丘人,御史。嘉靖癸未,陈世辅、凤阳中卫人,知州。徐行健、长淮卫人,知县。张国维、定远人,郎中。许廷桂。蒙城人,御史,谪州判。丙戌,孙锦、宿州人,知。杨世相。颖州人,知县。已丑,褚宝、怀远卫人,知县。刘炳、凤阳人,知丁县。吴介、寿州人,御史,谪推宫。张溪、寿州人,如县。曾翀。霍丘人,御史。壬辰,张翼翔、凤阳人,推官。张鹗、泗州人,知县。张光祖。颖州人,知县。乙未,杨时秀、怀远人。顾承芳。临淮人。乡举科洪武庚戌,汤允政、泗州人,知县。张博。泗州人,其县甲子、桂满、临淮人,命都御史。孙盛、泗州人,郎中。方亨、颖州人,郎中。高举、颖上人,训导。陈玙。颖上人,国子学录。丁卯、沈镛。颖上人训道。庚午、韩进。颖州人,御史。癸酉、焦敏。颖州人,知府。丙子。赵鼎、临,淮人切,义授。郑谊、临淮人,国子学正。尹绶、是远人御史。李默、长史杜琦、泗州人,主事。杨旭、泗州人,教授。王俭、天长人伴读。陈贯霍丘人,教谕。诸葛珙。颖上人,训导。已卯。冯善、临淮人,同知。谈哲、临淮人,训导。胡敏、定远人,御火。王希善、五河人,主事。陈谧、五河人,国子助教。周节、五河人,教谕。陈璟、灵壁人。胡潜、霍丘人,知县。范渊、太和人,通判。李瑛。亳州人,教谕。永乐癸未,冯理、凤阳人。冯懋、怀远人,教谕。许宏、怀远人。彭守信、虹人,训导。王逊、天长人,教谕。李泰、颖州人,训导。李恂、亳州人,给事中。旷敏。宿州人,教谕。乙酉,赵彬、临淮人,副使。姜理、霍丘人,知县。张铎、灵壁人,教谕。胡诚、凤阳人。贾节、临准人,知府。张孔善、临淮人,教授。贺鉴、临淮人,士簿。林春、临淮人,训道。郑铉、临淮人,训导。文英、定远人,教谕。刘亨达、怀远人,推官。李哲、怀远人。戴俨、宿州人,教授。董敏、颍州人,教谕。吴翔、颖州人,教谕。秦忻、颖州人,御史。张蕴。太和人。戊子、任祉。灵璧人,训导。辛卯,李昂、凤阳人。周尚文、凤阳人。金贵、临淮人,教授。顾敏、临淮人,御史。朱矩、定远人,学正。张思敬、五河人,教授。陈致中、虹人,教谕。仲奇、灵璧人,教谕。韩玺、颖州人,参政。闵铭、颖州人,教谕。许恭、颖州人,断卜事。谦,颖上人,参议。林英、颖上人,知县。杨诚、颖上人,伴读。傅茂盱眙人,知县。年名、陈芳、灵壁人。赵理、灵璧人,教谕。齐敬、太和人,教谕。王质。和人邪,户向书。丁酉。叶安道、定远人教论年富、怀远人,户部尚书。胡式、泗州人,训导。张学、宿州人,训导。戴玑。盱眙人,训导。庚子。沈佑、凤阳人。丹衷、凤阳人。顾原、临淮人,员外郎。施祥、定远人。王谦、虹人。陈谷、泗州人,御史。赵畿、宿州人,惟官。钱浩、灵璧人,判官。范宽。太和人。癸卯谈道。怀远人,长史。周彬颖州人,教授。宣德丙午,史鉴、凤阳人。叶凯、凤阳人,主事。杨义、旰眙人,训道。干瑛、盱眙人。李瑛。天长人教论巳酉。贺圭。虹人照磨壬子。朱衡、临淮人,主事。孙昱、临淮人,奉祀。徐恂、临淮人,教谕。夏靖、五河人,学。正蒋荣、则眙人。郭琳肝眙人,御史。乙卯。武城。盱贻人,训导经。正统戊午。柳春、临淮人,布政使。周让、定远人,教谕。钱浩、五河人,长史。刘瑜。灵璧人,教谕。甲子。丁𫖮、五河人,知府。陈端。盱眙人,训道。丁卯。沈瑛。泗州人,学正。景泰庚午。贺良、泗州人,教谕。金铎、临淮人,知州。李钦、五河人,县丞。赵继先、霍丘人,通政司经历。谢鹏、颖上人。张祯。太和人,学正。癸酉。黄璲、定远人,教谕。柳升、泗州人。马中孚、天长人,训导。陈敏、天长人,知县。赵振、宿州人,训道。王泽、灵璧人,纪善。吕庆、颖州人,教授。韩雄、颖上人,知县。费谨、愿上人教谕。张伦太和知县。丙子。余宥、霍丘人,知县。陈谟、霍丘人,知县。欧阳迥。武平人,御史。

