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本草详节

卷之六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木部

乾漆

味辛,氣溫。有毒。降也,陽中陰也。其木如柿,其葉如椿。通行腸胃,入肝行血。半夏為使,畏雞子,忌油脂。凡使,捶碎炒熟,免損人腸胃。若是熟乾漆,亦有燒存性者。

主風寒濕痹,止咳嗽,消瘀血痞結,腰痛,九種心痛,腹肋堅積滯氣,小腸疝痛,女子疝瘕,去長蟲、蛔蟲。

按:乾漆,屬金,有水與火,為削年深堅積血滯之藥。丹溪云:性急而能飛補,用之中節,則積滯去後,補性內行,人所不知。故咳嗽,骨蒸勞瘵,因瘀血而致者,用之去瘀而病已,非用之治病也。毒發以蟹解之。生漆瘡者,杉木湯、紫蘇湯、蟹湯,浴之良。

檳榔

味苦、辛、澀,氣溫。味厚氣輕,沉而降,陰中陽也。生交州者味甘,廣州者味澀。頭圓,矮毗者為榔,力大;形尖、紫文者為檳,力小。須存坐正穩,心堅有錦紋者佳。入胃、大腸經。凡使,以刀刮去底,切勿經火。

主消穀,逐水,除痰癖,宣利臟腑壅滯,風冷氣,腳氣,癥結,及心痛積聚,瀉痢後重,大小便氣秘,痰氣喘急,諸瘧瘴癘,殺三蟲,伏屍,寸白。

按:檳榔,苦破氣,辛散邪,性沉重如石,故能泄胸中至高之氣,使之下行,能墜諸藥,至於下極,所以治諸氣後重如神。

大腹皮

味辛,氣微溫。生嶺表。即檳榔中腹大形扁而味澀者,不似檳榔尖長味良耳。皮外黑色,皮肉皆絲。入脾、胃經。凡使,酒洗後,以大豆汁再洗,曬乾用。

主浮腫,霍亂,瘴瘧,通大小腸,冷熱氣,攻心腹大腸,痰膈醋心,胎氣惡阻脹悶。

按:大腹皮,功同檳榔,但性遲緩,其力稍劣,不似檳榔之性烈也。亦疏通脾胃有餘之痰,氣虛者,加人參用。

淡竹葉

味辛、甘,氣平、寒。陰中微陽,降也。竹類頗多,惟嘗筍味,甜淡第一。然䈽竹堅而節促,體圓質勁,皮如白霜,即水白竹也;苦竹,有白有紫;甘竹,似篁而茂,即淡竹也。餘俱不堪入藥。入肺、胃、心經。

主胃中痰熱,咳逆上氣,熱狂煩悶,壯熱頭痛,頭風,止驚悸,消渴,不睡,喉痹,妊婦頭旋倒地,小兒驚癇天吊,煎汁漱齒血,洗脫肛,壓丹石毒。

按:竹葉,生於中半以上,故主多在上焦,心、肺、胃皆臟腑之居上者,凡新久風邪之煩熱喘促,氣勝之上衝,皆用其甘寒而去客熱,緩脾而益元氣也。

淡竹茹

(附:筀竹茹、苦竹茹)

味甘,氣微寒。系去青近黃者。入胃經。

主傷寒勞復,嘔啘,溫氣寒熱,肺痿唾血,鼻衄,噎膈,五痔,婦人崩中,胎動,小兒熱癇。

附:筀竹茹,主勞熱。苦竹茹,同。

按:竹茹,能解陽明客熱,令土鬱之氣舒暢,而諸症皆瘳也。

淡竹瀝

味甘,氣寒。凡使,法同牡荊瀝。

主風痰、虛痰在胃膈,使人癲狂;痰在經絡四肢及皮裡膜外,非此不達不行。

按:竹瀝,性滑流利,走竅逐痰,故為中風家要藥。凡中風之症,莫不由於陰虛火旺,煎熬津液,結而為痰,壅塞氣道,不得升降,熱極生風,以致猝然僵仆,或偏痹不仁。竹瀝遍走經絡,有搜剔之能,甘寒能益陰除熱,所以中風藥中不可少,凡屬熱痰為病不可缺,其功既可去痰,又能養血,而陰虛之有大熱者,尤宜也。

