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东史纲目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東國歷代傳授之圖

檀君箕子傳世之圖附衛氏

附衛氏朝鮮衛滿〈漢惠戊申逐箕準僭號傳世闕〉孫右渠〈漢武癸酉亡入漢〉歷年八十六年

〈附〉四郡〈漢武帝癸酉滅衛氏置樂浪臨屯玄菟眞番四郡屬中國〉

〈附〉二郡〈後罷眞番郡倂臨屯於樂浪與玄菟爲二郡○後公孫淵分樂浪南界爲帶方郡至晉愍癸酉樂浪等地復屬東國凡四百二十一年而復〉

〈附〉辰韓〈詳地理考〉

〈附〉弁韓〈仝上〉

〈附〉濊〈仝上〉

〈附〉貊〈仝上〉

〈附〉沃沮〈仝上〉

按右諸國傳世歷年都無可攷今闕之

新羅三姓傳世之圖起漢宣甲子亡于後唐潞王乙未傳世五十五王歷年九百九十二年○女主及簒逆者墨名而陰刻朴氏十世昔氏八世之下幷同金氏三十七世

崔氏〈溥〉曰。始祖之生。異於常人。是盖天命。匪人爲也。當此時。蕞爾三韓。各保一隅。徒事干戈。互相侵伐。無君臣名位之分。始祖年方幼冲。爲國人推戴。其寬厚。足以有容。其䧺偉。足以濟民。建邦設都。築城郭營宮室。勸督農桑。不伐隣喪。使民敬讓。至於夜戶不扃。倭人感德而不犯。卞韓擧國而來降。樂浪服其有道。沃沮稱爲聖人。享國六十年之間。家給人足。民不見兵。以基一千年之業。其殆天授乎。南解。遺命朴昔二姓。以年長而立。新羅氏三姓相傳。實兆於此。儒理從父亂命。卒傳之昔氏。非貽謀燕翼之道也。脫解。以南解之婿。不當立而立。又惑鷄林金樻之說。養閼智爲子。使新羅重器。卒歸之金氏。惜也。然其終也。不傳於子。而傳於儒理之子。視後世貪天之位。欲傳己子而推刃同氣者。何其賢也。婆娑。節儉愛民。勸農桑問高年。廉察州郡。屛黜尸素。謹天災恤民隱。年穀屢登。可謂守成之良主也。秪摩逸聖。守而不失。阿達羅。粗保厥位。及薨無子。國人又立昔氏之後。伐休。能占天時。又知人邪正。奈解。睦隣恤民。助賁。臨事明斷。沾解。不能強國。㥘於海冦。使大臣見殺。辱國甚矣。味鄒。金閼智之裔。繼朴昔之後。得有大寶。新羅易姓。今已三矣。其授受。雖未盡得宜。然王能留意政刑。訪民疾苦。務農桑省經費。有人君之德。金氏之興。其兆於此乎。儒禮基臨。皆昔氏之後。儒禮之委任重臣。基臨之威信隣敵。猶足可稱。訖解。忘父之讐。聽婚島夷。終受侵辱。昔氏之祀。於斯絶矣。奈勿。亦金氏也。能以武略自守。實聖。甞質高句麗。挾撼於前王。欲殺其子而後快於心。其及也宜矣。訥秪纂立。新羅氏三姓相讓之風。至是掃地。慈悲。救患禦冦。炤智。謙恭自守。然而晩年魚服。得免豫且之禍幸矣。智證。銳意啚理。定國號稱王。洗累朝因循之陋。頒喪制禁殉葬。有足多者。法興。始崇佛敎。信之旣篤。奉之愈謹。唱爲裔戎之邪說。聾瞽斯民。爲新羅基禍之主。又不知春秋大一統之義。僭行年號。越禮犯分甚矣。眞興。佞佛尤甚。創興龍黃龍二寺。鑄成丈六金身。浚民膏血。且屈千乘之尊。爲桑門之行。方袍圓頂。以終其身。遂使佛刹。半於閭閻。齊民盡爲緇褐。流禍無窮。眞智。享年不永。眞平。享國雖長而繼嗣不定。卒以神器。付之女兒之手。善德眞德。皆以陰居尊。牝鷄司晨。邦家扤捏。天厭穢德。太宗挺生。以不世出之資。奮大有爲之志。倚任良佐。言聽計從。至誠事大。衣冠文物。幷從唐制。崇奬節義。激勵將士。仗天朝之威靈。雪百濟世讐。䧺視高句麗。如囊中之物。將取而有之。享年不永。功業不究。惜哉。文武。以英明之資。承先人之烈。請唐兵。滅高麗。始一三韓。克成前志。何功烈之盛也。奈何納高句麗叛衆。據百濟古地。得罪於唐。幾不自保乎。神文孝昭聖德。僅能守成。孝成。惑佛滋甚。景德。納忠諫定州號。優於孝成。惠恭。荒于聲色。身且不保。宣德。躬行不道。元聖。與聞于故。昭聖。短祚。哀莊。昏弱。憲德簒弑。禍亂相仍。興德。不惑左道。遇灾知懼。猶可稱者。僖康。得不以正。竟爲金明所害。盖自神文以降。朴散淳漓。亂賊接踵。其禍蔓延。至是極矣。神武。能知討賊復讐之義。義旗一揮而元惡授首。撥亂反正。人心痛快。羅之國勢。幾危而復振。文聖憲安景文憲康之時。中外寧謐。民物阜成。盛極而衰。理固然也。定康昏闇。復以大器。付之女弟。其家法所由來遠矣。眞聖淫恣。浮於唐瞾。斲喪邦基。新羅氏之亡。於玆决矣。自是羣盜蝟起。弓裔叛北原。甄萱據完山。生民塗炭。彊宇日蹙。孝恭昏弱。特寄生之君耳。神德景明景哀。又以朴氏之遠裔。當叔季之衰。僅能相繼。國事日非。爲之何哉。况當景哀之時。甄賊跋扈。侵逼郊畿。猶且荒淫遊佚。晏然自肆。鮑石之樂方酣。而萱兵奄至。君臣被戮。宮闈見辱。言之可謂於邑。敬順。亦以金氏之後。爲萱所立。天命已去。人心已離。以區區一州之地。生聚啚存。固亦難矣。然不能效死。一朝甘爲降虜。宗社丘墟。嗚呼惜哉。

附駕洛國今金海○起漢光武建武壬寅亡于梁武壬子傳世十君歷年四百九十一年○駕洛後改號金官

按首露兄弟六人分長首露爲駕洛〈今金海〉餘稱五伽倻皆文獻無徵略記大伽倻〈今高靈〉于下餘幷闕之

附大伽倻國今高靈○起漢光武壬寅亡于陳文壬午傳世十六君歷年五百三十一年

高句麗傳世之圖起漢宣甲申亡于唐高宗戊辰傳世二十八王歷年七百五年

崔氏〈溥〉曰。始祖以英䧺之資。見忌於金蛙。諸子逃難。至卒本。披草萊建邦國。未遑制作。然威德日盛。歸附亦衆。降松壤斥靺鞨。取荇人滅沃沮。䧺據一方。虎視三韓。何成功之易也。琉璃。以遺腹在他國。其承襲難矣。幸而得嗣。降鮮卑滅梁貊。闢國浸廣。然憤小罪而誅二臣。惡好勇而殺太子。是可歎也太武。英明䧺武。拔恠由於微賤。委豆智以軍國。仇都以貪鄙被斥。㪍素以智能見褒。征盖馬滅樂浪。扶餘奔竄而自避。句茶畏威而來降。恢拓土宇。國勢愈昌。獨惜乎信夫人之讒。有子如好童之賢。而尙不自明以至於死。跡其行事。其晉獻之流乎。閔中方喪。宴樂遊畋。享年不永。慕本。暴戾不仁。戕殺諫臣。其得善終難矣。太祖。享國九十餘年。耄荒倦勤。付托失人。禍及忠臣愛子。雖有闢土強國之功。何足道哉。次大。以寵弟。窺伺大器。積有年紀。及嗣位。尙不悛心。恣行誅殺。天道好還。其及宜矣。新大。逃難出亡。國人歸心。推戴立之。宜先明答夫弑逆之罪。以伸大義也。而德其援立之功。反寵任之。故國川。以英明之資。奮有爲之志。誅權姦訪遺逸。聘巴素於草澤。擢爲國相。推誠委任。又賞擧者。誠衰世未有之盛擧。然後嗣不定。死肉未冷。于妃淫濊。濁亂房闥。山上。烝于妃得國。瀆亂天倫。所可道也。言之醜也。東川。天性寬仁。有人君之量。奈何愎忠臣之諫。侵犯上國。驟勝輒驕。及其一敗。竄身狼狽。幾於亡國乎。中川。雖無德可稱而能辨寵姬之誣。殺之不疑。何其斷也。西川。禦肅愼拔擅盧。諸部震懾。晩年猜忌。推刃同氣。烽上。䦧狠尤甚。殺叔及弟。愎諫自恣。峻宇雕墻。民困虐政。卒及於禍。美川。早遯荒野。備甞艱險。宜有德慧術智矣。而無德可稱。徒以侵犯上國爲事。故國原。値慕容之變。奔敗鼠竄。母妻見虜。父尸亦發。城郭宮室。焚蕩殆盡。旄倪珍寶。輸掠無遺。幾不保社稷。至於屈膝稱臣。納質修貢。是宜卧薪甞膽之時也。顧乃忘我仇讐。噬我唇齒。搆釁百濟。血染敵鋒惜哉。小獸林立大學敎子弟。似可與有爲。而惑於異端邪說。邀秦僧創佛宇。奉之彌謹。爲東韓佞佛之始主。故國壤。侵強隣擾中國。干戈糜爛。猶且事佛求福。福未獲而遽夭。惑哉。廣開土。䧺偉有奇才。能戰勝攻取。長壽。享年愈長。國富兵強。文咨安藏安原。皆中材庸王。陽原。武略不競。國步日蹙。平原。遇旱而懼。停無用之費。捐不急之務。勸農桑賑貧乏。有足多者。嬰陽。初卽位。有志安民。然不知畏天事大之義。黨靺鞨侵上國。隋文帝。命將來討。擧國震恐。宜效順悔罪之不暇。方且伐新羅侵百濟。喜兵樂禍。復致煬帝討罪之擧。百萬之衆。渡遼碣涉薩水。擣巢覆穴。不朝則夕。不有文德之應變。玄感之內叛。則國之存亡。未可知也。榮留。昏愚暗弱。賊臣蘓文。有今將之心而不能辨之於早。馴致堅氷之禍。欲以弱制強。幾又不察。禍不旋踵。寶藏。爲蘓文所立。權移於下。政不己出。國皆蘓文之國。民皆蘓文之民。專權自姿。窮兇極惡。違帝詔囚王人。罪逆貫盈。唐宗赫怒。親將六師討之。雖駐蹕之役。不得志而還。高麗國勢。亦岌岌乎殆哉。是雖蘓文之罪惡。而亦寶藏不君之爲也。厥後太宗之憾不釋。頻年命將出討。將欲再擧。此正君臣協力啚存之時也。而主昏於上。臣虐於下。奢侈無度。國事日非。蘓文諸子。自相魚肉。至於訴中國爲鄕導。雖以高宗中材之主。遣一老將。一擧滅之。如摧枯拉朽。高氏七百年之宗社。一朝丘墟。悲夫。

