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报恩论

卷正下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报恩论卷正下

醒迷歌(五十章○写经坛中。原作十四章。与劝俗歌同例。杂以里谚。使上中下根。皆易晓了。原不敢渎搢绅先生也。越今二十年。悯时局之阽危。民心之乖离日甚。因取旧稿。稍稍润色之。并省为十章。而增四十章於前。以讽当路诸君子。庶几悔祸。勿复执腐儒门户之见。为外道渊丛之殴。衰病余生。见闻浅陋。倘并世不乏有心人。欲求其语趣。别有经正民兴说。详在卷附。虽必为讲学家所诟病。亦不遑自恤焉)

佛教与儒教。可以心理通。言说皆应迹。万万难强同。门内巧推附。门外丑抵攻。何不将此心。普入众生中。(一)

迁殷动浮言。先人作灾福。寻师视三军。亦云梦与卜。人心有鬼神。驭世微权托。即此是教原。一大事机熟。(二)

死生有其说。鬼神有情状。合之以教民。厚本而尊上。一气论屈伸。丧祭等诬妄。死则还太虚。天民真逸荡。(三)

授田复还田。孅悉到余夫。民无甚贫富。后世能也无。相形岂不羡。畏死忍须臾。来生仗佛力。此情其念诸。(四)

小学徧国中。大学罗俊选。王子齿庶人。性善无贵贱。此意一以亡。入梦金人现。咄哉本论篇。道得祇一半。(五)

昌黎不知佛。儒术见根本。原道良相心。苍生要安稳。野狐腥秽涎。殷鉴况滋近。不同门户私。争胜弄唇吻。(六)

陈时观民风。纳贾观好恶。四教亦非他。当代之掌故。荣古而陋今。乃诧用行误。从此[ㄙ/〦/虫][ㄙ/〦/虫]氓。永断入头路。(七)

虞廷授受语。仲尼祖述焉。明称亦以命。何处益三言。伪书巧回互。突出拈花前。从兹孔教外。别有心法传。(八)

华严四法界。理事双圆融。体微用则显。不二台观宗。子思述祖德。乃似他家风。三身性道教。枕秘将毋同。(九)

輶轩不采诗。诗亡春秋作。是是而非非。凡以同恶欲。五孝立大本。天性无不足。中庸拟华严。两经束高阁。(十)

大学明政本。修治有次第。物来心有知。着力在诚意。推之好恶同。始能畏民志。如何道阙讹。支离乖大义。(十一)

三吴庶富教。让王开其先。圣人称至德。难弟但中权。同逃不同赞。倘出庄列篇。文身且断发。抹杀三千年。(十二)

才窥少分禅。举出大头[话-日+口]。十年读其书。弗觉吁可怪。净宗道平常。又怕齿牙挂。知他何心行。应示孔子戒。(十三)

才将佛字提。元辩渺河汉。离句绝百非。怕落断常见。譬诸吾道传。开口说一贯。手无一文钱。何处用钱串。(十四)

即论一贯传。归结民生重。参乎说哀矜。赐也叹绥动。撰集多苦心。两语揭真种。可怜七百年。空谈禅儱侗。(十五)

空谈窥圣人。大似雾中坐。不见微子篇。明白两言我。曰惟斯人徒。曰无可不可。推高而凿深。祸烈祖龙火。(十六)

空谈道统传。无乃语颠倒。不见尧曰篇。从政有心要。尊美首因民。屏恶先不教。四海倘困穷。何畏俨然貌。(十七)

祸福由自召。有时颠倒施。不答南宫问。知其所不知。昨夜又明日。正系今日思。诵言而忘味。三生真我欺。(十八)

三生固茫然。往生有谁见。借问有生来。可识厥初面。匇匇数十年。一瞥隙中电。平心放下看。无量光寿现。(十九)

孔子去文王。五百有余载。黮黑颀而长。琴罢宛然在。现量难为言。拈向指弦外。且道观佛门。何故便惊怪。(二十)

声音道最微。恍惚中有像。八变地示出。六变天神降。真言三密宗。先梵一音畅。同是谱宫商。何泥文字相。(二十一)

五胡云扰时。性命争呼吸。大悲乘愿轮。异地并来集。栖止视远安。去杀赖澄什。洵知出世心。总为度生急。(二十二)

历代护法君。往往在开国。藉以维人心。正史多讳饰。性道驾空谈。兴衰昧实迹。温公真我师。斯言不可易。(二十三)

世祖建皇坛。开国法轮转。劝善颁要言。佛语选平浅。语浅入人深。乐与民同善。一举国本安。百世庙谟远。(二十四)

列圣承家法。儒佛道并隆。元旦祭堂子。典礼天坛崇。护持关至计。出治民心同。以平欲恶憾。以济刑赏穷。(二十五)

小民信因果。正是向善机。士夫鄙勿道。反更斥其非。魔民乘此隙。引入岐中岐。邪正不复辩。厥咎将安归(二十六)

川楚用兵前。疑谤法门少。官绅多护持。小民看样好。上下情既通。魔说露形早。朱批谕旨中。成案可稽考。(二十七)

川楚用兵后。粉饰称太平。讳邪为斋匪。巨变至林清。因咽而废食。疑谤益横生。前车不知鉴。粤寇乱遂成(二十八)

驱僧括寺田。祖宗有明禁。诏编会典中。永远着为令。如何置罔闻。违制绝穷命。一罪百抄封。此例谁家定。(二十九)

西人富强本。护教顺民心。民心所信向。不论其浅深。今我患贫弱。病本须推寻。大医王出世。顶门先下针(三十)

医王莫远求。法会当今集。狂禅及迂儒。劝戒恩周洽朱批手亲编。切用成方恰。庶几勿愆忘。遵守先皇法。(三十一)

右三十一章为疑谤者说(此与下九章皆新增)。

儒教莫讲求。佛教更何有。西学人人谈。何者为纲纽。民心日散离。利器付谁手。廿年练水师。可忍一回首。(三十二)

西方胜天堂。娑婆有地狱。充尽苦乐情。万化入炉槖。无遮折摄门。斗诤恣蛮触。善导因所明。乃让泰西独。(三十三)

美国阿尔君。提倡佛正教。风动徧四洲。合建新旗号。专电四百所。日发令知报。斯真菩萨心。乘愿再来到。(三十四)

贤哉各国王。从民所欲恶。初禁旋即开。不忘佛嘱付。戒坛新戒多。官长亲送护。邻善民之望。敢告我当路。(三十五)

英国李君言。教必明生死。因翻起信论。劝进彼多士。此亦乘愿来。开阐真如理。可知公是非。终古不能毁。(三十六)

西人开哲学。各教加品题。无缘而平等。惟佛大慈悲。余教莫能外。公论千古垂。弭兵消劫运。先兆其庶几。(三十七)

众行星绕日。日行绕恒星。恒星亦有绕。终古常不停。常动故常静。即此一念灵。莫谓无净土。觉体包万形。(三十八)

