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十二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

韩清净科记

本地分中三摩呬多地第六之二

辛三、修习所缘诸相作意2 壬一、征

复次,云何修习所缘诸相作意?

壬二、释2 癸一、能作四事3 子一、标

谓即于彼彼诸相作意思惟。

修习所缘诸相作意等者:前说三十二相皆所缘摄,是名所缘诸相。于彼彼相作意思惟,是名修习所缘诸相作意。

以思惟故,能作四事。

子二、列

谓即修习如是作意;又能远彼所治烦恼;又能练此作意及余,令后所生转更明盛;又即修习此作意时,厌坏所缘,舍诸烦恼,任[1]持断灭,令诸烦恼远离相续。

子三、结

是故修习如是所缘诸相作意。

以思惟故能作四事等者:四事差别,如文易知。初谓修习如是作意,由此思惟,能如实知所知事故。次谓远[2]彼所治烦恼,由此思惟,能令烦恼转成远分故。此中烦恼,谓沈掉等,由是说言所治烦恼。次谓练此作意及余,令后所生转更明盛。作意俱心,名之为余。练谓陶练,如陶金法,陶练心故。后谓厌坏所缘,乃至令诸烦恼远离相续。此中诸句,如前随顺对治作意中释。

癸二、能入诸定6 子一、入定因缘3 丑一、标列

复次,由四因缘,入初静虑乃至有顶。谓因力、方便力、说力、教授力。

丑二、随释4 寅一、因力

云何因力?谓曾邻近入静虑等。

云何因力等者:此说由先修力,入初静虑乃至有顶。于彼彼定临欲入时,有彼彼定相状先起,由此状故,便自了知不久当入如是如是相定,是名邻近入静虑等。

寅二、方便力

云何方便力?谓虽不邻近入静虑等,然由数习无间修力,能入诸定。

云何方便力等者:此说由现修力,能入诸定,无间方便数修习故。

寅三、说力

云何说力?谓于静虑等增上缘法,多闻任持,乃至广说。即依此法,独处空闲,离诸放逸,勇猛精进,自策而[3]励,住法随法行,由此能入静虑等定。

云何说力等者:此说依法能入诸定,即施设此名随法行,是利根性。此中法随法行,思修所摄,谓如所求、如所受法正思正修故。

寅四、教授力

云何教授力?谓于亲教轨范师所,或[4]于随一余尊长所,获得随顺初静虑等无倒教授;从此审谛作意思惟,能入静虑及诸余定。

云何教授力等者:此说依他教诫教授能入诸定,即施设此名随信行,是钝根性。此中无倒教授,谓观青瘀及脓烂等,或一切行皆是无常,或诸行苦,或一切法皆无有我,如是等。

丑三、结显

如是显示四观行者。谓具因力者、方便力者、若利根者,及钝根者。

子二、得静虑者有染差别2 丑一、标列

复次有四得静虑者,一、爱上静虑者,二、见上静虑者,三、慢上静虑者,四、疑上静虑者。

丑二、随释4 寅一、爱上静虑2 卯一、征

云何爱上静虑者?

卯二、释2 辰一、举种类

谓如有一,先闻静虑诸定功德,而不闻彼出离方便。于彼一向见胜功德,勇猛精勤;由此因缘,入初静虑或所余定。

辰二、出彼爱

如是入已,后生爱味。

爱上静虑等者:谓如有一,于上静虑闻说喜乐、妙乐、寂静、无动,名闻静虑诸定功德。而不闻彼如病、如痈、如箭等,诸行过患不知出离,是名不闻出离方便。由是因缘,勇猛精勤求入彼定,既得入已,而生爱味,是名爱上静虑者。

寅二、见上静虑2 卯一、征

云何见上静虑者?

卯二、释2 辰一、举种类

谓如有一,从自师所,或余师所,闻诸世间皆是常等,如是方便入初静虑乃至有顶,

闻诸世间皆是常等者:如前已说计常论者,起如是见,立如是论:我及世间皆是常住,非作所作,非化所化,乃至广说。(陵本六卷十五页453)今叙彼见,故作是说。

能得清净、解脱、出离。彼依此见,勇猛精勤;由是因缘,入初静虑或所余定。

辰二、明彼见2 巳一、执常等

如是入已,能自忆念过去多劫,遂生是见:我及世间皆是常等。从定起已,即于此见坚执不舍。

能得清净解脱出离者:清净,谓于方便。解脱,谓于烦恼。出离,谓于生死。

巳二、执出离

复于后时审思、审虑、审谛观察。谓由此故,当得清净、解脱、出离。

复于后时审思审虑审谛观察等者:此中义显彼见唯是邪执,而不能得清净、解脱、出离,故于后时复更审思、审虑、审谛观察,谓当能得清净、解脱、出离。见谛诸圣则不如是,证现观已,彼于后时不须观察。义如解深密经胜义谛相中说。

寅三、慢上静虑2 卯一、征

云何慢上静虑者?

卯二、释2 辰一、举种类

谓如有一,闻如是名诸长老等入初静虑乃至有顶。闻是事已,遂生憍慢:彼既能入静虑等定,我复何缘而不当入。依止此慢,勇猛精勤;由是因缘,入初静虑及所余定。

辰二、显彼慢2 巳一、计等

如是入已,后生憍慢。

巳二、计胜2 午一、举计

或入定已,作是思惟:唯我能得如是静虑,余不能得。

闻如是名诸长老等者:此中长老,谓即宿长。等言,等取余有情类。谓中年等有情众中,假设安立种种名字,由是故说如是名诸长老等。

午二、明失

彼依此慢,复于后时,于诸静虑审思、审虑、审谛观察。

彼依此慢等者:此中义显由慢为依,于诸静虑虽已证得,而不圆满清净鲜白,是故说彼复于后时审思、审虑、审谛观察。

寅四、疑上静虑2 卯一、征

云何疑上静虑者?

卯二、释2 辰一、举种类

谓如有一,为性闇钝,本尝乐习奢摩他行;由此因缘,入诸静虑或所余定。

辰二、明彼疑

如是入已,复于上定勤修方便,为得未得,于四圣谛勤修现观;性闇钝故,不能速证圣谛现观。由此因缘,于余所证便生疑惑;依此疑惑,复于胜进审思、审虑、审谛观察。

依此疑惑等者:此中义显疑惑为依,于诸世间静虑随一证得一切种清净,而于出世静虑不善修习,是故说彼复于胜进审思、审虑、审谛观察。

子三、爱味相应等别3 丑一、爱味相应静虑等定2 寅一、征

复次,云何爱味相应静虑等定?

寅二、释2 卯一、举种类

谓有钝根,或贪行故,或烦恼多故。彼唯得闻初静虑等所有功德,广说如前爱上静虑。

卯二、出爱味2 辰一、略标

于上出离不了知故,便生爱味,恋着坚住。

或烦恼多故者:谓贪、瞋、痴、慢、寻思烦恼,种种非一,随应现行,名烦恼[5]多。

辰二、别简

其所爱味,当言已出;其能爱味,当言正入。

其所爱味当言已出等者:决择分说:略由三相,修等至者爱味等至。谓或证得等至,出已计为清净,可欣、可乐、可爱、可意,随念爱味。或未证得,或已证得,未来爱味增上力故,追求欣乐而生爱味。或已证得,计为清净,可欣、可乐,乃至广说现行爱味。若从定出可生爱味,若正在定无有爱味。言爱味者,谓于是中遍生贪着。(陵本六十二卷五页4980)今于此中,说所爱味及能爱味,随应当知。

丑二、清净静虑等定2 寅一、征

云何清净静虑等定?

寅二、释2 卯一、举种类

谓有中根,或利根性,等烦恼行,或薄尘行。彼从他闻初静虑等爱味过患及上出离,勇猛精进,入初静虑或所余定。

等烦恼行或薄尘行者:谓得平等补特伽罗所有烦恼,是名等烦恼行。又薄尘性补特伽罗所有烦恼,名薄尘行。如下声闻地释。(陵本二十六卷三页2176)

卯二、显清净

如是入已,便能思惟诸定过患,于上出离亦能了知,不生爱味。

便能思惟诸定过患者:谓已证入根本三摩地者,其心犹为三摩地生爱味、慢、见、疑、无明等诸随烦恼之所染污,未名圆满清净鲜白。如是思惟,是名思惟诸定过患。

丑三、无漏静虑等定2 寅一、征

云何无漏静虑等定?

寅二、释2 卯一、举种类

谓如有一,是随信行,或随法行,薄尘行类。

是随信行或随法行者:若随补特伽罗信,勤修正行,名随信行补特伽罗。若于诸法不待他缘,随毗奈耶勤修正行,名随法行补特伽罗。如下声闻地说。(陵本二十六卷四页2179)

彼或先时于四圣谛已入现观,或复正修现观方便。

卯二、显无漏2 辰一、简前相

彼先所由诸行状相,入初静虑或所余定,今于此行、此状、此相不复思惟。

彼先所由诸行状相等者:麤行、静行,是名为行。临入定时,彼状先起,是名为状。所缘、因缘,名之为相。所缘相者,谓分别体;因缘相者,谓定资粮。如下自释。(陵本十三卷三页1075)

辰二、明今入

然于诸色乃至识法思惟如病、如痈等行;于有为法心生厌恶,怖畏制伏;

思惟如病如痈等行者:此中等言,等取无常、苦、空、无我,及与苦集灭道、真如、法性、实际,是名出世静虑所思惟行。如显扬说。(显扬二卷三页31,486a)

于甘露界系念思惟;如是方能入无漏定。

于甘露界系念思惟者:住无余依涅槃界中,名甘露界,是彼异门施设安立故。如下无余依地说。(陵本五十卷二十五页4053)

子四、顺退分等别4 丑一、顺退分定2 寅一、征

复次,云何顺退分定?

