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从小我们的父母是这么教的,课本上也是这么写的。于是,很多人像个二傻子似的,一头扎进无边的“苦海”中。仿佛“苦海”彼岸,就是自己想要的成功。吃苦作为一种美德被代代传颂着。而吃苦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苦难本身并不值得赞美,值得赞美的是能够战胜苦难的能力,以及战胜苦难之后获得的幸福。而在没有战胜之前,苦难应该是敌人,是魔鬼,吃苦应该是一种耻辱。
我们读书时候,最先会背诵的古文恐怕就是孟子的“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然而很多人背着背着忘了开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于是,只有少数人等到天降大任,而大多数人在受苦的漫长过程里感动了自己,竟忘了最终的目的,错将吃苦本身当成了高贵的姿态。殊不知你虽然吃着苦中苦,却只是人下人,只是“一将功成万骨枯”里的万骨。更无可救药的,是那些天未降他大任,他却甘愿自讨苦吃的人。
同学阿笨最近很不爽。国际市场大环境不好,很多外贸公司都有裁员的冲动。阿笨在这家公司做牛做马干了有七八年,好几次约他出来喝酒,都被他以加班为由拒绝。阿笨做梦都不会想到,他竟然被辞退了。
走出辦公室前,部门经理满脸愧疚地对阿笨说:“对不起,我也很想把你留下来,但大老板执意要裁人。”这副可怜兮兮的表情,搞得好像部门经理成为牺牲品。阿笨在心里暗暗骂道:“前两个月,你还信誓旦旦地说,老板已经有了给您升职加薪的意愿,再耐心等待一会儿。就是听你的,我还拒绝了几个猎头抛来的‘橄榄枝’。可现在不仅没有升职,反而连饭碗都没保住。”走出这幢工作多年的商务大楼时,西斜的太阳照在玻璃幕墙上,光线刺得他有些睁不开眼睛……
阿笨的遭遇,不禁让我想起刚毕业那几年兵荒马乱的岁月。那时工作也不好找,只得放下身架,找了一份月收入仅3000元的文员工作。这是一家私人公司,除了老板以外,也就五六个员工。人手太少,我还要干很多打杂的活儿。从那以后,我感觉没有脸面去参加同学聚会。一个985、211大学的研究生,读的专业也不算很差,怎么沦落到如此境地?期间,也想过跳槽,但老板苦口婆心地说:“我们这种小公司很锻炼人,以后一旦发展起来,你就是我的元老,到那时候,你就是手下领导几十号人的部门总监。”
老板把未来描绘得如此绚烂动人,我还能不感激涕零、加倍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激情吗?三年过去了,我的收入增速缓慢,几乎在所有同学中垫底。直到那次同学聚会,我决定再也不忍受这种“苦中苦”了。
那次同学聚会,无意间聊到自己的职位和收入,和同学们比起来,我的收入简直寒酸得可怜。同学们都劝我,让我另谋一个好出路,三年收入原地踏步的事实摆在眼前,让我不得不重新考虑一下我的职业生涯。
那次聚会后没多久,我就从这家公司离职。在新公司,我干得如鱼得水,几年后做到公司中层。与此同时,我得到前任老板携款潜逃的消息。要是还在这家公司,如今的我一定灰头土脸。
吃得苦中苦,不一定会成为人上人。稍有不慎,甚至可能沦落为人下人,正如失业后一年多找不到工作的阿笨。当然,也能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吃苦是做好任何事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正如一万小时定律所言,一个人只有经历一万小时的磨练,才有可能在某个领域有所成就。而要把一件事做上一万小时,不吃点苦似乎有些天方夜谭。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种苦究竟该不该吃。回到阿笨和我曾经遇到的问题,就是不能轻信他人描绘的、虚无缥缈的东西。别人不可能成为你的救世主,只有你自己才能把握好命运。如果眼下的苦,确实有利于将来的成长,那不妨多吃一点。如果这些苦只是他人在忽悠你,就要果断远离。这不是贪图安逸,而是不让自己成为冤大头。
吃得苦中苦,是成为人上人,还是沦为人下人,就看你能否掂量好“苦”的性质。但愿你的一万小时,是不断为成功积蓄力量,而不是简单机械、毫无意义的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