天顺已卯。高举、凤阳人,知县。顾厚、定远人。刘永、亳州人,知县。朱祥。旰眙人,推官。

成化乙酉,萧性和、颖上人,教授。陈贵。太和人,知县。戊子。危隆。教谕。辛卯。黄瓒、留守,中卫人,推官。张翔、凤阳人,知县。石景、临淮人。刘福、临淮人。王章、太和人,知县。李誉。盱眙人。甲午,陈钊、蒙城人,知州。张价。蒙城人,训导。丁酉,韩祥、颖州人,知县。杨复初。颖州人,翰林待诏。庚子。谷诚水知州人。刘刚、太利人。陈大经。盱眙人,国子监丞。癸卯。易良、临淮人。钱杲、怀远人,知县。张琳、天长人知。县。杜昂、霍丘人,知县。田编、霍丘人,判官。王相、颖上人,通判。袁汝弼亳州人,知县。丙午。张衮、凤阳人,知县。邓镇。灵璧人,知县。

弘治已酉。朱光。临淮人,知县。潘自蒙城木人。壬子。顾宿谦、临淮人。赵华、临淮人,同知。凌本、临淮人,知州。王翊。颖上人,知县。戊午。张宪、凤阳人,主事。蔡儒、知州。马玉、泗州人,知县。王杰、天长人,知县。张尧辅。灵璧人,提举。辛酉,徐秉、宿州人。王𬭚。宿州人,长史谪经历。甲子。高钺。凤阳人,知府。

正德丁卯。夏麟、凤阳人,推官。周钰、凤阳人,知县。王文杰。临淮人。庚午。陈桓、定远人,知县。裴居、五河人。林棺、山始、白缯、宿州人。黄海、寿州人,长史。王卿、霍丘人,知县。胡洲。州人,官。癸酉。张国纪、定远人,郎中。王塘、虹人,通判。王钦、泗州人。陈铎、宿州人。张煦、寿州人。卢昂。亳州人,知县。丙子。张鹏、长淮卫人。顾纯、临准人,教谕。王确、颖上人。孙崇明、太和人,知县。郭应元颖州人。己卯。杨经、临淮人。叚儒、怀远人。赵镗、颖上人。张治、颖州人。张葵。颖州人。

嘉靖壬午。顾承芳、临淮人。纪鳌、临淮人。杜炳、凤阳人。陈桐、泗州人,知县。钟旸、天长人。张一凤、霍丘人,通判。王希哲。太和乙酉,钱渊、灵璧人。张仪凤、灵璧人。陈瀛、蒙城人,推官。刘渭、颖州人。田贵。颖州人。戊子。王心、天长人。徐世用、宿制人。张濂、颖州人。辛卯、俞伦、定远人。李公大、泗州人。唐宁、怀远人。房宪、怀远人。叶志贤、𫘛昭人。周尚文、亳州人。尚爵、寿州人。李增,寿州人。甲午杨时秀、怀远人。刘佩、亳州人。卢翰、颍州人。盛尧儒、定远人。张体乾宿州人。领荐之年无考,凡二十九人列于左。周赫、伴读李勔、助教。沈瑜、知州。缪铭、知县。殷礼、经历。赵升、训导,俱凤阳人。郁文、张楫、刘斌、陈朴、张泰、陈天民、陈显宗、俱蒙城人。罗昭、长史。张萃、给事中。谢溥、州同知。田让救、王晖、训导。郭启、御史。董暹、御史。许应凤、伴读张鉴、训导。王宾、教谕。朱俊、教官虞信、训导。周文、知县。王智、通判。赵翊、知县。王晟。运司判官俱寿州人。

祠墓

