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吴门表隐

卷六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東山碧螺峰下靈源泉,患目者掬而洗之,必愈。西山法源寺外二池水,一青一白。(二條皆《采風類記》。)

文昌宮即太微律院,在滸墅關。明萬曆初,張宏德、宏模、宏祚建,全真道士守之。(按全真,宋王重陽祖師創戒律付邱長春,傳法演教與正乙異。)康熙二十二年,榷使黃懋揚重建。

文星閣向在東憚寺內,明萬曆十五年,巡撫周繼創建,二十三年,知縣江盈科移建今所,形方,四成,高十三丈,圍二十丈四尺。任其勞者,典史唐惟仁、生員劉伸、吳良冶、黃承詢、袁本、陳朝東。已後修建者,知縣祁承爍、韓原善、許爾忠、塗必昌,郡紳陳仁錫、文震孟、彭瓏、吳愉、宋德宏、繆彤、顧汧、彭定求、吳承勵、汪銓,遂為士子肄業之所。

千佛井在柴河頭湯氏宅內,井欄鎊佛像甚多,相傳水可洽疫。(二條褚通經錄。)

落星石,一在長署西義役倉橋傍,一在吳縣學門西,一在開元寺側,一在獅山落星港,一在北濠勝堂。

東京啟聖憚院佛像曆年記碑在婁門關帝廟內。乾隆初,裏士韓詩元旦謁廟,墾土得之。上鐫佛像,下刻經文,末署「蘇州長洲縣上元鄉煙家橋西居住,嗣男寶臨施財刊石,追薦妣諸氏七娘,遠年生界。元豐四年五月望日立石,勸緣行者趟道堅,吳郡張珙刻。」正書二十七行。

崇正宮橋青石扶闌琢工極細,具見纖毫,今無。

十四井在顧亭橋南楊家田。在咫尺間,有方、有圓、有八角,甚古,皆以石板覆之。

十二井在齊門新橋巷瑞蓮庵後。庵久廢,畫禪寺僧如本創建。道光十七年夏,浚放生池,因見之。

明文學於叔夜宅在西麒麟巷。有舊園,即吏部皇甫訪月駕園之一隅,錢希言亦居之,今為黃讚府均宅。

性善公所在斑竹巷,闔郡漆作公建,並籌恤同業孤寡殯葬。道光十七年,呈官創建。中祀祖師,神姓邱名彌陀。(像如頭陀,九月十六日神誕。)又祀楊墳。(始製漆器。)

花橋水閣,唐時已建,見白居易詩。國朝褚篆書匾,今汪水部留重書。乾隆八年,裏蔣文源、沈誌祖、汪鼎煌、顧廷煊、蔣應娼等重建,增建文昌閣、軒轅樓。嘉慶二年,蔣燴等增建魁星閣。

城中七塔之外,更有二塔,一在平江路張家橋北首,宋初顧氏建,康熙三十年圮。一在石塘橋巷底,康熙二十九年群兒戲築而成。時有「南塔傾,北塔成」之謠。(顧仁記。)

繡祖廟在水仙廟側,神姓顧名名世。(明官明州知州。)一在周孝於廟側,神姓顧名案。(按神,國初守廟人,馬卒也,篤孝其母,母死,觸廟柱死,俗稱顧太太。民間小兒迷失,虔告必獲顯應能尋。)為繡緙之神。(俞大猷記。)

大姚酂山宋迪功郎金章墓,寶慶元年築,塚甚高。

大姚山上有文殊院,梁天監間建,佛像甚古,四面皆渠數匝,謂經行道之跡,唐宋人題詠多攜於壁。

宋高士顧鳳暨配姚令人墓在潭東彈山。(隸吳邑十九都六圖福字圩。)子太常明命、侍御明德祔。道光二年,裔孫維坤立碣,傍有雙壽庵,鳳夫婦皆年九十建次,孫彥恭為僧守之,並有祠。嘉熙二年,僧淨了重建(久廢)。元孫宋學士仲六秀墓,在騎龍山。曆宋元明,後裔咸祔,土人呼姚官墳,明處士堁(堁,王敬臣門人,配享仁孝祠)亦葬此。(顧誌祖綠。)

