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今昔物语

卷十五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第一篇

元兴寺的智光赖光二僧往生极乐

古时,元兴寺里,有两个修道的僧人,一名智光,一名赖光。多年来,二人同住一室,修行佛道。赖光生性懒惰,自幼至老不肯修道,常常一语不发,睡卧不起;智光则极聪慧,勤恳修道,孜孜不倦,终于成了学识渊博的高僧。

后来,赖光死去,智光叹息道:“赖光是我多年的好友,但他终年一语不发,平常只知贪睡,不肯修行佛道。而今一死不知他的果报如何,真令人无法推测其善恶。”于是便在心中祝祷,祈求得知赖光投生之处。过了两三个月,智光梦见自己来到赖光居住的地方,看见那里装饰得非常美妙,宛如极乐世界。智光惊异地问赖光说:“这是什么地方?”赖光回答说:“这是极乐世界。因你想知道我的投生之处,才以此净土相示,你赶快回去,这里不是你久留之地。”智光听了就说:“我一心一意祈求往生净土,怎能回去呢!”赖光道:“你没有积修善根,一刻也不能停留于此。”智光道:“你生前并不曾用功,为什么会生在这里?”赖光回答说:“你还不知道吗?我因积下往生极乐的善因,才生在这里。我从前阅读许多经论,祈求往生极乐,只因静思默祷,因而经常不发一语。我不论行住坐卧,都一心无二,只是思念弥陀佛相和净土的庄严,因而可以安静睡去。修积多年,功德圆满,而今才能来到这里。你学习经文,领悟义理,并且也有智慧,但是你心意散乱,所积善根甚少,所以还未种下极乐世界的因缘。”智光听罢,悲泣问道:“那么,靠什么才能决定往生极乐呢?”赖光道:“这事我说不来,可以请示阿弥陀佛。”说罢,立即带领智光,同到佛前参拜。

智光先向佛祖合掌礼拜,然后问道:“修积什么善根,才能生在这极乐净土,请我佛指示一二。”佛祖告诉智光道:“应经常思念佛祖和净土的庄严。”智光回禀说:“这里庄严美妙,广不胜收,非人之心目所及,我是凡夫怎能永记在心呢?”这时,佛祖举起右手,掌中现出一幅小极乐世界,智光看罢,从梦中醒来。他立刻叫来画匠,将梦中所见佛掌中的小极乐景象,描绘下来,终生观看。最后,智光也终于得以往生极乐了。

后来,这间房屋命名为极乐房,那张极乐画图也悬挂在房里,在画图前唱念佛号,讲经说法,至今不绝。凡有道心之人,都必须参拜这幅画图。

第二篇

元兴寺的隆海律师往生极乐

古时,元兴寺里有一位隆海律师,俗姓清海,原是摄津国河上郡的人氏,自幼以钓鱼为业。当隆海年方十七八岁,还是一个少年的时候,当地有一讲师药仁,多年来许下心愿,准备将书写的佛经供奉起来,他因和元兴寺素有交往,便请来了元兴寺的愿晓律师。

举行供奉仪式的这天,当时还是一个钓鱼少年的隆海律师跑到那里去玩耍,他听了讲师讲经说法之后,立刻起了出家学道的念头,于是跑回家去对父母说:“我想到那座大庙里去出家学道。”父母没想到他会马上离家,当时就应允了。少年心想,等这位讲师动身回去的时候,我就跑上前去跟他回到大庙,做他的弟子。第二天,愿晓律师动身回寺,他便跑上前去,紧紧跟随,律师看见有一少年跟在身后,便问道:“这个孩子是干什么的?”少年回答说:“我是药仁讲师邻家的小孩,立志要到大庙出家,所以才跟师父前来。”律师听了少年的话,深受感动,就带他回到了元兴寺。

后来,这个少年终于如愿以偿,出家后,日夜在律师身边侍奉,学习经文。由于他心性聪慧,深悟法旨,终于成为学识渊博的高僧,还跟随××××学了真言密教。

真观十六年,隆海担任了维摩会的讲师,元庆八年升任律师。隆海原来道心深厚,经常唱念佛号,祈求往生极乐世界,临终时,首先沐浴净身,然后对众弟子嘱告一番,接着自己唱念佛号,口诵诸经要文,经声尚未停止,便面朝西方端然正坐,溘然长逝。弟子扶着律师使他头朝北方躺下。到了翌日清晨,只见律师右手已结成阿弥陀的“密印”,安葬时,密印毫不紊乱。

看见和听说此事的人,无不交口称赞。律师往生极乐是在仁和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享年七十二岁。世称元兴寺的隆海律师就是此人。

第三篇

东大寺戒坛的明佑和尚往生极乐

古时,东大寺的戒坛里,有一位明佑和尚,一生持斋守戒,严谨不犯,每夜必往佛堂参拜,从来不在房中安歇。因此,博得众寺僧的无限尊敬。

天德五年二月间,明佑和尚身体偶感不适,有一两天不思饮食。明佑自言自语地说道:“我持斋多年,寿终之期恐将不远,怎么能破戒呢,二月间本寺例来办佛事,我一定挣扎活下去,等办完佛事再死。”

弟子们听了此话深受感动。当月十七日的傍晚,众弟子诵完阿弥陀经,修完佛事以后,律师对众弟子说道:“你等还照先前那样读阿弥陀经,现在我已听到乐声。”弟子们回答说:“现在并没有乐声,您为什么这样说呢!”师父道:“我神志正常,这的的确确是乐声。”众弟子听罢惊异不止。第二天,明佑和尚便溘然长逝了。临终时,神志清醒,还唱念佛号。世人感动地说,他在临终前能听见乐声,无疑是往生极乐世界去了。

第四篇

药师寺的济源僧都往生极乐

古时,药师寺里有一位济源僧都,俗姓源氏,幼年出家,住在药师寺里,拜××××为师学习经典,终成学识渊博的高僧。后来,步步上升,成为僧都,做了药师寺的住持多年。他虽身为住持,但道心极坚,从未动用过寺中物品,经常唱念佛号,祈求死后往生极乐。

济源已经年老,临终的那天,也唱完佛号,眼看就要气绝之时,突然起身呼唤弟子对他们说:“这些年你们都亲眼得见,我虽是寺里的住持,但从来没动用过寺里的物件,一心一意地唱念佛号,我以为死后必为极乐世界所接引,不料未见极乐世界的接引,却来一辆‘风火车’ [1] ,我瞧见了之后,对他们说:‘为什么会这样违反我的本愿呢,我真想不到!我犯了什么罪过会使地狱来接我?’这时,押车的众鬼卒对我说:‘往年你借过本寺五斗米,至今未还,因为这个罪过,我们才来接你。’听了这话,我又说:‘我不能因这点罪过,就坠入地狱,所借的东西我可以归还。’如今‘风火车’还停在我身边等候,你们赶快拿一石米,送到寺里去。”众弟子听说此事,急忙往药师寺送了一石米。僧都听见钟声一响,便说:“‘风火车’回去了。”过了一会,僧都又说:“‘风火车’已走,这回极乐世界才来接引我了。”说罢,合起双掌放在额上,高兴得流下泪来,僧都唱念佛号以后,溘然长逝,僧都往生极乐的那间房屋,就在药师寺东门北面,至今犹存。由此看来,为了这样些许小过就有“风火车”来接,何况恣意动用寺物呢!寺庙住持的罪过由此可见一斑。

济源僧都往生极乐是在康保元年七月五日,享年八十三岁,世称药师寺的济源僧都就是此人。

第五篇

比睿山定心院僧人成意往生极乐

古时,比睿山的定心院里,有一位僧人名叫成意,是内廷供奉的十禅师之一。成意心地清净,一尘不染。然而,自始至终不愿持斋,一天到晚任意取食,毫无忌戒。成意有一弟子对师尊说:“山上许多得道的高僧,无不持斋,××××唯独我师不持斋戒,朝夕随意取食。”成意回答说:“我原本贫穷,除此院每日的斋供以外,别无他物,只好有什么吃什么,经书上载着:‘心障菩提,食不障菩提’。吃东西是不会妨碍后世的。”弟子听罢,诺诺连声而退。

过了几年,有一天成意对弟子说:“今天比往常给我多预备点斋饭。”弟子遵照师命送来了更多的斋饭,成意吃罢将斋饭分赠所有弟子,然后对他们说:“你等为我供养斋饭,只有今日一天了。”接着吩咐一个弟子道:“你去天动寺相应和尚的房里对他说:‘成意现在就要往生极乐,相见之地,只有在极乐世界了。’”随后,又吩咐一个弟子去千光院的增命和尚房里,转达同样的话。众弟子听了这番话,都说道:“师父这话恐怕是妄语罢。”成意道:“今日我如不死,就可知我是妄语了,你们为什么不好意思前去呢?”于是,弟子就分头前往传达成意的嘱言。当分往两寺的弟子还未返回的时候,成意已然面西合掌端坐而死了。弟子回来见师父已死,不禁恸哭起来。定心院全体僧人听说此事后,也都来到成意的房中,无不深受感动,悲伤万分。

世人纷纷议论说:“此人身无疾病,而能自知将死,并事先通知许多得道的高僧,终于面西而死,看来必是往生极乐世界了。”

第六篇

比睿山颈下生瘤的僧人往生极乐

古时,比睿山的东塔院里有一位僧人,颈下生一肉瘤,虽照医师的吩咐,用药治疗多年,但始终未能痊愈,因此常用衣领遮掩肉瘤。但僧人仍然心怀忌虑,便独自隐居在横川的砂矶峰,与世人断绝了交往。僧人在山峰上,不分日夜,不论寤寐,时时唱念佛号,读诵尊胜千手等陀罗尼咒,一心祈求往生极乐世界。过了许多年,他颈下的肉瘤,凭借佛法的力量痊愈了。这时僧人心想:我如回转原地,势必又与世事纠缠,过不多久,也就该死去,那时难免坠入恶途,倒不如在此地专心修道念佛,祈求后世。僧人想罢便决定在这里隐居修行下去。

当时,和瘤僧同住一山的,有个名叫普照的僧人,住在东塔院里,他许下心愿,亲自熬煮麦粥施舍院内诸僧。一天夜间,普照坐在厨房的一只铁鼎旁边,为众僧煮粥,突然间,满山香气扑鼻,天空中也响起了美妙悦耳的乐声。普照非常惊异,不知是何缘故。后来,他蒙眬入睡,梦见一顶镶饰着珠宝的轿子从砂矶峰向西方天空飞去。只见有许多身穿法服的高僧,和许多奏着各种乐器宛如天仙一般的人们,团团围在轿子的四周,随着宝轿西去。普照远远望见坐在宝轿中的正是住在砂矶峰上的那个僧人。看到这里,普照从梦中醒来。普照醒后,正想向人打听自己的梦境是否属实,这时有人报信说:“住在砂矶峰的那个僧人,今夜已经死去。”普照听说此事,知道这个僧人果真往生极乐世界去了,他感动地对同院的众僧说:“我在今夜恰巧看见往生极乐的人了。”听说此事的人们,无不钦敬备至,悲从中来。

由此看来,往生极乐的人,都有因缘,这位僧人,自感肉瘤可耻,隐遁修行,因而才得往极乐。

第七篇

梵释寺住僧兼算往生极乐

古时,三井寺以北,有一座寺名叫梵释寺,寺里住一僧人名叫兼算,兼算心地善良,从无嗔忿之时,不论对谁都愿施舍物品。虽然他自己身无一文,家徒四壁,但偶有一些物品,只要有人向他乞求,便不问亲疏,慨然赠予。不仅如此,兼算自幼即有向道之心,除了唱念弥陀佛号,还特别信奉不动明王。

且说,兼算年幼时,曾梦见一位老者来对他说:“你前生是一个供奉阿弥陀佛的乞丐。”从此,兼算信以为真,多年来一直唱念佛号。后来,兼算身染重病,呻吟烦恼,过了七天,忽然站起身来,当他身旁之人发现病人已然大为好转的时候,只见兼算满面笑容,呼唤弟子们问道:“我临终时届,空中忽然响起美妙的乐声,你们是不是也同样听到了?”弟子们回答说:“不曾听到。”兼算又向房里的人们遍问了一番,大家都回答说不曾听到。这时,兼算将众弟子叫到身边,让他们一起唱念佛号,过了不久,兼算又躺下来对众弟子说:“你们要继续念下去,经声不可间断。”说罢,用手结成阿弥陀的“密印”面西溘然长逝,至死“密印”丝毫不乱。众弟子看见这般光景,哭着赞美说:“我师一定是往生极乐世界去了。”唱念佛号越发尽心了。

听说此事的人,无不深受感动,都说这是一件奇异的事情,后来辗转相传,因而传闻于世。

第八篇

比睿山横川院僧人寻静往生极乐

古时,比睿山的横川院里,有一僧人名叫寻静,此人生来心地正直,待人宽厚,从不贪恋财物,每当有人来访,必备饭食款待。他十余年来隐遁横川院中,从不外出,昼则终日读诵金刚般若经,夜则通宵唱念弥陀佛号,虔诚祈求死后往生极乐。

且说光阴似箭,不觉间到了七十三岁,这年的正月,他染病在身,缠绵多日不愈,于是劝众弟子每日三时共同虔诚地唱念弥陀佛号。时至二月上旬,有一天,寻静将众弟子唤至身边,说道:“方才我梦见一道巨大的祥光,祥光里有许多高僧,推着一辆用绚丽的珍宝装饰的车辇,奏着美妙悦耳的音乐,由西方而来,如今正停在空中,我看这是极乐世界来接引我的。”众弟子听了无不肃然起敬。