竹黃

味甘,氣寒。生天竺國。今諸竹亦有之,系大竹津氣結成,形如黃土,須防燒諸骨及葛粉等雜之。

主中風失音不語,鎮心,明目,小兒驚癇天吊,製藥毒發熱。

按:竹黃,涼心經,去風熱,性多和緩,尤宜小兒,功用同竹瀝,而無寒滑之患。

牡荊子(附:葉)

味苦,氣溫。生田野。有青赤兩種,用惟取青者。因莖堅勁,故以牡稱。入肝、胃經。防己為使,惡石膏。

主除骨間寒熱,通利胃氣,止咳逆,下氣,濕痰,白濁,小腸疝氣。

附:葉,燒煙薰湧泉穴,治腳氣,痛處汗出即愈。

牡荊瀝

味甘,氣平。薑汁為使。凡使,採新莖,截二尺長,架兩片磚上,中用緊火炙之,兩頭以器承取,熱服。

主心悶煩熱,頭風旋運目眩,心漾漾欲吐,卒失音,小兒心熱驚癇。

按:牡荊瀝,氣平味甘,化痰去風為妙藥,與竹瀝同功。並以薑汁助送,則不凝滯。但氣虛不能食者用竹瀝,氣實能食者用荊瀝。

蔓荊子

味苦、辛,氣微寒。陽中之陰。生水濱。蔓長丈餘,入春葉生舊枝,五月葉成似杏葉,六月有花,紅白色,黃蕊,九月有實,黑斑,大如梧桐子而輕虛。入膀胱、小腸經。惡烏頭、石膏。凡使,酒蒸,搗碎用。

主筋骨間寒熱,濕痹拘攣,風頭痛腦鳴,目淚睛痛,堅齒利竅,去白蟲。

按:蔓荊子,體輕而浮,上行而散,故主頭面風虛之邪,而諸經血熱,得之清涼也。

槐實

味苦、辛,氣寒。純陰。生各處。其實作莢連珠,中有黑子,以子連多者佳。肝經氣分藥。凡使,去單子、五子,只取二子、三子者,以銅錘捶破,牛乳蒸一宿用。

主明目,除熱淚,頭腦心胸間熱風煩悶,風眩欲倒,心頭吐涎,漾漾如船車上,腸風,五痔,湯火瘡,男子囊墜腫痛,陰瘡濕癢,殺蟲,婦人崩中漏下,催生墮胎。

按:槐實,乃苦寒純陰之藥,為涼血要品。故除一切熱,散一切結,清一切火,皆在血分著績也。花,主同。

秦皮

味苦,氣微寒。生陝西、廬江。木似檀,枝幹青綠色,葉如匙頭,虛大而不光,並無花實,根似槐根,漬水書紙青色者真。入肝、膽經。大戟為使,惡吳茱萸。凡使,去骨用。

主兩目赤腫,風淚不止,及青盲白膜,男精衰,婦崩帶,兒癇身熱,又除熱痢下重,風寒濕痹。

按:秦皮,治目病驚癇,取其平木也;治下痢崩帶,取其收澀也;益精有子,取其澀而補也;痢則下焦虛,取其苦以堅之也。脾胃虛寒者,少用。

訶黎勒

味苦、酸,氣溫。苦重酸輕。味厚,陰也,降也。生嶺南廣州者勝。六稜、黑色、肉厚者佳。凡使,酒浸後蒸,去皮取肉用。

主消宿食,去膨脹,止嗽痰,肺氣喘急,腸血瀉血,崩中帶下,漏胎胎動,脹悶氣喘,及患痢人肛門急痛,產婦陰痛,和蠟燒煙薰之,及煎湯薰洗。

按:訶黎子,酸以瀉肝收肺,苦以堅腎瀉脾,澀以厚大腸,有收斂降火之功。但嗽、痢未久者,不可驟用;而氣虛者,亦宜少服,以能澀腸,又能泄氣故也。

蕤核

味甘,氣溫,一云微寒。生各處。葉似枸杞而狹長,花白,子附莖生,紫赤色,大如五味子,莖多細刺,五六月熟,採日乾。入肝經。凡使,以湯浸去皮尖,擘作兩片,用芒硝、木通同水煮一伏,取仁,研膏用。