元處士陳千二祠在橫山圓覺庵內。元處士吳逢祠在武山壽寧庵內。宋閔仁甫祠在長邑九都報德庵內。(三條皆《姑蘇志》。)

宋處士閔榮墓在楓橋塘西,子超、仁度,媳酈氏八娘、顧氏十二娘祔。大中祥符五年,錢塘僧居簡誌,仁度自書,今道光十年春,里人開溝見碑。

紫泉廟在塘灣伏龍岡,宋乾德二年建。神姓步名騭,(吳丞相,傳載《長洲縣志》,列祀復舊祠。)封至德鄉土穀神。門內有古柏,門外有古井,不盈不竭,水可治病,即名紫泉。一在三里村,名新興廟,顧震濤題聯曰:「相業炳孫吳,孝著江東,名高甄胄,一代功勳齊陸顱;神威司至德,泉開古社,柏蔭新祠,千秋煙祀配樊孫。」

河涇侯廟在石獅涇內,宋紹興初建。明崇禎十年,祠裔錫疇、凝遠、大任等重建。神姓顧名愷之,(字長康,晉虎頭將軍。)封金鵝鄉土穀神。一在陸墓船底橋,一在莊橋北首。(《武陵小史》。)

守中堂在郡廟東長安弄內,康熙九年春,裏士朱厚寰倡緣,道士李樸建。葛芝有「遂為千載乘雲之人,敢忘三年築室之義。」刻於楹柱。(《百城煙水》。)

倉聖祠在虎邱三泉亭,祀史皇蒼頡,以歷代名書諸賢祔。嘉慶十一年,紳士韓是升、范來宗、潘奕雋、申楫、蔣莘等建。(朱綬錄。)

城隍廟東房三官像,趙滸手塑,用脫沙法。滸又能作羊皮燈,自轉石磨,皆人所莫及之技。

甫橋東西跨街二石坊,東曰「清朝法從」,為丁世熙(元復父)立。西曰「藩屏碩望」,為鄉賢丁元復立。今元和縣署是元復故宅。(《元和舊志》。)

永定寺大殿上鼓為郡中第一,宋初遺物。黃土塔橋側,昔有古磚塔,或云亦八幢之一。專諸宅在專諸巷,即石塔廟,久廢,移像於關帝廟西偏。

陸墓有二。一在金鵝鄉,唐忠宣公贄墓在焉。傍有仰賢堂,祀公及明大學士吳一鵬。順治戊子,金俊明、方夏、楊補結詩社於此。(《百城煙水》。)一在益地鄉,晉大司馬雲衣冠留葬處。(二條申諳芳記。)

保吉利橋石幢上攜佛像,中刻七如來聖號,有座,甚古,中多纖痕,唐時舊物。

議敘鹽運使汪文琛墓在大姚。(隸元邑廿七都北五圖兩字圩。)文琛力行善事,屢倡義舉,有功郡學,具載誌書。

工部主事陳鶴墓在靈岩山西硯山,秦侍郎瀛誌。鶴孝友清正,時稱君子,祔祀名賢、復舊等祠。首烏粉在來鳳橋下塘,周氏古訓堂世傳法制。

梁高士祠在隆興寺側,祀漢梁鴻。道光十年,布政使梁章钜建,並建高士樓於滄浪亭祀之。

石樓在潭東,累石而上,其巔名萬峰台,梅花旋繞,最為清致。吾師沈德潛末第時,有詩曰:「莫笑老夫筋力盡,一筇直上萬峰台」之句。(顧培源記。)韓崇等重修。

冶長涇張姓,世傳治骨哽方藥,甚驗。尹山尹姓世傳治猘狗方藥,頗入神妙。(二條韓紹纓記。)

兜率宮在天池山,就山鑿石,為屋三間,中鐫佛像及侍衛之神與供養之具。又琢石為五十三參,刻三十五佛號。元至正丁酉,僧道在募成,其工甚钜。

雲南鹽課司提舉貝紹溥墓在陸墓高涇巷。紹溥力行善事,孝友能文,倡始社倉,載人郡誌。彭尚書啟豐誌。公有家訓,曾孫墉,乞梁學士同書楷書勒石,藏之虎邱桐橋貝氏節孝祠內,並有遺像。彭侍郎希濂為記,題詠甚富。

