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物语日本史

52 吉野五十七年(一)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继体之君

脆弱的建武中兴很快结束了。从正中之变以来已有十年,朝廷费尽千辛万苦,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才好不容易把镰仓幕府打倒,却早早就遭到足利氏谋反,迎来和承久那时一样的悲剧。后醍醐天皇登上吉野山是在延元元年(1336)的年末,从那之后即位的是后村上天皇、长庆天皇、后龟山天皇。后龟山天皇回到京都时已是元中九年(1392)的冬天。这期间大约有五十七年,四代天皇都远离京都,在山中的行在所度过了寂寥的岁月。

虽然这段时间被统称为吉野时代,但实际上天皇并不是始终都安稳地在大家熟悉的吉野山,也就是被樱花包围的藏王堂附近度过岁月的。刚开始是在那里,那段时间由楠木正成的儿子正行负责守卫。正行战死后,高氏的家臣高师直马上攻来,还放了火。于是,行在所就转移到了穴生,当地地名的汉字被改成了贺名生 [1] 。这里也属于吉野郡内,虽说也能称作吉野的行在所,但实际上连在这里也没办法安定下来。天皇有时转移到河内的金刚寺和观心寺,有时转移到摄津的住吉,有时则转移到大和的宇智郡小岛的荣山寺,居无定所。

读到天皇们在这些行在所吟唱的和歌,实在是让人痛心。

8ここにても 雲井の桜 咲きにけり

ただかりそめの 宿と思ふに

(就是在这深山中,云井之樱 [2] 也绽放了,可我只将这里当作暂时的落脚之地而已。)

都だに 寂しかりしを 雲晴れぬ

吉野の奥の さみだれの頃

(五月雨的时节,就算在京中也会觉得寂寥,何况是在这阴沉的吉野行宫,寂寥之情愈发强烈。)

上面两首都是后醍醐天皇的和歌。

み吉野は 見しにもあらず 荒れにけり

あだなる花は なほ残れども

(这吉野已经不是曾经那熟悉的模样了,变得如此荒废。啊,只是那易散的樱花依旧还在。)

吉野的行在所被高师直烧毁后的春天,后村上天皇的母后来到遗址,作了上面这样一首和歌。

木の葉ふり、しぐるる雲の 立ち迷ふ

山の端みれば 冬は来にけり

(树叶纷纷飘落,阵雨就要下来。看着天际的积云,才知冬已到。)

上面这首是后村上天皇的和歌。

み吉野の 雲井の桜 名にしおはば

はやも都の 春を見せなむ

(这吉野山的樱花,只要称之为云井樱,就仿佛能看到京都的春天。)

而这首是长庆天皇的和歌。希望再次让京都成为都城,深深地盼望能尽早回去,然而事实不尽如人意,只能在山中度过了寂寥的岁月,上面这些和歌都抒发了这样的心情。

如果只是单纯希望回到京都,实际上是可以马上实现的。那么要如何实现?按照足利高氏所说的,交出三种神器,承认足利幕府。做到这些,足利氏就会很乐意将天皇迎回京都吧。但是这样一来,朝廷就屈服在了暴力之下,承认造反,也就否定了道义与道德。而且,承久那时以来无数牺牲的忠臣就白白送了性命。正因为如此,不管多么辛苦,后醍醐天皇都不会容忍足利氏,不会承认幕府。《太平记》记载了后醍醐天皇驾崩时的遗命:

朕只望剿灭所有朝敌,让天下太平。朕死后,让位与第七皇子,忠臣贤士共谋事。赏义贞、义助父子之功,其子孙若无不忠,则作为股肱之臣,平天下之乱,安万民之心。心怀此愿,朕即使尸骸埋于吉野山的青苔下,魂魄也会常望北边皇居的天空。若违背此命,背信弃义,则君非继体 [3] 之君,臣亦非忠义之臣。