寅二、释2 卯一、举种类

谓有钝根,下劣欲解,勤精进故,入初静虑或所余定,于喜、于乐、于胜功德不堪忍故,从静虑退。

于喜于乐于胜功德者:此中寂静,名胜功德。于喜,谓初二静虑;于乐,谓前三静虑;于胜功德,谓第四静虑。

卯二、明退相

如如暂入诸定差别,如是如是还复退失,乃至未善调练诸根。

乃至未善调练诸根者:调练钝根转成中根,或复利根,是名调练诸根。未至彼位,于诸静虑暂入还退。

丑二、顺住分定2 寅一、征

云何顺住分定?

寅二、释2 卯一、举种类

谓有中根,或利根性,彼唯得闻诸定功德,广说如前爱味相应。

卯二、明住相

于所得定唯生爱味,不能上进,亦不退下。

丑三、顺胜分定2 寅一、征

云何顺胜分定?

寅二、释2 卯一、举种类

谓有亦闻出离方便,于所得定不生喜足。

卯二、显胜进

是故于彼不生爱味,更求胜位;由此因缘,便得胜进。

丑四、顺决择分定2 寅一、征

云何顺决择分定?

寅二、释2 卯一、出因相

谓于一切萨迦耶中,深见过患;由此因缘,能入无漏。

谓于一切萨迦耶中深见过患者:萨迦耶欲遍一切处。如说:若于一处有染欲,即一切处有染欲。由此能为一切烦恼根本依处,我慢、我见恒与俱转,是名一切萨迦耶中过患。

卯二、释得名3 辰一、举法

又诸无漏名决择分,极究竟故。

辰二、引喻

犹如世间珠瓶等物,已善简者名为决择。自此已后无可择故。

辰三、合结

此亦如是。过此更无可简择故,名决择分。

子五、无间超越入诸定别2 丑一、无间入诸等至2 寅一、征

复次,云何无间入诸等至?

寅二、释2 卯一、举种类

谓如有一,得初静虑乃至有顶,然未圆满清净鲜白。

卯二、辨顺逆

先顺次入乃至有顶,后逆[6]次入至初静虑。

得初静虑乃至有顶等者:得三摩地及三摩地圆满,此名为得。然于尔时,其心犹为三摩地生爱味、慢、见、疑、无明等诸随烦恼之所染污,是故说未圆满清净鲜白。

丑二、超越入诸等至2 寅一、征

复次,云何超越入诸等至?

寅二、释2 卯一、明超越2 辰一、举顺超

谓即于此已得圆满清白故,从初静虑无间超入第三静虑,第三无间超入空无边处,空处无间超入无所有处。

辰二、例逆超

乃至广说逆超亦尔。

卯二、简极远2 辰一、明边际

以极远故,无有能[7]超第三等至。

辰二、简差别

唯除如来,及出第二阿僧企耶诸大菩萨。彼随所欲入诸定故。

乃至广说逆超亦尔等者:谓从无所有处无间超入空无边处,空处无间超入第三静虑[8],第三无间超入最初静虑,是名逆超。顺超、逆超皆唯超一,故言亦尔。无有超二能入第三等至者,以彼彼处缘相悬远,不邻近故。

子六、熏修静虑别2 丑一、征

复次,云何熏修静虑?

丑二、释2 寅一、辨杂熏修2 卯一、标成就

谓如有一,已得有漏及与无漏四种静虑,为于等至得自在故,为受等至自在果故,

为于等至得自在故等者:若于等至得随所乐、得无艰难、得无梗涩,名得自在。由此自在,于诸等至数数入出,领受现法身心乐住转更明净,终无退失,及净修治胜功德道,是名彼自在果。

长时相续入诸静虑,有漏、无漏更相间杂。乃至有漏无间无漏现前,无漏无间还入有漏,当知齐此熏修成就。

卯二、释自在2 辰一、等至自在

若于是处、是时、是事欲入诸定,即于此处、此时、此事能入诸定,是名于诸等至获得自在。

若于是处是时是事欲入诸定等者:四种静虑地地差别,名之为处。若昼若夜时分差别,名之为时。诸所知事境相差别,名之为事。于静虑中,随所乐欲多所成办,是名获得自在。

辰二、等至自在果4 巳一、乐住明净

等至自在果者,谓于现法乐住转更明净。

巳二、得不退道

又由此故,得不退道。

巳三、引胜功德

又净修治解脱、胜处及遍处等胜品功德能引之道。

又净修治解脱胜处及遍处等者:此中解脱,谓八解脱;胜处,谓八胜处;遍处,谓十遍处。如下自释。等言,等取无诤、愿智、无碍解等。如是等类,名胜功德。引此方便,名能引道。由净修治解脱为先,方能引彼诸胜功德,是即修习解脱为能引道,诸胜功德为其所引。如是差别应知。

巳四、生五净居2 午一、略标

若有余取而命终者,由此因缘,便入净居。

若有余取等者:由有色界爱为缘取未全远离,名有余取。由如是取,摄受先所积集行等种子功能现前,是故命终当生五净居处。谓无烦、无热、善现、善见,及色究竟。如前有寻有伺地说。(陵本四卷三页272)

午二、别释2 未一、举余品类3 申一、标差别

由软中上品修诸静虑,有差别故,于一切处受三地果。

申二、指前说

如前有寻有伺地已广分别。

由软中上品修诸静虑等者:由软中上品修初静虑,有三果生,谓梵众天、梵前益天、大梵天。如是第二静虑亦有三果,谓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净光天。第三静虑亦有三果,谓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第四静虑亦有三果,谓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如前有寻有伺地说。(陵本四卷三页271)由是故说于一切处受三地果。

申三、辨最胜

修习无寻唯伺三摩地故,得为大梵。

未二、例此受果

由软、中、上、上胜、上极品熏修力故,生五净居。

由软中上至生五净居者:五净居地唯是诸圣住止,不与余共,此由软、中、上、上胜、上极品熏修第四静虑,是故如次受彼地生。

寅二、料简静虑3 卯一、于彼生

当知因修清净静虑定故,生静虑地,不由习近爱味相应。既生彼已,若起爱味,即便退没;若修清净,还生于彼。或生下定,或进上定。

卯二、于修习3 辰一、标

先于此间修得定已,后往彼生。

辰二、征

何以故?

辰三、释

非未离欲得生彼故,非诸异生未修得定能离欲故。

或生下定或进上定等者:最初静虑,是名下定,于一切定最为下故。如是渐次胜进乃至第四静虑,是名上定,于初静虑皆为上故。身生欲界,名于此间。依欲界身,修诸静虑,离下欲故,上爱得起;由是为缘,于当来世往彼受生。

卯三、于定乐

又非此间及在彼处入诸等至乐有差别,唯所依身而有差别。

又非此间及在彼处等者:谓在欲界及在上地定乐无别,唯所依身有其差别。即以现在已得异熟自体为所依故。

己四、摄诸经宗要等2 庚一、结前生后

复次,已说修习作意相差别。云何摄诸经宗要?

庚二、摄释一切2 辛一、摄宗要15 壬一、八解脱等3 癸一、标经说

谓八解脱等。如经广说。

谓八解脱等者:此中等言,等取三三摩地乃至灭尽定等。三摩钵底,如前总标应知。(陵本十一卷一页834)

癸二、随别释3 子一、八解脱2 丑一、略辨

八解脱者,谓如前说有色观诸色等。前七解脱,于已解脱生胜解故,名为解脱;第八解脱,弃背想受,故名解脱。

谓如前说有色观诸色等者:此指前总标中说有八解脱,谓有色观诸色解脱为初,乃至想受灭身作证具足住解脱为后。(陵本十一卷一页834)

丑二、别广6 寅一、有色观诸色2 卯一、征

云何有色观诸色?

卯二、释2 辰一、辨有色2 巳一、标义

谓生欲界,已离欲界欲,未离色界欲。彼于如是所解脱中已得解脱,即于欲界诸色,以有光明相作意思惟,而生胜解。

巳二、释名2 午一、标

由二因缘,名为有色。

午二、释2 未一、约界辨

谓生欲界故,得色界定故。

未二、依相辨

又于有光明而作胜解故。

云何有色观诸色等者:此中观者,谓于诸色中,为变化自在故。作意思惟生胜解者,谓显示彼相故。如显扬说。(显扬四卷二页31,497b)

辰二、辨观行3 巳一、略问答2 午一、问

问:观诸色者,观何等色?复以何行?

午二、答

答:欲界诸色。于诸胜处所制少色,若好、若恶、若劣、若胜;如是于多,乃至广说。

巳二、更征释2 午一、修习观行

何故修习如是观行?为净修治能引最胜功德方便。

午二、最胜功德

何等名为最胜功德?谓胜处、遍处、诸圣神通、无诤、愿智、无碍解等。

巳三、明所为

虽先于彼欲界诸色已得离欲,然于彼色未能证得胜解自在。为证得故,数数于彼思惟胜解。

于诸胜处所制少色等者:此中少色,谓诸有情资具等色。即于是中,美妙显色,说名为好;与此相违,说名为恶。声、香、味、触不可意色,说名为劣;与此相违,说名为胜。如说少色如是,于多色中,好、恶、劣、胜差别亦尔,由是说言乃至广说。言多色者,谓诸宫殿房舍等色。如是一切,当知前四胜处之所制伏,唯说欲界情非情色为所观故。

寅二、内无色想观外诸色2 卯一、征

云何内无色想观外诸色?

