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六祖坛经笺注

坐禅品第五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悟性论、不忆一切法、乃名为禅定。若了此言者、行住坐卧、皆是禅定。○海水一滴云、坐禅虽标三业不动。然一切处心不动、则语默动静无往不禅。若谓坐是禅、而其他非禅。则是非祖师门中正禅。)

师示众云、此门坐禅、坐禅、坐而修禅、息虑凝心、以究明心性之术也。达磨来此、法始盛于中国。与从前之四禅八定不同。元不看心。亦不看净。俗本皆误作著心著净、敦煌唐写本神会语录、问何不看心、答看即是妄。无妄即无看。问何不看净、答无垢即无净、净亦是相、是以不看。○案北宗皆教人凝心入定、住心看净、起心外照、摄心内证。故南宗以不看心不看净辟之。亦不是不动。若言看心、心原是妄。知心如幻、故无所看也。若言看净、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禅源诸诠上、一切众生。皆自空寂。真心无始。本来自性清净。起心看净、却生净妄。妄无处所、看者是妄。净无形相、却立净相、言是工夫。工夫亦作功夫。工谓功程、夫谓役夫。○言是工夫者、迷人以为做工夫也。作此见者、障自本性。为工夫所障。却被净缚。净相是妄、故被净缚。高子遗书一、心即精神、不外驰、即内凝、有意凝之。反梏之矣。善知识、若修不动者、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高子遗书一、当得大忿愤、大恐惧、大忧患、大好乐而不动。乃真把柄也。善知识、迷人身虽不动、开口便说他人是非长短好恶、与道违背。汤子遗书云、每见朋友中自己吝于改过、偏要议论人过。甚至数十年前偶误、常记在心、以为话柄。独不思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舜跖之分、只在一念转移。若向来所为是君子。一旦改行、即为小人矣。向来所为是小人。一旦改图、即为君子矣。岂可一眚便弃、阻人自新之路。更有背后议人过失、当面反不肯尽言。此非独朋友之过。亦自己心地不忠厚、不光明。此过更为非细。若看心看净、即障道也。为看所障。

师示众云、善知识、何名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境者、境地。界者、界限。○无量寿经上、比丘白佛、斯义弘深、非我境界。心念不起、心念、心识之思念也。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即于第一义而不动。名为禅。善知识、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善知识、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菩萨戒经云、我本性元自清净。高子遗昼一、但自默观吾性本来清净无物、不可自生缠扰。吾性本来完全具足、不可自疑亏欠。吾性本来荡平正直、不可自作迂曲。吾性本来广大无垠、不可自为局促。吾性本来光明照朗、不可自为迷昧。吾性本来易简直截、不可自增造作。善知识、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海水一滴云、非是脱尘垢而得净相。佛及众生、本然性空、谓之清净。深达此理。则念念禅定。事事空行。常住无间、那伽大定。故云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也。自修、自行、自成佛道。佛所得之无上菩提、谓之佛道。○法华经序品、恒沙菩萨、种种因缘而求佛道。又方便品、是诸世尊、皆说一乘法、化无量众生、令入于佛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