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二十五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

韩清净科记

本地分中声闻地初瑜伽处出离地品第三之四

寅六、善友性3 卯一、征

云何名善友性?

卯二、释2 辰一、广分别2 巳一、释2 午一、由八因缘4 未一、标

谓八因缘故,应知一切种圆满善友性。

未二、征

何等为八?

未三、列

谓如有一,安住禁戒、具足多闻、能有所证、性多哀愍、心无厌倦、善能堪忍、无有怖畏、语具圆满。

未四、释8 申一、安住禁戒3 酉一、征

云何名为安住禁戒?

酉二、释

谓安住具戒,善能守护别解律仪,如前广说乐沙门性、乐婆罗门性,为自调伏、为自寂静、为自涅槃,修行正行。

酉三、结

如是名为安住禁戒。

申二、具足多闻3 酉一、征

云何名为具足多闻?

酉二、释

谓若有法宣说开示,初中后善,文义巧妙,独一[1]、圆满、清白、梵行。于如是类众多妙法,能善受持,言善通利、意善寻思、见善通达。

酉三、结

如是名为具足多闻。

谓若有法宣说开示等者:摄异门分说:宣说者,谓因他请问而为记别。开示者,谓他展转所生疑惑皆能除遣。初善者,谓听闻时生欢喜故。中善者,谓修行时无有艰苦,远离二边,依中道行故。后善者,谓极究竟离诸垢故,及一切究竟离欲为后边故。义妙者,谓能引发利益安乐故。文巧者,谓善缉缀名身等故,及语具圆满故。纯一者,谓不与一切外道共故。圆满者,谓无限量故,最尊胜故。清净者,谓自性解脱故。鲜白者,谓相续解脱故。梵行者,谓八圣支道。(陵本八十三卷十二页6311)此应准释。

申三、能有所证3 酉一、征

云何名为能有所证?

酉二、释2 戌一、举所证3 亥一、二十种想

谓能证得胜无常想、无常苦想、苦无我想、厌逆食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有过患想、断想、离想、灭想、死想、不净想、青瘀想、脓烂想、破坏想、膨胀想、啖食想、血涂想、离散想、骨锁想、观察空想。

谓能证得胜无常想等者:谓于诸行取无常相,亦取苦相,于诸法中取无我相,此能对治三种颠倒,谓于无常计常颠倒,于苦计乐颠倒,及于无我计我颠倒,是名胜无常想、无常苦想、苦无我想。于饮食中取恶逆相,是名厌逆食想。及随顺苦受诸行及苦受中取苦谛相,是名一切世间不可乐想。若修世间道时,于诸下地取过患相,是名有过患想。若修涅槃道时,于断界、离欲界、灭界,观见最胜寂静功德,如其次第修习彼想,是名断想、离想、灭想。于其命根取中夭相,是名死想。依内依外取朽秽相,名不净想。于外不净为治欲贪,观青瘀等乃至骨锁,名青瘀想乃至名骨锁想。观诸蕴中,无有常恒、坚住、主宰,或说为我,或说有情,或复于此说为生者、老者、病者及[2]以死者,或复说彼能造诸业、能受种种果及异熟,由是诸行皆悉是空,无有我故,如是观察空无所得,是名观察空想。

亥二、八种等至

复能证得最初静虑、第二静虑、第三静虑、第四静虑、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最后非想非非想处。

亥三、四无量等

又能证得慈悲喜舍,或预流果、或一来果、或不还果、或神境通、或宿住通、或天耳通、或死生通、或心差别通、或阿罗汉。

戌二、显胜能2 亥一、标

具八解脱静虑等定,有大堪能,具大势力,能善为他现三神变教授教诫。

亥二、释

三神变者,一、神力神变,二、记说神变,三、教导神变。

酉三、结

如是名为能有所证。

能善为他现三神变教授教诫等者:如下说言,由神境神变,能现种种神通境界,令他于己生极尊重;由彼于己生尊重故,于属耳听瑜伽作意,极生恭敬。由记说神变,能寻求他心行差别。由教诫神变,如根、如行、如所悟入为说正法,于所修行能正教诫。故三神变能摄诸相圆满教授。(陵本二十七卷二十二页2321)此应准释。

申四、为性哀愍3 酉一、征

云何名为为性哀愍?

酉二、释

谓于他所常起悲怜,乐与其义、乐与其利、乐与其乐、乐与猗触、乐与安隐。

酉三、结

如是名为为性哀愍。

乐与其义等者:令离诸苦,是名乐与其义;令修善行,是名乐与其利,当知此由以悲俱心。无损恼行,是名乐与其乐,当知此由以慈俱心。令生欢喜,是名乐与猗触,当知此由以喜俱心。令离贪恚,是名乐与安隐,当知此由以舍俱心。菩萨地说:一切无量,名为哀愍,成就此故,名哀愍者。(陵本四十四卷十页3575)故作是释。

申五、心无厌倦3 酉一、征

云何名为心无厌倦?

酉二、释

谓善能示现、善能教导、善能赞励、善能庆慰,处于四众宣说正法,不辞劳倦,翘勤无惰,起发圆满,为性好乐,发勤精进。

酉三、结

如是名为心无厌倦。

谓善能示现等者:摄释分说:示现者,谓为令受学白品行故,示现四种真实道理。教导者,谓示现已,得信解者,安置学处,令正受行。赞励者,谓彼有情若于所知、所行、所得中,心生退屈,尔时称赞策励其心,令于彼事堪有势力。庆喜者,谓彼有情于法随法勇猛正行,即应如实赞悦,令其欢喜。(陵本八十一卷八页6192)此应准知。

申六、善能堪忍3 酉一、征

云何名为善能堪忍?

酉二、释2 戌一、耐他怨害

谓骂不报骂、瞋不报瞋、打不报打、弄不报弄,堪耐椎杵。于诸逼迫、缚录、禁闭、捶打、毁辱、迫胁、斫截众苦事中,自推己过,以业异熟为所依趣,终不于他发生愤恚,亦不怀恨随眠不舍。如是虽遭轻陵毁辱,而其本性都无变改,唯常于彼思为义利。

自推己过以业异熟为所依趣者:菩萨地说:菩萨从他怨害所生众苦现在前时,应如是学:如此是我自业过耳,由我先世自造种种不净业故,今受如是种种苦果。(陵本四十二卷六页3431)此应准释。

戌二、安受众苦

又能堪忍寒热、饥渴、蚊蝱、风日、蛇蝎恶触,他所干犯、碜毒语言,身内所生猛利、坚劲、辛楚、切心、夺命苦受,为性堪忍,能有容纳。

酉三、结

如是名为善能堪忍。

申七、无有怖畏3 酉一、征

云何名为无有怖畏?

酉二、释

谓处大众说正法时,心无怯劣、声无战掉、辩无误失,终不由彼怯惧因缘,为诸怖畏之所逼切,腋不流汗、身毛不竖。

酉三、结

如是名为无有怖畏。

申八、语具圆满3 酉一、征

云何名为语具圆满?

酉二、释

谓彼成就最上首语、极美妙语、甚显了语、易悟解语、乐欲闻语、无违逆语、无所依语、无边际语。

谓彼成就最上首语等者:摄释分[3]说:先首语者,趣涅槃宫为先首故。美妙语者,其声清美,如羯罗频迦音故。显了语者,谓词句文皆善巧故。易解语者,巧辩说故。乐闻语者,引法义故。无依语者,不依希望他信己故。不违逆语者,知量说故。无边语者,广大善巧故。(陵本八十一卷三页6172)此中次第少分有别,随文可知,然义无异,应依彼释。

酉三、结

如是名为语具圆满,言词巧妙。

言词巧妙者:此如下说,宣说相应、助伴、随顺、清亮、有用、相称、应顺名句文身所有言论应知。

午二、能作五事2 未一、标

成就如是八种因缘,善能谏举、善作忆念、善能教授、善能教诫、善说正法。

未二、释5 申一、善能谏举3 酉一、征

云何名为善能谏举?

酉二、释

谓若有余,于增上戒毁犯尸罗,于增上轨毁犯轨则,由见闻疑能正谏举,真实不以虚妄,应时不以非时,饶益不以衰损,柔软不以粗犷,善友不以憎嫉。

酉三、结

如是名为善能谏举。

真实不以虚妄等者:有寻有伺地说:于邪举罪时,有五种邪举罪者。言不应时故,名非时语者。言不实故,名非实语者。言引无义故,名非义语者。言粗犷故,名非法语者。言挟瞋恚故,名非静语者。(陵本八卷十三页606)与彼相违,是故名为善能谏举。彼引无义,即此衰损。余如文知。

申二、善作忆念2 酉一、征

云何名为善作忆念?

酉二、释2 戌一、标

谓令忆念先所犯罪,或法、或义。

戌二、辨3 亥一、令忆所犯3 天一、征

云何名为令其忆念先所犯罪?

