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常见疾病生活小妙方

莫把上肢无力都当成颈椎病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莫把上肢无力都当成颈椎病

张强胜

颈椎病是指颈椎骨质增生、颈项韧带钙化、颈椎间盘萎缩退化等改变,刺激或压迫颈部神经、脊髓、血管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颈椎病多见于40以上的中老年患者,多因慢性劳损或急性外伤引起。由于颈项部日常活动频繁,活动度较大,易致损伤,所以中年以后颈项部常易发生劳损。尤其是长期从事会计、写作、刺绣、打字等低头伏案的工作或是长期低头玩手机、织毛衣、做缝纫以及颈部受过外伤的人,都容易发生颈椎病。另外,随着年纪的增长,肝肾不足,筋骨懈惰,引起椎间盘萎缩变性,弹力变小,向四周膨出,椎间隙变窄,继而出现椎体前后缘与钩椎关节增生,小关节关系紊乱,椎体半脱位,椎间孔变窄,黄韧带肥厚、变性及项韧带钙化等一系列改变。椎体增生的骨赘可引起周围膨出的椎间盘、后纵韧带、关节囊的反应性充血、肿胀、纤维化、钙化等,共同形成混合性突出物。当此类劳损性改变影响到颈部神经根、颈部脊髓或颈部主要血管时,即可发生一系列相关的症状和体征。颈椎病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混合型等六型。

颈椎病的症状复杂多样,有绝大多数患者根本就不出现颈、肩、臂等根痛症状,,是造成颈椎病易被误诊的主要原因。而在神经内科疾病中,有一种神经变性疾病——运动神经元病,也可出现上肢无力、肌肉萎缩,两者发病常相互重叠。我们先普及一下运动神经元病,它是一种进行性的运动神经变性疾病,进入青春期后的任何年龄层都有可能发生,最易发于四十岁至五十岁的中年人;运动神经元病以男性多见,男、女比例约为1.5~2:1。运动神经元病的发病率约为每年1.5/10万人,患病率为4~6/10万,按这一比率计算,中国应有六万名左右患者。运动神经元病有一定的区域差异性,以西太平洋地区的发病率较高。约5%~10%的该病患者有家族遗传史。患者起病缓慢,常从手部开始,无力和动作不灵活、手小肌萎缩。然后向前臂、上臂和肩胛带发展,由一侧上肢发展到另一侧。萎缩肌肉伴有明显的肌束颤动。下肢为锥体束受损症状,即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babinski征阳性。如病变损及脑干则同时有吞咽困难,构音不清,舌肌萎缩和无力,强哭和强笑等症状。晚期可出现颈项肌无力、抬头困难,因膈肌及肋间肌无力而呼吸困难。最后常因呼吸麻痹或并发肺部感染而死亡。病程自1年半至10年以上不等。但不是所有的患者一发病就出现以上所有的症状,有的患者发病初期仅出现上肢的无力,最多有手部小肌肉的萎缩,这时到医院就诊,医生常规考虑就是骨科疾病,查颈椎ct或磁共振,发现有问题,并且发病年龄为中老年,就诊断为颈椎病,给予牵引、物理治疗,严重时行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后病情反而加快发展,这时再到神经内科重新诊断,行肌电图检查,最终确诊,但病情已发展加重,难以挽回身体损伤。

因此,在出现上肢无力、肌肉萎缩时,自我观察一下自己有没有肌肉跳动,临床医生多看看颈椎片子,如果椎体病变不至于引起如此严重的症状,就应给患者行肌电图检查,要同时做四肢肌电图,如果四肢都呈神经源性损伤,就不应诊断为颈椎病,而要考虑其他疾病,做到尽早诊断,尽快接受规范治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