后来,过了五六日,寻静又重新沐浴净身,连续三天三夜断绝饮食,只是专心唱念佛号,坚持不懈。这天寻静又将弟子唤来对他们说:“今明两天你们切勿劝我饮食,也不要向我询问诸事。我正专心思念极乐,如生杂念,势必有碍于此。”寻静说罢,随即面西合掌,溘然长逝。众弟子见师父往生极乐,悲喜交集,痛哭不已,越发尽心唱念起佛号来。比睿山中的人们,听说此事,也无不交口称赞,悲痛万分。

第九篇

比睿山定心院春素禅师往生极乐

古时,比睿山定心院里有位僧人名叫春素,是内廷供奉的十禅师之一,春素自幼登山出家,拜××××为师,习学经文,心清身净,从无触犯戒律之处。后来,他成了内廷供奉,住在定心院中。

春素经常披阅《摩诃止观》 [2] ,思念生死无常,并且不分日夜唱念弥陀佛号,祈求死后往生极乐。春素这样勤修苦炼多年,不觉年届七十四岁。这年十一月间,春素把自己的弟子温莲唤至身边说道:“现在阿弥陀如来佛派来一位高僧和一个天童接我前去。他们都穿着白衣,衣服上有画,正如花团锦簇,说明年三四月间,就是我应赴极乐的日期,指示我从现在起立即断绝饮食。”温莲听了感动得直哭,想到自己随师之日已短,就越发凄惶伤感起来。转眼到了翌年四月,这时,温莲一面为师父往生极乐的日子将临而高兴,一面又为诀别而伤心。一天,春素呼唤温莲对他说:“以前弥陀如来佛派来的接引使者又来了,如今正在我的眼前,我离开人世已然为期不远了。”说罢,众僧一齐唱念佛号,及至正午,春素面西端坐,双手合十而逝。

温莲见师父毫无病痛,只说了声弥陀如来佛派来了接引使者,就溘然长逝,知道一定是往生极乐无疑,因而感到可喜可敬,不由得更加用力唱念佛号,接着边哭边朝师父下拜。山里的人听说此事,无不深受感动,由此看来,弥陀如来佛派来的接引使者所指示他应去的日期果真不错,因而他才毫无病痛地如期而逝,看来这是不容置疑的。

第十篇

比睿山僧人明清往生极乐

古时,比睿山上有一位僧人名叫明清,俗姓本是藤原。明清自幼登山出家,拜××××为师,受习真言密教,多年来住在山中,修行道法,毫不懈怠。明清道心深厚,昼夜唱念弥陀佛号,虔诚地祈求往生极乐世界。

明清成年累月地这样修行佛道,不觉到了老年。有一次,他身染微恙,将弟子静真僧人唤到身旁对他说:“我远远地看见了地狱的火光。多年以来我就专诚念佛,祈求往生极乐,这是你所亲眼目睹,如今却看见了地狱的火焰。但是事到如今,除了继续唱念佛号祈求弥陀如来佛相助以外,有谁能拯救我呢,所以我和你都必须一心不乱地唱念佛号。”说罢,立刻邀来一些僧人,在明清的枕边念起佛来。过了些时间,明清又将静真叫到身边对他说:“方才我所看见的地狱的火焰,如今已然熄灭了,而且从西方立时射来了月光般的祥光,这确是由于诚心共修念佛三昧,才蒙弥陀如来佛相助接我前去的预兆。”明清说罢,感激流涕地越发用力唱念起佛号来,静真闻听此话又喜悦又感动,并遍告邀来的众僧一齐努力唱起佛号来。

过了一日,明清自知圆寂之期已到,沐浴净身后面向西方端坐,双掌合十而逝。弟子静真一见此情,知道师父正如自己所言往生极乐世界去了,他既感动又喜悦,从此越发用力念佛了。

山中的人们,听说此事,无不交口称赞。由此看来,往生极乐只有凭借念佛之力。

第十一篇

比睿山西塔院僧人仁庆往生极乐

古时,比睿山西塔院里有一位名叫仁庆的僧人,俗姓××,原是越前国人氏。仁庆自幼登山出家,后拜仁镜阿阇梨为师,学习显密二教的经文,多年来,一直在山中侍奉师尊,得暇不是读诵法华经,就是修行真言密教的道法。后来,仁庆渐渐长大,离山去往京城,曾应聘为人诵经,博得京城人们的器重,从此仁庆便在京城住下。有时,仁庆为了修行佛道,离开京城漫游各方有灵验的圣地,有时,还跟随国司到遥远的他乡。仁庆虽然如此奔忙,每日必读法华经一卷,从不间断,为的是自己修积功德。

后来,仁庆终于留在京里,时而住在大宫,时而住在××××。仁庆年岁渐老,感到人世沧桑,无能为力,更发起向道之心。他将房中仅有的家具全部舍弃,为报答四恩 [3] ,他绘画两界的曼荼罗,塑造阿弥陀佛像,书写法华经,然后供奉起来。事过不久,仁庆染病在身,虽然日夜痛苦,但从未间断读诵法华经。此外,还邀请其他僧人读诵法华经,自己则虔诚倾听。如此经过多日,仁庆终于死去,并由人安葬起来。

事过之后,有一邻人梦见一朵五色祥云随着美妙悦耳的音乐冉冉自天而降,落在大宫前的大道上,只见仁庆新剃了头发,身穿法服,手捧香炉面西而立,这时天空中落下了一座莲台,仁庆登上莲台,腾空而起,遥向西方飞去。正在这时,有人说:“这是仁庆诵经圣僧往生极乐去了。”邻人梦醒后,去到仁庆房中备述此事,房中弟子听说师父已往生极乐,感动非常。后来,在七七四十九日的佛事修满的当夜,有人说,他也得了相同的梦兆。

听说此事的人,都交口称赞说:“仁庆一定是往生极乐世界了。”

第十二篇

比睿山横川院僧人境妙往生极乐

古时,比睿山的横川院里,有一位僧人名叫境妙,俗姓××,原是近江国的人氏。境妙自幼登山出家,蒙师父传授了一部法华经,日夜读诵,以致能将全卷经文背诵下来。境妙一心无二地持诵法华经,几年来他读诵的经次达两万遍之多。一次,境妙去到行愿寺安静地书写法华经,并举办了三十次讲经会,讲解经文。当讲经会结束的这天,还备置了十样供器,供养如仪。不久,境妙预知自己寿命将尽,便自登上比睿山,到各个佛殿堂舍巡回礼拜,遇见从前同修道法的僧人便说:“这是最后一次见面了。”众人听了大为诧异,不解其中的缘故。境妙返回行愿寺后不久,便染病在身,他自言自语地说:“这是境妙最后一次生病了,这次必死无疑。”说罢沐浴净身,换上洁净的僧衣,走进佛堂,在阿弥陀佛像的手上,拴了一根五色线绳,然后用手拉着线绳,面向西方唱念佛号。另外,还请来许多僧人读诵法华经,行忏悔之法,专心唱念佛号,这位境妙在这时便溘然长逝了。

后来,有一位圣僧梦见境妙圣僧乘坐一辆金车,手捧经卷,由许多天童簇拥向远方走去。这时,就听有人说道:“如今是境妙圣僧往生极乐,这种仪式真是新奇。”说罢,圣僧从梦中醒来。他以梦中所见告人,听说此事的人,都感动地说:“境妙圣僧能预知死期,并先告人,后果如期,无疾而逝,可见梦境无可置疑,他一定是往生极乐了。”

第十三篇

石山寺僧人真赖往生极乐

古时,有一个寺院叫作石山寺,石山寺是东寺的支派崇信真言密教的地方,这座庙里有一僧人名叫真赖,从小出家住在寺中。真赖拜淳佑内供为师,受习了真言密法,此后每日三时修行佛道,从不间断。

真赖如此修道多年,渐渐年老,染病在身,临终的这一天,将弟子长教僧人唤至身边并指示说:“我今天一定得死,但是你还未曾学会金刚界的印契真言,现在我赶快教你。”说罢立即传授起来。传授已毕,真赖自行沐浴,又告众弟子说:“我住在这庙里好多年了,如今就要死去,我想现在离开寺庙,到山那边去。”众弟子听了虽然有些依恋,但又不愿违背师父的遗言,便用轿子将他抬往山中。真赖来到山上,立刻面西端坐,双掌合十,唱完佛号随即死去。众弟子一见极为感动,在悲痛中却感到可贵。

后来,石山寺有一僧人真珠,梦见来了许多高僧和天童将真赖迎往西方。真珠梦醒后,将梦中所见遍告寺内众僧。听说此事的人,知道真赖确已往生极乐世界,一致赞不绝口。

第十四篇

醍醐寺入寺僧人 [4] 观幸往生极乐

古时,醍醐寺里有一入寺僧人名叫观幸。观幸自幼出家,拜仁海僧正为师,受习真言密教法后,勤恳修行,从不懈怠。他终以道学渊博,超出常人,做了东寺的入寺僧人。

后来,不知为了什么机缘,观幸发起了坚定的道心,于是离开本寺,立即去到土佐国,尽弃人世的名利,自成圣僧,多年来一直坚持修道。有一天,观幸突然对众弟子说:“我将在明天未时死去,由现在起到明天未时为止,你们大家和我在一起唱念佛号,千万不可断了经声。”说罢,自己沐浴了一番,换上净衣,开始唱念佛号,彻夜不停,第二天中午,观幸走进持佛堂反省,弟子见他隐避房中,便从缝隙间窥视,只见观幸端坐在佛像前作法。过了一会,众弟子叩门呼唤,里面无人答应,推门进去一看,观幸合掌端坐已然死去。众弟子看见师父已死,痛哭流涕,既感动悲痛万分,又觉得师父死得可贵,越发用力唱起佛号来了。

附近一带有许多人听说此事,纷纷前来参拜,人人称赞不已,并说末世竟有这样稀罕的奇事,此事后来传闻于世。

第十五篇

比睿山僧人长增往生极乐

古时,比睿山东塔院里有一位长增僧人。长增自幼登山出家,拜名佑律师为师,学习显密二教的经典时,全能贯通,因而造诣甚深。

长增在山中居住多年,道心弥切,曾自暗想:我师名佑法师已然往生极乐,而我又将如何才能同他一样。想到这里不禁感慨万端,对人也曾吐露过自己的这种心思。一天,长增走出房来如厕,许久未返,弟子觉得奇怪,就到厕内寻找,结果踪影全无。弟子起初以为师父或许到其他相识的僧房中去了,但转念一想,即使是到别处去也应该回房洗手,带上念珠和袈裟呀。弟子觉得奇怪,到各处寻找了一番,结果仍然不见踪影。再看房内的许多经书、佛像都放在原处未动。这使弟子莫名其妙,心想不论是往何处去,总应该携带这些东西,况且师父又不像突然死去的人。众弟子茫然失措边哭边找,找了一天也未找到。后来,又过了许多天,仍然没有找到,于是众弟子便搬到长增的房里居住。长增原有的那些经书,全被弟子中的清寻供奉整理后搬走。从此,虽然又过了数十年之久,而长增却始终音信杳然。

后来,当清寻供奉到了六十来岁,有一个藤原知章做了伊豫的国守,即将离京赴任,由于偶然的机缘得识清寻供奉,于是聘为祷师并偕往任所。清寻供奉来到伊豫后,国守特为他新建了一所房舍,以为修道祈祷之用。国守对清寻敬如上宾,特派当地人守护侍奉,并着专人服侍茶饭,国守既然如此皈依清寻,当地人对清寻就更加崇敬万分了。清寻住房附近,连苍蝇都不许飞过,如何能许闲人逗留,住房的走廊上,摆满了人们送来的鲜果和蔬菜。

有一天,从用木条钉成的院墙外面走进来一个老和尚。这个老和尚头戴一顶漆黑的斗笠,边沿已经破烂,披着一件长达腰间的破蓑衣,里面套着两件不知穿了多少年的破旧不堪的土布单衫。这位老和尚一只脚上穿着草鞋,手里拄着一根竹杖径直走来,眼看就要走到清寻的房中,当地的值班护卫发现后,一面嚷着“那个‘挨门乞丐’走到法师的房前去了”,一面向外轰赶。清寻打算看看他们轰赶的究竟是何等样人,便推开拉门伸出头去观望,只见来了一个奇异的丐僧,丐僧走到清寻跟前,摘下斗笠,露出脸庞。原来就是在山中茅厕里失踪的师父长增供奉。

清寻认出师父的面貌,慌张地走出来跪在地上。这时,当地人都来轰赶,有人还拿着木棒赶来,他们见清寻走出房来跪在地上,有的慌忙站定,有的转身跑去,吵嚷着说:“这个‘挨门乞丐’到了法师的门前,我们正想跑过去把他赶走,法师一见乞丐,却慌张地走出来跪在地上了。”于是吵成一团。长增见清寻走出屋来连忙说声:“快上去!”二人一同登上台阶。长增脱下蓑衣,把斗笠放在走廊上,然后走进拉门里去。清寻也跟着走进屋来跪伏在长增的面前,放声痛哭,长增也流泪不止。过了许久,清寻问道:“师父怎么落得这般光景了?”长增说:“我那天在山上的茅厕里,心中静静思想人世的无常,不如抛弃这种人世,专去祈求后世,又觉得只有舍弃身子,去到佛法流传不广的地方,挨门乞食以维生命,这样一心一意地唱念佛号,才能往生极乐世界。想到这里,我便立刻从厕中跑下山去,也没有回房,只穿着一双平底木屐。当天到了山崎,乘便船去伊豫,到了伊豫国以后,就在伊豫、赞岐两国乞食过活,一直到现在。当地人只知道我是个连心经都不懂的和尚。我每天只在人家的门口乞讨一次,所以他们给我起了个名号,叫‘挨门乞丐’。现在我同你一见面,就会被众人知道了。被人知道以后,就该不许我讨饭了,所以我曾踌躇再三,本想不来见你,但怀念过去,忍不住前来会你,因此我离开这里以后,还得到别人不认识我的地方去。”长增说罢,往外就走,清寻赶忙上前挽留,说:“师父今晚就留在这里罢。”这时长增只说了句“闲言少叙”,便出门走去。后来,清寻一打听,他果然离开当地,不知去向了。

