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类编朱氏集验医方

卷之十一 小兒門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辨小兒虛實

面紅如桃花色,大糞黃稠,小便清澈,手足和暖,乃表裡俱實,其子易養也。不宜服藥、搌唇口,亦不可服鎮心涼藥,恐傷動脾胃,嘔奶、糞青而生驚掣。

面紅色,乃為童顏,外實也。大糞黃稠膩,內實也。不宜服藥也。

不宜服涼藥有七

足脛冷,腹虛脹,糞青色,面㿠白,嘔奶乳,眼珠青,脈微沉。

不宜服熱藥有七

足脛熱,兩腮紅,大便秘,小便黃,渴不止,上氣急,脈緊急。

小兒驚風二證,方書中未嘗分析詳細。蓋驚自驚,風自風,當分別而治療之。世傳通言熱極生風,殊不知寒、暑、燥、濕之極,亦能生風。見兒作搐,不察形氣虛實,便用牛黃、硃砂、腦、麝之劑,以致不救者多矣。蓋真氣者,元陽也。其藥性溫則固養元陽;冷則敗傷真氣。故宜用溫中下氣藥治之。(以上並宿州陳氏方論)

形色歌曰

火色紅傷寒,青驚白色疳,黑時因中惡,黃即困脾端。

辰砂丸 治咳嗽,安驚,化痰。

辰砂(研,一半為衣,一半入藥) 白礬(枯) 白附子(炮。各半兩) 南星(一兩,去皮臍,切作片,再用雪水煮,焙乾) 大半夏(一兩半,湯七次,生薑自然汁作餅,炙)

上細末,糯米粉煮糊為丸,如小綠豆大。每服二十丸,臘茶薄荷湯下。余長雛感患三年,服之而愈。

蜈蚣丸 治驚風。

白附子 天南星 赤腳蜈蚣 防風 半夏

上銼碎諸藥,掘地一小竅,用炭火煅約半日,一日尤好。地脈透熱,入黃子醋在竅,八分滿,隨傾諸藥入,醋煮之,用瓷碗一隻快捷蓋住,以泥封四圍,至次日相對,方取出焙乾,碾為末。用豶豬心血研爛,同蜜煉熟為丸,不拘丸子大小。用薄荷湯下。仍量小兒大小投藥,餘年七歲感患,得此方而愈,神效巨言。

龍齒散 治小兒驚悸夜啼。

龍齒 茯苓 白附子(炮) 蟬蛻 甘草

上等分,細末。每一小錢,薄荷湯下,臨臥服尤佳。

防風導赤散 治小兒初驚。

生乾地黃 川木通 防風 甘草(各等分)

上生用,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竹葉少許同煎。

寧神膏 後用此藥。

茯神 硃砂(各一兩) 麥門冬(去心,半兩) 麝香(一分)

上碾細,煉蜜為小餅子。每服一餅,臨睡同薄荷湯化服,一夜一服。二方,何統制智大云:昨在江州日,兒子偶有驚作,遂訪一老醫,求藥劑服三服,隨即痊愈。遂師問之,渠云:三代小兒科,家傳只有四五藥加減,愈人無數。且如驚搐多是熱證,若首先便用驚風藥白附子、全蠍、殭蠶、川烏之類,便成壞證。家中驚藥只用導赤散加北防風,進一二服,導去心經邪熱,其搐隨手便止,次服寧神膏。是家傳此本,自後常以二藥救人,取效甚多。

羌活膏 祛小兒驚風,定驚。

羌活 防風 川芎 茯神(去木。各二錢) 茯苓 白朮 白附子(炮) 殭蠶(薑汁炒。各一錢) 全蠍(半錢)

上為末,煉蜜為丸。每服紫豆大。麥門冬薄荷湯化下。

羌活丸 治風熱。化痰,安驚。

羌活 荊芥穗 甘草 桔梗(各半兩) 白朮 白附子(炮) 川芎 防風 茯苓(各二錢) 硃砂(二錢,一半入藥,一半為衣)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皂子大。每服一丸至兩丸,薄荷湯化,如涎盛加臘茶湯下,此方最穩。