卯二、释3 辰一、标义

谓生欲界,已离色界欲,无色界定不现在前,又不思惟彼想明相,但于外色而作胜解。

辰二、释名2 巳一、外色

若于是色已得离欲,说彼为外。

巳二、内无色想

由二因缘,名内无色想。谓已证得无色等至,亦自了知得此定故,不思惟内光明相故。

云何内无色想观外诸色等者:此中离色界欲,略释内无色想,谓已证得无色定故。无色界定不现在前等句,略释观外诸色,谓虽已证无色界定,然以为依,为观诸色,是故说彼不现在前。彼想明相内色所摄,非此所观,是故说言又不思惟。已离色欲所有诸色,是名外色。此中诸色,当知如前说欲界色,谓诸胜处所制少色、多色品类差别。依无色定,于此诸色作意思惟,是故说言但于外色而作胜解。

辰三、指余

余如前说。

余如前说者:谓观诸色,说之为余。此不更释,故指如前。

寅三、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2 卯一、征

云何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

云何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者:谓依止静虑,于内净不净诸色,已得展转相待想、展转相入想、展转一味想,故于净不净变化无有艰难,名净解脱。此如集论说。(集论八卷三页[9]31,691a)身者,意身故。作证者,由智断得作证故。具足者,谓修习圆满。住者,谓于入、住、出,随意自在。此如显扬论说。(显扬四卷三页31,497c)今略释名,义如下说。

卯二、释2 辰一、明净解脱3 巳一、标

谓如有一,已得舍念圆满清白,以此为依,修习清净圣行圆满,名净解脱。

已得舍念圆满清白等者:第四静虑已得自在,名得舍念圆满清白。为得增上安乐住故,一向意解思惟净妙色,解脱净不净色变化障,是名修习清净圣行圆满。由是义故,名净解脱。

巳二、征

何以故?

巳三、释

三因缘故。谓已超过诸苦乐故,一切乱动[10]已寂静故,善磨莹故。

三因缘故等者:此中超过苦乐,即苦乐解脱,由此因缘,得舍清净。动乱寂静,即解脱动乱,由此因缘,得念清净。善磨莹者,即解脱净不净变化障,由此因缘,修习清净圣行圆满。依如是诸义,得净解脱名。

辰二、名身作证

身作证者,于此住中,一切贤圣多所住故。

一切贤圣多所住故者:证智及断,是名贤圣。由此故说贤圣所住。

寅四、空无边等解脱2 卯一、举空无边处解脱

云何空无边处解脱?谓如有一,于彼空处已得离欲,即于虚空思惟胜解。

卯二、例识无边处解脱

如是识无边处解脱,于彼识处已得离欲,即于是识思惟胜解。

寅五、无所有处解脱

无所有处解脱者,谓已得无所有处,于识无边处思惟胜解。

寅六、非想非非想处解脱

有顶解脱,更不于余而作胜解;乃至遍于想可生处,即于是处应作胜解。

有顶解脱等者:此即非想非非想处解脱。为欲证得最胜寂静住自在故,及为解脱彼障故,唯即于此所解脱想意解思惟,更不于余而作胜解。除想解脱,更无余故,非于此处得离欲故,由是道理,应知离欲说名为余。云何名为所解脱想?谓于是处解脱一切有所有想、无所有想,由是故得非有想名。如下声闻地释。(陵本三十三卷十四页2712)是即名为所解脱想。彼于下地一切有所有想、无所有想已解脱故,由是说言遍于想可生处应作胜解。

子二、八胜处3 丑一、释得名

复次,先已修治作意胜解,后方能起胜知胜见,故名胜处。

丑二、明胜义2 寅一、举一切2 卯一、总标

此胜当知复有五种。

卯二、列释5 辰一、形夺卑下

一、形夺卑下,故名为胜。谓如有一,以己胜上工巧等事,形夺他人置下劣位。

辰二、制伏羸劣

二、制伏羸劣,故名为胜。谓如有一,以己强力摧诸劣者。

辰三、能隐蔽他

三、能隐蔽他,故名为胜。谓瓶盆等能有覆障,或诸药草呪术神通有所隐蔽。

辰四、厌坏所缘

四、厌坏所缘,故名为胜。谓厌坏境界,舍诸烦恼。

辰五、自在回转

五、自在回转,故名为胜。谓世君王,随所欲为处分臣仆。

先已修治作意胜解后方能起胜知胜见等者:此中知者,谓由奢摩他道;见者,谓由毗钵舍那道。如显扬说。(显扬四卷四页31,497c)由此二道,胜伏所缘,故名胜知胜见。胜处有八。一、内有色想外诸色观少,二、内有色想外诸色观多,三、内无色想外诸色观少,四、内无色想外诸色观多,五、内无色想外诸色观青,六、内无色想外诸色观黄,七、内无色想外诸色观赤,八、内无色想外诸色观白。一一差别,如显扬释。(显扬四卷三页31,497c)

寅二、简今义

于此义中,意显隐蔽及自在胜。前解脱中胜解自在,今于胜处制伏自在。

于此义中意显隐蔽及自在胜者:谓于胜处义中,唯取能隐蔽他及与自在回转,故名为胜。

丑三、释经言5 寅一、观色少

观色少者,谓诸有情资具等色。

寅二、观色多

观色多者,谓诸宫殿房舍等色。

观色少多等者:摄异门说:少者,高广量不相应故。(陵本八十四卷二十一页6417)与此相违,当知名多。此所观色品类差别,如文可知。

寅三、观好恶等2 卯一、别释4 辰一、好色

言好色者,谓美妙显色。一向净妙故。

辰二、恶色

与此相违,名为恶色。

辰三、劣色

言劣色者,谓声、香、味、触不可意色。

辰四、胜色

与此相违,当知胜色。

卯二、明摄

此四显[11]色,有情资具、宫殿等摄。

寅四、胜知

言胜知者,谓数数隐蔽所缘胜解。

此四显色等者:好、恶、劣、胜四所观色,当知即前少色、多色所摄。然非唯显,疑有误文。由彼所观有情资具、宫殿等色,非唯显色之所摄故;又于劣胜色中,说有声、香、味、触色故。

寅五、有如是想

有如是想者,谓有制伏想也。

有如是想等者:制伏自在,不起慢想,是名有制伏想。

子三、十遍处3 丑一、释得名

复次,由诸遍处,于胜解事生遍胜解,故名遍处。

由诸遍处等者:遍处有十。谓地、水、火、风、青、黄、赤、白、虚空及识。由此遍处所缘遍故,于胜解事生遍胜解,得遍处名。

丑二、释经言2 寅一、无二

言无二者,谓诸贤圣无我、我所二差别故。

寅二、无量

言无量者,遍一切故。

遍一切故者:无有分齐,相遍满故,名遍一切。

丑三、明建立3 寅一、八色遍处2 卯一、征

何故遍处唯就色、触二处建立?

卯二、释2 辰一、显义

由此二种,共自他身,遍有色界,常相续故。

辰二、简非

眼等根色唯属自身,香、味二尘不遍一切,声声有间[12],是故不说如是有色诸遍处定。

寅二、空遍处

色界后边,于无色中,空遍一切,故立遍处。

寅三、识遍处

识所行境遍一切故,亦立遍处。

遍处唯就色触二处建立等者:前四遍处触处所摄,次四遍处色处所摄,是故此说唯就色、触二处建立。建立因缘略有三种。谓由色、触二处共自他身,是为第一因缘;遍有色界,是为第二因缘;恒常相续,是为第三因缘。所余眼等根色、香、味及声,阙随一故,是故不依建立遍处。谓眼等根色唯属自身,阙共自他;香、味二尘不遍一切,阙遍有色;声声有间,阙常相续。

癸三、明次第2 子一、辨相2 丑一、标渐次

复次,修观行者,先于所缘思惟胜解;次能制伏;既于制伏得自在已,后即于此遍一切处,如其所欲而作胜解;是故此三如是次第。

丑二、显最胜3 寅一、八色遍处2 卯一、能引神通

八色遍处善清净故,能引贤圣胜解神通,及于诸事转变神通。如其胜解,随所转变,皆能成就。

能引贤圣胜解神通等者:胜解神通,谓神境智,此能领受示现诸神境故。转变神通,谓彼神境,一变为多、多变为一故。依定自在,于余所有自相可变色物起余胜解,皆随胜解一切转变,如实非余,是名转变。如下菩萨地说。(陵本三十七卷四页3025)

卯二、能变受用

又能变作金银等物,堪有所用。

又能变作金银等物等者:前说转变如幻所作,不堪受用,今此不尔。谓能变作财食众具,与实无异,堪能受用,是故别说。

寅二、识遍处

由识遍处善清净故,便能引发无诤、愿智、无碍解等诸胜功德。

寅三、空遍处

由空遍处善清净故,随其所欲皆转成空。

子二、喻合3 丑一、解脱位

譬如世间瓦[13]铁金师,初和泥等,未善调练,解脱位亦尔。

丑二、胜处位

如善调练,胜处位亦尔。

丑三、遍处位

如调练已,随欲转变,遍处位亦尔。

壬二、三三摩地2 癸一、牒

复次,三三摩地者。

癸二、释3 子一、别辨相3 丑一、空三摩地2 寅一、征

云何空三摩地?

寅二、释2 卯一、略标

谓于远离有情、命者,及养育者、数取趣等,心住[14]一缘。

卯二、广辨2 辰一、举种类2 巳一、总标

当知空性略有四种。

巳二、别释4 午一、观察空

一、观察空。谓观察诸法空无常乐,乃至空无我、我所等。

观察诸法空无常乐等者:诸行生灭,是故无常。有漏粗重,是故无乐。除蕴体外,余不可得,是故无我、我所。等言,等取不净应知。此观察空,亦名应所修空,由于内外二种境界观察修习故。

午二、彼果空

二、彼果空。谓不动心解脱,空无贪等一切烦恼。

不动心解脱者:谓阿罗汉根性利故,是不退法,一切皆以无漏道力而得解脱,于一切种都无退失,是故名不动心解脱。如下摄事分说。(陵本九十卷二十一页6849)此彼果空,亦名应所证空,由于内外二空正能作证故。

午三、内空

三者、内空。谓于自身空无计我、我所及我慢等一切僻执。

午四、外空3 未一、标相

四者、外空。谓于五欲空无欲爱。

未二、引经

如说:我已超过一切有色想故,于外空身作证具足住,乃至广说。

未三、释义

此中缘妙欲想,名为色想。此想所起贪欲断故,说为外空。

辰二、明方便2 巳一、思惟内外空等2 午一、于内外空

又修行者,由彼果空,或[15]时作意思惟外空,或时作意思惟内空。

午二、于彼空性

由观察空,或时思惟内外空性;由此力故,心俱证会。

或时思惟内外空性者:摄事分说:正见圆满已见谛迹诸圣弟子,皆能如实越彼邪空,亦能如实入正不空,以世间道及出世道修习空性。其义云何?谓于此处彼非有故,正观为空。若于此处所余有故,如实知有。(陵本九十卷十八页6841)今观于自内身,蕴非不有,我、我所无;于外五欲,事非不有,贪爱应无;是名思惟内外空性。

巳二、思惟无动3 午一、标应作

设复于此内外空性不证会者,便应作意思惟无动。

午二、释无动

言无动者,谓无常想,或复苦想。如是思惟,便不为彼我慢等动。

午三、结证会

由彼不为计我、我慢乃至广说动其心故,便于二空心俱证会。

丑二、无愿心三摩地

云何无愿心三摩地?谓于五取蕴,思惟无常,或思惟苦,心住一缘。

丑三、无相心三摩地2 寅一、征

云何无相心三摩地?