天二、释

谓若有余,先起毁犯而不能忆,善作方便,令彼忆念。告言:长老!曾于某处、某事、某时,毁犯如是如是色类。

天三、结

如是名为令其忆念先所犯罪。

毁犯如是如是色类者:犯自所受下劣形相、威仪、众具,是名毁犯如是如是色类。下劣形相、威仪、众具者,修所成地已释其相。(陵本二十卷十三页1755)

亥二、令忆念法3 天一、征

云何名为令忆念法?

天二、释

谓若有余,于先所闻、所受正法,独处思念。所谓契经、应颂、记别,广说如前。彼若不忆,令其忆念,或复称述、授与令忆,或[4]兴请问、诘难令忆。

天三、结

如是名为令忆念法。

亥三、令忆念义3 天一、征

云何名为令忆念义?

天二、释2 地一、于所闻受

谓若有余,于先所闻、所受正义,有所忘失,为作忆念,宣说开示,令新令显。

地二、于所作说

又若有善能引义利、能引梵行,久时所作、久时所说,彼若忘失,亦令忆念。

天三、结

如是名为善作忆念。

申三、善能教授3 酉一、征

云何名为善能教授?

酉二、释2 戌一、标

谓于远离、寂静瑜伽作意止观,时时随顺教授而转,时时宣说与彼相应无倒言论。

戌二、列

所谓能趣心离障盖甚可爱乐尸罗言论、等持言论、圣慧言论、解脱言论、解脱智见言论、少欲言论、喜足言论、永断言论、离欲言论、寂灭言论、损减言论、无杂言论、随顺缘性缘起言论。

酉三、结

如是名为善能教授。

所谓能趣心离障盖甚可爱乐尸罗言论等者:此中略说三种言教。一、圣正言教,二、厌离言教,三、令心离盖趣爱言教。谓尸罗言论,乃至解脱智见言论,是即圣正言教。谓于是中,宣说诸圣成就如是戒、如是定、如是慧、如是解脱、如是解脱知见故。少欲言论、喜足言论,是即厌离言教。谓于是中,宣说少欲喜足故。永断言论,乃至随顺缘性缘起言论,是即令心离盖趣爱言教。当知此教复有三门。一者、一切烦恼盖离盖趣爱言教,即此所说永断言论、离欲言论、寂灭言论,依为证得断、离、灭界而宣说故。二者,五盖离盖趣爱言教,是即损减言论、无杂言论。三者、无明盖离盖趣爱言教,是即随顺缘性缘起言论。如是诸义,依摄事分释应知。(陵本八十九卷四页6728)

申四、善能教诫3 酉一、征

云何名为善能教诫?

酉二、释2 戌一、标

谓于大师所说圣教,能以正法、以毗奈耶平等教诲。

戌二、辨3 亥一、调伏

或轨范师,或亲教师,或同法者,或余尊重、等尊重者,如实知彼随于一处违越毁犯,便于时时如法诃责、治罚、驱摈,令其调伏。

亥二、摄受

既调伏已,如法平等受诸利养,和同、晓悟、收敛、摄受。

亥三、教诲

于所应作及不应作,为令现行不现行故。

如法平等受诸利养等者:于己以法所获如法衣服、饮食、诸坐卧具、病缘医药资身什物,与众同用,自无隐费,是名如法平等受诸利养。和合方便,共为一事,是名和同。于诸学处已得善巧,有犯无犯能正觉了,是名晓悟。能正观察身语意业,若损自他,即于此业摄敛不作,亦不与便,是名收敛。如法御众,方便饶益,是名摄受。

于其积习及不积习,教导教诲。

酉三、结

如是名为善能教诫。

于其积习及不积习教导教诲者:习所成性,是名积习。未习成性,名不积习。当知此中,意取不善及与善法,如次名为积习及不积习。于其积习,是不应作,令不现行;于不积习,是所应作,应令现行。为此义故,安置学处,令受正行,名教导教诲。

申五、善说正法3 酉一、征

云何名为善说正法?

酉二、释2 戌一、正法2 亥一、世间2 天一、标

谓于时时能善宣说初时所作无倒言论。

天二、释

所谓施论、戒论、生天之论。于诸欲中,能广开示过患出离清净品法。

于诸欲中能广开示过患出离清净品法者:于诸行中,诸欲无常虚伪不实,败坏之法,犹如幻事诳惑愚夫,是名过患。于诸行中,欲贪灭、欲贪断、欲贪出,是名出离。当知出离是清净自性,开示过患是清净因缘,是故总名清净品法。

亥二、出世间

又于时时宣说超胜四种圣谛相应言论。所谓苦论、集论、灭论、道论。

戌二、善说2 亥一、语具圆满

为诸有情得成熟故,为诸有情得清净故,为令正法得久住故,宣说相应、助伴、随顺、清亮、有用、相称、应顺名句文身所有言论。

宣说相应助伴等者:摄释分说:相应者,谓名句文身次第善安立故,又依四种道理相应故。助伴者,能成次第故。随顺者,谓解释次第故。清彻[5]者,文句显了故。清净资助者,善入众心故。相称者,如众会故。应顺者,应供故、称法故、引义故、顺时故。[6](陵本八十一卷三页6174)当知此说清亮,即彼清彻[7]。有用,即彼清净资助。善入众心,令得清净,名有用故。

亥二、随顺清净2 天一、随顺

又此言论应时而发、殷重、渐次、相续、俱有、令其欣庆、令其爱乐、令其欢喜、令其勇悍、无所诃摈、相应、助伴、无乱、如法、称顺众会。

又此言论应时而发等者:菩萨地说:菩萨为他说正法时,依随顺说应为他说,有十五相。一者、以时,二者、重法,三者、次第,四者、相续,五者、随顺,六者、欢喜,七者、爱乐,八者、悦豫,九者、欣勇,十者、不摈,十一者、应理,十二者、称顺,十三者、无乱,十四者、如法,十五者、顺众。(陵本三十八卷十六页3150)当知此中,应时而发乃至称顺众会,如次配彼十五种相。译文有异,然义无别,如彼应释。

天二、清净

有慈怜心,有利益心,有哀愍心,不依利养恭敬赞颂,不自高举、不陵懱他。

酉三、结

如是名为善说正法。

有慈怜心等者:此显依清净说应为他说有五相别。言有慈怜心者,谓于有怨有情。言有利益心者,谓于恶行有情。言有哀愍心者,谓于有乐有苦、放逸下劣有情。言不依利养恭敬赞颂者,谓无染心。言不自高举、不陵懱他者,谓无嫉缠。如是诸义,亦如菩萨地释。(陵本三十八卷十七页3156)

巳二、结

由彼成就如是八支,于时时间善能谏举、善作忆念、善能教授、善能教诫、善说正法,是故说彼名为善友。

由彼成就如是八支者:此中八支,谓即前说八种语具圆满应知。

辰二、显略义3 巳一、结前生后

如是广辩善友性已。复云何知此中略义?

巳二、略辨四缘4 午一、第一因缘

谓若善友心善稠密,为性哀愍,最初于彼乐为利益、乐为安乐。

午二、第二因缘

又即于此利益安乐,如实了知,无有颠倒,离颠倒见。

午三、第三因缘

又即于此利益安乐,有大势力、方便善巧,能令积集、能令引发。

午四、第四因缘

又即于此利益安乐,翘勤无惰,起发圆满,为性好乐,发勤精进。

巳三、结摄一切

当知由此四因缘故,摄一切种总、略圆满善知识性。如是名为此善友性所有略义。

卯三、结

若前所说广分别义,若此所说所有略义,一切总说为善友性。

谓若善友心善稠密等者:此中略义,谓由四种因缘,即菩萨地五种善友相中初四种相。一者、于他先欲求作利益安乐;二者、于彼利益安乐如实了知,无颠倒觉;三者、于彼善权方便顺仪说法,随众堪受调伏事中,有能有力;四者、饶益心无厌倦。(陵本四十四卷七页3564)是名菩萨善友初四种相。今此义同。

寅七、闻思正法3 卯一、征

云何名为闻思正法?

卯二、释2 辰一、正法2 巳一、略说4 午一、标

谓正法者,若佛世尊、若佛弟子、正士、正至、正善丈夫,宣说开显分别照了。

午二、征

此复云何?

午三、释

所谓契经、应颂、记别,广说如前十二分教。

午四、结

是名正法。

正士正至正善丈夫等者:于诸有情远离邪行、行无倒行,是名正士。已趣各别烦恼寂静,是名正至。具善友相,众德相应,是名正善丈夫。因他请问而为记别,是名宣说。除遣他疑,显发甚深义句,是名开显。既略说已,分别开示,解其义趣,是名分别。于作证法,广为他说宣扬开示,是名照了。

巳二、广辨2 午一、释2 未一、十二分教12 申一、契经3 酉一、征

云何契经?