凝翠樓在橫山西跨塘橋側,明隱士徐政(字蘭穀,忠仁公如珂曾祖)與文徵明、王寵輩結吟社於此。(徐僖述。)後改名繭園,陳敦復新之。至乾隆初,貝提舉紹溥得而重修,易名澹園,(用舊額,趙宦光所書。)子工部模有園中十八景詩,曾孫墉有感舊、話舊二圖,題詠頗多,顧承、顧震濤並為記。(二條貝墉記。)

不染塵觀音殿在北寺東,像甚偉妙,脫沙異質,不用土木,宋紹興時金大圓募建,名手所塑,邊知白記。明成化十九年,張庭玉重建,萬曆初毀。三十二年,郡紳徐泰時、配馮恭人、同男洌、泫、瀚重建。得周廷策所塑尤精,並塑地藏王菩薩於後。內殿又塑釋迦、文殊、普賢三像,頗偉,管志道記。

僧道饣斛食糕饅店在醋坊橋西,沈氏世業。軸頭店在周啞子巷,馬氏世業。麵樸店在新街橋,□姓世業,翦紙為之。麵餅袋店,王洗馬巷夏氏世業。

肺露在廟堂橋北,張氏三和堂世傳法制。(徐溎述。)

太平府教授張鳳翼墓,在東龍池,(隸吳邑廿都二圖所則字圩。)子貢生惇五祔。鳳翼孝友行,文章名世,祔祀復舊祠。

飲馬橋關帝像,順治二年閏六月十三日,土國寶屠城至此,俄見聖像提刀跨馬挺立橋上,兵乃止,遂免屠。

仙掌峰在華山東,上有石觀音像,祈子頗應。下有巨石,中虛銳覆,底有掌痕,伶仃弗墜,名大石屋。

尚書巷舊名修竹巷,明吳文定公寬所居。弘治十七年,知府林世遠改今名。巷東口有尚書、會元、斯文山鬥三坊跨街,後為顧御史其國宅。吳殿直巷,宋吳感居此。

錢都衙橋,明錢貴居此。(五條皆申論芳記。)

海王廟在婁門外龍墩上,神即忠介公瑞。一在外跨塘崇福禪林左。

范文正公義莊在芝草靈橋西,即范氏舊宅,郡守李大異書「范家園」三大字碑在焉。東隅是吳縣廢址,相傳文正公曾雪周羽冤,後其子宮吳令,請讓地擴莊,今莊中土地謂周某云。(顧公燮記。)宋皇祐元年,始建莊,莊中文正祠,咸淳三年所建。(祠祀詳見誌。)

附:

