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莫卧儿帝国

第7章 英国人进入印度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精彩看点

英国人——舒贾-乌德-道拉——王储进入比哈尔——沙·阿拉姆二世的性格——拉贾·拉姆纳拉亚恩击败舍瓦利耶·劳——加雅战役——挺进印度——巴特纳大屠杀——卡西姆和苏姆罗奥出逃——布克夏尔战役——与英国签订条约——条约内容——在阿拉哈巴德建立政权——君主确立权威

之前的章节中描述的事件完全侵蚀了帖木儿家族的势力和莫卧儿帝国的实力。莫卧儿帝国能否再次恢复影响力,完全取决于接下来的这场危机。一支新的力量正在东部的比哈尔和孟加拉迅速崛起,因此,这两个省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英国这支新生力量被视为印度未来的仲裁者。当时,奥德省督也在这场危机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喀布尔的统治者[1]回到他最近参与了决定性战役的平原,指日可待。

1759年,谢哈布丁派他忠实的部下围攻莫卧儿帝国残存的继承人阿里·高哈尔王储。阿里·高哈尔勇敢地杀出重围,渡过朱木拿河,逃到罗希拉人纳吉布·汗那里避难。当时纳吉布·汗在萨哈兰普尔。萨哈兰普尔由五十二个帕尔加纳[2]组成。但阿里·高哈尔很快发现,纳吉布·汗无法为他提供物质支持,另外,他仍然担心敌人的阴谋诡计,于是逐渐退到勒克瑙。他或许打算在勒克瑙等待杜兰尼帝国的统治者回来,这可能会给他提供一个求助伊斯兰教徒和印度教叛乱分子的机会。

现任奥德总督舒贾-乌德-道拉是著名的萨夫达尔·扬格的儿子。舒贾-乌德-道拉与他的父亲一样能干,他的军事素养甚至远胜于他的父亲。他年纪轻轻就继承了他父亲几乎独立的封地,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引以为傲的先天优势。他不但英俊非凡,身材高大,而且头脑敏锐,但有点太过灵活。军事上他更倾向实战训练,而不是静坐沉思。然而,萨夫达尔·扬格的儿子并不是完全没有接受过军事和不择手段地争取个人利益方面的训练。与其他国度相比,东方国家尤其重视这种治国之道。这种治国之道也不是在舒贾-乌德-道拉完全没有准备、无法理解所学内容时接受的。与罗希拉人的战争中,舒贾-乌德-道拉的行为称不上坦率直接,但现在他明确表示不愿毫无保留、全心全意地效忠一位已经驾崩的君主的继承人。求助奥德总督的请求遭拒后,阿里·高哈尔转而求助占有阿拉哈巴德要塞及阿拉哈巴德地区的家族的一个成员,这个人叫穆罕默德·库里·汗。阿里·高哈尔以自己的名义向穆罕默德·库里·汗表明,作为王子,他有权担任巴哈尔、孟加拉和奥里萨的代理官员。当时,这些省份是加尔各答的英国商人和掠夺成性的阿里瓦迪·汗的后裔之间争斗的地盘。阿里·高哈尔建议穆罕默德·库里·汗加强自身的军事实力,并适当地削弱竞争对手的实力。这位总督是一个有抱负且精力充沛的人,他得到了他的亲戚奥德省督舒贾-乌德-道拉的支持(我们将很快发现,出于个人原因,舒贾-乌德-道拉高度赞同这个建议)。一位叫卡姆加尔·汗的有影响力的官员承诺将在比哈尔邦为阿里·高哈尔提供援助。1759年11月,在这些人的支持下,阿里·高哈尔渡过卡拉姆纳萨河,也是在这个时候,他不幸的父亲丢了性命(第五章)。

舒贾-乌德-道拉不但英俊非凡,身材高大,而且头脑敏锐

一个多月前,也就是1760年1月,在这个混乱的国家,阿拉姆吉尔二世遇害的噩耗传到了当时驻扎在比哈尔的一个叫卡瑙提的村庄的军营里。阿里·高哈尔立即宣布继位,称沙·阿拉姆二世,意为“已知世界的君主”。据相关记载,沙·阿拉姆二世下令他的统治时期从他父亲驾崩那天算起,他颁布的诏书也证实了这一点。所有党派立即承认他为君主,他也识时务地任命舒贾-乌德-道拉为宰相。同时,他委派艾哈迈德·沙·杜兰尼推荐的纳吉布·汗全权指挥莫卧儿帝国的军队。

