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正能量:用信念改变自己

七 人脉正能量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有个公认的道理:成功=20%的知识+80%的人脉。是的,人脉对我们的人生成败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若想他人能够在困难的时候帮助你,在需要协作的时候配合你,若想取得成功,首先要有一个好的人际关系,也就是一个好的人脉网络。

有了好的人脉,我们才能够获得不可多得的机遇去实现梦想,才能让我们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宽阔,越走越精彩。

——引自卡耐基《人性的优点》

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不良的情绪是一种负面的能量,如果不加控制,它会泛滥成灾;如果稍加控制,它的破坏性就会大减;如果合理控制,甚至可能有所收获。它会很快地就被消除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是一个人品性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世界的认知教会了我们两件事情。这两件事情我们不是生来就会,但它们却对我们有很大的影响。这两件事情就是:控制我们的情绪,以及控制我们的脸部表情。一个没有良好修养的人容易生气发脾气,或者在有争议的事情上因羞于启齿而自然败退,不会被别人激得像个疯子,也会被别人当成傻瓜来耍。

但是有着良好修养的人好像永远不懂有什么可以或应该发火的。如果他滑了一跤,他可以冷静得当成没事一样,而不是像跌倒在泥潭里的马一样疯狂地跑跳挣扎而越陷越深。他坚定却不乏温和,总是认真、秩序井然地行事。

当然,上面提到的情感表露都不能存有谎言,因为这些举止既不能让你有失礼貌,又不能是你以此为借口来维持虚伪的友谊。对一个你不爱的人显示你的风度,与其说是违背了真实,还不如说就向你卑下的仆人谄媚。诚实而不愚忠是一个有信仰、有荣誉感或思想谨慎的人始终不变的原则。那些违背诚信的人或许是聪明的,但决不是有真本事的,诺言与不忠只是笨蛋和懦夫的避难所。

美国的林登·约翰逊总统,曾经为了自己的秘书乔治·里狄出了个差错而怒气冲天地在电话里将他骂得狗血淋头,什么恶毒的话都讲了出来,连站在旁边听到这些话的人,都很不以为然。但林登·约翰逊一挂上电话,竟马上对随从说:“现在把这个礼物送给乔治。”大家都觉得十分惊讶。总统叹了口气解释说:“当一个人在情绪低落时,最需要别人的礼物。”

情绪是一种感性反应,大致可以分为喜、怒、哀、痛、悲等不同表达形式,所以情绪的掌控是属于一种反应上的管理。

一个受到太多保护,或是自主性较高、主观个性过强的人,容易忽略周围人的反应,因而情绪的掌控能力往往较差。相反,阅历较多、客观、顾全大局的人,情绪上的掌控能力就相对较高,因为他会采取同情心的看法,顾及别人和自己之间的情绪平衡问题。

自古以来,对于人的评断标准,只看一个人的涵养、行事风格,就知是否可以成为可塑之才、是否有大将之风,因此要成为人上人,除了知识与能力的考虑,还要看他在情绪上是否能操控得当。情绪处理得好,可以将阻力化为助力,帮你解危化险;情绪若处理得不好,便容易将人激怒,产生一些非理性的言行举止。

那么到底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呢?以下两个情绪管理的方法,希望能够给读者以帮助。

(1)认真体察自己的情绪。

要时刻提醒自己注意“我现在的情绪怎么样?”例如,当你因为朋友约会迟到而对他冷言冷语时,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这么做?我现在有什么感觉?”如果你察觉你已经对朋友三番五次的迟到感到生气,你就可以对自己的生气做更好的处理。

