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脉只是一种交往的载体,而非迫压,彼此的关爱,是连带着血肉,由心而生的关切。
走出饭店时,表舅妈对我说“你真是太客气了,不要这样的,我们是有感情的。”“是啊,我们是有感情的”,表舅也在一旁道。
是2009年春,请来表舅夫妇、姑妈姑父还有父母的中学老同学张阿姨,及我们家人一起,为父亲面包72周岁庆生。之前近一年,父亲心脏病突发,多次辗转两家医院间,抢救,手术,出院,又住院,反反复复。期间亲戚朋友多来看望,尤表舅夫妇及张阿姨,频趋病床前安慰,做子女的我们感铭,想以此机缘表达感谢,因此我还特地给三家长辈准备了一份礼物。
父亲还是去世了。但“我们是有感情的”,我总记着。
表舅夫妇是母亲族系的亲戚。他俩是宝黛式的表兄妹,表舅父亲、表舅妈母亲,和我外婆是亲兄妹。从小,家里和外婆娘家人走得比较近,少时常跟外婆去乡下探亲,他们也时来城里吾家,新米香菇之类的特产总少不了我们家一份,他们家里有啥事需要帮忙,父母也总是尽心尽力。表姨们尚未出阁时,有时来城里办事,还会宿夜。有一年,表舅公出车祸大出血急送县人民医院,父母连夜赶到医院,帮着寻医问药……许多年的点滴,维系着的亲情自然比一般来往较少的亲戚浓厚。这些年来,舅公、外婆相继去世,但表舅妈夫妇和父母间的来往从未间断,不仅逢年过节,平时念着了,会来看望,母亲有啥事也会与他们商量。
张阿姨是父母的老朋友,少年时记忆深刻的方糖就是她每年春节从新疆寄来的礼物。退休后,自新疆回沪定居,自是与父母老友往来频繁,寒暖互问,有难互帮,情谊若亲人。
亲戚间的关系其实说起来蛮牵丝攀藤的,因为血缘大家似乎天然地应该亲近,就着一些家族事务在一张桌子上吃饭聊天,但其实彼此难免仿佛熟悉的陌生人,经验、体会、感受、生活中所经历的,彼此少有交叉分享,难得的相聚维持着一些表面的熟悉或某些份内的亲切罢了,真要细究起来,彼此间尚不如朋友来得亲密。更不要说到了年轻一辈,有些人其实是不认识的,也就在家族聚会场合点个头而已,若陌路相逢,也就是擦肩而过,血缘在这里不起什么作用。或许不得不,还是承认吧,有时有的亲戚关系甚至慢慢褪化成仅仅红白喜事的礼金,好比是为血缘买单的感觉。要说感情,真是稀薄的。不过是一份义务和责任罢了。
当然,朋友是自己选的,亲戚是老天给的。但血缘的亲近其实也需要经营,彼此间重叠起人生记忆,分享和分担生活人事情感,感情的生发就自然而然的,这样的亲戚就不只是因为血缘,而是人和人之间的牵念了,血脉只是一种交往的载体,而非迫压,彼此的关爱不单只是责任,是连带着血肉,由心而生的关切。
说起来,人在这个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关系,有些血缘使然,有些工作使然,有些是情感使然,有些则乃需要使然;人也难免会为一些不得不面对的关系而违心,但相信其实人心里也明白,长久的关系还是那些相互有共同人生记忆,彼此欣赏喜欢温暖的关系,这样的关系里涵泳着那些值得细细回忆、品尝的情感,所以时有人发出通讯录上一堆人名但烦恼危难时却无法打出一个电话的悲凉,其实是正常的,不必悲凉。“我们是有感情的”,“有”之内,是多少细水长流的生活,非仅泛泛之交能收获。看到有些人在微博上大说特说朋友就得结交事业成功者,不要花时间在普通平凡者身上,当然很现实很实在也合情合理,看着交往起来似也风生水起,花团锦簇的,其实背后隐藏的或许利益多于感情吧。当然任何的纯粹总是少的,情感的生发也总有些共同或共鸣的经历,只是为了花团锦簇而锦簇花团的,有多少体温在里头?
今年高二时的语文老师遗著终于出版了,我们7位参与出资出版费用的老同学均感欣慰。出书过程也是一波多折,老师先生多次给我们电话打招呼,我们的意思相仿:“心意已经完成,书如何出是您的事,不必介怀”。几年前,为此事,老师先生找到我,我和苇同学分别联系了苏燕、炳祥和小龙等老同学,苇同学更是全程费心张罗,他又联系了梁同学勇同学等其他几位,有的同学还请老师先生把书稿目录打印出来审阅讨论。不过最后出资的我们7个同学,其实还是与老师在世时走得比较近的,有着浓淡师生情分的。其他因未能联系上而无法尽心意的同学定大有人在,想说的只是助力一件事情完成的还是彼此曾经的感情。
家人间实亦如此,一个屋檐并不是情感天生的温床,还得父母子女彼此敞开心灵,分享生活,否则终究还是熟悉的陌生人,最后剩下利益纠结,血缘不过是一个再好不过的藉口。
感情在彼此,才有人际的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