做出这些安排后,沙·阿拉姆二世开始在比哈尔邦筹集资金,并居住在那里。此时,他大概四十岁,身材魁梧,大腹便便。在品德方面他既具有其种族的共性,也具有自己的个性。和他的祖先一样,他勇敢、有耐心、威严却不失仁慈。但是现代所有作家对他的生平事迹的描述既包括了他的优点,也包括了他的缺点,而且缺点多于优点。他的勇气来自他坚忍不拔的天性,而且这种勇气不是因为环境所迫而表现出的魄力与胆识。他的仁慈不仅使他容易宽恕和忽视别人对他所做的一切,还使他轻易听信并提携当时身边所有比他强大的人。不久,他的耐心退化为一种简单的对命运的妥协,他放弃了对崇高理想的追求,以换取当下感官上的满足。总之,他父亲去世后,不熟悉印度历史的作家对他的性格和地位的描述与对英格兰的查理二世的描述惊人的相似。

当时,罗伯特·克莱夫支持的米尔·贾法尔[3]占领了东部诸省。米尔·贾法尔在英国历史上被称为米尔·加菲尔,他在比哈尔的代理人是一位叫拉贾·拉姆纳拉亚恩的印度商人。他派这位官员去支援穆尔希达巴德[4]和加尔各答。拉贾·拉姆纳拉亚恩曾试图反对米尔·贾法尔安排的此次行动,但没有成功。莫卧儿帝国的军队打败了他。他身负重伤,损失惨重,惊恐不已,被迫撤到巴特纳,因为当时莫卧儿帝国的军队认为巴特纳不适合进攻。

与此同时,一支英国特遣队加入米尔·贾法尔的军队。米尔·贾法尔立刻去迎战莫卧儿帝国的军队。1760年2月15日,在一次战役中莫卧儿帝国的军队大败。因此,沙·阿拉姆二世采取了一个侧翼包抄的大胆计划。如果计划成功他不仅可以切断孟加拉军队和其首都穆尔希达巴德之间的联系,还能在没有守军的情况下占领穆尔希达巴德。然而,在到达穆尔希达巴德之前,他被英国人击败(4月7日)。一位杰出的法兰西将领率领一小支军队支援沙·阿拉姆二世。于是,沙·阿拉姆二世决定留在比哈尔邦,并准备围攻巴特纳。

这支法兰西军队约有一百名官兵,三年前他们拒绝加入《昌达尔纳加尔协定》,此后他们一直遭到残酷的罗伯特·克莱夫的迫害,四处游走。他们的将领舍瓦利耶·劳是法兰西王国摄政时期[5]一位著名的投机者的亲戚,他现在匆忙率领自己的部下为冒险家沙·阿拉姆二世效力。舍瓦利耶·劳野心勃勃,勇敢大胆,但从他以前的表现看,他有些眼高手低。很快,他看到了沙·阿拉姆二世的弱点和莫卧儿贵族的背叛以及人心涣散,于是降低了自己对莫卧儿帝国的期望。他对历史学家格拉姆·侯赛因说:“据我所知,德里政府对巴特纳疏于管理。如果有像舒贾-乌德-道拉这样地位的人忠心地支持我,我不仅能打败英国人,还能承担起协助管理莫卧儿帝国的责任。”

米尔·贾法尔深受罗伯特·克莱夫的支持

这一雄心勃勃的方案根本没有实施。沙·阿拉姆二世和他新的追随者(尽管舍瓦利耶·劳率领的一百名法兰西人与一个阳奉阴违的莫卧儿人领导的成千上万的土著军队一样强大)正在围攻巴特纳时,诺克斯上尉[6]率领一支步兵(其中二百人是欧洲人),十三天行军三百英里,从穆尔希达巴德来到巴特纳,彻底击溃了莫卧儿帝国的军队。莫卧儿帝国的军队向南撤退到加雅[7],并由卡姆加尔·汗指挥,因为穆罕默德·库里·汗回到阿拉哈巴德后,被他不择手段的表弟舒贾-乌德-道拉杀害,阿拉哈巴德及其要塞也被舒贾-乌德-道拉占领。沙·阿拉姆二世向南撤退表明他仍然希望得到更多人的支持。他有理由抱有这种幻想,因为另一个莫卧儿将领卡蒂姆·侯赛因也加入了他的阵营。兵力得到加强后,沙·阿拉姆二世再次进军巴特纳,但遭到了诺克斯上尉的反击。一个叫沙塔布·拉伊的印度教王公加入了诺克斯的阵营,诺克斯势力大增。沙·阿拉姆二世再次吃了败仗,这位狼狈不堪的君主终于撤离孟加拉,向北逃亡。英国军队和孟加拉的总督联军全面追击沙·阿拉姆二世。然而,由于孟加拉总督的儿子死于7月的一场雷雨,联军撤退到巴特纳营地。顽强的莫卧儿帝国的军队再次驻扎在位于巴特纳与穆尔希达巴德之间的加雅的旧营地。