主目赤痛淚出,目腫眥爛,破心下結痰痞氣,齆鼻。

按:蕤核,甘寒,治目疾風熱,乃其分以內事,若因於肝腎兩虛者,又非所宜矣。其治因熱生痰,中焦氣為痰痞,上焦心肺熱薰而成鼻齆,莫非甘寒之用也。

密蒙花

味甘,氣平、微寒。入肝經血分。

主青盲膚翳,赤腫眵淚,目中赤脈,小兒疳氣攻眼。

辛夷

味辛,氣溫。生各處。木高數丈,春初未葉,苞長半寸而尖,有青黃茸毛順鋪,長半分許,夏開花,似蓮而小,香氣薰人。入肝、胃經。川芎為使,惡石脂,畏菖蒲、蒲黃、黃連、石膏。凡使,去毛,去心。

主風頭腦痛,解肌利竅,面腫,引齒痛,眩冒如在船車中,一切鼻病,去寸白蟲。

按:辛夷入肺,肺開竅於鼻,鼻通氣於天,天者頭也,而陽明胃脈環鼻而上行,腦為元神之府,而鼻為命門之竅,人中氣不足,清陽不升,則頭為之傾,九竅為之不利,辛夷之辛溫,走氣而入肺,其體輕浮,能助胃中清陽上行,通於天也。

蕪荑

味辛,氣平。生各處。氣羶者良。凡使,採實陰乾用。

主積冷氣,心腹癥痛,除肌膚節中風,淫淫如蟲行,逐寸白,療腸中嗢嗢喘息,痔瘻,惡癬疥瘡。

按:蕪荑,能溫寒燥濕,故除風淫邪氣之害,更長於走腸胃,殺諸蟲,消食積。但食之過多,發熱心痛,為辛故也。

蘆會

味苦,氣寒。生波斯國。木滴脂結成,狀如黑餳。肝、脾經藥。

主熱風煩悶,胸膈間熱氣,吹鼻殺腦疳,傅齒䘌,癬瘡濕癢,痔瘻,小兒癲癇驚風諸熱,五疳,解巴豆毒。

按:蘆會,專於瀉肝,滌熱殺蟲,已上諸病,皆濕熱生蟲所致也。脾胃虛、寒泄不思食者,禁用。

蘇方木

味甘、咸,氣平。可升可降,陽中陰也。出九真。樹似槐,葉似榆,黃花黑子。煎汁,忌鐵器。若得中心文橫如紫角者,名木中尊,力倍尋常。入三陰經血分。凡使,去粗皮並節。

主中風口噤,虛勞,血癖,月候不調,產後惡血衝心,蓐勞血暈,赤白痢後重急痛,消癰散腫,排膿止痛,金瘡撲損。

按:蘇方木同防風用,能發散表裡風氣;同人參用,能去產婦感冒血暈,尤取其入血行血,辛鹹消散,兼有軟堅潤下之功。少用和血,多用破血。

榆皮

味甘,氣平。生各處。有赤白二種。未生葉,先生莢,狀似錢而小,色白,成串後方生葉,似山茱萸葉,而長尖潤澤。膀胱、大小腸藥。凡使,取白里白皮,曬乾用,勿令中濕,濕則傷人。

主利大小便,五淋,腸胃邪熱氣,治齁喘,療不眠,滑胎,及妒乳。小兒禿瘡,和醋滓封之;五丹,火瘡,雞清調塗。

按:榆皮,滑利利竅,滲濕熱,能消留著有形之物,氣盛而壅者宜之。

皂莢

(附:子)