酉二、释2 戌一、契义

谓薄伽梵,于彼彼方所,为彼彼所化有情,依彼彼所化诸行差别,宣说无量蕴相应语、处相应语、缘起相应语、食相应语、谛相应语、界相应语、声闻乘相应语、独觉乘相应语、如[8]来乘相应语、念住正断神足根力觉支道支等相应语、不净息念诸学证净等相应语。

戌二、经义

结集如来正法藏者,摄聚如是种种圣语,为令圣教久住世故,以诸美妙名句文身,如其所应次第安布、次第结集。谓能贯穿缝缀种种能引义利、能引梵行真善妙义。

酉三、结

是名契经。

不净息念诸学[9]证净等相应语者:不净,谓不净所缘。息念,谓阿那波那念所缘。如下自释应知。诸学,谓戒、定,及慧三无漏学。证净,谓佛、法、僧、戒四种证净。

申二、应颂3 酉一、征

云何应颂?

酉二、释

谓于中间、或于最后宣说伽陀,或复宣说未了义经。

酉三、结

是名应颂。

或复宣说未了义经等者:谓若是经唯略标义,未广分别,是名宣说未了义经。于如是经亦名应颂。

申三、记别3 酉一、征

云何记别?

酉二、释

谓于是中,记别弟子命过已后当生等事,或复宣说已了义经。

酉三、结

是名记别。

或复宣说已了义经等者:谓若是经已广分别略所标义,是名宣说已了义经。于如是经亦名记别。

申四、讽颂3 酉一、征

云何讽颂?

酉二、释

谓非直说,是结句说。或作二句、或作三句、或作四句、或作五句、或作六句等。

酉三、结

是名讽颂。

谓非直说是结句说者:非长行说,名非直说。以句宣说,名结句说。

申五、自说3 酉一、征

云何自说?

酉二、释

谓于是中,不显能请补特伽罗名字、种性[10],为令当来正法久住、圣教久住,不请而说。

酉三、结

是名自说。

申六、因缘3 酉一、征

云何因缘?

酉二、释

谓于是中,显示能请补特伽罗名字、种性[11],因请而说;及诸所有毗奈耶相应,有因有缘别解脱经。

酉三、结

是名因缘。

有因有缘别解脱经者:谓有缘起制立一切所学处故。

申七、譬喻3 酉一、征

云何譬喻?

酉二、释

谓于是中,有譬喻说。由譬喻故,本义明净。

酉三、结

是名譬喻。

申八、本事3 酉一、征

云何本事?

酉二、释

谓诸所有宿世相应事义言教。

酉三、结

是名本事。

谓诸所有宿世相应事义言教者:谓除本生,宣说前际诸所有事故。

申九、本生3 酉一、征

云何本生?

酉二、释

谓于是中,宣说世尊在过去世彼彼方分,若死、若生,行菩萨行、行难行行。

酉三、结

是名本生。

申十、方广3 酉一、征

云何方广?

酉二、释

谓于是中,宣[12]说一切诸菩萨道,为令修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十力、无畏、无障智等一切功德。

酉三、结

是名方广。

是名方广者:此所说法广故、多故、极高大故、时长远故,谓极勇猛,经三大劫阿僧企耶方得成满,故名方广。如摄释分说。(陵本八十一卷十二页6202)

申十一、希法3 酉一、征

云何希法?

酉二、释

谓于是中,宣说诸佛、诸佛弟子、苾刍、苾刍尼、式叉摩那、劳策男、劳策女、近事男、近事女等,若共不共,胜于其余、胜诸世间,同意所许,甚奇希有最胜功德。

酉三、结

是名希法。

申十二、论议3 酉一、征

云何论议?

酉二、释

所谓一切摩怛理迦、阿毗达磨,研究甚深素怛缆义,宣畅一切契经宗要。

酉三、结

是名论议。

一切摩怛理迦等者:摄释分[13]说:且如一切了义经,皆名摩怛理迦。谓于是处,世尊自广分别诸法体相。又于是处,诸圣弟子已见谛迹,依自所证,无倒分别诸法体相,此亦名为摩怛理迦。即此摩怛理迦,亦名阿毗达磨,乃至广说。(陵本八十一卷十二页6203)此说一切摩怛理迦、阿毗达磨,如义应知。

未二、三藏所摄4 申一、标

如是所说十二分教,三藏所摄。

申二、列

谓或有素怛缆藏摄,或有毗奈耶藏摄,或有阿毗达磨藏摄。

申三、配3 酉一、素怛缆藏

当知此中,若说契经、应颂、记别、讽颂、自说、譬喻、本事、本生、方广、希法,是名素怛缆藏。

酉二、毗奈耶藏

若说因缘,是名毗奈耶藏。

酉三、阿毗达磨藏

若说论议,是名阿毗达磨藏。

申四、结

是故如是十二分教,三藏所摄。

午二、结

如是一切,正士、正至、正善丈夫共所宣说,故名正法。

辰二、闻思2 巳一、闻正法3 午一、标

听闻此故,名闻正法。

午二、征

此复云何?

午三、释2 未一、约三藏辨2 申一、列

谓如有一,或受持素怛缆,或受持毗奈耶,或受持阿毗达磨,或受持素怛缆及毗奈耶,或受持素怛缆及阿毗达磨,或受持毗奈耶及阿毗达磨,或具受持素怛缆、毗奈耶、阿毗达磨。

申二、结

如是一切,名闻正法。

未二、约文义辨

此闻正法复有二种。一、闻其文,二、闻其义。

巳二、思正法2 午一、征

云何思正法?

午二、释2 未一、略标

谓如有一,即如所闻、所信正法,独处空闲,远离六种不应思处。谓思议我、思议有情、思议世间、思议有情业、思议果异熟[14]、思议静虑者静虑境界、思议诸佛诸佛境界。

远离六种不应思处等者:显扬论说有九种事不可思议,此说六种不应思处,即彼前六种。云何名为不应思处?由思议我若有、若无,成二过失故。由思议有情、思议世间,三过所随故。由有情业、处、事等难思故。由果异熟二作者非定故。由静虑者及诸佛境界无譬、自在故。如显扬论释应知。(显扬论十七卷八页31,564a)

但正思惟所有诸法自相、共相。

但正思惟所有诸法自相共相者:如下说有五种善巧。谓蕴善巧、界善巧、处善巧、缘起善巧、处非处善巧。此五善巧略则为二。一、自相善巧,二、共相善巧。由蕴善巧显自相善巧,由余善巧显共相善巧。(陵本二十七卷十七页2302)由是当知,若正思惟蕴所摄法,是名思惟诸法自相;若复思惟余所摄法,是名思惟诸法共相。

未二、广辨5 申一、标

如是思惟,复有二种。

申二、列

一者、以算数行相,善巧方便算计诸法;二者、以称量行相,依正道理观察诸法功德过失。

申三、释

谓若思惟诸蕴相应所有言教,若复思惟如前所说所余随一所有言教,皆由如是二种行相方便思惟。

若复思惟如前所说所余随一所有言教者:谓如前说处相应语,乃至不净息念诸学证净等相应语,名蕴所余随一所有言教。

申四、广2 酉一、征

此复云何?

酉二、释2 戌一、举诸蕴2 亥一、算数行相2 天一、思惟蕴数2 地一、释5 玄一、色蕴

谓言色者,即十色处,及堕法处所摄众色,是名色蕴。

玄二、受蕴

所言受者,即三种受,是名受蕴。

玄三、想蕴

所言想者,即六想身,是名想蕴。

即六想身者:谓眼触所生想,耳、鼻、舌、身、意触所生想,名六想身。

玄四、行蕴

所言行者,即六思身等,是名行蕴。

即六思身等者:谓眼触所生思,耳、鼻、舌、身、意触所生思,名六思身。等言,等取所余除受及想诸心法等。如是一切总名行蕴。

玄五、识蕴

所言识者,即六识身等,是名识蕴。

即六识身等者:眼识乃至意识,名六识身。等言,等取心、意、识差别应知。

地二、结

如是名为以算数行相,思惟诸蕴相应言教。

天二、思惟无量

或复由此算数行相,别别思惟展转差别,当知即有无量差别。

亥二、称量行相3 天一、征

云何以称量行相,依正道理思惟诸蕴相应言教?

天二、释4 地一、标

谓依四道理无倒观察。

地二、征

何等为四?

地三、列

一、观待道理,二、作用道理,三、证成道理,四、法尔道理。

地四、释4 玄一、观待道理5 黄一、征

云何名为观待道理?

黄二、标

谓略说有二种观待。

黄三、列

一、生起观待,二、施设观待。

黄四、释2 宇一、别辨2 宙一、生起观待

生起观待者,谓由诸因、诸缘势力生起诸蕴,此蕴生起要当观待诸因、诸缘。

谓由诸因诸缘势力生起诸蕴等者:有寻有伺地中说:有十因、四缘,生起诸蕴及蕴观待,随其所应差别应知。

宙二、施设观待

施设观待者,谓由名身、句身、文身施设诸蕴,此蕴施设要当观待名句文身。

宇二、总结

是名于蕴生起观待、施设观待。

黄五、结

即此生起观待、施设观待,生起诸蕴、施设诸蕴,说名道理瑜伽方便,是故说为观待道理。

玄二、作用道理4 黄一、征

云何名为作用道理?

