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越史通鉴纲目

卷之二十九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起癸酉黎英宗洪福二年盡壬辰黎世宗光興十五年〉凡二十年

〈癸酉〉二年〈世宗維潭嘉泰元年莫崇康八年明萬曆元年〉春正月,帝在乂安,鄭松迎帝次子維潭立之。

〈御批:利幼君耳。檢雖擅權,而惡未甚著。松則莽、操之徒也。〉

初,帝奔乂安,松與諸將議先立皇子,然後發兵迎帝未晚。辰皇第五子維潭,年七歲,育于瑞原之廣施,乃使人迎立之。改元嘉泰,大赦,凡六條。

謹按:綱目改元例,凡中歲而改元無事義者,以後爲正;其在廢興之際,關義理得失者,以前爲正;而註所改於下。今考,是辰英宗出居乂安,鄭松擅立其子,舊史遽以嘉泰大書其年,其於君臣父子之義胥失之矣。茲據洪福舊號紀年,而分註嘉泰於下,以正之云。

註:廣施,社名,屬淸化瑞原縣。六條:一、民經兵火無常產者,竝寬力役。二、貧民漂流者,聽回本貫,寬賦役。三、盜劫罪囚在逃者,聽就所司出首赦免。四、內外各衙門有現監囚,其情輕者放釋。五、文武官有功者,許陞爵一次。六、官員子孫屈滯者,具本隨材錄用。

左相長國公鄭松弑帝于雷陽。

松遣阮有僚等引兵至乂安,帝避于蔗田。有僚等拜請曰:「願陛下速還宮,以感天下臣民之望,臣等莫敢有異志。」乃迎帝以歸,使榜郡公宋德位日夜扈侍。是月二十二日,至雷陽,陰逼弑之,陽言自縊。上尊號曰英宗峻皇帝。在位十六年,壽四十二歲。葬布衛陵。

謹按:按綱目例,君弑賊不討,則不書葬,故附註于目下。

註:德位,安定快樂人。雷陽,縣名,註見平定王元年。布衛,社名,屬淸化東山縣。

鄭松自加都將、節制水步諸營、兼總內外平章軍國重事。

鄭松自加都將、節制各處水步諸營兼軍國重事。國家機務,皆自裁決。又以武公紀爲右相,黃廷愛、武師鑠、阮有僚等爲太傅,鄭杜、范文快、何壽祿等爵郡公。

註:公紀,嘉祿巴東人,嘉國公文密之子。

令順化貯粟實邊。

遣使齎敕,加我太祖嘉裕皇帝爲太傅,令貯粟實邊,其羨餘錢,歲輸銀四百斤、帛五百匹。

註:順化,註見光順十年。

秋七月,莫兵侵安場。

莫遣兵侵安場,官軍俱退入壘以示弱。賊復增築土壘,將渡,段澤、鄭松出舟師分擊,大破之,賊遁去。

冬十月,遣武公紀歸鎭大同。

初,公紀自大同入謁,討莫,累有功。至是,以方民不靖,復命領兵歸鎭。

註:大同,黎宣光鎭涖,註見昭宗光紹五年。

莫茂洽復歸昇龍。

先是,莫兵數敗,莫主茂洽懼,移居菩提。至是,莫敬典等擁歸昇龍城,營于城之南門外居焉。

註:菩提,註見平定王十年。昇龍,註見李太祖順天元年。

〈甲戌〉世宗毅皇帝嘉泰二年〈莫崇康九年明萬曆二年〉夏六月,莫將阮倦侵乂安。命鄭模等將兵救之。

莫使南道將阮倦寇乂安,䣐、演諸縣皆陷于賊,鎭守阮伯駉望風先遁。宏郡公〈姓名失詳〉與戰,數不利,以士卒多逃,乃鎖其足。賊至,不能戰,遂棄船登陸走。至布政,爲倦所獲。鄭松因遣晉郡公鄭模、萊郡公潘公績領兵往救之。與倦相持數月,倦尋引退。鄭模等亦收兵回淸花。