附夫餘國在遼東北邊外

附渤海國遼界全地。及倂東北諸夷。○起于唐玄宗癸丑。亡于後唐莊宗丙戌。傳世史闕。歷年二百一十四年。

百濟傳世之圖

崔氏〈溥〉曰。始祖乃以東明之胤。爲太子所忌。懼不見容。〈此一節誤見考異。〉逃難奔竄。間關崎嶇。至河南。建邦設都。雖萬事草創。而尙能嚴兵固守。禦樂浪靺鞨。呑馬韓而滅之。又能抗高句麗。敵新羅。成鼎足之勢。以基七百之業。非豪傑之主能然乎。多婁。作稻田賑窮民。優禮大臣。有人君之度。然搆釁新羅。爭一小城。數十年之間。兵革不息。己婁。修好新羅。得交隣之義。盖婁。雖史稱恭順。納叛臣而失隣和。誣小民而亂其妻。何足道哉。肖古仇首。歷年雖長。無事可稱。古爾。喜遊畋。未免禽荒之失。然賑貧乏復租調。定官制錮贓吏。交修隣好。是足多者。責稽汾西。以千乘之尊。不自愼重。或死於敵兵。或殞於賊手。悲夫。比流。久在民間。知民疾苦。作其卽位。賑窮賙乏。史稱寬慈愛人庶矣。而四十一年之間。灾變屢見。飢饉荐至。民不聊生。何哉。契王。在位纔二年。但比流。代汾西而立。其終也。傳汾西之子契王。契王代比流。而立其終也。傳比流之子近肖古。尙有遜讓之風。近肖古。與高句麗失和。至殺其主。挑㤪速禍。世爲讎敵。兩國之間。干戈爛熳而不已。近仇首。在位十年。粗保其國。枕流。始信佛法。迎胡僧創寺度僧。欲以邀福。逾年而薨。佛不足信明矣。辰斯。喜土木甘遊畋。侈宮室池沼。以畜珍奇。玩物喪志。田於狗原。或旬或月。卒死行宮。惜哉。阿莘。窮兵黷武。殆無虗歲。民困兵革。多奔敵國。輕質國本於島夷。幾不得嗣。腆支。久質於外。王薨國有內亂。返而得國。何其幸也。久爾辛。傳之毗有。毗有傳之盖鹵。盖鹵。驕奢昏暗。請上國欲伐強隣。信。敵間。親昵戱玩。大興功役。惟宮室臺榭。是崇是餙。至於烝土築城。緣河樹堰。伐石作槨。人力盡悴。倉廩告匱。尙不知墮於敵國之術。國勢魚爛而敵兵奄至。噬臍無及。身死人手。尙誰咎哉。傳曰。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盖鹵之謂矣。文周嗣緖。正卧薪甞膽之秋。而優游不斷。受制強臣。身且不保。三斤。以童稚之年。能命將討賊。復君父之讐。快神人之憤。是可稱也。而享年不長。惜哉。東城。當國㐫歉。民飢不救。起臨流閣。極其壯麗。遊衍自恣。閉宮門拒諫臣。荒于遊畋。久而不返。爲賊臣所害。武寧。誅芍加。得討賊之義。然失子民之道。不能勞來安集。爲敵國歐民。前史稱仁慈寬厚。何耶。聖王初立。能斷大事。國人稱聖。逮至末年。與新羅謀伐高句麗。不得其志。背舊好發忿兵。遂死鋒鏑。眞所謂一朝之忿。忘其身者也。威德。雖無德政。享國愈久。惠王。卽位二年而薨。法王繼緖。崇信佛敎。禁屠殺放鷹鷂。焚漁獵之具。創寺度僧。盖欲延祚也。而踰年乃薨。多見其惑也。武王。恃強驕驁。侵掠新羅。殆無寧歲。干戈迭侵。流屍蔽野。唐皇詔諭戢兵。外雖陳謝而內實不然。晩年穿宮南池。起望海樓。遊泗泚河。盤樂怠傲。惟日不足。國之不亡幸矣。義慈之爲太子也。事親以孝。與兄弟以友。及其卽位。慮囚原罪。其爲政粗足可觀。但其闇於大体。無深謀遠略。不知新羅唇齒之勢。妄興干戈。謀欲呑噬。今年奪一城。明年奪一城。席累勝之威。驕氣遽溢。視新羅爲囊中之物。欲取之心。囂然未已。違帝詔無釋紛之心。結高麗絶朝貢之路。猶且淫𨠯耽樂。杜絶忠諫。天怒於上。屢出灾異。丁寧譴告而猶不省悟。晏然自肆。不能保炭峴白江之險。唐兵一至而社稷丘墟。扶餘氏不祀忽諸。悲夫。

高麗傳世之圖起後梁末帝戊寅。亡于大明太祖壬申。傳世三十四王。歷年四百七十五年。

崔氏〈溥〉曰。太祖。以武神英䧺之資。懷濟世安民之略。天與人歸。遂卽大位。攬結豪傑。開拓邊疆。威德廣被。遐邇歸心。賊萱屈膝而來朝。金溥束手而納土。平羅定濟。以一三韓。何功烈之盛也。雖干戈草創。未遑制作而規模則宏遠矣。惠定。相繼守緖。光宗。聦明聽斷。始可與有爲。而猜愎日深。邪佞得志。誅夷骨肉。屠害將相。衆心離解。斲喪邦本。雖有文雅之美。不足稱也。景宗初政。鑑前王之失。焚讒書雪寃獄。遽厭萬機。沉溺聲色。享年不永。成宗。勵精兢惕。立宗社耕籍田。設學校勵賢才。崇尙節義。矜恤民隱。制作日新。可謂守成之良主。穆宗昏弱。上不能防閑其母。下不能威制兇奸。釀成蕭墻之禍。藩臣乘釁而動。稱兵向闕。乘輿奔竄。終不自保。然於大漸之際。付托得人。神器不搖。是足可稱。顯宗。久勞于外。備甞險艱。作其卽位。厭亂思治。偃武修文。任良將制勍敵。封疆無事。中外乂安。雖謂之中興可也。德靖。遵而勿失。文宗。恭儉寬仁。任賢能惜名器。愛民恤刑。信賞必罰。國富家給。民安物阜。東倭北貊。獻琛扣關。時號治平。獨其佛宇之侈。侔於蕭梁。塔廟之盛。擬諸新羅。斯爲盛德之累。順宣及獻。享年不長。肅宗。由藩邸紹大統。維持鞏固。睿宗。宵旰憂勤。銳意啚治。敦尙儒雅。講劘治道。興學育才。養老恤孤。其爲治有足可觀。但志存恢拓。搆釁強虜。封域多事。至如好詞藻喜慢遊。流連玩愒。頗傷國君之體。仁宗。親經李拓之難。可以少省矣。而墮於賊髡之手。屢幸西都。搆成逆謀。其得免栢人之禍幸矣。所可稱者。慈仁恭儉而已。毅宗。驕奢汰侈。盤樂怠忽。惑聲色嗜詞賦。狎昵羣小。踈棄忠直。詞臣獻佞。癰疽內結於心腹。武士積憤。鋒刃潛伏於肘腋。兇夫叛將。奮臂一呼。衣冠縉紳。薙獮殆盡。身且不保。自是麤悍老兵。相繼專權。終高麗之世。不可復振。明宗庸暗。爲仲夫所立。忠獻所廢。其立其廢。皆在賊臣。加以愛溺牀笫。德慙閨門。何足取哉。神煕及康。受制權奸。徒擁虗器。而煕宗輕慮淺謀。欲制兇賊。反見放黜。悲夫。高宗。外爲強敵所逼。內爲權臣所脅。跋前疐後。動必掣肘。棄宗廟捐城郭。寓居海島。操縱進退。不出於強賊則必出於權臣。眞所謂寄生之君耳。然循默端拱。以正自處。享國垂五十年。豈非麗運未窮。天之眷顧未怠而默有所相歟。胡元威制天下。元宗。親朝欵附。得結姻好。摧伏權奸。宜可以少舒國患。而反見侵擾。國家亦多故矣。烈宣肅惠。相繼尙主。憑仗甥舅之親。在元日多。在國日少。自置東省。政敎號令。皆出於元。羣不逞之徒。因緣盤結。往復猜讒。子訴其父。臣訴其君。子立則父廢。父立則子廢。啚新君者吠舊主。背本國者喜生事。無復有君臣父子之分。夷考其行。忠烈忠肅之驕溢荒怠。莫能相尙。忠宣忠惠之淫縱穢褻。瀆亂天常。吐藩之流。揭陽之竄。皆自取也。尙誰咎哉。忠穆短祚。忠定不終。恭愍初雖有令聞性本猜戾踈忌世族向用寒士。賊旽用事。擁蔽聦明。魯國薨逝。心志尤惑。喜怒不中。賞罰無章。信用讒邪。誅戮將相。設子弟衛。汚穢宮掖。假僞姓爲己子。促滅宗祀。其及也宜矣。遂使禑昌父子。盜竊神器十五六年。人徒知高麗之亡。亡於恭讓。而不知已亡於恭愍矣。恭讓。爲將相推戴。得承大統。雖勵精兢業。猶惧不能啚存。而知識淺短。闇於治軆。刑政日紊。國步斯蹙。天命已絶。人心已離。歷數竟歸於眞主。斯實天也。非人也。