凤阳尝立郊庙,旧有山陵,具见总志,今特载郡县祀典,勋贤坟塳在境内者耳。凤阳府社稷坛、山州坛、伹在旧城,洁流门外。郡厉坛、在北,左称。第门外中都城隍庙、在留守司后。城隍庙、在旧城移风门外。功臣庙、即开国元勋阁,在英灵坊。名宦祠、乡贤祠。俱在儒学。凤阳县伍子胥庙,在庙山。国朝十王四妃坟,在县西北二十五里,有白塔在焉。设祠祭署以奉祀,又设陵户。东瓯王汤和墓。在县治西北三十里。临淮禹帝庙、在涂山门内。忠孝祠、旧名忠义何,在县治西,祀宋死节之臣石侯韩仔、秦允。久而圯。知县谢廷举即天姫宫左为祠,以宋国凤乡邵青、杨照、丁元合祀,配以我朝孝子张全、王澄,更其额曰忠孝。贞节祠、在县治南,祀节妇宋钟离妇、元聂氏等三人。国朝王氏等十人。黑水将军庙、在临淮门小淮岸渡口,创于宋嘉定庚辰。郡守柴将军以铁铸神像,铭其腹曰:蒙州之北,淮河之边,干汝镇守,亿千万年。洪武自年重建。淮渎龙王庙旧在新河口,后移淮河浮桥侧。周庄子墓。在开元寺后,剌史梁延嗣增土筑为逍遥毫。国朝尚书郁新墓,在东古城,永乐初,赐道。尚书顾佐墓。怀远社稷坛、在县治西儿。山川坛、在县治南。邑厉坛、在县治西北。城隍庙、在县治西南。禹庙、在涂山绝顶。昔禹会诸侯于此。相传禹以六月六日生,有同岁以是日奉祭,石姓皆至焉。启王庙在县治西三里。春秋孙叔敖墓在县东四十里。国朝安平侯李远墓。在县九十。定远社稷坛、在北门外。山川坛、在南门外。邑厉坛、在北门外。大山祀坛、在县东大山之麓。池、河祀坛。在县东池河之滨。城隍庙在县治东制锦坊。西楚霸王庙、在县西六十里。项羽败还至此,后人为立庙。包公祠。在县治后,祀宋包拯。楚虞姬墓。在县南六十里,俗称嗟虞墩。又灵璧东亦有墓,相传灵璧葬其身,定远葬其首。国朝东川侯胡海洋墓。在县治东南四十五里。都督李胜墓,在县西三十里。都督赵清墓,在县东四十五里。都督高智墓,在县东六十里。少保苖衷墓。在清澄湾龙冈之原,天顺中赐葬。五河社稷坛、在县西北。山川坛、在县西南二里。邑厉坛、在县西二。里。城隍庙在县治东北。虹社稷坛、在县治西北。山川坛、在县治东南。邑厉坛、在县治东北二里。城隍庙、去县治一里。灵佑祠。在朱山,相传祀汉朱买臣。宋县令舒焕,具灵应之迹请封,赐号灵佑之神。寿州社稷坛、在城西北隅。山川坛、在城外一里。郡厉坛、在城北二里。城隍庙、在州治刺。孙叔敖祠、在安丰芍陂北。单父侯祠、在州南六十里瓦埠镇,祀宓子贱。相传子贱为鲁使吴而卒于此。九江王庙、在安丰故县东南八十里,祀汉英布。陈思王庙、在州南,祀魏曹植。邓公祠、在州南芍陂丨,祀邓艾。董、李二贤祠。在安丰隐贤里,祀董郊、召南、李兴二孝子。显庙帝城西此隅子济坊,即宋武内殿基,祀南唐刘仁赡。春秋左史倚相墓,在州南五里。宓子贱墓,在州南六十里铁佛冈。战国廉颇墓。在仪北三里八公山。汉英布墓,在故安丰县东八十五里。淮南王安口墓。俗斋刘王墓。霍丘社稷坛、在县治西北。山川坛、在城外东南。邑厉坛、在县治东北。城隍庙、在县治西止隅。忠显吕尚书祠。在东门外。周霍叔墓。在淮河东岸,今无迹。东汉窦融墓。在县西。融东汉安丰侯。蒙城社稷坛、在城外西南。山川坛、在城外东南。邑厉璮、在城外西北。城隍庙、在县治东南。庄子庙、在县治西北。八蜡庙在县。西百步。春秋范蠡塳。在县西六十里。泗州社稷坛、在城外西南。山川坛、在城外观烂坊。郡厉增在此门外。城隍庙、在州治北。禹帝庙、在西门外。禹尝治水龟山,水患乃息,故立庙祀之。名宦祠、在儒学左。乡贤祠、在儒学右。孔安国祠、在躄山书院前。八蜡庙、在泗水驿之西。