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物语日本史

59 德川家康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家康的成长历程

继承了悲壮陨落的信长之遗志,在数百年的纷乱之后,拥戴天皇再次完成统一日本全国大业的英雄秀吉,在庆长三年(1598)八月十八日这一天合上了双眼,享年六十三岁。接下来出现的问题是,自此以后谁将占据政局的中心,统御群雄。秀吉最初因为没有亲生子的关系,将自己的外甥秀次立为继承人,并奏请朝廷任命其为关白,秀吉于是作为前关白而被称作“太阁”。然而由于文禄二年亲生子秀赖诞生,秀吉的心思发生了变化。秀次则因为耽于游乐,作恶多端,于文禄四年在高野山被迫切腹自尽。无论是秀次还是秀吉,都可谓丑态毕露,所为非德。虽说秀吉的事业本来由秀赖继承就好,然而仅仅六岁的幼童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指挥武将众人,执掌天下政务。而且秀吉出于对幼子的珍爱,恳切地请求德川家康、宇喜多秀家、前田利家、毛利辉元、小早川隆景五人,无论如何也要辅佐秀赖茁壮成长。之后由于小早川隆景很快病逝,上杉景胜取代了他的位置,上述五人被称为“五大老”。而实际的政务,则由浅野长政、增田长盛、石田三成等五人分担,他们被称作“五奉行”。

然而,毫无实力的少年作为政治中心几乎没有收服天下群雄的可能,这种不安定在秀吉死后就再也难以消除。公平而论,此时从实力上说居于首位的是德川家康。家康作为信长的盟友,是得到信长尊敬的人;同时,他作为秀吉的竞争对手,是实力得到秀吉所承认的人。拥有这等力量和名望,家康在五大老之中也是超越群雄的存在。于是政权的中心便开始依照自然规律,一点点地向家康倾斜。

家康是三河国冈崎城城主松平广忠之子。天文十六年(1547),由于受到织田信秀的攻击而求援于今川义元,广忠将其子竹千代(也就是家康,时年六岁)作为人质送往今川氏。但是因为在送交途中遭遇劫持,家康反而被送到了织田氏一边,这就出现了城郭服从于今川一方,人质却在织田一方的不可思议的状态。不久广忠病死,冈崎城被今川氏霸占,竹千代也因为交换人质的关系,被从织田家转送到了今川家。当时竹千代八岁,从此以后的十二年里,一直作为寄人篱下的“食客”成长于今川家中。时至永禄三年,今川义元举大兵西上之际,家康被命令向深入敌军腹地的大高城运送粮草,并干净利落地完成了任务。然而就在这之后,义元殒命,今川军全面崩溃。于是,当夜家康等月亮升起后便由大高城出奔,回转三河,此时由于守卫冈崎城的今川军已经全部撤退未留一兵一卒,家康表示既然是弃城,由我接收也就没什么不可,如此进入冈崎城。六岁作为人质自城而出的家康,十九岁的时候作为城主总算归来。这之后,家康看到继承今川家业的氏真乃愚人一个,竟然连一点为吊唁亡父而奋战的意思都没有,于是脱离今川氏,于永禄四年赴清州与信长会面,达成了织田与德川两家之间的同盟关系。这一同盟一直到信长故去,前后持续二十二年,两人从未相互背叛,从未相互怀疑,一直相互帮助,这在战国时代是极为罕见的事情。

如前所述,家康自六岁幼稚之时起就离开家乡、沦为人质,到十九岁为止在今川义元的手下听凭差遣,二十岁至四十一岁之间虽然名义上说是织田信长的盟友,却一直在其麾下听命,往后一直到五十七岁为止,都不得不在秀吉之下归顺臣服。也就是说,自懂事开始近五十年的时间里,家康不断经历着各种苦难,但他都忍耐并承受住了。有句古话叫“习与性成” [1] ,这五十年的苦难无疑对家康的性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因为如此,秀吉去世后从实力上讲理应由家康号令天下,但因为秀吉的遗言以及大阪方面的意思,家康并未强硬行事,而是选择继续等待时机。

关原之战

上述情况导致政局在十七八年的时间里持续动荡不安。这种状态在经历了两次重大的震荡之后才初步稳定了下来。关原之战就是最初的大震荡。庆长五年,大阪一方的中心人物石田三成与会津的上杉景胜联合,打算扳倒家康。家康为讨伐景胜而从大阪发兵,不过在行进至小山的时候,得到了三成已经在大阪举兵的消息。家康将自己的次子秀康留在当地防备上杉军,自己随即引兵回撤。到了九月十五日,东西两军在美浓的关原一地进行了决战。这时的西军,也就是大阪方的兵力为八万人;而东军,也就是德川方的兵力约七万五千人。战斗从清晨八点开始,战况异常激烈,就连家康也一度咬着手指感到焦虑心痛;但下午以后,一直作壁上观的小早川秀秋背叛西军,率领一万三千人的大军呼应东军,开始攻击西军。西军一方大谷吉继战死,宇喜多秀家、小西行长、石田三成也都纷纷败退逃亡。岛津军同样陷入了极为艰难的苦战之中,不过勇将义弘将一千五百人的兵力聚拢成一团,直冲入东军阵中,与福岛正则、小早川秀秋、本多忠胜、井伊直政等军展开激战,虽然大部分士兵战死,但主将义弘与八十余名兵士得以在战斗之余逃生,返回萨摩本国。