摩酰首罗天。常为诸天主。请佛转法轮。同脱五衰苦。西教殆相沿。数典而忘祖。从今倘晤明。五洲一佛土。(三十九)

儒佛两大教。中国人心同。儒教贤智独。佛教愚贱通。失之为颤獭。得之即渊丛。我歌当谁听。付之天下公。(四十)

右九章兼为外国人说。

我读全藏文。八千五百卷。无非说众生。佛性本来善。本善而皆修。佛道原不远。奈何末法中。却受魔说转。(四十一)

魔说卅余种。一样敬三宝。各自有祖师。各自称正道。各自立名目。暗号瞒人巧。不佛亦不仙。多道秘传好。(四十二)

岂知佛正教。如日当中天。处处多照见。那有秘密传。人人多有分。那用出银钱。何不依佛说。了此魔障缠。(四十三)

佛说十种仙。三灾终不免。惟有佛净土。天人常充满。纯阳与紫阳。仙籍最名显。尚且乐皈依。况在道根浅。(四十四)

佛说净土教。包括尽无余。十方大菩萨。普贤与文殊。马鸣龙树等。一切圣贤徒。尚且求往生。况在凡夫愚。(四十五)

又说弥勒佛。历劫苦修行。不闻无量寿。终不断死生。可知三世佛。多由念佛成。弥勒尚称重。众生岂可轻。(四十六)

佛说当来世。一切经灭后。大悲愿力持。独留无量寿。称名求往生。有愿必成就。舍此而不求。诸佛不能捄。(四十七)

如是佛正说。供奉在 内廷 万善殿常讽。无量寿佛经维皇诚感格。福国佑生灵。维皇宏护意。我侪当敬听。(四十八)

宏护恩已深。更使魔归化。发逆甫荡平。减赋诏随下。国恩佛恩深。难报敢言谢。安分念弥陀。肝胆共倾泻。(四十九)

如何念弥陀。弥陀正相望。释迦久涅盘。弥勒未下降。赖有此法门。现在作倚杖。请看摩崖经。相劝歌更唱。(五十)

右十章为歧误者说。

劝俗歌(五十章)

佛法无量门。总门归净土。释迦为本师。弥陀为教主。称赞六方同。摄受三根普。所以一声佛。独留万万古。(一)

净土今何在。今现在西方。西方原不远。来路尔自忘。尔忘劝尔记。弥陀大愿王。历劫有宏誓。导尔还故乡。(二)

右二章净土总纲。

法华经中言。大通智胜佛。发心出家时。捐去国王职。王子十六人。同修佛功德。第九即弥陀。成就极乐国。(三)

悲华经中言。无诤念轮王。见佛发大心。庄严净道场。亲蒙佛授记。作佛在西方。轮王即弥陀。国名安乐邦。(四)

出生菩萨经。轮王名持火。太子胜功德。童年信因果。弃俗作沙门。勤修不退惰。太子即弥陀。修成识故我。(五)

又说光明王。太子年十六。闻说陀罗尼。七万世修福。皈依舍利弗。精进不睡宿。太子即弥陀。历劫因果熟。(六)

方等总持经。无垢焰如来。当其说法时。僧众绕莲台。一僧号净名。通经万法该。净名即弥陀。莲华结圣胎。(七)

贤劫经中说。云雷佛化导。尔时有王子。名为净福报。供养诸如来。宏扬佛经奥。净福即弥陀。多生修得到。(八)

过去世无量。精进佛陀耶。力宏法化日。国王名德花。闻法证三昧。修道而出家。德花即弥陀。贤劫说无差。(九)

彼经又宣说。佛号金龙光。时有一法师。宝音震十方。力宏佛经教。苦海作慈航。法师即弥陀。乐土在西方。(十)

无量法门经。国王名胜威。供养师子佛。尊重而皈依。常修禅定行。念佛绝百非。胜威即弥陀。光明万古辉。(十一)

成利惠如来。宝积经中记。尔时有国王。皈佛名焰意。与太子同修。珍宝多捐弃。焰意是弥陀。释迦即王嗣。(十二)

智印经中说。然灯佛以前。有佛号月髻。度众生无边。时有惠起王。修善种福田。成佛即弥陀。惠起证夙缘。(十三)

赖叱和罗经。有德光太子。王名额真无。天亲乐依止。不起五欲贪。同得如来髓。太子即释迦。国王弥陀是。(十四)

法炬陀罗尼。山上佛灭时。菩萨号明相。建塔如须弥。塔中供舍利。永作天人师。明相即弥陀。密部劝受持。(十五)

谤佛经曾说。国王名月得。供养辩积师。获陀罗尼力。竭诚七日中。成就多福德。月得王非他。即今弥陀佛。(十六)

耆年号首达。释迦夙世因。维先年少者。教化六万人。首达谤维先。地狱受沈沦。维先即弥陀。佛说生经云。(十七)

观佛三昧经。有四僧同住。不得见空王。烦恼覆心故。诸天令念佛。四僧皆得度。前生阿弥陀。当其第三数。(十八)

鼓音王经说。弥陀眷属全。父号月上王。母名殊胜颜。太子号月明。弟子集群贤。永离胞胎秽。同生七宝莲。(十九)

如上诸经文。释迦金口授。乃知阿弥陀。万德庄严就。无央数劫来。圣果证无漏。故号无量光。又名无量寿。(二十)

右十八章众经说弥陀夙因。

即此无量光。众生障耳目。即此无量寿。众生局躯壳。诸佛观众生。谁余谁不足。不修生娑婆。修之生极乐。(二十一)

因之佛又说。无量寿专经。专谈阿弥陀。成佛之一生。本居国王位。出家慕修行。其名曰法藏。古佛为证明。(二十二)

古佛号为谁。世自在王是。法藏见佛时。心生大欢喜。顿发六八愿。愿愿度生死。皆顺众生心。满愿而后已。(二十三)

众生心欲寿。净土寿命长。众生心欲富。净土七宝庄。众生欲清净。托质莲华房。众生欲尊贵。妙相金轮王。(二十四)

天膳及天衣。天华并天乐。园池鸣仙禽。快心悦耳目。同会上善人。团圞多眷属。经法到处闻。神通自在足。(二十五)

右五章大本说弥陀本愿。

如是大愿王。尽满众生愿。众生愿往生。称名可操劵。因复说小本。发愿三番劝。更为说观经。劝信令亲见。(二十六)

乃知极乐国。不同幻化城。弥陀修历劫。众生修一生。譬如祖父业。子孙享现成。善感而善应。祇在一念诚。(二十七)

念诚亦非难。难在牢牢记。一声阿弥陀。管束身口意。善则与佛同。恶则与佛异。善恶心自知。此是真实际。(二十八)

是故念弥陀。先当孝双亲。双亲即活佛。供养及生存。亲喜佛亦喜。亲瞋佛亦瞋。经中言孝养。往生植正因。(二十九)

是故念弥陀。皆当敬君长。及时完钱粮。莫存推诿想。国丰民自安。大本经中讲。粒米见至心。当作佛供养。(三十)