官職沿革圖

三師三公沿革

三國 未聞

高麗 三師〈太師,太傅,太保。〉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始置年代未考。〉

文宗 三師三公〈各一人。正一品。〉

忠烈王 罷

恭愍王 五年復十一年又罷。〈麗代三師,三公無其人則闕。後不爲實職。或爲贈官。或爲加官。或爲檢校之職。〉

宰相政府沿革

新羅 大輔左輔〈國初有之。主軍國事。後未聞〉上大等〈初以波珍飡,伊飡等職秉政。法興王十八年置。此稱上相。〉執書省中侍〈省本名稟主。無官名。眞德王五年置此。次有典大等,大舍,舍知。景德王改爲侍中,侍郞,郞中,員外郞。○亦有檢校尙書,左僕射,上柱國,知元鳳省事之名。盖宰相之職。而今無考。〉

高句麗 大輔〈國初有。後未聞。〉相加〈夷屬稱相。皆稱相加。〉左輔右輔〈掌國政。後合置國相。〉莫離支〈猶吏兵部尙書之職。又有大莫離支。〉

百濟 左輔右輔〈國初有。掌軍國事。後未聞。〉上佐平〈猶大冢宰〉六佐平內臣佐平〈掌宣納〉內頭佐平〈掌庫藏〉內法佐平〈掌禮儀〉衛士佐平〈掌宿衛〉朝廷佐平〈掌刑獄〉兵官佐平〈掌外兵馬事○及其末義慈王。以庶子四十一人。皆爲佐平。賜食邑。官制紊矣。〉

弓裔〈泰封〉 廣評省〈猶中書省○官有治奈,徐事,外書。〉內奉省〈猶尙書省〉

高麗初 內儀省〈掌百揆〉有令,侍郞,舍人等官。〈亦稱內史。○按太祖時。有內議舍人。光宗時。有內議令。景宗時。有內史令內議內史之名。其來已久。○崔彦撝爲平章事。則平章之名亦久。○景宗時。有左右執政。亦宰相之名。至成宗。官制始定。〉 廣評省官。侍中〈治奈〉,侍郞〈徐事〉,郞中,員外郞〈外書〉,史。 內奉省官。令,卿,監,郞中,員外郞,史。〈後廢。〉 三司〈掌錢糓。〉〈太祖改弓裔調位府。置此。麗初。以金傅爲政丞。政丞之名始此。而此爲尊寵之官。非任事之職也。〉

成宗 內史門下省〈上仝。元年改〉有內史令。 門下侍中 內史侍郞平章事門下侍郞平章事 政堂文學 御事都省〈元年改。〉合廣評內奉省。十四年改稱尙書都省。 上仝〈顯宗五年。因武臣之請罷。置都正司。十四年復置。〉 中樞院〈掌出納宿衛軍機之政。十年置。顯宗罷。置中㙜省。尋復之。〉有院使副使左右丞宣〈亦稱日直〉左右副丞宣

文宗 中書門下省〈十五年改〉有中書令。 上仝 門下侍郞平章事中書侍郞平章事〈又於中書門下。各置平章事。〉 參知政事〈穆宗時已有之〉 知門下省事 尙書都省〈仍舊。〉有尙書令左右僕射知省事左右司郞中左右丞左右司員外郞都事 上仝〈定制〉判事宰臣兼使知司事副使判官 上仝〈獻宗九年。改樞密院。〉判院使院使知院事同知院事副使簽書院事直學士知奏事左右承宣副承宣堂後官又有執奏

忠烈王 僉儀府〈元年倂尙書省置。〉〈後改都僉議使司。置令尋罷。令稱領都僉儀。〉 左右僉議中贊。〈忠宣改府爲政丞省。置政丞一人。忠惠復改中贊。尋爲左右政丞。〉 僉議侍郞贊成事。僉議贊成事。〈忠宣罷。尋復之。改稱中護。復仍舊。〉 僉議參理〈忠宣改評理。忠肅十七年復參理。〉 參文學事〈十六年復舊名。忠宣罷復之。〉 知僉議府事〈忠宣罷〉 〈元年。倂于中書門下爲僉議府。忠宣置左右僕射於僉議府。又置郞中以下官於僉議府別廳。尋罷之。〉 上仝置左右使 密直司〈元年改。〉又置執奏。〈二年。改承宣爲承旨。忠宣改光政院。又改置都承旨。承旨,副承旨,計議官。尋復稱密直司官。有使。知事。同知事。副使。知申事。左右承旨。副承旨。尋罷司。又復之。加置判事。二年陞秩。與僉議府。同稱兩府。改承旨爲代言。忠宣又別置資政院。尋罷之。〉

恭愍王 門下府〈十八年改。五年同文宗。十一年同忠烈。至是。改置領門下。禑。改判門下。〉 〈三年改侍中。尋改左右政丞。五年改門下侍中守侍中。十一年改僉議左右政丞。明年改僉議左右侍中。十八年改門下左右侍中。昌又改侍中守侍中。〉 〈五年同文宗。九年稱平章政事。十一年同忠烈。十八年加門下。〉 〈五年同文宗。十一年改僉議評理。十八年改參知門下府事。又改門下評理。〉 〈五年復置知門下。十一年同忠烈又改知門下府事。〉 尙書省〈五年革三司復置此。同文宗。唯不置知省事。〉〈十一年罷省。復置三司。〉 〈五年罷爲尙書省十一年復置加置左右尹〈班在副使上〉十八年改副使爲少尹禑置領事〉 上仝〈五年改樞密院。官同文宗制。十一年同忠烈。〉

〈麗氏立制。宰相之職。不過省五樞七。庶司百僚。各供其職。及其弊也。省宰增至七八。事元以來。事多倉卒。僉議密直會議評議司商議之名又起。與國政者甚多。於是。六府爲虛設。百司渙散無統。而不復修擧矣。商議者。禑初權臣當國。政以賄成。人多官少。難以應副。於是。省府宰樞。皆置商議官。如曰贊成事商議。曰密直使商議是也。宰相至於六七十員。名器濫而國政壞矣。〉

都評議使司〈入本朝。爲議政府。〉

麗初。稱都兵馬使。掌軍國重事。文宗定制。置判事〈以侍中平章參政政堂知門下。爲之。〉使。〈以六樞密及職事三品以上爲之〉副使六人。〈正四品以上卿監侍郞爲之。〉判官六人。〈少卿以下爲之〉錄事八人。吏屬。有記事。記官。書者。筭士。忠烈王五年。改是名。凡有大事。使以上。會議國制。門下掌典理。三司掌錢穀。密直掌軍旅。而三府皆會。故有合坐之名。舊時因事置罷。自事元後。常置專揔衆職。至麗末。權位益重。○或稱爲式目都監。舊有六色掌。昌時。改吏禮戶刑兵工六房錄事。恭讓王二年。加置經歷司。經歷都事。統六房。皆以文臣爲之。

門下府

〈郞屬。見諫官條。○掾屬。有主事,令史,書令史,注寶,待詔,書藝,試書藝,記官,書手,直省,電吏,門僕等任。忠宣。加置照磨,譯史,通史,知印,奏差等任。〉

尙書省三司〈掾屬。幷有主事,令史,書令史,記官,筭士。省有直省。司有重監。計史。〉

密直司〈掾屬。有別駕主事,試別駕,令史,記官,通引等任。〉

諸部尙書沿革

新羅 位和府〈眞平王置。景德王。改司位府。掌選擧。卽吏部也。○官有衿荷臣改令。上堂改卿。大舍改主簿。史。〉 兵部〈法興王置。掌兵馬軍政。○官有令。大監改侍郞。弟監改大舍。又改郞中。弩舍知改司兵。〉 倉部〈舊兼於禀主。眞德分置。卽戶部也。○官有令,卿改侍郞。大舍改郞中。租舍知改司倉。〉 左右理方部〈左眞德置。右文武王置。掌律令。卽刑部也。○官有令,卿,佐改評事,大舍。○孝昭王。改議方府。〉 禮部〈眞平王置。○官有令,卿。大舍改主簿。舍知改司禮。〉 例作府〈景德王改修例府。猶工部也。○官有令,卿。大舍改主簿。舍知改司例。〉