味辛、咸,氣溫。有小毒。生各處。如豬牙者勝。入肝、肺、大腸氣分。柏實為使,惡麥門冬,畏人參,苦參。凡使,要赤肥不蛀者,水浸軟,銅刀刮粗皮,酥炙,或蜜炙,或燒灰,俱去子弦用。

主中風口噤,涎潮上壅,胸中痰結,風痹死肌,喉痹,腹脹滿,墮胎,殺蟲。同蒼朮燒煙,闢瘟疫邪濕氣;單燒,薰久痢脫肛。

按:皂莢屬金,金勝木,燥勝風,故又入厥陰,治風木之病。其味辛散,其性燥烈,吹喉鼻,則通上竅;導二陰,則通下竅;入腸胃,則治風濕痰喘腫滿,殺蟲;塗肌膚,則散腫消毒,搜風治瘡。

附:子,味辛,氣溫。凡使,煮熟,去硬皮,取白皮去黃。主風熱,大腸虛秘,瘰癧,腫毒,癬瘡。

木槿皮

(附:子)

味苦、甘,氣寒、平。生川中者厚而色紅,氣力更優。

主腸風瀉血,痢後熱渴,作飲服之,令人得睡,並炒用,赤白帶下,腫痛疥癬,洗目令明。

按:木槿皮及花,滑如葵花,故能潤燥;色如紫荊,故能活血,氣味苦寒,又能除熱殺蟲;作湯代茶,兼能治風。

附:子,主偏正頭風,燒煙薰患處;又治黃水膿瘡,燒存性,豬骨髓塗之。

紫荊皮

味苦,氣平、微寒。厚而紫色,味苦如膽者為勝。入心胞、肝經血分。凡使,梗及花,氣味功用並同。

主破宿血,下五淋,煮汁服,癰疽,喉痹,婦人血氣疼痛,經水凝澀。

按:紫荊,寒勝熱,苦走骨,紫入營,故活血消腫,利小便而解毒。楊清叟沖和膏,治諸癰疽冷熱不明者,紫荊皮三兩,獨活去節炒三兩,赤芍藥炒二兩,白芷一兩,木蠟炒一兩,為末,用蔥湯調敷;痛甚,筋不伸者,加乳香,蓋深得此意。

合歡皮

味甘,氣平。生各處。花紅白,上有絲茸,秋實作莢,子極薄細,其綠葉至夜則合。凡使,去粗皮,炒用。

主安五臟,和心志,令人歡樂,明目,殺蟲,煎膏消癰腫,續筋骨。

按:合歡屬上,補陰之功甚捷,長肌肉,續筋骨,可知其用矣。同白蠟入膏神效,外科用者何少也?

大風子

味辛,氣熱。生海南番國。狀如椰子而圓,中有核數十枚,大如雷丸,子中有仁,白色,久則黃而油,不堪入藥。凡使,用子三斤,去殼研爛,瓷器盛之,封口入滾湯中,蓋鍋勿透氣,文武火熬至黑色如膏,名大風油,可和藥。

主大風,風癬,疥癩,楊梅諸瘡,攻毒殺蟲。

按:大風子,有殺蟲劫毒之功,止可外塗,不可內服,內服雖能燥痰,而血分受傷,得不償失矣。

楓香脂

味甘、苦,氣平。生各處。凡使,以齏水煮二十沸,入冷水中,揉扯數十次,曬乾用。

主癮疹風癢,牙痛,浮腫,下痢,霍亂。

按:楓香屬金,有水與火,其性疏通,故木易有蟲穴。外科用之,以其功亦彷彿乳香也。

松脂

(附:子、花、節、油、葉)

味苦、甘,氣溫。向南者屬陽,向北者屬陰,凡使,甑底藉白茅兩層,黃沙蓋茅上寸許,松脂布沙上,炊以桑柴,湯減頻添熱水,蒸脂盡入釜中,乃掠出之,投於冷水,俟凝再蒸,色白如玉矣。

