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人物与纪念

韬奋同志——文化界的劳动英雄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在苏联的文化节日,我看见韬奋先生,

在边区的文化节日,我悼念韬奋同志!

前线剧本中,苏联一个炮兵战士在和德国法西斯蒂搏斗中牺牲了。女护士从他身上取出他的证件来,交给炮兵连长,里面夹有一张纸上面写着:

请不拒绝,收我加入列宁、斯大林的党。假如被打死了,一定请算做——共产党员阵亡。

打倒法西斯蒂!

警卫上士亚斯塔平科

千千万万的观众们看了这场戏,非常感动。在苏联,这样的事——人们愿意作为共产主义者而死是非常之多的,我们从描写内战及这次苏德战争的通讯报告作品中常常读到。

作为文化界的战士,曾二十年手不停挥,为民族解放、民主政治及进步文化而斗争至最后一口气的邹韬奋先生在他的遗嘱上写着:“我死后,希望……骨灰尽可能带往延安,请中国共产党中央严格审查我一生奋斗历史,如其合格,请追认入党……。”

读了这段话之后,我感动得流下泪来,许久许久不能动作、不能说话。中共中央在吊唁先生家属电中说:“谨以严肃而沉痛的心情,接受先生临终的请求,并引此为吾党的光荣。”——这又是令人深深感动的事。共产党接受一个党员通常是颇为严格的;现在毫不迟疑,通过先生为党员,足见共产党之从善如流,爱人以德,举凡具有正义感而又肯踏踏实实为人民大众利益奋斗的人,共产党无不乐于引为同志。从此我们能称呼韬奋同志了。

我们很以此自豪!

我在国外时久已仰慕韬奋同志之名。一九三四年八月间在莫斯科会见了他。那时他和一批英美学生到苏联旅行参观。那正是苏联作家大会时期,到会的有许多外国作家。我去邀请韬奋同志也参加这个大会。我会见他是在他正参观完了的一个学校的院子里。我和他坐在花园的长椅上。刚刚说了几句话,就有一个尴尬的中国人走近来,不善意地看了我一眼,然后虚伪地向我“请教”、“台甫”……起来,韬奋同志立即为我们介绍:“这是×先生”,“这是×先生”……那个人不马上走开,立了一会,听我们在道寒暄,谈旅行,又立了一会,才悄悄地走开去。就趁这个机会,韬奋同志迅速地对我说:

我很快就要回国去的……假如参加了苏联作家的大会,那么回国就会不方便,更不说再写什么文章了。现在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旅行者,没有作为苏联的宾客,这样人们便不会怀疑我了……这点请你原谅……在这里说话,都有些不方便哩。……

说到这里,韬奋同志指那个走不很远的中国人。我当即会意,没有固执自己的邀请,只连称“憾事!可惜!”但心里顿然烧起对法西斯蒂徒孙们的一阵愤火。同时,看见韬奋同志低下头去,也很久没有说话。最后,他想起来了,急急从帆布袋里取出一部厚厚的书——《革命文豪高尔基》来,双手捧着交给我,说:

“请将我编的这本书,转给高尔基先生……”

我拿过来一看,上面已经用英文和中文题好了“敬赠高尔基先生——邹韬奋”几个字。我非常欣喜,恰在苏联举行文化节的日子,中国文化界的战士赠给高尔基这个心血的礼物。知道再邀请韬奋同志去参加作家大会是无用的,我也就再没提起那话了。那个钉梢的中国人又走来了。我只得站起来,握了韬奋同志的手,相约通信而别。

这就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看见邹韬奋同志的情景。分别以后,一直到如今,都记得他那中等的、瘦瘦的身材,他那对戴了眼镜、近视的,但是非常诚恳的、智慧的眼睛,他那只殷勤的、热而有力的手。是的,他的那只手是多么热、多么有力啊!他那只二十年不曾停挥的手,写过多少热血有力的文字;为了救国,为了帮助青年,为了推进进步文化!他的那对智慧、诚恳的眼睛看见了多远的前途,看见了今天虽然还有黑暗而明天就会大放光明的前途!他的那颗热腾腾的心是多么爱青年、爱大众啊!我读了他编的《生活周刊》汇订本和以后的《大众生活》、《永生》(这都是他回国后寄给我的)等等,读了他和青年学生、青年店员们的通信,他对青年们的指示、帮助,和青年们对他的景仰、热爱,他的确是中国青年们最好的朋友和导师。邹韬奋同志死讯在报纸上登出后,我所遇见的延安青年们,几乎每一个都述说自己曾受过韬奋同志的影响、帮助而走上革命的道路的事实。这就是韬奋同志不愧为青年导师之最明显的证据,这就是韬奋同志毕生最伟大的功绩之一。

得到韬奋同志和生活书店的帮助和益处的,有全中国无数的青年与成年人。但是,这样努力于进步文化的生活书店,在大后方被国民党封闭其分店达五十六家之多!这样努力于民族解放、民主政治和进步文化事业的战士邹韬奋同志被国民党监视、压迫、密令通缉,卒至不能在大后方立足,而只有经过无数艰险到达共产党所领导的东江游击队和新四军所活动的敌后区域。韬奋同志最后病了,因为不自由,颠沛流离,得病而死。可以说,他是国民党寡头专制者摧残逼害死的!韬奋同志从切身所受国民党的压迫,从亲眼所见敌后新民主主义的蓬勃气象,因而曾经严词拒绝加入国民党,却在临死时自己要求加入共产党。他平生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奋斗,是一个踏踏实实、鞠躬尽瘁的民族民主革命的战士,死后又成为光荣的共产党员,“死有重如泰山”的话,用在他身上,是最恰当不过了。

我会见韬奋同志是在苏联举行作家大会的期间,那时苏联各界都称那些日子为文化节的日子。我写这几行追悼韬奋同志的文字,正是陕甘宁边区举行文教大会的期间。文教大会讨论边区一百五十万人民的教育、文艺、报纸、卫生四大项工作。这个大会将影响及于华北、华中、华南各解放区,它们也将掀起文化建设的浪潮,这是无疑义的。这是文化革命的日子,也是我们的文化节日。我们有了政治上、经济上的民主,有了物质的基础,于是又有精神的建设,文化上的民主建设。有这样一个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文化盛节,没有了我们的文化战士邹韬奋同志,我们感觉无限悲痛。但在这个民主自由的边区,我们得以进行韬奋同志一生所奋斗、期望的民主的文化建设事业,我们却又是多么兴奋。

韬奋同志!我们——边区各项文化工作者,愿在你的灵前对你宣布:我们一致选举你为文化界的劳动英雄!我们并向你起誓:我们将学你的榜样,继续努力,为民族解放、民主政治和进步文化而奋斗到底!

一九四四年十一月二二日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