后来,藤原国守任期届满,返回京城。过了三年多的光景,“挨门乞丐”又重新来到伊豫国,这次,当地人见了都说“‘挨门乞丐’来了”,尊敬备至。过不多久,这位“挨门乞丐”去到当地的一座古庙后边的树林里,面西端坐,双手合掌,仿佛熟睡一般地死去。当地人发现后,非常感动,为他做了各样的佛事。这个消息还传到了赞岐、阿波、土佐等国,都为这位“挨门乞丐”修持佛事,一连继续了五六年之久。

这些地方本来连任何微小的功德也不修积,由于丐僧之死竟修下了如此广大的功德。因此人们感动称赞地说:“丐僧是佛陀的化身,特来劝化这些地方的众生的。”

第十六篇

比睿山千观内供往生极乐

古时,比睿山××××有一内廷供奉,名叫千观,俗姓橘氏。母亲起初缺乏子嗣,心中暗自虔诚祷告,祈求观音菩萨赏赐一子。一日,她梦见自己摘到一朵莲花,不久便怀了孕,生下千观。后来,这个孩子渐渐长大成人,登上比睿山出了家,并取名千观。千观拜××××为师后,兼习显密二教的法文,他心灵智广,对显密二道皆能通晓。一生除了饮食和如厕时间以外,无时不在披阅经文。

千观还写了二千余行的阿弥陀经的“和赞” [5] 。不论京城或乡间的老少贵贱僧侣,见了这段“和赞”欣然乐诵,经常读唱玩味,因而都与极乐净土结成了佛缘。千观原本是个慈悲心重的人,他不仅劝化世人,对牲畜也寄予无限的怜悯。

千观为诫勉诸僧,写出八项誓文,作为僧侣遵守的戒律,又发下十项心愿,利益众生。后来,千观梦见一位仙人告诉他说:“你的道心这样深厚,岂能久离极乐的莲台,你有无量的善根,必能等待弥勒降世的日子。”千观从梦中醒来,感动得哭起来。

代理中纳言藤原敦忠卿的长女,和千观有多年的师檀 [6] 之谊,对僧师无限尊崇。有一次,她对千观说:“师父死后,一定要把转生的地方指示给我。”千观听后,过了许多年,临终时,他手里紧握着亲笔写下的誓文,嘴里唱着佛号,溘然长逝。千观死后,原藤的长女梦见千观坐着莲花船,嘴里念诵着早年自作的弥陀“和赞”,往西方驶去。女子看到这里从梦中醒来。醒后,她想起以前曾请师父指示生地的誓约,才知道这是师父托梦相告,感到喜庆可敬,不禁流下泪来。

第十七篇

法广寺僧人平珍往生极乐

古时,有一座法广寺,寺内住着一位僧人名叫平珍。平珍自幼喜好修道,经常往来于山林之间,凡是有灵验的圣地,无所不至。

平珍如此修行,不知度过多少岁月,到了晚年,他修盖了一座寺院作为自己安身之处。他在寺院中,又另建了一座显示极乐净土形象的小佛堂。平珍经常在里面恭敬礼拜,他心中暗自祷告,一心祈求依仗这种功德使自己在临终时,面貌不致脱相,往生极乐世界。

平珍临终前,劝众弟子唱念佛号,以修三昧。当时,他把一个弟子唤至身边对他说:“我现在已然听见天空中奏起音乐,离我很近,这一定是弥陀如来佛派人接引我的先兆。”平珍说罢,将净衣穿上,面西端坐,双手合十,口中唱念着佛号便溘然长逝。

众弟子见师父死去,痛哭流涕,哀伤不已,因此越发地努力唱念佛号。听说此事的人,无不称赞高贵可敬。

第十八篇

如意寺僧人增佑往生极乐

古时,播磨国贺古郡蜂目乡,有一个僧人名叫增佑。增佑自幼出家,离开故乡后进入京城。从此,居住在如意寺里,修行佛道,他除了念佛诵经以外,别无他事。

且说,天延四年正月间,增佑身上生一小疮,不思饮食。当时,增佑身旁有一个人梦见在如意寺的西边有一口井,井的附近停着三辆车。这人看见车辆就打听说:“这是做什么用的车?”跟车的人回答说:“此车是为了迎接增佑圣僧的。”这人听罢由梦中醒来。后来过了不久,这人又梦见上次梦中所见的车辆,上次停在井台下面,如今却来到了增佑圣僧的房前。这人梦醒后,将此事告诉了增佑圣僧。不久,到了当月的月底,增佑把弟子唤至身边吩咐说:“我死期将至,赶紧给我预备后事。”弟子听了不禁惊异起来,这时,众寺僧也听说了这件事,一齐来到增佑的房中。那些有智慧的高僧,互相谈论经典义理,讲述人世无常,使增佑倾听,增佑听罢,更加发起了道心。

后来,增佑到了临终的时候,他的一个弟子在离寺院一里多远的地方,掘了一个大坑,准备在那里安葬增佑,然而增佑却自己走来,下到坑里,唱念佛号,不久便死去。当时,从如意寺南面,传来了许多人念佛的声音。众寺僧听见经声,甚为惊奇,就前去寻找,结果并没有念佛的人。及至向人打听时,都说并无其事。然而,这种念佛的声音却正是在增佑死时传过来的。

由此看来,这一定是菩萨化身所为。众寺僧都深受感动。

第十九篇

陆奥国小松寺僧人玄海往生极乐

古时,陆奥国新田郡,有一座小松寺,寺内住着一个僧人名叫玄海。起初,玄海携带妻子度日,后来他离开妻子,抛弃尘世,住到这座庙里。玄海一心向佛,昼则读诵一卷法华经,夜则朗读七遍大佛顶真言,把这当作日常必修的功课,从不间断。

有一次,玄海梦见自己左右两腋下面,突然长了两只翅膀,向西飞去。玄海飞过了成千上万个国度,来到一个微妙世界,遍地是七宝。玄海落地后再看自己,原来左翅是大佛顶真言,右翅是第八卷法华经。这个世界有珍奇的宝树和各式各样的楼台殿阁,玄海正在游览时,忽然出现一位圣僧向玄海问道:“你知道你如今来到什么地方了吗?”玄海回答说:“不知道。”圣僧对他说:“这是极乐世界的一隅,你现在快回家乡,三年以后,一定前去迎你。”玄海听后,又和方才一样地飞回原地去了。原来玄海入梦以后,他的弟子和道童以为师父已死,大家正在悲泣。玄海苏醒后,把梦中的情景对众弟子说了一遍,弟子听后极为感动。从此,玄海更加发起了道心,一面读诵法华经,一面念诵大佛顶真言,结果在三年后死去。

看见和听说此事的人,感动地说:“他既是在梦中指示的日期应验死去,无疑是往生极乐净土去了。”

第二十篇

信浓国如法寺僧人采莲往生极乐

古时,信浓国高井郡中津村,有座寺院叫作如法寺,寺内有一位新出家的僧人名叫采莲。采莲虽然携带妻子度日,而他在一生中,却不分日夜地读诵阿弥陀经,唱念弥陀佛号,从无懈怠。采莲膝下有子女二人。

一天,采莲将他的子女唤至身边,对他们说:“我明晨就要往生极乐世界去了,你们赶快给我洗净衣服,我还想沐浴净身。”子女听罢,立即为他准备了净衣。

这时,天色已晚,采莲脱下身上的旧衣,沐浴净身后换上洁净衣服然后独自进入佛堂,并吩咐子女说:“等到明午,方可打开堂门,在这以前千万不可开门。”子女听后,涕哭不已,彻夜不眠地守在佛堂左右倾听,天将破晓时,从佛堂里传出美妙悦耳的乐声。他们听到乐声非常惊异,心想这可能是在做梦。不觉天已大亮,一到午时,他们打开堂门一看,采莲已然不知去向,而他手里所持的阿弥陀经也不见了。这时,子女愈觉惊奇,忙乱地到处寻找,也是杳无下落,只好作罢。众乡邻听说这事都来询问,子女告知音乐声的事情,众人听了感动得流下泪来,都说采莲已经飞升去了。从此事看来,往生极乐本来不算稀有的事情,但都留下肉体,显示升天的预兆。也许有人以为采莲可能逃到灵验的山寺中去了。然而,他的子女却未离开佛堂的附近,而佛堂的屋门从内紧闭并未开启,况且自始至终也不曾有过丝毫的响动。虽然肉体飞升是不可能的事,但从拂晓时的乐声看来,无疑是往生极乐世界去了。人们怀疑采莲的肉体可能被土地之类的神灵取走,埋葬于清静的地方。

第二十一篇

大日寺僧人广道往生极乐

古时,大日寺里有一僧人名叫广道,广道俗姓橘氏,数十年间,专心祈求往生极乐,对世事不闻不问。大日寺的附近住着一个老妪,家极贫,生有二子,全都出家在比睿山为僧,兄名禅静,弟名延睿。老妪孤身寡居,一天身染重病,缠绵多日后终于死去。老妪的二僧子非常悲伤,昼则读诵法华经,夜则唱念弥陀佛号,虔诚祈求母亲往生极乐。

正在这时,广道僧人做了一梦,他在梦中听到从极乐寺和贞观寺的中间传来乐声。广道听了深为惊异,心想这到底是什么音乐,及至走去一看,那里有三辆镶饰着珍宝的车子,许许多多的僧人手捧香炉围在宝车的四周,来到死去的老妪家中,请老妪出来,给她穿上天衣,戴上宝冠,然后请她乘上这辆宝车。宝车临行之际,有人对老妪的两个儿子说:“由于你们虔诚地为母亲读诵法华经,唱念弥陀佛号,祈求母亲往生极乐世界,我们特来接引。”然后又对广道说:“看你的样子很快就要往生极乐了。”说罢,簇拥着宝车向西而去。广道梦醒后,亲往死者家中,唤出老妪的两个儿子,将梦中的情景告诉他们。他们一听,感动得流下眼泪。过不多久,广道也死去了,他死的那天乐声响彻天空。

道俗男女听到了乐声,知道这是广道升天的预兆,倾听乐声后,有许多人发起了道心。

第二十二篇

云林院创始菩提讲会 [7] 的圣僧往生极乐

古时,有一座寺院叫云林院,院里有一位创始菩提讲会的圣僧。他原是镇西的人氏,是一个极恶的大盗,曾被捕入狱七次。当他第七次被捕时,众检非违使会集一处,议论此事,都说:“一个人被监禁过一次,已经不是好事了,而这个强盗被捕入狱竟达七次之多,实在少见,他简直是在和朝廷作对,真是罪大恶极,这次一定把他的脚剁下来!”决定后,将他带到河滩上马上就要动手剁断大盗的双脚。当时,世上有一位名叫××××的相士,善观人的形象,断出善恶吉凶,一向是言必有中,屡试不爽。

这天,相士正从要剁掉大盗双脚的地方路过,看见那里围着一群人,便进前观看,知道是正要动手行刑。相士看了看盗人的面貌,便对掌刑人说:“看在我的份上饶了这个人吧,千万不可剁掉他的脚!”掌刑人说:“这是一个罪大恶极的强盗,已被监禁过七次了,而且这次剁他的脚是由众检非违使一致议决的。”相士说:“这人长着一副往生极乐之相,所以说千万不可剁他的双足。”掌刑人听了便说:“你这个相士真没有来由,像这种恶人,怎么会往生极乐,简直是胡说!”说罢,不由分说就要动手,这时,相士往那双将被剁掉的脚上一坐,说:“你可以剁掉我的脚,我来替他,我如坐视绝对可以升天之人被剁去双脚而不救,也是难逃罪责的。”说罢放声号叫起来,这时掌刑的人们也都失掉了主张,因而去到检非违使那里,如此这般地禀报一番。众检非违使商议后,认为既然是一位高明不凡的相士所言,如果断然拒绝,也多有不便,就转报了检非违使署的长官××××,长官吩咐说:“那就放免了他,把他赶走算了。”于是免去刑罚,将他驱逐出境。后来这个大盗发起了深厚的道心,立即削发出家做了僧人,从此不分日夜唱念弥陀佛号,虔诚祈求往生极乐世界。当时他住在云林院中,创始了菩提讲会,他在临终时,果如相士所说,非常高贵动人地死去。众人都交口称赞说:“他虽然做了多年的坏事,只因能悔恶向善,所以才往生极乐去了!”

