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巧言(小雅)
悠悠昊天,曰父母且!无罪无辜,乱如此幠。昊天已威,予慎无罪;昊天大幠,予慎无辜。
乱之初生,僭始既涵;乱之又生,君子信谗。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君子如祉,乱庶遄已。
君子屡盟,乱是用长。君子信盗,乱是用暴。盗言孔甘,乱是用餤。匪其止共,维王之邛。
奕奕寝庙,君子作之。秩秩大猷,圣人莫之。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跃跃毚兔,遇犬获之。
荏染柔木,君子树之。往来行言,心焉数之。蛇蛇硕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彼何人斯,居河之麋。无拳无勇,职为乱阶。既微且尰,尔勇伊何?为犹将多,尔居徒几何!
释音:且,音疽。幠,音呼。祉,音耻。餤,音淡。共,音恭。邛,音穷。跃,音剔。毚,音残。蛇,音移。麋,音眉。尰,音肿。
【诗义关键】
要想了解这首诗,得先知道“既微且尰,尔勇伊何”指的是谁;然要了解这两句诗,还得在《新台》篇找线索,我们且试试看。
闻一多于《诗新台鸿字说》(见《闻一多全集》第二册)说:“《传》不为‘鸿’字作训,殆以为鸟名,人所习之,无烦词费。虽然,余窃有疑焉。夫鸿者,高飞之大鸟,取鸿当以矰缴,不闻以网罗也。此其一。借曰误得,则施罛水中,亦断无得鸿之理。何则?鸿但近水而栖,初非潜渊之物,鸿既不入水,何由误絓于鱼网之中哉?此其二。抑更有进者,上文曰‘燕婉之求,籧篨不鲜’,‘燕婉之求,籧篨不殄’;下文曰‘燕婉之求,得此戚施’。籧篨、戚施,皆喻丑恶,则此曰‘鱼网之设,鸿则离之’者,当亦以鱼喻美,鸿喻丑,故《传》释之曰:‘言所得非所求也。’然而夷考载籍,从无以鸿为丑鸟者。……今案,诗曰‘籧篨不鲜’,又曰‘籧篨不殄’,鲜、殄皆属鱼言,鲜者,美也。殄借为珍,亦美也。鲜珍为味之美,亦为容貌之美。鱼为鲜物珍物,故诗人即借求鱼,以喻求燕婉之美婿。知鲜珍皆属鱼言,则‘籧篨不鲜’‘籧篨不殄’,犹所得者是籧篨而非鱼耳,鱼与籧篨对举以喻美丑,则籧篨之物,必鱼之同类而品质相反者,则非下文之戚施,亦即蟾蜍者何足以当之?”于是他从《名医别录》证明“虾蟆,一名苦蠪”,苦蠪为鸿之古读。此说甚是。然指的到底是谁呢?我们再从“新台有泚,河水瀰瀰”的新台与河水上找线索。
《读史方舆纪要》(卷十六)于滑县白马废县说:“又滑台城,胡氏曰:‘在白马县西南。’……临河有台,故曰滑台。”滑台的地点晓得了,再看谁住在滑台。同书同卷又于鉏城说:“须城在县东南二十八里。《诗》‘思须与漕’,漕……即白马县也。”我们知道仲氏的家就住在须,而须这个地方有台,当时是新筑,故称“新台”,因为它在滑县,后人也就称它为滑台。仲氏与尹吉甫仳离后又改嫁,改嫁的目的在求美婿,想不到所嫁的是籧篨,是戚施。籧篨是虾蟆,戚施是什么呢?《毛传》说“不能仰者”,也就是现在说的驼背或罗锅。改嫁的人像虾蟆,是一个罗锅,不就是此诗的“既微且尰”吗?微,是矮小,尰是罗锅。原来仲氏改嫁的是这样一个人,这个人不就是伯氏吗?到此,我们又有历史证据了。《国语·郑语》说周幽王“侏儒戚施,实御在侧,近顽童也”,所谓“侏儒戚施”原来就指伯氏!三百篇的真实性,更得到一大证明!知道了“既微且尰”的就是伯氏,诗义也就显明了。
