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脉语

卷上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下學篇

取脈入式

醫家取脈,常以平旦之際,取手太陰肺經。掌後高骨名曰關,關之前名曰寸,關之後名曰尺。浮以取表,沉以取里,中以取胃氣。寸部法天,候胸以上至頭之有疾也;關部法人,候膈以下至臍之有疾也;尺部法地,候臍以下至足之有疾也。左脈候左,右脈候右,兩手皆然。病者危迫,則勿以平旦為拘,雖一日三診之。

寸關尺義

從魚際至高骨,卻行一寸,因名曰寸。去尺澤一尺,因名曰尺。界乎尺寸之中,因名曰關。

六部所主

左寸主心與小腸,左關主肝與膽,左尺主腎與膀胱;右寸主肺與大腸,右關主脾與胃,右尺主腎與命門。諸家脈訣,皆以三焦合於右尺,於理為悖,辯在下集。

五臟浮沉

與皮毛相得者,肺脈也;與血脈相得者,心脈也;與肌肉相得者,脾脈也;與筋相得者,肝脈也;與骨相得者,腎脈也。

取脈有權

輕以取腑,重以取腑,諸陽脈為腑,諸陰脈為臟。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浮亦有臟,沉亦有腑,取脈有權,不可執也。

五臟經脈

經脈者,常脈也,平人無病之脈也。心脈浮大而散,肺脈浮澀而短,肝脈弦長而和,脾脈緩大而敦,腎脈沉軟而滑。醫者一呼一吸,病者脈來四至五至,是皆平人無病之脈也。

五臟病脈

凡肝弦、心洪、脾緩、肺毛、腎石,俱要中和。太過固病,不足亦病,太過者,脈來強實是也,病在外;不及者,脈來虛微是也,病在中。

五臟死脈

脈來前曲後踞,如操帶鉤,曰心死,脈來堅勁,如新張弓弦,又如循刃,曰肝死;脈來堅銳,如鳥之喙,如鳥之距,如屋之漏,如水之流,介然不鼓,曰脾死;脈來如物之浮,如風吹毛,曰肺死;脈來發如解索,辟辟如彈石,曰腎死。凡此皆真臟之脈,無胃氣以和之,故謂之死。

諸脈狀主病

《脈經》論脈,大都二十四種。今不拘其數,凡所常論者,悉備於後。

浮 自皮膚之上得之,曰浮。陽也,金也,為病在表。浮而緩,曰風。浮而緊,曰寒。浮而虛,曰暑。浮而澀,曰霧露。浮而滑,曰風痰。浮而有力,曰表實。浮而無力,曰表虛。浮而數,曰表熱,有瘡癢。浮而遲,曰表寒,喜近衣。浮而促,曰表有癰疽。瘦人得浮脈,三部相得,曰肌薄。肥人得之,未有不病者也。

沉 自肌肉之下得之,曰沉。陰也,水也,為病在裹。為積,為疝,為恐懼,為腰痛,為水蓄。沉而實,曰積。沉而虛,曰少氣。沉而緩,曰濕。沉而濡,曰水。沉而數,曰裹熱,身腫,曰陽水。沉而遲,曰裹寒,身腫曰陰水。傷寒陽證兩寸沉,曰難治。平人兩寸沉,曰無陽,必艱於壽。

遲 醫者一呼一吸,病者脈來三至,曰遲。二至、一至,則又遲也。若二呼二吸一至,則遲之極矣,陰脈也,為陽虛,為寒。觀其遲之微甚,而寒為之淺深,微則可治,甚則難生。乍遲乍數曰虛火。

數 醫者一呼一吸,病者脈來六至,曰數。若七至、八至,則又數也。九至、十至、十一至、十二至,則數之極矣,陽脈也,為陰虛,為熱。七至曰甚,八至已為難治,九至以上,皆為不治。脈來數而堅,如銀釵之股,曰蟲毒。若嬰童純陽之氣,則七至、八至又其常也,不在大人之例。

滑 脈來如珠之斡旋,曰滑。陽也,土也。為實、為下,為陽氣衰。滑而收斂,脈形清者,曰血有餘。滑而三五不調,脈形濁者,曰痰也。右關滑,曰有食積。婦人尺內滑,曰有孕。兩寸滑,曰痰火。一手獨滑,曰半身不遂。