龙王庙、在龙窝镇。永乐六年重建。南公祠、在儒学西,祀唐南霁云。嘉靖初,知州汪应轸建。璧山祠在躄山上。相传隋有赵征君于此着书,后人慕其行,为立祠。赵清献公祠,在知州宅东。烈女祠在双沟,祀烈女俞氏。春秋徐君墓。在州东北一百二十里。有阜名挂剑台,季札尝挂剑于此。盱眙社稷坛、在县治高北。山川坛、在县治山麓。邑厉坛、在县。治北山。十。城隍庙、在县治西南来安坊。淮渎庙、在下龟山寺西南,有淮渎二大字石刻,有司以五月十县日备牲帛致祭。名宫祠、乡贤祠、俱在儒学。义帝祠、在县东北。马将军庙、在洪泽桥。相传汉马援行军至此,后人立庙祀之。先主庙、在云山上,先主尝拒袁术于此。武侯庙、在先主庙北十里。都土地庙、在灵迹乡。双贞祠在县北淮河之上,祀二贞女,姓氏莫详。嘉靖辛卯赐额。汉彭越墓,在彭城乡。武涉墓。在怀德乡。东汉张元伯墓。在县东二十里张范庄。五代桑维翰墓。在招隐洞北。国朝杨王坟。在县太平乡津里镇,牧羊山西北落。设祠祭署以奉祀,坟户供应扫。国长公主墓,在灵迹乡。太原长公主墓。在卜平乡。天长社稷坛、在县治西城外。山川坛、在县南城外。邑厉坛、在县北城外。城隍庙、在县治东。介之推庙、在浮山。伍子胥庙、在县东北十五里。义勇武安王庙。在县治前,祀关云长。二贤祠。旧在县治东,祀包拯、朱寿昌,后即文昌祠改建。宋朱寿昌墓在县东四十里,墓东北有孝子。祠宿州社稷坛、在北门外。山川坛、在南门外。郡厉坛、在北门外。城隍庙、在州治东。显济王庙。在相山神姓氏莫详,代加封褒,凡祈祷辄应,本州春秋致祭。闵子小在州北闵子乡骞山之顶。山之南礻有墓。按闵子,鲁人,葬历城东,而宿有祠墓未详。国朝徐王坟。在州北闵子乡龟山之左,丰山之右。洪武间,立庙于茔域之南,设祠祭署。宿州奉春秋二祀,徐州供节序之祭,设坟户九十三户,供洒扫。灵璧社稷坛、在县西北二里。山川坛、在县南一里。邑厉坛、在县北里一。城隍庙、在县北一里。三忠祠。在西门社学后,祀知县陈伯安、指挥钱英、主簿蒋贤。颖州社稷坛、在城西一里。山川坛、在城南二里。郡厉坛、在城北,里一。城隍庙、在北城内,州治西南。昭灵侯庙。在州东三十里,祀张龙公。弘治间,命有司春秋致祭。欧阳文忠公祠,旧在颖州城北,沦于河。正统丁巳,重建于儒学西,春秋祀以特牲。春秋沈。诸梁墓,在州西一百二十里,故沈丘县。周朝国朝吕将军墓。在州南安舟冈西,国初赐葬。御史大夫安然墓,在城西关外,洪武中,赐葬。尚书李敏墓,在州西瓦店,洪武中赐本。光禄卿张泌墓。在州西百里。永乐中,赐葬。颖上社稷坛、在县西北禾稔门外。山川坛、在县东南。邑厉坛、在县东北。城隍庙在县西北。秦北罗墓。在甘罗乡。太和社稷觉、在县西北。山川坛、在县东南。邑厉坛、在县东北。城隍庙。在县治南。朝侍郎王质墓赐葬县东南。宅州社稷坛、在西门外。山川坛、在南门外。郡厉坛、在北门外。城城。隍庙、在州内,大冲。老子祠、在城东二百二十里,相传为老子所生之地。光武庙、在州南三十五里。魏武帝庙、在州东,祀魏武帝。操东又有魏文帝庙。泣杖祠。在义门关之西,即韩伯俞故宅。春秋伍奢塳。在州东南八十里。

古迹