由此看来,往生极乐的人,必有往生极乐之相,只是缺少高明的相士,所以才相看不出,这个大盗只不过被人相出而已。这人创始的菩提讲会,至今犹在,这是高贵的事。

第二十三篇

丹后国创始迎讲会 [8] 的圣僧往生极乐

古时,丹后国有一位圣僧。世上虽然也有许多人想要往生极乐,但都不像这位圣僧那样强求,他到腊月三十这天,预先写好笺帖一张,上写着“今天务必请你前来”的字样,交给一个道童,并叮咛说:“明天早晨,在我起来参禅修行以前,你要拿着这张笺帖来叩我的房门,我一问谁在叩门呀,你就说你是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使者,前来投送法旨的。”僧人吩咐已毕,便自睡去。天将破晓,童子便遵照僧人的吩咐,并去叩打柴门,圣僧心里明白,就问:“谁在叩门?”这时就听外面说:“我是极乐的阿弥陀佛派来的使者,前来投送法旨。”圣僧流着眼泪匐匍而出,先问了一声“有什么贵干吗?”然后恭敬地接过笺帖观看,跪在地上痛哭流涕。

圣僧这种做法,年年如是,日子久了,充当天使的道童也习以为常,做得非常熟练。后来,有一位名叫大江清定的人,做了当地的国守,他对圣僧非常崇信。一天,圣僧趁着国守没有外出,到府中求见,对国守说:“我有心在这里创办一个迎讲会,可是我的力量单薄,难以办成,不知您是否肯鼎力相助?”

国守听了就说“这有何难”,接着便在当地指派专人协助,由京城找来舞师和乐师。圣僧见国守这样尽心操办此事,心中非常高兴,他对国守说:“我在迎讲会开启的时候,极乐世界就能来接引我,我的寿命快尽啦!”尽管圣僧这样说,国守心里却想未必如此。到了迎讲会开启的这天,美妙的仪式开始进行了,圣僧在香炉中焚起香来,随后便坐到地上,这时,就见阿弥陀佛徐步而来,手捧紫金台托的观音菩萨、撑着宝盖的势至菩萨、身前挂着一面鸡娄鼓的乐天菩萨,奏着美妙悦耳的音乐,跟在佛祖的身后走来。这时,只见圣僧一面流着眼泪,一面虔诚地默祷,直到观音将紫金台托递到眼前,圣僧也一动不动,众人见圣僧默祷得这样专注不禁肃然起敬,谁知圣僧竟在这时气绝身亡了。当时,音乐喧嚷,谁也没有留意到圣僧业已死去。后来,到了佛祖该回转天界的时候,众人以为圣僧必有一番言语,但等到归时已过,却不见圣僧起身讲话,众人不禁惊异起来。这时,他的弟子走近圣僧的身边拉了一把,原来他的尸体已经僵直拖拉不动了。这时人们才知道圣僧已死,一时骚动起来,泪流不止地说圣僧往生极乐了。众人称赞说:“他近日来确实是身无微恙,如今看见佛陀,便认定是前来接引自己,终于身故,无疑是往生极乐去了。”

况且,这就是他在多日以前祈求的,但愿能在此时寿终,而今果然如愿以偿了,诚然是件既奇异而又令人感动的事。

第二十四篇

镇西举办千日讲会 [9] 的圣僧往生极乐

古时,镇西的筑前国有座观世音寺,极乐寺就在这座庙的旁边。极乐寺中有一位劝人举办千日讲会的圣僧。当讲会即将开启的时候,这位圣僧逢人便说:“我将在讲会最末的一天死去。”听说此事的人都不相信,反而把他嘲笑了一番。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千日讲会离闭会只剩下六天了。这时,听圣僧说过他将在讲会最末的一天就要死去的人们,都嘲弄地说:“圣僧活在人世只有六天了!”在这样议论中讲会就仅仅剩下两天了,大家又嘲笑说:“圣僧活在人世,只有今天和明天了,我们好好看着他吧,真叫人依依难舍。”正在这时,圣僧突然得病了,但是瞧见和听到圣僧得病的人最初都还议论纷纷地说,他是故弄玄虚,有意装出不舒服的模样。当时,有些人议论说:“圣僧如果真在讲会闭幕的那天死去,那太可贵了。”那些嘲笑圣僧装病的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纷纷前来观望圣僧,态度轻浮,嘈杂不堪。后来,到了讲会的最末一天,无数的道俗男女到来,圣僧说:“看样子我不能在这座佛堂里死了。”他命人将自己背到河滩上去,临行时,嘱告法会的讲师说:“我虽然应该看着讲会结束,但这里聚集了这么多的人,吵得我心烦意乱,所以我要到清静的地方去了。这次讲会你务必尽力修持。我在讲会收结的时候,必然死去。”圣僧离去后,讲会又开始了,讲师悲哀地说:“圣僧预先知道今天就是他的末日,真可贵啊!”正在这时,圣僧差遣弟子来问:“讲会可曾闭幕?”“马上就完。”弟子听罢转去,过不多时,又来了一位弟子说:“叫你赶快举行‘六种回向’ [10] 。”于是讲师遵照他的吩咐做了“六种回向”。就在这时,圣僧手捧一只燃着香火的香炉,和弟子一同唱念弥陀佛号,随后便面西而逝。圣僧逝世时有许多人在场观看都感动得落下眼泪,对圣僧无限尊崇。这时,又来了一位法师,从当天起再次举办千日讲会,他并说:“我也要照以前那位圣僧一样,死在讲会的最末一天。”后来,这个僧人果然和以前那位圣僧同样在讲会结束的那天死去了。众人交口称赞说:“后来这位圣僧,原是从能登国来的,这事太难能可贵了。”这时,又来了一位尼僧,以当日起续办千日讲会。她也说:“我也要和以前的圣僧一样,在讲会的最末一天死去。”至于她是否和以前那两圣僧一样,也死在讲会的最末一天,至今还无传闻。

由此看来,如果这位尼僧也和前两个僧人一样,死于讲会的最末一天,那时恐怕人人都来继续举办这个千日讲会了。这件事由于事出离奇,因而流传很广。

第二十五篇

摄津国树上人往生极乐

古时,摄津国半岛郡,有一瀑布名叫箕面泷,瀑布下面长着一株高大的松树,一位修道的僧人就寄宿在松树底下。这天正是八月十五的夜晚,月色极为明朗,在晴明寂静的天空里,突然传来美妙悦耳的乐声,另外还有摇橹的声音。

这时就听松树上有人说话:“是来迎接我的吗?”空中回答道:“今晚是为了迎接别人,要到别的地方去,你么,明年今夜一定前来迎接。”说罢,就寂然无声了。

不久,乐声也渐渐离远了。这时宿在树下的修道僧人方才知道树上原来有人。于是僧人向树上问道:“在树上的是哪位啊?”树上回答说:“这是四十八大愿 [11] 普度众生的木筏的声音。”树下僧人听了此话记在心中,没有声张,翌年八月十五日晚上,僧人悄悄来到这棵松树下面等候。夜深之后,果然和去年一样:空中响起美妙的乐声,把树上人迎接去了,僧人听到此事便对人言讲,辗转相传,因而后来传闻于世。

第二十六篇

播磨国贺古驿僧人教信往生极乐

古时,摄津国半岛郡,有座胜尾寺,寺中住着一位圣僧,法号胜如。胜如道心深厚,他独自盖了一座茅庵以为“坐关”修行之用。十余年间,为了六道的众生,一直做“无言修行” [12] ,虔诚备至。他连弟子、道童都很少接见,更不必说和外人见面了。

一天,夜静更深,有人来叩打柴门,胜如虽然听见叩门声音,由于自己正在做“无言修行”,不能动问,就咳嗽了一声示意对方,只听叩门人说道:“我是住在播磨国贺古郡贺古驿北面的沙弥教信,多年来我一直唱念弥陀佛号,祈求往生极乐,今天我已经往生极乐去了,圣僧在某年某月某日,也必能得到极乐接引,我为此事特意前来相告。”说罢,转身而去。

胜如听了非常惊奇,翌日清晨,突然停止“无言修行”,将一个名叫胜鉴的弟子唤到身边说:“昨夜有人来告,说我将在某年某月某日往生极乐,你可到播磨国贺古郡贺古驿一带打听,是否有一个名叫教信的僧人,快去快回。”胜鉴领了师父之命前往播磨寻访,结果在贺古驿以北找到一座小庵,庵前有一个死人,野狗和乌鸦聚集在尸体上争食,庵里有一个老妪和一个童子正在痛哭,看样子非常伤心。胜鉴瞧见这般光景便走到庵前,站在门口打听说:“这是谁?你们为什么痛哭?”老妪回答说:“那个死人是我的老伴,名叫沙弥教信,他这一辈子,总是唱念弥陀佛号,不分昼夜,不分寤寐,从来也没有懈怠过,因此众乡邻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阿弥陀丸’,但是他在昨夜已然死去了,像我这样一个老婆子一旦离了老伴,怎能不悲痛呢,这个童子就是教信的儿子。”胜鉴听了转身返回,他将此事详细地禀告胜如圣僧。圣僧听了感动得流下眼泪,立刻跑到教信家里边哭边唱念佛号。胜如返回自己的茅庵后,更加坚定信心,日夜不停地唱念佛号,从不懈怠。

后来,教信相告的日期到了,胜如果然如时而逝,临终的模样,非常高贵动人。听说这事的人,都知道他一定往生极乐世界去了,无不感到高贵可敬。这位教信虽然娶妻生子,因为多年唱念佛号竟然往生极乐。由此可知,往生极乐全是依仗念佛的力量。

第二十七篇

北山屠户往生极乐

古时,比睿山西塔院有一位延昌僧正。当延昌出家不久云游修行时,曾独自进入京城的北山背后。当他走到大原山西北方的深山时,起初以为会有人家,但当时却没有找到,随后发现西方山谷里隐隐约约有一缕炊烟升起,延昌心想那里一定有人,就兴高采烈地快步走上前去,走到跟前一看,原是一所小房。他近前招呼了一声,但见里面走出来一个妇人。妇人瞧见僧人便问道:“您是什么人?”僧人答道:“我是修道的僧人,入山迷失路途,今夜特来求宿。”说罢便被引入房中。僧人进房后,见地下堆有柴垛,便在这个柴垛上坐下来。过了一会,从外面走进来一人,僧人举目一望,原来是一位年迈的法师,法师背着一捆东西,进门后掼在地上便走进里屋去了。这时,方才那位妇人又走了出来,把那捆东西解开,用刀切成小块,放入锅中烹煮,气味极为腥臭。煮熟后,从锅里取出来,这位法师和妇人随切随吃。后来,又在小锅里装满了水,锅底下填进三根大木头,点起火来。看样子这个妇人是法师的妻子,夫妻二人双双睡下。原来他们吃的东西就是牲畜之肉。

僧人发现自己来到这样一个卑贱的屠户家中,不禁害怕起来,吓得蜷伏一处,只待天明。时过午夜,就听法师起来了,用预先烧好的开水从头到脚沐浴了一番,随即换上另外一件袍子,走出房去。僧人觉得奇怪,就悄悄地跟在法师身后,看他究竟到什么地方,原来房后有一个小庵,法师走了进去。这时僧人站在庵外偷听,法师进庵后打火点着了佛前的灯,并焚起了檀香,坐在佛像前面,唱念起弥陀佛号来。僧人听到念佛声音,心想我原以为他是一个卑贱的人,现在却这样虔诚修道,简直太令人起敬了。天亮后,僧人正要离去,这时,法师修行已毕走出庵来,僧人迎上前去说:“我本以为你是一个下贱的人,而你却竟能这样修行,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法师回答说:“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下人,这个妇人是我的老伴。因为没有吃食,才把卖剩下的牲畜肉拿回来吃,就此苟延残喘。不过,多少年来,我除了念佛以外,并没有做其他的修行,等到我死的时候,一定前去奉告,我死之后请禅师在这里修盖一座寺庙,今天我就把这个地方让给你。”二人约誓已毕,这位修道的僧人便离开那里,又到其他许多地方云游修行,最后才返回比睿山西塔院去。

后来,不知过了多少年,这位修道的僧人成了德隆望重的高僧,他把和屠户相订的约誓早已忘却了。三月月底的一天,这位僧人在西塔院的僧房里做了一梦,梦见从西方的天空中传来美妙悦耳的音乐,乐声渐渐来在房前,随即听到有人在叩门,僧人问道:“谁在叩门?”外面回答道:“我是早年在北山和你订过约誓的乞食僧,如今离开了人世,已经要被迎往极乐世界去了,因为我们过去有过约誓,今天特来相告。”说罢,音乐声渐渐西去,僧人正要急忙起来出外相见时,却从梦中惊醒过来。

僧人心中非常惊异,天亮后唤来一个弟子告以去北山的道路,派他去看究竟,弟子来到北山,只见一位妇人在那里痛哭,她说:“我的丈夫在昨天夜里高贵地念着佛号死去了。”弟子听罢回寺具实禀告师父,师父听了感动得落泪不止。后来,延昌僧正将此事奏闻村上天皇,在那里修建了一座庙宇,取名补陀落寺。

听说此事的人,都知道食物与往生极乐无碍,只要诚心念佛便能生往净土。这位延昌僧正,后来更加努力唱念佛号,修积善根,结果也往生极乐去了。

第二十八篇

镇西的屠户往生极乐

古时,有一修行佛道的僧人,他经常往各地朝拜有灵验的圣地,足迹遍及日本六十余国。有一次,他走过镇西路经各国,偶然在山中迷失路途,竟自走到一个杳无人烟的地方。他焦急地想要找到一个村庄,但走了多日却未能走出山去。

后来,僧人偶然发现山中有一座茅庵,不禁喜出望外,就走进庵前,自称是前来借宿的,这时,从庵内走出一个妇人说:“这里不留宿别人。”僧人说:“我云游修行,在山中迷失路途,已经走得筋疲力尽,如今幸而来到这里,无论如何请您留我住下。”妇人说:“那么今晚只留你一宿。”僧人高兴地走进了茅庵。那妇人取出洁净的草席草垫,铺设床位,让僧人坐下,另外还替他准备了一些素食,僧人尽皆吃光。