註:公績,東城蔡舍人。布政,註見李聖宗神武元年。䣐,䣐都,今改英山府。演,演州府,均屬乂安。

〈乙亥〉三年〈莫崇康十年明萬曆三年〉春正月,莫敬典、阮倦等來侵。

莫遣敬典擾淸花、阮倦擾乂安,所至人皆披靡,遠遁山林,以避其鋒。敬典自統大兵直進瑞原、安定,又分兵侵擾雷陽、東山諸縣。鄭松使黃廷愛將兵救雷陽、農貢,駐于先沐,而自率諸將分五隊禦之,與敬典戰于東里。武師鑠、阮有僚出奇兵擊走之。又令賴世卿、鄭模、潘公績等救乂安,與阮倦戰,不勝。倦設伏,獲公績以還。

註:先沐,社名,屬農貢縣。東里,社名,屬安定縣。雷陽、瑞原,卽梁江二縣名,竝註見平定王元年。東山、安定、農貢,竝註見英宗正治十三年。

〈丙子〉四年〈莫崇康十一年明萬曆四年〉莫阮倦復寇乂安。

莫敬典復寇淸花,又分兵,使阮倦寇乂安,與鄭模相持累月。鄭模數戰不勝,退回至玉山。倦謂其屬校曰:「鄭模戰敗引還,兵無行伍,我必擒之。」乃自督兵追躡,獲之以歸。

註:玉山,縣名,屬靜嘉府。

〈丁丑〉五年〈莫崇康十二年明萬曆五年〉秋八月,莫敬典犯銅鼓江,鄭松擊走之。

初,莫收諸鎭兵,令齎三月粮入寇。鄭松使淸花沿江諸縣民豫淸野以避之。諸海門及沿途各處巡守,皆置號礮。賊至,先發礮一聲,沿途以次傳發爲號,使居民聞知先徙。至是,敬典兵至銅鼓江,松率諸將出快樂壨門相拒。莫兵攻破會上營,黃廷愛、阮有僚截擊,破之。莫兵復進至快樂壘外,賴世美先登挑戰,官軍射殺之。莫兵大潰,諸軍以世美首馘獻于軍門。敬典尋走歸昇龍。

註:沿江諸縣,厚祿、峩山、永祿、安定等縣地是。銅鼓江,卽漆馬江,自錦水經安定丹泥社,因有銅鼓廟,故名。下達于梁江,注于海。快樂壘,在快樂社,屬淸化安定縣。

淸花大水,饑。

是歲,淸花多淫雨,水潦凡七次,田禾損傷,民大饑。

冬十一月,彗星見。

彗星出,直指東南,光芒長四十丈,紅赤色,自是月至十二月朔始滅。詔改明年爲光興元年。

〈戊寅〉光興元年〈莫延成元年明萬曆六年〉秋七月,莫敬典復侵淸花。鄭松邀戰于奉公,大破之。

敬典復侵淸花、沿江諸縣,進至江表。松遣鄭栢等引兵渡河,設伏于奉公山,大戰破之。莫兵死者不可勝計,敬典退還。辰莫主茂洽爲雷震,半身不起,醫治,尋愈。改是年爲延成元年。