有很多人认为人不该有情绪,所以不肯承认自己有负面的情绪,要知道,人一定会有情绪的,压抑情绪反而带来更不好的结果,学会体察自己的情绪,是情绪管理的第一步。

(2)适当表达自己的情绪。

再以朋友约会迟到的例子来看,你之所以生气可能是因为他让你担心。

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婉转地告诉他:“你过了约定的时间还没到,我好担心你在路上发生意外。”试着把“我好担心”的感觉传达给他,让他了解他的迟到会带给你什么感受。而像:“每次约会都迟到,你为什么都不考虑我的感觉?”这样的表达就很不恰当。当你指责对方时,也会引起他的负面情绪,他就会变成一只刺猬,时刻防御外来的攻击,没有办法站在你的立场为你着想。

因此,如何“适当表达”情绪,是一门艺术,需要用心体会、揣摩。

成为察言观色的高手

通过人的言辞我们可以了解他的品性,而通过一个人的眼神也能让我们窥视到他的内心,包括一个人的衣着、坐姿、手势也会在毫无知觉之中出卖它们的主人。所以学会察言观色对于我们来了解及淡化对方心理有重要帮助,会让彼此的交流更加顺利。

察言观色是一切人情往来中操纵自如的基本技术。不会察言观色,等于不知风向便去转动舵柄,弄不好还会在小风浪中翻了船。

言谈能告诉你一个人的地位、性格、品质及至流露内心情绪,因此善听弦外之音是“察言”的关键所在。

观色犹如察看天气,看一个的脸色应如“看云识天气”般,有很深的学问。因为不是所有人在所有时间和场合都能喜怒形于色,相反是“笑在脸上,哭在心里”。

直觉虽然敏感却容易受人蒙蔽,懂得如何推理和判断才是察言观色所追求的顶级技艺。言辞能透露一个人的品格,表情眼神能让我们窥测他人内心,衣着、坐姿、手势也会在毫无知觉之中出卖它们的主人。

有个穷人患病,病情渐渐沉重,医生说他没有希望了。病人祷告众神,说如果能病好下床的话,一定设百牛祭,送礼还愿。他妻子正站在旁边,听他这么说,便问道:“你从哪儿弄这笔钱来还愿呀?”他回答说:“你以为神让我病好下床,是为了向我要这些东西吗?”

这故事是说,实际上不想做的事情,人们倒最容易答应下来,人有时候心口不一。由此看来,察言是很有学问的技巧。人内心的思想,有时会不知不觉在口头上流露出来,因此,与别人交谈时,只要我们留心,就可以从谈话中深知别人的内心世界。

(1)由话题知心理。

人们常常将情绪从一个话题里不自觉地呈现出来。话题的种类是形形色色的,如果要明白对方的性格、气质、想法,最容易着手的步骤,就是要观察话题与说话者本身的相关状况,从这里能获得很多的信息。

例如,在年轻小伙子的世界里,他们最爱谈论的话题是车子。关于车子的杂志也跟音乐、足球杂志一样畅销。小伙子的话题几乎都涉及与车子的品牌、行程距离、速度等有关的内容,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暂时买不起车。

其实,他们那么热衷于车的话题,无非在表示自己将来有能力购车,或者是自己对这些懂得很多,这也是一种时髦的话题罢了,无非是显示自己。

因此,你要聚精会神地听他们侃,最好不要摆出讨厌或不耐烦的脸孔,你的耐心就可以满足他们的虚荣心。

(2)脸上的表情,天上的云彩。

观色是指观察人的脸色,获悉对方的情绪。这与老猎人靠看云彩的变化推断阴晴雨雪,是一个道理。

人类的心理活动非常微妙,但这种微妙常会从表情里流露出来。倘若遇到高兴的事情,脸颊的肌肉会松弛,一旦遇到悲哀的状况,也自然会泪流满面。不过,也有些人不愿意将这些内心活动让别人看出来,单从表面上看,就会让人判断失误。

比如,在一次洽谈会上,对方笑嘻嘻地完全是一副满意的表情,使人很安心地觉得交涉成功了,“我明白了,你说得很有道理,这次我一定考虑考虑。”可是最后的结果却是以失败而告终。由此看来,我们不能只简单地从表情上判断对方的真实情感。