高句麗 未聞

百濟 〈古尒王置六佐評。分理庶政。〈見宰相條〉亦六部之義也。〉

弓裔 兵部大龍部〈卽倉部〉壽春部〈卽禮部〉義刑㙜〈卽刑部〉水壇〈卽工部〉

高麗初 選官〈官有御事。侍郞。郞中。員外郞。下並同。〉 兵部〈有令,卿。郞中改兵官。〉 倉部〈官上仝○改民官〉 義刑㙜〈官上仝○改刑官〉 禮官 工官 司績

成宗〈十四年改官制〉 尙書吏部 尙書兵部 尙書戶部 尙書刑部 尙書禮部 尙書工部 尙書考功 尙書都官

文宗〈定制〉 吏部〈官有尙書,侍郞,郞中,員外郞。下並同。〉 兵部 戶部 刑部 禮部 工部 考功〈只置郞中員外郞〉 都官〈官同考工〉

忠烈王〈元年改〉 典理司〈幷吏禮部。官改判書。揔郞,正郞,佐郞。下並同。〉 軍簿司 版圖司 典法司 〈並于典理〉 罷 上仝〈官稱正郞,佐郞。〉 上仝〈官稱正郞,佐郞。〉

忠宣王 銓曹 兵曹 民曹〈後改民部。復稱版啚司。〉 刑曹〈後改讞部。復稱典法司。〉 儀曹〈後並于選部〉 工曹〈後罷。〉 〈並于銓曹〉 上仝〈官稱郞中,員外郞。後並于讞部。尋復之。稱正郞,佐郞。〉

恭愍王〈五年改〉 吏部〈官名同文宗下仝。十一年改典理司。官名仝忠烈下仝。十八年改選部。官名同忠宣後改下仝。二十一年同十一年制下仝。〉 兵部〈十一年改軍簿司。十八年改揔部。〉 戶部〈十一年改版啚司。十八年改民部。〉 刑部〈十一年改典法司。十八年改理部。〉 禮部〈十一年改禮儀司。十八年改禮部。〉 工部〈十一年改典工司。十八年改工部。〉 考功司〈十一年稱正佐郞。十八年改直散郞。後稱正佐郞。〉 都官〈十一年加置揔郞。又稱正佐郞。十八年革揔郞官。稱同考功。〉

恭讓王〈元年改〉 吏曹 兵曹 戶曹 刑曹 禮曹 工曹

〈吏曹掌文選勳封。兵曹掌武選軍務儀衛郵驛。屬庫曹。戶曹掌戶口貢賦錢粮。屬司度金曹倉曹。刑曹掌法律詞訟詳讞。禮曹掌禮儀祭享朝會交聘學校科擧。屬祠曹。工曹掌山澤工匠。營造屬虞曹水曹。考功掌考覈官吏功過。都官掌奴婢簿籍决訟。諸曹掾屬。有主事令史書令史記官。考功戶曹。加計史筭士。刑同。又加杖首。都官又加計筭。禮加篆書書者。工加計史。〉

憲㙜沿革

三國 新羅司正府〈大宗王置。掌糾彈。○景德王改肅正㙜。官有令卿佐評事。文武王置外司正百三十三。州二人郡一人。○景德王置內司正典。改建平省。官有議决貞察。〉

高句麗〈內評外評等官。盖憲職也。〉

高麗初 司憲㙜〈掌論執時政。正風俗。〉

成宗〈十四年改〉 御史㙜〈官大夫中丞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監察御史。顯宗五年。武臣罷置金吾㙜。明年復之名司憲㙜。置大夫中丞雜端侍御司憲殿中侍御司憲監察司憲。十四年復稱御史㙜。〉

文宗〈定制〉 上同〈判事大夫知事中丞雜端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監察御史〉 〈掾屬。錄事令史書令史計史知班記官筭士記事所由等任。〉

忠烈王〈元年改〉 監察司〈提憲侍丞侍史監察史〉

忠宣王〈受禪〉 司憲府〈大夫中丞內侍史殿中內侍史監察內侍史注簿○尋改監察司及卽位。復稱司憲府大司憲執義掌令持平糾正。後復改監察司。以大司憲爲大夫。〉

恭愍王〈五年〉 御史㙜〈同文宗制。十一年改稱監察司。又稱執義掌令持平糾正。十八年復稱司憲府。置大司憲知事。革執義。兼知事侍史雜端。二十一年革知事。復稱執義掌令持平。〉

諫官沿革歷代諫官皆門下郞屬號郞舍

三國 高麗文宗〈定制〉

未聞新羅司正之職兼諫官見憲官條|左右散騎常侍〈自穆宗時已有之。又改左右常侍。忠宣恭愍屢改官制。或加散騎。或只稱常侍。沿革無常。〉

直門下〈太祖時直省官。疑是忠宣罷。恭愍置直都僉議。又稱直門下。〉

諫議大夫〈穆宗時已有左右諫議大夫。睿宗改司議。忠宣恭愍稱諫議稱司議。沿革無常。〉

給事中〈又稱中使。穆宗時已有之。忠宣改給事中後罷。恭愍稱中事後又罷。〉

中書舍人〈太祖十三年置內議舍人。成宗改內史。忠宣改都僉議舍人。恭愍又稱中書舍人。尋改內書舍人。後改門下舍人。〉

起居注起居郞起居舍人

左右補闕〈穆宗時已有之。睿宗改司諫又改補諫。忠宣改獻納。恭愍稱司諫。又稱獻納。無常。〉

左右拾遺〈穆宗時已有之。睿宗改正言。忠宣改思補。恭愍又稱正言。〉

門下錄事〈穆宗時已有之。忠烈恭愍稱都僉錄事。稱門下錄事。無常。〉

中書注書〈穆宗時有內史主書。忠烈恭愍稱都僉議注書。門下注書。無常。〉

史官沿革

三國 〈新羅眞興時居㓒夫。高句麗嬰陽時大學博士李文眞。百濟近肖古時博士高興。皆修史。則三國盖皆有史官。而名稱未聞。〉

高麗初 史舘〈掌記時政〉〈監修國史。修國史。同修國史。侍中以下至二品。兼修撰官。翰林院三品以下兼。又有直史舘四人。後稱直舘。至忠宣。並於文翰署。爲藝文春秋舘。吏屬。書藝四人。記官一人。〉

忠肅王〈十二年改〉 春秋舘〈分藝文春秋爲二舘。春秋舘掌史草。官修撰注簿檢閱後改供奉。又有領舘事監舘事首相爲之。知事同知事二品以上爲之。充修撰官。充編修官。兼編修官三品以下爲之。〉

恭愍王〈五年改〉 史舘〈十一年復稱春秋舘。初置編修官檢閱直舘。後稱供奉修撰檢閱。〉

〈舊時。藝文春秋舘。選文行士八人。任史翰之職。二舘分。而史翰歧而爲二。供奉以下四人。不能備記。恭讓元年。史官崔蠲上書。請以史翰八人。同其職任。各修史草二本。秩滿當遷。一納于官。一藏于家。以備後考。兼官充修撰官以下。各據聞見。錄爲史草。悉送史舘。又本舘直牒。京外大小衙門凡所施爲。一一報舘。以憑記錄從之。○架閣庫。掌藏啚籍。恭愍王置丞注簿。按本朝政府。有架閣錄事。主受敎及大臣收議軍國緊關文書。成廟以後廢之。架閣。宋官也。掌兩府典。故盖史舘之類也。〉

學官沿革

三國 新羅〈神文王二年。置國學。景德王置諸業博士,助敎。尋改大學監。官有卿改司業,博士,助敎,大舍改主簿。〉高句麗〈小獸林王二年。立大學有國子博士。〉百濟〈近肖古王置博士。掌書記。羅時。又有孔子廟堂大舍錄事之官。今無考。〉

高麗成宗 國子監〈司業博士助敎大學四門各置博士助敎又置經學博士於十二牧〉

文宗 上同〈提擧同提擧管勾判事皆兼職。官有祭酒司業丞博士四門博士學正學錄學諭直學書學博士筭學博士睿宗改判事大司成。吏屬書史記官。〉

忠烈王〈元年〉 國學〈祭酒爲典酒司業爲司藝〉忠宣王〈改成均監復祭酒司業。加置明經博士學諭。後改監稱舘置祭酒樂正〈改司藝〉丞〈改直講〉成均博士諄誘博士進德博士。又置學正學錄等官置大司成。〉

恭愍王〈五年〉 國子監〈大司成,祭酒,司業,直講。國子大學四門。各有博士,學正,學錄,直學,學諭。明經。有博士,學諭。書學筭學。皆有博士。律學。有博士,助敎。十一年復稱成均舘。司業爲司藝。四門。改諄誘博士。十八年改祭酒爲司成〉恭讓王〈三年〉〈各道府牧。置敎授。四年罷。尋復之。〉

學士沿革附諸舘殿學士

三國 新羅詳文司〈聖德王置。又聖德王改通文博士。景德王改翰林後置學士。○崔致遠爲侍讀兼翰林學士知瑞書〈書或作石〉院事。崔彦撝爲瑞書院學士。惠恭王朝。金弼奚爲翰林郞。又有元鳳省待詔,記室郞,瑞書郞,興文監,太子侍書,學士之官。〉高句麗〈有太學博士〉百濟〈亦有博士〉

弓裔 元鳳省〈卽翰林仍羅制崔凝爲裔翰林郞〉

高麗初 上仝〈後改學士院。有翰林學士。國初。崔凝爲知元鳳省事。崔彦撝爲元鳳省大學士翰林令。崔知夢又爲供奉官。〉

成宗 學士院〈顯宗改翰林院以崇文舘。爲弘文舘置學士。〉

文宗〈定制〉 翰林院〈判事兼學士承旨學士侍讀學士侍講學士直院知制誥。〈兼○誥後改敎〉諸殿大學士學士。幷定品秩。○又有同文舘使副使。皆兼官。睿宗時。已有長樂殿文德殿延英殿學士。○十一年。置淸讌閣。尋改寶文閣。置學士直學士直閣。又置校勘。朝夕講論經史。又置提擧管勾等官。以中樞內臣兼之。仁宗。改文德延英殿爲修文集賢殿。〉