“昊天已威,予慎无罪;昊天大幠,予慎无辜”,不就是尹吉甫的自白吗?“乱之初生,僭始既涵”,不就是指派伯氏去征伐西戎吗?“乱之又生,君子信谗”,不就是指《民劳》篇说的“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然因不听尹吉甫的劝告而终致败逃,他反将罪过加在尹吉甫身上吗?“匪其止共,维王之邛”,不就是指伯氏的谄媚幽王吗?“彼何人斯,居河之麋”,伯氏的家在南燕,南燕不就是临黄河吗?这首诗是咒骂伯氏的,毫无问题。
【字句解释】
一章。悠悠,遥遥。且,句末语词。幠,憮之假借;《尔雅·释诂》:“憮,大也。”慎,谨慎。昊天已威,予慎无罪;昊天大幠,予慎无辜。从一开始征伐西戎的诗篇,从尹吉甫为自己辩护的诗篇,知道他是怎样地小心谨慎,怎样地在劝诫伯氏,然而伯氏不听劝告,才产生了大祸,所以尹吉甫说他自己没有罪过。整章的意思就是:遥遥的上天呀!父亲母亲呀!我没有罪,没有过,然而产生了这么大的灾祸。上天开始在发怒的时候,我就没有罪过;上天在大大生气的时候,我也没有过错。
二章。僭,为谮之假借(马瑞辰说)。乱之初生,指西戎开始作乱的时候。僭始既涵,指皇父任用伯氏而言。伯氏本是无拳无勇的人,而皇父听他的话,任命他为将帅。乱之又生,就是祸乱再生的时候。西戎作乱本来停止了一个阶段,由《民劳》篇可以证明,可是伯氏不听尹吉甫的计谋,让西戎灭犬丘,镐京危亟,皇父作都于向,所以说“乱之又生”。庶,庶几。遄,速。沮,止。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就是皇父如果生气的话,乱也就很快地停止。怎么知道这个君子就是皇父呢?因为皇父这时当着卿士,正在主管战事。祉,喜(《集传》说)。宣公(按马瑞辰误记宣为昭)十七年《左传》:“范武子将老,召文子曰:‘燮乎!吾闻之:喜怒以类者鲜,易者实多。《诗》曰:“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之喜怒,以已乱也,弗已者,必益之。’”祉,即作喜解。整章的意思就是:祸乱刚刚发生的时候,谮言已经涵在里边;祸乱再次发生的时候,君子就信了谗言。君子要是生气的话,祸乱也就很快地阻止;君子要是喜欢我的话,祸乱也就很快地停止。
三章。君子屡盟,就是皇父与伯氏屡次结盟,指他们共拥褒姒、结亲以及派伯氏为将帅等而言。盗,小人。暴,强暴。餤,进。匪,彼。甲骨文中止、足,同字;止共,即足恭,也就是过于恭敬(屈万里说)。邛,病。整章的意思就是:君子与他屡次盟好,祸乱也就长久下去。君子信了小人的话,祸乱也就扩大起来。小人的话非常甜蜜,祸乱也就进了一步。就由于他太恭敬了,国王也就中了病症。
四章。奕奕寝庙,君子作之,就是广大的寝庙是君子建造的。皇父不是作都于向吗?作都必先作庙。秩秩,秩序井然。猷,谋。莫,谟之假借;谟,谋。忖度,揣摩。跃跃即趯趯,跳跃的意思。毚兔,狡兔。整章的意思就是:广大的寝庙是君子建造的。井然有条的大谋,是圣人计谋的。别人的心肠,我可以揣摩得到。跳跃的狡兔,犬可以获得它。
五章。荏染,柔弱。作庙必栽种树木,寝庙是新建的,树木也是新栽的,故言“荏染柔木”。行言,流言(《群经平议》说)。数,计算。蛇蛇,即訑訑之假借,大言欺世之貌(马瑞辰说)。整章的意思就是:柔弱的小树,是君子栽种的。来来往往的流言,我心里边是有数的。夸大欺世之言,竟能从嘴里说出来。巧话说得像笙中之簧,脸皮也真是太厚了!