(3)透过“眼神”辨人心。

从医学上来看,眼睛在人的五种感觉器官中是最敏锐的,大概占感觉领域的70%以上,因此,被称“五官之王”。

深层心理中的欲望和感情,首先反映在视线上,视线的移动、方向、集中程度等都表达不同的心理状态,观察视线的变化,有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爬上窗台就不难看清屋中的情形,读懂人的眼色便可知晓人们的内心状况。

你见他眼神流动异于平时,便可明白他是胸怀诡计,想给你苦头尝尝。

这时应步步为营,不要轻近,前后左右都可能是他安排的陷阱,一失足便跌翻在他的手里。不要过分相信他甜言蜜语,这是钩上的饵,是毒物外的糖衣,要格外小心。

你见他眼神呆滞,嘴唇泛白,便可明白他对于当前的问题惶恐万状,尽管口中说不要紧,他虽未绝望,也的确还在想办法,但却一点也想不出所以然来。你不必再多问,应该去考虑应付办法,如果你已有办法,应该向他提出,并表示有几成把握。

你见他眼神似在发火,便可明白他此刻是怒火中烧,意气极盛,如果不打算与他决裂,应该表示可以妥协,速谋转机。否则,再逼紧一步,势必引起正面的剧烈冲突了。

你见他眼神恬静,面有笑意,你可明白他对于某事非常满意。你要讨他的欢喜,不妨多说几句恭维话,你要有所求,这也是个好机会,相信一定比平时更容易满足你的希望。

尊重别人,获取人心

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尊重,但前提是你也需要先尊重别人,如果你只知道自重,却看轻别人,使别人的自尊心受伤害,那必然会受到别人的报复,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人在社会上生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和想法,但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人,人与人之间应该以彼此间的真诚尊重、顺畅沟通和关怀体谅为基础。人与人能和谐相处,首要的一条就是要懂得尊重,学会尊重,既尊重自己,又尊重别人。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有很多人不注意尊重他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同事之间、亲朋好友甚至家人之间,有时候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不注意别人的感受,不给对方留下足够的心理活动时间,与别人谈话时,只顾自己侃侃而谈,不给对方插话的机会;在听别人倾吐心事时,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心不在焉;对给自己提意见的人耿耿于怀,对批评自己的人做出不礼貌不文明,甚至是粗野的言谈举止等,这都是不尊重他人的不文明行为。

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尊重别人,一个不尊重他人的人,也绝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其实你的每一言、每一语,甚至于每个眼神都会对他人产生极深的影响。你一个鼓励的眼神可能就会让一个自卑的人从此信心百倍,反之,一句刻薄的话语,可能会使一个自信的人从此一蹶不振。

美国著名学者罗杰斯曾说:“我从没遇到一个我不喜欢的人。”这句话或许有一点夸张,但对罗杰斯来说,这并不为过。这是他对人们的感觉,正因为如此,人们也都对他敞开心扉,就像花儿对太阳敞开胸怀一样。

受人尊重,是人的一种需求。一个人只有充分尊重他人,并热情友善地与他人交流和沟通,才能真正赢得他人的充分尊重。下面这个童话故事印证了这一观点。

有一天,动物世界里的鸵鸟与麻雀不期而遇。客气一番后,它们聊起天来了。

“我们鸵鸟算是鸟类中的巨人吧!我们是世界上最强大的鸟!”鸵鸟自豪地说。

麻雀上下打量了鸵鸟一下,不紧不慢地说:“你们尽管为自己高大强壮的身体自豪好了!可是,与你们的高大相比,小小的我们更算得上是一只鸟!”