也就是说,天皇无论如何都不允许向大逆不道妥协,不能抛弃新田、楠木、名和、菊池,去和足利氏握手言和。就是抱着这样决然的态度,四代天皇在吉野的山中度过了五十七年的寂寥岁月。这一点,在思考日本的国体、回顾日本的历史时,是最重要的。

正成临终

这就是天皇的态度。下面请看臣子们的态度。足利高氏率大军从九州攻向京都之时,楠木正成提出了这样的作战方案:暂且放贼兵入京,然后从四面包围,将其剿灭。但是朝廷没有采用这个方案,命令不得放贼军入京,要打防卫战。于是正成没有再发表异议,向兵库进发。《太平记》里记载了当时的情景:

楠木正成做好了这是最后一战的心理准备。十一岁的嫡子正行陪伴在其左右,正成略有所思,就让他从樱井的宿驿回到河内国去,并留下了庭训:“狮子产子三日后,母狮会将幼子从万丈悬崖下扔下。若幼子有作为狮子的天赋,就算没有被教过,也会翻个筋斗上来,性命无恙,况且你已经十一岁了。要记住我的话,不能违背我的教诲。此战是决定成败之战,这次怕是今生最后一次看到你了。记着,我正成若是战死,这天下必会变成将军的统治。但是就算如此,也不能为求一命,抛弃多年的忠诚节操,违背道义而投降。我一族之人,只要有一人还活命,就据守在金刚山里,敌人若是攻来,就豁出性命迎战,留光荣于后世。这就是你最大的尽孝!”正成哭泣着吩咐完,就和正行各奔东西了。

这是楠木正成给其子正行的最后教诲。数日后,正成在凑川奋战,大势已去之后,和弟弟正季互刺而死。《太平记》里,在这一段之后这样写道:

自元弘以来,得到后醍醐天皇的信任,尽忠尽力立下战功的人有千千万万。然而自从足利尊氏叛乱之后,无仁之人抛弃朝廷的恩典加入敌方,无勇之人苟且偷生却遭刑罚,无智之人不识时局变换,做尽违背情理之事。众人之中,智、仁、勇三智兼备,生命最后一刻也坚守正义的人,古往今来,没有一个是像正成一样的。但是,正成和弟弟一齐自尽了。这便是圣上再次失去国家,逆臣为非作歹的前兆。

《太平记》是谁写的,如今无从得知。在足利氏的强权时代,能将其严厉地斥为逆贼,对自我了断的楠木正成不惜赞美之辞,不得不说这作者是明辨是非、不畏强权、敢于发言的伟大的历史家。

正行

在樱井接受父亲的遗训时,正行十一岁。他听从父亲教诲,回到故乡,养精蓄锐。只要楠木一族还在,足利氏就不能轻易进攻吉野。正平二年(1347)九月,细川显氏率领三千多骑兵南下。正行这时二十二岁,领着七百多骑兵,打败了细川,这就是藤井寺之战。这一年年底,山名时氏、细川显氏率六千骑兵逼近天王寺。正成带五百骑打败了他们,这就是安倍野合战。在落荒而逃的贼兵中,很多人从渡边的桥上掉了下去,被河流冲走。正行将他们救上来,给他们衣物,让他们取暖,疗养上四五天后,还热情地送他们回去。大家都对此心怀感激,其中还有人成为正行的家臣,为报恩,在四条畷合战中和正行一起战死。

足利氏觉得这样下去不妙,便任命重臣高师直、高师泰兄弟为大将,发动二十多国的大军,向河内进发。正行知道后,前往吉野,向天皇上奏,已做好和师直兄弟决战的觉悟,最后一次拜见后村上天皇。

圣上马上让人撩起紫宸殿的垂帘,龙颜特别温和,看着众将士,召正行到跟前:“此前两战,速战速决,取得胜利,让敌人丧失了战意,一平朕心中之愤。这是你父子两代的功劳,令人钦佩。但此次敌人全军攻来,此战关乎天下安危。(……)你们是朕最可靠的臣子。望你们小心行动,保全性命。”正行叩首跪拜,无言以对,只觉这定会是最后一次谒见天皇,就此退下了。正行、正时两兄弟,(……)带领着约好在这次战斗中一步也不后退,决心一起战死的一百四十三名兵士,参拜了先帝(后醍醐天皇)的御庙,发誓说,若是此战艰难,就全体战死,然后,在如意轮堂的墙壁上按顺序写上自己的名字,再在死者名册上各自写上姓名,最后留下这首和歌:

返らじと かねて思へば 梓弓

なき数にいる 名をぞ留むる

(这虽不是梓木弓,但已决心一决死战,就将赴死之人的姓名写了上去。)

他们当天就离开了吉野山,向敌人阵营出发。

正行带兵很快逼向师直,师直陷入险境,找来替身,好不容易逃脱。正行和贼军一番恶战之后,自己也身负重伤,便和弟弟正时一起自尽了。正行一战死,吉野就已经不是安全之地了。正月二十八日,师直来到吉野,放了火,行宫和藏王堂都被烧毁了。

如果正行在樱井和父亲告别时是十一岁的话,在四条畷合战中战死时就是二十三岁。正行的一生不长。但是,这对父子的精神却深深感动了人们的心。这精神被加以理论阐释,被赋予了不朽的生命,成为日本的指导思想。人们将那位父亲称为大楠公,将那位儿子称为小楠公,敬仰不止。

子孙继承了父辈的忠义精神而不断向前的,不只是楠木氏,新田、名和、菊池,大家都是这样。延元三年(1338)闰七月二日,新田义贞在越前国的藤岛庄战死。其子义显、义兴、义宗等人,都继承了父亲的志向,英勇奋战。义显是越后守,延元元年(1336)冬天,他打算从越前前往越后,但由于跟随他的兵士太少,就没能去成。义显要进入金崎城的时候,今庄入道挡住了他的路,义显派由良光氏去交涉,对方回复说:“交出一两个有分量的家臣,我等取下他们的首级,作为打过仗的证据。你们做到的话就放行。”义显说道:“陪我至今的将士,情义重于父子。就算用我义显的命去换取他们的命,也难让将士性命来换取我义显之命。”他拒绝了今庄。今庄入道听后很感动,便让路,放义显入城。次年三月金崎城沦陷之时,义显为尊良亲王献出生命,战死时年方二十一岁。

在武藏野的合战中让足利高氏头疼的是义宗。正平七年(1352)闰二月,武藏守新田义宗跟随宗良亲王,发动一族出战,在武藏野和足利高氏大战一场。义宗一时间还占领了镰仓,士气高涨。宗良亲王为了鼓励兵士,作了和歌一首:

君が為 世の為何か 惜しからん

捨ててかひある 命なりせば

(为了圣上,为了世人,又有什么可惜?只要这性命舍弃得有意义。)

那时,足利高氏虽率大军却溃败而逃,义宗追击上去。“从小手指原到石滨,坂东道五十多里路,(义宗)一下子就追上了。将军(高氏)渡过石滨的时候,都准备要切腹自尽了,他将铠甲的上纽 [4] 割下扔了,要解开高带 [5] ”,家臣二十多骑浴血奋战而死,趁着这时机,高氏好不容易渡过了隅田川逃走。据《太平记》记载,逃跑的高氏带着三十多万骑兵,而追击的义宗只带了五百骑兵。小手指原在所泽的西边,石滨在浅草的观音的北面,即今户附近。坂东道那边的习惯是六町为一里,四十六里的话按普通的三十六町作一里的话就是七里半,大概是三十公里。义宗一小时追了三十公里,可见这追击有多激烈。

* * *

[1] “穴生”读作あなう,“賀名生”读作あのう。——译者注

[2] 雲井の桜(くもいのさくら),在和歌中常作为绽放在宫中的樱花出现,在这首歌里可以理解为以此为名称的樱花。——译者注

[3] 继承皇位的君主。——译者注

[4] 系在铠甲表面的带子。——译者注

[5] 在肩膀上将铠甲的前后连接起来的带子。——译者注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