黄二、标

谓诸蕴生已,由自缘故,有自作用,各各差别。

黄三、释2 宇一、举十二处

谓眼能见色,耳能闻声,鼻能齅香,舌能尝味,身能觉触,意能了法。色为眼境,为眼所行;乃至法为意境,为意所行。

宇二、例所余法

或复所余如是等类,于彼彼法别别作用,当知亦尔。

由自缘故有自作用等者:谓彼诸蕴从自种子及自缘生,即生剎那,名有作用。如是作用不共余法,是名各各差别。如下举事易可了知。

黄四、结

即此诸法各别作用所有道理瑜伽方便,皆说名为作用道理。

玄三、证成道理5 黄一、征

云何名为证成道理?

黄二、标

谓一切蕴皆是无常,众缘所生,苦、空、无我。由三量故,如实观察。

黄三、列

谓由至教量故,由[15]现量故,由比量故。

黄四、释

由此三量证验道理。

谓由至教量故等者:此中三量,如闻所成地广释应知。(陵本十五卷八页1303)

诸有智者,心正执受、安置、成立。谓一切蕴皆无常性、众缘生性、苦性、空性,及无我性。

心正执受安置成立者:于至教量生净信解,是名执受。于现量中能生正见,种诸善根,是名安置。于比量中令义决了,是名成立。

黄五、结

如是等名证成道理。

玄四、法尔道理3 黄一、征

云何名为法尔道理?

黄二、释2 宇一、征道理4 宙一、于器世间

谓何因缘故,即彼诸蕴如是种类,诸器世间如是安布?

诸器世间如是安布者:此如意地中说世间成相广释应知。(陵本二卷九页139)

宙二、于四大种

何因缘故,地坚为相、水湿为相、火暖为相、风用轻动以为其相?

宙三、于三法中

何因缘故,诸蕴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宙四、于五蕴相

何因缘故,色变坏相、受领纳相、想等了相、行造作相、识了别相?

宇二、显法尔

由彼诸法本性应尔、自性应尔、法性应尔,即此法尔,说名道理瑜伽方便。

由彼诸法本性应尔等者:有寻有伺地说:诸缘起法,若佛出世,若不出世,安住法性、法住、法界。(陵本十卷十七页817)此说本性即彼法性,无始时来理成就故。此说自性即彼法住,无倒文句假立自性故。此说法性即彼法界,法性为因故。

或即如是、或异如是、或非如是,一切皆以法尔为依,一切皆归法尔道理,令心安住、令心晓了。

或即如是等者:谓诸法生有此三别,世共了知,唯现成相,不应思议,若妄思议,三过所随,或谓即如是、或谓异如是、或谓无如是。是故此说一切皆以法尔为依,一切皆归法尔道理。

黄三、结

如是名为法尔道理。

天三、结

如是名为依四道理,观察诸蕴相应言教。

戌二、例所余

如由算数行相及称量行相,观察诸蕴相应言教,如是即由二种行相,观察其余所有言教。

申五、结

如是总名审正观察思惟一切所说正法。

卯三、结

如是名为闻思正法。

寅八、无障4 卯一、征

云何无障?

卯二、标

谓此无障略有二种。

卯三、列

一者、依内,二者、依外。

卯四、释2 辰一、标说

我当先说依内外障,与彼相违,当知即是二种无障。

辰二、别辨2 巳一、有障3 午一、广辨2 未一、依内障3 申一、征

云何名依内障?

申二、释3 酉一、加行障摄5 戌一、资具阙乏

谓如有一,于其先世不曾修福;不修福故,不能时时获得随顺资生众具,所谓衣、食、诸坐卧具、病缘医药及余什具。

戌二、烦恼猛盛

有猛利贪及长时贪,有猛利瞋及长时瞋,有猛利痴及长时痴。

戌三、多诸疾病

或于先世积集造作多疾病业。由彼为因,多诸疾病。

或于先世积集造作多疾病业等者:菩萨地说:菩萨异熟,大力具足。谓性少疾,或全无病,有大堪能。又说:于诸众生以身供事,乃至广说用能增长身心势力饼饭糜等种种饮食施诸众生,是名菩萨大力具足因。(陵本三十六卷二页2904)此说先世多疾病业为因,翻彼应知。

戌四、风热痰癊数数发动

或由现在行不平等。由是因缘,风热痰癊数数发动。

戌五、宿食住身

或有宿食住在身中。

酉二、远离障摄

或食麤重,多事、多业、多有所作、多与众会。

或食麤重等者:如是一切能障远离,下自当释。

乐着事业、乐着语言、乐着睡眠、乐着喧众、乐相杂住、乐着戏论。

酉三、寂静障摄

乐自恃举[16]、掉乱、放逸、居止非处。

乐自恃举等者:此显能障寂静。乐自恃举及与掉乱,能障毗钵舍那。放逸及与居止非处,能障奢摩他。下自当释。

申三、结

如是等类,应知一切名依内障。

未二、依外障3 申一、征

云何名依外障?

申二、释2 酉一、依不善士

谓如有一,依不善士;由彼因缘,不能时时获得随顺教授教诫。

酉二、依非处所

或居恶处。于此住处,若昼日分,多有种种喧杂、众集、诸变异事;若于夜分,多有种种高声、大声、大众喧杂;复有种种猛利辛楚风日恶触;或有种种人及非人怖畏惊恐。

申三、结

如是等类,应知一切名依外障。

午二、略义2 未一、结前生后

如是广辩内外障已。复云何知此中略义?

未二、标列随释4 申一、标

谓于此中略有三障。

申二、列

一、加行障,二、远离障,三、寂静障。

申三、释3 酉一、加行障3 戌一、征

云何加行障?

戌二、释3 亥一、标举

谓若此障会遇现前,于诸善品所有加行皆无堪能,亦无势力。

亥二、征因

此复云何?

亥三、列事

谓常疹疾、困苦、重病,风热痰[17]癊数数发动,或有宿食住在身中,或被蛇蝎、百足、蚰蜒之所蜇[18]螫,或人非人之所逼恼,又不能得衣、食、卧具、病缘医药及余什具。

戌三、结

如是等类,应知一切名加行障。

酉二、远离障2 戌一、征

云何远离障?

戌二、释2 亥一、举事2 天一、列8 地一、食麤重等

谓食粗重,多事、多业、多有所作。

谓食粗重等者:谓或食已,令身沉重,无所堪能,不任修断;或有食已,令心迟钝,不速得定;或有食已,令入出息来往艰难;或有食已,令心数为惛沈睡眠之所缠扰;如是一切,名食麤重。买卖营为、种莳林木、畜憍赊耶妙卧具等,如是一切名多事业。即于彼彼事业,或欲思量、或起功用,是名多有所作。

地二、乐着事业

或乐事业。由此因缘,爱乐种种所作事业,彼[19]彼事中其心流散。

地三、乐着语言

或乐语言。由此因缘,虽于远离断寂静修,有所堪能、有大势力,然唯读诵便生喜足。

虽于远离断寂静修等者:谓远离中,修习除断恶不善法,是名断修。修习奢摩他、毗钵舍那,名寂静修。此显虽无食粗重等种种过失,堪任修断及修寂静,然乐语言,能障远离。以于已闻、已所受法,唯大音声若读、若诵便生喜足故。

地四、乐着睡眠

或乐睡眠。由此因缘,惛沈睡眠常所缠绕,为性懈怠,执睡为乐、执倚为乐、执卧为乐。

地五、乐着喧众

或乐喧众。由此因缘,乐与在家及出家众谈说种种王论、贼论、食论、饮论、妙衣服论、淫女巷论、诸国土论、大人传论、世间传论、大海传论。如是等类能引无义虚绮论中,乐共谈说,枉度时日。

地六、多与众会

又多爱乐数与众会。彼彼事中令心散动、令心扰乱。

地七、乐相杂住

或乐杂住。由此因缘,诸在家众及出家众,若未会遇,思慕欲见;若已会遇,不欲别离。

地八、乐着戏论

或乐戏论。由此因缘,乐着世间种种戏论,于应趣向好乐前行,于远离中喜舍善轭。

于应趣向好乐前行等者:决择分说:云何趣向前行?谓受僧祇、或复别人诸衣服等所有利养,或请僧祇及与别人,皆名趣向。若诸苾刍,于如是事最初前行,故名趣向前行。云何舍远离轭?谓于远离边际卧具、远离众恶人所习近似寂静室,远弃舍之,不生欲乐。(陵本六十二卷二页4970)此中二义,准彼应知。

天二、结

如是等类众多障法,应知一切名远离障。

亥二、显障

若有此障会遇现前,难可舍离阿练若处、山林、旷野、边际卧具所有贪着,亦不能居阿练若处、冢间、树下、空闲静室。

难可舍离阿练若处等者:谓由最初于远离处不乐往趣,名难舍离。于彼贪着纵能往趣,于彼后时亦不安住,名不能居阿练若等。此中山谷、岩穴、稻秆积等,名空闲室。大树林中,名林树下。空迥、冢间、边际卧坐,名阿练若。如下自释。(陵本三十卷六页2501)

酉三、寂静障4 戌一、征

云何寂静障?

