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人间佛陀

第十一讲 佛陀的遗教——以己为洲、以法为洲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一、 佛陀的容色言行

佛陀住世时代,没有照相术,没有画像,佛陀涅槃,没有留下任何遗影。我们现在所看到绘制的、雕塑的种种佛陀像,全是佛陀入灭数百年后,历代后人想像出来的,所以不禁使我们想到,佛陀的容色,究竟是什么样子?

<论语>一书中,有几处刻画孔子容色的句子,十分传神:

<述而篇 >: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厉是严肃,不是严厉。

<子张篇 >: 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望之俨然,是庄重貌。听其言也厉,厉在此是言辞正确的意思。

<子罕篇 >: 颜渊喟然叹曰: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论语>,是孔门弟子记录夫子的言行录。而<四阿含经>,是佛陀弟子是记录佛陀的言行录。何以前者生动,而后者却是千篇一律的:‘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呢?那是因为孔子时代,我国有普遍使用的文字和书写的工具; 而佛陀的言行,是以口传耳传下来的,不得不把格式固定下来,以便于记忆。所以,我们如果想从经典中捕捉佛陀的容色,我们可以从文字的精神中,来想像佛陀的庄严与慈悲。

佛陀身心健康,感情理智平衡——即所谓[ 悲智圆融 ]。经典中说,佛陀证道后,有十种法乐。如: 永恒而绝对信心所产生的法乐; 最深禅定境界所引发的法乐; 无限慈悲心所引发的法乐; 解脱系缚和烦恼而获得的法乐………。因此,经典中有赞佛的偈子曰:

佛面犹如净满月,亦如千日放光明,圆光普照于十方,慈悲喜舍皆具足。

佛陀有如孔子,望之俨然——庄严; 即之也温——慈悲。佛陀领导僧团,从不以[ 教主 ]自居。佛陀说:‘ 我不摄众 ]。意思是领导僧团的,不是佛陀个人,而是如来的教法和戒律。佛陀有教无类,诲人不倦,是伟大的教师; 佛陀演说正法,拯人慧命,是众生的慈父。可是很遗憾的是,由于后代弟子对佛陀的崇敬与怀念,因而不断的圣化、神化、偶像化,模糊了佛陀的真面目,也拉远了佛陀与众生的距离。在<四阿含经>和<四分律>中,记载了许多很有人情味的小故事,如佛陀为病比丘洗浴,佛陀为肓比丘穿针,佛陀扫地,佛陀自修房门等等,都十足刻画出人间佛陀的真面目。兹举一例,以见其余:

佛陀住祗园精舍的时候,僧团中有一比丘生病。佛陀去探视他,见病比丘身有污垢,佛陀就扶他到池边,为他洗浴,洗拭毕,并为他洗衣; 然后到病比丘住处,把卧处旧草丢弃,打扫干净,墙壁破处以泥浆补好,铺上新草,扶病比丘睡卧好,再为他盖上袈裟。

以上这个故事,出之于<四分律>。玄奘三藏的<大唐西域记>称:‘ 祗园东北有塔,即如来洗病比丘处。]

二、 十大弟子

佛陀证道之后,教团成立之初,有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余人。以后一生游行教化,四十余年,究竟有多少出家弟子,经无明文,不得而知。大约说,总应发展至初期人数的十倍或更多。在这众多弟子中,有一些极为杰出的弟子,即早期经典中所称的[ 十大弟子 ],他们各有专长,在教团中号称第一, 兹介绍这十大弟子的事迹如下:

一,智慧第一的舍利弗: 他是王舍城迦罗臂拿伽村人,婆罗门种姓,父亲提舍是有名的论师,母亲舍利也是有名的学者。他的舅舅长爪梵志,就是后来皈依佛陀的摩诃俱希罗。他早年出家学道,是删阇耶吠罗胝子的弟子,因不满于删阇耶的怀疑派理论,就皈依于佛陀座下。在教团中,他是佛陀最得力的助手。祗树给孤独园,就是他负责监修的。佛陀晚年,提婆达多背叛,带著数百名比丘另成立新教团。从来于新教团一次开会时,舍利弗突然出现于会场,以义正辞严的言词说服了附和提婆达多的比丘,大部分的比丘又回到佛陀座下。佛陀晚年,他先佛陀入于涅槃,使佛陀颇为伤感。