是故念弥陀。在家胜出家。众生尚普度。何况妻子耶。妻是莲花叶。子是莲花芽。随缘消宿业。依经自无差。(三十一)

是故念弥陀。弟兄要和睦。本是同根生。同在佛心腹。俗眼同路人。佛眼同骨肉。依经勿欺侵。同向莲胎托。(三十二)

是故念弥陀。亲友莫抛疎。有缘幸相识。缓急当招呼。牡丹花虽好。全仗绿叶扶。依经戒欺诳。即此是工夫。(三十三)

是故念弥陀。无须讳生死。怕死求长生。邪魔从此起。为善更念佛。念念常欢喜。临终决定来。华台迎接你。(三十四)

是故念弥陀。钱财莫贪多。便宜在自己。吃亏即在他。平心安分过。勤俭补蹉跎。厚己而争利。大本经中诃。(三十五)

是故念弥陀。不碍家务纷。念佛愈纯熟。作务愈精勤。游荡败家子。诃斥在经文。佛法通世法。本来无可分。(三十六)

是故念弥陀。老实为第一。唆讼搬是非。不但伤阴骘。一字入公门。九牛拔不出。王法当畏惧。大本经中述。(三十七)

是故念弥陀。有过即当改。明知而过犯。加倍沈苦海。五恶五痛烧。依经常忏悔。忏悔求往生。佛垂金臂待。(三十八)

是故念弥陀。在家律弗深。戒杀食五净。戒盗戒邪淫。酗酒大妄语。一一戒从今。前迷概勿论。还复清净心。(三十九)

是故念弥陀。平常勿捏怪。弥陀与众生。祇说家常话。但除烦恼心。了却轮回债。一生便成佛。还要如何快。(四十)

是故念弥陀。名为易行道。单提一念心。一切皆包扫。根弗论利钝。数弗计多少。至心十念称。弥陀誓担保。(四十一)

右十六章决正念佛法门。

是故念弥陀。妙有即真空。雕塑及彩画。皆与法身同。佛既无不在。岂独离像中。痴人怕着相。反落空魔宫。(四十二)

是故念弥陀。即是无上禅。大集经中说。谁敢道不然。散心同一心。至顿且至圆。尘劳无障碍。淤泥出青莲。(四十三)

是故念弥陀。即是多善根。即为多福德。古本有明文。临终佛来接。慈悲加佑恩。令心不散乱。往生随至尊。(四十四)

是故念弥陀。即入大愿门。譬如愿则嚏。俗语诗亦云。我愿应佛愿。愿愿相注存。时至觌面现。生佛本同根。(四十五)

是故念弥陀。即是弥陀灵。弥陀本愿说。十方知我名。今此愿已应。岂不愿愿成。一应自百应。求生决定生。(四十六)

云何求生者。但执持名号。三身十界通。万德一声召。譬如遥唤人。全体心心照。易知而易行。声到心自到。(四十七)

云何决定生。全仗佛功德。如寒定须依。如饥定须食。非关吃着能。米涨绵温力。莫执心性谈。心性但理即。(四十八)

理即说惟心。惟心量无边。理即说自性。自性万德全。非谓无佛土。豁达堕狂禅。心佛生平等。真实常通圆。(四十九)

圆常通真实。真实斯元妙。说法[廿*廿]九年。於此握枢要。出世达心源。入世扶王教。所以能独留。普为当来告。(五十)

右九章结叹念佛功德。

往生公据述意

昔人谓净土法门。於在家尤为切要。旨深哉斯言。於无量寿经征之矣。经言三辈往生。皆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正行。修诸功德。万行回向为助行。其所谓修。不外有为事相。且广谈世谛。归重人伦日用。前后反覆。至二千余言。直令行者即世间法。成出世法。何则。本以一念流动。现诸有为迹象。还以一念回向发愿。摄归本际。则全体大用。触境圆彰。不堕偏小。是真就路还家至极直捷。普收群机而无外者也。故自东林莲社开先。至今绵历千五百余载。搢缙士大夫。下至佣奴贩妇。屠沽杂流。蹑迹往生於刘张宗雷诸贤之后者。代不乏人 本朝名臣若张兰渚。宿将若金光前。通儒耆德。若周安士彭二林诸先生。类皆不舍尘劳。脱然西迈。事迹尤着。而我世宗宪皇帝。以天纵神圣。激扬宗乘御选语录。亦深契云栖列圣奎章。咸赞极乐。至会典垂法万世。且奉斯经为 中正殿僧徒日课定制。而岁时 大内诸佛事。亦多用之。盖三古以降。帝王导俗之微权。尽未来际。众生成佛之慧命。胥於是乎在。慧远法师所谓适俗固是教源。济俗亦为要务。良不虚也。比来法运中衰。迂儒狂禅。坚固斗诤。宗教律仪。罔弗讹替。魔伺其便。邪说横行。仅此真俗不二。圆融无碍法门。张皇支支於其间。亦复若存若亡。不绝如线。吾侪幸沐圣化。薄植信根。将欲报佛深恩。护世眼目。赤骨担荷。今正其时。若乃沈空滞寂。高谈性天。舍此现前一念平实心地法门。谓为别有。则离经畔道。上负列圣提持之深心。而自招疑谤。法门之惧。亦世道之忧。曩岁感愤发愿。探本斯经。述报恩论若干篇。以显正教。翊皇度。息斗辨。破邪外。都凡二万余言。粗举纲要。香岩息庵两君。读而善焉。为之评点流通。属更备其章条。以贻同志。爰复广甄教典。辨异统同。演列五门。为日课表。首信愿根本门。次正行庄严门。次助行回向门。次戒行培护门。次方便忆持门。门若干条。别为诠释。使上中下根。境缘违顺。柔强秉异。广略好殊。皆得据依以自考验。因取坡公语。名之曰往生公据。与见闻随喜。共证明焉。勉矣行人。资粮已具。到家消息。不离途中。他日一笑归来。留此数百十番故纸。以当游记。举似诸方。其不虚此娑婆之行。多生之本愿也哉。庚辰春日善登谨识。

往生公据

往生公据

净课日单。横排十日。直立五门。每门略开礼诵等条。行者各量日力。或专或兼。或多或少。随条记数。如别有所课。则於后列空条下记之。每届月终。汇集所记。填入月单若干纸。一於佛前焚化。发愿求生极乐。一附日单后。余送诸同愿。互相考校。并为焚化。发愿同生极乐。满一年后。次年正月。再集上年逐月所记。填入年单若干纸。如月单例。并加送诸同学各一纸。留为将来往生证验。传记张本。如是通年日单三十六纸。月单十二纸。年单一纸。共四十九纸。(闰月多四纸)合成一册。行者留存。随时自考。临终焚化。昔东坡居士绘阿弥陀佛像。谓是往生西方公据。今此单日日自记有据。月月佛前证明有据。同学互校有据。年年汇总白佛有据。白众存验有据。真可谓大公无私。真[涌/心]实据矣。诸欲往生者。不必问临终感应之如何。第於此自信。可以对佛。可以对众。则执此以往可也。