澀 脈來如刀刮竹皮之狀,曰澀。陰也,金也。為霧露,為血枯,為精涸,為盜汗,為心痛,為不仁。浮而澀,曰表惡寒。沉而澀,曰裹燥涸。兩寸澀甚,曰液不足。兩關澀甚,曰血不足。兩尺澀甚,曰精不足,必艱於嗣。

緊 狀如轉索,勁急曰緊,陰陽相搏也。為寒,為痛,為筋攣,為中惡。緊而洪,曰癰疽。緊而數,曰中毒。緊而細,曰疝瘕。緊而實,曰內脹痛。緊而浮,曰傷寒。緊而澀,曰寒痹。緊而沉,曰寒積。

緩 狀如琴絃久失更張,縱而不整,曰緩。陰也,土也。為病不足,為風,為表虛。與遲脈不同,遲以數言,緩以形言,其別相遠矣。若脈來不浮不沉,中取之,從容和緩者。脾之正脈也。浮而緩,曰衛氣傷。沉而緩,曰榮氣弱。諸部見緩脈,皆曰不足,謂其不鼓也。

虛 脈來有表無里,曰虛。為暑,為腸癖,為陰虛,精氣不足。左寸虛,曰驚悸。右寸虛,曰喘息。左關虛,曰肝衰。右關虛,曰脾弱。兩尺虛,曰腎怯,兼澀者必艱於嗣。

實 中取之、沉取之,脈來皆有力,曰實。陰中之陽也,土也,為病在裡。實而靜,三部相得,曰氣血有餘。實而躁,三部不相得,曰裹有邪也,當下之。若一部獨實,必辨臟腑而責之,婦人尺中實,曰有孕。

小 脈形減於常脈一倍,曰小。《脈經》首論脈形二十四種,有細而無小,今之小即古之細乎。陰也,病為不足,若無病人,兩手三部皆小,往來上下皆從,此稟質之清,不在病例。若一部獨小、一手獨小,曰病。乍在乍小,曰邪祟。諸部小而急,皆曰疝瘕。

大 脈形加於常脈一倍,曰大。陽也。若得病而脈始大,或久病而脈暴大,此為邪盛,經曰大則病進是也。若平人三部皆大,往來上下自如,曰稟質之厚,亦不在病例。若一部獨大、一手獨大,斯可以占病矣。

長 過於本位,相引,曰長。陽也,木也。長而軟滑,曰氣治。長而堅搏,曰氣病。上部主吐,中部主飲,下部主疝。長而洪,曰癲狂病。長而搏,曰陽明病。女人左關獨長,曰淫欲,男人兩尺修長,曰多春秋。

短 不及本位,來去乖張,曰短。陰也,金也。上不至關,曰陽絕。下不至關,曰陰絕。乍短乍長,曰邪祟。寸短曰頭痛,關短曰宿食,尺短曰脛冷。過於悲哀之人,其脈多短,可以占氣之病矣。

芤 脈來形大,如蔥,按之中央空、兩邊實,曰芤。陰去陽存之脈也,主上下出血,遺精盜汗,各隨所在而論之。或云芤、草名,似蔥而有指按之形。斯脈似之,因以得名。

伏 脈形潛隱於骨間,曰伏。陰也,水也。為積聚,為疝瘕,為少氣,為憂思,為痛甚。伏而數,曰熱厥,亢極而兼水化也。伏而遲,曰寒厥,陰極而氣將絕也。

洪 猶洪水之洪,脈來大而鼓也。若不鼓,則脈形雖闊大,不足以言洪,如江河之大。若無波濤洶湧,不得謂之洪。陽也,火也,病則為熱。洪而有力,曰實火。洪而無力,曰虛火。洪而急,曰脹滿。洪而滑,曰熱痰。洪而數,其人暴吐,曰中毒。諸失血遺精,白濁盜汗,脈洪曰難已,傷寒汗後脈洪,曰死。

軟 亦作濡。脈來按之無力,如水上之浮帛,曰濡。陰陽俱損之脈也。為中濕,為自汗,為冷,為痹。兩寸濡,曰陽虛,無氣以息。兩關濡,曰中虛,脾胃有虧。兩尺濡,曰濕甚,病為泄瀉。

弦 絃同。脈來如按琴瑟弦,曰弦。陰中之陽也,木也,為病在肝,為寒在少陽。有偏弦,有雙弦。偏弦者,脈來弦而欹斜也,為流飲作痛;雙弦者,脈來如引二線也,為肝實,為痛,若單絃,只一線耳。弦而激,曰怒。弦而浮,曰外感風。弦而數,曰熱生風。弦而搏,曰飲。弦而急,曰疝。弦而沉,曰肝氣。弦而乍遲乍數,曰虛。