忠烈王 文翰署〈改翰林院。爲文翰署。改寶文閣。爲寶文署。寶文爲書筵之始。至此徒有其名。恭讓三年改書筵爲經筵。有領事知事。〉

忠宣王 藝文春秋舘〈王初受禪。命直史舘。直文翰更直本署。罷政房本署。主選法。尋改詞林院。掌出納。改學士爲司學。加置待制。復以寶文署。倂於同文舘。又置弘文舘,右文舘,進賢舘。再卽位。倂文翰史舘。爲藝文春秋舘。置大詞伯詞伯直詞伯應敎供奉幷兼官。又置修撰注簿檢閱。三年。改詞伯爲提學。○右文進賢二舘幷置大提學提學直提學。〉

忠肅王〈十二年〉 藝文舘〈分藝文春秋爲二。置修撰,注簿,檢閱。〈後改供奉〉元年。瀋暠置寶文閣大提學,提學,直提學。〉

恭愍王〈五年〉 翰林院〈置學士承旨待制供奉檢閱直院。加置大學士二人。寶文閣提學。皆稱學士。革提學。加置待制。〈罷進賢古文兩舘置修文集賢二殿學士〉十一年。復以翰林。爲藝文舘。改學士爲提學。寶文閣官號。皆稱提學。革待制。置直閣。復置兩舘。革二殿。十八年。提學例改學士。寶文閣革直閣。置應敎復置二殿。革兩舘。二十一年。復稱學士爲提學。復置兩舘。〉

恭讓王〈元年〉 〈復幷爲藝文春秋舘〉

諸司沿革

新羅 引道典〈景德王改禮成典〉 乘府〈眞平六年置景德王改司馭府令卿大舍〈主簿〉舍知司史。〉 領客府〈本名倭典眞平十三年改領客府景德王改司賓府〉 司農卿〈唐書新羅官侍中司農卿大府卿〉 調府〈眞平王六年置景德王改大府令卿大舍〈主簿〉舍知〈司庫〉史〉 物藏典 工匠府〈神文王二年置〉 黑鎧監〈改武衛監〉 司天博士〈漏刻典聖德王置景德置天文漏刻博士供奉卜師〉 醫學博士〈神文王置藥典〈改保命司〉供奉醫師○孝昭元年置醫學〉 船府〈眞平王五年置有大監弟監景德改利濟府掌舟楫〉

弓裔 禁書省 飛龍省 奉賓部 納貨府 物藏省 南廂壇 史㙜〈掌譯語〉

麗初 內書省〈掌經籍〉 內軍〈掌儀物器械〉 大馭府 禮賓省 光宗時有評農書史 內泉府 上仝〈光宗改寶泉後改少府監掌工技寶藏。〉 未聞 太卜監〈太史局〉 都航司〈有令卿後無聞〉

成宗 秘書省 衛尉寺〈光宗稱掌衛部又司衛寺至是改〉 未聞 改客省後復舊名 有主農卿 未聞 少府監 未聞 上仝〈顯宗改太卜爲司天㙜〉

穆宗 上仝 閤門〈掌朝儀〉 太常〈掌祭祀贈謚〉 殿中省〈掌族譜〉 上仝 未聞 禮賓省 司農〈後廢〉 未聞 上仝 將作監〈掌營繕〉 軍器監〈掌造兵器〉 司天㙜〈太史局〉 太醫監

文宗 上仝〈又置御書院置官〉 上仝 太常府 殿中寺 上仝 大僕寺〈掌輿馬廐牧〉 上仝 未聞 大府寺〈掌財貨〉 上仝 上仝 司宰寺〈掌魚梁川澤〉 上仝 上仝〈睿宗改㙜爲監〉 上仝

忠烈王 上仝 通禮門 上仝 宗正寺 上仝 上仝 上仝 未聞 上仝 上仝 上仝 上仝 上仝 觀候署〈尋復舊〉 上仝 通文舘〈二年始置令諸學官年未四十者習漢語後改司譯院〉

忠宣王 〈改省爲監後降爲典校署尋陞署爲寺○恭愍互稱秘書監典校寺〉 〈改閤門復改稱中門後改通禮門○恭愍互稱閤門通禮門〉 〈改奉常寺又稱典儀寺○恭愍互稱太常寺典儀寺〉 宗簿寺〈恭愍互稱宗正宗簿寺〉 罷倂於吏部〈忠惠復置恭讓罷倂於重房〉 司僕寺〈恭愍互稱大僕司僕寺〉 〈改典客寺恭愍稱禮賓寺互稱典客寺〉 典農司〈掌粢盛改儲積倉恭愍復置典農寺〉 〈改外府寺又改內府寺復改司爲寺○恭愍互稱大府監內府寺〉 〈改內府監後罷倂於繕工司忠惠復置少府寺○恭愍稱少府監又寺○恭愍革之置軍資寺掌軍需〉 〈改繕工監後稱司又改寺○恭愍互稱將作繕工〉 〈改司津監又都津司復稱舊名○恭愍稱司宰監改寺〉 〈罷倂於民部恭愍復置稱寺〉 書雲觀〈倂太史局恭愍互稱司天監書雲觀〉 司醫署〈後改典醫寺○恭愍互稱太醫監典醫寺〉 都府署〈掌兵船恭讓罷置司水署又改寺〉

官屬官制。文宗大備。後代沿革皆因其制。各司皆有判事。至忠宣或有置領

事者。次卿或監或尹或正或令。次少卿少監少尹副正副令。皆出入三四五

品互置不常。次丞注簿或直長錄事。或置或不置。沿革無定不能盡錄。

典校寺又有郞校書郞正字校勘。或著作郞秘書郞。

通禮門初有閤門使副使祗候。又有引進使副使通事舍人或判官。

典儀寺初有司儀齋郞。忠宣改司儀爲大祝齋郞爲奉禮郞。

宗簿寺內給事。後改注簿。

右各司。例置官外別置者。若司天典醫等雜職。不能盡述。

吏屬各司。例多置主事書史令史書令史記官等任。而典校有書秇

書手。通禮有承旨聽頭。典儀有記者書事。宗簿有筭士。禮賓有

筭士承旨孔目都衙。內府有計史筭士。少府有監史筭士。繕工有監作

筭士。司宰有筭士。軍器有監史筭士。

諸小各司

新羅改號皆景德王所定

京城周作典〈聖德王置改修城府○官令卿主簿〉賞賜典〈屬倉部改司勳監○官正佐主書〉典邑署〈改典京府○官卿監大中小司邑〉音聲署〈改大樂監○官卿主簿〉彩典〈改典彩署○官監主書史〉左右司祿官〈文武王置○官監主書史〉典祀署〈聖德王置○官監大舍史〉市典〈東市典智證王置西市南市典孝昭王置○官監大舍書生史〉六部少監典〈監郞幢史〉律令典〈博士〉錦典〈改織錦房〉鐵鍮典〈改築冶房〉漆典〈改餙器房〉毛典〈改聚毳房〉皮典〈改鞄人房〉皮打典〈改䩵工房〉磨典〈改梓人房〉麻典〈改織紡局○干史〉肉典〈改尙膳局○干二人〉綺典〈改別錦房○母八人〉朝霞房〈掌織細○母二十三人〉席典〈改奉座局○干史〉楊典〈改司篚局○干史〉瓦器局〈改陶登局○干史〉村徒典〈文武王置掌村中之政○干一宮翁一大尺一史二〉烟舍典〈聖德王置○看翁一人疑掌行旅〉陵色典〈錄事參軍〉氷庫典〈大舍史〉廩典〈改天祿司〉藥典〈改保命司〉祭典〈舍知史〉崇文㙜〈郞史從舍知〉獄典〈大舍史從舍知〉行軍典〈大舍史從舍知〉針房〈女子十六○〈右名義可知者〉〉

大道署〈眞平王置屬禮部○一稱內道監。疑崇佛之官。〉大日任典〈後合典京府○官有大都司小都司都事大舍都事舍知都謁舍知都引舍知都事稽知都謁稽知等名〉內省〈眞平王置改殿中省○官有私臣改令又有卿監大舍舍知〉少年監典〈改鈞天省○大舍史〉穢宮〈改珍閣省○官稚省宮翁〉御龍省〈哀莊王置○官有私臣改奉御卿監〉洗宅〈改中事省○大舍從舍知○〈右名義未詳者〉〉

〈按新羅官職。但有其名。不書所掌。後人莫得以知焉。此外諸宮寺之設官。及他瑣瑣名稱。雖多皆不可曉。故闕之。〉

高麗

太廟署〈改陵園署官掌守衛宗廟〉諸陵署〈掌守護山陵〉良醞署〈改司醞署官掌供酒醴〉尙食局〈改司膳署官掌供膳羞〉尙藥局〈改奉醫署掌和御藥〉尙衣局〈改掌服署掌供御衣〉尙舍局〈改司設署掌供舖設〉尙乘局〈改奉車署掌內廐〉中尙署〈改供造署掌御用器玩〉京市署〈掌句檢市廛〉大官署〈改膳官署掌祀宴饌〉掌冶署〈營造局掌鎔冶〉都校署〈雜作局掌工作〉大樂署〈改典樂署掌聲署〉供驛署〈掌諸道驛程〉內園署〈掌諸園苑〉典廐署〈掌飼雜畜〉掌牲署〈掌犠牲〉都染署〈掌色染〉雜織署〈掌織紝〉司儀署〈掌贊禮〉守宮署〈掌供帳幕〉典獄署〈大理寺掌獄囚〉大倉署大盈署豊儲倉〈掌供上米廩○本右倉〉廣興倉〈掌百官祿○本左倉〉料物庫〈掌御廩○本備用司〉內庫義盈庫長興庫〈本大府上庫〉常滿庫〈本大府下庫〉資瞻司〈本濟用司〉內房庫〈本義成倉〉德泉庫常積倉〈自長興庫以下。皆忠宣所置。是後。忠惠置寶興庫。恭愍置典廨庫惠濟庫寶源解典庫。恭讓置濟用庫。皆置官領之。莫非後王黷貨自私者也。〉大淸觀〈主藏纛〉五部延慶宮提擧司掖庭局