戌二、标

谓寂静者,即奢摩他、毗钵舍那。有奢摩他障、有毗钵舍那障。

戌三、释2 亥一、别显2 天一、奢摩他障4 地一、征

云何奢摩他障?

地二、标

谓诸放逸及住非处。

地三、释2 玄一、由诸放逸

由放逸故,或惛沈睡眠缠绕其心,或唯得奢摩他便生爱味,或于下劣性心乐趣入,或于暗昧性其心乐着。

或于下劣性心乐趣入等者:此说诸欲,名下劣性。惛睡,名暗昧性应知。

玄二、由住非处

由住如是非处所故,人或非人喧杂扰乱,他所逼恼,心外驰散。

地四、结

如是名为奢摩他障。当知此障能障寂静。

天二、毗钵舍那障3 地一、征

云何毗钵舍那障?

地二、标

谓乐自恃举及以掉乱。

地三、释2 玄一、乐自恃举2 黄一、由族姓等2 宇一、辨2 宙一、举因2 洪一、生高族姓

乐自恃举者,谓如有一,作是思惟:我生高族,净信出家,非为下劣,诸[20]余苾刍则不如是。由此因缘,自高自举,陵懱于他。

洪二、生富族等

如是我生富族,净信出家,非为贫匮,我具妙色,喜见端严,多闻、闻持、其闻积集,善巧言词,语具圆满,诸余苾刍则不如是。由此因缘,自高自举,陵懱于他。

多闻闻持等者:无量经典初中后分皆能听受,故名多闻。随所闻义皆能忆持,令不忘失,故名闻持。数习文义,令其坚住,是故说名其闻积集。此如佛地经论释。

宙二、显障

彼由如是自高举故,诸有苾刍耆年多智、积修梵行,不能时时恭敬请问。彼诸苾刍亦不时时为其开发未开发处,为其显了未显了处,亦不为其殷到精恳、以慧通达甚深句义方便开示,乃至令其智见清净。

宇二、结

如是名为乐自恃举毗钵舍那障。

为其开发未开发处等者:深隐要义,是名未开发处。密意义趣,是名未显了处。无漏智见,由离障染得清净名。

黄二、由少证得2 宇一、辨

又如有一,唯得少分下劣智见安隐而住。彼由如是少分下劣智见安住,便自高举;自高举故,便生喜足,更不上求。

宇二、结

是名乐自恃举所作[21]毗钵舍那障。

唯得少分下劣智见安隐而住者:此中少分下劣,谓彼若智、若见、若安隐住三种应知。

玄二、掉乱2 黄一、释2 宇一、辨相

言掉乱者,谓如有一,根不寂静,诸根掉乱、诸根嚣举。

谓如有一根不寂静等者:如寻思行补特伽罗,诸根不住,名不寂静。诸根掉动,诸根散乱,是名掉乱。诸根飘举,是名嚣举。

于一切时,恶思所思、恶说所说、恶作所作。

于一切时恶思所思等者:此如痴行补特伽罗有如是相,如次配释意业、语业、身业应知。

不能安住思惟诸法,不能坚固思惟诸法。

宇二、显障

由此因缘,毗钵舍那不能圆满、不得清净。

黄二、结

是名掉乱毗钵舍那障。

不能安住思惟诸法等者:此中二种思惟,当知说名自性清净。如思所成地说。(陵本十六卷一页1363)言安住思惟者,谓此思惟,先未知义得正了知、得正决了故。言坚固思惟者,谓此思惟,数数作意,能于其修随顺趣入故。于此二种思惟无有堪能,是故毗钵舍那不得清净。

亥二、总结

如是二法障奢摩他,谓多放逸及住非处;二法能障毗钵舍那,谓乐自恃举及以掉乱。

戌四、结

如是若奢摩他障、若毗钵舍那障,总名寂静障。

申四、结

如是名为障之略义。

午三、总结

即此略义及前广辩,总略为一,说名为障。

巳二、无障2 午一、翻有障

此障相违,当知无障。

午二、显无障

谓即此障无性、远离、不合、不会,说名无障。

谓即此障无性远离等者:谓若此障非先世有,是名无性。不现在前,是名远离。不顺生缘,是名不合、不会。

寅九、惠舍2 卯一、征

云何惠舍?

卯二、释2 辰一、略标

谓若布施,其性无罪,为庄严心、为伴助[22]心、为资瑜伽、为得上义而修布施,是名惠舍。

谓若布施其性无罪等者:正行施时身语意业,名施自性。离诸过失,是名无罪。数数惠施,制伏悭垢,名庄严心。善思俱行增长广大,名伴助心。能为定地资粮,名资瑜伽。能证上妙可爱乐事,名得上义。如是种种为所愿乐,而修布施,故名惠舍。

辰二、广辨3 巳一、问

问:谁能施?谁所施?用何施?何相施?云何施?何故施?由此因缘,施性无罪。

巳二、答6 午一、谁能施2 未一、标

答:谁能施者,谓施者、施主,是名能施。

未二、辨2 申一、总征

云何施者?云何施主?

申二、别答2 酉一、施者

谓若自手施,名为施者。

酉二、施主

若自物施、若欲[23]乐施、非不乐施,名为施主。

午二、谁所施3 未一、标

谁所施者,谓四种所施。

未二、列

一、有苦者,二、有恩者,三、亲爱者,四、尊胜者。

未三、释4 申一、有苦者3 酉一、征

云何有苦者?

酉二、列

谓贫穷者、或乞丐者、或行路者、或希求者、或盲瞽者、或聋騃者、或无依者、或无趣者、匮乏种种资生具者。

酉三、结

复有所余如是等类,名有苦者。

申二、有恩者3 酉一、征

云何有恩者?

酉二、列

谓或父母、或乳饮者、或养育者、或成长者、或于旷野沙碛等中能济度者、或饥俭时能赈[24]恤者、或怖怨敌而救援[25]者、或被执缚而能解者、或遭疾病而救疗者、教利益者、教安乐者、引利益者、引安乐者、随所生起诸事务中为助伴者、同欢喜者、同忧愁者、遭厄难时不相弃者。

酉三、结

复有所余如是等类,名有恩者。

申三、亲爱者3 酉一、征

云何亲爱者?

酉二、列

谓诸亲友,或于其处有爱有敬、或信顺语、或数语言谈论交往、或有亲昵。

酉三、结

复有所余如是等类,说名亲爱。

申四、尊胜者3 酉一、征

云何尊胜?

酉二、列

谓若沙门、若婆罗门,世间同许为贤善者、

世间同许为贤善者者:谓如下说,成就贤善士法,名贤善者应知。

离损害者、极离害者、

离损害者等者:离断彼命,名离损害。离解支节,名极离害。有寻有伺地中杀生业道作是分别。害极害执者,谓断彼命故,解支节故,计活命故。(陵本八卷八页581)今准彼释。

离贪欲者、为调伏贪而修行者、离瞋恚者、为调伏瞋而修行者、离愚痴者、为调伏痴而修行者。

酉三、结

复有所余如是等类,名尊胜者。

午三、用何施3 未一、标

用何施者,谓若略说,或用有情数物而行惠施,或用无情数物而行惠施。

未二、释2 申一、有情数物2 酉一、征

云何有情数物持用惠施?

酉二、释2 戌一、列有情数2 亥一、正明声闻

谓或妻子、奴婢、作使,或象、马、猪[26]、牛、羊、鸡、鸭、驼、骡等类,或有诸余大男、大女、小男、小女,或复所余如是等类所用施物。

亥二、兼显菩萨2 天一、标

或复内身头、目、手、足、血、肉、骨、髓随愿施与,此亦名为有情数物持用布施。

天二、简

是诸菩萨所现行事,非此义中意所许施。

或复内身头目手足等者:菩萨地说:又诸菩萨略由二相,以自内身施来求者。一、总求身者,以身施彼,随所欲为,系属于彼、随顺于彼。二、别求手、足、头、目、支节、血、肉、筋、骨乃至髓者,随其所欲,一切施与。(陵本三十九卷二页3183)此唯菩萨所现行事,不共声闻,是故宣说非此义中意所许施。

戌二、名无罪施

若有于彼诸有情类,或得自在,或有势力,或能制伏。

若有于彼诸有情类或得自在等者:谓于自所摄受妻子、奴婢、作使说得自在,于余大男、大女、小男、小女说有势力,或能制伏。

若应持彼惠施于他;若惠施时自无有罪;若不由彼惠施因缘,他心嫌恨;若施于他,知彼有情不为损恼;是名无罪有情数物持用惠施。

申二、无情数物5 酉一、征

云何无情数物持用惠施?