防風天麻散 治驚風,頭疼。

防風 天麻 川芎 白芷 甘草 川烏(一個,炮) 麻黃(去節)

上等分,細末。蔥蜜湯下,薄荷湯亦可。如驚搐,加全蠍一個,烏蛇肉尾、白附子、麝香各少許,羌活煎湯下,無不效者。傷風,加零陵香、羌活。

六神丸 治小兒諸疳極妙。

木香(濕紙裹,炮) 黃連(去須) 神麯(炒) 川楝子肉 蕪荑 麥糵(炒)

上等分。為細末,豶豬膽蒸熟為丸,如麻豆大。每服三四十丸,看兒大小加減。不飢不飽服。

蘆薈丸 治疳氣羸瘦,面色萎黃,腹脅脹滿,頭髮作穗,揉鼻咬甲,好吃泥土,寒熱往來。目澀口臭,齒斷爛黑。常服長肌肉,退黃,殺蟲,進乳食。(新增)

干蛤蟆(去腸肚) 大皂角(各一兩,二件燒灰存性,為末) 青黛(二錢半) 蘆薈 麝香 硃砂(各一分)

上合研勻,用湯浸蒸餅為丸,如麻子大。每三歲兒三十丸,溫米飲湯下,不拘時,以兒大小加減。

治疳勞 四肢小腹大者,毛髮落,面黃,小便似泔,大便爛,思飲食者是。(新增)

雄豬肉(五斤重,使好石灰摻一日洗去石灰,置在新磚上使物蓋一夜,用糟燠)

吃效後,服利水飲。

治五疳黃瘦,不生肌肉,肚脹多筋,頭髮焦黃,不思乳食,糞中有蟲,米穀不化,小便如油,睡中盜汗。(新增)

蘆薈(二錢) 使君子(七個) 木通(炮,一錢) 檳榔(炮,一錢) 黃連(去須,炒,二錢) 蕪荑(炒,去膜) 雷丸(銼,炒,一錢) 青皮(炒,一錢) 龍腦草(炒,一錢)

上件為末,雄豬膽汁蒸過為丸,粟米大。每三十丸,飯飲送下。

六妙丸 治疳積。

保童丸 蘆薈丸 化蟲丸 肥兒丸 六神丸 蚵蚾丸

上各一貼,合和為丸,隨兒大小加減服。(湘中翁仁壽方)

酢湯丸(新增)

南星 乳香 滑石 白丁香 青黛(一錢) 輕粉(二錢) 金銀箔(五片) 巴豆(十六粒,去油、心) 錫末(先將水銀安紙上溶入手,挪碎)

上為末,糊丸如粟米大。每三十丸,薄荷湯下。疳積,酢湯下;脹滿,茴香湯下;赤白痢,甘草湯下;瘧疾,桃柳枝湯下。

三聖丸 治疳。(新增)

黃連(三錢) 使君子(二錢) 木香(半錢)

上為末,糊丸。米飲空心下。

龍膽丸 治小兒瘡病發熱。(新增)

龍膽草(去蘆) 黃連(去須,炒) 青皮(去白) 使君子(去皮,炒)

上等分為末,豬膽汁和為丸,如小豆大。每服二十丸。以意加減,臨臥服,熟水下。

肉棗丸 治小兒因疳而瘡侵口鼻。

肉棗(兩枚去核,入青礬如核大在內,以火煅存性,為末) 麝(少許)

油調塗。親用有效。

黃連散 治小兒頭上疳瘡。

羯羊膽一枚,用盞子,掰開傾膽汁在盞內,看汁多少。入好麻油如膽汁許,以干竹煎令香熟,入鷹爪黃連細末,調令得所,傅瘡上。曾用有效。

丁香丸 治積熱傷寒。

烏梅(一個,切片,用土瓦焙乾) 丁香(三個) 縮砂仁(四個,去殼) 巴豆(二個,去殼,用簳子葉包,打碎去巴豆油,入缽內研爛)

