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诗经通释

【第十七编】 东征时仲氏思念尹吉甫的诗篇(宣王八至十年)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旄丘(邶风)

旄丘之葛兮,何诞之节兮。叔兮伯兮,何多日也?

何其处也?必有与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狐裘蒙戎,匪车不东。叔兮伯兮,靡所与同!

琐兮尾兮,流离之子。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释音:匪,音彼。褎,音袖。

【诗义关键】

先看“旄丘之葛兮”的“旄丘”在什么地方。《读史方舆纪要》(卷十六)于开州(今河北省濮阳县)清丘说:“又旄丘,在州东北。《志》云:即《卫风》所咏‘旄丘之葛’者。”尹吉甫的家住在复关,复关在州的西南,而旄丘在州的东北,换言之,尹吉甫的家乡有旄丘。尹吉甫东征的时候,仲氏住在复关,所以以旄丘之葛来起兴。其次,再看“叔兮伯兮”是对谁的称呼。《诗经》中用“叔兮伯兮”的共有三篇,就是《萚兮》《丰》与此诗。我们曾经讲过《萚兮》篇的“叔兮伯兮”是仲氏对尹吉甫与他弟弟的称呼,因为尹吉甫是老大。这首诗是否也是对他们的称呼呢?再在“狐裘蒙戎,匪车不东”上找证据。狐裘蒙戎,就是穿蒙蒙戎戎狐皮裘的。匪,彼。匪车不东,就是他们的车子不去东边。《大东》篇不是讲“东人之子,职劳不来;西人之子,粲粲衣服”,“舟(周)人之子,熊罴是裘;私人之子,百僚是试”吗?如此讲来,所谓“匪车不东”者就是指卫人,因为卫人既是西人,也是周人,他们的车不到东边出征。这是仲氏替尹吉甫感到不平,那么,“叔兮伯兮”也是仲氏对尹吉甫与他的弟弟的称呼了。

【字句解释】

一章。诞,延之假借;延,长(马瑞辰说)。整章的意思就是:旄丘的葛呀,它的节子真正长呀!老三老大呀,怎么在外面停留那么久呢?

二章。处,过活。与,通予。以,因。何其久也?必有以也。这是仲氏的想念之辞,担心尹吉甫的生活情形。整章的意思就是:他在外边怎么过活呢?一定有东西给他吧?怎么那么久还不回来呢?一定有个原因吧。

三章。蒙,通尨;尨,厚。《长发》篇“为下国骏厖”,《荀子·荣辱》引作“为下国骏蒙”。茸,兽毛之细而长者。蒙茸,形容狐裘之毛的厚而细长。《释文》“蒙戎,乱貌”,非是。靡所与同,与《小星》篇“寔命不同”意义相同,都是叹息命运的不好。整章的意思就是:穿蒙戎狐裘的人,他的车就不去东征。老三老大呀,没有人像你们这样苦!

四章。琐,细;尾,末,形容尹吉甫地位的细末。流离,流离失所、居处不定之义。尹吉甫这一支,本来是从南燕流亡到卫国,现在又去东征,一去就是三年,所以称“流离之子”。褎,袖。充耳,以棉花为之,吊在两耳之旁。褎如充耳,就是棉衣破了,棉花从袖子里跌出来在风里摆动,就像棉花所做的充耳摆动一样。整章的意思就是:细末呀,细末呀,流离失所的人!老三老大呀,袖子上的破棉就像充耳一样!

【诗义辨正】

《毛序》:“《旄丘》,责卫伯也。狄人迫逐黎侯,黎侯寓于卫,卫不能修方伯连率之职,黎之臣子,以责于卫也。”这首诗原在《邶风》,就捕风捉影地这样讲,其他说诗的人,也无更好的解释,只好也跟着这样讲。卫国的臣子可以称国君为“叔兮伯兮”吗?

有狐(卫风)

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

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心之忧矣,之子无带!

有狐绥绥,在彼淇侧。心之忧矣,之子无服!

【诗义关键】

《读史方舆纪要》(卷十六)于开州淇水引《旧志》说:“在临河废县东南五里。”又于白沙渡引《寰宇记》说:“州西南黄河北岸,有古复关堤。《卫风》‘乘彼垝垣,以望复关’,盖谓此云。”又引《郡志》说:“复关堤在临河废县南三百步。”淇水在临河废县东南五里,复关堤在临河废县南三百步,则复关之有淇水,可得证明。仲氏于宣王八年到十年初夏住在复关,那么,假如说这首诗是仲氏在复关想念尹吉甫的作品,不会有问题吧?