入夜以后,有人掮着一件东西走了进来,这人进得庵来便将身上的东西放在地上。僧人定睛一看,原是一个法师。只见他的头发已有三四寸长,身穿一件破布道袍,那副肮脏可怕的模样,简直令人不敢靠近。这人瞧见僧人便问妇人说:“这是什么人?”妇人答道:“他是修道的僧人,因迷失路途,请求今夜在这里借住一宿。”法师说:“五六年间,也不曾来过这样的人了,真是意想不到的事情!”说罢,吃起他掮来的东西,僧人一看原来是一些牲畜肉。僧人心想:我万没料到来到这样一个地方,怎么竟然跑到屠户家里来了!但天色已晚,没有可去的地方,只好暂且忍耐下来。这间狭窄的庵室,充满了腥臭气味,极为难闻。

僧人没有睡意,听见丑时左右,这位法师就起身沐浴,随即穿上另外一件袍子,出门向庵后走去,僧人想知道他究竟干些什么,便悄悄地跟着前去偷听。原来在庵后有一间持佛堂,法师走进佛堂,打火将佛前的灯点着,接着焚起檀香,这位法师先修行法华经的忏悔之法,然后读诵一卷法华经文,读罢经文叩拜了一番,又唱起弥陀佛号,经声高贵无比。

天亮后,法师由佛堂走出来,正好碰见了僧人,他对僧人说:“弟子净尊愚痴不悟,今生虽得人身出家为僧,但竟无耻破戒,来世必将坠入恶道无疑,因此我今生也不追求荣华富贵。不过我想,祈求佛道单凭严守清规戒律,修戒身、口、意三业,并不能符合佛尊的教旨,现世的肉身既需衣食,就势必作孽,如果倚仗施主的布施,而布施的恩德也难以答报,所以人生在世,无一不是罪孽。基于这种原因,净尊寻求世人嫌恶的食物,借以维持生命,祈求佛道。我指的就是牛马肉。你因前世有缘,如今才能来到这里,我非常高兴,才把心里的话讲给你听。净尊再过几年之后,将在某年某月某日离开人世往生极乐,你如愿意和我结了佛缘,就请那天前来。”僧人听了,才知道他确是一位高贵的圣僧,而不是什么下贱的乞丐。因此反复叮咛,订下誓约,然后才离开那里,奔向村庄。

时经多年,到了相约的日期,僧人为了探明究竟,又前往该地,净尊一见僧人来到,喜出望外,对僧人说:“净尊今夜就要舍弃此身往生极乐,我已经禁绝肉食三四个月了。”说罢,剃头沐浴,换上净衣。上次来时所见的妇人,也已经变成了尼僧。不一会,天色昏黑,僧人在原来那座茅庵中看见净尊和尼僧一同走进了佛堂,随后便听到他们唱念起佛号来。这二人整整唱念了一夜,当东方破晓时候,茅庵里光明闪耀,僧人正感到诧异之间,又响起了美妙的音乐,随后乐声渐渐西去,这时,庵里异香满室,芬芳扑鼻。不一会,天光大亮,僧人走进佛堂观看,原来净尊和尼僧二人已然面朝西方合掌端坐死去。僧人一见不禁落泪,哭着向二人礼拜。从此,僧人不再离去就留住在这座茅庵里,修行佛道。当时镇西人,听说此事,全都前往结缘,然后返回原地。后来,该地的情况到底如何则不得而知。曾经去过那里的镇西人,都称道这是一件罕见之事,人人议论,辗转相传,因而传闻于世。

第二十九篇

加贺国僧人寻寂往生极乐

古时,比睿山×××有一位僧人名叫摄圆。有一次,因事前往北陆道 [13] ,行至加贺国××郡,时已黄昏,因而便到一户人家投宿。这家的主妇,特别富有善心,对前来借宿的摄圆崇敬非常,并准备饭食款待备至。

入夜以后,这家的主人从外面归来,摄圆一看是位僧人,僧人瞧见投宿的摄圆,非常欢喜。从这位主人的言谈里摄圆听出他是携妻度日的人,但看他待人接物、举止言谈,却是颇具道心。午夜将过,摄圆就听见主人起身的声音,只见他沐浴净身,换上一件净衣,走进了持佛堂。主人走进佛堂,手捻念珠,朝着佛像叩拜,叩拜毕便读诵法华经文。主人念完一卷后,开始修持忏悔之法,接着又唱念弥陀佛号,修行毕才从持佛堂走了出来。

这时,天色已亮,主人来到摄圆身边,对他说:“弟子寻寂,多年来一直读诵法华经,唱念弥陀佛号,祈求佛道,只因尘世难舍,仍然这样携妻度日。不过我自知残年无几,便虔诚祈求早成菩提,明日就是我寿命终尽之时,如今幸而有你来此,就请在这里暂住一时,等我入灭。”摄圆听罢,虽然认为主人的言语不可凭信,但终于应允留住下来。从当天起,摄圆和主人寻寂便一同开始修持六时忏悔之法,一连修了三七二十一天。这天,寻寂对摄圆说:“我今夜就要往生极乐去了。”说罢沐浴更衣,走进了持佛堂。只见寻寂手捧香炉,读完法华经又唱念佛号,面西端坐溘然长逝。摄圆一见此情景流下泪来,哭着礼拜,无限感动。这时,寻寂的一个乡邻哭着告诉摄圆说,他梦见在寻寂的屋顶上面,有紫色祥云缭绕,天空中还响起美妙悦耳的乐声,只见寻寂坐在莲花托上,腾空飞去。后来,摄圆返回本山,以此遍告众人,听说此事的人,无不交口称赞。

寻寂临终果然是身无疾病,他能预知死期,事前告诉摄圆,在二人共同修积善根后入灭,而且还有乡邻的梦境,由此看来无疑是往生极乐去了。听说此事的人,无不发起道心,祈求往生极乐。

第三十篇

美浓国僧人采延往生极乐

古时,比睿山的无动寺里有一位圣僧。他自幼登山出家,跟随师父学习显密教法,俱能心领神会,而且道心深厚,常怀顾虑来生之心。

有一次,圣僧因事前去美浓国,天晚了便到路旁的一个人家借宿。这家的主人虽是出家人的模样,实际上却不是僧人。他的头发足有两寸多长,穿着俗人日常穿用的小褂和裙裤。不仅如此,他还以渔猎为业,吃飞禽和鱼类之肉。圣僧见后深悔自己不该投宿在这种人家,但深更半夜无处可走,只好等待天明。时过午夜,就见这家主人起身沐浴,换上一件净衣,走出了后屋门。圣僧想知道他究竟去往何处,便悄悄地尾随窥视,原来后面有一小屋,是持佛堂。这人走进佛堂打火点灯,焚起檀香,手捻念珠朝着佛像礼拜,先作忏悔之法,后读法华经文。一卷法华经读完早已天亮,这时他又唱念起弥陀佛号。圣僧听罢,惊奇地回到屋里。这家主人在巳时走出佛堂,来到圣僧面前忏悔道:“弟子采延因前世的罪孽,竟以杀生为业,为免坠恶道,所以我专心诚意读诵法华经,唱念弥陀佛号,祈求往生极乐。因此,在某年某月某日,我必将往生极乐,圣僧今天能投宿我家,定有深厚的佛缘,我希望你能在那天前来结缘。”圣僧听了采延的话,很难凭信,心想:他虽然读诵法华经,唱念佛号,可以修积无限的功德,但是,他捕鱼杀鸟,罪孽深重,既然造下了这么大的罪孽,怎能突然往生极乐呢,看来只不过是说说罢了。圣僧这样想着回到了无动寺。

后来,过了许多年,圣僧把在美浓国同采延相约之事,完全忘却。一天,圣僧梦见东方天空升起了一片紫色祥云,向圣僧的住房飞来,同时从空中还传来了乐声。就听云中有人讲话,对圣僧说:“沙弥采延今日被接往极乐世界去了。因早年曾同你有过约誓,如今不忘结缘,特来相告。”圣僧惊醒后,感动得流下眼泪,哭着礼拜。后来,听圣僧叙说此事的人,也无不深深感到动人可贵。

这事发生在承平年间,后来听人传说,采延死时果然和圣僧做梦的时日相符,丝毫不爽。

第三十一篇

比睿山入道僧人真觉往生极乐

古时,有一位入道僧人名叫真觉,原是中纳言藤原敦忠卿的四子。真觉出家以前俗名××××,身为右兵卫次官,康保四年××间,突然发起向道之心,随即登山出家,拜××××为师,学习真言密法,这年才××岁。他学会两界和阿弥陀道法后,每日三时坚持修行此法,一生从无间断。入道僧原本心地良善,远离邪见放逸,何况在他深深发起道心以后,那种慈悲忍辱之心,更是举世无双了。

年复一年,入道僧终于到了临终的时候,虽然有些微恙,但毫不觉痛楚。

一天,入道僧对同道僧人说:“这里飞来了一只长尾白鸟,啼声婉转,仿佛说‘去呀,去呀!’啼后立即向西飞去。”后来,入道僧又说:“我一合眼,眼前就隐约呈现出极乐世界的庄严景象。”到了入灭的那一天,入道僧发誓说:“我这十二年修积的善根,今天完全要回极乐去了。”说罢,立即入灭。当晚,有三个人梦见许多高僧乘坐龙船前来,将真觉入道僧请到船中,接引而去。三人醒后将梦中所见的情景遍告众人。

从这三人同时能得同一梦兆看来,人们知道真觉必定是往生极乐世界无疑了,听说此事的人,都感动得流泪。

第三十二篇

河内国入道僧寻佑往生极乐

河内国河内郡××乡,有一位入道僧人名叫寻佑。寻佑出家前,俗姓××××,后来深深发起向道之心,出家为僧,离开妻子移居和泉国的松尾山寺。从此,不分日夜,不论寤寐,总是唱念佛号,修炼佛性。他的心性还非常慈悲,乐善好施。

后来,寻佑入道年过五十,这年的正月初一,偶感不适,自称有些头痛。当天,从戌时到亥时,突然出现了一道大光,普照山内,当时虽是深夜,却连竹子树木的枝叶都被照得清清楚楚。看见的人都认为这是罕见之事,但谁也不知这究竟是什么缘故。

不久,寻佑入道终于高贵地入灭了。寻佑死后,这光也逐渐消失。山寺左近的人,不论贵贱、男女,听说此事都聚集到这座寺院来,人人感到无比的高贵。翌晨,村里的人们都相告语,说:“昨夜松尾山寺,突然出现了一道大的光,这到底是什么光,是不是山寺失火了?”当时有人说:“那是寻佑入道往生极乐世界的瑞相。”乡村里的人们听罢,都肃然起敬。

由此看来,有许多人原本不是什么道心坚固的圣僧,只是一个俗家,但在发起道心出家入道之后,因虔诚祈求往生极乐,结果便可如愿以偿。听到此事的人,应该诚心念佛,祈求往生极乐世界。

第三十三篇

源憩因病出家往生极乐

古时,有一人名叫源憩,是“内匠寮” [14] 总管源适的第七子。源憩自幼向往佛法,并知因果之道。不仅为人慈悲,而且读习文章也颇有心得。

源憩年二十余岁的时候,突然染病在身,达二十余日,因此他深深产生了厌世的念头,于是削发出了家。后来他因为非常顾虑来世,便一心唱念弥陀佛号,祈求往生极乐。

源憩有一个出家的兄长道号安法,也住在川原院中。一天源憩入道将安法唤至身边说:“我现在听到西方有美妙悦耳的乐声,你是否也同样听到了?”安法回答说:“没听到。”入道又问:“我看见这里还来了一只孔雀,正在我眼前飞舞,你是否也看见了?”安法回答说:“没看见。”说罢不久,入道面西端坐,双手合十而逝。安法一见流泪痛哭,伤感不已。别人听说此事,也无不深受感动。

源憩临终时,两耳既能听到美妙的乐声,双目又能瞧见孔雀飞舞,而且面西端坐合掌而死,由此可知,他是往生极乐无疑了。

第三十四篇

高阶良臣因病出家往生极乐

古时,圆融院天皇朝代,有一位宫内大臣名叫高阶良臣,此人非常多才,精通文学,远在青春少年的时候,便供职朝廷,后来官高爵显,自为得意。良臣年岁渐老,深信佛法,有意抛弃现世的名利,祈求来世往生极乐,于是不分昼夜,不论寤寐,除了读诵法华经文,便是唱念弥陀佛号。

天元三年的正月,良臣身染疾病,多日未愈,他在病中越发致力读诵经文,唱念佛号,从未懈怠。但是良臣的疾病,毫不见轻,直到七月,看看命在旦夕了。就在这时病势突然见轻,良臣的妻子家人都欢喜不尽。

后来良臣邀僧人到家,削发受戒为僧,又过了三日,良臣病体痊愈,把家中巨细事务,对妻子家人仔细嘱咐一遍,到第五天头上,竟突然逝世。当良臣逝世时,满室异香,并从天空中传来美妙悦耳的乐声。不仅如此,良臣逝世时正值盛暑,尸体理应腐臭,而他停灵多日,却丝毫没有腐臭的气味。

看见和听说此事的人,都交口称赞,说这是一桩奇事。

第三十五篇

入道僧高阶成顺往生极乐

古时,前一条院天皇朝代,筑前国守高阶成顺,乃是伊豫国前任国守明顺之子。成顺年方弱冠便被任为藏人,后来由于在式部省 [15] 供职的劳□,因而升任筑前国的国守。成顺心地善良,绝不谄谀,而且他自幼道心深厚,除了日夜读诵法华经以外,还奉读阿弥陀如来真言,诚心皈依佛法。