二,神通第一的目犍连: 他也是婆罗门种姓,和舍利弗同师事删阇耶,后来和舍利弗一同皈依佛陀。据说他修得神通第一,佛陀晚年,拘萨罗国的毗琉璃王带兵灭亡迦毗罗卫国,目犍连以神力飞入迦毗罗卫城,把五百名释迦族青年男女摄入钵中,飞出城外开钵一看,钵中人已化为血水。这是神通不抵业力的明证。他晚年出外传道,途经山区,为裸体外道向山上推下乱石砸死。这是舍利弗逝后不久的事。

三,说法第一的富楼那: 富楼那辩才无碍,善于说法,且有忍辱的精神,他要到输那国去传道,佛陀以为输那国文化落后,民性凶悍,劝阻他不要去。富楼那声称无论他们打我骂我,刀杖加身,他决不与他们反目,且怀著感恩之心。佛陀赞叹他说: ‘善哉! 富楼那,良哉! 富楼那。你有如斯忍辱之心,必然能到那边陲的输那国,达到你的心愿,去吧! 富楼那。]

四,解空第一的须菩提: 他出身于婆罗门富家,生性慷慨,好济助穷人。他随佛陀出家,善解法义。有一次佛陀外出,回到鹫岭精舍时,别人争相迎接,须菩提想: 佛陀的法身,并不在四大和合的肉体上,我奉行佛陀教法,体证诸法空理,不该为事相迷惑才对。他就不去迎接。佛陀回到精舍,弟子们争相迎接,其中有一个莲花色比丘尼,跑到人前,跪接佛陀,并说: ‘ 世尊,弟子莲花色第一个来迎接您。]

佛陀慈祥的说:‘ 莲花色,你不是第一个迎接我的人,须菩提才是第一个迎接我的人 。他在石窟中观察诸法空性,见法的人,才是第一个见到如来、第一个迎接佛陀的人。]

五,论议第一的伽旃延: 伽旃延是南印度阿槃提国人,父为国师,他曾从阿私陀仙人受学,仙人临命终时,要他去皈依佛陀。他善于论议,言辞简明。一个外道问他:‘ 在这世间,人们不断的斗争,是为了什么呢? ’他回答:‘是我见和贪欲作崇。]

[ 请问,什么人才能离开我见和贪欲呢? ]

[ 只有佛陀,他是无上正等正觉者,他没有贪欲烦恼,没有我见执著,他是天人的导师 。]迦旃延肯的回答。那问话的外道,就此去皈依了佛陀。

六,头陀第一的大迦叶: 大迦叶生长婆罗门富豪之家,但随佛陀出家后却修头陀苦行。住于冢间林下。有一次,他去见佛陀,身著粪扫衣,发须杂乱,新比丘根本不认识他。佛陀在座上看到了,喊他: ‘ 大伽叶,你过来,我这里留了半座给你。’可见佛陀对他的重视。大迦叶年老时,佛陀劝他放弃苦行。舍利弗也劝他回僧团从事弘法利生。他说:

[ 弘扬正法,教化骄慢恶智的众生,我没有这份毅力和勇气。我只能树立一个修苦行的榜样,让后学者对于少欲知足的头陀苦行、知道遵从和实行罢了。]

佛陀涅槃后,大迦叶主持第一次结集,并继续领导僧团。

七,天眼第一的阿那律: 阿那律是甘露饭王的儿子,是佛陀的堂弟。他随佛陀出家后。因在佛陀说法时打瞌睡,受到佛陀的呵斥。他发誓精进修行,通宵不眠。终以用功过度,致双目失明。佛陀教导他修定可以重见光明,他如法修持,终于获得了天眼。他热心于布教活动,到没有人弘法的地方去度化。许多人受了他的感化而皈依了佛陀。