寅二、释3 卯一、标相

谓即于彼诸取蕴灭,思惟寂静,心住一缘。

卯二、引经

如经言:无相心三摩地,不低不昂,乃至广说。

卯三、释义3 辰一、不低不昂2 巳一、征

云何名为不低不昂?

巳二、释2 午一、第一义

违顺二相不相应故。

违顺二相不相应故者:于一切相深见过患,令心厌背,是名为违。于无相界见胜功德,心乐摄受,是名为顺。

午二、第二义2 未一、标列

又二因缘,入无相定。一、不思惟一切相故;二、正思惟无相界故。

未二、配释2 申一、不低

由不思惟一切相故,于彼诸相不厌不坏,唯不加行作意思惟,故名不低。

唯不加行作意思惟者:谓于诸相过患不复思惟,无有功用运转作意故。

申二、不昂

于无相界正思惟故,于彼无相不坚执着,故名不昂。

于彼无相不坚执著者:谓于无相功德无坚固想,如理作意正思惟故。

辰二、彼方便等2 巳一、标列

此三摩地略有二种。一者、方便,二、方便果。

巳二、随释2 午一、方便2 未一、于初位

言方便者,数数策励思择安立,于彼诸相未能解脱;由随相识,于时时中扰乱心故。

言方便等者:于方便中,数数策励思择安立诸取蕴灭,无一切相,然即于彼诸安立相未能解脱,以有分别影像为所缘故。此影像心,名随相识。所言随者,是相似义。显扬颂云:彼影像随观。义与此同。(显扬十九卷十七页31,577b)此说方便初位。又复数数策励思择安立,方能摄取彼方便果,解脱随相。此说方便后位。

未二、于后位

彼复数数自策自励思择安立,方能取果,解脱随相。

午二、方便果2 未一、显正

于此解脱又解脱故,不自策励思择而住,是故名为极善解脱。

未二、简非

若数策励思择安立方得住者,虽名解脱,非善解脱。

于此解脱又解脱故等者:解脱随相,名此解脱。相似相生,非真实故。证空性时,超彼随相,是故名为极善解脱。

辰三、晓了果等3 巳一、第一义

又晓了果、晓了功德者,谓烦恼断究竟故,现法乐住究竟故。

巳二、第二义2 午一、标

又复灭、道俱应晓了。

午二、释

即此二种,随其次第,名晓了果、晓了功德。

巳三、第三义2 午一、标

又谛现观、阿罗汉果俱应晓了。

午二、释

于见道位中,名晓了果;于阿罗汉果,名晓了功德。

又晓了果晓了功德等者:谓即于彼作证法中,诸解脱智广为他说宣扬开示,是名晓了。彼作证法,果及功德有三差别。初二差别,唯约阿罗汉果为释,文易可知;第三差别,约四沙门果释,由谛现观通得前三沙门果故。依自所证,能为他说,是故于见道位,名晓了果。阿罗汉位,诸漏已尽,所作已办,世出世间所有功德皆已作证,是故于彼名晓[16]了功德。

子二、释得名3 丑一、空性

若于此处无有彼物,由此道理观之为空,故名空性。

若于此处至故名空性者:于自内身无我、我所,故观为空,是名内空。于外五蕴实无可爱,故观为空,是名外空。义如前说。今此总说彼空道理,是名空性。

丑二、无愿

即所观空无可希愿,故名无愿。

即所观空无可希愿等者:所观事中,空无我、我所等,唯是无常、苦所摄受,深为厌逆,故无希愿,是名无愿。

丑三、无相

观此远离一切行相,故名无相。

观此远离一切行相等者:此谓涅槃,唯有为灭之所显故,由是说言远离一切行相。依此建立无相三摩地。

子三、释妨难2 丑一、举难

何故此中先说空性;余处宣说无常故苦,苦故无我,后方说空?

丑二、理释2 寅一、说空无愿2 卯一、标义

谓若无无我[17],无常苦观终不清净。要先安住无我之想,从此无间方得无愿。

卯二、引证

是故经言:诸无常想,依无我想而得安住,乃至广说。

寅二、宣说无相

彼于无常观无我已,不生希愿,唯愿无相,专求出离,故此无间宣说无相。

壬三、有寻有伺等三摩地2 癸一、辨三种2 子一、显有漏3 丑一、有寻有伺三摩地

复次,云何有寻有伺三摩地?谓三摩地寻伺相应。

丑二、无寻唯伺三摩地

云何无寻唯伺三摩地?谓三摩地唯伺相应。大梵修已,为大梵王。

丑三、无寻无伺三摩地2 寅一、征

云何无寻无伺三摩地?

寅二、释2 卯一、显义

谓三摩地寻伺二种俱不相应。

卯二、明果

修习此故,生次上地乃至有顶。

子二、简无漏

唯除无漏诸三摩地。

唯除无漏诸三摩地者:无漏诸三摩地,亦有有寻有伺等差别,然非此说。以彼若定、若生堕世间摄,无漏不尔,是故除之。

癸二、广后一2 子一、征

云何无寻无伺三摩地相?

子二、释

谓于寻伺心生弃舍,唯由一味,于内所缘而作胜解,又唯一味平等显现。

谓于寻伺心生弃舍等者:寻伺所行令心躁扰,故生弃舍。内所缘境一味寂静,故作胜解。摄念正知,于自内体其心舍住,是名一味平等显现。

壬四、小三摩地等2 癸一、略辨三种3 子一、小三摩地2 丑一、征

复次,云何小三摩地?

丑二、释2 寅一、由所缘

谓或由所缘故小,观少色故。

寅二、由作意

或由作意故小,小信、小欲、小胜解故。

子二、大三摩地2 丑一、征

云何大三摩地?

丑二、释2 寅一、由所缘

谓或由所缘故大,观多色故,而非无边无际观诸色故。

寅二、由作意

或由作意故大,上信、上欲、上胜解故,而非无边无际信、欲、胜解故。

子三、无量三摩地2 丑一、征

云何无量三摩地?

丑二、释2 寅一、由所缘

谓或由所缘故无量,无边无际观诸色故。

寅二、由作意

或由作意故无量,无边无际信、欲、胜解故。

云何小三摩地等者:此中所缘,谓所缘相,即所知事分别体相,情非情色为所观故。意解思惟,是名作意,信、欲、胜解相应生故。大及无量三摩地中,所缘、作意,皆准此知。

癸二、别广二种2 子一、总标2 丑一、大三摩地

此中大心三摩地者,谓[18]于一树下,想诸天光而生胜解,乃至广说。

乃至广说者:谓想诸天光,遍至大地、大海边际。

丑二、无量三摩地

无量三摩地者,谓四无量。

子二、别释2 丑一、大三摩地3 寅一、出胜解2 卯一、征

云何于一树下想诸天光而生胜解?

卯二、释

谓于欲界极厌坏已,得初静虑,为令此定善清净故,更修方便。又闻诸天身带光明,便思惟彼身光明相,遍一树下,乃至大地、大海边际,发生胜解。

又闻诸天身带光明者:诸天光明有二差别。初静虑天,身外光明,内无光明;第二静虑以上诸天,身内、身外俱有光明。如下文说。

寅二、显差别2 卯一、标

由三摩地后后转增有差别故,令所生起而有差别。

卯二、辨4 辰一、作意唯二

云何作意得成唯二?谓随胜解分齐施设作意故。

辰二、修唯二

云何作意唯二为缘,修成唯二?谓即由此作意力故,施设所修定有差别,圆满清净转增胜故。

辰三、行唯二

云何以修唯二为缘,行成唯二?谓如如善修定转增胜,如是如是施设所感生有差别。

辰四、补特伽罗唯二

云何以行唯二为缘,补特伽罗建立唯二?谓此因缘所生有情,施设高下胜劣差别。

由三摩地后后转增等者:谓由无量三摩地善多修习为因缘故,能令后后转复增长;由增长故,后后为胜,前前为劣,名有差别。如是令所生起作意,乃至修行补特伽罗,皆得施设唯二差别。显扬论说:由缘唯二根故,唯二作意可知;缘唯二作意故,唯二修可知;缘唯二修故,唯二行可知;缘唯二行故,唯二补特伽罗可知。(显扬二十卷一页31,578b)彼说二根,此说三摩地,文别义同,唯约定根说唯二故。又复行唯二者,谓修所引习气。余文易知。

寅三、辨光明2 卯一、问

问:初二静虑诸天光明有何差别?

卯二、答2 辰一、初静虑身

答:如末尼珠,外有光明,内无光明。初静虑身亦复如是,外放光明,内则不尔。

辰二、第二静虑身2 巳一、喻合

譬如明灯,外发光明,内自照了。第二静虑身亦如是,若内若外俱有光明。

巳二、引证

是故经说:彼地已上惟一种身,非于下地。

彼地已上惟一种身等者:有色有情有四差别。谓身异想异,如人及一分天;或复身异想一,如梵众天,唯劫初时[19];或复身一想异,如极净光天;或复身一想一,如遍净天。依是故说第二静虑已上唯一种身,非于下地。

丑二、无量三摩地3 寅一、明建立2 卯一、征

复次,云何建立四无量定?