註:栢,鄭松族屬。江表、奉公,二社名。均屬淸花永祿縣。

立郊壇于萬賴。

初建行在于萬賴,尋于壘門外立南郊壇。

註:萬賴,註見莊宗元和十四年。

冬十月,武公紀大敗莫玉�于收州。

莫西道將玉�侵掠宣光、興化諸州縣,兵至收物州。太傅仁國公武公紀縱兵大戰,莫兵大敗而還。

註:玉�,石室易耨人,阮敬之子,莫所賜姓也。宣光、興化,註見聖宗光順十年。收物州,註見太宗大寶元年。

〈己卯〉二年〈莫延成二年明萬曆七年〉秋七月,莫敬典寇河中,太傅鄧訓擊破之。

敬典復寇淸花,侵掠沿江諸縣,及于河中宋山。鄭松遣鄧訓督兵拒之于太堂,又遣鄭文海爲先鋒,大戰于金甌山。訓濳進宋山,出目山,截其後。莫敬典大敗而還,尋病死。

註:訓,彰德良舍人。太堂、金甌,二社名,屬永祿縣。目山,在宋山縣平和社,均屬淸化。

〈庚辰〉三年〈莫延成三年明萬曆八年〉秋八月,復會試科。

自永和以後,會試科久曠,至是復行之。命分三甲,賜阮文階、馮克寬等六人進士出身、同出身有差。是後三年一試,率以爲常,而殿試尚闕焉。

註:文階,天祿芙蒥場人。

九月,星流有聲如雷。彗星見。

〈辛巳〉四年〈莫延成四年萬曆九年〉秋,莫敦讓來侵,黃廷愛等敗之。

莫敬典旣死,莫主茂洽復使其祖叔輔政應王敦讓總統諸軍,徵兵入寇淸花。敦讓由海道至廣昌唐囊山駐兵。帝命黃廷愛等領大軍禦之。廷愛會諸將分爲三道竝進,與莫兵大戰,斬六百餘級,賊兵大潰。敦讓收殘卒遁歸昇龍,官軍大捷。還,錄戰功,以黃廷愛爲太尉,阮有僚爲西軍都督,鄭栢爲南軍都督,鄭杜、吳景祐爲南北軍左右都督,餘受封各有差。其所俘獲數百人,皆給衣食放回。自是兵威大振,莫兵不敢覬覦淸、乂,居民稍得安業。