“难道我们长得高大有什么不好么?难道我们不是一只鸟吗?”鸵鸟斥问麻雀。

“你们鸵鸟会飞吗?你们虽然高大无比,虽然强壮如牛,虽然也叫作鸟,但是,你们却不能飞,这难道不是一个人间悲剧吗?”麻雀反问鸵鸟,然后拍翅而去了。

鸵鸟低下了高傲的头,开始思考麻雀的话。

在此,没有必要去品评鸵鸟和麻雀谁说得更有道理些。但要知道,自负的人总是唯我独尊,瞧不起他人;相反,只有那些自尊的人,才会赢得他人的尊重。

与人打交道时,你尊重别人,别人也会尊重你;你喜欢别人,别人也会喜欢你。让别人喜欢你,实际上,这就是你喜欢别人的另一个方面。

尊重是一种大智慧,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尊重别人与自己的相同之处不难,难的是尊重别人与自己的相异之处。你认为吸烟有害健康并且污染环境,他却认为是一种调剂;他说人生要积极进取、鲜活浓烈,而你却只求平淡安详、恬然舒适一辈子,每个人都不尽相同,差异何止千千万万,尊重便是守着自己的人生信条而从客观的角度,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对方,并不苛求相同,而是正视相异。

因此,懂得尊重别人的人都参悟了人生的大智慧,有足够的自信支撑自己,也有足够的宽容去审视别人。

尊重会让人心情愉悦,呼吸平顺,尊重可以改变陌生或尖锐的关系,若是又对彼此足够的尊重,战争就完全可以避免。人的内心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但也只有你先尊重了他人才能赢得尊重。常言道:送花的人周围都是鲜花,种刺的人身边都是荆棘。就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先去尊重别人吧。

尽量减少与他人的冲突

我们要以理解的眼光看别人,懂得大千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人也是各种各样的。别人不可能完全同我们有一样的志趣,我们不能像要求自己那样要求别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有不同的长处和短处,做到这些,我想就可以压制愤怒的怒火,减少无谓的冲突。

人与人之间存在冲突,存在差异,是很正常的事,重要的是,当冲突发生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去面对冲突、化解冲突、消除冲突。要尽量避免和对方在情绪上的冲突和纠缠。于是,当别人开始有情绪的时候,千万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否则很小的一件事也会延伸到无法收拾的地步。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德国的名宰相俾斯麦与国王威廉一世是对有名的搭档。德国当时会强盛,不但是俾斯麦这个首相行,同时也因为有这个宽容大度的好皇帝。

有时候,威廉一世回到后宫中,经常气得乱砸东西,摔茶杯,有时连一些珍贵的器皿都砸坏。

皇后问他:“你又受了俾斯麦那个老头子的气?”

威廉一世说:“对呀!”

皇后说:“你为什么老是要受他的气呢?”

威廉一世说:“你不懂。他是首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下面那许多人的气,他都要受。他受了气哪里出?只好往我身上出啊!我当皇帝的又往哪里出呢?只好摔茶杯啦!”

由此不难理解,威廉一世为什么能够成功,而这也是德国在那时候能够那么强盛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个人把气撒在无辜者身上,只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痛苦。相反,国王威廉则能从宰相俾斯麦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巧妙地将愤怒平息,避免了鹬蚌之争。

当你和别人发生争执了,怎么样才能避免恶化呢?

(1)纠正认识上的误区。

也就是要控制那些不理性的思维,它会导致我们头脑中的映像模糊,使我们丧失判断力和分析能力,也更容易对他人发火。常见的误区包括:武断,因一个负面因素而忽视其他的正面因素;“超概括性”,就是以一个人的特点来概括一群人,将矛盾扩大化;主观,从自己的观点出发来衡量其他人的行为,比如某同事迟到了,认为他肯定是什么原因,根本不考虑实际情况;“戏剧模式化”,不管实情如何,自己认定某种情况一定会发生,像编剧一样导演生活;贴标签,预先给某人某事贴上一个标签,对它的判断局限在这个前提下。