清晨八点开始的战斗,到下午两点胜负已分。所谓“划分天下”的这一战斗,以家康的巨大胜利而告终。庆长五年(1600)九月十五日,通过这一天的“大震荡”,谁也无法比肩家康的实力这一点成为人所共知的事情。石田三成、小西行长等人相继被捕,随即被斩首,宇喜多秀家被流放八丈岛。毛利辉元名义上是西军的总指挥,实际上保持着中立的态度,完全没有参与战斗,这也是出于自身安全的考量。不过当胜负已有定论,家康对他的态度也变得异常冷酷,将其领有的十国一百二十万石土地全部没收,多亏投靠东军的毛利一族成员吉川广家的恳切请求,家康才最终同意保留其周防、长门两国区区三十六万九千石的领地。上杉景胜在会津的一百二十万石领地也全部被没收,然后被授予了米泽区区三十万石的领地。被没收领地的主要部分是宇喜多的五十七万石,长曾我部的二十万石,增田、小西、石田、宫部等人各自约二十万石,以及其他共计约八十余名大名的领地。家康将上述领地没收,并分给了东军的诸将士,比如,加贺前田氏受封三十六万石达到一百一十九万石,宇都宫蒲生氏受封四十余万石转会津六十万石,小早川秀秋受封冈山七十二万石,黑田受封福冈五十二万石,加藤清正受封熊本五十二万石,池田辉政受封姬路五十二万石,福岛正则受封广岛四十九万石,就像这样原本属于大阪一方的武将们都受到了特殊的优待,这也是家康为了今后而进行的准备。经关原一战,五大老五奉行体系彻底崩溃,但是即便家康的优越地位已经确立,大阪依然还有秀赖存在,丰太阁的荣光还很深刻地残留在人们的记忆中,这样一来,说不定什么时候世间还会发生动乱。这样的动摇最终在庆长十九年的大阪冬之阵,以及次年元和元年的大阪夏之阵变成了现实。不过此时距秀吉去世已经多年,接受太阁恩典的大名也逐渐亡故,特别是加藤清正于庆长十六年、浅野幸长于十八年逝去,再没有能够为了秀赖而全力以赴的大名了,因此即便是真田幸村和木村重成等骁勇善战之辈也无济于事,元和元年五月八日大阪城沦陷,秀赖自尽,英年二十三岁。在这次进攻大阪城的战斗中,没有一位大名站在大阪一方,由此可见此前的关原之战才真正是决定天下的一战,德川氏的霸权从那时起就得到确立,再加上随之而来的战后安排非常巧妙,对投靠敌方的人予以彻底打击,对己方的同盟则给予十分甚至是十二分的恩赐,这就使得人们都清晰地明白了个中利害关系。关原合战之前从属于德川氏的人被称为谱代,这之后臣服于德川氏的人则被称为外样,二者身份的区别被极为严格地确立了起来。

德川幕府

如同之前提到的,站在天下政治中心的人从信长变成了秀吉,又从秀吉变成了家康。然而与信长和秀吉相比,家康的姿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长和秀吉都以京都为中心进行政治规划,即使是出于战术上的需要而并不久居京都,也会尽可能在距离京都更近的地方居住,安土城和伏见城就是出于这种思路而修建的。不过家康则将自己的大本营设在了远离京都的江户,并且即便是自己隐退之后,也选择在骏府(静冈)居住。另外,信长任右大臣,秀吉任关白,二人都是作为朝廷的重臣,拥戴天皇而行天下政治。然而家康则在庆长八年(1603)被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开幕府,在江户处理天下政治,并将这一体制固定化,以至于子孙代代相传。也就是说,自天正元年信长推翻足利幕府以来,时隔三十年,幕府时代再次回归。