註:敦讓,登瀛季子、茂洽之祖叔。鄭杜,鄭檢之子。景祐,石河爪牙人。唐囊山,在淸化廣昌縣興禮社囊村。

〈壬午〉五年〈莫延成五年明萬曆十年〉夏五月,淸花大雨雹。

淸花、萬賴雨雹,大如瓜子,田禾皆損壞。

瓊璢海中有大石躍出地。

東回海門有大白石自水中,躍出平地,隔水十五丈而止。士人以爲靈異,立祠事之。

註:東回,村名,屬乂安瓊璢縣。

〈癸未〉六年〈莫延成六年明萬曆十一年〉秋七月,哀牢來獻方物。

註:哀牢,註見前編趙越王二年。

冬十月,鄭松出兵攻山南。

節制鄭松將大兵出山南,攻略安謨、安康諸縣,收其稻而回。莫東道將阮曰敬降,復賜爵東郡公。

註:曰敬,海陽四岐人。安謨,縣名,黎初屬山南,今屬寧平。安康,註見陳仁宗重興八年。

〈甲申〉七年〈莫延成七年明萬曆十二年〉春正月,鄭松出長安,尋七年引還。

鄭松復出兵攻略長安諸縣,又進兵徇天關,以吳景祐兵先返。尋引還,表貶景祐職二資。

註:長安,府名,註見李太祖順天元年。天關,府名,註見平定王九年。長安諸縣,嘉遠、安謨、安慶,均屬長安府。

冬十月,淸花地震。

瑞原、安定諸地方地震五十餘里。

註:瑞原,卽梁江,縣名,註見平定王元年。安定,註見上嘉泰三年。

〈乙酉〉八年〈莫延成八年明萬曆十三年〉春正月,鄭松攻山西諸路,克之。尋引還。

鄭松自督大軍出天關,擊破美良、石室、安山諸縣,略定西道。兵次柴山,畱稗將昭郡公〈缺姓名〉屯黃舍。莫兵追擊,昭郡公陷陣沒。松以不利,引還。

註:柴山,在安山縣瑞圭社。黃舍,社名,屬山西安山縣。美良、石室、安山三縣,均屬山西。

夏六月,莫東北大饑。

辰東北二道自二月至是月不雨,禾苗枯死,人民饑饉。賴敏上疏,極言刑獄之寃濫,賦役之繁重,乞改弊政,蘇民瘼。茂洽雖善其言,而不能用。

註:賴敏,武僊烏米人,莫茂洽淳福乙丑科進士。

莫修昇龍城。

茂洽欲入居昇龍城,遂加修築,大興工役,陶鑄磚瓦,朞年而成。因居正殿受朝賀,以明年爲端泰元年。

〈丙戌〉九年〈莫端泰元年明萬曆十四年〉夏六月,馬江水溢。

辰淸花無風雨,馬江水忽大漲。西都城沒于水,江流逆上,湍急如箭,樹木塞川。沿江民家屋多流入海。

註:西都城,註見陳帝頠興慶元年。馬江,卽醴江,註見陳太宗天應政平十七年。

秋七月,月赤暈。

月暈朦朧,色如血。

八月,安塲營災。

辰風急火猛,延燒軍營房廨鋪舍數千家。煙焰翳天,自午至申始滅。松母阮玉寶死于火。松避居守制,命追尊爲明康大王太妃。

註:安場,註見中宗順平五年。

九月,淸花大水。饑。

先是,安塲營中暴風大作,發屋拔樹。是月至十月,淫雨經旬,水潦凡七次,淸花禾穀不登,民多饑殍。

冬十月,淸花山崩。

諸縣山崩,所在有之。

〈丁亥〉十年〈莫端泰二年明萬曆十五年〉春正月,莫增築土壘。

莫修理昇龍外城街衢。又令各處築起土壘,上自喝江至花亭江,延袤數百里,各樹竹木,以防兵至。

註:喝江,註見平定王九年。花亭江,在河內山明縣。

三月,天自鳴。

是月庚子,空中忽自鳴。又永福卓筆山有大石高一丈,無故自拔,移他處。安定澄舍井水自沸。水濁三日。

註:永福,縣名,屬淸化省紹化府。卓筆山,在永祿縣多筆社。澄舍,今河舍社,屬安定縣。

夏五月,鄭松殺太傅衛陽侯鄭栢。

栢,松族人,與黎及第謀殺松。松知之,殺及第,繫栢于獄,以太妃阮氏力救得免。至是,以陰养妖術巫人,及圖葬其父于禁地,松絞殺之。

秋九月朔,日食。

冬十月,鄭松進兵美良,大破莫兵于由醴江。

松率兵攻破長安、天關等府,遂進兵西南界。至美良,莫使西道將莫玉�出安山,以攻于左。又使南道將阮倦出彰德,渡由醴江,以攻于右。倦至由醴江,分兵設伏山脚,欲斷粮道。松偵知之,乃先使大將黃廷愛領兵潛夜馳回,以守淸花。畱何壽祿、吳景祐等守護粮兵在後。又使阮有僚、鄭杜等各領兵從左道出,與莫玉�相持,以分其勢。松督兵出右路,進攻阮倦,大敗之。倦兵走,伏兵亦奔潰。相爭渡江,溺者無算。官軍斬獲數百,追半日乃止。玉�亦收兵遁走。自是倦畏之,遇輒遠避,不敢復與爭鋒。次日,大軍進駐黃山,又進攻安山石室,破之。尋以歲暮,引回淸化。

註:由醴江,在彰德縣由禮社。

〈戊子〉十一年〈莫興治元年明萬曆十六年〉春正月,莫增築土壘于大羅城外。

莫以官兵日彊,乃令四鎭兵民,增築大羅城外三重壘,起自日昭,越西湖,經椰橋,至青池,通珥河之西北。壘身高勝昇龍城數丈、濶二十五丈,掘三重濠,俱樹竹木,延袤數十里,以爲守備之計。

註:日昭,註見威穆帝端慶五年。西湖,一名浪泊,註見前編屬漢建武八年。椰橋,在永順縣盛光坊屬河內。珥河,卽富良江,註見李太祖順天二年。

夏五月,卓筆山崩。

註:卓筆山,見前。

六月,太白經天,日月重暈,霧降。

其月癸亥,太白經天,日月重暈,經旬不滅。蒙霧充塞,禾苗枯死,民多流散。

冬十一月,鄭松敗莫兵于揚武寨。

松大出兵長葛關,攻破長安、天關,渡正大江,至揚武寨。駐兵逾旬,莫兵堅守不出。松焚營舍,佯撤回,畱奇兵象馬伏營後。賊空壘爭利,伏兵卒起,襲擊之,斬數百級。松因回兵至三疊山,令諸軍斫取鐵木,分植靈場、海門防賊船,及爲挑戰之備。

