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欧洲至暗时刻(1878—1923)

第1章 德国
关灯
护眼
字体:
没有了    回目录 下一章

新德国 1878年至1900年,欧洲影响力最大的国家无疑是德国。此时,德国不仅军事实力强大,而且技术能力高超。新时代开始时,德国统一已经七年,根基已经稳固。由于不需要在欧洲继续扩张领土,德国进入了工业发展与商业扩张的大时代。

总体来看,统一前后,德国实施自由贸易政策。国家征收关税较少。1878年前后,德国著名首相奥托·冯·俾斯麦决定实施“强力贸易保护政策”。“强力贸易保护政策”对德国内政外交均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诸多因素中,1878年的“强力贸易保护政策”成为德国历史的分界线。1878年标志着德国旧历史时代的终结与新历史时代的开始。1878年不仅在德国历史上至关重要,而且对于整个欧洲历史意义非凡。

德国政党 在德国历史上,1878年之所以如此重要,不仅因为德国从一个自由贸易的国家转变为实施贸易保护的国家,而且因为伴随贸易政策改变,德国自由党不再对国家事务产生任何实际影响。1878年的德国政界虽然政党林立,但主要有三大政党:保守党、自由党和社会民主党。德国三大政党与英国相应政党完全不同。德国保守党成员多数是贵族,既有大贵族(侯爵、伯爵、子爵和男爵),也有被称作“冯某某”的小贵族或乡绅。贵族主张建立强大的帝国,组建大军,用严格的法律约束臣民。以贵族为首的保守党反对民主,主张实行君主专政而非君主立宪。保守党认为,君主行事,只要有利于天下,无须听从内阁建议。

自由党成员主要来自中产阶级,大多是教授、教师、医生、律师与记者。自由党中也有接受过大学自由思想教育的贵族。自由党的主张与保守党不同。自由党渴望国家实行君主立宪而非君主专制。自由党希望,像英国一样,君主按照内阁提议行事,内阁成员来自帝国议会大选中凭多数票当选的政党。这种政府体系被称作“责任政府制”。1848年至1849年,法兰克福国民议会召开期间,自由党[1]力促国家实行君主立宪制。然而,自由党的一番努力最后无果而终。

社会民主党成员主要来自工人阶级。社会民主党的主张源自卡尔·马克思著作。然而,并非所有社会民主党人均主张废除私有制。只有像卡尔·李卜克内西这样的极端马克思主义者,才极力主张废除私有制。极端马克思主义者与后来的斯巴达克主义者、俄国布尔什维克的主张一致。然而,其他德国社会民主党人仅仅希望修订劳动法案,并在政治上获得一定影响力。德国社会民主党更像英国工党。甚至从许多方面来看,德国社会民主党与英国自由党也有相似之处。

卡尔·马克思

卡尔·李卜克内西

贸易保护政策 1878年,当决定实施“强力贸易保护政策”时,德国首相奥托·冯·俾斯麦不得不与主张贸易自由的德国自由党决裂,同保守党结盟。作为地主阶级代表,保守党人不仅坚决支持“强力贸易保护政策”,而且特别强调农业方面的贸易保护。与此同时,奥托·冯·俾斯麦采取多项措施确保社会民主党支持贸易政策与君主专制。于是,帝国议会通过了安抚工人的系列措施,比如出台了多项与工人疾病保险、意外事故保险相关的法律规定。

奥托·冯·俾斯麦

一方面,奥托·冯·俾斯麦的“强力贸易保护政策”让地主阶级受益,从而得到了贵族、乡绅的支持。另一方面,贸易保护政策排除了国外竞争,稳定了国内市场,从而得到了制造商与工业资本家支持。此外,贸易保护政策配合“社会改良”计划——比如意外保险计划和养老金计划,得到了工人阶级支持。然而,“强力贸易保护政策”也造成了德国统治阶级(贵族和乡绅)与资产阶级自由派的决裂。德国自由党既失去了政府支持,也失去了在公共事务方面的影响力。随着德国政府“专制”态度越来越强硬,自由党大批精英失去了为国家服务的机会。

1900年之前,甚至连同之后的一段时期,德国一直非常繁荣。1870年至1871年普法战争后,德国获得法国五十亿法郎(两亿英镑)战争赔款。德国政府将部分赔款用于修建军事要塞,部分用于偿还国家公债。1879年,随着《大海关法》出台,德国建立起全面的工业贸易保护体系。贸易保护政策减少了但不可能绝对排除国外竞争,同时必定会抬高国内商品价格。事实上,贸易保护政策得到了大制造商与农业资本家的拍手称赞。

交通运输 与此同时,德国政府大力解决交通问题进一步刺激了贸易。铁路事务与运河事务不是由帝国政府负责,而是由各邦国负责。普鲁士是德国最大邦国。普鲁士国王即德意志皇帝。因此,普鲁士的政策实际上是帝国的政策。1880年至1890年,普鲁士政府决定收购普鲁士铁路所有权。之前,普鲁士铁路归几家公司所有。事实上,普鲁士政府的举措影响了整个德国,其他邦国很快竞相效仿。

普鲁士国王国徽

普鲁士人一向以办事高效而著称。在政府管理方面,与英国政府办事的低效形成鲜明对比,普鲁士政府与帝国政府管理非常成功。德国铁路运输不仅速度快,而且既准时,价格又低廉。正是因为采用独家管理模式,德国铁路无须费时与各家公司或股东协商,便能有效服务各地区、各行业的发展需要。