酉二、标

谓若[27]略说有三种物。

酉三、列

一者、财物,二者、谷物,三者、处物。

酉四、释3 戌一、财物2 亥一、释

言财物者,谓末尼、真珠、琉璃、螺贝、璧玉、珊瑚、玛瑙、彩[28]石、生色可染、赤珠、右旋[29]。复有所余如是等类,或诸珍宝、或金、或银、或诸衣服、或诸什物、或香、或鬘。

亥二、结

是名财物。

生色可染者:谓彼末尼、真珠、琉璃等宝,成就妙色,清净光莹,可令爱染,是名生色可染。

戌二、谷物2 亥一、释

云何谷物?谓诸所有可食可饮,大麦、小麦、稻谷、粟谷、穈[30]黍、胡麻、大小豆等,甘蔗、蒲萄[31]、乳酪、果汁种种浆饮。

亥二、结

复有所余如是等类,是名谷物。

戌三、处物2 亥一、释

云何处物?谓诸田宅、邸店、鄽肆,建立福舍及寺馆等。

亥二、结

复有所余如是等类,是名处物。

酉五、结

是名无罪无情数物持用惠施。

未三、结

当知此中,有情数物、无情数物,一切总说名所用施。

午四、何相施2 未一、释

何相施者,谓无贪俱行思造作心意业,及此所起身业、语业,舍所施物。或自相续,或他相续。

未二、结

是名施相。

或自相续或他相续者:如前说有施者、施主,今此说名自他相续,如次应知。

午五、云何施2 未一、释3 申一、辨施相

云何施者,谓由净信而行惠施;由正教见而行惠施;

由正教见而行惠施者:菩萨地说:不由恶见妄有执取而行惠施,谓如广大暴恶祠祀。不计杀生布施为法,亦不妄取吉祥瑞应相应相状而行布施。又诸菩萨,终不妄计唯一切种极善清净而行惠施,即是世间及出世间离欲清净。唯审了知所行布施,但是离欲清净资粮。(陵本三十九卷七页3198)此应准知。

由有果见而行惠施;

由有果见而行惠施者:谓施饮食能感大力,施诸衣服能感妙色,施诸车乘能感快乐,施诸灯明能感净眼,于如是等深生信解,不由他缘、非他所引而行布施,是名由有果见而行惠施。

由极殷重而行惠施;由恭敬心自手行施,而不轻慢;应时而施,济他要用;不损恼他而行惠施。

申二、显施物

如法平等,不以凶暴积集财物而行惠施,以鲜洁物而行惠施,以精妙物而行惠施,以清净物而行惠施。

以清净物而行惠施者:谓若施物如法所引,非诳诈得、非侵他得,当知是则名清净物。

申三、明弃舍

由此自他俱无有罪,数数惠施制伏悭垢,积集势力而行惠施。先心欢喜而行惠施,于正施时其心清净,施已无悔。

未二、结

如是而施。

数数惠施制伏悭垢等者:谓有种种可施财物,虽见求者正现在前,而于惠施心不趣入,是名悭垢。当知此由先未串习所作过失。对治此故,力励思择而行惠施,能不随逐先未串习所作过失自在而行,是名制伏悭垢。如是数数思择为先串习施已,于行惠施心乐趣入,是名积集势力而行惠施。

午六、何故施2 未一、释

何故施者,或慈悲故而行惠施,谓于有苦。或知恩故而行惠施,谓于有恩。或爱、或敬、或信顺故而行惠施,谓于亲爱。或为希求世出世间殊胜功德而行惠施,谓于尊胜。

未二、结

由是因缘,故修惠施。

巳三、结

由是行相,或在家者、或出家者修行布施,为庄严心、为伴助[32]心、为资瑜伽、为得上义而行布施。由此因缘,施性无罪,是名惠舍。

寅十、沙门庄严3 卯一、征

云何名为沙门庄严?

卯二、标2 辰一、嗢柁南

嗢柁南曰:

正信而无谄 少病精进慧 具少欲喜足 易养及易满

杜多德端严 知量善士法 具聪慧者相 忍柔和贤善

辰二、长行

谓如有一,具足正信、无有谄曲、少诸疾病、性勤精进、成就妙慧、少欲、喜足、易养、易满、具足成就杜多功德、端严、知量、具足成就贤善士[33]法、具足成就聪慧者相、堪忍、柔和、为性贤善。

卯三、释2 辰一、别辨其相2 巳一、辨成就17 午一、具足正信4 未一、征

云何名为具足正信?

未二、标

谓多净信、多正敬顺、多生胜解、多善欲乐。

未三、释2 申一、举于大师

于诸善法及大师所深生净信,无惑无疑;于大师所恭敬尊重承奉供养;既修如是恭敬尊重承奉供养,专心亲附,依止而住。

申二、例于法等

如于大师,如是于法同梵行者、于诸所学教授教诫、于修供养、于无放逸、于三摩地,当知亦尔。

未四、结

如是名为具足正信。

谓多净信等者:谓于三宝生清净信,不可引夺,名多净信。及于三宝恭敬尊重承奉供养,是名多正敬顺。于如来等不可思议威德神力及甚深法,唯生信解,无惊无恐,无有怖畏,是名多生胜解。于诸善法乐作乐得,是名多善欲乐。

午二、无有谄曲3 未一、征

云何名为无有谄曲?

未二、释

谓有纯质,为性正直,于其大师及诸有智同梵行所,如实自显。

未三、结

如是名为无有谄曲。

午三、少诸疾病3 未一、征

云何名为少诸疾病?

未二、释

谓性无病,顺时变熟,平等执受,不极温热、不极寒冷,无所损害,随时安乐。由是因缘,所食、所饮、所啖、所尝,易正变熟。

未三、结

如是名为少诸疾病。

谓性无病等者:若于先世积集造作多疾病业,由彼为因,多诸疾病。今此不尔,名性无病。不非量食、不食匪宜,亦非不消而更重食,由是所食以时消变,是名顺时变熟。贪瞋痴缠不多现行,及四大种无有偏增,由是有执受色无有变异,是名平等执受。

午四、性勤精进3 未一、征

云何名为性勤精进?

未二、释

谓能安住有势、有勤、有勇、坚猛,于善法中能不舍轭,翘勤无惰,起发圆满,能有所作,于诸有智同梵行者躬自承奉。

未三、结

如是名为性勤精进。

谓能安住有势有勤等者:摄事分说:有势力者,由被甲精进故。有精进者,由加行精进故。有勇悍者,由于广大法中无怯劣精进故。有坚猛者,由寒热、蚊蝱等所不能动精进故。有不舍善轭者,由于下劣无喜足精进故。(陵本八十五卷二十一页6481)是名精进五相,此应准知。

午五、成就妙慧3 未一、征

云何名为成就妙慧?

未二、释

谓聪、念、觉皆悉圆满。根不暗钝、根不顽愚,亦不瘖痖,非手代言,有力能了善说、恶说所有法义,具足成就俱生觉慧,具足成就加行觉慧。

未三、结

如是名为成就妙慧。

谓聪念觉皆悉圆满者:谓与俱生、加行二慧相应,是名为聪。于所闻义能无忘失,是名为念。于实有义能正了知,是名为觉。

午六、少欲3 未一、征

云何少欲?

未二、释

谓虽成就善少欲等所有功德,而不于此欲求他知。谓他知我具足少欲,成就功德。

未三、结

是名少欲。

午七、喜足4 未一、征

云何喜足?

未二、标

谓于随一衣服、饮食、卧具等事,便生欢喜,生正知足。

未三、释2 申一、举于衣服

于所未得所有衣服,或麤或妙,更无希望、更无思虑;于所已得不染不爱,如前广说而受用之。

申二、例饮食等

如于衣服,于其饮食、卧具等事,当知亦尔。

未四、结

是名喜足。

午八、易养3 未一、征

云何易养?

未二、释2 申一、自得怡养

谓能独一自得怡养,不待于他,或诸僮仆、或余人众。

申二、不求长物

又不追求余长财宝,令他施者、施主等类谓为难养。

未三、结

是名易养。

午九、易满3 未一、征

云何易满?

未二、释

谓得微少,便自支持;若得麤弊,亦自支持。

未三、结

是名易满。

午十、具杜多德3 未一、征

云何成就杜多功德?