首信愿根本门者。信弥陀愿力不可思议。故十念决定得生。信净土法门一切圆融。故世法决定不废。愿修持十念以显佛力。令众生同入净宗。愿不舍世法以证佛法。令众生同开圆解。必如是乃为自他兼利。菩萨发心。然后一切正行。无非庄严。一切助行。皆可回向。而往生有根本矣。

十念为净宗最深密义。能信受者。乃入愿门。故慈云。幽溪。楚石。坚密。诸祖师。皆於常课外终身力行。并以劝众。今以晨起及临睡两时。为极少之定课。或量力酌加。或为杂缘所牵。不及照常记数念佛。即多加若干时。逐一记之。

不废世法。乃真佛法。大本经劝修五大善。二千余言。悉是世法。今以三条约之。一重伦纪。如家门雍睦。一无间言。可逐日记之。如承事亲长。躬执劳役侍疾居丧。竭诚尽力。及料理亲族。戚友。医药。婚丧。等大事。乃至消释嫌疑。规过劝善等。均逐事记之。

二畏王法。如劝息诤讼。遵完国课等。亦逐事记之。

三勤生业。如安分营生。终日不闲宕。不偷懒。可逐日记之。三者皆本分内事。所谓庸行。故但记一事一日云云。不必着明何事。

二正行庄严门者。以本宗诸行。庄严此信愿根本也。十念之外。专一持名。勿夹杂观想参究。亦勿论散心一心。但出口入耳。声声记数。各量日力。宁少念而有恒。勿贪多而费事。如有余力多念。归入加课记之。

所列各条。略以前后分缓急。如不能宏利。即但经咒。不能经咒。即但忏礼。不能忏礼。即但念佛。又如不能礼愿。即但礼忏。乃至但礼三圣。不能诵大本全经。即但发愿章。乃至但诵小本。总之各随境遇。及所信乐。量力勤行。但能外不废事。内不偷安。即是当日圆满庄严。不在乎行之多少也。

宏法。如校刊着述。施送一切藏经善书。及於三宝门中。一切护持。修建。供养。庄严之事。乃至为人讲说。随缘劝诫等。利生。如赈济饥寒。放生荐亡。(若追荐五服亲属。及宗族戚友等。应记重伦纪条下)及一切利人利物之事。乃至随手方便。随口劝赞等。皆不论其事之大小。及其已竟未竟。已成未成。但本日曾费心力即记之。此两条皆阴德。不可宣露。故亦但记数。不着何项。

三助行回向门者。以余宗一切善法。回向此信愿根本也。三藏经典。皆可回向。今专取世所信乐。而又合於净土愿门者列之。行愿品。普贤愿王。导归极乐。药师经。仗彼佛本愿。送往西方。普门势至二经。显菩萨愿力摄受行人。大悲准提两咒。令行人满愿。往诣净土。而秽迹为本师大愿化身金刚。护持正法。摧灭一切邪魔秽恶。悉变清净。於末法时。在家菩萨道场。尤切要焉。

此门各条。先经咒。后礼拜。与正行门不同者。缘既为助行。行者自以余力及之。无分缓急。余如儒门格言。善书。医方。算术。道家道德经。感应篇。及至斗忏。雷经。文帝。武帝。纯阳。紫阳劝善诸文。凡平实切近。有裨世法。不谤佛法者。苟所素习。不忍舍弃。但以念佛为本。勿论深浅雅俗。皆可回向。惟除修炼精气。遣召鬼神。一切丹经。符箓等术。即确有真传心得。亦必割爱。方是正知正见。深入净宗。

四戒行培护门者。梵网经云。戒为诸佛本原。菩萨种子。此专指圣道门而言也。净土门。则以信愿为根本。故大本经言。虽不能大精进。持禁戒。要当作善。盖根本既立。还以五戒十善培养之。防护之。使日生日长。有进无退也。

诸恶悉从邪见起。故净土诸经。皆但言临终感佛来迎。不许现生空谈妙悟。行者若稍存元妙见解。及希望奇感捷应之心。即是违背教理。生大邪见。障往生路。故应首戒。

诸戒勿论已受未受。曾犯不犯。行者既依上来三门。求生极乐。则佛前求忏后。但自谨饬将来。不可空悔已往。自生疑障。且在家五戒本宽。但制粗述。惟杀戒必应严细。虽蝇蚊虮虱等微命。亦不得杀。当知物我一体。断无令物惨死。而自得乐生之理。故与邪见戒并重。特列专条。逐日检点。余四戒宽严粗细。或具或不具。量力自勉可也。

持斋不必论功德。现获三种利益。一断杀缘。二免秽浊。三省费用。然在家必不能终身长斋。佛制有不见杀。不闻杀。不为己杀。及物自死。鸟兽残等。为五净肉可食。又正五九月。为四天王巡察人间善恶。名三长斋月。见梵网经。诵此经者应持。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九。三十。为龙树菩萨六斋。修净业者应持。加初一。十八。廿四。廿八。为金刚十斋。又为准提斋。持此二咒者应持。他如诸佛菩萨。莲宗诸祖诞日。及天赦。天愿。等日。均宜斋素。各随心愿。多多益善。

佛制已受戒者。当於望日晦日。诵梵网经。若不诵者。非菩萨。非佛种子。然十重戒。实人人所当力持。即当常诵。不嫌盗法。遗教经略说戒相。为本师临入涅盘。最后教诲。无量悲心。言尽於此。知有佛法者。皆应持诵。无分道俗也 此门实各条并重。其先后次序。为欲方便劝诱中下根耳。

五方便忆持门者。如上世出世间。一切善法。行者既随分酌取。日有常课。自入弥陀大愿门矣。还当随缘进止。方便安心。使常与不常。不离念佛。方可一无违碍。从容到家。如为宏法。利生等事。及重伦纪条下等事。以致间辍一时多时。一日多日。不能礼诵。乃至不能念佛。及应斋不斋。而仅持十念者。於为法方便条下记之。如为客中主伴。异见生嫌。恐他谤佛。而间辍仅持十念者。於护嫌方便条下记之。如为公私急务。宾朋往来。应接不暇。而间辍仅持十念者。於随顺方便条下记之。至於病困之中。颠沛之际。礼诵固所不能。念佛正当着力。设实身心危殆。不得自由。亦可仅持十念。於调伏方便条下记之。当知此四方便。正为万不得已而心常忆持。故不为退惰。又当知记此一时随缘之方便。正以勤策终身不变之有常。故不为退惰也。

净课月单。每届月终。汇集所记日课。随条填入。先以一纸。佛前焚化发愿。再填若干纸。分送同愿。彼此互易以相考校。并各於佛前代化发愿。同生极乐。妇女则令家属出名代送。不得自通。单末填明某某眷属字样。否则不收。