主惡風歷節痠痛,風痹死肌,癰疽,癩瘡,瘙疥,白禿,煎膏生肌定痛,止血排膿,抽風殺蟲。

按:松脂,樹之津液精華也,得陽氣,而兼火土,燥可除濕散風寒,苦而燥可殺蟲,甘可除熱,濕熱風寒去,榮氣通調,諸症自愈矣。

附:松子,味甘,氣微溫。主虛羸少氣,補不足,潤肌膚,溫腸胃,兼治肺燥咳嗽,小兒寒嗽,得柏子仁,治虛秘。

附:松花(即松黃),味甘,氣溫。主潤心肺,益氣,除風,止血。亦可釀酒,但多食發上焦熱病。

附:松節,味苦,氣溫。主百節久風,風虛腳痹,炒焦治筋骨間病,能燥血中之濕。

附:松油,主疥瘡,及馬牛瘡。

附:松葉,味苦,氣溫。主風濕瘡,灸罯凍瘡,去風痛,腳痹,中風口喎,取汗出即止。

樟材

味辛,氣溫。

主霍亂,磨服;奔豚,腳氣,水腫,煎湯服;瘡痍、疥癬、風瘙,並研末敷之;中惡鬼氣,燒煙薰之。

樟腦

味辛,氣熱。出韶州。狀如龍腦,白如雪,以新樟切片,水浸三日,入鍋煎之,柳棍頻攪,待汁減半,柳上有白霜,即去滓,傾汁入瓦盆,經宿自結成塊也。凡使,每一兩以二盤合住,濕紙餬口,文武火熁之半時許,取出用。

主寒濕腳氣,疥癬,風瘙,齲齒,殺蟲,闢蠹。

按:樟腦,稟龍火之氣,水中生火,其焰益熾,去濕殺蟲,此其所長。

乳香

一名薰陸,味苦、辛,氣微溫。生天竺。樹似古松,以斤砍樹,脂溢於外,結而成香,大如乳頭。須防楓脂混雜,惟燒之可辨。入心經。凡使,以箬炙去油,入燈草同研,易細不黏。

主癰疽諸毒,托裡護心,活血定痛,去風伸筋,服則內消,貼則生肌。又治中風口噤不語,止大腸泄澼,婦人血氣,催生,小兒驚風。

按:乳香,辛香發散,通入各經絡。但乳香活血,沒藥散血,止痛生肌略相同,外科多相兼而用。

沒藥

味苦,氣平。生南海諸國。根株如橄欖,葉青密,採如乳香。凡使,亦如乳香。

主血滯氣壅,經絡滿急腫痛,破宿血癥瘕,諸惡瘡毒,墮胎,產後心腹血氣痛,一切金瘡,杖瘡,撲損瘀血,卒下血,目中翳暈。

按:沒藥與乳香同功,但長於通滯,而不主諸血虛之症,用者詳之。

龍腦香

即冰片,味苦、辛,氣微溫。生南番諸國。千年杉樹未損動則有香,大者成片如花瓣。須防樟腦升打假充。

主心腹邪氣,風濕積聚,聰耳明目,去目赤腫膚翳,傷寒舌出,痘陷驚癇,骨痛,喉痹,下疳瘡。

按:龍腦,芳烈之性,走竄開竅,入腎治骨,風病在骨髓者宜之。若風在血脈肌肉,反引風入骨髓,如油入面,莫能出也。舌出、目病、驚病、痘病,皆火病也。龍腦氣先入肺,傳於心脾,使壅塞通利,經絡條達,乃火鬱則發之,從治之法也。用豬心血引入心經,非龍腦能入心也。

血竭

味甘、咸,氣平。出大食諸國。樹如沒藥,其肌赤色,取法亦同。火燒之,有赤汁湧出,久而灰不變本色者為真。入心包絡、肝經。凡使,先研作粉,篩過入用。若同眾藥搗,則化塵飛去。