上除巴外,為細末,入巴豆研勻,卻用研細百草霜和勻。麵糊為丸,如小綠豆大。一歲一丸,米飲下。積塊不妨常服,有功。

六味三稜丸 曠明仲云:五六個月小孩兒未吃穀食,有癖積者,保安丸太重,只服此六味為佳。

莪朮(煨,銼) 三稜(煨) 神麯(炒) 麥糵(炒) 青皮 陳皮

上等分。為細末,水煮清糊為丸。熟水下。

丁皮散 治小兒脾積疼痛,有效。

丁皮 白朮 茯苓 青皮 陳皮 良薑 縮砂 神麯 麥糵 甘草 真桂心

上各等分,為末。燒鹽湯點服。

褐丸子 治傷食膨脹。(新增)

蘿蔔子(炒) 莪朮(炮。各一兩) 胡椒(半兩)

上末,糊丸綠豆大。每十五丸,不拘時,煎蘿蔔子湯下。

五積丸 治疳勞諸積。(新增)

南星(去風積) 川鬱金(去熱積) 巴豆(去油食積) 肉桂(去皮冷積) 殭蠶(去驚積。等分) 使君子(為末)

上面丸粟米大。蘿蔔子煎湯,空心下。

解肌湯

麻黃(去節,半兩) 人參 川芎 北芍藥 獨活(各半兩) 前胡(一分)

上㕮咀。每一錢,水半盞,姜一片,薄荷一葉,煎三分,去滓。三歲以下,二歲以上,一服作二服。

人參羌活散

川獨活 羌活 柴胡 川芎 白茯苓 人參 甘草(各一兩) 前胡 地骨皮 桔梗 天麻(酒浸,炒。各半斤) 枳殼(一兩,去穰,麵炒)

上㕮咀。每服一錢,水半盞,姜一片,薄荷一葉,棗半枚,煎三分。瘡疹未發之先,亦可服二方,極穩。

羌活散 散風邪,止驚搐,退熱解肌。

羌活 粉草 天麻(生) 茯苓 川芎(各二錢) 荊芥穗 白殭蠶(炒) 白朮 白附子(炮,各一錢) 桔梗(二錢半) 防風(一錢半) 全蠍(半錢,去刺,炒) 硃砂(半錢) 天南星(一字,熟炮)

上為細末。薄荷湯下。如傷風鼻塞,流清涕,蔥白煎湯下。或嗽氣促,桑白皮煎湯下。常服白湯亦可。

和解散 治小兒四時感冒寒邪,壯熱煩躁,鼻塞多涕,驚悸自汗,肢節疼痛及痘瘡已發未發,皆可服。

羌活 防風 川芎 人參 乾葛 升麻 甘草

上㕮咀。每服三歲小兒一錢,水三分盞,生薑半片,棗子半個,同煎二分,去滓服,不拘時候。

小麥煎湯 治小兒夾食夾驚傷寒,正受傷寒,咳嗽,夜熱晝涼,傷風、瘡疹之疾,大效。(劉道夫方)

麻黃(半兩,去節湯泡) 白朮(炮) 乾葛(三錢半) 白茯苓 甘草(各二錢半)

上㕮咀。入麥子二十一粒同煎。一方用蔥白二寸煎服。

天麻散 治小兒傷風,鼻清涕,鼻塞,咳嗽,身熱,並皆治之。

天麻 防風 甘草 川芎 羌活 白芷 麻黃(去節)

上等分,為細末。蔥湯,食後服。

木香散 能和表裡,通行津液。

木香 大腹皮 官桂 前胡 陳皮 丁香 訶子 人參 半夏 赤茯苓 甘草 縮砂(各三錢)

上為粗散。每服三錢,水一大盞,生薑二片,煎至六分,稍熱空肚服,量兒大小,以意增減。

甘露散 治驚風,潮熱不退。(新增)

寒水石 石膏 防風 荊芥 薄荷 甘草

上為末。每服半錢,用井花水下,或薄荷湯調下。

桃花散 治驚風,潮熱煩悶。(新增)

天竺黃 白茯苓 硃砂 腦麝

上為末。每一字,薄荷湯下,一日二服。

脾胃

觀音散 進食神效。

白扁豆(微炒) 石蓮肉(炒,去心) 人參(焙。各一分) 茯苓(一錢半) 神麯(二錢,炒) 甘草(炙) 白芷 木香(炒) 黃耆(捶碎,蜜水拌炙。各一錢)