凤阳府凤阳县。西古城、在府治刺十八里,临淮之西,盖南北相争时军垒也。奕坛、在府治东北十五里广运桥西南。刻石为相局,凿二窊以置棋子,傍刻唐人诗并烂柯二字。世传尝有仙流围棋于此。临淮、三牛城即今之旧城。濠梁志云:旧治有石牛三,二在听前,二在府治后。故老相传谓郡界濠、淮之间,岁多水,吴乃斗分野,牛,土畜,故以厌之。东古坊、在字东四里。楚城锤离即此。小东城、在县东,秦始皇筑之,以镇濠口。观鱼台、在县治西南。庄子观鱼濠梁之上,见鯈鱼出游。庄子曰:是鱼乐乎?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耶?消遥台、在东门内,即庄子葬处。有祠,刻像其中。水濂真洞、在清流门外。宋皇甫斌书水濂直洞四字,刻石。其字水浅则见,水深则没。成化中,河水渰没,移建曲阳门外。垂花坞、在逍遥台南十余步,有樛藤二株,垂花,其盛乃凌霄花也。唐独孤及爱之,命曰垂花坞。天顺间毁于火,根株无存。静正堂、在旧濠州治,堂后又有清风堂,皆宋建。三贤堂、在城东北隅。初祠彭祖,附以庄子、惠子。正统二年,淮水渰塌。三作思贤堂。有南华堂相对,皆宋建。威信堂、在旧濠州治。宋淳熙间,守卧王回陛辞,上曰:守边之道,无出威信。因以名堂。人废。枕淮亭、在旧州治子城上,宋时建。初名望淮,后易今名。四望亭、即短李亭,唐太和中建,李绅作记。绅短小,故亦名短李。藏春亭、在旧州治子城东北隅,宋郡守樊仁远建。倏然亭、在作豪州治倅厅,本名观澜,宋元祐间,王雍为通判,易此名。清淮楼、蒙梁志云:在郡治子城上。望仙楼、在市桥东。蓝采和仙去,人于此望之。观风楼、本城臾门楼,宋樊仁远改今名。含桃阁、在旧濠州治。宋梅询为守,吕夷简为倅,相得甚欢,宴憩于此。水馆、在濠用唐张祐诗:高阁去烦恼,客心遂安舒。南轩更何待,坐见玉蟾除。高唐馆、在豪州西。宋阎钦受诗:借问襄王安在哉,山川此地胜阳台。今朝寓宿高唐馆,神女何曾入梦来。怀远、禹会村、在涂山西南。古当涂城、在县东南三里涂山北麓。马头城、在县南二十里。晋永和中,谢尚镇马头城。义熙中,位马头郡。亲城、在县东南。四十里,梁置马头郡时所筑,有遗址,街道存。考城、在县东南四十里,汉考城县也。有遗址、街道存。龙亢城、在县西北八十五里,涡水之阳。边军城、在县西北八里,宋夏贵所筑,遗址存。旧城、在县北三里,遗址存。拖城、在县东此一十里,古涡口城也。唐李正巳反,张万福驰至涡口,即此。周显德城镇淮军为二城,夹淮水,扼濠、寿应援之路,遗址尚存。圣水亭、在涂山巅。禹庙前有泉,大旱不涸,祈雨辄应。元人建亭。荆山堰。在县南。梁天监中,用魏降人玉足计,与浮山堰同筑,崒淮水以灌寿阳。定远废。临濠郡梁置,隋开皇废。废。九江郡本秦郡,后齐废。曲阳城、在县西北九十五卑。马丘城、在县西南二十五里。昔徐凤尝反于此。芰蒲城、在县西南八十里。本魏交兵时,筑为垒。闾城、在县西北一百里,魏太武筑。漆园、在县东三十里,即庄子为吏处。判虎台、任县治后宋色拯知县,虎伤人,抽系毫下,判之。今台石犹存。义台、在县东二十里。五代时,有栴氏居此,聚族甚盛。南唐筑台表之。五河故军城、在县北二里,古安淮军城也。汉王台、高祖败楚时筑。虹、潼城、本汉县,在县东北七十里。霸王、成,在县南二十里。汉王窒在县南二十五里。五女蒙。在县治二里,不知何时人,亦不详其姓氏。五女家贫,无资以苑其亲,相与负十成蒙,乡人以石刻其像,置于蒙侧,以表其孝。寿州蔡国故址在州北三十判。废。陈留君、在故安丰县东此五里。蓼国城在州南安丰乡。故皋陶国。