〈官屬。右各小司。文宗定制。皆置令,丞,尙食。以下六局。皆置奉御,直長。豊儲以下諸倉庫。皆置使,副使。或加丞或直長或注簿。五部。初置使,副使,錄事後改令。掖庭局。內侍伯,內謁者,內殿崇班,東西頭供奉,侍禁殿直,內班從事之任。〉

珍閣省〈麗初有之。有令卿。〉白書省〈麗初有之。有卿郞中孔目。○〈右未詳何官。〉〉

宮僚沿革附妃主王子府屬

三國 新羅景德王置東宮官衙上大舍次大舍御龍省洗宅給帳典等屬高句麗未聞百濟未聞

弓裔 東宮記室〈朴儒爲之〉

麗初 太子師傅〈太祖以崔彦撝爲之〉太子太傅〈崔凝卒贈是爵〉顯宗置師保司儀郞司直通事舍人丞注簿錄事

文宗〈定制〉 太師,太傅,太保,小師,少傅,少保,賓客,庶子諭德,侍讀,侍講學士,贊善,中舍人,中允,洗馬,典內文學,司議郞,侍讀事。○選三品官。至七品官子孫。爲東宮侍衛及給使。詹事府。知事,詹事,少詹事,丞,司直,注簿,錄事,家令僕,內直郞,宮門郞。卛更寺。事,令,士。○藥藏郞,丞。○左右司禦卛府卛,副卛。○左右監門。○左右淸道卛府卛,副卛。○左右內卛府卛,副卛。○又有侍衛上大將軍。

睿宗 罷詹事府仁宗復又置春坊通事舍人。後又罷詹事等官。忠烈復又置贊德庶尹。

忠宣王 立世子府諮議翊善直講丞司直記室參軍

恭讓王 置知書筵〈改左右師〉同知書筵〈改賓客〉侍學〈改輔德弼善文學〉司經立春坊院〈掌東宮事〉知院事衛卛武官諮議洗馬

附妃主立府文宗置詹事注簿錄事。忠烈加丞旨諭行首牽龍。恭愍改詹事。爲左右尹。又置舍人。或司禁。王子府典籤錄事。忠宣改置翊善伴讀等官。妃父及尙主者。置典籤錄事。

內職沿革

三國稱夫人

高麗初。未有定制。后妃以下。以某院某宮夫人爲號。

顯宗時。有尙宮尙寢尙食尙針之職。又有貴妃淑妃等號。

靖宗以後。或稱院主院妃。或稱宮主。外命婦公主大長公主正一品。

文宗定制。貴妃淑妃德妃賢妃並正一品。國大夫人正三品。郡大夫人。

忠宣改宮主爲翁主。〈忠宣以後。婢妓亦封翁主宅主尊卑無等。〉郡君正四品。縣君正六品。

宗職沿革

三國〈新羅,高句麗,百濟。〉拜達可爲安國君。鄒安爲讓國君。則亦有封君矣。

高麗初。宗親稱院君大君。

顯宗以後。封公侯下者。爲元尹正尹。或兼尙書中書令。或帶太尉司徒司空。

忠宣。定大君院君諸君元尹正尹。

恭愍。復置公侯。尋復忠宣之制。

附異姓封君

高麗初。用公侯伯子男之號。○忠宣。定諸君元尹正尹。○恭愍。改稱公侯伯。後復改府院君諸君。

武職沿革

三國 新羅知內外兵馬事〈逸聖王拜䧺宣〉○大將軍〈助賁王拜于老〉○左右軍主〈伐休王時〉○左右將軍〈慈悲王時〉○侍衛府〈眞平王四十六年。有將軍大監弟監隊頭等官。又有項卒。眞德王時置。〉隊大監少監。〈各領馬兵步兵。〉幢眞興王五年。置軍幢。〈內外主兵者。皆以幢名。若大幢貴幢。軍師幢主步騎幢主。是也。又以衿五色相別。有綠紫黃白赤等衿幢。〉高句麗有將軍號有大模達比衛將軍末客郞中郞將百濟有左將〈必有右將〉

弓裔 精騎大監

高麗太祖 大將軍馬軍將軍兵禁官有郞中史徇軍部將軍〈又置令卿郞中〉支天軍大將軍補天軍大將軍祐天軍大將軍天武軍大將軍扞天軍大將軍〈右五軍見於討百濟時〉二年置六衛〈六衛合四十二領〉左右衛神虎衛興威衛金吾衛千牛衛監門衛

穆宗 五年。置六衛職員。每衛。上將軍大將軍每領將軍中郞將郞將別將散員五尉隊正。○六衛。各有長史錄事。後。置鷹揚龍虎二軍。凡三領。班在六衛上。官號同。○二軍。稱近仗軍將軍。稱親從將軍。軍政揔於鷹揚。後。又設重房。使軍衛上大將軍。皆會焉。毅明以來。武臣用事。重房權重。竟至於亡。○六衛外。又有都府。外儀仗府。堅銳府。置中郞將。郞將。別將等任。○又有御牽。龍御。供鶴班。

忠宣王 改龍虎爲虎賁。又改親御軍。尋復舊。改金吾爲備巡。恭愍置忠勇四衛。各置將軍以下。

閫帥沿革

三國

新羅

軍主〈智證王五年。外州置。以異斯父爲之。〉

揔管〈太宗王元年。改軍主爲揔管。〉

都督〈文武王置所夫里州。以眞王爲都督。孝昭王又改揔管。元聖又改九州各置。〉

停〈新羅。以軍營爲停。亦稱誓。〉

鎭〈宣德王置浿江鎭。有頭上大監弟監等官。〉

大使〈張保臯。爲淸海大使。〉軍使〈張保臯。爲感義軍使。〉

平東將軍。〈金陽〉鎭海將軍〈張保臯爲之〉又有右衛將軍節度使之名。

高句麗

大人〈國有五部。各有大人。皆貴人之族。〉

傉〈音鹿〉蕯〈五部大城。皆置比都督。〉

高麗

東南道招討使。知牙州軍事。〈太祖命金行濤。〉

征西征南等大將軍〈太祖命庾黔弼。〉

大都督府〈太祖以天安爲之。睿宗以咸州爲之。〉

節度使〈見監司條〉○防禦使〈見牧守條〉

兵馬使〈成宗八年。置于東北兩界。有知事副使判事。則宰相在京遙領。○後因亂。各道皆置之。發遣者。則有制置處置執捉加發等號。〉

行營兵馬使〈舊制。宰臣按邊出征。稱大番兵馬。文宗改之。〉

元帥〈睿宗。征女眞。以尹瓘吳延寵爲上元帥副元帥。是後。受鉞者多稱元帥。或兵馬使。○麗末倭患以後。分遣諸道元帥副元帥。助戰元帥,督察元帥,海道元帥。又有都巡問使,諸兵馬使。兵政多門。竟以無功。〉

都統使〈恭愍。各道置。〉指揮使〈臨亂則分遣各道。○部夫使同。〉都巡問使〈恭愍改稱都節制使。元帥爲節制使。〉萬戶〈事元以後。合浦全羅等地。置鎭軍鎭邊等萬戶。恭愍亦以西京安州泥城義州地。置之。〉防護使〈因亂置之。亦有別監。〉

監司沿革

三國

新羅都督〈見閫帥又有安撫諸軍事〉

高句麗傉薩。〈見閫帥〉處閭近支〈諸城置之。比刺史稱道使。又有參佐。〉

百濟方領〈王都外分東西南北中五方。方有領一人。以達卛爲之佐。方有十郡郡將三人。以德卛爲之郡將。猶唐刺史。〉

高麗

節度使〈專制方面。國初稱之。〉按察使〈顯宗改〉都部署〈文宗改〉按察使〈睿宗復〉按廉使〈忠宣王改三南加副使〉都觀察黜陟使〈昌。以按廉秩卑。以大臣爲之。改號。〉按廉使〈恭讓王復〉○轉運使〈國初。各道置。顯宗罷。〉監倉使〈兩界有之〉勸農使〈忠烈王。使按廉兼。〉○察訪使〈仁宗高宗遣之。巡問州郡。〉○安撫使〈顯宗置諸道。尋罷。○睿宗分遣諸道。名同而事異。亦名巡撫後有安慰察理等名。〉宣諭使廉問使〈恭讓置京畿左右道〉○計黜使〈點戶口則分遣之〉○王旨使用別監〈明宗置。〉

〈麗制。有事必置使。隨事立名。事已卽罷。殆不盡記。若軆察軆覆檢察使等。是也。〉

牧守沿革

三國

新羅州主,郡主〈脫解王置○南史。新羅邑在內曰啄評。外曰邑勒。有六啄評五十二邑勒。○按六啄評。疑六部也。〉

州都督〈見閫帥〉仕臣〈五京置。一云大尹一云仕大等。貳稱少尹。〉

郡太守縣小守〈一云制守〉縣令鎭頭〈各鎭有之。猶防禦使。〉

城主〈將兵守禦者之稱。三國同。又有將軍。〉村主〈羅制。鄕部曲。置長村。置大監弟監。掌一村之政。成宗改村長村正。〉

外司正〈見憲官〉○外位官〈文武王。五京諸州。置六徒。眞骨出居之。其位。視京位。〉嶽干〈視一吉飡〉述干〈視沙飡〉高干〈視級飡〉貴干〈視大奈麻〉選干〈視奈麻〉上干〈視大舍〉干〈視舍知〉一伐〈視吉次〉彼日〈視小烏〉阿尺〈視先沮知〉