六章。麋,应读为湄;湄,水边。拳,拳头的力量。勇,勇敢。无拳无勇,也就是《小旻》篇“不敢暴虎,不敢冯河”。暴虎须有拳力,冯河须有勇气。职,常。《广雅》:“犹,欺也。”将多,孔多。居,当训为蓄;《论语·公冶长》“臧文仲居蔡”,皇侃《疏》曰:“居,犹蓄也。”为犹将多,尔居徒几何!就是做了许许多多欺诈之事,你养的歹徒到底有多少!整章的意思就是:他是什么样的人,住在黄河的边上。既没有拳力,又没有勇气,常常为祸乱的阶梯。既瘦小又罗锅,他有什么武勇?做了许许多多欺诈之事,你养的歹徒到底有多少!
【诗义辨正】
《毛序》:“《巧言》,刺幽王也。大夫伤于谗,故作是诗也。”作品确是幽王时的,然并不是刺幽王。其他的解说都大同小异,不再陈述。
二
新台(邶风)
新台有泚,河水瀰瀰。燕婉之求,籧篨不鲜。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燕婉之求,籧篨不殄。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释音:泚,音此。瀰,音米。籧,音渠。篨,音除。洒,音璀。浼,音每。
【诗义关键】
这首诗的意义上边已作说明,不再重复。
【字句解释】
一章。泚,鲜明貌。《说文》引作“玭”,“玭,新玉色鲜也。”与《君子偕老》篇“玭兮玭兮”之“玭”同义。燕婉,《文选·西京赋》李善注引《韩诗》作“嬿婉”,美色的意思。籧篨,《异物志》“玳瑁如龟……大者如籧篨”,是籧篨为乌龟一类东西。人不以寿死曰鲜;不鲜,不早死(胡承珙《毛诗后笺》说)。燕婉之求,籧篨不鲜,就是本来想求美婿,现在得到了老不死的乌龟。这是讥讽仲氏,同时也是骂伯氏。整章的意思就是:新鲜夺目的新台,在那宽大河水的边旁。本来想求一个漂亮的美婿,现在得到了一个老不死的乌龟。
二章,洒,《韩诗》作“漼”,云:“鲜貌。”浼浼,《韩诗》作“浘浘”,云:“盛貌。”殄,绝。整章的意思就是:鲜艳夺目的新台,在那宽大河水的边上。本来想求一个美婿,现在得到一个老不死的王八。
三章。离,通罹。整章的意思就是:设网本想打鱼,现在打到了一个虾蟆。本来想求一个漂亮的夫婿,现在得到了一个罗锅。
【诗义辨正】
《毛序》:“《新台》,刺卫宣公也。纳伋之妻,作新台于河上而要之。国人恶之,而作是诗也。”这首诗原在《邶风》,也就扯到宣公身上。但喻君,怎么可以说“籧篨不鲜”“籧篨不殄”“得此戚施”呢?因为不得其解,大家也就乱猜。姚际恒说:“籧篨、戚施,借以丑诋宣公。《国语》谓‘籧篨不能俯,戚施不能仰’,是也。解者当知其为借意,不可实泥宣公身上求解。郑氏执《尔雅》‘口柔、面柔’之文说宣公,固非;欧阳氏谓‘国人不能俯仰新台’,尤凿。季明德谓宣公始尊大如籧篨,后见齐女,俯而求之如戚施,更鄙亵不堪。”他批评的全对。
三
芄兰(卫风)
芄兰之支,童子佩觿;虽则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虽则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释音:芄,音丸。觿,音希。遂,音坠。韘,音摄。
【诗义关键】
先将首章作一解释,就可发现全诗的意义。觿,是象牙制的解结锥。童子佩觿,就是一个小孩子佩上了觿。能,而(《经义述闻说》)。知,《郑笺》于《隰有苌楚》篇注为“匹也”,此处也是这个意思。虽则佩觿,能不我知,就是虽说佩上了觿,然而比不上我。容,犹摇。遂,通坠。悸,颤动。容兮遂兮,垂带悸兮,就是摇摇摆摆呀,垂带在那里摆动。射箭时的垂带以不摇动为好,所以《都人士》篇赞美南仲的射箭姿态说:“彼都人士,垂带而厉。”厉是直的意思。垂带摇摆,就证明箭术不高明。显然这章诗是讽刺一个小孩子的箭术差,然而小孩子的箭术差有什么可以讽刺呢?想想《巧言》篇的“既微且尰,尔勇伊何”,就显出讽刺的意味了。微,是个子矮小,矮小得像小孩子一样,就显出滑稽了。尹吉甫的个子雄伟,箭术高超,他看到伯氏的个子矮小,箭术迟钝,自然要产生卑视的心理,所以说“能不我知”,不能与我匹配。这不是讽刺伯氏与仲氏吗?就以这个意思将此诗作一解释。