註:長葛關,註見英宗正治七年。正大江,在宋山正大庄。揚武寨,在安慶揚武社。靈陽海門,註見英宗正治八年。

十二月。挽河水如血。

挽河水自赤色,如流血一里許。

註:挽河,在淸花瑞原縣挽河社。

〈己丑〉十二年〈莫興治二年明萬曆十七年〉春正月壬戌,熒惑犯亢。癸亥,月犯歲星。大旱。

辰星變屢見,天大旱,米貴,民多流亡。

註:管窺輯覽:石氏曰:經過其星,而光耀侵之,曰犯。晉志:明帝咸康五年四月辛未,月犯歲星。占日:國饑人流。

秋七月,大水。

冬十月,鄭松攻敗莫兵于三疊山,莫敦讓遁走。

初,松親督大兵攻略長安諸縣,莫使敦讓率衛士及四鎭兵刻日齊進,至安謨,約期會戰。松與諸將謀曰:「賊悉眾而來,欲與我一戰決雌雄。我今已據險地,賊雖眾,無能爲也。兵法云:『一夫守險,千夫莫當。』此之謂也。今佯退引入險地,彼輕視我,悉眾追之,我以重兵襲擊,破之必矣。」是夜三㪅,遣阮有僚領銳卒萬五千人、輕騎二百先行,潛于山脚埋伏,畱鄭杜、鄭桐等領兵斷後,引賊入伏。於是吳景祐收拾粮兵先退,示以回軍之意,中軍大營隨亦引退。松後督退于三疊山駐營。莫兵見之,以爲畏懾退遁,爭先追殺。杜、桐等且戰且卻,引至山脚,聞礮,伏兵齊起。松縱大軍四面奮擊,斬賊千餘級,俘獲六百餘人。賊大潰奔北,敦讓收殘卒遁回。官軍大捷,遂班師。諸將各以所獲賊俘來獻,松皆令解其縛,撫勞之,給以衣食放還。

註:杜、桐,皆檢之子、松之弟。三疊山,在淸化、寧平二省接界處。

〈庚寅〉十三年〈莫興治三年明萬曆十八年〉秋七月朔,日食。太白犯月。

〈辛卯〉十四年〈莫洪寧元年明萬曆十九年〉春三月,彗星見。赤虹竟天,日暈。

彗指西北行。又有赤虹竟天,日暈兩重,白氣連環于暈外。

冬十二月壬子,月犯歲星。

鄭松徇山西,大破莫兵于粉上。遂遣兵進逼昇龍。

鄭松又議出師,使演郡公鄭文海、太郡公阮七里領水步兵鎭守各海門險要處,壽郡公黎和兼知四衛,內外武士侍從守護御營。至期,調兵五萬餘,分爲五隊。遣太傅阮有僚、太尉黃廷愛、麟郡公何壽祿、世郡公吳景祐等分領之。松自督中軍兵馬二萬出西都,循廣平過天關,鑿山開路,兼行十餘日,至馬鞍山,尋進麻義。所至賊皆風靡,不旬日閒,略定安山、石室、福祿、新豐諸路,駐軍卒林。莫悉調四鎭、四衛、五府兵馬十餘萬,使莫玉�、阮倦等分領西南東北各道。莫主茂洽親督正營兵馬竝進,至粉上,與卒林官軍對陣。松令右營黃廷愛率先挑戰,又選鐵騎四百先登助陣。諸軍齊力夾攻,自卯至巳,斬賊四衛軍將匡郡、新郡〈俱缺姓名〉於陣。賊接兵不動。於是松親自督戰。將士踊躍,咸以滅賊復讐爲誓。遂奮擊,大破之,乘勝長驅,追至江皋,斬馘萬餘,收獲馬匹、器械不可勝計。茂洽大駭,渡江走。殘卒爭船落水,死者過半,惟南道將阮倦一軍遠避不敗。松進至黃舍駐營,令渡虬江,破平賊壘。因與諸將謀曰:「賊兵屢敗,當乘銳疾攻,取之如拾芥耳。」乃令有僚領兵象,直進昇龍城南北皋橋,放火焚其廬舍,火焰蔽天。城中驚亂,環畿民爭走渡河,溺死者甚眾。會元旦節,休兵饗勞,期以收復京城,諸軍咸願効力。莫賊雖未就擒,而軍聲已大振矣。