未二、释2 申一、举种类4 酉一、列事

谓常期乞食、次第乞食、但一座[34]食、先止后食、但持三衣、但持毳衣、持粪扫衣、住阿练若、常居树下、常居迥露、常住冢[35]间、常期端坐、处如常座。

酉二、标数

如是依止若食、若衣、若诸敷具杜多功德,或十二种,或十三种。

或十二种或十三种者:谓如前说,常期乞食、次第乞食,若总为一,不更分别,则为十二;若复分别,则为十三。由是因缘,故差别说。

酉三、辨相12 戌一、乞食3 亥一、标列

于乞食中分为二种。一者、随得乞食,二者、次第乞食。

随得乞食等者:此即前说常期乞食,随往还家,常期乞食故。

亥二、随释2 天一、随得乞食

随得乞食者,谓随往还家,随获随得而便受食。

天二、次第乞食

次第乞食者,谓入里巷,巡家而乞,随得随现而便受食。不高举手越趣余家,愿我当获精妙饮食,乃至期愿多有所得。

亥三、料简

当知此中,若依乞食无差别性,唯有十二;若依乞食有差别性,便有十三。

戌二、但一座食3 亥一、征

云何名为但一座[36]食?

亥二、释

谓坐一座,乃至应食悉皆受食,从此座起必不重食。

亥三、结

如是名为但一座[37]食。

戌三、先止后食3 亥一、征

云何名为先止后食?

亥二、释

谓为食故,坐如应坐,乃至未食先应具受诸所应食。应正了知:我今唯受尔所饮食,当自支持。又正了知:我过于此,定不当食。如是受已,然后方食。

亥三、结

如是名为先止后食。

戌四、但持三衣3 亥一、征

云何名为但持三衣?

亥二、释4 天一、标

谓但三衣而自支持。

天二、征

何者三衣?

天三、列

一、僧伽胝,二、嗢怛罗僧伽,三、安怛婆参。

天四、释

除此三衣,终不贮畜过此长衣。

亥三、结

如是名为但持三衣。

戌五、但持毳衣3 亥一、征

云何名为但持毳衣?

亥二、释

谓所持衣或三衣数、或是长衣,一切皆用毛毳而作,终不贮蓄余所作衣。

亥三、结

如是名为但持毳衣。

戌六、持粪扫衣3 亥一、征

云何名为持粪扫衣?

亥二、释

谓所有衣,他舍弃掷或街、或巷、或市、或鄽、或道非道,或杂便秽,或为便秽、脓血、洟唾之所涂染。取如是等不净衣物,除去[38]粗秽,坚执洗浣,缝染受持。

亥三、结

如是名为持粪扫衣。

戌七、住阿练若3 亥一、征

云何名为住阿练若?

亥二、释

谓住空闲山林垧野,受用边际所有卧具,远离一切村邑聚落。

亥三、结

如是名为住阿练若。

戌八、常居树下3 亥一、征

云何名为常居树下?

亥二、释

谓常期愿住于树下,依止树根。

亥三、结

如是名为常居树下。

戌九、常居迥露3 亥一、征

云何名为常居迥露?

亥二、释

谓常期愿住于迥露,无覆障处。

亥三、结

如是名为常居迥露。

戌十、常住冢间3 亥一、征

云何名为常住冢[39]间?

亥二、释

谓常期愿住冢[40]墓间,诸有命过送尸骸处。

亥三、结

如是名为常住冢[41]间。

诸有命过送尸骸处等者:谓诸有情既命终已,送彼尸骸往至其处,即彼处所名为冢间。

<, div>

戌十一、常期端坐3 亥一、征

云何名为常期端坐?

亥二、释

谓于大床、或小绳床、或草叶座端身而坐,推度时日,终不以背或以其胁,依倚大床、或小绳床、或壁、或树、草叶座等。

亥三、结

如是名为常期端坐。

戌十二、处如常座3 亥一、征

云何名为处如常座?

亥二、释

谓所坐卧或诸草座、或诸叶座,如旧敷设草座、叶座而常坐卧,一敷设后,终不数数翻举修理。

亥三、结

如是名为处如常座。

酉四、释名3 戌一、问

问:何故名为杜多功德?

戌二、答2 亥一、举喻

答:譬如世间或毛或[迭*毛],未鞭、未弹、未纷、未擘,尔时相着,不软不轻,不任造作缕线毡蓐[42]。若鞭、若弹、若纷、若擘,尔时分散,柔软轻妙,堪任造作缕线毡蓐。

亥二、合法

如是行者,由饮食贪,于诸饮食令心染着;由衣服贪,于诸衣服令心染着;由敷具贪,于诸敷具令心染着。彼由如是杜多功德,能净修治,令其纯直,柔软轻妙,有所堪任,随顺依止,能修梵行。

戌三、结

是故名为杜多功德。

随顺依止能修梵行者:随顺寿命得存所依止身,能令得所未得、触所未触、证所未证故。

申二、明所为3 酉一、于饮食贪2 戌一、总显能障

于饮食中,有美食贪及多食贪,能障修善。

戌二、别明断除2 亥一、美食贪

为欲断除美食贪故,常期乞食、次第乞食。

亥二、多食贪

为欲断除多食贪故,但一座[43]食、先止后食。

酉二、于衣服贪2 戌一、总显能障2 亥一、标

于衣服中,有三种贪,能障修善。

亥二、列

一、多衣贪,二、软触贪,三、上妙贪。

戌二、别名断除3 亥一、多衣贪

为欲断除多衣贪故,但持三衣。

亥二、软触贪

为欲断除于诸衣服软触贪故,但持毳衣。

亥三、上妙贪

为欲断除于诸衣服上[44]妙贪故,持粪扫衣。

酉三、于敷具贪2 戌一、总显能障2 亥一、标

于诸敷具有四种贪,能障修善。

亥二、列

一、喧杂贪,二、屋宇贪,三、倚乐卧乐贪,四、敷具贪。

戌二、别明断除4 亥一、喧杂贪

为欲断除喧杂贪故,住阿练若。

亥二、屋宇贪

为欲断除屋宇贪故,常居树下、迥露、冢间。又为断除淫泆[45]贪故,常住冢间。

亥三、倚乐卧乐贪

为欲断除倚乐卧乐贪故,常期端坐。

亥四、敷具贪

为欲断除敷具贪故,处如常座。

未三、结

是名成就杜多功德。

午十一、端严3 未一、征

云何端严?

未二、释

谓能成就若往、若还、若覩、若瞻、若屈、若伸、持僧伽胝持[46]衣持钵,端严形相。

未三、结

是名端严。

午十二、知量3 未一、征

云何知量?

未二、释

谓于净信诸婆罗门、长者、居士,极恣[47]衣服、饮食、敷具、病缘医药诸什物中,知量而取[48]。

未三、结

是名知量。

午十三、成就贤善士法3 未一、征

云何成就贤善士法?

未二、释

谓生高族净信出家,或生富族净信出家,颜容姝[49]妙,喜见端严,具足多闻,语具圆满,或随获得少智、少[50]见、少安乐住。由是因缘,不自高举,不陵懱他;能知唯有法随法行,是其谛实。既了知已,精进修行法随法行。

未三、结

是名成就贤善士法。

午十四、成就聪慧者相3 未一、征

云何成就聪[51]慧者相?

未二、释3 申一、标

谓由作[52]业相表知愚夫,由作业相表知聪慧。

申二、征

其事云何?

申三、释

谓诸愚夫,恶思所思、恶说所说、恶作所作;诸聪慧者,善思所思、善说所说、善作所作。

未三、结

是名成就聪慧者相。

午十五、堪忍3 未一、征

云何堪忍?

未二、释2 申一、举事2 酉一、不反报他

谓如有一,骂不报骂、瞋不报瞋、打不报打、弄不报弄。

酉二、能自忍受

又彼尊者,堪能忍受寒热、饥渴、蚊蝱、风日、蛇蝎毒触,又能忍受他所干犯、粗恶语言,又能忍受身中所有猛利、坚劲、辛楚、切心、夺命苦受。

申二、释义

为性堪忍,有所容受。

未三、结

是名堪忍。

午十六、柔和3 未一、征

云何柔和?

未二、释2 申一、举成就法

谓如有一,于大师等具足成就慈愍身业,具足成就慈愍语业,具足成就慈愍意业。与诸有智同梵行者和同受用应所受用;凡所饮食无有私密;如法所获、如法所得,堕在钵中,为钵所摄而为受用。

如法所获如法所得等者:摄事分说:若物不依邪命非法方便获得,此物名为如法所得。若物已置在于钵内,当知此物名堕钵中。若物虽未置于钵中,而将欲置,当知此物名钵所摄。(陵本九十九卷二十页7458)此应准知。

同戒、同见。

申二、释柔和义

成就如是六种可乐、可爱、可重、无违诤法,易可共住,性不恼他。与诸有智同梵行者共住一处,常令欢喜。

未三、结

是名柔和。

成就如是六种可爱可乐可重无违诤法者:慈愍三业,是谓前三。同受财物,是为第四。同戒、同见,是为第五、第六。言可乐者,即是可爱、可重总名。摄事分说:由二种相成可乐性。一、体彼有德而尊重故;二、荷彼有恩而慰意故。(陵本九十九卷二十页7459)此中可爱,即彼慰意增上;可重,即彼尊重增上。言无违者,谓离贪等所有扰恼故。言无诤者,和合方便共为一事故。

午十七、贤善3 未一、征

云何贤善?