成顺离京前往筑前,到任以后,不论待人处事,总以慈悲为怀,体恤百姓,无微不至,因此国人无不心悦诚服。后来,成顺任职期满,回到京城,成顺道心大发,厌弃尘世,一心想要出家,于是向父母请求说:“我深厌人世,有意出家,不知能否见允?”成顺的父母闻听此事坚决不允,但成顺出家的意愿并未因此稍减,仍然向父母苦苦恳求。虽经父母强行制止,而成顺却依旧不问世事,只求后世成为菩提。后来,他终于削发为僧,受戒后取名乘莲。父母虽然伤感万分,但事已至此,也无可奈何。成顺出家后越发尽力修行佛道,坚持不懈,他将自己所住的房屋改为佛堂,里面供奉佛像,安放经书。又邀请天台、法相两宗的高僧,在佛堂里长年讲解法华经,每次讲经他都亲去恭听,从不缺席,并赞颂讲经的功德。

每次讲经会上,总是供奉一幅阿弥陀画像、一部法华经和一卷小阿弥陀经。讲经后,将法华经中的名句摘录下来,然后将语音清晰的僧人请至一处,齐声朗诵这些名句,共同赞颂佛祖。此外,在讲完法华经之后,还一定叫众僧一边读诵阿弥陀经一边环绕佛座“行道” [16] ,一心不乱地共修念佛三昧。

经过八年多的工夫,乘莲修积了无数可贵的善根,在这期间,每当讲经法会举行时,京城中的僧俗男女不论贵贱都来结缘听经。后来,乘莲入道僧人年过半百,身长恶疮,多日未愈,临终时神志清醒口唱佛号而逝。

后来,有人曾梦见乘莲入道僧乘船向西驶去,还有人梦见他脚踏莲花凌空而去。

人们听说此事,都感动得落泪。试看,乘莲入道僧多年读诵法华经,唱念佛号,修下许多菩提,逝世时的模样也非常高贵动人,再加上梦中所见的情景,无疑是往生极乐去了。

第三十六篇

小松天皇的孙女出家为尼往生极乐

古时,有一位尼僧是小松天皇的孙女。她年轻时下嫁××××,连生三子,相继夭折,她伤感万分,却无济于事。不久,丈夫又行死去,她深感人生无常,顿生厌世之念,从此立志守寡,不去与人接近。

这时,她虔诚地发起了向道之心,最后终于出家为尼。出家后,这位女尼一心一意唱念弥陀佛号,心中了无杂念。有一次,女尼身患腰疾,起居不便,据医师说:“这病是身体过于瘦弱所致,除非赶快吃肉,别无他法医治。”女尼闻听后,虽知道吃肉对身体有益,但她也不肯去吃肉类,这时,她越发努力唱念佛号,除了祈求往生极乐,别无他念。后来腰疾未经治疗却自然痊愈,起居动作一如往昔。这位尼僧心地本极慈善,不仅对人怜悯,对生物也极同情。她年过五十余岁时,偶染微恙,身体稍有不适。一天,空中传来美妙的乐声,众乡邻们听见了乐声感到惊异,这时尼僧对她身旁的人说:“阿弥陀如来佛如今前来接引我了,现在我就要永离人世,往生极乐去了。”说罢面向西方溘然长逝。看见此事的人,都感动得流泪,听到的人也都交口称赞,这一奇事辗转相传,后来传闻于世。

第三十七篇

池上本门寺宽忠僧都之妹出家为尼往生极乐

古时,池上本门寺的宽忠僧都有一胞妹是个尼僧。这位尼僧心地善良,从无放逸邪见,一生独居,不曾嫁人。由于她厌弃尘世,经常悬念后世,最后终于削发为尼。宽忠僧都悲悯其妹,将她接到自己居住的庙旁赡养,朝夕照顾。

后来,尼僧日渐年老,专门唱念弥陀佛号,一心一意祈求往生极乐世界。一天,尼僧把僧都唤至身边对他说:“后天我就要往生极乐了,我打算从今天起日夜不断地唱念佛号。”僧都听罢,既欣慰又崇敬,立即邀集许多高僧于一堂,虔诚唱念佛号,历时三天三夜。这时尼僧又把僧都唤来告诉他说:“现在从西方飞来了一顶镶饰着美妙珠宝的轿子,就停在我的眼前。但是因为这里过于污浊,佛菩萨又都回去了。”僧都闻听此事感动得流泪不止,尼僧也高兴得哭了。后来,僧都哭着高声朗读经文,接连读了两次。第二天,尼姑又将僧都唤至身边,告诉他说:“你看,现在众位菩萨已经来到这里,如今就是我往生极乐的时候了。”说罢,避居一处,口唱佛号便自逝去。僧都一见悲喜交集,感动得流泪。于是越发虔诚地修持佛事,追荐尼僧。听说此事的人,也无不交口称赞。

看来,尼僧能目睹极乐世界前来接引并告之于人,实在是一件罕见可贵之事。

第三十八篇

伊势国饭高郡尼僧往生极乐

古时,伊势国饭高郡上平乡有一位尼僧。石山寺的真赖僧人就是这位尼僧的最小的孙子。

这位尼僧原本富有道心,出家为尼后,更是一心唱念弥陀佛号,祈求往生极乐。许多年来,尼僧虔诚地希望剥下臂上的皮肤,画一幅极乐净土的景象,但是她自己一直未能剥下。一天,突然来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僧人,对尼僧说:“为了成全你这虔诚的心愿,我替你剥下臂上的皮。”尼僧听了喜出望外,立即叫僧人动手剥皮,僧人将尼僧臂上的皮全部剥下后,忽然不见。后来,尼僧如愿地画成了一幅极乐净土的画像。她将这幅画像携带身边,一刻不离。最后,尼僧临终时,天空中响起美妙的乐声。听见乐声的人,都感动地说:“她临终时呈现这样的瑞相,一定是往生极乐世界去了。”尼僧最小的孙儿真赖以及真赖的胞妹也都往生极乐去了。一族之中竟有三人往生极乐,确是一件难能可贵之事。

第三十九篇

源信僧都之母往生极乐

古时,横川有位源信僧都,原是大和国葛下郡的人民。源信在幼年登上比睿山钻研佛学,后来成了一位出众的高僧。有一次,源信被宣至三条皇太后的宫中,主持法华八讲会 [17] 。会后,源信把皇太后赏赐的供品差人给住在大和国的母亲送去了一部分,并写信说,自己因参加皇太后宫中举办的八讲会而受到太后的赏赐,这是自己生平首次所得的御赐,所以首先送给母亲观看,源信的母亲当即亲笔回信说:“你派人送来的物品,业已如数收到,心中甚为高兴。如今你成了这样有名的法师,使我感到无限的安慰,不过,参加过这种御八讲会,成为一个名僧,固然是一种名誉,然而这种举动不符合我的本意。老身虽然女儿很多,但只生下你这一个男子,所以要在你举行冠礼之前,将你送上比睿山,就是希望你潜修佛道,多有才能,能像多武峰上圣僧 [18] 那样高贵,庶几可以拯救老身的来世。然而,你虽身为名僧,却有此浮华举动,这就违背了我的本意。我现已年老,在生前如能看到你成了圣僧,纵然死去也可以瞑目了。”僧都展开信笺读得流泪,伤感得痛哭起来。他立即写了一封回信差人送去,信上写道:“源信本来无意成为名僧,只想趁大人在世之时,将自己参加宫中举办的高贵无比的八讲会的事情禀报大人知道,所以在会后立即呈上一封信。如今接读来谕使我感到无限哀伤,但也深以为厌。源信决心恪遵所嘱,从此隐居山中,力求成为圣僧。今后,大人何时想要见面,源信随时前往,不然就不再出山,但是,我认为凡是为人母者都是最善良的人。……”僧都的母亲又回信说:“接读来信,不胜欣慰。如今纵然死去也能安心。望你勉力为主。”僧都看罢,将前后两次来信都夹在经文之中,不时取出阅读,每次看信都悲泣不止。源信僧都一直在山中隐居了六年。

第七年春天,他派人给母亲送去一信,信上写道:“源信隐居深山已经六年,久不相见,思念万分,如蒙允见,必将前往省视。”母亲回信说:“接读来信,知你念我心切,你既有意前来省视,就可灭除不孝之罪。唯有你继续隐居山中,才能使我感到欣慰。从今以后,如果没有我的吩咐,千万不可出山。”僧都看罢书信,知道自己的母亲确非凡人,心想,一般人的母亲绝对讲不出这样的话来,僧都怀着这种心情,不觉到了第九个年头。

虽然母亲来信相告:如无吩咐,不得归省,然而源信僧都心中却忐忑不安,怀念异常,心想母亲年事已高,朝不保夕,而自己也不知何日就要死去。想到这里,僧都就不顾母亲不得归省的叮嘱,立刻动身前往省视,行至大和国地界,路上遇见一个手持书信的汉子,僧都问道:“你到什么地方去?”那人说:“我奉源信僧都母亲之命,前往横川给他的儿子送信。”僧都道:“我正是你所说的人。”说罢,接过书信,在马上走着拆看,僧都一见信上不是母亲的手笔,登时焦急起来,以为出了什么意外,连忙读下去,只见上面写道:“近来偶感风寒,多半由于年纪衰迈,最近两三天特别感到虚弱无力,上次去信虽曾再三嘱你无话不得归省,而今大限已到,如不见一面于心不安。由于无限怀念,特写此信,望你见信速速前来!”僧都看罢才恍然大悟:怪不得自己近来总觉不安,原来应在这事上面。母子究竟是骨肉,即使是强将自己的儿子送上山去修行佛道的母亲,而今也不免有此怀念。想到这里不禁泪如雨下。僧都立即对随同前来的两三个弟子讲明原委,一同催马趱行,黄昏时分抵达家中。

抵家后,僧都赶忙上前观看,只见母亲已然奄奄一息衰弱不堪,就高声说道:“我现在遵命看您来了。”母亲听罢,说道:“为什么来得这样快!今天早晨才派人前去送信。”僧都说:“不错,正是如此。我因近来特别想念母亲,就自动启身前来,在途中遇见了送信的人。”母亲听后气息奄奄地说:“啊!我太高兴了!我总以为临死时见不着你的面了,想不到你竟能和送信人中途相遇,机缘难得,真使人感动啊。”僧都又问:“您念念佛好吗?”母亲道:“我有意念佛,但是没有气力,同时也没人劝我。”这时,僧都说了许多感人的圣事,来劝导母亲念佛,母亲果然虔诚地发起道心,一直唱念了一二百遍的佛号,到了拂晓时分,便溘然长逝了。僧都说:“我如今日不来,恐怕母亲临终时也不会是这样。我母子机缘深厚,因而我能赶来劝她念佛发起道心,如今她口念佛号离开尘世,无疑是往生极乐世界去了。由于她坚决地劝我走上圣道,所以临终时才能这样高贵动人。由此看来,这真是母为子,子为母,修积了无限的善根!”僧都说罢流泪痛哭,其后他勤恳地做了四十九天的佛事追荐母亲,七七过后,僧都率领弟子返回横川。

横川的众圣僧听说此事,都感到这母亲无限高贵,他们流着泪说:“这母子俩的机缘真令人感动!”

第四十篇

睿桓圣僧之母释妙尼往生极乐

古时,有一位圣僧名叫睿桓。睿桓之母自幼即善良正直,富有悯人和哀矜生物之心。她发起坚定的向道之心以后,终于削发为尼,取名释妙。释妙出家后,严守戒律,从未触犯。她不用脏手去拿水瓶,如不洗手绝不披穿袈裟,每次参拜佛祖,必先洗手净身然后才去。不仅如此,释妙如厕时永不朝西,她背不朝西,枕不朝东,不分日夜读诵法华经文,唱念弥陀佛号,读满百万遍经文的次数竟达数百次之多。

后来,释妙时常梦见佛祖前来告诉她说:“我为了要接引你往生极乐,因而常来守护。”后来释妙年事日高,临终时,面朝佛像,将五彩线绳挂在佛像手上,自己拿着另外一端,虔诚唱念佛号,神志清醒地逝世而去。看见和听说此事的人,无不称赞可贵。这正是正历三年×月×日的事。

第四十一篇

镇西筑前国流浪尼僧往生极乐

古时,镇西筑前国有一个没亲没故的尼僧。尼僧孤苦伶仃,多年以来便寄食在当地山寺中的一位得道高僧门下,供其驱使。这位尼姑经常唱念佛号,而且声音洪亮,从不小声,由于声音过于高大,有如喊叫一般。圣僧的众弟子厌恶这种念佛的声音,遇事就在师父面前说尼僧的坏话,因而师父将她赶出寺去。尼僧被逐后,走投无路,只好到旷野荒郊去唱念佛号。当地有一人妻,心性慈悲,见尼僧到处流浪唱念佛号,深感哀怜,就唤至身边说道:“你这样到处流浪多么可怜,我这里房屋庭院都很宽敞,你就住在我这里念佛吧。”尼僧听了喜欢,从此便住在妇人家中。这位妇人同情女尼,每天供她饮食。女尼欢喜不尽,对女主人说:“我这样白白闲着,请您给我一些苎麻,我给你纺点布吧。”女主人说:“你何必纺麻呢!”女主人虽然这样阻隔,尼僧还是再三强求,非纺不可,结果她比别人都用心竭力,纺织出来的麻布非常美丽。女主人看罢心想:我本来因为家里的地方宽敞,才留她在这里念佛,想不到她竟这样真心实意地干起活来,真叫我好生不忍!尼僧在妇人的家里住了三四年的光景。