高句麗〈唐書其州縣六十〉郡縣有宰太守

百濟郡將〈見監司南史。邑曰擔魯。國有二十二擔魯。以子弟宗族分據之。〉

高麗

留守〈成宗東西京置。文宗南京置。仁宗改西京留守使。忠烈王三京改府置尹。〉

團練使都團練使刺使〈成宗制爲州府之職。穆宗罷之。〉

大都護府〈國初。西京置。文宗置使副使。睿宗改牧。舊制。補外者幷帶京官。恭愍罷之。〉

牧〈成宗置十二牧。後罷牧置節度使。顯宗又改八牧。忠宣王。或以宰相爲使。〉

中都護府〈文宗。定使副使。〉

防禦鎭〈文宗。定使副使。〉

知州事知郡事

諸縣〈文宗。定令尉。睿宗諸小縣置監務。高宗罷尉。恭愍王。改令監務。爲安集別監。禑復舊。〉

諸鎭〈文宗。定將副將。〉

舘驛使〈新羅炤智王。置驛。後置京都驛。改號都亭驛。官有大舍史。○麗初。稱諸道巡官。顯宗改今名。恭讓王改驛丞。〉

句當〈成宗置于鴨綠渡。後諸津渡皆置。〉

事審官〈國初。以金傅掌慶州事審官。使知本州事。諸功臣效之。各爲本州事審官。後。各州郡皆置使本邑擧望。忠肅王罷之。民大悅。〉

藩司牧守屬官兵馬使〈判官錄事〉留守〈判官睿宗改少尹置司錄參軍掌書記法曹等官○忠烈王改三京爲府置尹判官司錄〉

大都護府〈判官。睿宗改通判。司錄。掌書記法曹。〉中都護〈上仝〉防禦使〈判官。法曹。文學。醫師。〉

知州郡〈同防禦使〉

中官沿革附內侍院

三國 未考

高麗 國初以後。但備宮闈之任。不得拜參官。

毅宗 自此。尊寵䆠者。事元以來。權傾一世矣。 內侍院麗時。成衆選官之法。曰內侍院。曰茶房。曰司栯。曰司衣。曰司彜。備宿衛近侍之任。名臣碩輔多從內侍中出。其選甚榮。後來冗濫避軍役者。爭相充補。至麗末猶存。與中官名同而實異。

恭愍王 設。內詹事內常侍內侍監等官。後置。內侍府有判事同判事知事僉事。以上幷設檢校官。同知事同僉事左右丞直副丞直司謁謁者宮闈丞奚官令給事通事。自正二品至從九品受官者。凡百二十一人。禑罷。恭讓王復。

勳爵沿革附加爵贈謚

三國 勳爵無聞。或有封君者。若高句麗安國君之流。是也。羅麗。皆有加爵贈職之例。贈謚無考。金庾信。贈興武大王。別例也。

高麗 勳二堦上柱國柱國爵五等公侯伯子男

文宗〈定制〉 上柱國正二品。柱國從二品。國公食邑三千戶正二品。郡公食邑二千戶從二品。縣侯食邑一千戶。縣伯七百戶。開國子五百戶並正五品。縣男三百戶從五品。

忠烈王 勳爵幷廢

恭愍王 復五等爵。又廢。麗制。賜功臣號。自四字有至十字者。

文武散堦沿革

新羅 太大角干〈一云太大舒發翰。文武王置此。以賞金庾信。位。在大角干上。〉大角干〈一云大舒發翰。太宗王置此賞金庾信居十七位之上。〉〈一位〉伊伐飡〈一云伊罰干。或干伐飡或角干或角餐或舒發翰或舒弗邯。○角干。古號酒多。〉〈二位〉伊尺飡〈一云伊飡〉〈三位〉匝飡〈一云匝判。或蘓判。〉〈四位〉波珍飡〈一云海干。或破彌干。〉〈五位〉大阿飡〈已上唯眞骨受〉〈六位〉阿飡〈一云阿尺干或阿餐○自重阿飡至四重〉〈七位〉一吉飡〈一云乙吉干〉〈八位〉沙飡〈或薩飡或沙咄干〉〈九位〉級伐飡〈或級飡或及伏干〉〈十位〉大奈麻〈或奈末○自重大奈麻至九重〉〈十一位〉奈麻〈或奈末○自重奈麻至七重〉〈十二位〉大舍〈或韓舍〉〈十三位〉舍知〈或小舍〉〈十四位〉吉士〈或稽知或吉次〉〈十五位〉大烏〈或大烏知〉〈十六位〉小烏〈或小烏知〉〈十七位〉造位〈或先沮知〉外位〈見牧守〉

高句麗〈本史闕〉 〈後漢書。其官九等曰。〉相加對盧沛者古鄒大加〈掌賓客如鴻臚〉主簿優日使者皁衣先人〈南史。亦同尊卑有等級其置官。有對盧則不置沛者。有沛者則不置對盧。北史其官十二等分掌內外事曰〉大對盧太大兄大兄小兄竟侯奢烏拙太大使者大使者小使者褥奢醫屬仙人〈其大對盧則以強弱相凌奪。不由王署。○隋書言宮十二等曰。太大兄次大兄次小兄次對盧次竟侯奢。餘上同。新唐書言其官十二級曰〉大對盧〈一云吐捽揔知國事〉欝折〈主啚簿者〉太大使者皁衣頭大兄〈所謂。皁衣者先人也。秉國政三歲一易。善職則否。凡代日有不服則相攻。王爲閉宮。守勝者聽爲之。○通考。吐捽下。有太大兄至皁衣頭大兄以上五官。掌機密謀政事。徵發兵馬。選授官爵。〉大使者大兄上位使者諸兄小使者過節先人古鄒大加〈通考。大兄下有收位使者。諸兄上有小兄。過節下有不過節。無小使者凡十五等。新羅平高句麗。量本國官品。授麗人。〉主簿〈授一吉飡〉大相〈授沙飡〉位頭大兄從大相〈授級飡〉小相狄相〈授奈麻〉小兄〈授大舍〉諸兄〈授舍知〉先人〈授吉决〉自位〈授烏知〉

百濟〈古爾王置十六品〉 〈一品〉六佐平〈見宰相北史五人〉〈二品〉達卛〈北史三十人〉〈三品〉恩卛〈北史云。恩卛以下官。無常員。各有部司。分掌衆務。〉〈四品〉德卛〈五品〉扞卛〈六品〉奈卛〈北史。已上冠飾。銀花。○服紫〉〈七品〉將德〈紫帶〉〈八品〉施德〈皁帶〉〈九品〉固德〈赤帶〉〈十品〉季德〈靑帶〉〈十一品〉對德〈十二品〉文督〈右黃帶服緋〉〈十三品〉武督〈十四品〉佐軍〈十五品〉振威〈十六品〉克虞〈右白帶服靑〉新羅平百濟。量本國官品。授濟人。京官達卛〈授大奈麻〉恩卛〈授奈麻〉德卛〈授大舍〉扞卛〈授幢知〉奈卛〈授幢〉將德〈授大烏〉外官達卛〈授貴干〉恩卛〈授選干〉德卛〈授上干〉扞卛〈授干〉奈卛〈授一伐〉將德〈授一尺〉

高麗初 〈官堦不分文武曰〉大舒發韓舒發韓夷粲蘓判波珍粲韓粲閼粲一吉粲級粲〈右新羅之制〉大宰相重副台司勳輔佐相注書令光祿丞奉朝判奉進位佐眞使〈右泰封之制參用二制尋用爲〉大匡正匡大丞佐丞大相之號〈又有〉元甫正甫元尹佐尹正朝正位甫尹軍尹中尹之號

成宗 文官改大匡〈爲開府儀同三司〉正匡〈爲特進〉大丞〈爲興祿大夫〉大相〈爲金紫興祿大夫〉銀靑光祿大夫〈爲銀靑興祿大夫〉〈武散堦凡二十九〉從一品〈驃騎大將軍〉正二品〈輔國〉從二品〈鎭國〉正三品〈冠軍〉從三品〈雲麾○右皆稱大將軍〉正四〈上中武下將武〉從四〈上宣威下明威〉正五〈上定遠下寧遠〉從五〈上遊騎下遊擊〉正六〈上耀武右皆稱將軍○耀武副尉〉從六〈上振威下振武〉〈自從六以下上皆稱校尉下皆稱副尉〉正七〈上致果下致果〉從七〈上翊威下翊麾〉正八〈上宣折下宣折〉從八〈上禦侮下禦侮〉正九〈上仁勇下仁勇〉從九〈上陪戎下陪戎〉

文宗 文散堦二十九從一〈開府儀同三司〉正二〈特進〉從二〈金紫光祿大夫〉正三〈銀靑光祿大夫〉從三〈光祿大夫〉正四〈上正議下通議〉從四〈上大中下中大夫〉正五〈上中散下朝議〉從五〈上朝請下朝散〉正六〈上朝議郞下承議郞〉〈此下稱郞〉從六〈上奉議下通直〉正七〈上朝請下宣德〉從七〈上宣議下朝散〉正八〈上給事下徵事〉從八〈上承奉下承務〉正九〈上儒林下登仕〉從九〈上文林下將仕〉

忠烈王 金紫光祿〈改爲匡靖〉銀靑光祿〈改爲中奉〉〈其餘擬上國者皆改之〉忠宣王改〈忠烈二十四年〉從一〈崇祿大夫〉正二〈興祿大夫〉從二〈正奉大夫〉正三〈正議大夫〉從三〈通議〉正四〈大中〉從四〈中大夫〉〈正五品以下上下幷從文宗舊制後有榮列正獻朝顯大夫之堦〉

忠宣王 〈又改一品始置正〉正一〈三重大匡又加壁上三韓之號又去〉從一〈重大匡〉正二〈匡靖大夫○改上大匡下正匡〉從二〈通憲大夫○改上匡靖下奉翊〉正三〈上正順下奉順改同〉從三〈上中正下中顯改同〉正四〈奉常〉從四〈奉善〉正五〈通直郞○自此爲郞〉從五〈初五品以下無從後改○朝奉〉正六〈承奉〉從六〈宣德〉正七〈從事此下無從〉八品〈徵事〉九品〈通事〉〈忠宣凡三改初二十七堦再十五堦終十九堦〉