【字句解释】

一章。《诗经》中凡言“狐”都是在冬季,如《旄丘》篇“狐裘蒙戎”,《北风》篇“莫赤匪狐”,《南山》篇“雄狐绥绥”,《终南》篇“锦衣狐裘”,《桧风·羔裘》篇“狐裘在朝”“狐裘在堂”,《七月》篇“取彼狐狸”,《都人士》篇“狐裘黄黄”,《何草不黄》篇“有芃者狐”,都是。也就因为是冬季,所以此诗才接着说:“心之忧矣,之子无裳。”绥绥,安行貌。梁,鱼梁。整章的意思就是:安然行走的狐狸,在那淇水鱼梁上。心里实在忧愁呀,他没有衣服穿呀!

二章。厉,濑之假借;濑,水浅处(《群经平议》说)。整章的意思就是:安然行走的狐狸,在那淇水的浅流处。心里实在忧愁呀,他没有衣带系呀!

三章。整章的意思就是:安然行走的狐狸,在那淇水的旁边。心里实在忧愁呀,他没有衣服穿呀!

【诗义辨正】

《毛序》:“《有狐》,刺时也。卫之男女失时,丧其妃耦焉。古者,国有凶荒,则杀礼而多昏,会男女之无夫家者,所以育人民也。”《集传》说:“国乱民散,丧其妃耦,有寡妇见鳏夫而欲嫁之,故托言有狐独行,而忧其无裳也。”姚际恒说:“此诗是妇人以夫从役于外,而忧其无衣之作。自《小序》以‘刺时’解,悉不可用。”其说甚是。

殷其靁(召南)

殷其靁,在南山之阳。何斯违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靁,在南山之侧。何斯违斯,莫敢遑息?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靁,在南山之下。何斯违斯,莫或遑处?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诗义关键】

《诗经》中的南山,曾经无数次讲过就是现今的太行山,在太行山之南、之侧、之下的就是卫国。复关就在南山的东南,这首诗是不是仲氏思念尹吉甫之作就可想而知了。

【字句解释】

一章。殷,盛。靁、雷,古今字。殷其靁,就是雷声不停地响。斯,此。违,去。遑,暇。振振,《有駜》篇“振振鹭”的“振振”是形容鹭羽的上下摆动,此诗的“振振”是形容君子的生活不安定。整章的意思就是:雷声不停地在响,在那南山的南边。为什么要离开家里,不敢有一点暇息呢?不安定的君子呀,回来吧!回来吧!

二章。整章的意思就是:雷声不停地在响,在那南山的旁边。为什么要离开家里,不敢有一点休息呢?不安定的君子呀,回来吧!回来吧!

三章。遑处,暇处。整章的意思就是:雷声不停地在响,在那南山的下边。为什么要离开家里,不能有一点安居呢?不安定的君子呀,回来吧!回来吧!

【诗义辨正】

《毛序》:“《殷其靁》,劝以义也。召南之大夫远行从政,不遑宁处,其室家能闵其勤劳,劝以义也。”姚际恒批评说:“《小序》谓‘劝以义’,难解。《大序》因谓:‘大夫远行从政,不遑宁处;其室家能闵其勤劳,劝以义。’按诗‘归哉!归哉!’是望其归之辞,绝不见有‘劝以义’之意。严氏曰:‘谓冀其早事来归,而不敢为决辞,知其未可以归也。’此徇《序》之曲说也。振振,按《螽斯》《麟趾》之振振,皆振起、振兴意,《毛传》皆以‘仁厚’训之,而于此又训以‘信厚’。振振之为仁厚信厚,吾未敢信也。《集传》从之,其为解曰:‘于是又美其德,且冀其早毕事而还归也。’夫冀其归,可也,何必美其德耶?二义难以合并,诗人语意断不如是。其为支辞饰说,夫复何疑。……故此诗之义当阙疑。”屈万里说:“此妇人怀念征夫之诗。”甚是。

伯兮(卫风)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释音:殳,音殊。适,音的。杲,音稿。谖,音宣。痗,音妹。