上為末。每服嬰孩一字,二三歲半錢,四五歲一錢,用水一藥注或半銀盞,棗子半個,煎十數沸,服。

六君子湯 治脾虛胃弱,生風多困。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 半夏曲 沒石子

上等分,為末。水七分盞,入冬瓜子少許,同煎。

長生丸 寬上實下,補脾治痰。(以下並出宿州陳氏方論)

木香 檳榔 枳實(炒。各一兩) 丁香 半夏 縮砂 肉豆蔻(各三錢) 全蠍(二十個)

上除肉豆蔻外,七味為細末。次入肉豆蔻,研為細末。飯糊為丸,黍米大。一周兒服五十丸,隨乳汁下,粥湯亦可。

肚空服訖,候半個時得吃乳食,日進兩服,量兒大小以意增減丸數。吐乳食者,胃中有冷也;乳食不消化者,脾虛也;大便酸臭氣者,飽傷也。此三項並宜多服長生丸妙。

醒脾散 治慢驚,吐瀉不止。(新增)

肉豆蔻 檳榔(各一個) 胡椒(二十四粒) 茯苓(一錢) 木香 藿香(各一錢)

上為末。每一錢,用水一盞煎,溫服。

吐瀉(附:痢疾)

丁香散 治小兒吐乳、傷食。

丁香 石蓮肉 枇杷葉(生薑自然汁炙熟)

上等分,細末。米飲湯調下。

白朮散 治小兒嘔吐,兼治冷痢。常服此藥,調理三焦,大進飲食。

白朮 丁香 肉豆蔻(麵裹煨) 陳皮 甘草

上等分,細末。白湯調下。慢驚沉困,冬瓜子煎湯下。若見水即吐,進藥不得,吐止,用棗子點藥干吃。

調中散 治小兒。調氣主脾及治吐瀉。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 訶子(煨) 陳皮 木瓜 白扁豆(炒) 黃耆(蜜炙) 木香 罌粟子(炒) 乾紫 蘇葉

上等分,為細末。白湯點服。

藿香散 治小兒臟腑不調,作瀉青黃黑白,乳食不消,糞中有凍如雞子清,兼暴瀉如水。其證肚痛,微熱,面唇黃白,此藥治之。慢驚或偏墜、紅腫、內吊,紫蘇湯調下三五服,痛止,宜用此藥。

陳皮 藿香葉 厚朴(薑製) 枳殼(去油) 甘草

上等分,為細末。陳米飲調紫蘇湯下。糞中有黃白凍子,木瓜並白梅去鹽煎湯下。如痢止用棗子煎湯下,大能和胃進乳食。此是小兒常服藥。

塌氣丸 治小兒脾虛,腹脹或疳瀉黃瘦。

木香(二錢半) 青皮(去穰,一兩) 蓽撥 胡椒(各半兩) 全蠍(五個,去毒尖)

上為極細末,調醋糊和丸,如黃米大。一周兒服五十丸,用乳汁下,粥湯亦可,肚空服,服訖候半個時,得吃乳食。日進二服,量兒大小以意增減。(宿州陳氏方)

地榆散 治諸般瀉痢,血痢尤佳。

地榆 訶子 甘草

上等分。細末。鹽米湯調服。

大理中湯 治小兒吐乳,下痢不止。

大理中湯入雪糕作細丸。米飲下。(湘中陳伯尹用之有效方)

豆蔻散 止瀉。(新增)

肉豆蔻(一個,麵裹煨) 青皮 陳皮 木香 白朮 甘草(一錢) 草果(一個)

上為末。米飲下。

疹痘

疹痘勸戒文

小兒疹痘,蓋因在胎時食母血穢,生下口有餘血,生婆取去不盡,啼發聲則入腹,遇天氣溫熱,搏動而發。所以大小皆須一出。若遇久晴暄暖,間有病此,其未病者,可預服三豆湯,能令不發。

