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春秋繁露译注

暖燠常多第五十二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题解】

“暖燠(yù)常多”,指温暖的时日常常多于寒冷的日子。本篇即由天道运行中的温暖之日多于寒凉之日来比附人事,认为人事应该效法天道,统治者要多施仁政而不是刑罚于民。因为上天的法则,既出温暖之阳气以生育万物,又出寒凉之阴气以帮助万物成熟。所以温暖与寒凉是年岁流转运行中的精华。但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分清温暖与寒凉在年岁中谁占的份额更大,不了解温暖之日多于寒凉之日,就会违背上天的法则,做事情再劳苦也不会成功。为此,君王应该多行仁政而不是暴政,才会使天地正道更为彰明。至于“禹水汤旱”,并不是正常的、必然会发生的事情,而只是碰巧世运更迭变化、阴阳之气失去平衡所导致的,不能以偶然发生的这种变化来怀疑天道运行中阳气盛于阴气、仁政胜于暴政的正常观点。

天之道,出阳为暖以生之,出阴为凊以成之。是故非薰也不能有育(1),非凓也不能有熟(2),岁之精也(3)。知心而不省薰与凓孰多者(4),用之必与天戾(5)。与天戾,虽劳不成。是自正月至于十月,而天之功毕。计其间,阴与阳各居几何?薰与凓其日孰多?距物之初生,至其毕成,露与霜其下孰倍?故从中春至于秋,气温柔和调。及季秋九月,阴乃始多于阳,天于是时出凓下霜。出凓下霜,而天降物固已皆成矣。故九月者,天之功大究于是月也(6),十月而悉毕。故案其迹(7),数其实,凊凓之日少少耳(8)。功已毕成之后,阴乃大出。天之成功也,少阴与而太阴不与(9),少阴在内而太阴在外,故霜加于物,而雪加于空。空者,亶地而已(10),不逮物也(11)。功已毕成之后,物未复生之前,太阴之所当出也。虽曰阴,亦以太阳资化其位(12),而不知所受之。故圣王在上位,天覆地载,风令雨施。雨施者,布德均也;风令者,言令直也。《诗》云(13):“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言弗能知识,而效天之所为云尔。禹水汤旱,非常经也,适遭世气之变,而阴阳失平(14)。尧视民如子,民视尧如父母。《尚书》曰(15):“二十有八载,放勋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四海之内,阏密八音三年。”三年阳气厌于阴(16),阴气大兴,此禹所以有水名也。桀,天下之残贼也(17);汤,天下之盛德也。天下除残贼而得盛德大善者再,是重阳也(18),故汤有旱之名。皆适遭之变,非禹、汤之过。毋以适遭之变疑平生之常,则所守不失,则正道益明。

【注释】

(1) 薰:温和,温暖。

(2) 凓:寒冷。

(3) 精:精华。

(4) 知心而不省薰与凓孰多者:知道温暖和寒凉是年岁自然的精华而不省察温暖和寒凉谁占的份额更多。知心,苏舆注:“知心,疑作‘治心’。”董天工笺注本作“知精”。钟肇鹏云:“‘知心’二字有误,董疑‘心’为‘精’,因上句有‘岁之精也’,以阴阳暖凊二气皆为自然之精华,但更进一步应知精华中‘薰与凓孰多’,方能不违背自然规律,‘与天戾’。此同治心无关,董说为长。”钟说可从。省,省察。

(5) 戾:乖张,违背。

(6) 大究:大功告成,大部分完成。究,终极、完成。

(7) 案:考察,核实。

(8) 少少:即稍少。

(9) 与:参与。

(10) 亶(dàn):通“但”,只、仅仅。

(11) 逮(dài):及,达到。

(12) 资:帮助,资助。

(13) 《诗》云:下引文出自《诗经·大雅·皇矣》。意思是:不用知识也不用学习,而自然合于道。

(14) “禹水汤旱”四句:《白虎通义·灾变篇》:“尧遭洪水,汤遭大旱,亦有谴告乎?尧遭洪水,汤遭大旱,命运时然。”《论衡·明雩篇》:“尧汤水旱,天之运气,非政所致。”尧时洪灾,命禹治水,十三年而洪水平。商汤伐夏桀后,大旱七年。故曰“禹水汤旱”。常经,常规。适遭,恰好遭遇到。

