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开封一赐乐业教考

第八章 遗经之源流及现在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弘治碑》言“正经一部,五十三卷”,当是《摩西五经》。《摩西五经》者,一《创世记》,传自太古,修订于摩西,次《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则摩西受天启而书者也。时在殷之沃丁、祖甲间,摩西命犹太祭司长,敬置此经于神柜之旁,每安息日向以色列民讲诵。后人将此书分为五十四卷:自第一至十二卷为《创世记》,第十三至二十三卷为《出埃及记》,第二十四至三十三卷为《利未记》,第三十四至四十三卷为《民数记》,第四十四至五十四卷为《申命记》。此云五十三卷,其分合或有不同也。

明天顺以前,开封本寺,只得道经一部。天顺间石斌、李荣、高鉴、张瑄往宁波取经一部;宁波赵应,又赍来一部。于是汴梁遂有道经三部。成化间增建后殿,即为藏经之用。正德间维扬金溥又请来一部,至是遂有四部。此《尊崇道经寺记》所由作。请经之金溥,与撰碑之左唐,固里人也。

正德以后,其教浸盛。百年之间,道经由四部增至一十三部,则其教众之多可知。崇祯十五年,道经尽没于水,高选捞获七部,李承俊捞获三部,然多漫漶模糊,经掌教李祯、满剌李承先,参考互订,乃得全经三部。其后艾、赵、高三姓各修二部,金、石、李、张四姓各修一部,而十三部遂复旧观。

康熙末及咸丰初,意大利教士及伦敦会教士所见,即崇祯十五年以后所修之本。其间最古之一本,应为《弘治碑》所称者。其次为宁波之二本,又次为维扬之一本。然原本经水后均散失,诸西士所见者,乃由数本凑合而成,或修补而成者耳。

据贝教士所见,有一卷字大而清晰,其字体半似比国安怀士城之希伯来文《圣经》,半似一五三一年(嘉靖十年) 在波兰韦敦堡所印之《希伯来迦勒底语辞典》。其字下端无点,惟上端则有多点。据高教士说,他处所无者也。

今诸经四散矣,然失之于开封,犹可得之于世界。据《康熙碑》道经十三部,今年知者已有十部为欧美人购去。欧人之知有开封犹太教,始于明万历利玛窦诸人。其时犹太族尚盛,直至康熙二年重建寺后,犹太族仍未衰落,故康熙末年西士游汴,尚不闻有购得遗经之事。遗经之出售,实始于咸丰元年,斯时寺址虽存,然栋折榱坏,尘封积寸矣。于时伦敦会士购得遗经六卷。据所称述,其中一卷,与他五卷绝异,字迹卷面,均有特征,并有水痕,接缝不齐,线装不旧,前叶最末之字,或重出于后叶之首,前后字迹,亦不一律,细心考察,知为两卷以上之散叶所凑成也。

其余五卷,大小不等,均以厚革为之,不甚残旧。各卷之末革,均有希伯来文符号,以是知其原属第几卷,及在经橱中排列之序次。计所购者,系第二、第四、第五、第九、第十二各卷。第二卷由一至十九革,每革上角,均有号数。其他四卷,则每革并无号数,只在末革注明本书之总革数而已。第四卷七十九革,第五卷七十五革,第九卷四十七革,第十二卷六十六革。革数虽各卷不同,然每卷之段数,则均为二百三十九。其段数同而革数不同者,则因其每段之大小疏密有异也。

第二卷每段宽九英寸,余卷有不过三寸者。每段有四十九画痕,每痕之距离约半寸,此画盖以钢笔或木笔为之。《史记》所谓“安息之俗,画革旁行,以为书记”者也。

第二卷外,每段首尾之字均同,并无点句。第二、第四、第九及最古之卷,每字之上必有点,惟第五及第十二卷无之。

五卷皆有添注涂改之迹,尤以第二及第十二卷为甚,几至每段必有,且有刮去革面,然后重写者。有两卷系以旧革洗去原字,改写新字,其原字犹隐见行间。

第九卷曾寄存香港图书馆,系贝教士及哥教士所寄存,而非赠与者。或谓第九卷之前八革,早已寄往伦敦也。余五卷,一藏英国伦敦会,一藏英国博物院,一藏牛津博物院,一藏剑桥图书馆。尚有一卷,藏处未详。同治五年,在剑桥研究,西拉氏谓此卷为一恶劣书手所书,字体虽端正,而讹廖极多。

同年美教士丁韪良游开封,购得二卷,以一卷寄其友威廉,威氏转赠美国耶卢图书馆。伊勒氏谓光绪初奥国公使曾购得一卷,寄奥国图书馆。光绪末上海罗马教士亦购得一卷,此卷与右所述之诸本相仿。至是共购去十卷。应尚有三部,为何人购去,或仍在开封,或已经湮没,则且待将来之考见。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