此乃熱病。熱極生風,或發驚搐,但當通心散熱,切不可投冷驚藥及著艾。蓋灸則火助熱熾,投冷驚藥則毒氣內伏,反為大害。

人多用升麻飲,然當明其已發未發之說。方其身熱,昏睡,皮膚無跡,疑二之間,謂之未發;及其結痂,有諸般熱證謂之已發。此二證可服亦不可多。若才有形跡,及瘡未乾,謂之正發,則不可服。蓋升麻性冷比犀角,服多必致陷伏,動臟腑,況未必有穿者。

最忌諸般臭穢,煎炒油煙,父母行房等犯觸。未發而觸則毒氣入心,悶亂而死;已發而觸則瘡痛如割,以至黑爛。切宜禁戒,仍燒帶諸香,及打醋炭以防之,不可以田舍兒不忌為常法。

醫書有飲酒法,為天寒氣怯者設。若天熱氣旺,則不宜飲,飲多則發瘡斑爛、大渴、泄瀉。本草云:酒乃醞釀而成,有大熱毒,此是熱毒病,豈可又飲熱毒物。

病此者多不服藥,豈知未敢。已發則合解散,正發則合活氣血。若依此,非惟出疏,亦易干斂,仍免後慮。若不依此,則邪盛瘡密,收亦費力,餘毒為患,致便生血癰、疽、疥、癆、赤眼、咽喉、口瘡之類。

病若經日,請醫至,當先說病源,然後診視,庶無差失。東坡言之詳矣!醫家亦當遵《活人書》未診先問之說。況此病腥臭,其肯詳視者幾何人哉!克雋家世,講習療病垂三十年,熟視此弊,今撮方書要法以為勸,使無夭枉之失幸矣!(盧陵範克雋伯英施)

邵倅劉開國大任奉施小兒痘瘡保主方並論

多有人不會醫小兒痘瘡,今具捷法印施,如信用之者,但保十全。

大凡小兒未見出瘡,先覺發熱,而大便閉,小便赤,未審委為痘證者,但與升麻葛根湯及十神湯,以解輕其腸胃中之熱毒。

若痘瘡既分曉,卻有三證:一曰好證,二曰常證,三曰危證。今逐項具之。瘡不透而肚實者,可泡紫草湯,量大小與之,能解毒透肌,若肚滑者不用服。

好證:

若乳食與大便如常,或一日一次,或兩日一次通者,此為好證。不須服藥,亦自愈。如要服藥只平和,不冷不熱,自保十全。

常證:

出痘瘡而大便閉,小便赤者,此是常證。可多服升麻葛根湯。若大便閉,至三日不通者,於葛根湯加陳皮一錢,紫蘇葉數片,煎與服之數次。又過日不通者,宜以:

四順清涼飲子

熟大黃 赤芍藥 大甘草 真當歸

上四味等分,煎與之服,一歲兒,且服一錢重,若未通,漸加半錢。若五歲兒已上,每服二錢重,若未通,更略加之,但要大便通,毒氣出即安。

危證:

出痘瘡而腹瀉不已及小便清者,此為危證。

生料四味理中湯加藿香葉數片及米三十粒,濃煎,與之頻服。待瀉止。若多服而瀉不止者,即於理中湯內加好附子少許,與之;或又不止,則附子更略加多;或又不止,只得更向上用藥救之,乃得生也。

人家小兒出瘡,為父母者切忌色欲,不得熬油,不得出厠,仍須忌食一切毒物。

活血散 治大人、小兒痘瘡已出、未出,煩躁。

北芍藥(不以多少)

上一味為細末。白湯調下。此藥大能活血,止痘瘡脹痛屢用屢效。(湘中黃子發方)

紫草飲 治痘瘡欲發未發,或未透者。

紫草 北芍藥(去蘆) 麻黃(去節) 當歸 甘草

上為㕮咀。白水煎服,無時。

發痘出後一向作熱,服升麻散。(新增)

山梔子 柴胡 黃芩 赤芍藥 甘草 升麻 乾葛

上㕮咀,薄荷湯同煎。

人參散 治疹痘。(新增)

麻黃(二錢) 芍藥 荊芥 白茯苓 人參 甘草(一錢)

上為末。每半錢,薄荷湯下。

瓜蔞散 治欲出痘疹。(新增)