註:文海,永祿銀盃人。七里、黎和,失詳。莫軍四衛:興國衛、昭武衛、錦衣衛、金吾衛。五府:中軍府、東軍府、西軍府、南軍府、北軍府。廣平縣,屬紹化府,今改廣地,屬廣化府。馬鞍山,在安山縣。新豐,今先豐縣。福祿,今福壽縣。麻義,今從善縣。粉上,今早上社,均屬山西。虬江,亦喝江,經虬山社,故名。卒林,無考。

〈壬辰〉十五年〈莫洪寧二年明萬曆二十年〉春正月,鄭松進攻昇龍城。莫主茂洽走嘉林。獲其將阮倦。

松設壇祭告天地、太祖、太宗諸帝,誓以滅賊復讐。大軍進至寧江西岸,以三條約束軍士:一、不得擅入民家,採取柴菜;二、不得刧掠財物,斬伐樹木;三、不得脇姦婦女,及私仇殺人。違者治以軍法。三軍聞令,皆整隊而行。所至,民皆案堵,爭持牛酒迎師。松督兵渡江,至千春寺。莫主茂洽大驚,遂棄昇龍城,渡珥河,居于土塊,畱其大將分守城內諸門。官軍過蘇瀝江,至仁睦橋,駐兵射堆,分遣諸將黄廷愛、阮有僚等率領兵象,刻日攻破諸城門。松自督大營兵象,進至紅梅坊。辰茂洽雖北渡,猶恃有長河之險,使莫玉�、裴文奎、阮倦、陳百年堅守大羅城,自率水軍陳船百餘艘,據珥河以爲聲援。阮倦設伏于纏橋門外,陳百子大礮以備之。諸將分道進攻,自巳至未,未分勝負。松又督兵力戰,穿壘登城,競先攻破城外三重壘門。文奎、百年軍亂奔,玉�亦驚遁。官軍乘勝竝進,燒其城外宮殿屋宇,煙焰翳空。又大驅兵象,踏破纏橋。阮倦伏兵不及起,盡爲官軍所殺,其子保忠、義澤皆戰死,倦爲官軍所獲。松親解其縛,侍以賓禮勞之。倦慚愧伏地。是日,賊兵橫屍相枕,斬賊數千餘級,賊將死者數十人,所獲器械山積。茂洽收殘卒,據長河自守。松因問倦以滅莫之計。倦曰:「敗軍之將,不可以語勇。天已亡莫,英雄無所用其力。」因說松以剗平大羅城土壘,使莫歸無所據。松不意爲倦緩兵之計,乃使諸軍夷其濠壘數千丈,悉爲平地。是辰兵威大振,西南之民隨風而靡,所至降服。珥河以西,復爲朝廷有。松尋議回兵,詣闕奏捷。帝大喜,命各議陞勳爵。其後,倦以子阮信等謀反,死于獄。

註:文奎,嘉遠芝封人,後歸降。千春寺,在靑威縣靑春社分。寧江,註見昭宗光紹七年。仁睦橋,註見平定王九年。蘇瀝江,註見前編屬唐穆宗長慶四年,紅梅,今改白梅坊。纏橋,在白梅地分,屬壽昌縣,均屬河內。土塊社,註見陳裕宗紹豐十二年。