(2)耐心倾听。

完全投入地倾听他人,包括你的身体表现:看着对方的眼睛,跟着对方说话的节奏,这能帮助你找到你们之间的分歧所在。耐心地倾听是为了掌握正确的信息,比如,一个很重要的约会,对方却迟到了很久,如果你一见他就愤怒地指责对方,争吵很可能就此爆发。如果先给他一个解释的机会,也许结果会不同。站在他的角度考虑,也许他一路上遇到了特殊情况,也是心急如焚呢。

(3)艺术地批评。

给对方建设性的意见,要求现实、准确,而不是给他“上一课”。就事论事,不跑题,不要给对方下结论。要知道,任何人都不希望别人对他说“你就是这样的一个货色,没救了”。强硬的建议通常会伤害别人,使他产生抵触心理,无法建立对话,受挫的对方甚至会产生报复心理,而无辜的你还一直以为你对人家好,人家该心存感激。

搬掉猜疑这块石头

对人多一些体谅,懂得欣赏别人的好处,原谅别人的缺点,不去故意挑剔别人,就可以获得一种心安理得的快乐。有一颗体谅他人的心,就仿佛获得了一把钥匙,能随时开启自己心中快乐的大门。

猜疑是人性的弱点之一,一个人一旦掉进猜疑的陷阱,必定处处神经过敏,事事捕风捉影。对他人失去信任,对自己也同样心生疑虑。猜疑常常是从某一假想目标开始,最后又回到假想目标,就像一个圆圈一样,越画越粗,越画越圆。现实生活中猜疑心理的产生和发展,几乎都同这种封闭性思路有关。

猜疑心理与一个人强烈的私欲有关。这种私欲包括权欲、金钱欲、性欲等。私欲越大,猜疑心里就越强烈。如果一个人无私,他的行为必然无畏。

如果一个人总是患得患失,那么,他的行为总会带有利己特征,于是,他会强迫自己处处“格外小心”“分外谨慎”。对他人也用自己的“小心眼”去衡量、评价,并对其充满怀疑和不信任。

玛丽是一个刚刚毕业不到一年的大学生,目前在一家不错的企业工作。

工作中,她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唯恐稍不留意影响到领导和同事对自己的看法。一次,她成功地完成了一张设计图,高兴之余,情不自禁脱口而出:

真是太棒了!邻桌的同事闻声抬头瞄了她一眼,她马上紧张起来,糟糕!同事一定觉得我太得意忘形了。又一次,听到部门主管与人谈话中提到“新员工”三个字,并表情严肃,她的心一下缩紧了,一定是说我什么不好的事情。

过分的猜疑让她整日惴惴不安,每当见到别人脸色不好或两三个人低声交谈,她就会担心别人是不是在针对自己。过分猜疑让他身心疲惫,感觉周围的环境越来越差,最终辞职而去。

其实,别人的态度多是他们的情绪反映,每个人都经历着自己的喜怒哀乐,或许与你并无多大关系,过分敏感多疑,本质上是一种心理过分向外投射的反应。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猜疑之心犹如蝙蝠,它总是在黑暗中起飞,这种心情是迷惑人的,又是乱人心智的,它能使人陷入迷惘,混淆敌友,从而破坏人的事业。”

猜疑的人通常过于敏感。敏感并不是坏事,但过于敏感的话,就很容易埋下害人害己的祸根。如果任猜疑蔓延发展,往往会形成攻击性的变态人格。如果你想要为自己的情商加分的话,如何消除猜疑是你必修的一课。

(1)把猜疑消灭在思维中。

如果一个人一旦被猜疑的绳索锁住,必定处处神经过敏,对他人对自己心生疑窦,损害正常的人际关系。那么,工作中应该如何消除这种不良心理呢?拓宽胸怀可以增大对别人的信任度,排除一个人的不良心理。所以消除猜疑,首先要提高个人修养,优化自己的心理素质。

摆脱错误的思维方法也是避免猜疑的有效方法。思维对人是一种束缚,思维会把人带进一个死胡同。换一种思维才能使猜疑之心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猜疑是多疑者对自己心灵设置的一道心理障碍。一个人如果能敞开心扉,增加心理透明度,猜疑之心自然就可以烟消云散了。