一天,尼僧呼唤女主人说:“我后天就要死去,现在想沐浴一番,多年来蒙你的怜恤我很高兴,愿意请你看看我死时的情景。不过,此事你千万不可告诉别人。”说罢哭泣不已。女主人听了深感哀伤,也没有告诉任何人。到了那天,女主人照顾尼僧沐浴已毕,给她换上净衣,自己坐在六尺多远的地方观看。这时,尼僧又一如往昔,高声念起佛来,入夜以后,约在子丑时分,忽然从房后庄稼地里射出一道人世罕见的祥光,女主人看见祥光,惊异非常,心中纳闷。当她正看祥光时,四处又充满了芬芳奇异的香气,远非麝香的香味可比。此外天空中还出现了紫色祥云,正向附近飘来。女主人看见这般光景,便念起佛来。这时,尼僧竟面西而坐,合掌触额长逝了。女主人看见世上竟有如此奇异可贵之事,感动得哭泣起来,流着泪朝尼僧礼拜。

后来,高野山金刚峰寺有一位名叫××××的方丈,这位方丈当时才十二三岁,正在那里,曾听女主人言讲此事。据说,她虽不曾看到佛祖菩萨和众圣前来,却千真万确地看到紫云和祥光,而且尼僧的遗香直到她的尸体被抬出以后,仍然经久不绝。女主人既然能看见紫云祥光,嗅到异香,由此可知她必定不是有罪之人,她如能祷告祈求,恐怕也不难往生极乐世界。听说此事的人,都深受感动。

看来,往生极乐的人,都能预知死期,事先告诉别人。听到此事的人,都应该发起道心,唱念佛号,祈求往生极乐。

第四十二篇

左近少将藤原义孝往生极乐

古时,一条摄政大人 [19] 生有二子,长子名举贤,任职右近少将,次子名义孝,任职左近少将。义孝少将自幼道心深厚,信仰佛法,从来不做恶事,不食鱼鸟。有一次,许多侍臣聚集一处,邀请义孝少将前去饮酒作乐,宴会席上,呈上了一盘醋泡鲫鱼丝加鱼籽,义孝少将看罢,不肯举箸,并说:“其母已被切成肉丝,怎能忍心吃其子呢?!”说罢二目含泪而去。在场的官员看见义孝这种神态,也都食而不知其味了。义孝连鱼鸟之肉都不肯尝食,更何况杀生之事,在他一生中更是从来没有的了,公余之暇,不是读诵法华经,便是唱念弥陀佛号。

天延二年秋天,国内天花流行,一时天下骚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弘微殿前的廊下,坐着两三名女官,在那里无事闲谈。这时,义孝少将穿着一件灿烂夺目的绣袍,仿佛是刚从清凉殿上退值下来的模样。他来到廊下就和女官们攀谈起来。从他的神色来看,仿佛有什么心事似的。他谈了一些浮生若梦之类的话语,使人感到他的确怀有道心。后来渐渐夜深,这位少将便向北走去,跟随他的只有一个书童,少将快走到北宫门时,念起“方便品”中的比丘偈来,声音非常动人。

廊下的众女官,听到经声以后,知道这位公子必是一位道心深厚的人,为了要知道他究竟何往,便唤来一位武士,吩咐说:“你看这位少将到什么地方去,然后回来告知我们。”武士听了便尾随在少将的身后。只见少将出了土御门,从大宫大道一直往北,从东门走进世尊寺,来在东房前的红梅树下,面西而立,念着:“南无西方极乐阿弥陀佛,命终决定往生极乐。”叩头礼拜,便走进屋中去。武士看罢,走到书童身边问道:“一向都是这样礼拜吗?”书童回答说:“在无人之时一向就是这样礼拜的。”武士返回后,将自己所见的情景学说了一番,众女官听了极为感动。

从第二天起义孝少将便染上了天花。他刚刚说出因病不能上朝的话来,义孝的兄长举贤少将也病倒了。寝室的东西两端各自病倒一人,母亲往来看顾,焦急得在房中乱转。兄长举贤少将仅仅三日便一病不起,溘然长逝了。家人只好将他的枕头掉转向西,按照以往死人的惯例埋葬起来。这时,母亲走到卧病的义孝身边,越发悲愁伤感。少将的病情,眼看也沉重了,这时,他却高声地朗读起方便品中的经文来,只读了一半,竟自逝去。就在这一刹那间,室内充满了奇异的芳香。大家议论说:一天的工夫竟死去二子,母亲的心该是多么悲痛,父亲摄政大人又该怎样的伤感呢。

三日后,其母得了一梦,梦见长子举贤少将站在中门外,哭得十分凄楚,这时她正站在房隅,看见自己的儿子,便问道:“你为什么不进来,在那里哭得这样伤心呢?”少将说:“我虽想进去,但是难以从愿。阎罗王查阅簿子,说我阳寿未尽,应该送回阳世,因此我被释放回来,而家里却这样急迫地将我的枕头掉转西方,使我的魂灵无法进入躯壳,不得复生,只好游荡,这就是你们对我无情的后果。”少将说着脸上显出愤恨的神色,痛哭起来。这时母亲从梦中醒来,她醒后的心情该是多么懊悔啊!有一位名叫藤原高远的右近中将,是义孝少将生前的莫逆好友,正在这时他也和义孝少将在梦中相遇。高远遇见义孝非常高兴,便问:“你现在在哪里?”义孝少将回答道:“昔契蓬莱宫 [20] 里月,今游极乐界中风。”说罢转身不见了。高远从梦中醒来,立即把义孝的诗句抄录下来。

听到此事的人,感动地赞叹说:“有道心的人,后世果然无虑。”少将在世时,也是博学多才,善作诗文,而今在梦中赋诗,还得如此佳句。义孝少将在梦中告人遨游极乐,临终时又曾呈现往生极乐之相,无疑是往生极乐世界去了。

第四十三篇

丹波中将藤原雅通往生极乐

古时,有一位丹波中将名叫雅通,是右少辨 [21] ××××入道之子,心地原本正直,毫无谄媚乖谬之心。雅通待人以善,从无恶意,只是他少年得志,被任为殿上人,因而爱慕荣华富贵,和同辈的王孙公子一起戏游时,无意中造下了罪孽。春天结伴入山打鹿,秋季到野外射雉,虽然他这样爱慕荣华富贵,造下罪孽,但内心还是怀有向道之心,经常有厌弃尘世的念头,因而时常读诵法华经,因其醉心于提婆品一章,每日必读一二十遍。经文中的“净心信敬不生疑惑者,不堕地狱饿鬼畜生,若在佛前莲花化生”一段,成了他朝夕必诵的口头禅。

有一次,雅通生病,多日不愈。病情在不知不觉中沉重起来,终于不治身死。临终时,雅通除了一心读诵提婆品以外,没有其他遗嘱。

且说,这位雅通中将在世时,曾和一位得道圣僧有深厚的师檀之谊,当时,圣僧还不知中将逝世之事。这天,初夜时分,他在佛前念诵经文,坐着蒙眬入睡。这时,圣僧梦见从天空中降下一片五彩祥云。祥云笼罩在丹波中将府第的寝室之上,只见光芒四射,异香遍空,空中还传来了悠扬的乐声。过了片刻,那片五彩祥云和乐声渐渐向西方飘去。看到这里,圣僧惊醒,深为惊异,心中惴惴不安,好容易盼到天明,立刻前去中将府中探问,有人告诉圣僧说:“中将已在昨晚初夜戌时逝世了。”圣僧听罢痛哭,当即将梦中情景讲述了一番,然后回到寺中虔诚地为中将打醮追荐。国人听说此事,都赞叹地说:“丹波中将无疑是往生极乐世界了。”

当时,有一位右京大夫名叫藤原道雅,是亲王内大臣之子,为人放逸邪见,他听了圣僧的梦境,不肯相信并嘲笑地说:“那位僧人所说的梦境,一定是虚构无疑。因为他和雅通中将有多年的师檀之谊,有意称赞中将,才编造出这种无稽之谈。那位雅通中将在世时,专喜杀生,爱慕荣华,凭什么善根能往生极乐呢,此事如果属实,那么想往生极乐的人就应该专以杀生为业,并须爱慕荣华了。”后来道雅一直如此诋毁不止。有一次,六波罗密寺里举办讲道会,道雅朝臣前往听经,这时在他的车前来了两三位老尼僧,其中一位尼僧流着泪对道雅说:“我是一个贫穷的老年人,连微尘般的善根也未修积下来,白活了一世,我想我死后一定要坠入三恶道中,因此日夜悲愁,就向佛祷告。昨夜我得了一梦,梦见来了一位仪表不凡的老僧,指点我说:‘你绝对不要悲伤,只要诚心念佛,必能往生极乐世界,这是无须怀疑的,你看那位丹波中将雅通朝臣,虽然没有积下善根,只因他诚心读诵法华经,便得以往生极乐去了。’贫尼得此梦兆无限喜悦,那位丹波中将往生极乐也是不容怀疑的。这太令人感动了。”道雅朝臣听老尼言讲之后,这才相信雅通中将往生极乐一事属实,从此,再不怀疑和诽谤了。

闻听此事的人,都感动地说:原来往生极乐并不一定要靠修积善根,只要诚心诵经念佛就可以办到。

第四十四篇

伊豫国越智益躬往生极乐

古时,伊豫国越智郡有位郡司名叫越智益躬。他自幼到老,勤恳奉公,孜孜不倦。益躬的道心还非常深厚,既相信佛法,又通悟因果。白天他必读法华经一卷,夜晚唱念弥陀佛号,并且定为每天的日课。益躬虽未削发,却已身受十戒 [22] ,法号定真。益躬如此奉公修道,渐渐到了老年。益躬临终时,毫无痛楚,心神不乱面西端坐,手结“密印”口念佛号而逝。正在这时,天空中响起了悠扬的乐声,住房里也充满了奇异的芳香,左邻右舍都曾亲见。看见和听说此事的人都感动得流泪。

益躬虽已取得法号,情同出家,但并未削发,而今竟以俗家模样往生极乐世界,诚为可贵之事。

第四十五篇

越中卸任国司藤原仲远往生兜率天

古时,越中国有一位卸任国司名叫藤原仲远朝臣。这位国司自幼富有求道之心,不问世事,一心顾念来世,他虽常怀出家之念,但因一时难舍妻子,以致这个心愿一直未能实现,仍然照常居家度日。仲远珍惜光阴,只要得到片刻暇时,不是读诵法华经,便是唱念佛号。甚至在乘坐马车行路之时,经卷也从不离手。仲远虽然没有脱离尘世,但每日必读一卷法华经和理趣分 [23] 、普贤十愿、尊圣陀罗尼、随求陀罗尼、阿弥陀大咒等经文,并定为必修的日课,从不间断。一生所读法华经达万卷以上,至于他唱念的佛号、读诵的经文就更不计其数了。他参与法华讲会达千余次,此外塑造佛像,书写经文也都历历可数,对人的施舍更是多不胜举。

后来,仲远到了临终的时候,他一心不乱地读着法华经,并向身边的人说:“如今我就要往生兜率天去了。”说罢合掌逝世。正在这时,仲远房中充满了奇异的芳香,天空中也传来了微妙的乐声。

闻听此事的人都赞叹地说:“仲远多年奉读法华经,必定是往生兜率天去了。”

第四十六篇

长门国阿武大夫往生极乐

古时,长门国××郡,有一位阿武大夫。他生性勇猛,专以杀生为业,气势凌人,威镇全郡,恣意造下无数的罪孽,多年只是如此,丝毫不懂修积善根。

后来,阿武到了老年,身染重病,多日不愈,已经待毙。这时,他邀请许多僧人为他诵读法华经,祈求病愈。但是,过了几天,阿武终于死去,众僧也各自返回本寺。

当时,其中有一位持诵法华经的僧人,和死者相识,特意留下来超度死者的亡魂。他朝着死者读诵法华经,当他念到第八卷“是人命终,为千佛援手”一句时,死者突然复生,家人一见,喜出望外,感动得哭泣起来。不久,这人的精神逐渐恢复正常,于是坐起身来,合掌向读经僧人,流着眼泪倾听经文,并请读经僧人将这段经文反复地读了六七遍。这人听了经声深受感动。他对读经僧人说:“我死之后,阴司的众恶鬼都来追我,当他们正带我行走之间,由于圣僧念诵这段经文,所以忽然来了一位天童,将我送回人世。”其后病体痊愈,身心恢复正常,阿武大夫改悔前非,发起了道心,终于削发为僧,取名修觉。他出家后学习了法华经,从此便虔诚地日夜读诵起来。他感到尘世是一个罪恶的渊薮,一心祈求来世成佛,于是永断恶行修积善根。最后,在他年老临终之时,邀请了许多僧人速读法华经,他也随声读诵,便溘然长逝了。

后来,有一位僧人梦见了修觉,只见他容光焕发,衣履整洁,修觉对僧人说:“我凭借读诵法华经的力量,已然往生兜率天了。”僧人醒后,将梦中情景告诉了修觉僧人的妻子和亲属,闻听此事的人都欢喜得流泪。