【字句解释】
一章。芄兰,草名,一名萝摩。支,枝。整章的意思就是:芄兰的枝子,一个小孩子佩上了觿锥;虽说佩上了觿锥,可是箭术不能与我匹配。摇摇摆摆呀,垂带在那里摆动。
二章。韘,今称扳指。甲,狎,近的意思。能不我甲,就是不与我接近,也是不能相比的意思。整章的意思就是:芄兰的叶子,一个小孩子戴上了扳指;虽说戴上了扳指,可是箭术不能与我接近。摇摇摆摆呀,垂带在那里摆动。
【诗义辨正】
《毛序》:“《芄兰》,刺惠公也。骄而无礼,大夫刺之。”这首诗在《卫风》,闵公二年又有“初,惠公之即位也少”,于是扯到他的身上。实际上,哪里有一点关系呢?所以《集传》说:“此诗不知所谓,不敢强解。”姚际恒也说:“《小序》谓‘刺惠公’。按《左传》云‘初,惠公之即位也少’,杜注云:‘盖年十五六。’《序》盖本《传》而意逆之耳,然未有以见其必然也。”
四
相鼠(鄘风)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诗义关键】
诗言“人而无仪”;仪,威仪。在解释《抑》篇时,曾将《诗经》里所用的“威仪”做一归纳而得一结论说:“威仪就是行为仪态的标准。”因为它是行为仪态的标准,所以尹吉甫在《抑》篇里再三劝告伯氏说:“慎尔出话,敬尔威仪,无不柔嘉”,“淑慎尔止,不愆于仪”。然事实上呢?“视尔梦梦,我心惨惨。诲尔谆谆,听我藐藐。匪用为教,覆用为虐。”那么,这首诗骂的是谁也就不言而喻了。
【字句解释】
一章。相,视。整章的意思就是:你看那老鼠还有一张皮,一个人竟没有威仪。一个人竟没有威仪,不去死还做什么!
二章。止,行止。整章的意思就是:你看那老鼠还有牙齿,一个人竟没有行止。一个人竟没有行止,不去死还等什么!
三章。遄,速。整章的意思就是:你看那老鼠还有个身体,一个人竟没有礼仪。一个人竟没有礼仪,为什么还不快死!
【诗义辨正】
《毛序》:“《相鼠》,刺无礼也。卫文公能正其群臣,而刺在位承先君之化,无礼仪也。”这首诗原在《鄘风》,就扯到卫文公身上。《正义》解释这段序说:“作《相鼠》诗者,刺无礼也。由卫文公能正其群臣,使有礼仪,故刺其在位有承先君之化,无礼仪者。由文公能化之使有礼,而刺其无礼者,所以美文公也。”既言“承先君之化”,就是承继了先君的礼仪;既然承继了,怎么又说“无礼仪者”呢?语无伦次,意思含糊,根本不了解诗。《集传》说:“言视彼鼠而犹必有皮,可以人而无仪乎?人而无仪,则其不死亦何为哉?”比较接近。姚际恒说:“严氏曰:‘旧说“鼠尚有皮,人而无仪则鼠之不若,以人之仪喻鼠之皮”,非也。诗言鼠则只有皮,人则不可以无仪;人而无仪,则何异于鼠?如此,语意方莹。’此说是。”因为不知道诗的背景,都从字面上来解释。实际是咒骂伯氏的。《新台》篇里不是已经在骂他不死吗?而咒他最凶的还是下边要解释的《巷伯》篇。
五
巷伯(小雅)
萋兮斐兮,成是贝锦。彼谮人者,亦已大甚。
哆兮侈兮,成是南箕。彼谮人者,谁适与谋?
缉缉翩翩,谋欲谮人。慎尔言也,谓尔不信。
捷捷幡幡,谋欲谮言。岂不尔受,既其女迁?
骄人好好,劳人草草。苍天!苍天!视彼骄人,矜此劳人!
彼谮人者,谁适与谋?取彼谮人,投畀豺虎!
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昊!
杨园之道,猗于亩丘。寺人孟子,作为此诗。凡百君子,敬而听之!