秋七月,大水。

辰洪水驟至,邱陵漲溢,淸花禾縠不登,西南之民多饑荒。

八月戊子朔,星隕,有聲如雷。

星交流,赤色,長五丈,墜地有聲如巨雷。

莫將裴文奎降。松遂進攻莫兵于天派江,大敗之。

莫主茂洽日縱酒色。文奎妻阮氏,阮倦之女也,因妹爲茂洽后,出入宫中。茂洽悅其色,欲殺文奎而自取之。文奎知之,乃率本部自歸嘉遠,擁兵不朝。茂洽遣兵逼執之。文奎使其子文元奔淸花,輸降乞援。松納之,喜曰:「文奎歸降,是天使我速成功也。本朝土地,指日可復。」卽令黃廷愛領兵先進,至沛頂,交奎率部兵迎接。廷愛使文奎進守潭江渡,莫兵乃退守天派江。松督大兵出長安,文奎來謁泣訴。松褒賞以慰勞之,爵郡公,使領本部兵馬、船艘爲前隊,與莫相拒。官軍進渡黃舍江,至安決黔鼓山駐營。莫南道將義國公〈缺姓名〉屯兵天派江,據端偉渡,築壘拒守。松使文奎潛移兵船出江口,上下夾攻。莫兵奔潰,收獲戰船七十艘、器械不可勝計。莫將陳百年率其眾降。

註:潭江,舊潭家渡,屬寧平嘉遠縣恬舍社。天派江,在南定懿安、豐盈二縣界,下達遼海口。端偉渡,屬河內靑廉縣端偉社。黔鼓山,屬靑廉縣岩涇社。沛、頂,二社名,均屬嘉遠縣。黃舍江,亦屬嘉遠縣,夾金榜縣。

冬十一月,鄭松復進兵昇龍,莫主茂洽奔金城,尋遁。

松旣破莫兵,進次平陸,尋進至靑威精神洲安營,曉諭西南民各安業,乃進兵喝江口。莫將玉�陳兵船拒戰,官軍進擊破之,玉�棄船走三島。官軍乘勝長驅,至昇龍城南門,駐兵于沙草津,收獲戰船以千計。茂洽奔海陽金城。松下令禁戢將士,招撫居民,珥河之北順安、三帶、上洪諸府縣皆來降。太原賊渠名廉〈缺姓〉亦以其黨五千人降。松復率兵追勦,至芙蓉,使阮七里、裴文奎、陳百年等領戰船三百艘攻破金城。茂洽棄營遁走。收其金銀財物婦女不可勝數,獲莫主母以歸。

註:金城,卽茶鄕,註見前編屬晉齊王開運二年。靑威,註見平定王九年。精神洲,今改靑神社,屬靑威縣。三島山,註見仁宗太和七年。芙蓉,縣名,今興安芙渠縣。順安府,註見陳裕宗紹豐十一年。三帶府,註見前編當宋太祖乾德四年。上洪府,註見前編屬唐昭宣帝天祐三年。菩提,註見平定王十年。

莫茂洽以其子全監國,自出督師。

辰莫兵屢敗,乃立其子全爲王,使監國事,改是年爲武安元年,自爲將督兵拒守。

十二月,日有黑子二,如烏。

鄭松遣范文快等進攻京北,獲莫茂洽,誅之。

松分兵進攻莫將敬止于靑河,大破之。上洪、南策、荆門諸府,民閒廬舍燒燬略盡。莫諸臣杜汪、同沆、吳慥、譚文節等十七人詣軍門降。尋進至永賴琤江駐營。又使萊郡公范文快等各領兵象攻略京北安勇、武寧諸縣。茂洽棄舟步走,潛隱鳳眼佛寺。官軍追至,村民向導獲之,以象載歸昇龍,生梟三日,斬于菩提津,傳首淸花行在獻捷,釘其兩眼置于市。松因令諸軍移草津大營于昇龍城之南門駐焉。

註:杜汪,嘉祿段林人,莫丙辰科榜眼。同沆,至靈廛陽人,莫己未科黃甲。吳慥,壽昌社壇人,莫辛未科進士。譚文節,桂陽覽山人,

莫庚辰科進士。琤江,社,屬永賴縣。上洪府,註見前編屬唐昭宣帝天祐三年。南策府,卽南冊,註見前編屬晉齊王開運二年。荆門府,屬海陽。武寧,今武江縣,與安勇、鳳眼二縣均屬北寧。草津,當在河内珥河南岸,今失詳。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