一寸时光。一寸命光。诸同学但日自检点信愿真切否。诸戒不犯否。净课不退否。孝养无缺否。家门和顺否。国课遵完否。如是自心自问。或生欢喜。或生惭愧。便是佛光加被。性地开明。不必频相往来。向人讨消息。尤不可集会礼诵。致多杂缘闲费。翻招疑谤。

净侣难得。气类难齐。苟非彼此熟识。勿相送单。至方外自有同参。虽或相识。亦勿攀引。单到不收。

送单专为互相警策。一切人事应酬。向无者不必因此而有。向薄者不必因此而厚。惟生死事大。如本人生日。或父母生日。子女弥月。则各为念佛。或念消灾延寿药师佛。丧事则加经咒忏等。各随心愿。皆自於佛前回向发愿。不得会集道场。亦不得到本家礼诵。

初次送单。各置一册。记明各人十念佛号两条各若干数。倘后单到数缺。而四方便条。并无所记。则是无故退惰。即各於佛前发愿。愿以日课若干。回施其人。策其精进。如是历三月不改。不复答单。改后再答。

修世善法。归重伦纪。经有明文。如或过误。同学交深者。应随时善巧规劝。并於佛前。代为求忏。交浅者则但求忏。亦三月为限。如上条。

单上作阿弥陀佛摄受接引像者。明所记各课。一一皆自心光。与彼佛光。互摄互入。无间无漏。故填单时。当作必蒙证明想。发殷重心。下作僧相者。明当人身在娑婆。此心早归极乐。他日往生。不论道俗男女。皆具足大丈夫相。法衣被体。故化单时。当作决定得生想。发欢喜心。弥陀愿力如是。应同信受也。

伏读会典。详载。

大内供奉 佛菩萨像。及一切典礼。备极尊崇。而定制万善殿僧众日课。尤以大本无量寿经为最多。仰见 列圣提持至意。实统世出世间。道法一贯。诸同学幸沐圣化。获闻斯经 国恩 佛恩。应早图报。爰据教理。公议规条。附列单首。庶几日省月察。常共遵循。尽此一生。同归极乐。

(月单於上端年字下。填写某月字。年单。於年字下。分字上。填写全年字)。

佛说阿弥陀经礼想仪

愿此香烟云。徧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阿弥陀世尊。当来独留经。世间难信法。观音与势至。及诸上善人。普熏诸众生。皆发菩提心。

一心顶礼。娑婆世界。五浊恶世。说难信法。本师释迦牟尼佛。(一)  一心顶礼。四维上下世界。称赞本师。说难信法。恒河沙数诸佛。(二)  一心顶礼。东方世界。出广长舌。劝发正信。护念持名。恒河沙数诸佛。(三)  一心顶礼。南方世界。出广长舌。劝发正信。护念持名。恒河沙数诸佛。(四)  一心顶礼。西方世界。出广长舌。劝发正信。护念持名。恒河沙数诸佛。(五)  一心顶礼。北方世界。出广长舌。劝发正信。护念持名。恒河沙数诸佛。(六)  一心顶礼。下方世界。出广长舌。劝发正信。护念持名。恒河沙数诸佛。(七)  一心顶礼。上方世界。出广长舌。劝发正信。护念持名。恒河沙数诸佛。(八)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成佛至今。现在说法。阿弥陀佛。(九)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神通变化。宝树灵禽。宣流法音。阿弥陀佛。(十)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光明普照。念佛众生。阿弥陀佛。(十一)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十劫成佛。寿命无量。名称普闻。阿弥陀佛。(十二)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摄受持名。临终现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接引往生。阿弥陀佛。(三称三拜。十三十四十五)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大愿摄持。已今当愿。皆得不退阿耨菩提。应愿往生。阿弥陀佛。(十六)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说经法。及此娑婆世界。当来独留。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十七)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宝栏楯边。宝罗网下。宝行树间。具受诸乐。一切菩萨摩诃萨。(十八)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莲华池内。宝楼阁中。一切菩萨摩诃萨。(十九)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黄金地上。盛华供佛。一切菩萨摩诃萨。(二十)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灵鸟树下。闻音正念。一切菩萨摩诃萨。(二十一)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阿罗汉果。声闻弟子。及诸菩萨摩诃萨。(二十二)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观音势至。一生补处。诸上善人。菩萨摩诃萨。(二十三)  一心顶礼。文殊弥勒诸大菩萨。舍利弗等诸大弟子。及无量诸天。一切圣众。(二十四)  一心顶礼。结集流通。迦叶阿难。舍利弗等。诸大比邱。护法天人。一切圣众。(二十五)

礼经必二十五拜。令经文完全。若作礼忏用。则除去末一拜。缘忏须发愿。恭对三宝。与礼经不同。故不必观想流通分也。礼二十四拜后。接唱慈云忏主忏愿原文。谨附於后。

右参酌坚密大师。及玉峰师所辑本。据经增损。使广略适宜。约有六善。一显弥陀三身。谓第九为报身。第十为化身。第十一十二为法身。第十三为应身。亦即报即法即化也。二显诸佛接物。俱有四益。弥陀独多名号一益。谓第九说法为声益。第十变化为神通益。第十一光明为光益。第十三现前接引为身益。而第十二寿命为名益。以大本直称无量寿佛。观经下品下生文中。亦明云应称无量寿佛也。所以者何。犹之光寿同是法身。而寿可赅光。光不可赅寿。故无量寿为通称也。三散心一心。皆得往生。弥陀本愿如是。大本及观经。具有明文。而本经结重。亦全在此。故特据唐译本。慈悲加佑。令心不乱二句。增入礼想。以释行者自疑。令平日熟习。临终任运往生。感应倍捷也。四种种依报庄严。据经撮略。次第唱念。令观想易熟。倍生殷重。宛似神游。又令不能读经者。不啻全读。读而不解者。亦渐能解也。五不依忏法常仪。兼及十方三世三宝。显极乐净土。即赅恒真净土。极乐世界。圆摄华藏世界。亦令行者专想易成也。六据大本。增入当来独留此经。又据贤护经。增入弥陀所说经法。以大本虽据当经。而宗旨归重一向专念。正与此经同其力用。贤护明载弥陀法语。亦正此经。现在说法之证也。以上六者。在两师本。或显或隐。且一则令行人拜时。广想种种依正庄严。似非初学杂乱垢心。所能猝办。一则令拜时但想经文。以代妙观。似较简易。而文句长短不齐。前后颠倒不全。恐亦难为通轨。今尽取什师奘师两译本。并大本经种种依正。[(隐-工)/木]括纲要为句。令拜时曼声唱念。随声入观。则观拜会一。身心会一。并向来常仪能礼所礼性空寂等句。亦不必更举。似较简捷圆融。日课单中。有礼经一条。特拟此公诸同好。又培护门中。特提杀戒最重。故并拟忏愿偈一章附后。