八,持戒第一的优波离: 优波离是首陀罗种姓的贱民,在释迦族的王宫中做理发匠。王宫中的七王子出家时,他也随著出了家。他个性拘谨,佛陀制定的戒律,他一丝不苟的遵守,他也常向佛陀请示戒律的问题,一一的记下来。所以在僧团中他持戒第一。他年老时,经常调处僧团中的纠纷,由于态度公正,受到大众的遵敬。后来大迦叶主持结集时,律藏部分就是他诵出来的。

九,多闻第一的阿难陀: 阿难陀是白饭王的儿子,是佛陀的堂弟,据说他小于佛陀三十岁,二十余岁出家,随在佛陀身边做侍者二十五年之久。佛陀在精舍说法,或出外游化,他随时都在身边,所以成就了他多闻第一。<增一阿含经> 中称:[ 我声闻中,第一比丘,知时明物,所至无疑,所忆不忘,多闻广远,堪忍奉上,所谓阿难比丘是。]

阿难相貌端庄,性情和善,佛经上说他: ‘ 相如秋满月,眼似净莲花,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难心。]第一次佛经结集时,经藏部分是他诵出来的。

十,密行第一的罗侯罗: 他是佛陀的独子,十余岁出家,在僧团中做小沙弥,舍利弗是他的亲教师。佛陀怕他因身分特殊而心生乔慢,不时告诫他要忍辱修行,不得有乔慢心。据说,有一次他的住室为一个比丘占住了,他不敢告欣佛陀和舍利弗,竟在厕所中端坐了一夜。他默默修持密行——修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因此被称为密行第一。经典中说罗侯罗早逝,不到三十岁就入涅槃了。

三、 落寂的晚年

随著岁月的消逝,渐渐的,佛陀进入志耄之年了。

许多不如意的事都发生在佛陀晚年,大约都发生在佛陀七十岁以后那段时间。

第一件事是提婆达多的叛逆。提婆达多是阿难的哥哥,也是佛陀的堂弟。他早年随佛陀出家,最初也颇为精进。但到佛陀老年时,提婆的野心增长了,他想取代佛陀的地位,成为僧团的领导者。这时摩揭陀国发生政变,阿阇世王子拘禁了他父亲频婆娑罗王,而取得政权,据说提婆也是支援政变的人。提婆曾公开要求佛陀交出僧团的领导权,为佛陀斥退,他就带著附和他的数百比丘离开了僧团。

另一件事,是佛陀祖国的灭亡。原来拘萨罗国波斯匿王未继王位前,向释迦族求婚,释迦族自诩为日之种姓,骄傲自大,不肯把王族之女下嫁别族,但又不敢拒绝,乃以女奴茉莉,伪称是王族之女,下嫁波斯匿王子。后来波斯匿继位为王,茉莉夫人生有一子,就是后来的毗琉璃王。毗琉璃王子十余岁时,波斯匿王命他到迦毗罗卫城外家习骑射,那时适当佛陀某一次返乡之前,族人特建了一座讲堂,供佛陀说法之用。这讲堂被视为圣地,不许外人入内。毗琉璃王子一时好奇,就走了进去。事为释迦族人所见,认为女奴之子亵渎了圣地,将毗琉璃王赶了出去,并将他所经之地,挖地换土。毗琉璃太子认为是奇耻大辱,发誓言曰:‘ 有一天我要灭掉迦毗罗卫国,杀尽释迦族人。]

大约二十多年后,波斯匿王年已老迈,而毗琉璃太子正当壮盛,他逼迫父王逊位,自已继位为王。他想起多年前的誓言,乃整顿四兵,讨伐迦毗罗卫。他大军行进中,前哨回 报说: 佛陀坐在前面道旁的枯树之下。毗琉璃王对于释迦族虽然怀恨,但对佛陀仍是十分尊敬。他策马到了前面,下马到佛陀坐处,行礼问讯,并说:

[ 世尊,那边有很多枝叶繁茂的大树可以遮阴,世尊为何坐在枯树下呢? ]

[ 大王,枝叶繁茂的大树可以遮阴,但是亲族之荫更胜树荫。]

——佛陀是说: 拘萨罗和迦毗罗卫是亲族之邦,何必自相残杀呢?