(2)用理智和自信化解猜疑。

理智可以化解猜疑发生,因为猜疑属于情绪,而理智是祛除猜疑的良药。当自己开始怀疑别人时,要马上寻找产生怀疑的原因,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的信息加以辩证分析,这样猜疑就不会像阴云一样堆积在自己心头。同时,冷静思考也是祛除猜疑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可以看到自己的长处,并相信自己可以与周围的人处理好人际关系,能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当我们充满信心地进行工作和生活时,就不用担心自己的行为,也不会随便怀疑别人是否会挑剔、为难自己了。

在工作中,非议和流言时有发生,与他人产生误会,也属于不可避免的正常事情。当别人对自己产生怀疑时,应当安慰自己不要和别人的闲言碎语纠缠,不要在意别人的议论,这样不仅解脱了自己,而且还取得了一次小小的精神胜利,产生的怀疑自然就烟消云散了。

(3)自我安慰,增强调节能力。

产生猜疑的一大原因,就是总担心别人说三道四,特别在乎别人对自己的一些消极评价。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遭到别人的非议和流言或者与他人产生误会在所难免。太在乎别人的评价,你就会失去自己。

朋友需保持一定的距离

交朋友本来就是双方的事情,不能由着自己一厢情愿,而应当尊重对方,耐心地等待对方。友情需要距离的度量,有距离才有吸引,心灵也才能保持独有的空间。

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为朋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态度、处世方式、情趣爱好和性格特点,选择朋友也有各自的标准和条件。我常想,人生活在世界上,离不开友情,离不开互助,离不开关心,离不开支持。

在朋友遇到困难、受到挫折时,如果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对方渡过难关,战胜困难,要比赠送名贵礼品有用得多,也牢靠得多。既为朋友,就意味着相互承担着排忧解难、欢乐与共的义务。只有这样,友谊才能持久常存。

然而,朋友之间的相处之道也是很有艺术性的。朋友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无论是怎么样的朋友,无论关系多么密切,距离都是如此重要。

对一个朋友,且不论男女朋友,不能太过于重视,否则对方会觉得压力很大,会被你的重视压的喘不过气,但又不能过于疏忽,过于疏忽,可能就不会再有联系。有的朋友,你如果太重视他,会让他觉的交你这个朋友很累,就是因为你太重视他了,让他感到压力,也会让自己过的很辛苦。

无论是朋友之间,或是恋人之间,对对方的情感,肯定是无法对等的。

总会有付出较多的一方,而往往是付出多的一方容易受到伤害。所以,现在很多时候在和朋友相处的时候,我都会告诫自己,要控制自己的付出,这样会让自己和朋友都不受伤害。所以我现在不会强求别人,要尽量不要给他人带来压力。

朋友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也有另外一层意思,无论多要好的朋友,都不应占用对方太多的时间,不应过多介入对方的家事,不要经常性地无事拜访或经常做不速之客。

很多人误以为好友之间应该无话不谈,亲密无间,却不晓得过多了解别人的隐私和过多介入别人的生活于人于己都是负担!无论你和朋友多么知心,都须明白“疏不间亲、血浓于水”的道理。

其实,在现实社会中,朋友的价值就在于“规过劝善”。批评和自我批评,有错误相互纠正谅解,彼此共同改掉毛病或缺点,互相学习勉励,共同发展,这才是真正的朋友。但规过劝善,是有一定的尺度,尤其是现在一些合伙做生意做买卖的朋友,更要注意。很多时候,在难以改变朋友的做法时,那就不要再勉强了,让朋友自己去领悟吧,也许他的想法是正确的,就算错了,吃一堑长一智,对朋友也算是有帮助的。这样还保持朋友的关系,也伤不了彼此的感情。