札预日安丰相邑。有蓼城。汉置县,属六安国。废。寿春县在州西四十里。汉九江郡治。晋隋为准南郡治,今废。西曲阳城、在州东北。八十里。下蔡城、在州北三十里,古州来也。安丰城、在州西南六之里。刘关二城、在西正阳,与颖州接界。魏昌城、在八公山东南。梁武帝堰淮水以灌寿阳。元魏扬州刺史李崇更起此城以备水,州人号曰魏昌。硖石城、梁大同中,于陜石山筑城,拒东魏。青冈城、在州西二十五里。日谢玄等御秦师时筑。丰庆亭、在芍陂上,今废。读书楼、在隐贤镇,董、李二贤所居之地,基尚存。春申君台、在州城内,楚春申君黄歇所筑。凤凰台、在城南门之左。张飞台、在州西六丨里,东正阳镇,遗址存。斗鸡台、在州东北二十里。俗传楚王尝斗鸡于旧。霍丘纣王城在县东三十里,冇遗址。废。云娄县在县西南八十里。废。义戈县、在县北四十里。汉置,属沛郡。摘星楼、在县刺三十里,有遗址。张龙公钓台、在县西南十二里,澧河西岸。蒙城、山柔城、去县三十七里。今城内有亭,基,高峻若阜陵。旧城、去县西北七十里。庄子台。在县治西北。泗州徐城。在州北五十里,有遗址,相传徐偃王所都。古临淮县在州北六十里,有人居街巷存。故城、在州东北八十里。相传徐偃王筑,有遗址存。吴城、在徐城北三十里。陈将吴明彻于此置高平郡,寻废。义城、在州西北四十里。晋置义城县,今其地名管公店。淮阳城、在徐城东北一百五十里。晋义熙中置郡。角城、晋义熙中置,在淮泗之会,常为重镇。韩信坛、在州东南七里,有增基存。分金店、在州东一百二十里。相传管、鲍于此让金。四照堂、在郡圃,宋泗守朱表臣作。奢野亭、在州。城内宋朱表臣作。先春亭、在州城东,欧阳永叔作记。通漕亭。在州城外常丰仓西,宋时建。盱眙废。招信县。在县西六十里,今设旧县巡检司。汉王城、霸王城、俱在县东北二十里彭城乡。世传刘、项十此屯兵立塞。济阴城、在县西五十里。刘宋筑。唐置济阴县,寻废。淮陵城、在县西南八十里。本汉县,今有淮陵乡。公路城、在县境,今有公路朴。东阳城、在县东北八十里秦县。陈婴尝为令史,遗址犹存。雎陵城、唐析化明置睢陵,寻省。龟山城、在龟山上。宋文帝遣将拒魏太武,筑城于此,遗址犹有。都梁宫、在县东南都梁山下。隋炀帝置离宫四十余所,此其一也。略堂、在玻多门外起秀亭,则淮山堂、在起秀立下,又名坂璃亭,宋时建。起秀亭、在县西玻璃泉上。绣谷亭、在县旧崇福寺。亭凡四:曰托根,曰竹庄,曰香雪,曰杏村。飞步亭、在县东东山上。浮空亭、在浮山顶上。苏轼诗云:乾坤浮水水浮空,今废。八仙台、在县东三里石岩下有八仙坐石,石下有溪流,名神仙洗肠池。都梁台、在县西南三里,址尚存。同乐楼、在旧审治。又有淮山楼,皆朱时建。浮山堰、梁天监中,筑堰淮水以灌寿阳,南起浮山,北抵览石,坡成,复夬段数万人。天长废。横山县在县南五十里。石梁城、在县西三十里石梁河南。后周置郡时筑,遗址尚存。城门、任县东北四十五里。汉置广陵县,即此。颜家寨、在县西十里。鲍家寨、在县南五十里。二寨俱未南渡时,筑,以拒金兵。樊公店。在县东南七十里。樊哙微时居此。宿州蕲县城、在州南四十里。秦置县。陈胜、吴广起兵于蕲,即此。以临涣城、在州西南九十里。本汉绖县也,后魏置临涣郡。相城、在州西北九十里相山下。本商之先相士所居,宋共公徙都于此。汉沛郡治相,今为相城乡。阳城、在州南秦县,陈胜生于此。