释音:哆,音扯。侈,音耻。适,音的。翩,音篇。幡,音翻。女,音汝。
【诗义关键】
这首诗值得注意的是:
第一,“杨园之道,猗于亩丘”的地理环境。尹吉甫的住家在卫国的复关,现在看看复关的附近有没有杨园与亩丘。《读史方舆纪要》(卷十六)于开州(今之河北省濮阳县)白沙渡下引《寰宇记》说:“州西南黄河北岸有古复关堤。《卫风》‘乘彼垝垣,以望复关’,盖谓此云。”由此可知复关在濮阳县西南。又于杨村说:“州西南十五里,旧时大河要口也。”杨村也在濮阳县西南。又于清丘说:“旄丘,在州东北。《志》云:即《卫风》所咏‘旄丘之葛’者。”旄丘在濮阳县东北。陈奂《诗毛氏传疏》说:“《传》诂猗为加者,杨园在亩丘之上,故云‘杨园之道,加于亩丘’也。”北为上,南为下,杨村在西南,旄丘在东北,地望恰恰相合。则杨园当近杨村,亩丘为旄丘之讹。
第二,再看“彼谮人者,亦已大甚”的“谮人”是谁。《诗经》中用“谮”字的共有四篇,就是《雨无正》《桑柔》《瞻卬》与此诗。把这些诗里的“谮”字做一检讨,就知道谮人是谁了。《雨无正》篇说“听言则答,谮言则退”,这是谴责与伯氏一党的人,遇到可听的话则对答,遇到伯氏谮尹吉甫的话,则避而不答。《桑柔》篇说“朋友已谮,不胥以穀”,就是朋友们也说了谮言,我的禄位也就被撤销了。《瞻卬》篇说“鞫人忮忒,谮始竟背”,是讲伯氏进了谮言反而自己受到害处。也就是此诗说的“捷捷幡幡,谋欲谮言。岂不尔受,既其女迁?”终于伯氏受了杀身之罪。不过,此诗在先,《瞻卬》篇在后,时间上有所不同。由这四篇诗的“谮”字,可知谮人就是指伯氏。
第三,再看“寺人孟子,作为此诗”的“寺人孟子”是谁。知道了地点与人物,这个名字的意义就容易解释了。寺人,内小臣,尹吉甫不是曾做卫武公的暬御之臣吗?故称寺人。《白虎通·姓名》:“嫡长称伯”“庶长称孟”。尹吉甫不是姞姓庶出的长子吗?这首诗是咒骂伯氏的,故自称孟子。寺人孟子,作为此诗,就是曾做寺人官职的庶出长子,写出这首诗。写这首诗干什么呢?凡百君子,就是指《雨无正》篇“凡百君子,各敬尔身,胡不相畏,不畏于天”,“凡百君子,莫肯用讯;听言则答,谮言则退”的那批不持正义的“凡百君子”。他们都不肯讲真话,做证人,故言“敬而听之”,叫他们好好听一听。如此讲来,这首诗的“寺人孟子”是谁,不是很清楚了吗?
不过,这首诗的分章有一个问题,必须在此加以说明。《毛诗》将它分为七章,四章章四句,一章五句,一章八句,一章六句,极不齐整。《诗经》中以承先启后的句子做起章的,例子很多。如《文王》篇“凡周之士,不显亦世”,“世之不显,厥犹翼翼”。“世之不显”承“不显亦世”而来,以此句起章。“上帝既命,侯于周服”,“侯服于周,天命靡常”。“侯服于周”为“侯于周服”之重复,即以此句起章。如此之类,不胜枚举。此诗“取彼谮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正是同例,所以我将此诗分为八章,就是六章章四句,一章五句,一章六句,就比较齐整,而合于歌的形式了。
【字句解释】
一章。萋兮斐兮,是光辉灿烂的意思。整章的意思就是:光辉呀,灿烂呀,织成了这个贝纹的绸锦。那位说谗言的人,未免太过火了。
二章。《说文》:“哆,张口也。”侈,张大貌。南箕由四颗星组合而成,两星在外,距离较远,两星在内,距离较近,看起来像张着大口的样子。状如簸箕,故称箕星,所以诗言“哆兮侈兮,成是南箕”。适,往。整章的意思就是:张口呀,张得宽大的口呀,组成了这个南箕。那位说谗言的人,谁还敢同他在一起谋事?
