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物语日本史

1 国家建设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元服

诸君!大家听说过牛若丸的故事吗?没错,他就是那个在五条大桥上,与武藏坊弁庆决斗并漂亮地获胜,由此获得了一位一生忠实于他的家臣的那个勇敢的少年。

那么大家知道这位牛若丸,与那位从鹎越 [1] 的绝壁上飞驰而下、在一之谷大破平家大军的源九郎义经,是怎样的关系吗?不错,两人其实是同一人。他在少年时代被称为牛若丸,长大成年后就改称九郎义经。这一变化就发生在元服之时。

所谓的元服,可以说和现在的成人式差不多。儿童、少年在经过成人式之后,就被视为大人,一方面周围的人都会以对待大人的礼节对待他,另一方面他也需要开始肩负作为一个大人的责任。

正因为如此,古人都非常重视元服,家人会在孩子元服时为他举办隆重的仪式,只有牛若丸是一个例外。他是一个命运非常凄惨的人。他出生于平治元年,在那一年的年末,他的父亲源义朝战败,第二年的年初就被处死,牛若丸小小年纪就失去了父亲,母亲将他抱在怀里东躲西藏、躲避追兵。后来他一度在鞍马山中修行,在出鞍马山前往奥州平泉的途中,于近江(现滋贺县)的镜之宿独自一人给自己举办了元服礼,改名为九郎义经。传闻那时候他十六岁,当然这算的是虚岁,用现在的算法他只有十五岁。

除了牛若丸这一例外,其他人的元服仪式都正式而庄重。例如八幡太郎义家,他是义经四代之前的先祖,也是著名的武将,想必大家都听说过他的事迹。他被任命为陆奥守,前往镇压地方叛乱,在路过勿来关(现在的福岛县磐城市勿来町)时,看见盛开的樱花被风吹落,有感而发,咏歌一首:

吹く風を なこその関と 思へども

道もせに散る 山桜かな

(此关名为“勿来关”,因此我一度以为就连山风都不会吹到此处,但是没想到被风吹落的山樱已经铺满了道路。)

这首歌后来很有名,歌中的“なこそ”是一个地名,用汉字写作“勿来”,也就是“不要来”的意思。“道もせに散る”的意思是吹落的山樱铺满山道,使得道路都显得狭窄了。源义家身为一名武士,手中的弓箭就连鬼神也感到畏惧,然而就是这么一位英勇的武士,却为樱花散落而感动,并能在马上咏歌一首,他的这一风流姿态自古以来就为人们所传唱。这位源义家,在儿童之时被叫作源太,七岁时,在石清水八幡宫的神前举办了元服的仪式,此后才改名为八幡太郎义家的。

义家有两个弟弟:一个是义纲,我们不知道他的幼名,只知道他元服后称为贺茂二郎义纲,由这个名字可以推测他的元服礼一定是在贺茂神社里举办的;另一个是最小的弟弟义光,这一位的名气更大,他听说兄长义家在奥州苦战,为了援助兄长也奔赴奥州。有一个名叫丰元时秋的青年,一直如影随形地跟着义光。他虽然出身于音乐世家,然而由于父亲时元过世时年纪尚幼,没有获授吹笙的秘曲,时元在将曲谱托付给义光之后就去世了。时秋见到义光奔赴战场,也一路追寻他的足迹而来。关于曲谱的事情,时秋一句话都没有提,只是默默地追随义光,然而义光也知道他的心情,就在走到足柄山(现在静冈县与神奈川县的分界线)的时候下马,屏退下人,以盾牌为席坐在地上,一句话也不说,默默地吹起了笙,希望将秘曲教给时秋之后他就能回京都去。由此可见,义光不仅是一位勇敢的武将,也有着深厚的艺术造诣,同时还特别重视人情,知道为他人考虑。源义光的幼名也没有流传下来,然而从他元服之后称为新罗三郎义光这一点来看,他的元服仪式毫无疑问是在近江(现滋贺县)的新罗明神(在三井寺以北的地方)前举办的。