诺克斯上尉

因此,1761年初,英国-孟加拉联军再次发动进攻,他们在比哈尔市附近的苏安又一次击败了莫卧儿帝国的军队。舍瓦利耶·劳一直坚持战斗,直到被俘,但他拒绝交出自己的剑,不过英国-孟加拉联军并没有羞辱他。

第二天早晨,英军司令官向沙·阿拉姆二世致敬。沙·阿拉姆二世现在对他坚持了近两年的毫无希望的战争感到厌倦,他自愿离开比哈尔回到德里。那时,他听说了帕尼帕特战役以及艾哈迈德·沙·杜兰尼为帝国复辟制定的计划。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不是因为善妒的米尔·卡西姆[8],沙·阿拉姆二世在英军的保护下会立刻回到德里复位。其实,在英军最近发起的一次革命中,米尔·卡西姆已经取代米尔·贾法尔。按照英国人的要求,沙·阿拉姆二世走之前任命米尔·卡西姆为东部诸省的苏巴达尔[9],还赋予他财政管理权,但米尔·卡西姆每年要向莫卧儿帝国纳贡二十四万英镑。

顽强的莫卧儿帝国的军队再次驻扎在位于巴特纳与穆尔希达巴德之间的加雅的旧营地

1762年,事态的发展表明,在有机会再次干涉印度内政之前,英国不仅有许多事情需要处理,还遭受了很多挫折。沙·阿拉姆二世在他父亲的宫殿前迎接英国军队之前,发生了一系列出乎意料的事情。前往西北的路上,沙·阿拉姆二世落入了野心勃勃的奥德省督手中。艾哈迈德·沙·杜兰尼命令舒贾-乌德-道拉为沙·阿拉姆二世提供一切援助,但舒贾-乌德-道拉却阳奉阴违,软禁了沙·阿拉姆二世约两年之久。空无实权的君主有时被关在贝拿勒斯,有时被关在阿拉哈巴德,有时又被关在勒克瑙。

与此同时,1763年,在印度建立东印度公司的那些不择手段的殖民者认为,他们与新的利用工具米尔·卡西姆存在利益冲突。米尔·卡西姆最近被这些人提拔为孟加拉的省督。殖民者的这种变化是由罗伯特·克莱夫所属党派写给董事会的一封信引起的,这封信导致他们被撤职。然后,更腐败的反对派掌权,他们与米尔·卡西姆决裂了。这件事的直接原因就是,为了个人利益,反对派想要垄断当地贸易。在米尔·卡西姆的宫殿里,反对派的代表是他们中最暴力的埃利斯。不久之后,1763年10月,埃利斯采取的行动导致他和他所有的追随者被杀。这一残酷事件(其残酷性在近一个世纪内绝无仅有)发生在巴特纳,当时巴特纳受到英国军队的威胁。之后,英国军队很快占领了巴特纳。英国人真正的有力工具是一个叫沃尔特·莱因哈特的法裔德国人,因为以后我们会听到很多关于他的事情,所以这里我们对他进行简要介绍。

通常认为,这个对亚洲实施暴行的欧洲刽子手是卢森堡公国的特里尔特人,他作为法国海军的水手来到印度。据说,他离开法国海军后去了英国,之后又加入了在孟加拉招募的第一个欧洲营。离开孟加拉后,他再次加入法国军队,并和一支军队一起被派去昌达尔纳加尔为莫卧儿帝国的军队解围,但没有成功。当他们的指挥官舍瓦利耶·劳拒绝与其他人一起向英国军队投降时,他与一小部分人追随舍瓦利耶·劳一直战斗到最后。舍瓦利耶·劳被俘后,沃尔特·莱因哈特(他的印度绰号是“苏姆鲁奥”或“苏木布尔”)又为格雷戈里和古尔金·汗效力。古尔金·汗是米尔·卡西姆的亚美尼亚将军。