与铁路一样,运河也归国家所有。德国主要运河为连接北海与波罗的海的基尔运河。基尔运河开凿于1887年至1895年。其他运河连通了埃姆斯河、莱茵河及德国其他大河。

社会改良法案 “强力贸易保护政策”之下,德国物价奇高,尤其是肉价,比英国高很多。虽然德国工资水平未大幅提升,但工人阶级得到德国政府的特别照顾。在首相奥托·冯·俾斯麦推动下,1883年与1884年,帝国议会先后通过了《疾病保险法》与《意外事故保险法》。1889年,《退休金计划》获得立法。工人、雇主与国家一起为筹集保障计划所需资金做贡献。虽然政府为工人做了许多事,但工人还得努力付出。德国舆论导向十分明确:不劳无获。

基尔运河

德国殖民地 德国贸易保护体系减少了工业制成品进口,也减少了对外出口,因为进口的支出要通过出口的盈利来补偿。因此,德国实施“强力贸易保护政策”造成了工厂生产过剩。由于国内市场已经饱和,大量商品无法售出,只能亏本倾销到海外市场。为了开拓新市场,原本反对冒险政策的奥托·冯·俾斯麦不得不把目光投向殖民地。奥托·冯·俾斯麦开拓新市场的举措受到海内外热心人士鼎力支持。汉堡和不来梅成为开拓新市场的中心城市,因为港口城市要想发展航运业,必须依靠殖民地。在商业银行方面,法兰克福的地位很重要,它对殖民地风险投资项目产生了浓厚兴趣。1882年,为鼓励创建海外殖民地,德意志殖民协会在法兰克福成立。1883年,不来梅商人f.a.吕德里茨在西南非从霍屯督酋长手中获取安哥拉佩克纳大片土地。安哥拉佩克纳成为德属西南非殖民地。1884年,另一位德国探险家古斯塔夫·纳赫迪加尔博士在西非几内亚沿海的喀麦隆插上了德国国旗。同年,德国还占领了新几内亚部分土地。1888年,德国建立东非殖民地。1899年,德国占领了太平洋南部的萨摩亚群岛。

汉堡

瓜分非洲 1885年,一场重要会议在柏林召开。欧洲主要国家纷纷派出代表参会。在柏林会议上,各国一致通过:非洲尼日尔河对列强开放自由贸易。柏林会议达成一项共识:如果不能实质占据并保护一片土地,任何政府无权宣称该土地为本国殖民地。根据柏林会议形成的共识,英国、法国、德国与比利时四国“瓜分”了非洲大片土地。德国瓜分所得殖民地不仅能为国内生产提供大量原材料,还为德国海外移民提供了适宜土地。不过,多数德国人不想去非洲。总体而言,德国人更喜欢像美国一样繁荣安定的国家。毋庸置疑,德国殖民地极大促进了汉堡和不来梅航运业发展。不来梅的北德劳埃德航运公司及汉堡的汉堡美洲航运公司和沃曼航运公司巨大的蒸汽船,无论在非洲、美洲还是太平洋贸易中,可谓首屈一指。

古斯塔夫·纳赫迪加尔博士

瓜分非洲

威廉一世驾崩 正值德国纺织业与航运业蒸蒸日上之时,1888年3月9日,德皇威廉一世驾崩,享年九十一岁。威廉一世是一位品德高尚的皇帝。他生活简朴,责任感强,尤其重视家庭与友情。威廉一世的儿子腓特烈·威廉·尼克劳斯·卡尔继承了皇位与王位,成为德意志皇帝和普鲁士国王,史称“腓特烈三世”。腓特烈三世与威廉一世很像,少时从军,心地单纯。腓特烈三世娶了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长公主维多利亚公主。在政治上,腓特烈三世所持观点与维多利亚女王相似,与父亲威廉一世和长子威廉有所不同。腓特烈三世倾向于不太专制的统治,思想比较开明。不幸的是,登基之时,腓特烈三世已患不治之症。1888年6月15日,腓特烈三世驾崩,仅仅在位三个月。他的长子威廉继位,史称“威廉二世”。年轻的威廉二世不如腓特烈三世开明。他坚信,皇帝作为一国之君,是天降大任之人。因此,处处受制于三朝元老奥托·冯·俾斯麦,他无法容忍。

不来梅的北德劳埃德航运公司

威廉一世驾崩后的葬礼

腓特烈·威廉·尼克劳斯·卡尔

维多利亚公主

奥托·冯·俾斯麦下台 1890年3月18日,帝国首相奥托·冯·俾斯麦递交了辞呈。这并非奥托·冯·俾斯麦执政期间第一次提出辞职,只是德皇威廉一世在位时从未批准过。然而,1890年3月20日,德皇威廉二世批准了首相奥托·冯·俾斯麦的辞呈。1890年3月28日,奥托·冯·俾斯麦专程前往墓地拜祭了先皇威廉一世,并在他的陵前留下几朵玫瑰花。

登基后的威廉二世

漫画奥托·冯·俾斯麦下台

c.格兰特·罗伯森在自己的作品《奥托·冯·俾斯麦》第六章中说:“1890年3月29日,即奥托·冯·俾斯麦辞职的第二天,在妻子约翰娜·冯·帕特卡默与儿子赫伯特·冯·俾斯麦陪伴下,离开了柏林。临行前,各国大使、同僚与将军及大批民众在车站为奥托·冯·俾斯麦送行。众人发现,重要人物德皇威廉二世没有现身。在车站,人们未见到他的身影,尤其是前首相奥托·冯·俾斯麦没有看到。当时,威廉二世如果能出现在站台,目睹民众对前首相奥托·冯·俾斯麦是无比敬意,就一定会明白一个道理:虽然一朝天子一朝臣,但对于德国乃至整个欧洲来说,只可能有一个奥托·冯·俾斯麦,可谓举世无双。”

从这一刻起,德皇威廉二世开始自己当家做主。

注解:

[1] 俗称“国民自由党”。——原注

没有了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