由此看来,阿武虽然作恶多年,而终能改恶向善,确是难能可贵之事。

第四十七篇

临终念佛的作孽人往生极乐

古时,××国有一人专喜为非作歹,杀生害命,放荡不羁,无恶不为。如此过了多年。一天,有人指教他说:“造孽的人,必将坠入地狱。”此人听后,不以为然,并说:“造孽入坠入地狱,完全是无稽之谈,绝无此事。这种说法是毫无根据的呢!”说罢,越发肆无忌惮地杀生和放荡起来。

后来,此人身染重病,多日不愈,已经将死。一天,他瞧见了“风火车”,从此恐惧不已,于是请来一位有道的高僧,问道:“多年以来,我作恶多端,过去曾经有人劝我向善,说造孽的人必将坠入地狱。但是我认为这话绝不足信,一直没有停止作恶。而今死到临头,看见‘风火车’前来接我,可见造孽的人必将坠入地狱的这句话是真实无虚了!”说罢悔恨自己不该多年执迷不悟,痛哭不止。这时,高僧坐在旁边问道:“你多年来不信造孽者坠入地狱,如今看见‘风火车’来了,信不信呢?”病人道:“如今‘风火车’出现在眼前,我是深信不疑了。”高僧又说:“既然如此,你应该相信,‘唱念弥陀佛号者必能往生极乐’,这也是佛祖的教示。”病人闻听此话,将双掌合起,举在额上,确实唱念了千遍的“南无阿弥陀佛”,这时高僧又问病人说:“你还看得见‘风火车’吗?”病人答道:“‘风火车’忽然不见了,我眼前有一朵金色大莲花。”说罢长逝。这时,僧人深受感动流泪,随即返回本寺。

看见和听说此事的人,无不称赞可贵。由此看来,佛尊的教示,果然丝毫不爽,唱念佛号确是唯一的要事。

第四十八篇

近江国守彦真之妻伴氏往生极乐

古时,近江国有一位国守名叫彦真,其妻伴氏,自幼即有向道之心,并且信奉阿弥陀佛。后来,伴氏和彦真结成夫妇,二人虽然情深似海,但从未同床,更不曾有接触,经常是净身念佛。

一天,伴氏在胎藏界的曼荼罗画前,把她的丈夫彦真唤至身边说道:“多年来,我同你虽是夫妻,但从未同床共枕,尽管如此,也不能肯定无罪。我有意不同你居住一室,请你另给我一所房屋,让我单独居住,以便逃脱此罪。”彦真听了妻子的言语,立即答应照办。妻子又说:“我多年唱念弥陀佛号,一心祈求往生极乐,而今这个愿望迟迟未能实现,我仔细推想,其中必有原因。前年有人送我许多鲫鱼,其中有两条还活着,我看了不忍,便把它们放进水井里去了,这两条鲫鱼待在狭窄的井下很久,想去宽敞地方而不可得,必然非常难过,也许因此获罪才迟迟不能实现吧!”彦真听罢立即差人下井打捞,结果把这两条鲫鱼捞出,放到大江中去。后来,伴氏临终时,满室都是荷花香气,紫色祥云从空中降下直入帘帷之中。最后,伴氏毫无所苦,面西念佛长逝。看见和听说此事的人,无不深受感动。

由此看来,些许小过便有碍于往生极乐,任意作孽的人往生极乐更是不可多见,但只要在临终前发起真心,唱念佛号,就必能如愿以偿。

第四十九篇

右大辨 [24] 藤原佐世之妻往生极乐

古时,有一位身任右大辨的藤原佐世,其妻是山城国守小野乔木的女儿,此女自幼通晓因果,信仰佛法,怀有问道之心。

后来,这个女子嫁给了佐世,婚后多年,道心不退,念佛读经从未懈怠。且说,女子有一兄长,出家为僧,法号延教,是××××的僧人,极有智慧。一天,女子将兄长延教唤来,对他说:“我想学习佛道,希望你能指教我。”延教听此话后对其哀怜,便将观无量寿经和其他经文中所记载的极乐要文摘录下来,教授他的胞妹,这个女子领悟经文之后,不分日夜,不论寤寐,总是念念不忘,而且每月初一和十五日这天的黄昏时分,她必定五体投地向西礼拜,同时唱念“南无西方日想安养净土弥陀佛”。父母听说女儿经常如此,便劝她不要这样,说:“你年纪很轻,绝对不可这样修行,这是最损伤身体的。”虽然父母再三相劝,而这个女子却坚持修行,从未停止。

当女子二十五岁的时候,生下一女,产后得病,缠绵月余,便自死去。其时天空中传来了悠扬的乐声,众邻听见乐声,知道这是女子往生极乐的瑞相,都感到高贵可泣。这个女子虽然没有出家,而竟这样往生极乐世界。

第五十篇

藤原氏女往生极乐

古时,有一女子,原姓藤原。此女生性慈悲,心地良善正直,经常向往极乐,因此,不分日夜唱念佛号,坚持不懈。

后来历经年岁,这个女子倏已到了老年。一天,她对人说:“多年来,我日夜唱念佛号,祈求往生极乐,如今,我听到从远方传来美妙的乐声,恐怕这就是我将往生极乐的预兆!”众人听了,深受感动。翌年,女子又说:“去年我听到的乐声,而今离我又近了一些,这多半是往生极乐为期不远的缘故。”又过了一年,女子又说:“从前的乐声一年比一年近了,尤其最近,我听见乐声已经来到我的寝室房上,看来如今已是我往生极乐的时候了。”说罢越发不倦地唱念起佛号来。不久,女子果然死去。临终之前,既没有一丝病症,也不觉任何痛楚,还呈现了瑞相。看见和听说此事的人,知道这个女子一定是往生极乐去了,俱都深受感动。

由此看来,往生极乐的人,事先必然呈现瑞相。

第五十一篇

伊势国饭高郡的老妪往生极乐

古时,伊势国饭高郡××乡,有一位老妪。老妪有向道之心,每月在上半月修持佛事,下半月操持家务。当她修持佛事的时候,常是买些香火拿到郡内各寺院中供在佛前。春秋两季,老妪还到旷野荒山去采摘鲜花掺入香中供养佛祖。此外,她还备置许多大米、食盐、鲜果、蔬菜,供养郡内诸僧。老妪虔诚祈求往生极乐,为此供养三宝,已经习以为常。如是过了多年,老妪突然患病,多日不愈,她的子孙和众家人都非常忧愁,为了保养病体,都在劝她进餐。正在这时,老妪突然坐起身来,她身上原来穿着的衣服,自动脱落下来,在旁服侍的人深觉惊异,仔细看时,只见老妪右手拿着一枝莲花,花瓣竟有七八寸宽,鲜艳夺目,芬芳扑鼻,绝非尘世所能见到的花朵。这时,在旁服侍的人惊奇地问她说:“您手里的花朵原来生长在什么地方?是谁送给你的?”老妪回答说:“此花不是可以轻易拿来送人的,这是来迎接我的人送给我的。”在旁服侍的人听了此话,正在惊异之间,这时老妪已经端坐而逝。看见和听说此事的人,都深受感动,他们说:老妪无疑是被接往极乐世界去了。最初众人纳闷:不知道老妪身上的衣服为什么会自动脱落下来,后来仔细一想,主人既然将往生极乐净土,这些污秽的衣物自然要脱落下来。而且,众人猜想,凭空出现在老妪手里的莲花,也一定是由极乐世界前来接引老妪的众圣送给她的。此事绝非凡夫肉眼所能见,因为老妪到了往生极乐的时候,已非肉眼,因而看得真切,并以告人。这朵莲花后来虽然不知下落,想必是不见了。

第五十二篇

加贺国××郡女子往生极乐

古时,加贺国××郡××乡有一女子出嫁已有多年,身为主妇经管家务,她的家业殷实极为富有。后来夫死守寡,发起道心,独居家中。

且说,女子家中有一小池,池中栽种着莲花。女子每次望见莲花就祷告说:“我愿意在莲花盛开时,往生极乐净土,好用这些莲花供养弥陀佛祖。”后来池中莲花盛开,女子将它采摘下来,送到郡内各寺去供养佛祖。

后来历经年月,女子已然年老。一次,正值池中莲花盛开之时,女子突然染病在身。女子见自身生病非常欣喜,她说:“我多年的祈求,已然如愿以偿,今日果然在这莲花盛开之时染病在身,想必是我有往生极乐的机缘。”说罢立刻命人备酒设食,将乡邻和亲族人等邀集家中,女子亲自劝酒,并说:“我今日就要离开人世,多年来情谊深厚,使我难忘。今天就是我们最后相见之日。”亲族和众乡邻听后伤感不已,不久,女子果然长逝。女子逝世的当晚,小池中的莲花尽皆朝向西方。见到此花的人,知道这是女子往生极乐的瑞兆,感动得落泪。消息一经传出,附近一带的乡邻,都拥来观看,并向莲花礼拜后,才各自返家。这一罕见之事辗转相传,后来传闻于世。

第五十三篇

近江国坂田郡女子往生极乐

古时,近江国坂田郡××乡有一女子,本姓息长。她生性良善,能悟因果,信仰佛法,颇有向道之心,并日夜唱念佛号,祈求往生极乐。

且说,近江国有个筑摩地方,那里有一条江,江中生长着莲花,这个女子亲往江边采取莲花,虔诚地供奉在弥陀佛前,一心一意祈求极乐,前来接引。如是过了多年,这个女子终于到了临终的时候。这天,只见一片紫色祥云从西方飘来直入女子房中,将女子笼罩起来,当时有许多人看到这种奇景。

不久,这个女子在紫云笼罩中长逝。看见和听说此事的人都深受感动,他们知道这个女子必是往生极乐世界去了。的确,女子临终时,能有紫云入室,罩身而死,因而闻听此事的人对于她往生极乐不应再有怀疑了,应该虔诚祈求往生极乐。

第五十四篇

仁和寺观峰威仪师的侍童往生极乐

古时,仁和寺里有位威仪师法号观峰。观峰身边有一侍童,这个微贱的侍童名叫泷丸,年约十七八岁,替人割马草,倒粪便。泷丸身穿粗布衬衫,夏天只穿一件长达膝盖的无袖单褂,冬天也只套上两件衣衫。

这年八月,侍童向主人辞工,说另有他事。听说此事的人全都嘲笑侍童,说他竟然也会辞工。这时,泷丸侍童去到仁和寺以西的一个鸣泷地方,用河水沐浴一番,随后到一片小松树林中,割了许多芦苇,亲手搭盖了一座小小茅庵。茅庵搭成后,侍童走进庵去双手合十面西端坐,高声朗诵了一二十遍的“南无阿弥陀佛”。茅庵附近那些放马牧牛的童子听见侍童的声音,全都跑来观看泷丸究竟在做些什么。当他们拥来茅庵伫立观看时,侍童正高声唱念佛号。经声才住,只见侍童将头向下一垂,竟自死去,那双合十的手掌却仍然未动,众牧童看见这般光景不禁大惊,立即回去告诉他人。仁和寺的僧人闻知赶至,他们看见侍童逝世的神态,人人赞叹,都说奇异可贵。众僧回寺后想起侍童在世时,口部经常无故蠕动,如今才知道他早已开始念佛了,想到这里不禁深深感佩。

由此可知,侍童虽然贫贱无知,但多年来祈求往生极乐,口常蠕动原是唱念佛号,他能预知死期,并到清静的地方,合掌念佛面西而逝,无疑是往生极乐净土去了。

* * *

[1] 日本传说:人生前造下罪孽,死后鬼魂由风火车接去送往地狱。

[2] 书名,佛教天台宗有关法华经的三大注释之一,是我国隋代天台智凯大师口述,章安记录,共二十卷。

[3] 佛教所说四恩系指父母恩、师长恩、国王恩、施主恩而言。

[4] 日本中古真言宗僧侣的一种等级。

[5] 用日文改写的佛经的偈语。

[6] 指僧人和檀越(施主)的关系。

[7] 为了祈求往生极乐,讲解法华经,唱念佛号的法会。

[8] 表演阿弥陀佛前来接引众生的法会。

[9] 即用一千日来讲解法华经的法会。

[10] 是法会的式目,将阏伽(即水)、涂香、花、烧香、饭食、明灯等六种供养的功德,回向与众生,六种供养即代表六波罗密,亦称六度,回向考系以某种功德转移于别的方面,回向乃是佛教惯语。

[11] 阿弥陀如来佛为普度众生而发的四十八条誓愿。

[12] 僧人修行一种方法,在修行期间不得开口讲话。

[13] 日本的八道之一,在京都东北,沿日本海,即今日的若狭、越前、加贺、能登、越中、越后、佐渡等七个地方。

[14] 日本古代宫廷中司营造、装饰等事务的机构。

[15] 日本古代太政官八省之一,掌管仪式、铨叙等事务。

[16] 僧人礼佛时,一面读诵经文,一面自右向左围绕佛像行走,叫作“行道”。

[17] 把八卷法华经分四天讲完,每天“早参”“晚参”时各讲一卷,所以叫八讲会。

[18] 指增贺圣僧,见本书卷十二第二十三篇。

[19] 指藤原伊尹(924—972)。

[20] 这里指禁宫而言。——原注

[21] 日本古代的官名,属太政官。

[22] 显教中的十戒,即:一、不杀戒,二、不盗戒,三、不淫戒,四、不妄语戒,五、不酤酒戒,六、不说四众过戒,七、不自赞毁他戒,八、不悭惜加毁戒,九、不慎心不受悔戒,十、不谤三宝戒。

[23] 经名,即大般若经第五百七十八卷。

[24] 日本古代的官名,属太政官,有左右和大中小之分,左大辨掌管中务、式部、治部、民部等四省,右大辨掌管兵部、刑部、财政、宫内等四省。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