然而,布鲁姆的“说法”有点不同。根据这个素来认真严谨的历史学家的说法,沃尔特·莱因哈特是一个萨尔茨堡[10]人,最初来印度时,他在英国军队中服役,然后在马德拉斯[11]离开英国军队,加入了法兰西军队,后来为了加强孟加拉的法兰西驻军,被拉利从马德拉斯派往孟加拉。但细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沃尔特·莱因哈特肯定在英国军队和法国军队都服过役。

巴特纳大屠杀后,米尔·卡西姆和他的追随者从巴特纳逃跑(英国人11月6日突袭并占领了巴特纳),在舒贾-乌德-道拉的领地上找到了一个临时避难所。舒贾-乌德-道拉非常友好地接待了曾经的对手,并暂时派米尔·卡西姆去攻打自己在邦德尔坎德[12]的敌人,他自己带着被软禁的君主去了贝拿勒斯。

1764年2月,前沿阵地上出现了英国人的复仇纵队,但其中的印度兵爆发了兵变。兵变持续了一段时间,后被卡纳克上校[13]镇压下去。卡纳克上校在镇压兵变时遭遇了一些困难,而且兵变并没有完全被镇压下去。在印度兵兵变导致英国军队行军延误与混乱之时,舒贾-乌德-道拉与沙·阿拉姆二世的盟军进入比哈尔邦,并于5月3日在巴特纳城墙下向英军防线发起猛攻,但最终失败。奥德省督舒贾-乌德-道拉暂时撤退,沙·阿拉姆二世继续与英军指挥官谈判。但在谈判结束前,英军指挥官被蒙罗少校(即后来的赫克托爵士)取代。蒙罗少校的到来使局势发生了变化。他屠杀了二十四名造成此次兵变的印度兵,率领团结一致的军队向西行进,到达了布克萨尔。布克萨尔在靠近卡拉姆纳萨河与恒河的交汇处。在这里,米尔·卡西姆和奥德省督(因为米尔·卡西姆和奥德省督现在联合起来了)的军队遭遇了蒙罗少校率领的英国军队,并于1764年10月23日完全溃败。

沙·阿拉姆二世并不是没有参与这次行动,他第二天晚上进入营地。经过最后的谈判,英国人最终获得了三个省的行政管理的合法地位,并被允许将贝拿勒斯和加齐普尔的萨尔卡斯[14]作为他们的领地。另外,阿拉哈巴德的其余地区必须向君主纳贡,君主的收入被提高到每年一百万英镑。

然而,这些协定的执行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更需要英国人拿出他们在十八世纪特有的持之以恒的精神。

舒贾-乌德-道拉首先逃到自己的领地法扎巴德,但当他听说阿拉哈巴德沦陷且英国人正向勒克瑙进军时,他立刻去向罗希尔坎德的帕坦人求援。帕坦人对他非常慷慨,但后来他却忘恩负义。罗希拉人的首领不仅将舒贾-乌德-道拉的家人藏匿在巴雷利[15],还派一支三千人的军队支援他。舒贾-乌德-道拉还得到了马拉塔人马尔哈·拉奥·霍尔卡的支持。之后,他率军杀了个回马枪。马尔哈·拉奥·霍尔卡是马拉塔人的一个首领,他与穆斯林保持着密切联系。

1765年,我们很容易想到,舒贾-乌德-道拉在自己的领土上没有做成的事情,也不可能在他逃亡期间,在米尔·卡西姆和目前的朋友的援助下做成。因为米尔·卡西姆已经逃走,沃尔特·莱因哈特开始为巴特普尔的贾特人效力,所以,舒贾-乌德-道拉同意与英军谈判。最近,罗伯特·克莱夫回到印度后,英国军队在他的统领下表现得非常勇敢、团结。英国人不可能坚持履行协定的条款,这对一个要求臭名昭著的客人们投降的东方首领来说,非常令人厌恶。卡纳克上校恢复了罗伯特·克莱夫的指挥权。罗伯特·克莱夫在坎普尔附近彻底击败了舒贾-乌德-道拉和他的盟军,并将马拉塔人赶到朱木拿河对岸。战后签订的条约承认了布克萨尔战役后提出的条款。奥德连同多阿布部分地区,一起移交给奥德省督舒贾-乌德-道拉。就这样,舒贾-乌德-道拉作为英国迪万[16]的封臣,返回自己的领土。他将沙·阿拉姆二世留在阿拉哈巴德,让他靠领取英国的养恤金生活。