但事实并非如此。三十年前的足利幕府是开幕于京都,即公武一体的形式;而家康则远远地避开京都,完全独立于朝廷,在江户开设幕府,这一点与镰仓幕府十分相似。也就是说,家康所期望的目标、所选择作为范例的对象是源赖朝。这样说起来,两人的经历其实非常相似。赖朝十四岁被流放伊豆,也是在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不得不忍受作为“流人”的侮辱和艰辛。家康六岁的时候被送出当人质,经历了长时间的苦难,即便是成为冈崎和滨松的城主之后,也依然不得不在信长和秀吉在世的时间里隐忍于他们的手下,直到关原一战之后,家康才终于可以自由地指挥诸大名,此时他却已经五十九岁了。两人命运相似,遭遇相似,因此性格上也很接近,家康本人还很尊敬赖朝,对他的事迹专门进行过研究。有一部创作于镰仓幕府时期的典籍叫作《吾妻镜》,书中有对赖朝言行如同亲眼所见一般详尽的描述。家康很喜欢阅读《吾妻镜》一书。此书有一套早期的五十一册写本原来保存于小田原,北条氏在灭亡之际将其赠予黑田家,庆长九年黑田家将此送与家康,家康非常高兴,并将其刊行出版。正是由于对赖朝的事迹有如此深刻的研究,因此在建设幕府的方法,以及统御大名的政策等方面,家康有很多与赖朝几乎如出一辙的地方。 [2]

不过无论怎么相似,家康也只不过是在符合自己情况的地方加以模仿。在对待朝廷的态度等方面,家康的政策则要比赖朝严格得多。就在元和元年眼看就要攻下大阪城的时候,家康制定了“禁中并公家诸法度”以及“武家诸法度”,据此对朝廷以及诸大名进行约束,巩固幕府体制。这里将武家诸法度列举如下:

武家诸法度

一、专心修炼文武弓马之道。

一、群饮佚游应加以限制。

一、诸国绝不可藏匿违背法度之徒。

一、诸国各大名、小名,以及各领俸、蓄养之士卒,有被告为叛逆杀人者,应速速放逐。

一、从今以后,除本国人之外,不得招揽他国之人。

一、诸国若有居城修补之事,必须先行上告。应严格禁止不经告知行新城营造之行为。

一、邻国有企图营造新城以及召集党徒者,应尽早上告幕府。

一、不准行私自达成婚姻关系之事。

一、诸大名需行参勤交代之事。

一、衣裳之品级应避免混淆不清。

一、身份低下者不得行乘舆之事。

一、诸国诸武士应厉行勤俭。

一、国主应遴选可负责政务之人才。

上述诸条之宗旨应严格遵守。

庆长二十年卯七月

庆长二十年七月,改年号为元和。关于上述十三条,各自附有详细的说明内容,此处暂且省略不表。这样的十三条法度本来是指导诸大名,对其进行诚恳劝化的内容;可是一旦这样的条目被制定了出来,对诸大名进行处置似乎就变成了幕府的自由。比如福岛正则,贱岳七本枪中的一位,原来是秀吉身边的近臣之一。在关原之战之中,正则作为家康军的先锋部队进攻大阪一方,因这一战功自清州二十万石受封至广岛四十九万八千石,还在随后帮助建造江户城的工程中受伤骨折。然而到了元和五年,由于擅自修缮广岛城,他被追责违犯武家诸法度之罪,四十九万八千石领地被没收,本人被流放信州川中岛。加藤清正之子忠广也是如此,由于其有不端行迹、不问政事,在宽永九年被没收其熊本五十二万石的领地,本人被流放出羽庄内。这样一来,一旦制定了这样的诸法度,幕府可以自由地对朝廷进行干涉,也可以随心所欲地消灭诸大名,幕府的体制也会愈发稳固。也就是在这一点上,德川幕府与足利幕府之间存在着重大区别。这大概也是因为家康看到足利幕府时常因为强有力的大名的叛乱而陷入困境的先例,并对此有所考量吧。有一个词叫作“深谋远虑”,即看透了遥远的未来,无论什么样的危险,都考虑到了与之相对应的预先防备措施,以谋求永久的安全,家康正是所谓深谋远虑之人。

如上所述,大阪城沦陷,诸法度颁布,至此已经了无牵挂的家康于元和二年(1616)四月十七日,在骏府城寿终正寝。骏府就是今天的静冈。家康在庆长十年把将军之位让与其子秀忠,从十二年开始移居骏府,世称“大御所”。他逝去之时,享年七十五岁。

家康开创的事业之中有一项对后世影响极大,即奖励学问的事业。家康于文禄二年招徕藤原惺窝,听其讲授《贞观政要》,之后还聆听了惺窝所讲的《汉书》,以及林罗山所讲的《论语》等。另外,家康还在伏见创办学校,任命三要为校长,并在此处指示其出版了《孔子家语》《六韬三略》《贞观政要》等书籍。《吾妻镜》五十一册,采用活版印刷技术,于庆长十年完成出版。之后根据制定诸法度的需要,家康要求手下广泛收集古书并进行抄写,由此古书资料得以大量重现于世间。就这样,自应仁大乱以来,难得一见的古书得以被当作珍宝对待,学问也再一次变得受到尊重。其影响还涉及多个方面,不过这就是之后要提到的内容了。

* * *

[1] 出自《尚书》。——译者注

[2] 实际上江户幕府的政策更多因袭丰臣政权,礼仪制度则多模仿室町幕府,与镰仓幕府关系不大。——译者注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