戒杀忏愿偈

稽首本师释迦佛。西方阿弥陀世尊。稽首净土修多罗。诸佛本源毗尼藏。稽首清净海会众。愿同摄受我今愿。我闻无量寿经言。诸欲往生极乐者。虽不能大精进戒。要当作善首戒杀。又闻观经九品章。慈心不杀是诸戒。及与回向发愿心。皆得上品上生记。又闻在家五戒相。能净一戒即生天。若回天业求净土。应愿往生蒙接引。因兹发愿依教持。第一杀戒期严净。等慈一切众生类。常勤救护令安稳。复依在家修斋法。内量身力外护嫌。或正五九月长斋。或六斋与十斋等。余日但食九净肉。兽毛蚕吐衣亦净。更依龙舒忏愿法。日课加持佛名号。若经若咒若礼忏。回施所食所衣众。及一切时一切处。不见不闻误杀者。愿悉承斯忏愿力。多生杀因缘业果。尽此一报偿无余。先我往生安乐剎。当来同我上善会。亦同我愿入娑婆。广宣如是戒功德。庄严我佛大愿海。令诸有情咸发心。以慈忍力证净乐。如是一念戒光明。毕竟无作无受者。三宝一体自证知。决定现生满我愿。

附录慈云忏主忏愿文(礼拜已。两膝跪地执手炉烧香。至诚而唱是言)

我今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悉愿断除三障。归命忏悔。(起礼复跪。执手炉云)至心忏悔。[○@叩]我弟子某某及法界众生。从无始世来。无明所覆。颠倒迷惑。而由六根三业。习不善法。广造十恶。及五无间。一切众罪。无量无边。说不可尽。十方诸佛。常在世间。法音不绝。妙香充塞。法味盈空。放净光明。照触一切。常住妙理。徧满虚空。我无始来。六根内盲。三业昏暗。不见不闻。不觉不知。以是因缘。长流生死。经历恶道。百千万劫。永无出期。经云毗卢遮那。徧一切处。其佛所住。名常寂光。是故当知。一切诸法。无非佛法。而我不了。随无明流。是则於菩提中。见不清净。於解脱中而起缠缚。今始觉悟。今始改悔。奉对[○@叩]诸佛。弥陀世尊。发露忏悔。当令我与法界众生。三业六根。无始所作。现作当作。自作教他。见闻随喜。若忆不忆。若识不识。若疑不疑。若覆若露。一切重罪。毕竟清净。我忏悔已。六根三业。净无瑕累。所修善根。悉亦清净。皆悉回向。庄严净土。普与众生。同生安养。愿[○@叩]阿弥陀佛。常来护持。令我善根。现前增进。不失净因。临命终时。身心正念。视听分明。面奉[○@叩]弥陀。与诸圣众。手执华台。接引於我。一剎那顷。生在佛前。具菩萨道。广度众生。同成种智(起云)。

忏悔发愿已。归命礼阿弥陀佛。及一切三宝(一拜)。

(次旋绕法或三匝。或七匝乃至多匝。如是称念。随意随匝。不拘遍数。称云)。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摩诃萨

自归於佛。当愿众生。绍隆佛种。发无上意。(拜 三归。遵华严净行品)  自归於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拜 原文)  自归於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拜)

附一法治四病说(改正玉峰师作原名四大要诀)

念佛有四种病。一贪静境。二参是谁。三忧妄想。四求一心。惟以一法治之。曰出声记数而已。出声记数之法。无他巧妙。只要信深愿切。每日限定多少数。开口散念。终身不改。久而久之。自知不可贪静境。不可参是谁。不可忧妄想。不可求一心。四病尽除。而往生可决矣。当知每日限定多少数。开口散念。终身不改。即是信深愿切。信深愿切。即是至心信乐。至心信乐。即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吃紧为人语。既合阿弥陀佛之愿。即报阿弥陀佛之恩。而释迦本师恶世说法之恩。六方诸佛劝赞护念之恩。亦无不报矣。所以决定往生也。若无此一法。便生四种病。一贪静境。必以清坐顽定为奇特。极力持名为平常。一参是谁。必以依稀解悟为奇特。忆佛念佛为平常。一忧妄想。必以权巧强制为奇特。老实记数为平常。一求一心。必以泯默无记为奇特。开口散念为平常。以邪为正。以正为邪。岂不颠倒之甚。此四种病。究其根源。前二由於混滥禅宗。后二由於误会本宗。故稍或犯之。必难往生。今逐一详辩如左。

一不可贪静境者。静境是四禅八定偏小之法。念佛人贪之。即是背大向小。舍妙有之用。取偏空之体。何足为奇。譬如死水。不能藏龙。若是大乘境界。全体大用。正在一句弥陀活泼泼处。譬如大海神龙出没。教理分明。无庸更辩。每闻他师於念佛止静时。开示云。此是好消息。各人要仔细看看。脚跟未稳者。以为奇特。便舍却阿弥陀佛。向鬼窟里作活计。香又坐不来。佛又念不起。真是可怜生。多日念佛不说其功。暂时养静。称好消息。岂不大违经中执持名号。忆佛念佛之旨。夫念佛止静者。譬如行路。时长力倦。暂歇而已。若当作好消息。岂正当念时。反是恶消息乎。如此开示。不但辜负弥陀慈父在莲花上。日日望汝之恩。且非禅非净。二门俱破。真实可悲可痛。将万修万人去之胜异门。翻作铜床并铁柱之黑暗门矣。故余尝有偈云。仔细看一看。已隔千万山。不如老实念。恰恰是真参。今更续四句以明之曰。称名为动。清坐为静。舍动取静。堕坑落阱。

二不可参是谁者。经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可见念佛人。分明以我自己本来之心。念西方阿弥陀佛。仗西方阿弥陀佛。显我自己本来之心。念念是我心向佛。念念是佛向我心。心佛宛然。心佛一体。感应道交。不可思议。故要解云。离却现前一念无量光寿之心。何处有阿弥陀佛名号。而离却阿弥陀佛名号。何由彻证现前一念无量光寿之心也。若念佛时。更参是谁。即是头上安头。骑驴觅驴。故灵峰大师呵云。以参[话-日+口]为奇特。念佛为平常。弃如意珠王。竞取瓦砾。可哀矣。坚密大师亦云。劫浊盛时。众生垢重。无以持名杂参[话-日+口]。杂参[话-日+口]则浊智腾波。定起邪见。又云净土必不可入禅机。意见稍乖。二门俱破。此皆二大祖师父子相传的的宗旨。若不听受。即是信不深愿不切。纵使日日念刻刻参。亦不得往生。何以故。念分两头故。与佛本愿不相应故也。每闻他师将一个谁字[话-日+口]头。破却我佛彻底悲心所说执持名号之大方便法门。害人参又参不到。念又念不起。假饶参得到。还是守尸鬼。缘不见弥陀。徒然发狂慧。不如不参者。念念知惭愧。奉劝发心念佛人。吝遵二大祖师之训。勿稍疑惑。当知念佛法门。乃是以他佛名。显自心体。他与自。佛与心。名与体。正同一东一西。两面相对。中间一条直路。并无丝毫湾曲。断着不得丝毫巧见。故幽溪大师云。琼林玉沼。直显於心源。是从彼一面。直透此一面之谓也。彻悟大师云。能於念念中顿契灵源。直趣觉海。是从此一面。直达彼一面之谓也。故念佛时。祇须直心直意。一直念去。不可更问是谁不是谁。反成迂曲。他师教人参念佛是谁者。亦非杜撰。乃因禅宗本有参谁字[话-日+口]头法门。不论行住坐卧。一举一动。皆令自看是谁。后来学者参不得力。或兼学念佛。或竟改念佛。彼宗师匠。乃不得已。劝令更看念佛是谁。此实曲为彼宗之善巧方便。意在化净为禅。并非净宗本旨。故净土诸经。及莲宗诸祖之书。皆无此说。惟云栖大师兼采之。而灵峰父子终不以为然也。今恐他师。自亦不知此说所由来。将谓净宗本旨如此。致成斗诤。故不惮苦口痛辨之。而复括以偈曰。念佛为直。参谁为曲。舍直取曲。瞎人天目。