三章。缉缉,《说文》引作“咠咠”,附耳私语;翩翩,当读作谝谝,巧言的意思(马瑞辰说)。整章的意思就是:唧唧哝哝一天到晚想陷害人。说话要小心呀,不要叫人家说,你的话靠不住。
四章。捷捷,便给之貌。幡幡为便便之假借,也是便给的意思。整章的意思就是:你花言巧语,想说些陷害人的话。难道你就不受这些谮言的害处,到后来反而加在你的身上吗?
五章。骄人,骄奢的人,指伯氏。好好,自得之貌。劳人,忧人,尹吉甫自谓。草为愺之省;《广韵》:“愺,心乱也。”整章的意思就是:骄奢的人,扬扬自得;忧心之人,则心乱如麻。老天呀!老天呀!你看看那骄人的样子吧,可怜我这忧心之人吧!
六章。整章的意思就是:那位说谗言的人,谁还跟他在一起谋事?把那个谮人给豺狼老虎吃掉吧!
七章。有北,应为玄冥,司寒之神。昭公四年《左传》“黑牡秬黍以享司寒”,杜注:“司寒,玄冥,北方之神。”有昊,昊天。整章的意思就是:如果豺狼老虎不吃他,把他送给玄冥。如果玄冥不要,把他送给老天爷好了!
八章。整章的意思就是:往杨园去的道路,在旄丘的北面。做过寺人的庶出长子,写出这首诗。让你们这些君子,好好地听一听!
【诗义辨正】
《毛序》:“《巷伯》,刺幽王也。寺人伤于谗,故作是诗也。”“寺人伤于谗”,那应该是刺谗人,怎么说是“刺幽王”呢?幽王信谗,才可以说是刺幽王;然而此诗骂的是谮人而非幽王。《毛序》把对象搞错了。《集传》说:“时有遭谗而被宫刑为巷伯者,作此诗。”他将寺人解作后世的宦官。但据《周礼·天官·寺人》说:“掌王之内人及女宫之戒令,相道其出入之事而纠之。若有丧纪宾客祭祀之事,则帅女宫而致于有司。佐世妇治礼事。掌内人之禁令。凡内人吊临于外,则帅而往,立于其前,而诏相之。”寺人是一种官职,且是管内宫礼仪的官职,并无被宫刑之说。姚际恒引了各种说法,然都在臆测,不必再加辩驳了。然此诗为什么标题为“巷伯”,那就不知道原因了。
六
青蝇(小雅)
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
营营青蝇,止于棘。谗人罔极,交乱四国。
营营青蝇,止于榛。谗人罔极,构我二人。
释音:岂,音恺。
【诗义关键】
此诗的“谗人”,也就是《巷伯》篇的“谮人”。然“岂弟君子”是谁呢?我想就是卫武公。诗言“谗人罔极,构我二人”,诗人与君子一定有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也只有尹吉甫与卫武公可言。想是伯氏向卫武公进谗,说败仗的责任应由尹吉甫来负,并加些挑拨是非的话在里边,所以尹吉甫作此诗以辩诬。
【字句解释】
一章。营营,往来不停之貌。樊,篱笆。整章的意思就是:飞个不停的红头苍蝇,落在篱笆上。和乐可亲的君子呀,不要相信那些谗言!
二章。交乱,扰乱。整章的意思就是:飞个不停的红头苍蝇,落在荆棘上。不好的谗人,扰乱了天下。
三章。整章的意思就是:飞个不停的红头苍蝇,落在榛树上。不好的谗人,挑拨我们二人的感情。
【诗义辨正】
《毛序》:“《青蝇》,大夫刺幽王也。”《集传》说:“诗人以王好听谗言,故以青蝇飞声比之,而戒王以勿听也。”臣与王,能以“我二人”来称吗?固然,周时的君臣关系不像后世那么悬殊,但从三百篇来看,凡是提到宣王、幽王,都是极端的崇敬,哪有亲热地称起“我二人”呢?屈万里说:“此刺谗人之诗。”有点接近。
以上六篇,就是《巧言》《新台》《芄兰》《相鼠》《巷伯》与《青蝇》,都是幽王五至六年时,伯氏想陷害尹吉甫,尹吉甫咒骂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