在日常生活中,就算最要好的朋友也会有摩擦,我们也许会因这些摩擦而分开。但每当夜阑人静时,我们望向星空,总会看到过去的美好回忆。一些琐碎的回忆为我寂寞的心灵带来无限的震撼!就是这感觉,令我更明白朋友对我的重要!人际关系也是一样的,太近了关系会变得复杂,太远了,就失去了联系,不近不远刚刚好,只能感受到彼此的真诚与情谊。每一个人都有一方属于自己的乐土,因此当你心情沮丧的时候,当你灰心失望的时候,当你觉得好友渐渐淡漠的时候,请珍惜朋友真挚的友情,不要到失去的时候才痛感它的可贵。

因此,珍惜身边的每一份友情,无论它是不是已经过去,无论它会不会有将来。也许不会天长地久,也许会淡忘,也许会疏远,但却从来都不应该遗忘。它是一粒种子,珍惜了,就会在你的心里萌芽,抽叶,开花,直至结果。而那种绽放时的清香也将伴你前行一生一世。

每份淡漠下面也都隐藏着很深的寂寞和渴望。每个人都有自己挣扎的痛苦与心路历程,默契不过是因理解自己而彼此理解,只有和谐才是身心疲惫时依然不泯的微笑。互相的惦念,互相的牵挂,与互相的爱护便是人世间最最难得的情感抚慰,是朋友之间最难割舍的真情。好友之间所以能长期共存,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心灵间的相互依存与默契,唯此孤独的人生才变得丰富而深刻。

人生能够拥有一位好友,一位至交,便拥有了一生的情感需求,好友如衣食,如日月,如自已的影子,最最孤独时,无论相隔千里万里,好友都会如期而至,那时即便是默默相对,不说一句话,感受也是雨露的滋润,心静如镜,心境如云。

结交比自己更优秀的人

成功人物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们为人们树立了某个方面的典范,是值得人们学习和推崇的。优秀人才总是以成功者为榜样,结交比自己更优秀的人才,以此达到更高的水平。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圈子。一个乞丐不太可能结交到为数众多的企业家朋友以助他飞黄腾达;同样,一位成功的商业人士也不太可能乐意结交一个流落街头的乞丐,因为他们属于不同的圈子。一个人在结交另外一个人时,都会判断这个人是否属于自己的圈子,然后再决定是否与其交往,以及交往的深入程度。如果你与对方的价值相等,那么,你们属于同一个圈子的人,双方也有了建立人脉关系的基础,以后还有可能深入合作,互相帮助;如果不相等,那么,不要指望他们在你的人生“转折点”上帮助你。

所以,建立高效人脉的前提,是你自身拥有多少可以被对方利用的价值。这就要求你必须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拥有明确的职业生涯方向,并围绕此方向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有价值的人。这样,你才有可能建立自己的人脉网络。

纵观那些成功立业的人物,他们往往能够善于转换一个人的机会和命运,结交比自己优秀的朋友。其实,要与人相识,并不像通常所想象的那么困难,结交地位较高的人也是如此,尤其是年轻人,可以无所顾虑地和地位较高的人接近。

美国有一位名叫阿瑟·华卡的农家少年,在杂志上读了某些大实业家的故事,他很想知道得更详细些,并希望能得到他们的忠告。

有一天,他跑到纽约,也不管几点开始办公,早上7点就来到威廉·b·亚斯达的事务所。在第二间房子里,华卡立刻认出了面前这位体格结实,浓眉大眼的人是谁。高个子的亚斯达开始觉得这少年有点讨厌,然而一听少年问他:“我很想知道,我怎样才能赚得百万美元?”他的表情变得柔和并微笑起来,俩人竟谈了一个钟头。随后亚斯达还告诉他该怎样去访问其他实业界的名人。

华卡照着亚斯达的指示,遍访了一流的经理、总编辑及银行家。在赚钱这方面,他所得到的忠告并不见得对他有所帮助,但是能得到成功者的待遇,给了他自信,他开始仿效他们成功的做法。