毗琉璃王虽然暴戾,但也为佛陀沉痛的比喻所感动,他为了敬重佛陀,乃下令收兵。

经典上说,佛陀对于祖国的被攻,如是作了三次营救,但毗琉璃王第四度出兵时,佛陀不能再去阻挠,毗琉璃王大军攻下迦毗罗卫,释迦族人几无遗类。

佛陀晚年,另外几件打击,是几个大弟子先他而入涅槃——死亡。

佛陀六十岁以前,他的独子罗侯罗就逝世了。但在将近八十岁的时候,佛陀倚为左右手臂、舍利弗和目犍连的逝世,使他感到落寂而凄怆。舍利弗和佛陀年岁不相上下,也快八十岁了,他生了病,回到王舍城的伽罗臂拿伽村疗养。一天,舍利弗的侍者均头,捧著舍利弗的遗物,找到佛陀住所,阿难出来迎住他,均头哭欣舍利弗逝世的经过。阿难去禀告佛陀说:‘ 世尊呀! 沙弥均头来告,他说舍利弗去世了。他携来了舍利弗所遗留的钵和衣服。世尊呀! 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我禁不住全身颤抖,觉得四方顿成黑暗。]

佛陀骤然闻知,内心悲怆可想而知,他强忍悲怀,晓谕哭倒在地的阿难说:

[ 阿难呀! 我不是平常就教导你们吗,和心爱的人,总有别离的一天。世界上没有一件东西是永久不变的,一株大树,它的一枝可能先行枯朽,和这道理是一样的。阿难呀!你们要以自己为洲,依靠自己,不可依靠他人; 以法为洲,依靠法,不可依靠其他。]

舍利弗逝后不久,又一噩耗传来一目犍连为教殉难了——目犍连晚年在外传道,在经过伊私阇山区的时候,为裸形外道发现,自山上推下乱石,目犍连无从躲避,被砸死了。这对晚年的佛陀来说,又是一件痛心的打击。过了不久,在一个月满之夜,举行布萨仪,佛陀在月光下,环视周围众多比丘,不见舍利弗和目犍连的面孔,不禁落寂伤感的说:

[ 比丘们呀! 自从舍利弗和目犍连逝世以后,这个集会,对我而言,真是空虚不堪。不见他们两人的面孔,使我寂寞愁伤。]

佛陀一生,总是安慰悲伤的人,予这些人以慰藉和勉励,他自己从不曾有过如此落寂。不过,佛陀是人间觉者,不是沈缅于愁伤的人。他继续的说:

[ 但是,比丘们呀!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或一件事物,是永久不变的,这才是真理。比丘们呀! 大树也会有几支枝干先行枯萎,和这个道理一样,他们两个人先我而去了,因为这个世界上,绝对没有永远不变的东西。比丘们呀呀! 所以我说: ‘ 以自己为洲,依靠自己,切勿依靠他人; 以法为洲,依靠法,切勿依靠其他。’ ]

——洲,是河中之岛,能予舟楫以依靠。以己为洲,以法为洲。就是[ 自皈依,法皈依。’以上两段教谕,见于<杂阿含经>,也见于<相应部经典。

四、 最后游化

佛陀最后的一次游行教化,是他八十岁时候的事。<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记载著佛陀这一次游化的情形:

尔时世尊,告具寿阿难曰: 我今欲往波吒离邑。阿难陀言: 如是,世尊,即与诸毖刍随从世尊,发摩揭陀国渐次游行,行至波吒离邑住底制边。时彼邑人闻佛来至,悉皆聚会至底制边处………

波吒离,是恒河南岸的渡口,即是后来阿育王时代的华氏城。第二天,在渡口上挤满了为佛陀送行的人潮,摩揭陀国大臣禹舍也是送行者之一。他随在佛陀身后,依依不舍的说:‘ 世尊呀! 我想在今天世尊经过的地方造一座门楼,命名为瞿昙门,把今天世尊经过的渡船场,命名为瞿昙渡船场。]

禹舍面前所立的,是一个高龄八十的衰病老人,他身著坏色之衣,手持乞食之钵,他没有权势,没有财宝。然而,大臣禹舍和无数送行者,都以最诚挚的心情,最崇高的敬意,来为他送行惜别——这就是世尊、这才是真正的世尊,为世人所尊崇的佛陀。