立志

一般来说,镰仓时代的武士们在十四五岁的时候,名字还叫作“某某丸”,到了十六七岁时就元服并改名,由此可以确定成人式多在十五岁前后举办;然而也有人在很小的时候就元服的,如前所述,八幡太郎义家在七岁时就举办了元服礼,小时候名叫正寿丸的北条时宗也是在七岁时元服并改名为时宗的。毕竟这一位也是在十四岁就担任幕府的重要职位,十八岁时就以幕府代表的身份负责与蒙古交涉,二十四岁时击退外敌,三十一岁时在博多湾消灭外国的百万大军的英雄,他在七岁时就有与成人相符的见识与资格也并不奇怪。

排除源义家与北条时宗这样的例外,镰仓时代的武士们一般在十五岁前后元服,在此之后周围的人就会把他当作大人对待,同时这也意味着他们在此之后必须为自己的言语与行动负责。在元服之前,他们都还是儿童、少年,说话做事即使有些小错误也都会得到周围的宽待,而在元服之后,一方面会受到周围人的尊敬,另一方面也必须承担起大人的责任。可以说,元服是一生中重要的转折时刻,在此时要完成由少年向成年的转变。

这一转变在形式上表现为元服礼,在心理层面上就表现为树立志向。要成为独当一面的大人,就需要收起儿童时的散漫之心,明确树立自己的目标,这就是立志。大家知道孔子吧。他是中国古代的哲人,生活的时代比耶稣还要早近五百年,是和西方的耶稣、印度的释迦相提并论,长久以来给人们以深刻影响的伟大哲人。孔子曾经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十有五即十五岁,也就是说孔子在十五岁时确定了人生目标,三十岁时确立了立足之地、不再动摇。此外,想必诸君也听过别人吟诵下面这首有名的诗作: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若无成死不还。

埋骨岂期坟墓地,人间到处有青山。 [2]

可以说,立志,就是确定人一生的目标与方向,让人生走上一条固定的轨道。

那么,就个人而言,形式上的仪式是元服,心理上的要求是立志,把这一理解推广到整个民族来考虑,我认为相当于一个民族的立志与元服的东西是国家的建设。日本民族的起源要追溯到很久以前,然而那时的日本人还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没有统一的意志与共通的责任感。将这个分裂的组织团结在同一个目标之下,以一个共通的意志将他们统一在一起,使他们在面对其他民族时能够负起责任,这时候我们才能说国家的建设完成了。

有的人说日本民族是一个混合民族,这并不是事实。当然,日本民族作为一个包容力强大的民族,接受其他民族并将他们融合吸纳,这样的具体例子我们可以找出许多,然而构成日本民族的中心与主体的部分具有完全属于日本的独特性,这一民族特征并不会由于其他民族的混入而被削弱。已经有优秀的学者通过骨骼与血液的研究证明了日本民族在世界范围内的独特性,并确认了日本民族分布在由扬子江(长江)下游地区,经冲绳群岛,直到九州、四国、本州及其周边诸岛的范围内。由这一血型的研究我们可以知道,无论周边民族怎么混合,都不会成为日本民族。

日本民族是一个独特的民族,这一点可以从最根本的血液和骨骼的研究中得到证明。然而,如果我们的国家建设不成功的话,这一民族又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呢。这一点我们只要考虑一下扬子江下游地区诸民族的情况就一清二楚了。他们即使在血液与骨骼上与日本民族相同,但在精神层面上没有与日本民族共通之处。这正说明了通过国家的建设,将民族团结在一起,面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前进这件事情有多么重要,想必现在大家也能够明白了吧。最后再重复一遍,对于个人而言,最重要的节点是元服与立志;而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最重要的节点除了国家建设外别无他物。

* * *

[1] 日本兵库县神户市地名,源平合战的古战场。——译者注

[2] 本诗作者为幕府末年的僧侣月性,此诗在当时颇有名气,后因毛泽东转引而在中国也广为人知。——译者注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