巴特纳大屠杀后,米尔·卡西姆和他的追随者从巴特纳逃跑

与君主相关的条款在他签发的副本中可以看到,其中一部分增补如下:

鉴于考虑到最伟大、最强大、最高贵、最杰出、最忠实、最真诚、最善意、最值得皇家支持的英国公司的忠诚和服务,自孟加拉纪年1171年春季收割开始,我们授予他们孟加拉国、巴哈尔和奥里萨邦的迪万尼[17]。作为礼物和封地,这些地区与其他任何人无关,并废除迪万向宫廷纳贡的惯例。因此,英国公司必须保证每年向我们的财政部门支付二十六万卢比(这笔款项由孟加拉的纳瓦布支付),并定期汇款。

回历2月8月

沙·阿拉姆二世统治第六年

米尔·卡西姆继续担任苏巴达尔,英国公司将与他共同管理民政与财政,并承担他的费用,以他的名义纳贡。

一位与沙·阿拉姆二世关系亲密的英国军官对他接下来几年的情况作过如下描述:

他将宫廷设在阿拉哈巴德,但这个宫廷名存实亡、形同虚设,只有几个没落贵族追随着他。这些贵族希望他们的君主过上好日子,因此,他们倾其所有为君主服务。而现在他们衣衫褴褛,依靠从贫穷的君主那里领到的养恤金生活。君主非常感激他们的陪伴。君主拥有的县的税金估价三十万卢比,但这笔税金超出了这些县承受能力的一倍。君主非但没有从糟糕的土地包税政策中受益,反倒在许多方面更加不幸。当他看到自己可怜的臣民被那些封建地主压榨得筋疲力尽时,感到非常羞愧。因此,他不得不与农民妥协,让他们只缴纳规定税金的一半。这些税收与孟加拉国按照条约支付的钱是沙·阿拉姆二世的全部财产,用以维持帖木儿家族的皇家尊严。[18]

下面是格拉姆·侯赛因对沙·阿拉姆二世的宫廷的一段描述,之所以在此详述,是因为这些细节与我们接下来听到的几个人有关。

帝国将军米尔扎·纳贾夫·汗是一位出身高贵的波斯贵族,他拥有皇室血统,因此注定要在本书其余部分所述的大部分事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可以说,他是穆罕默德·库里·汗忠实的追随者。穆罕默德·库里·汗被谋杀后,他加入了英国军队[19]。后来,英国人将他推荐给沙·阿拉姆二世,为他效力。他每年获得十万卢比的津贴,被任命为戈拉[20]的总督。他在戈拉忙于镇压匪徒、建立政权。君主最信赖的人是马尼尔-乌德-道拉。马尼尔-乌德-道拉负责君主与英军之间的沟通。我们之前已经说到拉姆·纳特王公陪同当时还是王储的君主逃离德里,此时,他仍然陪伴在君主左右,但是君主最宠信的大臣是一个头衔为希萨姆-乌德-道拉的文盲。他非常卑鄙,没有底线可言。因此,他通过迎合君主最低级的趣味来取悦行为放纵的君主。舒贾-乌德-道拉将宰相的职位授予他的儿子萨阿达特·阿里,后来萨阿达特·阿里继承了他父亲的职位,成为奥德的省督。

尽管君主非常堕落,但我们还是对他想改变自己命运的愿望表示同情。或许,他应该做一位受到保护的、名义上的君主,这样他的地位虽然卑微但很牢固,而不是听从一些带有个人目的的建议,因为这些建议是为了个人利益让他对自己的处境感到不满。

在这一章中我部分地参考了米尔的著作。不仅是因为这位孜孜不倦的历史学家对英国和印度之间的战争与谈判的描述都是基于最翔实的史料,这些史料都是印度王室关于民事与军事方面的记录,而且在描述印度本土的权力运动时,他翻译的《上世纪印度伊斯兰教统治史》获得了最佳译本的称号,这本书是印度人格拉姆·侯赛因所著的关于这一主题的著作。格拉姆·侯赛因是巴特纳的一位穆斯林,亲眼目睹了他书中描述的许多场景。例如,他在最后对舍瓦利耶·劳被俘的描述附了脚注,注明了米尔对加雅战役的简短描述,非常真实且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

然而,因为这些事件已经被描述得非常详细,大多数英国读者可以获得最权威的详尽资料,而且它们并没有发生在印度,只是间接涉及该国的历史,所以我认为没有必要详细地叙述这些事件,只叙述说明造成沙·阿拉姆二世的处境以及他是如何成为英国政府提供的养恤金的领取人的事件即可。