佛陀一行人渡过恒河,向北前进。他们行程极慢,日行十余里,后来到达跋耆国的首毗舍离城。这时已到了雨季,气侯酷热潮湿,佛陀命随行比丘到各地度雨安居,他自己由阿难陪著住入了城外的大林精舍。但八十岁的佛陀,经过长途跋涉之后,受不了酷热和霉雨,竟自病倒了——他风湿痛复发,胃肠也不适。佛陀以定力克服肉体的痛苦,挣扎了两三个月,雨季结束,健康渐渐恢复。但是佛陀自己知道,入涅槃已为时不远了。

一天,佛陀在树荫下设座憩息,在旁随侍的阿难说: ‘ 世尊呀! 庆幸世尊痊愈,在世尊病重那些日子里,我有天地昏暗无光的彷徨感觉。但想到世尊对僧伽的事情,还没有遗训,一定不致于就此涅槃,我心中才感到安堵。]

佛陀回答他说:‘ 阿难呀! 你所期待的是错误的。僧伽还对我期待什么呢? 我已从各种角度,把应说的全说了。在我的说教里面,并没有隐瞒弟子,没有俗说的 ‘老师还保留一点儿’ 的秘密奥义。]佛陀继续说:‘而且,阿难呀! 我不以为我是僧伽的领导者,或是以为所有的比丘都依赖著我; 因此,在我死后,并没有道理由我来指定僧伽的继承人。]

最后,佛陀强调的说: ‘ 阿难呀! 你们应该以自己为洲,依靠自己,不要依靠他人;以法为洲,依靠法,切勿依靠其他。阿难呀! 现在或者当我去世后,能够以自己为洲,依靠自己,不依靠他人;以法为洲,依靠法,不依靠其他的人,此人即是僧伽中的最高者。]

五、 大般涅槃

佛陀病愈后,各地结夏的弟子也都回到大林精舍。佛陀带著一行人离开毗舍离,向拘萨罗国的舍卫城前进。途中经过班陀村、诃帝村、祥婆村等地,这一天,到了末罗国的波婆村。波婆村有一个锻冶工人纯陀,是佛陀的在家弟子。他闻知佛陀经过该地,为了表示敬意,他备下了丰盛的午餐,请佛陀一行人光临。

据说纯陀供养的食物中,有一种菌类的蘑菇,汉译经典中叫做[ 旃檀耳 ]的,佛陀吃了这种东西,不久就腹痛如绞( 据巴宙教授所译<南传大般涅槃经>所载: 佛陀食前曾告 知纯陀,将旃檀耳尽奉给他一人吃,其他食物分给众比丘。并且,他食剩余的旃檀耳,命纯陀埋藏于地下,不令他人食 )。佛陀摄心自持,语阿难曰:‘ 我等去拘尸那罗吧! ]

佛陀涅槃后,当时各地流传著一首偈子,是这样说的:

我听说是这样的: 吃下了苦工纯陀的供应,世尊得了病——是足以致死的重病。

吃下了供养的蘑菇,得了腹痛的病。

而泻肚的世尊说到: 我们到拘尸那去吧。

这首朴实的偈子,是当时各地弟子,对佛陀由发病而涅槃传闻的定型。

佛陀一行人往拘尸那进行,到了中途,佛陀体力已尽,对阿难说:

[ 阿难呀! 我已经疲倦了,到林下休息吧! ]

阿难说:‘ 遵命,世尊。]一行人进入一片树林,佛陀说: ‘阿难,我今背痛,汝将袈裟折为四重,我欲偃卧以自休息。]阿难在两株并排的沙罗双树下,铺上一个简单的垫褥,佛陀右胁而卧,阿难以一件折为四重的袈裟垫在佛陀背下,以减轻其背痛。

——<阿舍经>上说,这片树林名叫牛角沙罗林,在拘尸那城东数里之处。经典上所

的[ 沙罗双树 ],事实上就是两株并列的沙罗树。这两株树,因佛陀涅槃而名垂千古。

佛陀最后的一句话,是: ‘ 人能受法,能行法者,斯乃名曰供养如来。]

说完这句遗言,佛陀进入涅槃。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