卯二、释2 辰一、辨有情2 巳一、标列品

谓诸有情有三品故。一者、无苦无乐,二者、有苦,三者、有乐。

巳二、配乐欲

如其次第,欲与其乐、欲令离苦、欲令其乐永不相离。

辰二、辨作意2 巳一、总标

于彼作意有四种故,如其次第,建立四种。

巳二、别释2 午一、建立前三

谓由与乐作意故、拔苦作意故、乐不相离随喜作意故,建立前三。

午二、建立于舍

即于此三欲与乐等,为欲令彼不乐思慕不染污作意故,瞋恚不染污作意故,贪欲不染污作意故,建立于舍。

即于此三至建立于舍者:谓欲与乐,为欲令彼不为不乐及思慕之所染污,是名不乐思慕不染污作意。欲拔其苦,为欲令彼不为瞋恚之所染污,是名瞋恚不染污作意。欲乐不离,然欲令彼不为贪欲之所染污,是名贪欲不染污作意。由令不染三种作意,是名第四作意建立于舍。

寅二、释经言2 卯一、标说

经言:以慈俱心,乃至广说。

卯二、释义10 辰一、慈俱心

现前饶益,故名慈俱。

辰二、慈善友2 巳一、标名

饶益相故,名慈善友。

巳二、释相2 午一、标列二种

其饶益相略有二种。一、欲利益、二、欲安乐。

午二、显遍一切

此二种相,一切无量之所显示。

辰三、无怨

无怨者,离恶意乐故。

辰四、无敌

无敌者,离现乖诤故。

辰五、无恼害

无恼害者,离不饶益事故。

辰六、广

广者,所缘广大故。

辰七、大

大者,利益安乐思惟最胜故。

辰八、无量

无量者,果无量故。如四大河,众流杂处。

辰九、善修习

善修习者,极纯熟故。

果无量故等者:谓缘无量有情为境,生无量福,引无量果故。

辰十、胜解遍满具足住3 巳一、设征

设有问言:慈俱等心有何等相?

巳二、总答

故次答言:胜解遍满,具足而住。

巳三、别释3 午一、胜解遍满

胜解遍满者,是[20]增上意乐胜解周普义。

午二、具足

具足者,圆满清白故。

午三、住

住者,所修观行日夜专注,时专注故。

寅三、解密意2 卯一、问

问:如经言:善修习慈,极于遍净,乃至广说。此何密意?

卯二、答2 辰一、明依处4 巳一、修慈

答:第三静虑,于诸乐中其乐最胜,忆念此乐修习慈心,慈最第一,故说修慈极于遍净。

巳二、修悲3 午一、标

忆念空处修习悲心,亦最第一。

午二、释

以修悲者乐欲拔苦,无色界中远离众苦,断坏等苦彼都无故。

无色界中远离众苦等者:无色界中无所依身,无身重担苦、无四大乖违苦、无触对变坏苦,是名远离众苦。触对变坏苦者,谓由手足、块石、刀杖、寒热、饥渴、蚊蝱、蛇蝎所触对时,即便变坏,故此名断坏苦。等言,等取余苦应知。

午三、结

是故忆念无边空处修悲等至,作如是念:当令一切有苦有情,到无众苦及所依处。

到无众苦及所依处者:离有色苦,名无众苦。生无色处,名所依处,唯以无色为所依故。

巳三、修喜2 午一、释

修喜定者,亦常忆念无边识处,庆诸有情所得安乐。作如是念:当令一切有情之类受无量乐,犹如识处,识无限量。

午二、结

是故忆念识无边处修习喜定,为最第一。

巳四、修舍2 午一、释

修舍定者,亦常忆念无所有处。作如是念:无所有处,无漏心地最为后边,舍最第一;如阿罗汉苾刍,一切苦、乐、不苦不乐现行位中,皆无染污。当令一切有情之类,得如是舍。

午二、结

是故忆念无所有处修习舍定,为最第一。

无所有处无漏心地最为后边者:显扬论说:又依有想三摩地解脱,能尽诸漏,乃至无所有处三摩地极猛利故。是故薄伽梵说:唯依有想三摩钵底领解通达,非于余地。(显扬十九卷十五页31,576c)由此当知,非想非非想处想不猛利,无无漏道,是故此说无所有处最为后边。

辰二、结圣行

如是一切皆是圣行,唯圣能修,故经宣说觉分俱行。

如是一切皆是圣行等者:如前经言:善修习慈,极于遍净,乃至广说善修习舍,极于无所有处。如是一切皆是圣行,不共外道,由是说言唯圣能修。集论中说:依止清净四静虑,若外道、若声闻、若菩萨等,引发四无量。(集论八卷六页31,692a)今为简彼,故作是说。见迹诸圣修此行时,七遍觉支与彼相应,是名觉分俱行。

壬五、一分修等三摩地2 癸一、辨修相2 子一、一分修三摩地2 丑一、征

复次,云何一分修三摩地?

丑二、释

谓于此中或唯作意思惟[21]光明相,或唯作意思惟色相,而入于定。如是二种,随其次第,或了光明,或覩众色。

子二、具分修三摩地2 丑一、征

云何具分修三摩地?

丑二、释

谓俱思惟而入于定,亦了光明,亦见众色。

一分修具分修三摩地等者:谓于光明、或于众色随一思惟,名一分修;若俱思惟,名具分修。如前有色观诸色中,谓于欲界诸色,以有光明相作意思惟,而生胜解。如是思惟光明及与众色,或一分修,或具分修,随应当知。

癸二、释定难4 子一、标经说

如是修习光明定者,定难差别有十一种。所谓疑等,如经广说。

子二、问答辨2 丑一、问

问:此谁难耶?

丑二、答2 寅一、标列相

答:三摩地相。相有二种,谓所缘相及因缘相。

寅二、明住等

用彼为依,住三摩地;若退彼相,便不能住[22]。

定难差别有十一种等者:此中定难,谓障光明。由障思所成慧俱光明想有其四法,及障修所成慧俱光明想有其七法。如是定障,合有十一。修所成地一一别列。(陵本二十卷九页1737)今说定难有十一种,随文配释,如应当知。

子三、释差别11 丑一、有疑

此中最初,于所显现光明色相不善知故,便觉有疑。

于所显现光明色相等者:此为第一种难。义当修所成地中说:不善观察故,不善决定故,于所思惟有疑随逐。(陵本二十卷九页1738)

丑二、有不作意2 寅一、标举

方便缓故,有不作意。

寅二、喻合

如于众色不欲见者,或闭于目,或复背面;此观行者,于诸色中不欲作意,亦复如是。

方便缓故至亦复如是者:此为第二种难。义当修所成地中说:与在家、出家共相杂住,于随所闻所究竟法,不能如理作意思惟。(陵本二十卷九页1738)此方便缓,当知即由共相杂住为其因缘。

丑三、有身粗重

由不善守根门等故,有身粗重。

由不善守根门等故有身粗重者:此为第三种难。义当修所成地中说:住于昼分,习近邪恶食故,身不调柔,不能随顺谛观诸法。(陵本二十卷九页1738)

丑四、多睡眠等

多习睡眠,或多觉悟,便增惛睡,不见众色;设有所见而不圆满。

多习睡眠至而不圆满者:此为第四种难。义当修所成地中说:住于夜分,懒惰懈怠故,多习睡眠故,虚度时分。(陵本二十卷九页1738)

丑五、太过精进

为此二事,极作[23]功用力励思惟,故有太过勇猛精进。

为此二事至勇猛精进者:此为第五种难。义当修所成地中说:依举相修,极勇精进所对治法。(陵本二十卷九页1739)

丑六、极劣精进

由有太过策励过故,还极下劣。如急捉持斥[24]鷃鸟者。

由有太过至斥鷃鸟者:此为第六种难。义当修所成地中说:依止相修,极劣精进所对治法。(陵本二十卷十页1739)此中斥鷃,喻行者心。如显扬说。(显扬十九卷十九页31,578a)

丑七、生踊跃喜

彼唯思求光明之相,此与见色若俱生时,希一得二,便生踊跃;犹如有人得二伏藏。

彼唯思求光明之相至得二伏藏者:此为第七种难。义当修所成地中说:依舍相修,贪着定味与爱俱行所有喜悦。(陵本二十卷十页1740)

丑八、生大恐怖

遍于诸方,欻然并见不祥之色,便生大怖;犹如有人两边旋转卒起。

遍于诸方至旋转卒起者:此为第八种难。义当修所成地中说:于般涅槃心怀恐怖,与瞋恚俱其心怯弱,二所治法。(陵本二十卷十页1740)

丑九、起种种想2 寅一、于世杂类

于彼[25]行时,或复住时,于世杂类起种种想;如是外想,与定为难。

寅二、于定高举

或复因其所修习定,谓己为胜,观他为劣,便自高举。如是亦得名种种想。

彼于行时至名种种想者:此为第九种难。义当修所成地中说:不应思处,强摄其心思择诸法。(陵本二十卷十页1740)

丑十、多言论等

或多言论,或久寻思,令身疲劳,心不得定;如是多言,与定为难。

或多言论至与定为难者:此为第十种难。义当修所成地中说:即依如是方便作意,于法精勤论议决择,于立破门多生言论,相续不舍。此于寂静正思惟时能为障碍。(陵本二十卷十页1740)

丑十一、愿乐外色

若从定生光明之相,及见色时,便舍内修相续作意,愿乐于外谛视众色;故极思察,与定为难。

若从定生至与定为难者:此为第十一难。义当修所成地中说:于色声香味触中,不如正理执取相好,不正寻思,令心散乱。(陵本二十卷十页1740)

子四、结成难2 丑一、障定相

如是诸难,随其所应,障三摩地所缘境相及因缘相。

如是诸难至因缘相者:于诸难中,前之四难,为思所成慧俱光明想之所对治;后之七难,为修所成慧俱光明想之所对治。由是当知,此十一难,亦极障碍彼光明想,令思所成及修所成若智、若见不得清净。此中光明,谓法光明。缘法光明以为境界,名三摩地所缘境相。定资粮法,名因缘相。十一难中,随应当知。

丑二、令退失

或有遇[26]此,退失所缘、因缘相故,如其次第,二相俱没。

壬六、喜等俱行三摩地3 癸一、喜俱行三摩地

复次,云何喜俱行三摩地?谓初二静虑诸三摩地。

癸二、乐俱行三摩地

云何乐俱行三摩地?谓第三静虑诸三摩地。

癸三、舍俱行三摩地

云何舍俱行三摩地?谓第四静虑已上诸三摩地。

壬七、四种修定4 癸一、为得现法乐住2 子一、征

复次,云何修定为得现法乐住?