弱 軟之甚也。自《脈經》而下,軟、弱各言其狀,其實幾希之異耳。陰也,為陽虛恐怖。此氣血不足,久病羸弱之人多有之。

微 脈來極細而軟,或欲絕、若有若無也,陰也。諸部見之,皆曰不足,近死之脈也。兩尺微,曰下痢逆冷。

動 脈來厥厥動搖,曰動。陽也。其脈多見於關上,陰固於外,陽戰於內,故有此脈,陰陽之乖戾可知矣。為痛,為驚,為崩脫,為瀉痢,見於寸者為陽,為陽,陽動則發汗。見於尺者,為陰,陰動則發熱。

革 按之如鼓皮,虛大而堅,曰革。牢之別名也,謂之牢者,牢守其位,不上不下也。陽也。此精血遺亡而氣獨守,故主半產漏下,男子遺精。若中風而得之者,陰虛而風勁也。感濕而得此者,土亢而風木承之也,此之謂無胃氣,經曰:脈不往來者,死。斯脈之謂乎。

促 數,時一止,曰促。有斷促之義,陽脈之極也,陽盛而陰不能和之,故有此脈。為氣結,為癰疽,為狂為怒,漸退者生,漸進者死。

結 遲,時一止,曰結。有結滯之義,陰脈之極也,陰盛而陽不能入之,故有此脈。為癥結,為寒氣。張長沙謂,結促皆病脈,則近於死可知矣。

代 《脈經》曰:脈五來一止,不復增減,經名曰代。七來一止,不復增減,亦名曰代。然則,代者止而有常,如四時更代而不失其常也。後人以脈來止而難回曰代。本臟氣絕,他臟代之曰代,夫止而難回,即是止耳,何以言代?本臟氣絕,則他臟必相因而病,代之之說亦難通。學者宜以《脈經》為定論。陰陽驟損之脈也,為氣血虧壞,元氣不續。孕娠三月者多有之,霍亂之候亦有之,此病脈也。他病得此脈者,正死不疑。