布鲁姆的《孟加拉军队》详尽叙述了这一事件军事部分的完整过程。令人遗憾的是,迄今为止,这本书是唯一公开发行的有关这次战争的著作。这本书的价值极高,它出自一个成就非常高的专业人士之手,普通作者望尘莫及,因为这本书的作者就是孟加拉军队的一员。在本章结束前,应该提一下此时孟加拉的英国殖民者与这个帝国政府之间的法律关系。1678年,东印度公司的代理人获得了在孟加拉进行贸易的权利。1696年,他们从孟加拉总督手里购买了英国工厂周围的土地,并着手修建简陋的防御工事来保护工厂。在英国人的保护下,许多当地人开始在这里定居。因此,当孟加拉总督希望在这里派驻一个司法官员时,英国人通过捐钱阻止了他。1716年,汉密尔顿先生治愈了法鲁赫希亚尔后,法鲁赫希亚尔将这块土地赠予他们,允许他们修筑正式的防御工事。其间,他们继续向君主进贡(至少名义上如此)。然而,1759年,正如本章开头所述,英国人通过支持米尔·贾法尔公然叛变。但由于《贝拿勒斯条约》,他们不得不名义上重新效忠君主,再次成为莫卧儿帝国的臣民、客人,甚至是伟大的莫卧儿帝国的下属官员[21]。埃尔芬斯通认为“这一条约难以解释”[22]。但事实上,当时所有手握大权的人都把帝国视为其权力的合法来源,而且多年后也是如此。只有得到君主的授权,东印度公司在印度才具有合法地位。因此,将这种约定视为条约可能是造成误解的根源。

* * *

[1]即杜兰尼帝国的统治者艾哈迈德·沙·杜兰尼。——译者注

[2]帕尔加纳是具有特定名称和边界的小行政区,包括十到一百多个村庄和若干个较大的镇。——译者注

[3]米尔·贾法尔(1691—1765),英国东印度公司支持的孟加拉的第一任总督,他是赛义德·艾哈迈德·纳扎菲的二儿子。他的统治被普遍认为是英国帝国主义统治印度的开端,是英国最终统治南亚次大陆广大地区的关键一步。——译者注

[4]穆尔希达巴德,印度西孟加拉邦穆尔希达巴德地区的一个小镇。——译者注

[5]路易十五执政时期,国事全部由摄政者处理。——译者注

[6]诺克斯上尉,即罗伯特·诺克斯(1641—1720),为英国东印度公司服务的英籍船长,在印度非常活跃。——译者注

[7]加雅是印度东北部城市。——译者注

[8]米尔·卡西姆在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支持下,于1760年取代他的岳父米尔·贾法尔,成为孟加拉的纳瓦布,任期为1760年到1763年。——译者注

[9]阿克巴将全国划分为十五个省,即苏巴。苏巴达尔,即省长,也称总督,官方称为尼扎姆,是掌握一省实权的最高长官。——译者注

[10]萨尔茨堡,奥地利共和国萨尔茨堡州的首府,位于奥地利中部的萨尔茨堡州和德国巴伐利亚州的交界处。——译者注

[11]马德拉斯,现称钦奈,南印度东岸的一座城市,东临孟加拉湾,是泰米尔纳德邦的首府,印度第四大城市。——译者注

[12]邦德尔坎德是印度中部的一个地理文化区域,也是一个山脉。现在,丘陵地区划分进北方邦和中央邦,其中较大的部分位于中央邦。——译者注

[13]卡纳克上校(colonel carnac),即后来的陆军准将约翰·卡纳克(1716—1800),一名英国军官,曾三次担任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首席指挥官。——译者注

[14]指介于行省和乡之间的特定疆域和行政单位。——译者注

[15]巴雷利是印度北方邦城市。——译者注

[16]迪万,指印度统治者的大臣。在莫卧儿的行政体制中,迪万在纳瓦布下面负责民事以及税收事项。——原注

[17]迪万尼指迪万的权限。——原注

[18]道森,第二卷,1767年,第356页。——原注

[19]韦德,第68页。——原注

[20]戈拉是印度比哈尔邦的一个城镇。——译者注

[21]韦德:《布鲁厄姆勋爵对里昂市长诉东印度公司案的判决》(judgment of lord brougham in the case of the mayor of lyonv. east india company)。——原注

[22]《英国崛起》(rise of britain):第438页。——原注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