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短文学

生活的历练

未知   2024-04-27   阅读: 45 次

文漾

在我们一生中,有过许许多多的第一次,凡是人生的第一次经历都值得纪念。

那年我十五岁。那时,我们家跟其他乡下孩子家里一样贫穷,我的衣兜里一年到头也难得有几分钱。那年金秋十月,我与大我一岁的隆盛表哥、同岁的隆文老表三人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走村串户补鞋挣钱去!

我们说干就干,悄悄地借钱购齐了补鞋所需的简易工具和材料:一把锉刀,一瓶胶水,一根钻针,一圈绳线……然后,我们三人都没有跟大人打任何招呼,就揣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满怀憧憬和喜悦的心情偷偷地离家出发了。大家一路上有说有笑,想着胜利归来时跟大人来个惊喜的场面,心里美滋滋的。

少年不知愁滋味,何况是从小吃苦受累惯了的农村娃。我们一路向西,走小路,穿农家,边走边吆喝着:“补鞋子哟——”,我们那三重唱似的稚嫩声音,一路激情地回荡在沿途的农家大院上空。有时年少的激情,换不来热情的回应,不是惊起一阵阵鸡鸣狗叫,就是引来不友好人家防贼一样的敌意呵斥。好在我们这些逆境中长大的农家娃都不在意这些,嘻嘻哈哈后又继续前行,然而半天下来却没有接到一单生意。

“要不我们到蒲包山上去?”隆盛表哥提议,“山上的人穿鞋子比较费鞋,要赶场去补来回路又远,肯定有生意。况且大姑家又在山上,我们住到她家去。”他的提议得到了我和隆文老表的赞同。我们打起精神继续出发,渴了喝口山涧水,饿了采点野果充饥,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跋山涉水,翻过海拔八百多米高的卡子口,第一站来到了蒲包山。在人烟稀少的大山上又转悠了一圈,精疲力尽的三人才伴着秋日黄昏来到了隆盛表哥的大姑、我的大姨家,饿得前胸贴后背的我们在主人家热情招待中,狼吞虎咽地吃了个肚儿圆,那顿饭是我印象里最美味的,直到今天还难以忘怀。

吃过饭,我们讲清了来意,看着我们三人年少懂事的样子,姨父姨母的眼里满是怜爱。他们忙去叫左邻右舍有需要补鞋的都拿来给我们补,在姨父姨母张罗下,我们用笨拙的手艺补了几双鞋,总算终于开了张。当晚带着第一次自己靠劳动挣来钱的喜悦和一天劳累奔波的疲乏香甜地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一大早,吃了早饭,带着姨父姨母特意给我们路上打点心做的几个红薯粑,继续出发了。新的一天,我们决定改变行程,下山折回到邻县的乡村去。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我们有了红薯粑不再急着赶路,继续一路说说笑笑,边走边吆喝。一路上,虽然时不时有人问询我们补鞋之事,但总戴着一副不信任的有色眼镜打量稚气未脱的我们三人,以致没有谈成一单生意。晌午时分,我们好不容易来到了二十公里外家住邻县桐子岩的我堂姐家。在堂姐家午饭后,又接着向前而行。当晚借宿在高板桥隆文老表的亲戚家。我们照例央求隆文老表的亲戚去张罗,为他们大院里的邻居又补了两双鞋。

两天下来,我们总共补了几双鞋,挣了两元多钱,这一切还是在亲戚的帮忙下才取得的。我们冷静地意识到,离开了亲戚的帮忙,光靠我们自己,挣钱真的不是那么简单。原因固然有很多,但通过两天的奔波,我懂得了金钱的来之不易;通过两天的奔波,我明白了父母的辛苦;通过两天的奔波,我懵懵懂懂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有些事不是你努力奋斗了,付出了,就一定会有收获。我们决定不再坚持,见好就收,放弃这次人生历练计划。

兜兜转转了一大圈,第三天下午, 我们三人踏着疲惫的步伐,带着分得的几角钱各自悲壮地回到了家。 正在四处找寻、急得团团转的母亲把我迎进门,一个劲儿地问这几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看得出来,母亲的脸上没有惊喜,只有担心和惊慌。我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母亲,母亲没再说什么,只是拉着我的手,怜惜的眼泪一个劲地往下落。

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这人生中第一次离家出走挣钱的生活历练,对于一位少年来说是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直到现在,仍然难以忘怀。

  • 上一篇: 清明节:不忘来路 不失清明 不负韶华
  • 下一篇: 远去的三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