散 脈來渙散不聚,曰散。陽也,火也,夏令之脈也。非其時而得之者,血亡而氣欲去也。散而滑者為妊娠,心部散曰心多喜。

毛 脈來浮澀,類羽毛也。金也,為病與澀脈同。

鉤 脈來前曲後鋸,如帶鉤也。上古論脈,稱鉤而不稱洪,古之鉤,其今之洪乎。

石 陽至而絕,曰石。腎之危脈也,水絕不能濟火,故有此脈。

溜 脈來如水之溜,曰溜。陰陽和平,無相勝負之脈也,其即滑而清之謂乎。

疾 即數也。所謂躁者亦疾也,所謂駃者亦疾也。

怪脈類

世論怪脈,大都八種,今稽於經,殆不止此,悉著於後,以廣學者之見聞。

湧泉 一名沸釜,脈在筋骨間,湧湧而至,如泉之湧出。

浮合 脈來後至者反凌乎前,如浮波之合也。

彈石 脈在筋骨間,劈劈然而至,如石之彈指也。

雀啄 脈連來三五下,且堅且銳,如鳥之啄也。

屋漏 脈來良久一滴,濺起而無力也。

解索 脈來如亂繩初解之狀,散亂之意也。

魚翔 脈來浮中間一沉,如魚之出沒也。

暇遊 脈來沉,中間一浮,如暇之動靜也。

偃刀 脈來一絲堅勁,如循鋒刃之芒也。一名循刃。

轉豆 脈來形大,且短、且堅、且澀也。一名泥丸。

火新 脈來如火新燃之狀,隨起隨滅也。

散葉 脈來如散落之葉,不常其狀也。

省客 脈來如省問之客,旋覆去也。

交漆 脈來左右不至,如絞漆之下,嫋嫋然而交也。

橫格 脈來橫阻,如木之橫格於指下也。

弦縷 脈來細而直也,此亦偃刀之別名。

委土 脈來如委頹之土,頑而虛也,此亦革之別名。

懸雍 雍,癰同,脈來如懸贅之癰,丸丸左右彈而根不動也。

如丸 脈來滑,不直,手按之不可得也。

如舂 脈來極洪極實,如杵之舂也。

如喘 脈來如喘人之息,有出而無入也。

霹靂 脈來靜,時忽鼓數下而去,如霹靂之轟空也。

關格 人迎四盛以上為格陽,寸口四虛以上為關陰。

覆溢 脈來沖逆,溢上於魚際,曰溢,脈來洪滑,陷入於尺中,曰「覆」,亦曰關格。

以上諸脈,古稱死候,苟至於此,雖上工無所用其技。

婦人脈法

婦人尺脈常盛,而右手脈大,皆其常也,若腎脈微澀與浮,或肝脈沉急,或尺脈滑而斷絕不勻,皆經閉不調之候。

婦人尺脈微遲為居經,月事三月一下。

婦人三部浮沉正等,無他病而不月者,孕也,尺大而旺亦然。左尺洪大滑實為男,右尺洪大滑實為女。

體弱之婦,尺內按之不絕,便是有子。月斷日多,六脈不病,亦為有子。所以然者,體弱而脈難顯也,《脈經》曰:三部浮沉正等,按之無絕者,妊娠也。何嘗拘於洪滑耶?「陰搏陽別,謂之有子」,搏、伏而鼓也。陰搏者,尺中之陰搏也,是陰中有別陽,故謂有子。妊娠初時寸微尺數,按之散者,三月也。按之不散者,五月也。

婦人經斷有軀,其脈弦者,後必大下,不成胎也。

妊娠七八月,脈實牢強大者,吉;沉細者,難產而死。

《脈經》曰:左手沉實為男,右手浮大為女。左右手俱沉實,猥生二男;左右手俱浮大,猥生二女。《脈經》之所論,止於二男二女而已,若三男三女,一男一女,皆未之及也。《脈訣》雖有縱橫順逆之論,於理難通,是固高陽生之私言耳,戴同父非之,是也。然則三男三女,一男一女,聖經未有明言,後學亦不必強為之說,若曰知之,必是遇長桑君,飲以上池之水,能視垣一方人者,斯可矣。吾則不能為妄語以誑世也。

婦人陰陽俱盛,曰雙軀。若少陰微緊者,血即凝濁,經養不周,胎則偏夭,其一獨死,其一獨生,不去其死,害母失胎。

女人得革脈,曰半產漏下。得離經之脈,曰產期。離經者,離乎經常之脈也,蓋胎動於中,脈亂於外,勢之必至也。

新產傷陰,出血不止,尺脈不能上關者,死。

婦人脈平而虛者,乳子也。

婦人帶下,脈浮,惡寒,漏下者,不治。

婦人尺脈微弱而澀,少腹冷,惡寒,年少得之為無子,年大得之為絕產。

小兒脈法

小兒三歲以下,看虎口三關,初為風關,次為氣關,末為命關,以男左女右為則。紋色紫曰熱,紅曰傷寒,青曰驚風,白曰疳,淡黃、淡紅曰無病,黑色曰危。在風關為輕,氣關為重,命關為危。及三歲以上,乃以一指取寸關尺之處,常以七至為率,加則為熱,減則為寒,皆如大人診法。

小兒脈亂,身熱汗出,不食,食即吐,多為變蒸。

小兒四末獨冷,股慄惡寒,面赤氣洶,涕淚交至,必為痘疹。

諸病宜忌脈

中風 宜浮遲,忌急數。

中惡 宜浮緩,忌堅數。

中毒 宜洪大而遲,忌細微。

傷寒 未得汗,宜陽脈,忌陰脈;已得汗,宜陰脈,忌陽脈。溫病同。

咳嗽 宜浮濡,忌堅急弦小。

腹脹 宜浮大,忌沉小。

下利 宜沉細,忌浮大。

癲狂 宜實大,忌沉細。

消渴 宜數大,忌虛小。

水病 宜浮大,忌沉細。

上氣 宜伏匿,忌堅強。

霍亂 宜浮洪,忌微遲。

脫血 宜陰脈,忌陽脈。

腹痛 宜沉細,忌弦長。

心病 宜浮滑,忌短澀。

頭目痛 宜浮滑,忌短澀。

喘急 宜浮滑,忌短澀。

金瘡 失血太多,宜細微,忌緊數。陰脈不能至陽者死。

墮傷 腹脹,內有蓄血。宜堅強,忌小弱。

痹痿 宜虛濡,忌緊急。

癥積 宜沉實,忌虛弱。

新產 宜沉滑,忌弦緊。

帶下 宜遲滑,忌急疾。

䘌蝕 宜虛小,忌緊急。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