恭愍王 正一〈上開府儀同三司改壁上三韓三重大匡又改特進輔國三重大匡○下儀同三司改三重大匡又改特進三重大匡〉從一〈上金紫光祿大夫改重大匡改三重大匡○下金紫崇祿大夫改無又改重大匡〉正二〈上銀靑光祿改匡靖又改光祿○下銀靑榮祿改無又改崇祿〉從二〈上光祿改奉翊又改榮祿○下榮祿改無又改資德〉正三〈上正議改正順又改正議○下通議改奉順又改通議〉從三〈上太中改中正又改太中○下中大夫改中顯又改中正〉正四〈中散改奉常○又改上中散下中議〉從四〈朝散改奉善○又改上朝散下朝列〉正五〈朝議郞此下稱郞改通直此下幷同初制〉從五〈朝奉改同〉正六〈朝請改承奉〉從六〈宣德改同〉七品〈修職改從事此下無從〉八品〈承事改徵事〉九品〈登仕改通仕〉〈恭愍王三改初二十一堦再十八堦終二十三堦〉

高麗諸司都監各色

都評議使司〈見宰相〉式目都監〈文宗定掌邦國重事使宰相兼〉三軍都揔制府〈見恭讓三年揔中外軍事〉廵軍萬戶府〈卽詔獄又掌捕盜〉尙瑞司〈卽政房或稱知印房或稱箚子房他官兼〉印符郞〈掌王府印信舊稱璽符郞〉印信司〈卽承旨房掌出納兼官〉迎送都監會議都監〈員額無數以練事者爲迎送會議幷文宗定〉典牧司〈此下亦皆文宗所定〉四面都監刪定都監八關寶勾覆院內庄宅都齋庫都祭庫內弓箭庫倉庫都監行廊都監幞頭店聚仙店慶仙店書籍店〈恭讓三年罷四年置書籍院掌鑄字〉給田都監祭器都監鹵簿都監都塩院東西大悲院濟危寶〈光宗置〉惠民局〈睿宗置掌藥局〉東西材塲〈此下又文宗定〉管絃坊街衢所光軍司〈定宗置〉征袍都監〈宣宗定掌軍士衣服〉養賢庫〈睿宗置屬國子〉宮闕都監〈光宗始置〉救濟都監〈睿宗始置忠穆王置賑濟都監禑置賑濟色〉禮儀詳定所〈睿宗置〉額號都監〈仁宗置〉平斗量都監〈明宗置〉別例祈恩都監〈明宗置〉山川裨補都監〈此下神宗置〉輸養帳都監五家都監敎定都監〈崔忠獻擅權置此掌百事金俊改稱敎定別監〉戎器都監〈高宗置下同〉救急都監淨事色〈忠宣王改齋醮都監〉行從都監〈此下元宗置〉田民辨正都監戰艦兵糧都監〈伐日本時〉鈿凾造成都監〈以皇后欲藏經求之也〉房庫監傳別監〈掌田地公案奴婢賤籍〉濟州逃漏人物推刷色〈此下忠烈王置〉舖馬箚子色寡婦處女推考別監〈時武人專國撰定名號鄙拙多類此〉農務都監燃燈都監人物推考都監諸領府完護都監經史敎授都監選軍鷹坊內乘〈忠穆王罷之以土田奴婢還本〉拶理辨違都監〈此下忠肅王置改除弊事目所爲此號〉火者據執田民推考都監盤纏都監〈入朝時置〉吏學都監〈忠惠王置〉整治都監〈此下忠穆王置掌諸道量田〉孩兒都監求福都監〈爲支應楡店寺置〉弘福都監〈此下恭愍王置〉興福都監典寶都監崇福都監禮儀推正都監推刷色刷卷都監〈徵公債者〉興王都監〈仁宗時已有此名〉習射都監禁殺都監祿轉捧上色刑人推正都監理學都監供辦都監〈掌正陵〉都揔都監〈點坊里軍〉火桶都監〈禑置下同〉折給都監〈掌均田里〉推徵色〈掌徵逋欠〉武藝都監點牛色〈爲進獻置〉別酒色別鞍色十學〈此下恭讓王置〉漢文都監世子朝見色三蘇造成都監〈明宗置〉諸宮殿官〈文宗定〉諸陵直諸眞殿直諸舘直諸壇直諸神廟直諸牧監直諸窰直諸亭院直

〈按麗制。省府各司外有別稱。如有軍國諸事。必別設一衙門掌之。本司便同虗設。事已卽罷。或有傳久永置者。名號多端。今錄之。以著當時官制之冗繁。〉

鄕職沿革

三國 未考

高麗初 一品〈三重大匡重大匡〉二品〈大匡正匡〉三品〈大丞佐丞〉四品〈大相元甫〉五品〈正甫〉六品〈元尹佐尹〉七品〈正朝正位〉八品〈甫尹〉九品〈軍尹中尹〉〈與朝官相應○麗祖。以掌民者稱戶長。統兵者稱將校。此鄕吏之始。〉

成宗〈改〉 兵部爲司兵倉部爲司倉堂大等爲戶長大等爲副戶長郞中爲戶正員外郞爲副戶正執事爲史兵部卿爲兵正筵上爲副兵正維乃爲兵史倉部卿爲倉正 麗制。郡邑首吏曰戶長。穆宗定年滿七十則屬安逸不任事。每歲初。朝謁于京曰正朝戶長。

顯宗 戶長副戶長兵正副兵正倉正副倉正兵倉史公須食祿史客舍史藥店史司獄史

文宗〈諸州縣吏〉 初職後壇史二轉兵倉史三轉州府郡縣史四轉副兵倉正五轉副戶正六轉戶正七轉倉正八轉副戶長九轉戶長

僧官沿革

新羅新羅尊崇異敎。寵以官爵。今著于末。

國統〈一云寺主。眞興王。始以惠亮爲之。〉

都唯那娘〈眞興王置〉

大書省〈眞興王。以安藏爲之。文武王。以信惠爲之。〉

阿尼大都唯那〈眞德置〉

少年書省〈元聖王置〉

州統〈九州各置一人〉

郡統〈十八郡各置一人〉

高麗麗氏代羅一襲舊迹尊寵緇髡無比

國師〈太祖以後。必以高僧二人。尊爲國師王師。國師最尊。至麗末猶然。〉

王師

僧統

古初官號別錄

朝鮮大夫〈有大夫禮〉博士〈衛滿爲之〉衛氏相將軍

三韓臣智邑借〈通考云。馬韓其國各有帥。大者名臣智。次邑借。辰韓同。〉險側樊穢殺奚〈辰韓。小邑各有渠帥。大者名臣智。次險側以下名。〉魏卛善邑君歸義侯中郞將都尉伯長〈馬韓官也○按。中郞將都尉。皆秦官。益信韓人之爲秦人。〉邑長。

濊侯邑君三老〈東沃沮同〉

'三國'新羅〈官號散見于上〉

高句麗〈官號畧見于上〉掌牲大主簿,九使者,中畏大夫,評者,駙馬都尉,長史,司馬參軍,相加,大加。〈國初。國相稱相加。大官稱大加。凡官名皆有加字。如馬中羊狗加之類。〉古鄒加〈通考云。掌賓客以太大使者爲之。〉國子博士,舍人,通事,典書客。〈右皆以小兄以上爲之〉武官。有大模達。〈以頭大兄以上爲之〉末客。〈比中郞將。大兄以上爲。其次領千人以下有差。〉○〈按句麗官爵。最無徵。以本紀考之。諸部各有沛者,于台,小兄,大使者,皁衣等官。朝官亦然。盖其職掌。與中朝官爲表裡。使之管攝。若左右中畏大夫之類。卽中朝之官。而不與於外部矣。〉

〈弓裔官散見上〉又有植貨府〈掌裁植〉障繕府〈掌修城〉珠淘府〈掌造器〉又有正匡元輔大相,元尹,佐尹,正朝甫尹,軍尹,中尹等號。

百濟〈官號畧見于上〉恩卛以下。官無常員。各有部司。分掌衆務。

〈內官〉前內部穀內部內𢈴〈北史作掠〉部外𢈴部馬部刀部功德部藥部木部法部後宮部

〈外官〉司軍部司徒部司空部司冦部點口部外舍部綢部日官部市部〈右見于北史。其義多未詳。〉○冠軍將軍,駙馬都尉,弗俟侯,長史,龍驤將軍,帶方太守。〈右見于本紀〉又有官名北門頭。

古今職官之異

大監〈新羅武官尊爵。今又以二品以上文武官。通稱爲大監。〉

別監〈高麗時。因事置官。多稱別監。頗貴顯者爲之。今則掖屬有別監。又州縣之佐。以鄕員爲之。亦稱別監。人家蒼頭亦稱之。〉

干〈新羅時。相呼尊貴之稱。今多卑賤之呼。治園圃者謂之園頭干。海民魚採者謂之捕鮓干之類。是也。〉

中樞府〈高麗樞密院也。今爲西班軍職。虗銜無實差者。〉

承旨〈高麗屬樞密院。今別設承政院置之。〉

注書〈高麗屬門下省。今屬承政院。〉

諫官〈高麗。以門下郞屬。爲諫官稱郞舍。今別設司諫院。〉

儀賓府,敦寧府〈高麗。公主及妃父。各開府置屬於家。今別立府設官。爲王朝職。〉

六曹〈高麗稱六部。其官稱尙書,侍郞,郞中,員外郞。事元以後。自中書以下省號官名。擬上國者。皆革之。今從麗之改制而各曹參判參議則舊無其稱。〉

萬戶〈忠烈以後。置萬戶爲尊貴之職。今邊將有萬戶。〉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