蔣賡塤《義田義宅考》「吳中之仰范文正公,猶鬥之有勺也。義莊中城而立,保世滋大,其為邦國之光,而宗族以碩大蕃昌者聞,嘗稽其譜牒,按其規條,而一一考之。文正本疏廣散財宗黨之意,於仁宗皇祐元年,始置負郭常稔田。仲子忠宣公純仁於神宗元豐二年,增置義田,自是相繼續蠲,得四千餘畝。其後盛衰隆替,變遷非一世也。至參議允臨,大同知府瑤,先後各蠲千畝而始復舊觀,此其大略也。按文正有四子:長監簿純佑、次即忠宣、三曰恭獻純禮、四曰侍郎純粹。義田之舉,忠宣繼述為最。而保守祠墓,以無墜無緒至今,則又出於監簿苗裔。范氏有十六房,出自文正者四,此外郎中房子姓繁衍,為文正三從侄孫世延之後。文正以上,墓地皆在支刺山。文正墓,在河南洛陽縣彭婆鎮之萬安山。至今洛陽墓葺修,猶取給於莊,而知文正之流澤遠矣。所謂義宅者,文正始辟南園地為宅,繼思之,乃曰:『私之一家,不如公之一郡。』爰即其高祖麗水丞公名隨所居靈芝坊地,以為義宅,是宅當在唐懿宗咸通時也。且夫義田與義宅相表裏者,有田則老有所終,幼有所長,鰥寡孤獨,皆在所養。有宅則八歲入小學,十五入太學,春誦夏弦,無輟乃業,本司徒六行之規。重以睦姻、任恤、綜學,正四術之典,教以禮樂詩書。有其舉之,弗敢廢也。慕為後者,盛弗傳焉。夫先憂後樂,文正之心。而以是名其地者,後人為之。惟歲寒堂、君子樹、松風閣為義宅故跡,文正有詠,見全集可據。若夫天平山之講學堂,清白、知奉、敬身三者,元至正時,後裔改建於此。蓋支硎係賜山,非義宅可知。或因賜山而類及賜湖,此又范文穆成大之事,儒者不可不正其舛誤也。抑又考之,莊之中其始總理其事曰掌莊,其主奉之名始於宋度宗咸淳十年。提管主計之名,始於末端宗景炎元年。典籍之名,始於明成祖永樂十五年。莊之中為文正建祠,在宋咸淳時。易祠為書院,在元至正時。嗚呼!文正之流澤遠矣。數百年後,聞風興起者,有若申文定時行,陳文莊仁錫,故三姓之子孫,至今食舊德云。然而義田義宅,雖創守由范氏,實賢大夫為之興廢而舉墜,補弊而救偏。宋南渡時,以編民豪據而一變。於宋,得提刑何異、郡守鄭若容;於明,得巡撫大理卿胡概、周文襄忱及郡守況鍾,復其田產,免其科糴,寬其賦額,此義莊所以崇德報功,而千秋俎豆之勿替也。及湯文正蒞吳,月吉親詣范氏羲莊,與至德廟、周忠介祠同垂祀典,率吳民以禮讓忠節,移風易俗,治臻上理焉。而義田義宅之名,吾吳婦孺所熟悉,而藉藉人口者也。」(林大中丞則徐正誼書院課選古文。)申文定公義莊在休休庵。(向在胥門外日暉橋。)明萬曆初,文定公時行創始,子用懋、用嘉增益成之,用懋有義莊規條序。(見誌。)

陳文莊公義莊,初在仁二圖。明崇禎三年,文莊公仁錫建,叔允昌董其事,仁錫有《義莊記》。(見誌。)

陶義莊祠在因果巷,祀議敘員外郎筿,雍正二年建,並祀明殉節指揮俊等於寢,世魁(筿父)配,王嗚盛記。(見誌。)

戈義莊祠在善教浜內,祀欽旌孝義贈通議大夫元燴,子黃鴻、黃泳、黃氵隺、黃湘配,乾隆二十六年建。並祀明文學堂於寢,地憲(元燴父)配。江義莊祠在胥門小日暉橋南,祀欽旌善行監生淞,乾隆五年建。

袁義莊祠在聞德橋西,祀欽旌善行布政司理問廷棟,乾隆五年建。

潘義莊祠在混堂巷內,祀欽旌善行贈中憲大夫穎昌,子元忠、元常、元純,孫文起、文模、文龍、文虎配,嘉慶九年建。並祀明指揮留孫等於寢,法式善記。(見誌。)

吳義莊祠在桃花隖,祀欽旌善行內閣中書舉人文垣,嘉慶十年建。

董義莊祠在思婆橋西,祀欽旌善行贈登仕郎秉卞,道光四年建。並祀處士乾初等於寢,吳廷琛記。

張義莊祠在縣橋巷西,祀欽旌善行贈朝議大夫鳳德,子愨祖配,道光五年建。並祀明處士維梓等於寢。(張清選錄。)

汪義莊祠在山塘白姆橋東,祀贈資政大夫和,子世模、孫文琛配,道光七年建。(沈恩光綠。)