【诗义关键】

这首诗值得注意的有五点:第一,“伯兮朅兮,邦之桀兮”的“伯”是谁;第二,朅是武貌,那么,这个伯一定是武勇的;第三,“伯也执殳”,执殳的人是什么地位;第四,“为王前驱”,这个伯得与王有关系;第五,“自伯之东”,这个伯一定在东征。从这五个条件看来,不正是尹吉甫吗?尹吉甫是老大,故称伯。《萚兮》《旄丘》《丰》三篇“叔兮伯兮”的“伯”都是称他。他是武勇的,从上边研究过的诗篇在在可以证明。《六月》篇说“文武吉甫,万邦为宪”,万邦为法的人,难道不是“邦之桀兮”吗?《候人》篇说“彼候人兮,何戈与祋”,祋、殳通。候人是尹吉甫于宣王六年西征𤞤狁回到卫国后的官职,候人在执殳,那么,此诗说“伯也执殳”,也正是尹吉甫了。在讲《车攻》篇时,曾经证明宣王九年东征的时候,尹吉甫曾经跟随宣王,那么,“为王前驱”就是为宣王的先锋。尹吉甫从宣王八年一直到十年初夏都在东征,由此“自伯之东”也就有着落了。这首诗是写一位妇人在思念丈夫,这位妇人自然就是仲氏了。

【字句解释】

一章。朅,武貌。殳,兵器,长一丈二尺而无刃。整章的意思就是:勇武,老大呀,是一国的英桀。老大背上了殳,作为国王的先锋。

二章,蓬,即北方人所说的猪毛草。飞蓬,一称转蓬,秋后在田里被风一吹到处飞跑,故称飞蓬。膏,润发之用。沐,潘汁,可以沐发。整章的意思就是:自从老大去了东边,我的头发就像飞蓬。难道说没有膏沐?为谁值得修容呢!

三章。其雨,要下雨。杲杲,光明貌。首疾,即头痛。整章的意思就是:说要下雨,说要下雨,大太阳反而出来了。为了想老大呀,我情愿想到头痛。

四章。谖草,忘忧草。背,房子背后。心痗,心疼。整章的意思就是:怎能得到一棵忘忧草,把它栽在房子的背后。为了想老大呀,我情愿想得心疼。

【诗义辨正】

《毛序》:“《伯兮》,刺时也。言君子行役,为王前驱,过时而不反焉。”大体上对。《集传》说:“妇人以夫久从征役而作是诗。”大体也对。可是姚际恒说:“郑氏曰:‘卫宣公之时,蔡人、卫人、陈人从王伐郑,桓五年《经》也。’此说是。何也?据诗‘王’字也。不然,卫人何以为王前驱乎?‘自伯之东’,从王而东也。郑在王国之东。”我们上边讲,要解释这首诗,得注意五个要点,而他仅举出一个,怎么可以正确呢?研究《诗经》一定得从三百篇的全面下手,枝枝节节来举证,绝对不会了解的。

君子于役(王风)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释音:埘,音时。佸,音括。括,音聒。

【诗义关键】

这首诗既无地点,又无时代,更无显著的人物来证明它的作者;但把它与上列诸诗排在一起,认定它也是仲氏思念尹吉甫的作品,不是极自然吗?因为全部三百篇都是尹吉甫的事迹,此诗不会独独例外。

【字句解释】

一章。埘,鸡窠,凿墙为之者。牛羊都牧于山陵之地,故言下来。整章的意思就是:君子出征去了,不知道他的期限,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鸡都上了窠,太阳落山了,羊牛也从山上下来了。君子出征去了,怎么能不思念呢!

二章。佸,会。桀,为橛之假借;橛,小木桩。括,至。整章的意思就是:君子出征去了,也不知有多少日,多少月,什么时候才能会面呢?鸡都落到橛上了,太阳落山了,羊牛也都回来了。君子出征去了,会不会饥渴呢?

【诗篇联系】

以上五篇,就是《旄丘》《殷其靁》《有狐》《伯兮》与《君子于役》,都是尹吉甫东征时,仲氏思念他的作品。这些作品的形式都是歌,古时是歌的时代,几乎人人都会歌,这几篇简单的诗可能是仲氏所写。

【诗义辨正】

《毛序》:“《君子于役》,刺平王也。君子行役无期度,大夫思其危难以风焉。”所谓“刺平王”有什么根据呢?《集传》说:“大夫久役于外,其室家思而赋之。”倒接近事实。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