子二、释2 丑一、标二种修

谓于四种现法乐住方便道中所有修定,及未圆满清净鲜白诸根本地所有修定。

云何修定为得现法乐住等者:此中修定略有二别。一、于四种静虑近分中,修令证入根本静虑故;二、于四种静虑根本中,修令圆满清净鲜白故。

丑二、会说方便

为显修习未曾得定,是故世尊说初静虑前方便道。

为显修习未曾得定等者:此中意显若如前说四近分定及四根本皆得修习,何故世尊唯说初静虑中前方便道,不说所余?为释此难,故作是言:为显修习未曾得定。然非唯尔,故不相违。

癸二、为得智见2 子一、征

云何修定为得智见?

子二、释3 丑一、标经说

谓诸苾刍,于光明相,殷勤恳到审谛而取,如经广说。

丑二、明修位

当知此在能发天眼前方便道所有修定。

丑三、释得名2 寅一、见

此中天眼,于诸色境能照、能观,说名为见。

寅二、智

能知诸天如是名字、如是种类,乃至广说,如胜天经,是名[27]为智。

能知诸天如是名字等者:有情自体,略有八言说句可得。谓如是名、如是生类、如是种性、如是饮食、如是领受苦乐差别、如是长寿、如是久住、如是所有寿量边际。如下菩萨地说。(陵本四十九卷二十页3964)此中广说,应如是知。

癸三、生分别慧

云何修定生[28]分别慧?谓谛现观预流果向方便道中所有修定,或为修习诸无碍解。

或为修习诸无碍解者:无碍解有四。一、法无碍解,二、义无碍解,三、训词无碍解,四、辩才无碍解。如是一切,若定若慧及彼相应诸心心所为体。如集论说。(集论八卷四页31,691a)

癸四、为尽诸漏

云何修定为尽诸漏?谓阿罗汉果方便道中所有修定。

壬八、五圣智三摩地2 癸一、征

复次,云何五圣智三摩地?

癸二、释3 子一、标经说

谓我此三摩地,是圣、无染、无执,广说如经。

广说如经者:此中广说,谓非凡夫所近乃至正念而出。如下列释应知。

子二、辨行相2 丑一、标

此中示现五行相智。

丑二、列

谓自体智、补特伽罗智、清净智、果智、入出定相智。

子三、释经言2 丑一、明圣义

圣者,善故名圣,又无漏故名圣。

丑二、释智别5 寅一、自体智摄2 卯一、无染

无染者,显善圣性。

卯二、无执

无执者,显无漏圣性。

寅二、补特伽罗智摄3 卯一、非凡夫所近

非凡夫所近者,谓诸佛及圣弟子所亲近故。

卯二、是聪睿所赞

是聪睿所赞者,谓即彼所称赞故。

卯三、是聪睿等常不诃毁2 辰一、标相

是诸聪睿同梵行者常不诃毁者,谓一切时常称赞故。

辰二、简非

非如世间初静虑等,为背下地修方便故,先以静相而称赞之;为趣上地修方便故,后以粗相而复诃毁。

寅三、清净智摄4 卯一、寂静

寂静者,所治烦恼永寂静故。

卯二、微妙

微妙者,自地烦恼不爱味故。

卯三、得安隐道

得安隐道者,所得之道无退转故。

卯四、证心一趣

证心一趣者,已得无寻无伺地故。

寅四、果智摄2 卯一、现在安乐

现在安乐者,能得现法乐住故。

卯二、后乐异熟

后乐异熟者,引无余依涅槃乐故。

寅五、入出定相智摄2 卯一、正念而入

正念而入者,善取能入三摩地相,无忘失故。

卯二、正念而出

正念而出者,善取能出三摩地相,无忘失故。

此中示现五行相智等者:谓我此三摩地,是圣、无染、无执;如是经句,示现自体智。又我此三摩地,非凡夫所近,是聪睿所赞,是诸聪睿同梵行者常不诃毁;如是经句,示现补特伽罗智。又我此三摩地,寂静,微妙,得安隐道,证心一趣;如是经句,示现清净智。又我此三摩地,现在安乐,后乐异熟;如是经句,示现果智。又我此三摩地,正念而入,正念而出;如是经句,示现入出定相智。于此三摩地有五行相智别,是故名五圣智三摩地。

壬九、圣五支三摩地2 癸一、征

复次,云何圣五支三摩地?

癸二、释3 子一、标经说

谓诸苾刍,即此身内离生喜乐,广说如经。

子二、随别释5 丑一、初静虑摄2 寅一、辨相2 卯一、喜乐差别

离生喜乐者,谓初静虑地所摄喜乐。

谓初静虑地所摄喜乐者:此中喜者,谓已转依者,依于转识,心悦、心勇、心适、心调,安适受,受所摄。乐者,谓已转依者,依阿赖耶识,能摄所依,令身怡悦,安适受,受所摄。如显扬说。(显扬二卷五页31,487a)

所滋润者,谓喜所润。遍滋润者,谓乐所润。

卯二、作意差别

遍充满者,谓加行究竟作意位。遍适悦者,谓在已前诸作意位。由彼位中,亦有喜乐时时间起,然非久住,亦不圆满。于此身中无有少分而不充满者,谓在加行究竟果作意位。

寅二、譬喻6 卯一、喻彼行者

譬如黠慧能沐浴人,或彼弟子者,当知喻于修观行者。

卯二、喻彼方便

铜器、瓦器、或蚌蛤器者,喻为离欲生喜乐故,教授教诫。

卯三、喻彼寻伺

细沐浴末[29]者,喻能顺彼出离寻等。

喻能顺彼出离寻等者:此中等言,等取无恚寻、无害寻,及出离伺、无恚伺、无害伺。由此寻伺,能正对治欲界烦恼杂染及业杂染,顺生喜乐,顺益所依,由是说言顺彼出离寻伺。

水浇灌者,当知喻于寻清净道。

寻清净道者:贪、恚、害寻,是名为寻,此谓所治。能治彼者,名清净道,谓寻伺支。修习此故,已断彼寻,是故说言寻清净道。

卯四、喻身喜乐

沐浴抟者,以喻于身。

以喻于身者:此中身言,谓断所治所得转依。

带津腻者,喻喜和合。腻所随者,喻乐和合。遍内外者,喻无间隙喜乐和合。

卯五、喻心一趣

不强者,喻无散动。

喻无散动者:喻得心一境性故。

卯六、喻心清净

不弱者,喻无染污,亦无爱味。

喻无染污等者:喻已圆满清净鲜白故。

丑二、第二静虑摄2 寅一、标差别

又于第二喻有差别。

寅二、举譬喻4 卯一、喻彼定相

山者,喻于无寻伺定。

卯二、喻离寻伺

尖顶者,喻于第二静虑无寻无伺,于所缘境一味胜解。

卯三、喻内等净

泉者,喻于内等净支。

卯四、喻彼喜乐

水轴者,谓水傍流出。水索者,谓水上涌出。此二种喻,如其次第,显示喜、乐滋润等言,如前解释。无不充满者,当知喻于无间相应。

丑三、第三静虑摄2 寅一、标差别

又于第三喻有差别。

寅二、举譬喻2 卯一、喻离喜乐

如嗢钵罗等离喜之乐,彼相应法及所依身,当知亦尔。

卯二、喻彼定相

水喻离喜无寻伺定。喜发踊跃,由无彼故,喻华胎藏没在水中。

丑四、第四静虑摄3 寅一、标差别

又于第四喻有差别。

寅二、别辨相2 卯一、清净

清净心者,谓与舍念清净相应。超过下地诸灾患故。

超过下地诸灾患故者:第四静虑以下诸地,于坏劫时三灾能坏。谓火灾、水灾、风灾。第四静虑无灾能坏。由彼诸天身与宫殿俱生俱没故,更无能坏因缘法故。如意地说。(陵本二卷五页128)当知此由修彼静虑,舍念清净相应,超过寻、伺、喜、乐三地一切动故。

卯二、鲜白

鲜白者,谓性是善。自地烦恼无爱味故。

寅三、举譬喻2 卯一、喻彼人2 辰一、举喻2 巳一、征

何故复以长者为喻?

巳二、释

谓彼所作皆审悉故,不放逸故,思惟筹量观察胜故,于增减门无不知故。

于增减门无不知故者:增谓增长积集,减谓衰退损减。解深密经说:善知心增,善知心减。(解深密经三卷十九页16,702c)如是增减,其义应知。

辰二、合法

证得清净第四静虑者,亦复如是。凡有所为审谛圆满,无诸放逸,于一切义无不了知,其性捷利。

凡有所为审谛圆满等者:此中四义,如其次第配前四喻应知。

卯二、喻清净鲜白2 辰一、举喻2 巳一、八经九经喻

八经九经以为喻者,由坚致故,显蚊蝱等不能侵损。

巳二、首足皆覆喻

首足皆覆者,若有二失,容可侵损。谓衣薄故,有露处故。今此显示二失俱无。

辰二、合法

此定亦尔,其心清净鲜白周遍,一切散动所不能侵;堪忍寒暑乃至他所呵叱恶言,及内身中种种苦受。

丑五、观察缘起摄3 寅一、标差别

又于第五喻有差别。

寅二、指前喻

于所观相殷勤恳到等,当知已如前释。

寅三、明总义

谓审观察三世诸行,于能观察又复观察,是此中总义。

当知已如前释等者:如前已说:云何观察相?谓有苾刍,殷勤恳到善取其相而观察之。(陵本十一卷二十二页952)又说:住观于坐,坐观于卧。此显观察三世诸行。又说:或在后行观察前行。此显于能观察又复观察。

子三、释名等2 丑一、总征

何等名为圣三摩地?云何建立五支差别?