主敷一切惡瘡疥癬久不合,性急不可,多使反引膿。又治撲損疼痛,及血氣心腹㽲刺,除產後血暈,小兒瘛瘲。

按:血竭,專為和血之聖藥。乳香、沒藥,雖主血病,而兼入氣分;此則專於血者也。無瘀積者,不必用。

蘇合香

味甘,氣溫。生西域。彼國採煎其汁為香膏,餘滓貨與諸國。一雲系諸香汁,煎合而成。

主傳屍骨蒸,鬼氣,卒心痛,瘴瘧,瘀血月閉,痃癖,小兒驚癇,殺三蟲。

安息香

味辛、苦,氣平。出南番諸國。其樹葉有四角,□黃花,花心微碧,不結實,裂樹皮有脂如膠流出,俟堅凝取之。不宜於燒,而能發眾香,故人用以和香。入心經。

主心腹惡氣,鬼疰,蠱毒,癆瘵傳屍。

沉香

味辛,氣微溫。生海南諸國。其品有四:膏脈凝結,自朽出者,曰熟結;刀斧伐僕,膏脈結聚者,曰生結;因木朽而結者,曰脫落;因蠹隙而結者,日蟲漏。生結為上,熟脫次之;堅黑為上,黃色次之。其輕虛者為黃熟,入水半浮半沉者為棧香,不堪入藥。凡使,勿見火,磨汁,臨時入劑;若入丸劑,紙包置懷中,待燥研之。

主調中氣,暖命門,止轉筋吐瀉,破癥癖水腫,冷風麻痹,風濕瘙疥,大腸虛閉,小便氣淋,男子精冷,女子陰寒,及痰涎血出於脾。

按:沉香,溫而不燥,行而不滯,扶脾而運行不倦,達腎而引火歸元,有降氣之功,無破氣之害,惟下焦虛寒者相宜。若真水衰、相火炎者,禁用。

丁香

味辛,氣溫。純陽。生交廣。雄者顆小,雌者大如山茱萸,入藥最勝。入脾、胃、腎經。凡使,勿見火。雄者須去丁蓋,不去發背癰。

主溫脾胃,療嘔逆,奔豚,陰痛,腹痛,腰痛,膝冷,乾濕霍亂,風熱腫毒,齒疳,骨槽,小兒吐瀉,痘瘡胃虛,灰白不發。

按:丁香純陽,主脾胃虛寒滯氣,及濕熱上攻之疾。《日華》言,治口瘡,不知口居上,地氣出焉,脾有鬱火,溢入肺中,失其清和,而濁氣上行,發為口臭。若治以丁香,是揚湯止沸爾,惟香薷治之甚捷。

檀香

味辛,氣熱。陽中微陰。生海南諸國。樹似荔枝,皮實,色黃為黃檀;皮潔,色白為白檀;皮腐,色紫為紫檀。入肺、腎,通行脾、胃經氣分。凡使,用白而沉水者。

主心腹痛,腎氣上攻痛,水磨塗外腎,散腰腎冷氣痛,療噎膈,引胃氣上升,及中惡,鬼氣,殺蟲。

按:檀香,芳氣上行,凡胸膈之上,咽嗌之間,資之理氣,亦辟惡、散結、除冷之藥也。

雷丸

味苦、咸,氣寒。有小毒。竹生之苓,大小如慄,狀如豬苓而圓,皮黑肉白,甚堅實。凡使,以甘草水泡二次用。

主散皮膚中熱結毒氣,殺寸白三蟲,瘡疥中蟲。作摩膏,除小兒百般積病。

按:雷丸,苦能殺蟲除濕,鹹寒能清熱消積,故主諸病。

琥珀

味甘,氣平。松脂入土,千年所化,生西戎者,色淡而光;生南郡者,色深重濁。手摩熱,可拾禾草,湯煮軟如膠飴。須防煮雞彈及青魚碗偽造。又一種黑色者,名瑿珀,入心、脾、小腸經。凡使,用水調側柏子末,安瓷鍋內煮三四時,搗粉用。

主安五臟,定魂魄,明目磨翳,清肺,利小腸,消瘀血,破結瘕,通五淋,殺精魅邪鬼,產後兒枕痛,金瘡,止血生肌。

按:琥珀、茯苓,皆自松出,然茯苓生於陰,琥珀生於陽而成於陰,故皆治榮,而安心、利水也。正以能燥脾土,令脾健運,肺氣下降,故小水可通。若血少而小便不利者,服之反有燥結之患。