瓜蔞 貝母 荊芥

上為末。用紫草同煎,連三服。

雜病

吊疝

茴香散 治小兒吊疝,大人膀胱疝氣病。

荊三梭(炮) 茴香(炒) 甘草 沒藥

上等分,為末。煎吊藤湯調下,蔥湯亦可。(湘中黃子發方)

桃仁湯 治吊疝幼雛,服之取效。

木饅頭(切碎,用蔥炒) 桃仁(鹽炒)

上二味等分,細末。每服二錢,溫酒下。

治偏墜吊疝方

正氣散一貼,入吊藤煎服,即愈。

單方 治小兒外腎腫痛。

生地龍放土瓦上研如泥,塗患處。妙。

又方

生地黃 甘草(各等分)

為末,煎服。立效。

又方

五苓散煎蘿蔔子,煎湯調下即愈。(吉州彭履仲方)

治小兒腎縮方 思村王氏之子,生七日兩腎縮。一醫云:以硫黃、茱萸研大蒜塗其腹,仍以菵草、蛇床子熏之,遂愈。蓋初生受其寒氣而然。

立蘇散 治小腸氣。(新增)

蜴蜥(九個,去毒) 馬蘭花(二錢,水浸一宿) 木香(一錢) 沒藥(半錢) 胡椒(為末)

上麝香酒下。

香附丸 治膀胱疝氣,外腎腫痛。(新增)

牽牛(炒) 香附子(炒) 石燕(煅紅,酒浸,研) 巴豆(七粒,同牽牛炒,去巴豆)

上末,為丸。用蓖麻湯下。

治吊氣方(新增)

鉤藤 乾薑 甘草

上為末。湯點下。

治百二十日內陰囊腫 如柿大者。(新增)

大黃 黃芩 黃連 黃柏

上等分。燒留性,為末。以雄豬膽汁調抹,服則消毒散血。

口舌

傅涎膏 治鵝口、木舌。(新增)

黃丹 膩粉

上為末。用蜜調蒸兩次,睡時以鵝毛傅舌上。

透冰散 治胸膈熱,口內生瘡。(新增)

朴硝 龍粉 甘草(一錢)上末。乾摻入口內。

治口瘡方(新增)

雞子黃 梧桐子

二味燒灰,刷入口中。

金花散 治口瘡,潮熱,呷疾。(新增)

雄黃 牙硝 鬱金 甘草 瓜蔞 乾葛

上為末。一字,新汲水、薄荷水調下。

生下滿月以前麻口(新增)

粉草(為末) 國丹(煅,少許)

攪勻,蜜糖調,刷舌上。

重舌(新增)

真蒲黃

為末,乾摻。

腮頰

磨風膏 治赤腫胎毒在腮頰上。(新增)

蓖麻(去殼) 雄黃(一錢)

上先將雄黃碎研,卻將蓖麻同勻研,水調搽腫處。

搜風散 治腮下腫。(新增)

大戟 甘遂 大黃 檳榔 牽牛(炒,一錢) 青皮(半錢)

上為末。每一錢,用蜜湯下。

臍病

治小兒臍血出方 小兒初生未滿月多啼叫,致臍中出血。

白石脂末,貼之即愈。未愈,微微炒過,放冷再貼。仍不得剝揭。

治小兒臍久不幹方

當歸為末,著臍中,頻用自差。有一小兒病臍濕出膿及清水者,一傅干。後因尿入,瘡復病,又得傅,愈。

五靈丸 治臍風。(新增)

南星 五靈脂(一錢) 草烏(為末)

上用羊膽汁調,貼之。

竹屑散 治聤耳出膿汁。(新增)

蛀竹屑 坯子 麝香 白礬(煅,一錢)

上為末。吹入耳內。未用藥時,先將綿子繳了膿汁,方用。

丹瘡

治小兒諸般丹毒方 出《大衍方》、《十便良方》

赤小豆(不拘多少)

上一味細末。以新汲水調,鵝毛拂上。大妙。

防風散 治小兒身瘡。

防風 大粉草(各一錢半) 川芎 荊芥 牛蒡子 連翹(各一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五分,空心服。風丹,加薄荷下。

又方

以連翹煎下四君子湯。

單方 治小兒頭瘡。

白膠香

為細末。入輕粉少許,乾摻。如濕用油調。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