丑二、别释2 寅一、名圣三摩地

谓四静虑中,所有圣贤心一境性,及于安立审谛观察,如是名为圣三摩地。

及于安立审谛观察者:此中安立,所谓有情世间及器世间,唯于诸行假安立故。闻所成地说:依有情世间及器世间,有二种法,能摄一切诸戏论事。谓能取法,及彼所依、所取之法。(陵本十三卷二十二页1161)今观有情世间及器世间,唯是所取及能取法,名于安立审谛观察。

寅二、建立五支别2 卯一、释

依于四种现法乐住,建立四支;依审观察缘起法故,

依审观察缘起法故者:前说缘起略有八门。(陵本九卷十六页698)于中有情世间死生门及器世间成坏门,即此所观诸缘起法,以于安立审谛观察故。

又为断除余结缚故,建立第五。

卯二、结

当知此中[30]二因缘故,建立五支。

<, div>又为断除余结缚故者:彼诸贤圣所有结缚,未断应断,有多差别,随其所应,名之为余。除所已断,余未断者皆应断故。

壬十、有因有具圣正三摩地2 癸一、征

复次,云何有因有具圣正三摩地?

癸二、释3 子一、略释名3 丑一、名圣

当知善故,及无漏故,说名为圣。

丑二、名有因

有五道支名此定因。所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

丑三、名有具

具有三种。所谓正见、正精进、正念。

子二、广说义2 丑一、说因具义2 寅一、略标2 卯一、明总说

此中薄伽梵总说前七道支,与圣正三摩地为因为具。

卯二、显差别

随其所应,差别当知。谓由前导次第义故,立五为因;于三摩地资助义故,立三为具。

有因有具圣正三摩地者:谓诸圣者所得正定,名圣正三摩地。此三摩地,要以前七道支为因为具,由是说言有因有具圣正三摩地。当知此中,前七道支,非说见谛诸圣之所修习;谓诸异生,若于是处彼诸道支安立可得,即于是处亦名道支。如是诸义,准下应知。

寅二、别显2 卯一、前导次第义2 辰一、征

云何正见等前导次第义?

辰二、释3 巳一、正见

谓先了知世间实有真阿罗汉正行正至,便于出离深生乐欲,获得正见。

巳二、正思惟

次复思惟:何当出离居家迫迮,乃至广说。

何当出离居家迫迮等者:谓以正见为依,起正思惟,作如是思:在家烦扰,若居尘宇,出家闲旷,犹处虚空,是故应于善说法毗奈耶中,正舍家法,趣于非家。是名出离居家迫迮,乃至广说。

巳三、正语等

从此出家,受学尸罗,修治净命。是名正语、正业、正命。

从此出家受学尸罗等者:受学尸罗,名正语、正业。修治净命,是名正命。如其次第,差别应知。

卯二、于三摩地资助义3 辰一、正见2 巳一、闻慧摄

此正见等,于所对治邪见等五犹未能断。还即依止此五善法,从他闻音,展转发生闻慧正见。

于所对治邪见等五者:谓前所说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为能对治,如其次第,邪见、邪思惟、邪语、邪业、邪命为所对治应知。

巳二、思修慧摄

为欲断除所治法故,又为修习道资粮故,方便观察。次依闻慧发生思慧,复依思慧发生修慧。

辰二、正精进

由此正见,于诸邪见,如实了知此是邪见;于诸正见,如实了知此是正见;乃至正命,如实知已。

为欲断除所治法故者:邪见等五,名所治法。世出世间诸离欲道趣向资粮,名道资粮。声闻地中广释其相。(陵本二十二卷二页1892)此所治法及道资粮,是所观察。由思修慧为方便故,是能观察,由是说言方便观察。

为欲断除邪见等故,及为圆满正见等故,发勤精进。

辰三、正念2 巳一、标举义

若由此故,能断所治,集能治法,令其圆满,是名正念。

巳二、明分摄

此念即是三摩地分,故亦兼说正三摩地。

此念即是三摩地分等者:声闻地说:成就如是正精进者,由四念住增上力故,得无颠倒九种行相所摄正念,能摄九种行相心住,是名正念及与正定。(陵本二十九卷十三页2444)云何九种行相所摄正念?谓念、等念、随念、别念、不忘念、心明记、无失、无忘、无失法。如决择分说。(陵本五十七卷十六页4637)由此九种行相正念,能摄九种行相心住。方便位中,说彼即是三摩地分;圆满位中,亦兼说彼正三摩地。

丑二、说正三摩地2 寅一、方便位

若是时中,舍邪见等令不复生,修正见等令得圆满;即于如是方便道中,亦能弃舍邪精进念,兼能修满正精进念。

寅二、圆满位

若于是时,于彼诸法能断能满;即于此时,圣正三摩地亦得圆满。

子三、三学摄2 丑一、配渐次2 寅一、戒学摄

此中由慧为导[31]首,于增上戒先自安处。

寅二、心学慧学摄2 卯一、总说

次闻他音、如理作意,及增上戒学并[32]为依止,于方便道中,发生增上心学及增上慧学。

卯二、别配

此中正念,名增上心学;正见、正精进,名增上慧学。

丑二、结圆满

如是三学,于修圣正三摩地时,皆得圆满。

由慧为导首等者:此中慧言,谓彼最初出离正见。由此为先,起正思惟,是故说言慧为导首。正语、正业、正命,名增上戒。于此受学轨则净命不堕亏损,名自安处。闻所成地说:谓有八支圣道所摄,令诸苾刍究竟断结三种修法。谓修戒、修定、修慧。正语、正业、正命,名为修戒;正念、正定,名为修定;正见、正思惟、正精进,名为修慧。(陵本十五卷一页1273)今于此中,唯约彼定方便为论,是故但说正念名增上心学。余应准知。

壬十一、金刚喻三摩地2 癸一、征

复次,云何金刚喻三摩地?

癸二、释4 子一、出体

谓最后边学三摩地。

子二、释名

此三摩地最第一故,最尊胜故,极坚牢故,上无烦恼能摧伏故,摧伏一切诸烦恼故,是故此定名金刚喻。

子三、举喻

譬如金刚,其性坚固,诸末尼等不能穿坏,穿坏一切末尼宝等。

子四、合法

此定亦尔,故喻金刚。

谓最后边学三摩地等者:此三摩地,于诸有学最为后边,由此为依,方能无余永断修道所断烦恼故。此永断已,成阿罗汉,即于尔时,名为无学。今说无间道中正断烦恼有学位摄,是故说彼名最后边学三摩地。由此三摩地,于余诸定,名最第一;于诸有学,名最尊胜;于诸烦恼,名极坚牢。文中五义,次第为释应知。

壬十二、五现见三摩钵底2 癸一、征

复次,云何五现见三摩钵底?

癸二、释3 子一、标经说

谓诸苾刍,即于此身等,广说如经。

即于此身等者:此中等言,等取受、心,及法。应知念住摄故。

子二、释得名

已见谛者修此等至,是故名为现见等至。

子三、明所观2 丑一、标体性

是诸修道所断烦恼制伏对治、断灭对治,及观察断,当知此中总略体性。

是诸修道所断烦恼等者:此中制伏对治,谓观身不净。此有二别,谓内及外。是名初二现见等至。断灭对治,谓观识流转。此亦二别,谓粗及细。是名第三、第四现见等至。观察于断,是名第五现见等至。如是一切为所观察,总为三种,是故名为总略体性。

丑二、释观察3 寅一、观身不净2 卯一、别辨相2 辰一、观内

初不净观,方便念住以为依止,为令欲贪不现行故,观察内身种种不净。

观察内身种种不净者:谓内身中发、毛、爪、齿,广说乃至泪、汗、屎、尿,是名内身朽秽不净。如下声闻地说。(陵本二十六卷二十页2230)

辰二、观外2 巳一、明观察

第二不净观,即彼念住以为依止,乃至观察骨人之相,为令彼贪不现行故,观察此身种种不净。当知齐此,名具观察一切不净。

第二不净观至一切不净者:谓外身中青瘀、脓烂,广说乃至骨锁,是名外身朽秽不净。亦如声闻地说。(陵本二十六卷二十页2230)又复观察假名彩画木石泥等所作骨锁相,是名观察骨人之相。如是观察别别胜解,名具观察一切不净。

巳二、明通达

最极通达者,是青瘀等观品类次第极逾越义。

最极通达等者:谓观青瘀乃至骨锁,令于外身淫欲淫贪心得清净,是名此中极逾越义。

卯二、显略义2 辰一、初不净观

初不净观,观察内身现前安住种种不净。

辰二、后不净观

后不净观,通达法性。观察此身有如是法,有如是性,乃至广说。

后不净观通达法性等者:谓观青瘀不净等相,是名有如是法。观彼彼相性所应尔,是名有如是性。如是法性,内身、外身平等共有,当知是名不净共相。声闻地中作如是说:诸若内身,外净色相未有变坏;若在外身,不净色相已有变坏。由在内身不净色相平等法性、相似法性,发起胜解。能自了知我净色相亦有如是同彼法性;若诸有情成就如是净色相者,彼净色相亦有如是同彼法性;譬如在外不净色相。(陵本三十卷十六页2532)此中广说,应如是知。

寅二、观识流转2 卯一、标生灭

观识流转者,观察此识生灭相续。

卯二、释差别2 辰一、粗观察

或观生身展转相续。谓粗观察行缘识等。

谓粗观察行缘识等者:此中等言,等取名色、六处、触、受。经说此为生身相故。

辰二、细观察

或观剎那展转相续。谓细观察若有贪心、离贪心等品类差别,荏苒过度彼彼日夜、剎那、腊缚、牟呼栗多,于其中间非一众多种种心识异生异灭。

寅三、观察于断2 卯一、辨

观察有学未离欲者,俱住二世;已离欲者,唯住他世;阿罗汉果,俱无所住。

观察有学未离欲等者:谓诸有学身生欲界,未得离欲,名住此世。由此因缘,当来果生,名住他世。前说因时,名此世间;果时,名彼世间故。(陵本八卷十四页616)由是总说俱住二世。若不还果已得离欲,于此欲界因性永灭,不名住此世间;唯色无色彼种当生,应名住彼世间。由是故说唯住他世。阿罗汉果诸漏永尽,不受后有,是故说言俱无所住。当知此中,意显识住及彼因缘,名之为住。义如决择分说。(陵本五十四卷一页4279)

卯二、结

如是名为观察于断。

壬十三、胜处等至等

胜处等至、遍处等至,如前已说。

壬十四、无想三摩钵底2 癸一、征

复次,云何无想三摩钵底?