未二、释

谓如有一,远离颦蹙,舒颜平视,含笑先言,常为爱语,性多摄受善法朋[53]侣,身心澄净。

未三、结

是名贤善。

身心澄净者:谓由修习胜奢摩他、毗钵舍那,远离身心粗重,获得身心轻安,由是调伏一切世间贪忧,是名身心澄净。

巳二、辨住学16 午一、不乐利敬

若有成就如是诸法,爱乐正法、爱乐功德;

若有成就如是诸法等者:自下别显增上戒学清净殊胜及与清净因缘,应依思所成地配释其相。(陵本十七卷一页1455)至下当述。由是此说正法及与功德,唯说于戒应知。

不乐利养恭敬称誉。

午二、不执邪见

亦不成就增益、损减二种邪见。于非有法未尝增益,于实有法未尝损减。

不乐利养恭敬称誉等者:思所成地引释颂言:不耽着利养,及所有恭敬,亦不执诸见,增益与损减者:此颂显示不耽着利养恭敬故,不执着五种恶见故,令所修学清净殊胜。与此义同。

午三、不着世论

于诸世间事文绮者,所造顺世种种字相绮饰文句相应诗论,能正了知无义无利,远避、弃舍、不习、不爱,亦不流传。

午四、不畜长物

不乐贮畜余长衣钵。

于诸世间至余长衣钵者:思所成地引释颂言:不着顺世间,无义文呪术,亦不乐畜积,无义长衣钵者:此颂显示不执着诸恶见因,外道邪论,以能障碍取蕴解脱。彼所制造,名顺世间。及远离耽着利养恭敬因,长衣钵等。因清净故,学得清净。与此义同。

午五、不习居家

远离在家共喧杂住,增烦恼故。

午六、乐近贤圣

乐与圣众和合居止,净修智故。

远离在家至净修智故者:思所成地引释颂言:恐增诸烦恼,不染习居家,为净修智慧,当亲近贤圣者:此颂显示远离所治因,亲近能治因故,学得清净。与此义同。

午七、不乐摄受

不乐摄受亲里[54]朋友。勿我由此亲友因缘,当招无量扰乱事务;彼或变坏,当生种种愁戚、伤叹、悲苦、忧恼。

午八、不着烦恼

随所生起本随二惑,不坚执着,寻即弃舍、除遣、变吐。勿我由此二惑因缘,当生现法后法众苦。

不乐摄受至后法众苦者:思所成地引释颂言:不畜朋友家,恐发忧悲乱,能生苦烦恼,纔起寻远离者:此颂显示若亲近居家,生忧悲散乱,增长诸烦恼,能为众苦因。由亲近彼能生众苦,烦恼纔生寻即除遣,如是显示对治之因。与此义同。

午九、不坏信施

终不虚损所有信施,终不毁犯清净禁戒受用信施,终不毁訾他人信施。

午十、不舍学处

终不弃舍所受学处。

终不虚损至所受学处者:思所成地引释颂言:不受于信施,恐加害疮疱,于如[55]来正法,尝无有弃舍者:此颂显示不贪着利养恭敬,不坚执诸恶邪见,不虚受用信施,不毁谤正法,亦能远离贪着后世诸欲及能生起诸恶见因,如是所学清净殊胜。与此义同。

午十一、不伺他犯

常乐省察己之过失,不喜伺[56]求他所愆犯。

午十二、发露己恶

隐覆自善,发露己恶。

常乐省察至发露己恶者:思所成地引释颂言:于他愆犯中,无功用安乐,常省自过失,知已速发露者:此颂显示远离作意求觅他人所有过失;于自善品无有散乱常生欢喜;于自过失如实了知,发露悔除,离增上慢;由此因缘学得清净。与此义同。

午十三、出离所犯

命难因缘,亦不故思毁犯众罪;设由忘念,少有所犯,即便速疾如法悔除。

午十四、自作应作

于应作事翘勤无惰[57],凡百所为自能成办,终不求他为己给使。

命难因缘至为己给使者:思所成地引释颂言:若犯于所犯,当如法出离,所应营事中,能勇励自作者:此颂显示出离所犯,及能远离贪受他人恭奉侍卫,由此因缘学得清净。与此义同。

午十五、不谤甚深

于佛世尊及佛弟子不可思议威德神力、甚深法教深生信解,终不毁谤;能正了知唯是如来所知所见,非我境界。

于佛世尊至非我境界者:思所成地引释颂言:于佛及弟子,威德与言教,一切皆信受,观大罪不谤者:此颂显示信圆满故,于能诽谤见大罪故,学得清净。与此义同。

午十六、不着见取

终不乐住自妄见取、非理僻执、恶见所生言论呪术。

终不乐住至言论呪术者:思所成地引释颂言:于极甚深法,不可思度处,能舍旧师宗,不坚执自见。此颂显示远离安住自见取故,清净殊胜。与此义同。

辰二、释庄严义3 巳一、标相

若与如是功德相应,如是安住、如是修学,以正沙门诸庄严具而自庄严,甚为微妙。

巳二、举喻

譬如有人,盛壮[58]端正,好自庄严,乐受诸欲,沐浴身首,涂以妙香,服鲜白衣,饰以种种妙庄严具。所谓璎珞、耳环、指环、腕钏、臂钏、诸妙宝印,并金银等种种华鬘。如是庄严极为奇妙。

巳三、合法

如是行者,以正沙门种种功德妙庄严具而自庄严,其德炽然,威光遍照,是故说为沙门庄严,是名沙门庄严具义。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二十五

[1] 「一」,磧砂作「二」。

[2] 「及」,披尋記原作「乃」。

[3] 「攝釋分」,披尋記原作「攝異門分」。

[4] 「或」,大正作「成」。

[5] 「清徹」,披尋記原作「清澈」。八十一卷原文為「清徹」。

[6] 編按:「應順者,應供故、稱法故、引義故、順時故。」卷八十一原文為「應順者,稱法故、引義故、順時故。」無「應供故」一句。但大正、陵本為「應供故、稱法故、引義故、順時故。」無「應順者」一句。

韓清淨於八十一卷註:「應供故」改為「應順者」。所以陵本無「應順者」而有「應供故」;披尋記有「應順者」而無「應供故」。

[7] 「清徹」,披尋記原作「清澈」。八十一卷原文為「清徹」。

[8] 「如」,大正作「知」。

[9] 「學」,披尋記原作「義」。

[10] 「性」,磧砂、大正、「姓」。

[11] 「性」,磧砂、大正、「姓」。

[12] 「宣」,大正作「廣」。

[13] 「攝釋分」,鉛版等原作「攝事分」。手稿無誤。

[14] 「思議有情業、思議果異熟」,大正作「思議有情業果異熟」。

[15] 「由」,磧砂作「道」。

[16] 「恃舉」,磧砂、大正、陵本作「舉恃」。

[17] 「痰」,磧砂作「淡」。

[18] 「蜇」,磧砂、大正作「蛆」。

[19] 「彼」,大正作「後」。

[20] 「諸」,磧砂作「者」。

[21] 「作」,大正作「住」。

[22] 「伴助」,大正作「助伴」。

[23] 「欲」,大正作「欣」。

[24] 「賑」,磧砂作「振」。

[25] 「援」,磧砂作「拔」。

[26] 「象馬豬」,磧砂作「諸象馬」。

[27] 大正無「若」字。

[28] 「彩」,磧砂作「采」。

[29] 「右旋」,磧砂作「布施」。

[30] 「穈」,磧砂、大正作「糜」。

[31] 「萄」,大正作「桃」。

[32] 「伴助」,大正作「助伴」。

[33] 「士」,磧砂作「十」。

[34] 「座」,磧砂、大正作「坐」。

[35] 「塚」,磧砂作「家」。

[36] 「座」,大正作「坐」。

[37] 「座」,大正作「坐」。

[38] 「去」,磧砂作「云」。

[39] 「塚」,磧砂作「家」。

[40] 「塚」,磧砂作「家」。

[41] 「塚」,磧砂作「家」。

[42] 「蓐」,大正作「褥」。下同。

[43] 「座」,大正作「坐」。

[44] 「上」,磧砂作「二」。

[45] 「泆」,大正作「佚」。

[46] 「持」,磧砂作「待」。

[47] 「恣」,磧砂作「次」。

[48] 「取」,大正作「聚」。

[49] 「姝」,大正作「殊」。

[50] 「少」,磧砂作「小」。

[51] 「聰」,大正作「總」。

[52] 「作」,磧砂作「住」。

[53] 「朋」,大正作「同」。

[54] 「里」,磧砂作「理」。

[55] 「如」,披尋記原作「未」。

[56] 「伺」,磧砂作「何」。

[57] 「惰」,磧砂作「隨」。

[58] 「壯」,磧砂作「莊」。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