(15) 《尚书》曰:下引文出自《尚书·尧典》。放勋,尧的名字。殂(cú)落,死亡。如丧考妣(bi),就像亲生父母去世一样。考,父亲。妣,母亲。阏(è),通“遏”,阻塞、禁绝。密,静。八音,指金、石、丝、竹、匏(páo)、土、革、木八种乐器,在这里泛指一切音乐。

(16) 厌(yā):通“压”,压制、压住。

(17) 残贼:凶残害人的人。贼,害人的人。

(18) 重阳:阳气重复聚积。

【译文】

上天的法则,生出阳气而产生温暖以使万物生长,生出阴气而产生寒凉以使万物成熟。因此没有温暖便不能生育万物,没有寒凉便不能成熟万物,温暖和寒凉是年岁自然形成的精华。知道温暖和寒凉是年岁自然的精华而不省察温暖和寒凉谁占的份额更多,在应用时必然与上天的法则相违背。与上天的法则相违背,即使劳苦也不会成功。因此从正月一直到十月,上天使万物生育、成熟的职责和功能便完成了。计算一下在此期间,阴气和阳气各占的份额是多少呢?温暖和寒凉的日子谁更多一些呢?从万物刚发生,到它们完全成熟,露水与冰霜谁降下的更多一些呢?因此从仲春二月一直到秋季,气候都温暖、调和。到了季秋九月,阴气才开始多于阳气,上天在这时才生出寒凉而开始下霜。生出寒凉而开始下霜,那么上天所降生的万物在这时就都已经成熟了。所以九月时,上天的职责和功能就已经大部分完成了,十月时则全部完成了。因此考察上天化育万物的踪迹,计算它的实际情况,清凉、寒冷的日子是很少的。化育万物的职责和功能完成之后,阴气才大量出现。上天完成化育万物的职责和功能,少阴之气参与了此项工作而太阴之气则没有参与其中,少阴之气包括在内而太阴之气则不包括在里面,所以霜可以降落在万物之上,而雪只能降落在万物收藏之后的空虚之处。所谓空虚,仅仅就是指地面而已,而不能降落于万物之上。上天化育万物的职责和功能完成之后,在万物还没有再次生出来之前,此时太阴之气应当出来用事而履行自身的职责。虽说是太阴之气主事,太阳之气也帮助它主事,只是太阴之气不知道它受到了太阳之气的帮助。因此圣明的君主居于高位,就像天一样地庇护百姓,像地一样地承载百姓,像风一样地发布命令,像雨一样地布施仁德于百姓。“雨施”,是指均匀地向百姓布施仁德;“风令”,是指正直地向百姓发布命令。《诗经》上说:“不用知识也不用学习,而自然合于道。”这是说不用知觉、识别,而自然地效法上天的所作所为的意思。大禹所治理的水灾以及商汤时发生的旱灾,这并不是正常情况下会必然发生的事情,而是恰好遭遇到世道运气发生了大的变化,阴阳之气因此而失去了平衡所导致的。帝尧对待百姓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百姓也将帝尧看作自己的父母一样来对待。《尚书》上说:“在位二十八年,放勋才去世,百姓就像亲生父母去世一样。全天下都停止音乐演奏三年。”这三年的时间阳气被阴气所压倒,阴气势力大增,这就是大禹治理洪水的原因所在。夏桀,是天下凶残害人的君主;商汤,是天下有大德的君主。天下除去凶残害人的君主而重新获得有大德仁心的君主,这使得阳气重复聚积,所以商汤时发生了旱灾。这些都是恰好遭遇到了大的变化,不是大禹、商汤的过错。不能用碰巧发生的变化来怀疑正常发生的情况,那么所坚持的原则就不会丧失,而正道就会更加彰明。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