徐義莊祠在葑門盛家帶,祀欽旌善行贈武德騎尉濤,道光十年建,並祀(孝子炯、節婦鐄、妻何氏等)於寢。

潘義莊祠在縣橋巷東,祀候選布政司理問贈大學士冕,子奕雋、奕藻、奕基,孫世璜、世榮配,道光十五年建。並祀唐歙州刺史名暨主事景文等於寢。

王義莊祠在百獅子橋,祀欽旌善行贈奉直大夫仁,道光十七年建。並祀明會稽令承寵等於寢。

韓義莊祠在婁門張香橋北,祀予告前刑部尚書封,道光十七年建。並移祀明貞文先生馨於正楹(原祠在竹堂寺),子樵、孫騏、曾孫是升、元孫崶等祔。並祀明處士思聰等於寢。

丁義莊祠在縣橋巷中,祀欽旌善行贈儒林郎候選從九品荊堂,子錦華配,道光十九年建。並移祀明鄉賢浙江布政元復於正楹(原祠在丁香巷,)子文起、肇亨,裔孫揆棻祔,並祀明贈山縣訓導謙等於寢。

王瓜蛇在東北園野田間,形同王瓜,甚肥短,最毒。

宋隻園果和尚塔在雙橋茶亭下,臨河,岸傍有古圓碣,攜字頗古。(蔣潤和記。)

吳將軍祠在婁門外西街南,祀明贈武略將軍萬新,子殉節將軍恩,洪武二十年敕建。以世襲校尉忠升暹惟秀堂承祀,八世俱配。國朝道光十五年裔孫錦湘等重建。(吳元潤綠。)

明殉節將軍吳恩墓在婁門外西街。(隸元邑廿四都十四圖壽字圩。)恩,長洲人,洪武初,征寇陣亡,賜葬,子孫咸祔之。後裔增生鍾墓,在外跨塘巨杭村。(隸元邑廿四都十六圖友字圩。)鍾力學敦行,有功學校,力修各祠。(《吳門補乘》。)監生錦慶墓,在上沙馬鞍山。(隸吳邑十二都一圖規字圩。)錦慶孝友樂善,協修郡學者。(吳廷澍綠。)

校橦華在角直東柵尼庵中,有無梁殿三楹,均以磚瓦空砌,不用寸木。(顧文杓、蓉裳錄。)

攖鴨墩在上崦內,上有古僧萬祖a1(此字未詳)塔,人不敢近。道光十八年,里人欲修,惑於傳說,因書「天無忌,地無忌,陰陽無忌,百無禁忌」焚化,祝告開工。俄見古磚鐫字,有正統年間修,亦有天無忌等十七字,見者驚異。(徐文椿記。)

浮廟墩在下崦內,明董氏所築。草鞋山在陽城湖灘十一圖。黃壁山在月澄橋堍,傍有關帝殿,又有欽旌烈女周愛姐坊。

明贈指揮顧華暨配趟恭人墓在費家河頭,(今在大司寇徐乾學墓左。)子指揮言暨配伍恭人祔。(土人稱駙馬墳。)塚前有誥命二碑尚存。

補履先生附祀名賢祠,錢近仁墓在虎邱西麓。(隸元邑九都八圖男字圩。)按察使汪誌伊題錢處士墓碣,(《吳門補乘》。)許寶善誌,太史朱鈴、運使李世望助葬焉。

婁門外沙河塘北有碑,廣四尺許,長四倍,四面如之,三面刻相視歌,前後皆築塘時相勞語,惜已剝落。其東西記名謠曰:「遠挑新土才希罕,露盡黃泥始罷休,兩岸馬槽斜見底,中間水線直通頭。」弘治丁巳,督理浙西水利工部主事姚文灝立石,此碑曾作人語。(《堅瓠集》。)

明鄉賢禮部主事楊循吉墓在壽生庵右,(見誌。庵無。)實在南濠南新橋底,久廢。嘉慶二十年,郡紳范來宗、潘奕雋、宋鑣、范正庸捐修,巡撫朱理記。

明文學孫顯墓在新塘橋老鴉浜。(隸長邑九都三十圖皇字圩。)子榮華、孫瓊瑤、曾孫益恭、元孫承懋皆祔。承懋字奉橋,王敬臣高弟,敦至行,配享仁孝祠。七世孫禮部侍郎嶽頒暨配徐夫人墓,在福壽山。(隸吳邑九都十圖星字圩。)嶽頒傳載誌書,祔祀復舊祠。十一世孫監生成標墓在下鬱薛家灣,(隸吳竺都下五圖菜字圩。)成標篤孝敦義,佐修郡學。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