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查理一世、查理二世与清教徒革命

第23章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苏格兰抵制主教制度运动

精彩看点

主教制度在苏格兰难以为继——为苏格兰人编写新的《国教祈祷书》——《国民契约》——查理一世被迫与苏格兰人谈判——教会大会在格拉斯哥举行——苏格兰人举起共和主义的旗帜

因为英格兰的主教都参与了宗教改革,所以主教制度在英格兰能够维持。但苏格兰的主教没有参与宗教改革,主教制度在苏格兰也就难以为继。17世纪初,苏格兰的主教都是詹姆斯一世任命的,他想以此来维持苏格兰神职人员的秩序。詹姆斯一世之所以能这样做,是因为苏格兰贵族比英格兰贵族更强大,并且他们对神职人员非常不满。苏格兰的神职人员和广大信徒是信奉清教教义的,这和英格兰的情况有所不同。在贵族的帮助下,詹姆斯一世百般威逼,最终让苏格兰神职人员接受了某些英格兰教会的形式,比如领受圣餐仪式、圣诞节仪式和复活节仪式等。然而,这些仪式也遭到了众多苏格兰民众的抵制,但凡有点理智的人都明白,再强迫苏格兰人接受新的教会仪式是会出乱子的。

威廉·劳德和查理一世对苏格兰的宗教状况很不满意,专门为苏格兰人编写了新的《国教祈祷书》。《国教祈祷书》中的祈祷仪式虽然和英格兰教会的仪式大不相同,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违背了清教教义。1637年7月23日,爱丁堡的教堂尝试推行新的祈祷仪式。然而,牧师还没念完第一句话,在场的女信徒便义愤填膺,纷纷拿起凳子砸他。一名男子在祈祷结束后说了一声“阿门”,一个脾气暴躁的女信徒便将《圣经》扔到了他脸上,冲他喊道:“别在我面前这样下作。”这反映出苏格兰人抵制新祈祷仪式的坚决态度。当然,还有其他因素混杂在宗教狂热中。那些曾经嫉妒神职人员的贵族开始恨起了主教,担心查理一世会从他们手中夺走曾经属于教会的财产。新《国教祈祷书》的内容伤害了苏格兰人民的感情。在抵制令人作呕的教会新规上,苏格兰人民空前地团结起来。

苏格兰人民知道查理一世不愿放弃其宗教立场后,对英格兰国教的抵制也变得更加坚决。1637年11月,苏格兰人民成立了四个委员会来负责王国的内政。1638年2月,几乎所有苏格兰人都在《国民契约》上签了字,坚决反对英格兰国教,承诺“要用一切合法手段让信徒重回原先的生活,恢复福音派[1]的纯洁与自由”。

查理一世恼羞成怒,被迫与苏格兰人谈判。他派詹姆斯·汉密尔顿前往劝说苏格兰人退出反英格兰教会的《国民契约》,但没有收到任何成效。查理一世只好故技重施,让詹姆斯·汉密尔顿耐心倾听苏格兰人的所有怨言,以“争取更多应对时间”。詹姆斯·汉密尔顿别无他法,只能照做。查理一世知道,英格兰人“更愿与苏格兰人一道反对他,而不愿为他效劳,同苏格兰人拼杀”。查理一世让詹姆斯·汉密尔顿向苏格兰人承诺,可以召开教会大会和议会会议来商讨宗教问题的解决办法。1638年9月2日,英格兰王室发布公告,废除了《国教祈祷书》中一些强人所难的规定,并承诺会限制主教的权力。不过,公告同时要求苏格兰人必须退出反英格兰教会的《国民契约》。

1638年11月21日,教会大会在格拉斯哥举行了。教会大会要比议会更能代表当时苏格兰人民的利益。在所有代表中,神职人员占了大多数,共计一百四十四名,世俗代表主要为各地区选出的贵族,共计九十六名。詹姆斯·汉密尔顿代表查理一世出席了大会。

不久,詹姆斯·汉密尔顿便与教会大会产生了分歧。主教们拒绝承认教会大会的权威,因为教会大会居然没将他们列为代表。教会大会坚称其拥有对主教判罚的权力。对此,詹姆斯·汉密尔顿极力反驳。他说,在处理所有民事和教会事务上,只有国王才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只有国王才可以对主教做出判罚。然而,教会大会不理会他的说辞。詹姆斯·汉密尔顿不得不发布了解散教会大会的公告。然而,教会大会根本不理睬这份公告,罢免了所有主教,废除了英格兰教会的所有条例,恢复了苏格兰的长老会制。

詹姆斯·汉密尔顿

苏格兰人的这一举措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意义。实际上,他们举起了共和主义的旗帜,与王权至上的思想做斗争。他们虽然仍将自己视为查理一世的臣民,但在处理当时重要的宗教问题上不愿征询他的意见,也不允许他反对或改变他们做出的任何决定。就这样,查理一世曾肆意滥用的最高权力被苏格兰人夺走了。

苏格兰人的这一举措表明他们追求的是共和而非自由。格拉斯哥教会大会认为长老会制是上帝自建的教会秩序,这一点可以从《圣经》查证。基督徒在教会事务中只接受神职人员的管理,不接受任何国家的任何世俗统治者确定的教会秩序。基督徒不应该接受主教和国王的管理,当然也不应该享有言论自由。

即便如此,抵制主教制度运动还是为苏格兰获取自由奠定了基础。一个民族只有在大多数民众的宗教信仰和政治原则不受干扰的情况下,才会考虑去接受少数人的统治。查理一世和威廉·劳德强迫苏格兰人按照他们规定的仪式做礼拜,但大多数苏格兰人认为这只能令上帝不悦,因为对上帝的崇拜应发自内心而非源自外在形式。冲突由此产生。随着冲突不断持续,涉事双方再也难以容忍彼此了,就像战场上的将军无法容忍不服自己的士兵一样。不过,民众的胜利最终还是让整个国家变得宽容起来。弱者才会打压民众的言行,真正的强者应允许民众言行自由。

注解:

[1] 16世纪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的追随者自称“福音派”。——译者注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