南燭

味苦,氣平。生吳楚,山中甚多。葉光滑,而味酸澀,凌冬不調,七月開小白花,結實如朴樹子,成簇,生青熟紫,味甘酸,浸葉汁可作烏飯。凡使,枝、葉、子俱可用。

主止泄,除睡,強筋骨,益氣力,作烏飯資陽氣。

桐子油

味甘、辛,氣寒。微毒。以篾圈蘸起,如鼓面者為真。

主塗脛瘡,湯火傷瘡,吐風痰,喉痹,點燈燒銅箸,烙風熱爛眼。

海桐皮

味苦,氣平。生廣南。文理細密,體有巨刺,實如楓子,葉圓大而長,高三四尺便有花,紅色如火。

主赤白久痢,腰腳不遂,血脈頑痹,腿膝疼痛,疳䘌,疥癬,牙蟲,漬水洗赤眼。

胡桐淚

味鹹、苦,氣大寒。生甘肅以西鹼鹵地。初生似柳、大則似桑桐,皮似白楊。津液入池(注:池,當為「地」,於義方允)中,與土石相著,狀如黃礬、硝石,重實而堅,多莢爛木,得水便化,磁罐封貯,勿見風。

主大毒熱,心腹煩滿,水和服之;風蟲牙齒痛,面毒火毒,瘰癧,喉痹,水磨掃之,取吐涎;牛馬急黃,黑汗,水研三二兩灌之,立瘥。

木芙蓉

味微辛,氣平。生各處,其干叢生如荊,高者丈許,葉大如桐,有五尖、七尖者,秋開花,如芍藥,有紅、白、黃各色。凡使,霜時採花,霜後採葉,陰乾用。

主清肺,涼血,散熱,解毒消腫,排膿止痛。

按:木芙蓉,不寒不熱,性滑涎黏,凡毒不拘已成未成、已穿未穿,研塗神效;加生赤小豆末,尤妙。

山茶花

(注:原書氣味缺)

主吐血、衄血、腸風下血,並用紅者為末,入童便、薑汁及酒調服,可代鬱金。

烏桕根

味苦,氣微溫。沉而降,陰中之陰。入胃、大腸經。凡使,慢火炙乾黃,乃用。

主暴水,癥結積聚,療頭風,通大小便,解蛇毒。

按:烏桕根皮,利水通腸,功勝大戟,不可輕用。

杉材節

(附:杉菌)

味辛,氣微溫。入胃經。

主煎湯洗腳氣腫滿,及漆瘡。治心腹脹痛,去惡氣及風毒,奔豚,霍亂上氣,俱煎湯服。

附:杉菌,主心脾氣疼,暴心痛。

按:杉材,芬芳辛溫,有開發之功,故主諸病。

棕櫚皮

味苦、澀,氣平。陳久而敗者良。凡使,燒黑存性,□俱同。

主澀腸,止瀉痢,腸風,崩中,帶下,及養血。

按:棕櫚皮,性澀,凡失血過多,內無瘀滯者,用之切當,與乳發灰同用更良。暴得血病,不宜遽用。

接骨木

味甘、苦,氣平。生各處。葉似水芹,木體輕虛,無心,折枝插地便生。

主折傷,續筋骨,除風痹。又痰飲、水腫、痰瘧,煮汁取吐。不可過劑。

味苦、甘,氣微寒。陰中微陽。生各處山谷。早採為茶,晚採為茗。入肺、心經。服威靈仙、土茯苓者,忌之。

主利小便,去痰熱,止煩渴,清頭目。與姜煎,治赤白痢;與川芎、蔥白煎,止頭痛,又解炙煿之毒。

按:茶之產地至多,要以味甘不澀,氣芬如蘭者為良。夫茶稟春初生髮之清氣,受深山云露之滋培,滌腸胃一切垢膩,非他草可比。世議其苦寒,不利脾胃,酒後過飲成癖,及多飲發黃消瘦之說,皆語其粗惡苦澀,品類之最下者耳。入治陰證藥內,去格拒之寒,與治伏陽意同。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