三不可忧妄想者。妄想是意地之法。果位圣人。尚难除断。何况凡夫。故直指云。能运身口之念。无论其散。但不间断。自能一心。亦可即名一心。惟行之不休为度。固不必忧散乱矣。夫出声持名。即口业清净。手珠记数。即身业清净。深信切愿。求得往生。即意业清净。的的确确。是三业清净。至圆顿至直捷之大法门也。故善导永明。极重记数。古称二祖皆弥陀化身。决定可凭。当知持名法门。功重带惑。位重横超。六方诸佛。释迦本师。极口劝信。悉皆为此。总仗弥陀大愿普收故也。末世众生。障重心乱。欲向今生脱苦。舍记数持名一法。决定无门。其余竖出三界之法。必须断尽无明业惑。方了生死。禅宗所谓毫厘系念。三途业因。自力难成故也。曾见他师轻念佛人云。汝念佛时。若有妄想。定然无用。其人不能答。余恐其被惑。因问云。汝不念佛。有妄想否。答无妄想。又问云。汝不念佛。既无妄想。当有何用。亦不能答。因复告之云。虽无妄想。而不念佛。实无可用。譬如黑夜中。无浮云。亦无明月。必无所用。念佛人。有妄想。实有大用。譬如白日中。太阳炽盛。虽有浮云重重。亦不碍阳光普照。令大地人。皆得受用。故灵峰云。深信切愿念佛。而念佛时心多妄想者。即是下品下生。虽是下品。亦不碍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同受法乐。岂非大用。故余又尝有偈云。弥陀一句法中王。杂念纷纷也不妨。万里浮云遮赫日。人间处处有余光。又云。散乱持名大有功。幽途蒙照悉皆通。莫令佛日西山落。那怕迷云百万重。故知多妄想人。肯记数念佛者。定是信愿坚固。决定往生。以其即是多善根多福德之大因缘也。不念佛者。说无妄想。不是无妄想。实在通身是妄想。自不觉耳。纵使真无妄想。而坐在无事甲里。转身不来。出身不得。亦禅家所谓立地死汉耳。纵使由此无妄想境界。渐入九次第定。居然能坐脱立亡。亦教家所谓不回心钝阿罗耳。何足贵哉。总缘弥陀经中一心不乱四字。今人错会不少。致念佛退息者多。经意只要专意持名。不被贪嗔等所乱。即是一心不乱。并不教人断尽妄想。方名一心不乱。若断尽妄想。判位已是大阿罗汉。千古以来诸大祖师。能有几人到此地位。然多有往生者。全仗平日信愿坚固。念念不退。合佛本愿。被蒙摄受故也。智者大师。即其明证。位登五品。带惑可知。何况今时之人。业障越重。功行越浅。岂能断尽妄想。普贤菩萨教人发愿。愿我临终。尽除障碍。慈云大师教人发愿。愿命终时。心不倒散。此皆平时念佛。不求无妄想之明证也。今人何故。不肯劝人先多念佛。偏要逼人先除妄想。认头作尾。认尾作头。颠倒之甚矣。经云。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阿弥陀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即得往生。夫心不能念。即是散乱之极。口称十念得生。即是带惑往生。故西斋下品下生诗云。一旦魂飞心散乱。十称佛号罪消镕。金莲铄铄如初日。当念西升极乐宫。又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皆得度脱。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者。即是今时妄想纷纷之人也。唯依念佛。皆得度脱者。即是带惑往生也。若是定要断尽妄想。方名一心不乱。方得往生。且道如何融会。可知末世众生。业障越重。此法度世。功德越显。乃全仗弥陀大愿加被。带惑得生故也。亦因众生。与弥陀结缘已深故也。奉劝有缘之士。立决定志。记数持名。莫管妄想不妄想。当知修行法门。有横有竖。余宗竖出。断妄方成。净土横超。带惑可至。故不论散乱多少。只要信深愿切决定往生。普望谛听不疑。系以偈曰。带惑为横。断妄为竖。舍横取竖。弥陀叫苦。

四不可求一心者。疑问曰。一心不乱。是弥陀经所说。开口散念。是祖师所呵。何谓以邪为正。以正为邪耶。答曰。可惜汝未曾久常念佛。若久常念佛。自知一心不乱。定从散念做成。若不先重散念。焉能成就一心。譬如儒士。必先读书。然后能成文章。今责人先成文章。而不许先读书。岂非以邪为正。以正为邪乎又譬如一切技艺。从生至熟。乃至熟能生巧。无不皆从肯学而成。今不肯学散念记数。何能便成一心不乱乎。且所谓不可求一心者。非余杜撰也。上条所举直指之说。即是此意。其曰无论其散。但不间断。自能一心者。正谓欲求一心。必先散念。由散渐一。自然而然。不可遽求其一。亦断不能强求其一也。又曰亦可即明一心。惟行之不休为度。固不必忧散乱者。正谓一心甚难。而能不畏其难。日日定课散念。至死方休。则即此不畏难一之心。先已归一。故虽未实到一心。亦可名一心也。当知此乃妙叶法师透彻净宗。普收九品圆极之谈。吃紧全在但不间断。行之不休为度两句。若非信深愿切。必不能无间无休。果能无间无休。则念念之间。多散者自必渐少。少散者自必渐一。原非谓全不用心。随口叫唤也。愿深思之。愿深思之。每闻他师先将一心不乱四字。打退多少信心学者。都说今生做不到。西方也不想。甚或怕开口之易散。而用力默努。致成病痛。或昏沈成片。堕入无记。而误认为心空境界。总由说法不知难易故也。用敢不惜话堕。复说偈以救正之。曰散念为易。一心为难。舍易取难。过头狂谈。大众倘能不弃我语。惟愿同除四病。同学善导永明记数之样。每日或千或万。多至数万。尽力行之。必定往生。古昆为感众友极力护持。得满摩崖经。及种种心愿。乃成此篇。以畅破病之志。故於光绪七年秋日。在护国寺弥陀关中。敬然臂香四十八炷。供养阿弥陀佛。至心发愿。愿我一卷苦书。竖穷横徧不绝。灭我多生罪愆。断人四种疑惑。人人依此修行个个同生极乐。