古符离城、在州北二十里,即汉竹邑也。隋堤。即沐堤,在州城南,隋炀帝筑。帝扶疏亭、在州治北城上。东坡守徐时,遗墨竹一本于宿州,好事者刻诸石,构亭贮之,曰扶疏。望先楼、在城北三十五里。元刘湛建此楼以望先茔,有揭奚斯记。灵璧、潼郡城、在县东北七十里,即汉取虑县。东魏置临潼郡。垓下文献通考:在虹县,今地属灵璧。汉兵围项羽于此。望荆楼、在城西南隅,以对荆山,故名。遗址存。颖州胡城在城西二里,即春秋胡子国。任成在城北,陈将任蛮奴于颖水北。三里,筑此城以围汝阴。废沈丘县、在州西百二十里,即古沈子国。细阳城、在州西此四十里,汉置县。清丘城、在州东五十六里颖河北岸。隋置县。唐废。郪丘城在州东五里。废平舆县在州南一百里,界于新蔡。废永安县、在州南二百四里汝水岸北。唐会昌中置县,今市井尚存。寝丘城、在州东三十里颖水北岸。孙叔敖死,其子辞肥饶而请寝丘,即此。唐屯城、在州西南一百七十里。相传南唐刘仁赡筑此以御周师。东城、西城、俱在州此七十里。两城相去三十里,相传府兵分戍于此,筑城屯营。会老堂、宋欧阳公与赵康靖公同在政府,相得欢甚。及相继谢事,赵单骑访欧公汝阴,时年几八十。吕申公守郡,为作会老堂于西湖书院之傍,赵优游堂中,月余而别。明年,文忠欲往睢阳报之,未果行而薨。聚星堂、在旧州治内。欧阳公守颖,吕正献公。为倅,二公相与讲学,曰时从游者如刘攽、王回辈,皆名流,故欧公以聚星名尚。去思堂、宋晏元献公守颖日,作室临清溪,为出祖之所,名清涟阁。公既去,此,不能忘,更名去思。公尝手植双柳于阁前,至欧阳公为守,双柳成阴,送重建亭,复更名双柳。清颖亭、晏公守颖,作亭城阴,俯瞰颖水,故名。葵亭、吕正献公倅颖日,作亭后圃,题曰葵亭。及为守时,休于倅圃,有葵亭集。竹间亭、苏文忠公守颖时作。水台、在州南一百里水台湾。淮河至此渐阔,相传楚庄王筑毫干此。钓鱼台、在州东十十里颖水北岸。汉末,袁闳避地汝阴,讲学之暇,游钓河滨,后人贤之,因名其处。贺胜台、在州北十里颖水南岸。宋刘锜败兀术于顺昌,守臣陈规犒军于此,因名。焦馆、在州治西南隅。宋吕希纯守郡日,建此以馆焦才千之,故名。青杨馆、在州西三百四十五里。汉光武讨王寻,尝驻兵于此。颖上王城、在县东正阳卿,俗称张飞城。旧县城、在县北十二。洪城、在县东三十里。慎县城、在县西北,本汉县。灵台、在县西南四十五里。太和、颖阳城、在县西北西十五里,遗址尚存。信阳城、在县西此。玄墙城、在县东北,日四十里。亳州废城父县在州东北县十里,今为城父杜。废。梅城县在州西南四十里,今为梅城集。废,苦县在城东十里。废武平县在城西。古城。在城南七十里。流星园、任州东天静宫南,碑云:有星突流于园,老子因而降诞,即此。大飨堂、魏文帝幸谁,父老,于帝故宅立大飨碑,曹植撰文,梁鹄书,钟繇篆,今废。澄碧堂、宋宇文虚中知州时,遇岁旱,虚中祷而得雨,尝宴于此堂。读书台、在察院前。魏武帝所筑,高二丈余,树木森然。八角台、在县东南三里。旧传曹操所筑。秋风台、在城内西街之北。看花台、在秋风台。此二台俱元万户张柔筑,为游息之所,遗址尚存。明王台。在城外西丘二里。刘福通迎韩林儿立之,号小明王。此盖其即位之豪也。今为通真观。

南畿志卷之九终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