过了两年,这个20岁的青年,成为他学徒的那家工厂的所有者。24岁时,他成了一家农业机械厂的经理。不到5年,他就如愿以偿地拥有百万美元的财富了,这个来自乡村粗陋木屋的少年,终于成为银行董事会的一员。

在华卡活跃于实业界的67年中,实践着他年轻时来纽约学到的基本信条,即多与有益的人相结交,他坚信会见成功立业的前辈,能转换一个人的机运。

年轻时直率地表达崇拜英雄人物的心意,这不但能使对方感到高兴,而且会鼓励你,增加你的勇气。

事实上,把有能力的人作为自己的榜样并不可耻,朋友与书籍一样,好的朋友不仅是益友,也是良师。要与伟大的人物缔结友情,跟第一次就想赚百万美元一样,是相当困难的事。这原因并不在于他们的超群拔萃,而是你自己忐忑不安。

年轻人之所以容易失败,是因为不善于和前辈交际。法兰西陆军元帅福煦说过:“青年人至少要认识一位善通世故的老年人,请他做顾问。”

萨加烈也说了同样的话:“如果要求我说一些对青年有益的话,那么,我就要求你时常与比你优秀的人一起行动。就学问而言或就人生而言,这是最有益的。学习正当地尊敬他人,这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抓住改变命运的瞬间

机遇离不开时间,时间是机遇的生命。要想把握机遇,不但要努力学习揭示客观必然规律性的科学知识,而且要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决不能错失良机。

世界竞争越来越激烈,往往都是强者胜,劣者败。不思进取的人,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因此勇于进取的人越来越多。能够最终在众多勇者当中脱颖而出的人,必定是在竞争中获取机遇,并能抓住改变命运瞬间的人。

因此,应该要有改变命运的觉悟和勇于抓住改变命运瞬间的胆量。一个人的性格和习惯是很难改变的,如果想改变,那肯定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即使是这样,机遇总是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

在通往失败的路上,处处是错失了的机会。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敢于冲锋、主动进攻,善于抓住胜利的时机。而我们所见识到的成功者,总是善于抓住每一个改变自己命运瞬间的机遇,充分施展才能,获取命运的垂青。

美国钢铁巨头安德鲁·卡内基是个主动出击、超前预测、抓住机遇的高手。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宣告结束,北方工业资产阶级战胜了南方种植园主。当时,全美沉浸在庆贺统一的狂喜中。

卡内基却清醒地预测到,战争结束后经济复苏在即,经济发展必然导致钢铁需求量剧增。于是他义无返顾地辞去了铁路部门报酬优厚的工作,创立了联合钢铁公司,后又演变为钢铁企业集团。卡内基抓住了经济复苏的机遇,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面对机遇时,能够做出准确的决定,抓住改变命运的瞬间。虽然有些时候为了抓住机遇而采取的某些做法似乎显得有些极端,但我们不能否认他们面对当时的情势,当机立断做出的抉择是英明的。很明显,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抓住了改变命运的瞬间。

人的一生是否精彩,关键在于能否抓住那些最有决定意义的转机。最有希望成功的人,并不是才干最出众的,而是那些最善于发掘和利用每一个机遇的人。

(1)要有能抓住改变命运的机遇的头脑。

这需要足够的勇气,需要足够的气魄,需要能担当大任的头脑。

(2)要有不会让到来的机遇溜掉的能力。

(3)善于创造机遇。

创造机遇的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艰苦劳动的过程,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成熟的条件,开拓新的机遇,避免止步不前。

没有改变的人生是不会有成功的。对待转瞬即逝的机遇,有的人停滞不前,有的人呆若木鸡,有的人却慧眼独具、紧抓不放。那么,注定后者会成为生活的强者和物质财富的占有者、享有者。成功有成功的道理,失败有失败的原因,能不能突破这里的重重困难,就看我们怎样去看待和运用改变我们命运的瞬间。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