改定僧玉峰摩崖圆满白众偈

光绪三年秋。般若庵妙然法师。拟刻阿弥陀经石本。商之众善信。皆曰不如摩崖。遂於是冬卜地杭州钱唐门外碁盘山。发心创募。次年二月佛涅盘日。沈觉尘居士与张常惺等四居士。结坛苏州邓尉圣恩寺念佛。许灵虚居士助缘外护。沈居士长跪写经。口不绝念。字字顶礼。阅三七日写毕。复如法写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圆通章。并着报恩论二万余言。至四月佛降生日。一切圆满。先后五十三昼夜中。佛声浩浩。无一息之停。而一坛主伴。祇有五人。轮转精进。无病无恼。实为世间甚难希有之事。若非精诚所结。蒙佛如被。焉能及此。尔时妙然法师。因冬春间。募缘开山。奔走风雪中。感病垂危久矣。自知不起。惟竭力念佛。祝愿此事之必成。适於三月初六本经写成日。安详西归。若非法师愿力。与弥陀愿力。感通摄持。又焉能远隔四百余里。而冥契若此。可见此事之关系法门重大矣。法师辞世后。事多掣肘。迁延至六月。诸居士因余曾於创议时。力赞其成。遂寄书劝请。尔时余正患病。掩关舜江旌教寺。念佛待死。又自问抄化等事。生平未谙。不敢应命。次年七月。护国寺成方师兄渡江来。备述崖工情形。知沈居士已收回钩本。余若坚不肯出。则宁可缓办。决不轻付他手。余前读诸居士坛中发愿文。不胜悲感。以为现当邪魔徧地。不但法运大衰。而世相亦坏。幸赖诸居士发此大心。成此胜功德。或尚可渐渐挽救之。今若半途而废。岂不可痛。因虔祷佛前。拈阄求示可去承办与否。三拈皆可。遂决意破关至护国寺。细看崖工。一道齐平。宛同粉壁。上凿飞檐。旁留两柱。全体似石屋式。柱外开沟。直透崖顶。顶亦有沟。以泻雨水。摩崖如此精致。实从来所未有。足见前手一片苦心。惟因经费不充。迁就图成。高广丈尺。未照原议。沈居士恐经文排挤行长。离地太近。易致污损。然尚幸崖下留有石坡。若亦凿去之。使与地平。而人不能登。则崖壁自然显高数尺。万事随缘。可了即了。应当如是。即雇船访沈居士於青镇。不遇。又至南浔。欢然相接。取钩本归。乃敬然臂香四十八炷。供养阿弥陀佛。发心募刻。祈早圆满。并粗述募刻偈。恳诸同学。代为广劝。一时乐助者。三千五百余人。共收鹰洋三千八百三十圆。别具名册。坛施既集。遂一面开工凿坡。一面启建四十九日念佛道场。至十一月十七日阿弥陀佛圣诞良辰。圆满发愿。为助缘诸善信回向西方。庄严净土。幸蒙佛佑。於今光绪七年四月。一切工程。次第告成。除前手工费各自经理外。统计续开崖工鹰洋六百五十四圆。刻字九百圆。置道场地四百七十三圆。造弥陀院九百圆。造弥陀桥修接引桥周公桥。并填地基铺路开河等。九百零三圆。此乃就所募信施。随收随销之数。其间各项工程。先后缓急。实亦入不敷出。乃各以香仪嚫资补凑之。并於佛前立誓云。承办崖经。敢不慎过。因果分明。公超私堕。凡崖壁经字各工匠。始终皆斋素从事。於七年三月先成。余当尔时。回想渡江接手以来。共阅二十一月。无日不早出暮归。经历许多曲折。自媿毫无道力。不耐动缘。以致万念起灭。大为苦累。若再违誓不住院之本愿。管此道场。必造生死业。实大可怕。急欲辞归。成方师兄发大慈心。挽留切劝云。兄自专办西方。一切劳役。我愿身代。余乃作礼三拜称谢。同发誓愿。愿往生后。我为法师。他为僧主。尽未来际。同扬佛法。广度众生。又有净民同学。亦发慈心。助力百圆。愿同往生。常为善友。作大护法。真可谓百劫千生难遇之因缘矣。遂起七回向。至第三日。念及承办此事至今。打失正念所累之际。失声痛哭。因发愤於解七日闭关。立志求早往生。以报众德。对众告假时。说及近时念佛法门之病。声泪俱下。得要语四则。随手录之。名为念佛四大要诀。今将摩崖始末。及不肖前后心行。披露白众。并演作长偈。普望证明。恋西学人玉峰古昆谨记。

我集四要诀  究竟从何起  总为办石经  事大身无倚  不蒙众友扶  必定随他去  一片西求心  变成东想意  今日想护法  明日想施主  若能都想倒  更加苦不已  如此恶作为  诸佛皆不喜  我若到此时  恶报将谁抵  因此心发愤  封关立规矩  四月七进关  示众泪如雨  幸蒙佛力护  成此报恩语  又想六方佛  及我娑婆主  同说弥陀经  功德不思议  但一称洪名  万德齐包举  再不生深信  转回何日止  想我得出家  真实心欢喜  本是地狱种  受苦无穷已  何幸於今日  名标莲池里  总是佛慈悲  彻骨又彻髓  故我赞净土  拚命赞到底  赞到心血乾  还要赞几语  才得有此书  供养诸善侣  唯愿见闻者  切莫看不起  当发至诚心  信受如佛语  种种诸疑惑  从此永勿起  佛说一切法  门门好无比  我为业障重  只可凭一语  不是毁谤他  实为愧自己  十方诸学人  正可将心比  倘若业障重  切莫贪元理  急须相信我  依我立规矩  每日念弥陀  必从一万起  朝朝十念法  必要尽力举  倘若肯信我  即是我善侣  我若到西方  决定不忘你  倘若不信我  我亦记得你  待我入婆娑  决定来寻你  不如早信我  早作西方侣  大家同回去  一团大欢喜  十方诸上士  见我如是句  莫谓是魔言  当信是佛义  我曾立誓愿  不贪虚名利  岂肯出妄言  自投拔舌地  实为诸众生  同具此心理  心理既皆同  即与佛一体  是故阿弥陀  等视如一子  哀我六道中  流浪多生死  特开大愿门  普望同归去  还恐我障深  观想力不济  教我但称名  出口念能继  又恐我乱心  难到一心地  许我带惑生  妄想亦不忌  又恐我命穷  业缘多牵系  教我修十念  朝朝向西记  庶不费工夫  相续亦容易  如此大悲恩  昊天同覆被  我每一思量  感极为堕泪  况既为佛子  众生即同气  若作自了汉  岂称慈父意  故采种种言  流通於处处  苦苦劝同伦  此事非儿戏  当知呼吸间  无常难回避  及早同西归  莫再自暴弃

报恩论卷正下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