癸二、释3 子一、出体性

谓已离遍净欲,未离上欲,永[33]出离想作意为先,诸心心法灭。

子二、明方便2 丑一、问

问:以何方便入此等至?

丑二、答

答:观想如病、如痈、如箭,入第四静虑,修背想作意,于所生起种种想中厌背而住。唯谓无想寂静微妙,于无想中持心而住。如是渐次离诸所缘,心便寂灭。

子三、简差别2 丑一、于此生

于此生中,亦入亦起。

丑二、于生彼

若生于彼,唯入不起。其想若生,便从彼没。

于此生中亦入亦起等者:谓现法中修习彼定,想寂灭故,名之为入;从彼定出,想还复生,名之为起;是名于此生中,亦入亦起。若生彼天受彼果故,一期生中想不现行,是名若生于彼,唯入不起。受果尽已,余体当生,于尔所时,想得复生,便从彼天其身殒殁。

壬十五、灭尽三摩钵底2 癸一、征

复次,云何灭尽三摩钵底?

癸二、释4 子一、出体性

谓已离无所有处欲,暂安住想作意为先,诸心心法灭。

子二、明方便2 丑一、问

问:以何方便入此等至?

丑二、答2 寅一、举二所依

答:若诸圣者,已离无所有处欲,或依非想非非想处相而入于定,或依灭尽相而入于定。

寅二、释其差别2 卯一、依非想非非想处相

依非想非非想处相而入定者,谓于此二[34]心[35]深生厌舍,非想非非想处进趣所缘皆灭尽故,心便寂灭。

谓于此二深生厌舍等者:下地粗想及与无想,是名为二。既于此二生厌舍已,尔时唯有微细想,缘无相境转,是故说言非想非非想处。今依彼处,暂安住想作意为先,心求上进;心上进时,求上所缘竟无所得;无所得故,灭而不转。如声闻地说。(陵本三十三卷十五页2715)由是说言进趣所缘皆灭尽故,心便寂灭。

卯二、依灭尽相2 辰一、例前说

依灭尽相而入定者,亦复如是。

依灭尽相至亦复如是者:此灭尽相,谓无相定,于一切想不思惟故。显扬论说:或入非想非非想处定,或复上进;或入无相定,或复上进;乃至广说。(显扬一卷十四页31,484b)由是当知,此灭尽相即无相定。以此为依,进趣所缘皆灭尽故,心便寂灭,由是说言亦复如是。

辰二、辨趣入4 巳一、标

将欲趣入灭尽定时,有二种法多有所作。

巳二、列

谓奢摩他、毗钵舍那。

巳三、征

云何奢摩他?云何毗钵舍那?云何此二多有所作?

巳四、释2 午一、出二法

谓于此义中,八次第定名奢摩他,

八次第定名奢摩他者:从初静虑乃至非想非非想处,是名八次第定。此于灭定多有所作,是即此说奢摩他义。

所有圣慧名毗钵舍那。

午二、明多作

于此二中随阙一种,即不能入灭尽等至;要具此二,方能趣入。是故此二多有所作。

子三、显起灭2 丑一、辨种类2 寅一、顺次第灭2 卯一、问

问:入灭定时,云何次第灭三种行?

云何次第灭三种行者:行有三种。谓身行、语行、意行。入出息风名为身行,寻伺名语行,受想名意行。此三种行,入灭定时,次第皆灭。

卯二、答2 辰一、标二时

答:此有二种。谓行时、住时。

辰二、简差别2 巳一、简未灭

若于行时,亦起言说。于初静虑有此作用,有语行故。

于初静虑有此作用等者:初静虑中有寻伺欲,名有语行。由此语行为言说因,名有作用。

巳二、显俱灭

若于住时,从第二静虑已上次第定力,彼三种行次第而灭。

若于住时至次第而灭者:住次第定,是名为住。第二静虑无寻无伺,名灭语行;第四静虑无入出息,名灭身行;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心求上进,竟无所得,无受想故,名灭意行。如是次第,灭三种行。

寅二、逆次第起

当知出时,由逆次第次第而起。

当知出时由逆次第次第而起者:谓于出时,先起意行,次起身行,后起语行,名逆次第次第而起。

丑二、释妨难2 寅一、识不离身难2 卯一、问

问:灭尽定中,诸心心法并皆灭尽。云何说识不离于身?

卯二、答

答:由不变坏诸色根中,有能执持转识种子阿赖耶识不灭尽故,后时彼法从此得生。

由不变坏诸色根中等者:此中义显阿赖耶识不灭尽故,依此说识不离于身。阿赖耶识依托色根,安危共同,由是故说根不变坏。又复能持转识种子,由是故说后时彼法从此得生。

寅二、入定出定难2 卯一、问

问:入灭定时,无有分别:我当入定,我当出定。正在定时,心寂灭故,远离加行。将出定时,心先灭故,亦无作意。云何能入?云何能出?

卯二、答

答:先于其心善修治故。若有诸行、诸状、诸相,能入于定、能出于定,于彼修习、极多修习;由修习故,任运能入、任运能出。

若有诸行诸状诸相等者:谓依非想非非想行,或无相行,能入灭定、能出灭定,是名为行。入出定时,彼状先起,是名为状。彼所缘相及因缘相,是名为相。由是修习、多修习故,心善修治,故于灭定任运能入、任运能出。

子四、明触出2 丑一、征

云何出灭定时触三种触?一、不动触,二、无所有触,三、无相触。

丑二、释3 寅一、标

谓出定时,多由三境而出于定。

寅二、列

一、由有境,二、由境境,三、由灭境。

寅三、释2 卯一、标

由此三境,于出定时,如其次第触三种触。

卯二、辨3 辰一、触不动触2 巳一、释

缘于有境而出定时,无有我慢扰动其心。谓此为我,而起我慢,或计未来我当有等,乃至广说。

巳二、结

是故说言触不动触。

辰二、触无所有触2 巳一、释

缘于境境而出定时,无贪所有、无瞋所有、无痴所有。

巳二、结

是故言触无所有触。

辰三、触无相触2 巳一、释

缘于灭境而出定时,于一切相不思惟故,缘无相界。

巳二、结

是故说言触无相触。

出灭定时触三种触等者:触为受因,出灭定时,受想当生,是故说言触三种触。此三种触,由三境生。由有所缘以为境界,名由有境;于此境中,无有我慢扰动其心,是故说言触不动触。由唯有事以为所缘,名由境境;于此境中,无贪所有、无瞋所有、无痴所有,是故说言触无所有触。由无相界以为所缘,名由灭境;于此境中,不思惟一切相,是故说言触无相触。

辛二、释众义2 壬一、结前已说

如是已说静虑、解脱、等持、等至。[36]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十二

[1] 「任」,磧砂作「住」。

[2] 「遠」,披尋記原作「緣」。

[3] 大正無「而」字。

[4] 「或」,大正作「成」。

[5] 「惱」,披尋記原作「慢」。

[6] 「逆」,磧砂作「還」。

[7] 磧砂:「說逆超亦爾。以極遠」與「故,無有能」二段倒置。

[8] 「慮」,披尋記原作「處」。

[9] 「八卷三頁」,披尋記原作「三卷八頁」。

[10] 「亂動」,陵本作「動亂」。

[11] 韓清淨註:疑是「觀」字。

[12] 「間」,磧砂作「聞」。

[13] 「瓦」,大正作「凡」。

[14] 「住」,磧砂作「位」。

[15] 磧砂:「修行者,由」與「彼果空,或」二句倒置。

[16] 「曉」,披尋記原作「勝」。

[17] 「我」,磧砂作「願」。

[18] 磧砂無「謂」字。

[19] 「唯劫初時」,披尋記原作「除劫初時」。

[20] 大正無「是」字。

[21] 大正無「惟」字。

[22] 「住」,磧砂作「性」。

[23] 「作」,磧砂作「非」。

[24] 「斥」,磧砂作「尺」。

[25] 「於彼」,磧砂、大正、陵本作「彼於」。

[26] 「遇」,磧砂作「過」。

[27] 「名」,磧砂作「知」。

[28] 「生」,磧砂作「上」。

[29] 「末」,磧砂作「未」。

[30] 「中」,大正作「由」。

[31] 「導」,磧砂作「尊」。

[32] 「并」,磧砂、大正作「二」。

[33] 「永」,磧砂、大正作「求」。

[34] 「二」,磧砂、大正作「上」。

[35] 韓清淨註:「心」字疑衍。

[36] 韓清淨註:依科句應移至十三卷首,但來自各本均如是分卷,今仍其相。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